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孙子兵法》的核心是“不战”,整部《孙子兵法》的最终目的也是“不战”。

“不战”不是说就不打仗,其含义是“通过战争消灭战争”。

《孙子兵法》又叫《孙武十三篇》,由军事家孙武所著,全书共有13个篇章,分别从战略、战术、战场、地理以及特殊技能五个方面经行论述。

它被誉为“中国第一兵书”,但他不仅仅是一本讲如何作战的书,他是从全方位讲解了战争的艺术。

首先,就是要确定“打不打”的问题
孙武认为,最高的谋略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能不打就不打,能用嘴解决的就绝不动手。

因为战争总会有损失,费时费力费钱。

在打之前要想好,要不要打,能不能打赢,怎么打赢,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

这都是在打之前要想好的。

其次,就是确定“如何指挥”的问题
既然决定要打,那就要打赢。

如何打赢,孙武告诉我们,要认清形势,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

要虚实结合,你在了解对手的同时,对手也在了解你。

你要做的就是让自己了解对方的同时,不让对对方了解你。

做到了,赢的可能就大。

第三,战场实际操作
孙武利用5篇的篇幅,讲述了在战场的“具体操作”问题。

孙武认为首先要自己稳住,不给对方机会。

然后再寻找战机,抓住对方的破绽,全力打击。

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高手对决,胜负就在一瞬间。

第四,是地理的利用。

将地理优势转化为自身优势
第五,就是使用“特殊技能”。

要想成功就不能心软,欺骗放火都可以干。

简述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

简述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

简述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
《孙子兵法》的核心在于挑战规则,出奇制胜,兵法的最高规则就是没有规则,讲究谋略和方法。

《孙子兵法》表明从宏观上我们需要在出兵前对敌我双方决定胜负的政治、军事、兵力等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估算出战事的发展进程以及胜负的可能性,再制订详细的作战计划,这是古代战前用兵的要领。

而孙子兵法的伦理思想具有明显的齐文化伦理思想的特点,即讲“仁”,但是“仁”主要用于对士卒的管理和教育方面,同时还要符合战胜敌人、维护国家利益的要求,才能再“仁”。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或《吴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

现存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

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汉代版《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中。

《孙子兵法》的核心是什么?

《孙子兵法》的核心是什么?

《孙子兵法》的核心是什么?不管是从面世时间还是从内容深度来讲,《孙子兵法》都堪称世界第一兵书。

后代的军事家,都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连近代最好的兵书《战争论》(作者是德国人克劳塞维茨),里面都有很多《孙子兵法》的影子。

《孙子兵法》是讲如何打仗的,但它并不鼓励打仗。

《孙子兵法》的核心可用八个字概括: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首先,它是反战的。

孙子觉得,能别打就别打,打仗是最后一个选项,也是最蠢的选项。

即便每次都能打赢,也没什么了不起。

正所谓“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出自谋攻篇)一部兵书,贯穿其中的却是劝人不要打仗,这个思想格局是非常大的。

我当初读完这十三篇文字,心里是十分震惊的。

因为它自始至终都散发着两个字:谨慎。

这与我此前对于军事的感觉是完全相反的。

作为一部兵书,当然不能只是一味地反战,还要教人如何打仗。

因为有时候,你不想打,但有人偏要跟你打。

《孙子兵法》如何教人打仗呢?核心就一句话:做好准备再打,不打无把握之仗。

孙子重新定义了“计”这个字眼。

以前,我们认为“计”就是“计谋”,是奇谋诡计。

可孙子告诉我们,它不是计谋,是计算。

怎么计算呢?算一下天时,算一下地利,再算一下人和,算一下所有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如果我们的胜算大于对手,那就可以开战;如果我们的胜算小于对手,那就暂且忍耐,不要打。

所谓奇谋诡计,只是小聪明。

真正的大智慧,就是计算(注意:是计算,而不是算计)。

最直白的计算是什么呢?是孙子教你如何以多欺少。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出自谋攻篇)多么直白、多么通俗易懂啊,连打群架的时候都能用得上。

清朝的名将左宗棠,打仗时讲究“缓进速战”,正是暗合了孙子兵法所提倡的“做好充分准备再打”。

所以他打赢了。

三国神人诸葛亮,号称足智多谋,可是六出祁山,每次都无功而返,把蜀国国力耗费殆尽。

他的做法是违背《孙子兵法》的。

因为他每一次出祁山,都未曾做好充分准备。

《孙子兵法》不仅可用于打仗,还可用于商业,用于做人、做事。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1)重战思想。

