如何理解孙子兵法中的庙算思想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庙算解析

孙子兵法庙算解析

孙子兵法庙算解析●五事道:政治。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将: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比强,辅隙则国必弱。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法: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组织按“法”的要求,组合成集中统一的力量,上下有所遵循,才能达到“齐勇若一”、“携手若使一人”。

●选将庙算·选将内容:孙子兵法提出了良将的五条标准――五德,又指出了庸将的五种危险――五危,辩证地论述了良将既应具有五德的优良素质,又不能有五危的缺点;同时提出了选将的三条原则――三则.《六韬》则从方法论的角度总结了八种验证将领才能的方法――八征。

五德、五危、三则、八征构成了孙子兵法庙算时选将的理论体系.(半部论语治天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论礼乐但论兵,粱启超赋诗,“六鳌摇动海山倾,谁入沧淇斩巨鲸.括地无书思外著,倚天有剑欲长征.抗章北阙知无用,纳履南山恐不成.我欲清溪寻鬼谷,不论礼乐但论兵.”刘宇《鬼谷子兵法破解》作者题记,“是真英雄,方能拔千钧宝剑出鞘,有大悟性,方能把千层宝典翻动.苏秦用半部书合纵,佩六国相印,张仪用书半部连横,助秦大一统.仁者,喜见一卷打外交仗的兵书,智者,幸识一代攻关艺术的先圣.”本文作者感言,“一部《孙子兵法》,经典中的经典,兵法中的兵法.纵横万里江山,开创一片天地。

一计庙算,算尽天下难事。

”)●将军对军队和国家的重要性(1)、将将军的能力纳入战略要素考虑五事:道、天、地、将、法;“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七计:将孰有能?(2)、将军是国家安危的主宰《孙子兵法·作战篇》,“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孙子兵法·谋攻篇》,“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孙子兵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孙子兵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孙子兵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一、绪论(一)问题的提出《孙子兵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世界兵书中的奇葩从唐代起就已传至日本。

时至今日,这不古老的兵书已经被译成30多种文字,享誉世界,备受西方政治界、军事界、商界和哲学界推崇。

然而,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对其研究多局限在军事领域,到了近现代,我国对《孙子兵法》在企业管理中的研究与运用已经大大落后于美日等国。

美日等国早已《孙子兵法》中的高深智慧运用到本国政治、军事及企业管理中并取得巨大成功,所以中国企业更应从中汲取智慧,完善自身企业管理,以便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

(二)世界各国对《孙子兵法》的研究综述文化既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孙子兵法》就是属于全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

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及社会环境的不同,对《孙子兵法》研究与运用也各有专攻,能真正将《孙子兵法》运用与企业管理的国家为美国和日本。

1、《孙子兵法》在日本企业管理中的研究与运用日本主要将《孙子兵法》运用与企业管理中,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日本著名企业家大桥武夫不仅成功的运用《孙子兵法》让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而且还开创了“兵法经营管理学派”有效地推动了《孙子兵法》在日本企业中的运用。

其它成功运用《孙子兵法》并取得巨大成功的人士中不乏像松下幸之助、孙正义这样的日本著名企业家。

2. 《孙子兵法》在美国企业管理中的研究与运用美国主要将《孙子兵法》运用于政治军事层面,而在企业管理中大范围运用《孙子兵法》的时间要晚于日本,但依然取得了令人瞩目成就。

比如前通用汽车董事局局主席罗杰?史密斯成功的秘诀就是善于从《孙子兵法》中汲取智慧。

3. 《孙子兵法》在中国企业管理中的研究与运用我国学界多注重对《孙子兵法》的注释,这一点从书店多如牛毛的《孙子兵法》译注中可见一斑。

遗憾的是,学者们注重译注却疏于在运用上下功夫,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在对《孙子兵法》的运用上大大落后于美日。

悟透《孙子兵法》—始计第一(1)

悟透《孙子兵法》—始计第一(1)

悟透《孙子兵法》—始计第一(1)
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
孙子兵法第一篇讲的就是“始计”,始计就是战前的计划、打算或者说谋划。

