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运用思想详解

合集下载

最新 《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与当代启示-精品

最新 《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与当代启示-精品

《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与当代启示《孙子兵法》的产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546年,王室衰微,大国争霸,华夏与周边民族冲突与融合不断发生。

公元前546年---公元前476年,“尊王攘夷”的旗帜已经黯淡,中原大国争霸战争进入尾声,出现陪臣执国命。

所以说,《孙子兵法》的产生与当时的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定阶级社会发展的产物。

《孙子兵法》的产生,是中华民族演进到一定阶段在理论方面的结晶。

春秋时期是人才辈出、学术兴盛的一个重要阶段。

管子、孔子、老子等都是春秋时代着名的思想家。

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他们之间既共同学习与探讨、又相互攻击与批判。

孔子提出要“克己复礼”、“得治”和“仁政”来保持国家的稳定。

所以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

《孙子兵法》的产生,是春秋时期长期战争和军事实践孕育的结果。

“成国不过半天子之军,周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

”根据史书记载,在春秋时期,共有200多个国家,春秋时期前后长达240多年,这个时期,各国之间兼并战争连绵不断,据不完全统计,在这240多年中,就有483次大的军事行动,平均每年两次以上。

任何一种重要的军事理论,都是来自最现实的战争实践之中。

因此,《孙子兵法》这种非凡的历史巨着的产生,与当时的那种极其频繁的兼并战争实践是分不开的。

一、《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一)重战、备战、慎战的战争观战争决定着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政治、民心对战争的胜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孙子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段话既是《计》篇的纲领,也是《孙子兵法》全书的纲领。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孙子同样把战争看成国家大事,把战争看成是是国家行为,是政治行为,不是个人行为,不是国君、更不是将领的个人行为。

“兵着,国之大事”决不能把战争看成个人行为,战争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决不可不慎重,“不可不察”.对于战争的发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敌我双方状况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和准确无误的判断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的基本条件,总之,孙子提倡把国家安全放在第一位,提倡重战、备战、慎战,要求明君、良将时时刻刻将“国家安危”、兵民生死系于心上,对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简述《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简述《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孙子兵法主要军事思想有哪些《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有五个:1、战略运筹。

2、作战指挥。

3、战场机变。

4、军事地理。

5、特殊战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兵书》、《孙武兵书》、《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一共十三篇,共有六千字左右。

主要有五种军事思想:一、战略运筹(第一篇至第三篇):第一篇《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第二篇《作战篇》: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

第三篇《谋攻篇》: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二、作战指挥(第四篇至第六篇):第四篇《军形篇》: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第五篇《兵势篇》: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第六篇《虚实篇》: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三、战场机变(第七篇至第九篇):第七篇《军争篇》: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第八篇《九变篇》: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第九篇《行军篇》: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四、军事地理(第十篇至第十一篇):第十篇《地形篇》: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第十一篇《九地篇》: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五、特殊战法(第十二篇至第十三篇):第十二篇《火攻篇》:讲的是以火助攻与“慎战”思想。

第十三篇《用间篇》: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扩展资料:《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概述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概述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概述
孙子兵法以军事机动为主要内容,注重利用军事机动来取胜。

其核心思想是“以民为本,公以利害为准则”。

其提出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全面考虑国际局势及军事战略部署;二是注重军事机动;三是借助自然条件的利弊,运用诡计;四是知己知彼,尊重战略与战术;五是机遇与危机,有效把握。

坚持以人为本,公以利己,尊重军事道德和军事价值观,努力实现有效开展军事行动,以及保障军队长远发展,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军事必要保障。

指导思想:孙子提倡“全民参与国防”,强调武力需要尊重人权和尊重法律;重视军事利用政治,政治利用战争;发挥创新优势,尊重各国文化和习俗;着重军事的机动性、诡计性及行动的机会与危机;注重军人的训练,遵守军事道德,刚毅善战;大虑国际形势,尊重法律,强调有效维护社会治安。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是什么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是什么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是什么第一,提出了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1.重战《孙子兵法》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段关于战争的精辟概括,是孙武军事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春秋末期,诸侯兼并,战乱频繁。

战争不仅是国家维持政权和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2.慎战“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国家灭亡了就不能再存在,人死了就不能再活,所以,对待战争问题,明智的国君一定要慎重,贤良的将帅一定要警惕。

从这点出发,孙武主张,“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不是对国家有利的,就不要采取军事行动;没有把握取胜的,就不能随便且兵;不处在危急紧迫情况下,就不能轻易开战。

3.备战“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用兵的原则,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有充分的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敌人无法攻破的条件。

