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开端
第13课《伟大的开端》课件

①是中国近代历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意义 事件 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条件 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心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中共一大 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
二、中国 共产党的诞生
1921年
意义: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
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一、选择题
1.青岛市有一座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是为纪念一次伟大 的学生运动而修建的,在这场运动中,爱国学生喊出了“还我 青岛”的口号。以此判断这次运动是( B )。 A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戊戌变法运动 D. 南昌起义 2.“他既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将’,又是中国共产党初期 的中央局书记。”请你判断此人是( D )。 A. 鲁迅 B.李大钊 C. 毛泽东 D. 陈独秀 3.“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 史事件是( D )。 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工人动的高潮
从1922年初到1923年2月相继爆发的工人运动
香港海员大罢工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
施 洋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林 祥 谦
小结
一、五四 爱国运动
原因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爆发
发展 结果
5.4
北京 (中心)
学生(主力)
6.3
上海 (中心)
工人 (主力)
初步胜利
1919年
4、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
是(
C
)
A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五四运动爆发于( A 1915年
B
《伟大的开端》

第13课伟大的开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简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提高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在课堂交流。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与价值: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五四风雷1、导火线——中国的外交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作战,虽未派一兵一卒直接参战,但派出了20万华工作战争后勤工作。
所以,中国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
中国各界对和会寄予了极大的希望。
当时中国派出了陆征祥、王正廷、顾维钧等五人的代表团参加会议。
在会上,提出了一些正义的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日本打战时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各种特权等。
主宰会议的帝国主义强国不仅蛮横拒绝了中国代表的要求,而且对中国的要求作了以下处理:对前两项内容,和会“以不在和平会议的权限之内”为借口不予讨论;对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德国在山东的各项权利,虽然讨论了,但日本借口“二十一条”中有明文规定,段祺瑞政府有同意的复文,坚持不交。
因此,帝国主义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给了日本。
中国作为战胜国,不但没有从巴黎和会上收回任何权利,反而被帝国主义当猴给耍了,中国人能不愤怒么?中国的正义要求遭到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以后,人民外恨列强,内恨卖国的军阀政权,长久埋藏在人们心中的愤怒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2、经过斗争的行动首先从那里开始?对从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大学开始的。
(1)爆发: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开始了,学生的游行队伍从天安门出发,先到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前示威,又来到赵家楼曹汝霖的住宅。
当时,曹正与陆征祥在一起,他们听到学生过来的消息后,慌忙各自躲了起来。
重要的起点:大班社会《伟大的开端》教案

重要的起点:大班社会《伟大的开端》教案教案背景- 本教案针对大班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主题为《伟大的开端》。
通过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探索人类历史的起源,了解不同文明的出现,并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了解不同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掌握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活动一:探索起源- 通过图片展示、简单的故事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概括性问题:- 不同文明的起源有哪些?常见的文明有哪些?- 每个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活动二:历史事件与人物- 通过图片、文字、视频资料等多媒体方式,介绍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 活动设计:-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展示和讲解。
- 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这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重要性;- 对今天的世界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学生个人对这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看法等。
活动三:创设历史场景- 在教室中创设一个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时期的生活和文化。
- 活动设计:- 教师精心布置场景,例如模拟古代的市集、宫殿、农田等。
- 学生在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历史时期的生活和交流方式。
- 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并了解不同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教学评估-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展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角色扮演的表现,并通过评估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历史文化,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书籍、参观博物馆等,拓宽知识面和培养研究兴趣。
参考资料- 可根据需要,提供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书籍、图片、视频资料等。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3课伟大的开端赣榆县初级中学:李欣一.教材内容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学习板块的概述部分为我们讲述了四个问题,分别是五四运动与中共诞生的时代背景、五四运动兴起的标志与过程、中共诞生及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景。
本课题的主旨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开端意义的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篇章,改变了20世纪的中国命运。
二.课标要求: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目标: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根据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和课外知识等,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
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三、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五四精神,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敬仰。
四、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大家知道我们国家都有哪些主要的节日?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导入新课:“五四”和“七一”是我国两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开端意义的伟大历史事件,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篇章,改变了20世纪的中国命运。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伟大的开端》。
(二)进行新课:1.教师展示课件:教学目标,点名学生朗读。
2.学生自主学习,梳理知识,初步建立知识结构(1)教师巡视教室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指导学生自学,答疑。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成 立 条 件
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的
传播
下部组织基础: 五四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
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时间:1921年9月23日
(2)
地点:上海--------嘉兴 代表:张国焘、刘仁静、李达、李汉俊、毛泽东、何叔 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 海、包惠僧 名称:中国共产党 目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内容 任务: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领导机构:中央局 历史意义: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 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4.为什么说中共的诞生是“开天辟地”?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 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 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 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路线提供了客 观可能性。
(2)经过
前期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斗争方式:游行抗议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后期 时间:6月5日 地点:上海 斗争方式:罢工
地点:
主力 :
方式:
过 程
前期:
北京
学生
示威游行
后期:
上海
工人阶级
罢工
三罢
罢课
罢市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一、五四风雷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课件 北师大版