古人把这项工作拿到朝廷宗庙里去进行,并且形成一种制度,称为“庙算”。

凡是打仗都要作“庙算”。

为什么这样隆重呢?因为,正如孙子所说的,打仗是“国之大事”、关系到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半点不能掉以轻心,没有把握不可以轻举妄动。

战争背后的较量也是资本,人的博弈。

兴亡百姓皆苦,所以不可以不重视。

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但是作为“庙算”的始计,必须有个前提,就是参与“庙算”的
人必须具备有关战争和敌我双方诸多方面的丰富知识,也就是要获取敌我双方的真实的信息,否则,“始计”就是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就是空谈。

国家动乱的悲剧,就在于统治者不懂军事而妄弄兵戈,好战必亡是有一定道理的。

没有信息、战争双方实力的对比分析,就轻举妄动是十分危险的,战争不可不深思而熟虑。

“兵学圣典”
因而,要做好“庙算”的始计各方面准备工作,必须要提前掌握双方的必要信息,如,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经济、社会、国力、人员等综合因素,只有掌握了必要的战争胜算条件,才能多一些胜利的把握,否则,“庙算”就是一场闹剧,不但无益处,反而有害。

我认为这个先决条件就是始计的始计,极为重要不可忽视。

凡事欲则立,不预则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各位看官有什么好的见解,让不同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耀眼的智慧火花,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2023年《孙子兵法》读书笔记_3

2023年《孙子兵法》读书笔记_3

2023年《孙子兵法》读书笔记2023年《孙子兵法》读书笔记1如果这世上只能留几本书的话,我觉得只需要留下《易经》和《孙子兵法》,其它的书都可以拿去烧了。

易经是道术结合,可观其辞,可玩其占,很难找到第二本这样的书了。

孙子兵法讲斗争的哲学,活着就是一场斗争,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没点战略、战术思维是不行的。

易经难读难懂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因为易经不是纯粹的文学,要想真正读懂易经,需要做到两点,一是要由术数入理,对占卜不深入研究一番,空谈易经的哲学,就好比雾里看花,水中捞月,海市蜃楼而已;二是需要个人生活经验的长期积累,阅历越丰富,对于理解易经越有用。

孙子兵法也难懂,虽然文字比起易经来要好理解的多,但要把握住它的本质,也并非易事。

一是孙子兵法是本高度概括战争规律的书,一般人哪里能够有实际观摩甚至是操刀战争的机会;二则读孙子兵法不是为了读兵法,而是要透过兵法读出人生之战法,这种间接的联系方式,一般人要构建起来有难度,三是对孙子兵法的解读数不胜数,但高质量的仍然是少数。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这本书,可以说对孙子兵法进行了一次非常高质量的解剖,一句一句,从逻辑到论证再到举证,非常接地气又相当到位。

如果已经对孙子兵法烂熟于胸,有个基本的整体架构,再来读这本书,一定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读完之后,以下两点对当下的自己非常受用。

其一,孙子兵法是等待之法。

打得赢才打,打不赢就等待。

我们往往会忽视等待的力量,等待什么呢?等待自己变强大,等待敌人出现破绽,然后发动致命一击,这就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战法。

但是人容易焦虑啊,一焦虑就忍不住,忍不住就想搞事情,东搞西搞不如不搞,经常性的功亏一篑。

不说那战争的案例,现实中人就是这样啊,越是困境之中,大部分就越容易焦虑。

老想着怎么自己就这样那样,别人就那样咋样的,不行,自己得搞点事情,结果不认真分析大方向和基本面,眉毛胡子一把抓,东搞西搞,也不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准备,到头来鸡毛都没捡到一根。

《孙子兵法》“算胜”思想浅析

《孙子兵法》“算胜”思想浅析

《孙子兵法》“算胜”思想浅析杨文政杨新摘要:《孙子兵法》开篇之《计篇》提出了“算胜”思想。

这一思想是《孙子兵法》中提出的第一个重要的制胜思想,也是最重要的制胜思想。

本文分析了“算胜”思想的科学含义、孙子为什么特别重视算胜、庙算要算什么、“算胜”遵循什么样的原则等问题,以期科学揭示孙子提出的“算胜”思想真谛。

关键词:孙子兵法庙算算胜思想中图分类号:B22文献标识码:A文献编号:2095-9176(2020)06-0061-005《孙子兵法》是一本论述战争制胜方法的古老兵书,揭示了诸如“算胜”“谋胜”等一系列关于“胜”的科学思想,对战争和竞争制胜,依然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一、“算胜”的科学含义什么是“算胜”?《孙子兵法•计篇》最后有一段话:“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这段话的意思,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未开战之前在宗庙中举行仪式进行战略决策,预测能够赢得战争胜利,是因为获胜的有利条件比较多;而战前进行战略决策分析比较,发现不能获胜的,是因为获胜的有利条件少。