战争的立足点要放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使敌人不敢轻易向我发动进攻的基点上。

第二,提出了战争与诸因素的关系。

1.战争与政治因素的关系孙吴非常重视政治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能够站在政治的角度和高度来认识战争,而不是囿于单纯的军事角度。

他提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因素当中,“道”是根本,“道”是第一位的,“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2.战争与经济因素的关系战争与经济关系密切,战争直接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孙武看到了经济决定战争的实力,他提出:“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即土地大小决定物产多少,决定士卒数量,决定实力对比,决定胜利的可能性。

战争的实施是以充足的物质保障为基本条件的。

3.战争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战争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的,都受到天气和地形的制约。

孙武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两种自然条件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天”、“地”和“道”、“将”、“法”等一起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

《孙子兵法》主要思想在现代战争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孙子兵法》主要思想在现代战争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孙子兵法》主要思想在现代战争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著作,不仅深受中国人的尊重,也为世界各国的军事学家提供了极大的启发。

在现代战争中,《孙子兵法》主要思想仍然可以有效运用。

接下来,本文将从几个方面简要地讨论这一点。

首先,从攻守之间的占有优势的使用讨论起。

《孙子兵法》中强调了敌人的优势要尽可能的攻击到其空陷的位置,以及如何利用自己的发动性能达到占有有利的先机。

在现代战争中,攻击与防守之间更多地是使用技术来竞争,一方发动技术打击将在短时间内取得优势,而另一方则必须采取其他技术来针对并打击这种发动性攻击。

第二,从兵力调动来谈起。

孙子曾提出“趋利避害”的思想,即对于不同的对手,需要采取不同的防御措施:当敌人注定会失败时,就应采取“趋利”的行动,以把最大的收益换来最少的胜利;而当敌人反反复复,势均力敌时,就要采取“避害”的行动,即逃避敌人的攻击,不要企图贸然衝阵。

在现代战争中,这一思想仍然适用。

一方可以根据对手的实力和能力调整自己的部署和部署,以及分散部署,在全面进攻时增强部署能力,在守方时则采取虚占破坏敌方部署等措施,以期取胜。

最后,从运动学方面谈。

孙子强调了灵活性在军事行动中的重要性,敌战术的调整需要一定的运动学原则支撑,灵活性能够在应变情况下有效地利用兵力差异,而损伤程度越大,收获胜利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在战争中灵活性是战斗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现代战争中,运动学思想也受到了广泛重视,双方经常会采取投机取巧,利用各种机动手段,推动部队灵活运作,以达到优势发挥的效果。

总之,在当今现代战争中,《孙子兵法》主要思想仍然可以有效运用。

从“趋利避害”的思想以及灵活的运动学原则来看,都可以有效地发挥出《孙子兵法》中订立的战争原理,使双方既能发挥自身的优势,。

孙子兵法基本思维

孙子兵法基本思维

孙子兵法基本思维
孙子兵法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博大精深的
军事著作,除了上述九大基本思维,还有很多其他的思想和理念,比如:
1.知彼知己:在战争中,了解敌人的情况和自己的实力非常重要,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战略和战术。

2.避其锐气:敌人的士气高昂时,要避其锋芒,等其疲惫时再出击,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3.全局为重:战争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团队的事,而是关系到全局的大事,要以大局为重,谋划全局。

4.速战速决: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取得胜利,才能让敌人没有时间反应和准备,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5.攻其不备:在敌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要迅速出击,攻其不备,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6.因敌制宜:要根据不同的敌人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术和策略,因敌制宜,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7.走为上计:在战争中,有时候采取进攻的方式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有时候撤退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佳的决策。

8.将有专攻:将领要有专业的能力和技能,要懂得自己所负责的领域,要善于指挥和决策。

9.赏罚分明:要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对有功者要给予奖励,对有过者要给予惩罚,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将士们的积极性。

解读《孙子兵法》

解读《孙子兵法》

解读《孙子兵法》
解读《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体现了“以德治军,以智胜敌”的思想理念。

它涉及军事组织、军事器械、战争攻守等方面,今天有很多军事理论家仍然在经常性地研究它。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战国时期孙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

他在当时创立了多个有影响力的军事制度,创造了多种新型的军事方式,对我国古代军事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1、战争策略。

孙子兵法指出,应该正确分析战争特点,结合时代背景与军队自身实力,采取得当的策略来夺取胜利。

这里孙子提出的原则包括“先攻、快攻”,“以轻敌重”,“以敌之弱处为其伤害”。

2、军事组织。

孙子兵法讲求军队的组织要严格而有条理,它以军队组织、装备、征讨方式为重点,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组织方式。