2、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 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1)诗中“画舫“的所在地是指哪里? 浙江嘉兴南湖 (2)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 “中共”一大 (3)这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课程标准】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 实,理解五四精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直接原因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列强出卖中国山 东的权益给日本(中国外交败) “愿公等坚持到底,全国国民为公后盾”
看那沸腾的中国人……
小孩子:卖报,卖报啊,巴黎和谈失败。卖报,卖报啊,巴黎和
A
)
二、材料解析(能力提升)
1、
请看图回答: (1)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学生
(2)该历史事件发生的导火线是什么?该事件给我们留 下哪些启示?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从运动背景来分析); 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从事件性质分析) 爱国分子和广大青年沉重是爱国运动的先锋。 (从运动发起者角度分析)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践行五四精神
请观看下列三组图片,试着归纳:作为学 生我们应当如何发扬“五四精神”?
中兴nubia Z5 mini手机
践行五四精神
作为学生我们应当如何发扬 “五四精神”?
作为新时期的学生,我们应高举爱国主 义旗帜,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 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
第13课《伟大的开端》课件共25页

机器,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其导火线是什么? (2)从材料二看此事件在6月5日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3)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什么是五四精神?当代青年应当如何在和 平年代弘扬五四精神?
爱国、民主、科学、追求真理勇于解放。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 ,把祖国和 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忧天下之忧,乐 天下之乐 ,以天下为己任,甘愿在国家民族面临 生死危亡的关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讨论:
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因为他在新文化运动和 五四爱国运动中的巨大影响, 并且他是建立共产党早期组 织的发起者之一.
的中央局书记。”请你判断此人是D( )。
A. 鲁迅 B.李大钊 C. 毛泽东 D. 陈独秀
3.“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
史事件是(D )。
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材料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
矿
路
工
工
工
人
人
人
大
大
大
罢
罢
罢
工
工
工
一、选择题
1.青岛市有一座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是为纪念一次伟大 的学生运动而修建的,在这场运动中,爱国学生喊出了“还我
青岛”的口号。以此判断这次运动是B( )。
A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戊戌变法运动 D. 南昌起义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教案】【北师大版】

课题:第三单元第13课伟大的开端教材分析:本课为《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3课,主要内容包括了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整个单元的内容设置上来看,主要讲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背景及标志。
通过学习本课应帮助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及其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显著区别有初步的认识,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实施主体是八年级学生,从知识能力水平上来,须先经过初中七年级的学习,已经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历史学科的诸如:阅读简单材料,从图片、表格中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整理等基本技能;经过八年级前两单元的学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前的时代背景有了相当的感性认识,并能得出中国的命运历经洋务派、改良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努力仍未彻底改变的结论,这些都是学好本课的重要条件;从心理特点上看,初中学生活跃开朗热情,容易被激发出爱国的激情,尤其是升入八年级以后,学生比“小升初”时更添了一份理智,这足以使本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良平台。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并能简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包括:五四运动的导火线、过程、口号、结果及意义等,掌握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及历史意义。
并通过上述教学使学生提高归纳课文和通过搜集史料中提供的信息进一步理解课文相关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采用讲述与影像资料结合的方式对本课背景作简要陈述;通过设计矛盾冲突和制造困难的方式,帮助学生主动探索与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且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通过设计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从课本中获取知识,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鼓励其大胆发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不妥协的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因
经过 口号 结果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工人 学生 上海 北京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取得初步胜利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意义
二 梦想的传递(中共一大)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
时间 地点
1921年7月 浙江嘉兴南湖 上海
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探究二:五四后期哪些人开始了有力的声援 斗争?结果怎样?
6月5日,(上海)罢市开始,至12点,华租各界 大小商店,已无一开门者,所余者,仅外人所设 之洋行也-----各华商店门前:皆贴有白纸,上书:“罢市请命 ,商学一致,挽救学生,罢市救国”等字,工人 也自发行动起来,日商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 纱厂、上海纱厂一律罢工----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中国近代史纲
2 填一填 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 国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请在下面年代标尺标出“新阶 段”的开始时间,并写出“新阶段”的名称。
1921
3 材料题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 黑暗中;1911年, 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 曙光。请回答: (1)说一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 (2)“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 (3)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什么? (4)从20世纪早期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你可以得出什么 结论?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 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 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 最普遍的表露。” ——《全球通史》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 美国思想家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十九 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 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
斗争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北京高师 被捕学生回校
• 释放被捕学生 • 罢免三个卖国贼 • 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曹汝霖等免职令
拒签和约的报道
探究三:五四运动有什么重大意义?
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不曾 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 主义。 ——《毛泽东选集》
外国人眼中的五四运动
内容
中心工作 领导机构
意义 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香港海员大罢工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回首过去,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领导 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你能 说一说吗?
1931—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我心中的五四……
在五四运动中的人们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 在今天我们应如何发扬“五四精神”?
材料一: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二:五四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五四精神”: 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小结:
一、悲恸中的梦想——五四运动
探究一 五四运动是一出学生表演的闹剧吗?
材料: 1915年签订的《二十一条》节选……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 或租借他国。 ②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 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 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为限。 ③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 开采。 ④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 合办警政和兵工厂。武昌至南昌等各铁路建筑权让与日 本……
2、“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 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 “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A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3、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现在被誉为东方明珠。你了解上海的 历史吧,下列事件,在这里发生的是( B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C.中华民国建立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南京条约》在这里签订
鸦片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自主预习(阅读课文)
一、五四运动 1、导火线: 1919年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 2、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3、1919年6月以后变化: 重心由北京转移到 上海 ,斗争主力由学生转向 工人 。 斗争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 4、意义:它标志着中国 开始。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 7 月 中共一大 在上海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 共产党诞生。从此 中国革命 面貌焕然一新。
1949年10月1日 成立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走向共同富裕
1997年、1999年香港澳门回归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
2014年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
本课小结
巴黎和会
引发
五四运动
促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行动
工人运动的高潮
中考链接
1、下列关于“五四爱国运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B.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 运动 C.它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斗争口号 D.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