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简介
《诗经》简介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
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的这么想 ——罗大佑《光阴的故事》
风
吹着 白云飘 你到那里去了 想你的时候 喔 抬头微笑 知道不知道 ——刘若英《知道不知道》
预习《氓》《采薇》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大意,单个字词意思转抄
到课文中
160篇。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雅: 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共105
篇,又分大雅和小雅。大雅 31,用
于诸侯朝会 ; 小雅 74 ,用于贵族宴飨。 颂: 统治阶级宗庙祭祀舞曲歌辞,分周颂 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赋: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即陈述铺叙。 比: 以彼物比此物。 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即借助他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 所要歌咏的内容。
《诗经》
我国第一部(最早)诗歌总集。
收入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
汉以前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
经》,并沿用至今。
形式:四言为主,重章反复 内容:风
雅 颂 六义 手法:赋 比 兴 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诗经中的经典

【翻译】 娴静的姑娘多么美丽, 在城的角楼等我。 隐藏起来不让我看见, 急得我挠着头来回走。 娴静的姑娘多么美好, 送我一支红色的笛管。 红色的笛管色泽鲜亮, 漂亮的笛管真让我喜爱。
姑娘从郊野采来草芽送我作为信物, 真是美好新异。 并不是茅草芽多美, 而是因为美人所赠。
“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是周天子和诸侯们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诗经》中最有价值的是“国风”和“小雅”中的民歌。 《诗经》里有不少诗歌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篇章结构上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形式,表现手法上多采用赋、比、兴的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就是赋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就是铺叙。 “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 “兴”:就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是托物起兴。 “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义”。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第一首写热恋中的男子度日如年,渴望与恋人相见的心情十分强烈。而第二首诗中的女子也在焦急地等待,她不明白心上人为什么没有音信?她一趟一趟地爬上城楼眺望爱人的踪影,她独自徘徊在城楼上苦苦等待——这种分别的日子,虽然才离开了一天,好比已经隔了漫长的三个月!
请简要介绍《诗经》

请简要介绍《诗经》
《诗经》(又称《诗经三百篇》、《诗三百》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涵盖了先秦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
它是中国古代五经之一,与《周礼》、《周官》、《仪礼》、《礼记》合称为“五经”。
《诗经》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风(folk songs):描绘了古代社会生活、婚姻、家庭、爱情等方面的歌谣。
其中包括《关雎》、《蒹葭》等。
2.雅(odes):是歌颂君王、描绘社会风貌、歌颂爱情和感叹人生等方面的诗歌。
其中包括《国风》、《小雅》等。
3.颂(hymns):赞美宗庙、祭祀、政治、社会等方面的颂诗。
其中包括《周颂》、《鲁颂》等。
《诗经》的语言简练而含蓄,以五言绝句居多,形式上主要有风格独特的“雅”和“颂”,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
诗中表达的情感直白真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道德观念和人们的情感体验。
该书的传世版本有《毛诗》、《训诂大全毛氏注》等,其中以《毛诗》的版本为最为著名,因其注释详细,影响深远。
《诗经》对后世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中国古代文学:《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原称为《诗》或《诗三百》,自从汉儒尊《诗》为经,后人递相沿袭,遂以《诗经》称之。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其中包括西周初年前十一世纪到春秋中期前七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创作,大部分是闾巷歌谣,也有一部分出自于士大夫之手。
《诗经》共收诗歌305篇。
按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郑樵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通志序》此亦为今日学界之共识。
《风》指十五《国风》,它们是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曹、囱、等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共160首。
在这些诗篇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表现了下层民众的生活、斗争和思想情感:有的反映了人民的觉醒与抗争;有的反映出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有的描摹了社会的动乱和统治者荒淫无耻的生活;更多的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之作,为我们展现出先民丰富的情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世界。
《雅》诗是周王畿的乐歌,周人称这一地区为夏,夏雅通用,故称。
《雅》共105篇,因产生的年代与乐调不同,分为大小雅。
大雅31篇,小雅74篇。
大雅多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多作于周王室衰微之后。
雅诗的内容主要有政治讽谕诗、周族史诗、婚姻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情诗、农事诗、宴饮诗、颂德诗、贵族怨愤诗、反映民生疾苦诗等。
与《国风》相比较,《雅》诗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更为广泛。
《颂》诗共有40篇,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大体上是祭歌、赞美诗,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乐章,旨在歌颂祖先的丰功伟绩和鬼神的巨大威灵。
一般说来,颂诗的文学价值不太高,但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即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有关诗经的简介