它强调军队的内部组织、装备和指挥制度,规定了军队结构的要求、军事指挥技术的要求、士兵列队和报警的要求。

3、军事器械。

孙子兵法中提到了多种军事器械,如斗车、火攻器、铁矛、筑垒、靶子、弓箭等,认为它们在军事行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孙子在军事技术上的发明,可以说大大推进了军事科学的发展。

4、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针对战争进行思想分析,形成了以德治
军,以智胜敌的军事思想。

即提倡把士兵的道德品质和技术水平提高,使军队在斗争中更容易取得胜利,这也是孙武在当时的军事改革的主旨。

解读《孙子兵法》,一方面深刻领会它的军事理论,以充实自身的战略思想;另一方面,深刻认识孙武的伟大成就,展现了以礼仪、德、智、勇的优良品质,这不仅是当代政治家要学习的宝贵经验,更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把握的古代人文理念。

孙子兵法的战争思想

孙子兵法的战争思想

孙子兵法与中国军政思想孙子兵法的战争思想特别注重从政治和道德的角度来约束战争,形成崇和止战、奉行防御和注重人道的军事理念。

孙子兵法提倡自觉履行贯彻人道主义,这是孙子兵法的主要战争理论。

这和中国军政思想相似。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止战思想、自主防御原则、人道精神、灵活诡异的战略战术。

一.止战思想。

孙武认识到了人类社会存在两种存在状态:战争和和平。

而战争的破坏性是一直存在的。

特别是到了现在武器不断发展,甚至发明了核武器,就使得战争的破坏性剧增。

孙子兵法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制止战争,注重外交,强调以谋取胜。

孙子兵法中的止战思想可以说对于当代社会的战争和和平有着重要意义。

全争天下,制止战争,力求全胜,是孙子兵法的重要战略思想。

在《谋攻》开篇中,孙子就提出:“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未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不难看出”力求全胜“是孙子追求的最高境界。

然而全胜这种战略思想已经远远超越了战争和战略的层面,成为一个国家大战略的追求的目标,这不仅仅只是靠战争就能实现的。

运用外交,注重计谋。

因为战争是太过耗费人力物力,而且有时并不能满足人心,所以孙子兵法认为为了满足全体利益“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理想的胜利。

并且孙子兵法推崇上兵伐谋的思想。

孙子认为与伐交、伐兵、攻城等实际行动的角逐相比,在认识、思维、心理等方面设谋定策,具有更高的战略价值。

由此可见,孙子重视先知后行、以知驭行、知胜行定的战略观。

自孙子以来,中国人就一直反对穷兵黩武,注重外交协商,提倡和平外交。

即使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国革命采用武装夺取政权的形式是被迫的最后选择。

到了新中国,力避战争暴力冲突是中国努力践行的战略诉求。

新中国的国际战略目标一直是追求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政治、经济利益得到保证,实现各民族的团结和和谐。

中国政府提出要建立全球安全秩序,以确保全球人民的利益得到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家:“人生的哲学”
政治家:“政治秘诀、外交教科书”
医学家:“治病之法尽之矣”
商人和管理学家:必读教材
《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内容体系