《孙子兵法》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生死,国家存亡,是不可不认真研究的。

这段关于战争的精辟概括,是孙武军事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春秋末期,诸侯兼并,战乱频繁。

战争不仅是各国维持其政治统治,向外扩张发展的主要手段,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存亡。

孙武总结了一些国家强盛,一些国家灭亡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兵者,国之大事”的著名论断,这对于人类认识战争的实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2)慎战思想。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国家灭亡了就不能再存在,人死了就不能再活。

所以,对待战争问题,明智的国君要慎重,贤良的将帅要警惕。

从这点出发,孙武主张,“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不是对国家有利的,就不要采取军事行动;没有取胜把握的,就不能随便用兵;不处在危急紧迫情况下,就不能轻易开战。

(3)备战思想。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用兵的原则,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有充分的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敌人无法攻破的条件。

战争的立足点要放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使敌人不敢轻易向我发动进攻的基点上。

2.“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

”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则百战不败;不了解敌人而了解自己,可能胜也可能败;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就会每战必败。

孙武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指明了战争指导者了解敌我双方情况与战争胜负的关系,从而揭示了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

这一思想是极富科学价值的。

自有战争以来,古今中外的战争指导者,都不能违背这一规律。

***对此曾有高度评价,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战争不是神物,乃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乃是科学的真理。

《孙子兵法》的核心是什么?

《孙子兵法》的核心是什么?

《孙子兵法》的核心是什么?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就是在讲“先胜后战,赢了再打,打不赢就跑”,另外就是“打仗求不败,甚至不要去打战”。

就像现在我们国家的军事理念一样,强兵强国,但永远不称霸。

我们发明了原子弹,不是为了把他扔出去,而是为了永远不要扔出去。

《孙子兵法》不是为了告诉统治者如何去打仗,而是告诉你不要去打战。

国家虽安,忘战必危,是说明就算在和平盛世,也要做好自己的国防建设工作,不是为了打战,而是为了让别人不敢随便欺负我们。

国家虽强,好战必亡,是说明就算你军事力量再厉害,如果你好战,最终将会走向灭亡。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国防理念,也是《孙子兵法》的哲学理念。

汉武帝,就演绎了穷兵黩武的例子,“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何其霸气!汉武帝一生开疆拓土,武功赫赫,结果呢?中国从政府到民间,全部破产,国家差点都给他搞亡国了,晚年迫于巨大政治压力,下轮台罪己诏,批评自己“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不战而胜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有三个:能不战则不战,如果一定要战,要先保证自己不败,然后创造必胜的态势一战而胜。

一、能不战则不战
1、战争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大事,能不打就不打
2、明知打不赢的战争,不打
3、能打赢,但是代价太高的战争,不打
4、能打赢,也能打得起,先不打,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能不能先通过外交手段使敌人屈服
二、先立于不败之地
1、不要追求胜利,而要最求不败
2、要以不败为目标,不以打胜为目标
3、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等待敌人犯错,如果敌人不犯错就一
直等下去,绝不开战
三、胜了才战
1、创造必胜的态势
2、要以强胜弱,不要妄想着以弱胜强;要以多胜少,不要妄想着以少胜多。

总之要避实击虚
3、敌人不犯错,可以创造态势让他犯错
4、等创造好了必胜的态势再开战,开战只是最简单的一步,一旦开战则必胜
用一句话来概括孙子兵法所追求的战争的最高境界那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之人生三思

《孙子兵法》之人生三思

《孙子兵法》之人生三思《孙子兵法》作为千古兵法之绝唱,其精髓在于谋与算,“不战而屈人之兵”。

如果能灵活运用,强兵卫国,则国泰民安;指导商战,则无往而不利;修身正己,则可善其身而济天下。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典范,全文十三章6720字无不渗透着孙子对中国战略思想的宏观概括和辩证思维,有机的把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巧妙的引导后人,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和“践墨随敌”的中心思想解决难题,驾驭人生。