诗经的简介有关诗经的简介《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有关诗经的简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诗经的简介篇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
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
“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
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
与《雅》、《颂》相比,《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河的青年。
《氓》写被丈夫抛弃的女子的哀怨。
《静女》写恋爱时的微妙心理。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
“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广泛流传。
是中国几千年来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
孔子在《论语》里也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
此后,它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
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人物,都把《诗》当作教本,传授不绝。
诗经简介及作品介绍

诗经简介及作品介绍
诗经简介及作品介绍
一、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汉族文化中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最早的文学典籍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共收集了汉代周朝以来的约三百首诗歌,约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的诗歌内容生动、具有民间特色,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状况,也是考古学和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
二、风
《风》是《诗经》中的主要篇目之一,收录了风俗民情、田园生活、男女爱情、宗教信仰、人际交往等多种主题,诗句含蓄抒情,质朴淳朴,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千古名篇。
其中,像《蒹葭》、《关雎》、《桃夭》等篇目在当时已经广泛传唱于民间,至今仍是经典。
三、雅
《雅》收录的是以宗庙、祭祀为主题的诗歌,反映了神话传说、历史事件、建国开基、爱国情怀等方面。
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受到了后世很多文人士子的推崇。
例如《卫风》、《郑风》等篇目,表达了对家庭、亲情的热爱之情,至今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颂
《颂》是《诗经》中最为宏伟、表现最为深奥,其中的《大雅》、《小雅》又是《颂》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它们大都是由贵族和周王室的高级官员所撰写的,内容取材广泛,包括了祖先崇拜、周王室的历史和威望、以及对古代人物的赞颂等多个方面。
特别是《大雅》的篇目在历史上曾经被认为是民歌雅颂最高峰,至今在音乐、文学、历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五、总结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巨著,它广泛地记录了周代以来的历史、文化、人民生活背景等方面,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被誉为“文化之源”、“历史之魂”、“情感之精华”,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着高度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诗经介绍简介

诗经介绍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瑰宝之一,其包含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面貌。
它以其优美的乐曲、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含义,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介绍诗经的背景、特点、内容及其影响。
一、诗经的背景诗经是中国古代齐国和楚国地方贵族的歌谣集,大致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音乐歌谣,雅是文学作品,颂是宗教歌诗。
诗歌的表现形式多采用直观形象或者成语典故,表现出古代中国人的社会风貌、民风民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二、诗经的特点诗经的语言是古代汉语的早期形式,其中大量使用了古音、古意和古法。
古韵古风的诗歌语言与现代汉语相比,更加朴实自然、含义深刻。
同时,诗经中还对音乐有足够的描述,使诗歌具有一定的唱诵性。
此外,诗经中的诗歌结构和韵律也非常优美简练,符合音韵规律,使得诗歌更加优美动人,言犹在耳,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
三、诗经的内容风是诗经中的首篇,也是最早的部分,包含了多个不同地域的歌谣和古老的传奇故事。
雅是后来增加的,包括了祷文、宴会和宫廷礼仪的歌谣。
颂以歌颂上帝和祖先的歌曲为特征,这些歌曲也是后来编辑的。
总的来说,诗经通过古人的语言和思想,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存现实和民族精神,包括婚姻、战争、爱情、乐器和食品等。
尤其,其中保存了大量关于周代的历史,成为对研究周代社会的宝贵资料。
四、诗经的影响诗经作为古代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于中国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影响至今。
其改变了古代文化语言的发展方向,塑造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诗经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启迪了中国古代音乐及礼仪的发展和演变,为后世生成文化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综上所述,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民族精神,更为至今传承下来的中华文化注入了诗意和灵魂,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华文明得以繁荣发展的重要见证。
关于诗经的资料