第一篇到第三篇,以回答战略问题为主; 第四篇到第六篇,阐述了作战思想的核心;
《计》
《作战》《谋攻》 第七篇到第十二篇,讲述作战具体实施问题;
《形》《势》《虚实》 第十三篇《用间篇》,以情报活动为终点。
【主要内容】
–军队在各种地形上行动处置原则
山地、江河、盐咸沼泽地、平原陆地
–军队在战争中观察判断敌情的方法
–军队管理的基本思想: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 【中心思想】
利地便势,因地制胜
• 【主要内容】
–明察六地之道:通、挂、支、隘、险、远
–避免六败之道:走、弛、陷、崩、乱、北
–要遵循战道
–要善待士卒
【中心思想】
--汤米· 弗兰克斯
詹姆斯· 克拉维尔: 我真诚地相信,如果我们近代的领导人 研究过这部天才的著作,猪湾登陆就不会 发生,越南战争就不会是那种打法,伊朗 人质的惨剧就不会出现,我们就不会有朝 鲜战争的失败,大英帝国也不会解体;而
且完全有可能,两次世界大战会予以避免
詹姆斯· 克拉维尔: ……我希望把孙子兵法列为自由世界所 有现役官兵、政府官员、大中学生的必 读之作。如果我是统帅,或者当上总统, 我还要更进一步:我要用法律的形式规 定,全体军官,特别是全体将官,每年 都要参加两次《孙子兵法》考试,及格 线定为95分,考试不及格的立即自动罢 免,并不准上诉……
“故善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 【中心思想】 避实击虚
• 【主要内容】
–力争主动的思想: 致人而不致于人 –避实击虚的方法: 攻其所不守、攻其所必救 –灵活用兵的思想:
兵因敌而制胜
• 【中心思想】争取先机之利 • 【主要内容】
–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 军争中应掌握的原则
《军争》《九变》《行军》
《地形》《九地》《火攻》
《用间》
【中心思想】先计而后战的战争观 【主要内容】
对待战争的态度:
重战、计战、谋战
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客观依据:
“五事七计” 研究和指导战争的主观依据: 庙算、诡道
【中心思想】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思想 【主要内容】 战争对经济的依赖关系: 举师十万,日费千金
尽管中国在这里没有派驻一兵 一卒,但有一个神秘的中国人 却亲临前线,操纵作战行动, 他就是2500年前中国的孙子。
海湾战争与孙子兵法:
因为每一个美国海军陆战军官
的背囊里,都装有《孙子兵法》 的英译本和一盘解释性的录音 带。
“ ……孙子,这位中国古代军事
思想家的幽灵似乎徘徊在伊拉
克沙漠上向前推进的每架战争 机器的旁边。”
为世界所有高等军事学府的教材。
B· H· 利德尔· 哈特: 这本著作堪称兵法之精华,在过去所 有的军事思想中,唯有克劳塞维茨可以与 孙子相提并论,然而它著书立说的时间虽 然比孙子晚二千年,但它在观点上都比孙 子落后,而且有些观点已经过时,相比之 下,孙子看问题更加敏锐更加深刻,它的 学说具有不朽的生命力。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
一.《孙子兵法》概述 二.《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
三.《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
一、《孙子兵法》概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孙子生平
(二) 《孙子兵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 《孙子兵法》的影响
孙 子 生 平
田恒
田完(陈完) …… …… …… 田无宇 田书(孙书)
……
田穰苴
曹操: “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 著深矣。” 茅元仪: “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 子者,不能遗孙子。”
孙中山:
“就中国的历史研究,
2000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 那十三篇兵书,便成为中国
的古代哲学。”
毛泽东:
“前买回的书,大多不合用, 我要的是战略和战役的书, 特别要买一本《孙子兵
法》”。
文学家:“不朽不灭的大艺术品”
“孙子说:‘上兵伐谋。’在 越南战争的情况下,‘谋’即指 大战略。美国忽视了孙子的这一 英明忠告,愚蠢地投入了战斗。”
--《大战略》
《孙子兵法》在日本
“兵学经典”
“世界第一兵书”
“百世兵家之师” “东方兵学的鼻祖”
德皇威廉二世:
“早二十年读《孙子兵法》,就 不至于遭受亡国之痛苦了”。
蒙哥马利建议将《孙子兵法》作
大国争霸,战争频繁 生产工具改进,社会经济发展,为武
器装备的改进提供了物质技术优势,
• 春秋时期的经济背景
• 春秋时期的战争实践
同时改变了作战方式。 诸侯国兼并与大国争霸的战争;新兴
地主势力向奴隶主夺取政权的战争;
奴隶起义战争。
• 春秋时期的文化思想背景
“诸子百家”和“百家争 鸣”
海湾战争与孙子兵法:
修道而保法
胜于易胜的制胜思想: 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以众击寡的制胜思想: 以镒称铢
【中心思想】发挥力量,打击敌人 【主要内容】
掌握力量运用四个环节:
“分数”(组织编制) “形名”(阵形号令) “奇正”(活用战术) “虚实”(兵力部署、作战方向)
善用奇正: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择人而任势
孙子基本作战指导思想之一:
兵贵胜,不贵久
以战养战的战略后勤思想:
因粮于敌、卒善而养之
【中心思想】不战而胜的全胜思想 【主要内容】
全胜战略思想: 不战而屈人之兵
以智谋为首的制胜思想:
上兵伐谋
著名的战争指导规律: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中心思想】积蓄力量,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内容】
备战思想: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富国强军的思想:
“四治战法”:治气、治心、治力、治变 “用兵八戒”:
“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 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
【中心思想】随机应变,灵活用兵 【主要内容】
–通九变之利,知九变之术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有备无患
–克服“五危”
“必死、必生、忿速、廉洁、爱民”
【中心思想】因地处军,视情相敌
孙凭
孙武
田和
…… …… …… …… 孙膑
《孙子兵法》概述
《孙子兵法》
(一)孙子生平
• 奔吴隐居,著书立说
• 吴宫教练 • 助吴成霸 • 归隐山林
“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 显名诸候,孙子与有力焉。”
《孙子兵法》概述
《孙子兵法》
(二)《孙子兵法》产生的 历史背景
• 春秋时期的政治背景
社会矛盾激化,斗争更加激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