获胜的有利条件多就能够打胜,获胜的有利条件少就不能打胜,何况根本就没有获胜的条件呢?我通过获胜条件的多少方面的预测和决策分析,就知道战争的胜负了。

第二种理解:未战之前对敌我双方的战争条件进行比较,条件占优势的一方可以取胜,居于劣势的一方就会失败。

对敌我双方战争条件分析计算比较精密的一方能够获胜,对敌我双方战争条件计算分析不精密的一方会失败。

更何况根本都不做精密的分析对比呢?我通过敌我双方的精密分析和计算方面的对比,就可以知道战争的胜败了。

111收稿日期:2020-09-08作者简介:杨文政,无锡宏源技师学院国防教育学院辅导员;杨新,军事战略学博士,南京大学军事教研室副教授,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国防教育与国家安全教育研究院院长。

・61・总第30期General No.30这两种理解是有差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算”的理解上:“算”,显然可以指战争的条件,“多算”就是获胜的条件多,“少算”,就是获胜的条件少;“算”也可以指分析比较。

《孙子兵法》中的领导观

《孙子兵法》中的领导观

《孙子兵法》中的领导观作者:张世和来源:《资治文摘》2008年第10期《孙子兵法》内含着辩证的领导观、主动的领导观、权变的领导观和智慧的领导观,对决策者不无启迪。

预测的思想决策是领导者的一项最重要的职能,决策的失误是领导者最大的失误。

孙子对决策十分重视。

而决策时必先进行预测,没有预测也就没有决策。

《计篇》中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其意是说,凡是没有开战之前,就应在庙堂中进行策划,策划得好的,是因为预见的因素准确,这样就可以打胜仗;策划得不好的,是因为不能很好进行预见,就不能打胜仗;对于那些根本就不进行预见而匆匆交战的,失败更是必然的了。

事实说明,历史上有名的决策者都是预测能力很强的人,诸葛亮为什么敢对司马懿摆下空城计?这是因为他对司马懿的心理进行了预测:司马懿此人生性多疑,见我如此,肯定怀疑其中有诈,不敢进城。

大军必然退去。

诸葛亮草船借箭之所以成功,不也是与预测紧密相关吗?我们过去在工作中的失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违背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造成的。

所以,中央近年来一直强调,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必须加强工作的预见性,也就是这个道理。

为了加强预见性,必须去把握事物现实的状况,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决策的系统思想孙子在《计篇》中还论述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较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与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认真研究的。

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考察,这就是,一是道,即指政治,要使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不能违抗君主的命令;二是天,天时,指昼夜、阴晴、寒冬、酷暑等气候季节的变化情况;三是地,地利,指高低、远近、宽窄、水陆、死地、生地等各种地形;四是将,将帅应具备才智、诚信、仁慈、勇敢、威严等主观条件;五是法,法制,指军队的组织编制,职权责的确定及各种奖罚制度等。

以《孙子兵法》思想,浅析女排屡创佳绩背后的取胜逻辑

以《孙子兵法》思想,浅析女排屡创佳绩背后的取胜逻辑

以《孙子兵法》思想,浅析女排屡创佳绩背后的取胜逻辑孙子兵法体现出的最重要的战略思想就是“庙算”,庙算的本质就是筹备,就是客观条件的具备,主动性的发挥,以及态势的营造。

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准备出来的。

孙子兵法中“庙算”思想,知己知彼、弱化敌人的优势、营造利于己方的“态势”、将帅与兵卒的关系、士气等诸因素,在女排的训练,比赛等每一个环节,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现以女排为例,分析一下。

孙子把战前的筹备、对敌我双方条件的分析对比看得非常重要,一场战役的胜利,与其说是战时打出来的,不如说成战前筹备出来的,所谓“庙算”,就是通过比较彼此的条件,观察双方备战的情况,就可知预知战事的结果。