关于诗经的资料摘要:一、诗经简介1.诗经的起源2.诗经的内容与分类3.诗经的地位与影响二、诗经的主要内容1.爱情诗2.史诗3.政治诗4.社会风俗诗5.哲理诗三、诗经的艺术特点1.形式美2.比兴手法3.语言风格四、诗经的历史地位与影响1.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文化价值3.国际影响正文: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起源于西周初年,距今已有约3000 年的历史。
它包含了先秦时期的诸多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诗经简介诗经共有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四十篇。
诗经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劳动、战争、政治斗争等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二、诗经的主要内容诗经的内容广泛,涉及爱情、史诗、政治、社会风俗和哲理等多个方面。
其中,爱情诗如《关雎》、《蒹葭》等描绘了青年男女之间纯真、热烈的爱情;史诗如《生民》、《公刘》等记录了古代英雄的业绩;政治诗如《荡》、《节南山》等反映了士人的忧患意识和政治批判;社会风俗诗如《七月》、《甫田》等描绘了先秦时期的社会风貌;哲理诗如《卷耳》、《采薇》等传达了古人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三、诗经的艺术特点诗经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形式美、比兴手法和语言风格上。
形式美体现在结构的整齐、韵律的和谐、字句的锤炼等方面;比兴手法是诗经最具特色的艺术手法,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用雎鸠的和谐鸣叫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语言风格以四言诗为主,简练明快,形象生动。
四、诗经的历史地位与影响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石。
它对后世的文学、诗歌、辞赋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诗经也是研究先秦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在国际上,诗经也备受关注,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
总之,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
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
“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
“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按音乐
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称十五国风,被普遍视为
《诗经》中的精华,故后人将其与屈原的《离骚》并成为“风骚”。
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桧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豳风”、“陈风”、“曹风”,共160篇。
国风带有地方色彩。
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间诗歌。
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
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
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
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
《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
《小雅》为宴请宾客之音乐。
《大雅》则是国君接受臣下朝拜,陈述劝戒的音乐。
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
有一小部分是民间诗歌。
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
政的。
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
但是没有情诗。
“雅”在此可以指贵族官吏诗歌。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又分为
《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其中《周颂》31篇,一般认为其中大部分都
是西周前期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
的作品;《商颂》5篇,自古以来一直相传是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所作,不过,目前
学界则倾向于认为是商朝所留下的祭祖诗歌。
“颂”在此可以指宗庙祭祀诗歌。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朱熹《诗集传》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是指“铺陈直叙”,是
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直述法),一般多见于《颂》和《大雅》。
“比”是指“托
物拟况”,是打个比方,用一件事物比喻另一件事物(比喻法),如《鄘风.相鼠》、《魏风.硕鼠》用可恶的老鼠的譬喻统治者的贪婪。
“兴”是指“托物起兴”,是从一件事物联想到
另外一件事物;也可以说是:先言他物,再兴起联想(联想法),如《周南.桃夭》以“桃
之夭夭,灼灼其华”联想到新娘出嫁时的美貌有如桃花盛放。
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
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好个修美的女郎,麻纱罩衫锦绣裳。
她是齐侯的女儿,她是卫侯的新娘,她是太子的阿妹,她是邢侯的小姨,谭公又是她姊丈。
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齐整。
额角丰满眉
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
好个高挑的女郎,车歇郊野农田旁。
看那四马多雄健,红绸系在马嚼上,华车徐驶往
朝堂。
诸位大夫早退朝,今朝莫太劳君王。
黄河之水白茫茫,北流入海浩荡荡。
下水鱼网哗哗动,戏水鱼儿刷刷响,两岸芦苇长
又长。
陪嫁姑娘身材高,随从男士貌堂堂!
《硕人》通篇用了铺张手法,不厌其烦地吟唱了有关“硕人”的方方面面,如第一章主
要说她的出身——她的三亲六戚,父兄夫婿,皆是当时各诸侯国有权有势的头面人物,她
是一位门第高华的贵夫人。
第三、四章主要写婚礼的隆重和盛大,特别是第四章,七句之中,竟连续六句用了叠字。
那洋洋洒洒的黄河之水,浩浩荡荡北流入海;那撒网入水的哗
哗声,那鱼尾击水的唰唰声,以及河岸绵绵密密、茂茂盛盛的芦苇荻草,这些壮美鲜丽的
自然景象,都意在引出“庶姜孽孽,庶士有朅”——那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的陪嫁队伍,那些
男傧女侣,他们像庄姜本人一样,皆清一色地修长俊美。
上述所有这一切,从华贵的身世
到隆重的仪仗,从人事场面到自然景观,无不或明或暗、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衬托
着庄姜的天生丽质。
而直接描写她的美貌者,除开头“硕人其颀,衣锦褧衣”的扫描外,主
要是在第二章。
这里也用了铺叙手法,以七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电影的特写镜头,犹
如纤微毕至的工笔画,细致地刻画了她艳丽绝伦的肖像——柔软的纤手,鲜洁的肤色,修
美的脖颈,匀整洁白的牙齿,直到丰满的额角和修宛的眉毛,真是毫发无缺憾的人间尤物!但这些工细的描绘,其艺术效果,都不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