孙子所著的《孙子兵法》不仅可以为军事和商战提出各种克敌制胜的方略,也可以指导个人修身正己,普济天下。

首先,人生之基——“不可胜在己”。

商战》)要驾驭人生,首先必须把握自己的命运,命运是由自己掌握,只有在人生立场上树立“不可胜在己”的思想,积极面对生活,为自己创造机会,才不会在充满诱惑的大千世界里,丧失人生目标,迷失方向,徘徊彷徨,随波逐流,以致浑浑噩噩地虚度年华。

作为一名大四学生的我对过去四年的大学生活充满后悔和遗憾,因为大学是人生中最适宜学习的阶段,没能及时把握自己的命运,任由时间匆匆溜过而无所建树,是我最大的悔恨。

所以在人生路途的第二个转折点,我深切认识到,《孙子兵法》所提及的“不可胜在己”的防守思想对驾驭人生和把握命运的切实意义。

正如孙子所云:“知彼知己,胜乃不殆。

”我们只有了解自我,修身正己,利用各种资源和条件,适时学习,才能实现目标,把握自己的命运,不至于在大千世界中,庸俗一生。

所以在大学的最后一年里,我经常反思什么才是自己人生的目标。

慢慢的,我觉得自己曾虚度许多光阴,浪费了很多把握自己命运的机会,而现在我需要更多的知识去满足自己对自我完善的追求,所以我在最后选择了考研,以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因为只有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把握人生的主动权,才能积极面对人生,实现自我。

第二,要修身正己需要做到“智、信、仁、勇、严”。

(节选自《兵法与商战》)而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也必须要具备知识丰富,诚实可信,团结助人,勇于创新,遵守纪律的品德。

解读《孙子兵法》

解读《孙子兵法》

解读《孙子兵法》
解读《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体现了“以德治军,以智胜敌”的思想理念。

它涉及军事组织、军事器械、战争攻守等方面,今天有很多军事理论家仍然在经常性地研究它。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战国时期孙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

他在当时创立了多个有影响力的军事制度,创造了多种新型的军事方式,对我国古代军事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1、战争策略。

孙子兵法指出,应该正确分析战争特点,结合时代背景与军队自身实力,采取得当的策略来夺取胜利。

这里孙子提出的原则包括“先攻、快攻”,“以轻敌重”,“以敌之弱处为其伤害”。

2、军事组织。

孙子兵法讲求军队的组织要严格而有条理,它以军队组织、装备、征讨方式为重点,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组织方式。

它强调军队的内部组织、装备和指挥制度,规定了军队结构的要求、军事指挥技术的要求、士兵列队和报警的要求。

3、军事器械。

孙子兵法中提到了多种军事器械,如斗车、火攻器、铁矛、筑垒、靶子、弓箭等,认为它们在军事行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孙子在军事技术上的发明,可以说大大推进了军事科学的发展。

4、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针对战争进行思想分析,形成了以德治
军,以智胜敌的军事思想。

即提倡把士兵的道德品质和技术水平提高,使军队在斗争中更容易取得胜利,这也是孙武在当时的军事改革的主旨。

解读《孙子兵法》,一方面深刻领会它的军事理论,以充实自身的战略思想;另一方面,深刻认识孙武的伟大成就,展现了以礼仪、德、智、勇的优良品质,这不仅是当代政治家要学习的宝贵经验,更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把握的古代人文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先秦的重要文献之一,关于其核心思想,历来论者很多.学者多以儒、道思想探讨《孙子兵法》一书,并未能凸显《孙子兵法》的独特思想.本文尝试从文本出发,就《孙子兵法》一书的思想体系提出一些新的看法,论证“争利”乃其核心思想.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结论
在春秋末年这个追求实用功利、富国强兵的时代,孙子以“争利”思想撰写《孙子兵法》,其所触及的和解决的是古今中外有关战争的重要问题,故而得以恒久不衰,流传后世.本文论证了“争利”思想是《孙子兵法》的核心,也是书中阐发各种理论的指导原则,但这并不代表孙子具有先秦法家那样唯利是图、否定一切道德的极端思想.
持平而论,孙子必定对自西周以来的人类历史文化有一定的观察,所以,《孙子兵法》中有些方面与儒家、道家思想似乎有相近之处,或者受其影响,这是不能避免的.但这并不足以说明孙子的军事理论乃是出于对儒、道两家思想的继承或融合,毕竟在一部以申论军事思想为主的著作中,不可能完整地透露出孙子的人格理想和道德判断.就事论事,就《孙子兵法》一书而言,显然是以“争利”作核心和主导思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