一,备战部分,你的基本功底、实力水平的持续打磨、你的队伍建设等孙子对于备战方面的考察,明确地指出要落实到5个方面,概括讲就是道义上是否占优、自然条件、将帅能力、士气与制度等。

备战的过程,是自我审视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磨练的过程,战前的审视是一时的,但是日常的积累是持久的。

就像一个写作者一样,你得具备扎实的文本能力,这是一切的基础。

具体到女排身上,日常刻苦的训练,日复一日,练就真正的本领,备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是说到了战前,你的备受的效果会被集中检验。

备战是之后一切活动与应变的根基,离开了扎实的基本功,其他都将无从谈起。

二,应战部分,知己知彼,做好预案,一个球一个球地去准备一个球一个球地去抠,一个球一个球地去准备,这是我从诸多关于女排的报道中,常听到的一句话。

细节可以细到什么程度,可以细到每一个球的程度。

教练每临重要赛事,头一天晚上至深夜,还在观看对方的比赛录像,分析其诸方面特点,吃透对方的一切方面,把知己知彼做到极致。

为什么要到了临战前的深夜还在看录像呢?我记得教练在接受采访时说过:除非你有绝对的实力,这就是答案。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人与人之间,队伍与队伍之间,其差距都是细微的,没有人可以绝对胜出,没有人敢说自己有绝对的实力,这就是为什么要精心筹备的原因。

孙子兵法的智慧与谋略

孙子兵法的智慧与谋略

孙子兵法的智慧与谋略《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兵书,有“用兵之法,全胜为上”这样的军事谋略;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样脍炙人口的名言;还是一部指点做人做事的参考书,有“胜可知而不可为”这样的做事方法。

今天与大家分享《孙子兵法》30种大智慧。

1,战争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兵者,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是国家大事,关乎军民生死,关乎国家存亡。

我们不能不认真研究一下。

孙子兵法一开始就强调军事的重要性,为的是让我们知道打仗不是儿戏,而是关系到国家人民命运的大事。

宋军在宋金战争中战败。

北宋的首都被游牧民族占领,两位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虏。

他们在被凌辱和虐待后悲惨死去,老百姓也损失惨重。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得不去南方谋生。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五朵乱花八国联盟进京2,决定胜负的五个因素五事之后,学计而求其情: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孙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5种,称之为“五事” 即:道、天、地、将、法。

在此基础之上。

孙子又提出了判断胜负的7条标准.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它们合称为七计。

3,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兵者,诡道也。

孙子认为,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行为。

在此基础上,孙子还提出了所谓的“诡诈十二术”。

用兵重道”与“兵者诡道”这两个重要的军事命题看似对立,其实并不矛盾。

《孙子兵法》注家张预说:“用兵虽本于仁义,然其取胜必在诡诈。

” “用兵重道”与“兵者诡道”这两个命题处于不同层面。

“用兵重道”说的是战争性质,强调用兵的正义性、人民性,这是用兵的“正道”;“兵者诡道”说的是用兵的战术,它是辅佐“正道”而施行的“奇道”。

4,诡诈十二术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孙子兵法中的庙算思想
原文: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呼!”——《孙子兵法·始计篇》
这里的庙算即指战役之前的战略筹划。

古代行军作战,战前将领们都会在宗庙中占卜、谋划,是为“庙算”。

“庙算”作为孙子对先秦时期对军事决策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主要体现了这一时期军事决策的特点。

那么,现在来看,“庙算”就是“谋定而后动”。

涵盖了前期的各种计算、计划、战略运筹、应对方案,即使目前略处劣势,只要比对手拥有更完善的准备、更详尽的计划、更多应变的方法,即使遇到突发情况也能一一化解或者见招拆招,那么我们就拥有更大的赢面、我们就占据更多的把握、我们就能“未战而庙算胜”。

机会是靠人去把握的,孟子说“得道多助”,我们又为何不说“得算多助”呢?算出自己之弱而避之,算出敌人之弱而击之,算出对手底牌破坏之,算出战局之变利用之!
总而言之,计谋带给我们的,便是“无限的可能性”,这边是“庙算”的魅力与意义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