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格律诗

合集下载

谈谈格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谈谈格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谈谈格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展开全文谋篇布局,说的就是起承转合。

五律一般都是:首联上句起,首联下句承,颔联、颈联衬贴题目,尾联上句转,下句合。

下面详细分说一、首联起承之法1、叙写时间、地点、景色、人物而起,亦就“时、地、景、人”中任选一二承之。

如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首联就时令(秋季)节气(白露)起,而承以人事(征战)。

并且偷偷用了对仗,起承间一气贯注,很有水准。

又如崔颢《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的首联:“征马去翩翩,城秋月正圆。

”以人事起(征马指代骑马之人),而以时、地、景承之。

时:秋夜。

地:送别之城。

景:圆月朗照。

又如大家所熟知的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以海上生明月的景象起,而承以天涯共仰望这件人事,景象是亲眼所见,人事则心里想象,此处由实返虚,最是高明。

古人云,次句承接首句,须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若有意,若无意,如此最佳。

2、问答起承,或于首句引出次句之问。

问答的,如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的首联:“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首句引出次句之问的,如杜甫《天末怀李白》的首联:“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3、以转折起承。

如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的首联:“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谓我本已为君未能中第而怅惘,更何况春日送别更增愁绪。

柳谐音留。

更明显的转折是《送平澹然判官》:“不识阳关路,新从定远侯。

”虽然不认识西域的路,却也如定远侯班超,万里从戎。

4、以对仗起承。

五律中,以对仗起承的极多。

骆宾王《在狱咏蝉》:“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陈子昂《度荆门望楚》:“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高手的作者,会用流水对等放在首联,在起承之间使人浑然不觉其为对仗。

如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写格律诗口诀,好记易懂!

写格律诗口诀,好记易懂!

写格律诗口诀,好记易懂!【格律诗口诀】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救五字,本上两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脚,互换五六两字通。

律诗基本四要素,韵声粘对必须明。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注:本口诀以七言为例,同样适合五言。

如'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就变成'小拗三字可不救,大拗四仄下三平'。

另;关于'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虽不严谨,但对初学者还是应记住的。

A,B,C,D共四种基本句式。

例如;写仄起平收入韵式七绝,那么就参照如下B式句的'BDAB',(前四句)如写律诗就为'BDAB十CDAB'(全句)如写五绝及五律,就去掉每句前两字既可。

如A式句,就为'(仄)仄平平仄'(A式)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B式)B:(仄)仄平平仄仄平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式)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D式)D:(平)平(仄)仄仄平平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一:《韵》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现代人要怎样写格律诗

现代人要怎样写格律诗

现代人要怎样写格律诗我写格律诗或填词,置平仄押韵,依据都是现代普通话的语音语调,有人认为格律韵律都不对,不能算是律诗或词,因此,不得不就这个问题说几句话。

现代人写格律诗,按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写,这应该没有什么争议,如:平仄:以律诗为例,七(五)言律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

第一二句为“首联”,第三四句为“颌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

平仄规律:一首七(五)律,每句中,平仄交替;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

还有一个规则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要严格使用。

但以下几种情况还是要论的,如:1、不能犯狐平。

五言中“平平仄仄平”句型的第一字、七言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否则就是“犯狐平”。

2、不可三平调。

诗句末尾连用三个平声为三平调。

即五言中“仄仄仄平平”句型的第三字不可用平,七言中“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型的第五字不可用平。

3、五言中“平平平仄仄”句型的第三字最好不用仄;七言中“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的第五字最好不用仄。

写格律诗,只要定好首句的平仄排列,整首诗的平仄格式就推算出来了,以七言律诗为例,有四种常见格式:1、仄起仄收(首句仄起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2、仄起平收(首句仄起入韵,律诗押平声韵,韵脚需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3、平起仄收(首句平起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4、平起平收(首句平起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绝、七绝等格律诗规则同。

诗韵:格律诗押韵规则:1、偶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但七律首句押韵较多。

2、只押平声韵。

3、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对仗:律诗中颌联(即三、四句)、颈联(即五、六句)要求对仗。

绝句无要求。

重字:一首诗里有重复的字谓之重字(叠字除外),要避免。

但,a)一句之中不必避,如:他乡胜故乡(杜甫)。

格律诗的16种格式

格律诗的16种格式

格律诗的16种格式展开全文格律诗的十六种格式:一、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1.仄起不入韵王之涣· 《登鹳雀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韵)。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韵)。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五言绝句以“仄起不入韵”为最常见,也是为最标准的格式。

2.仄起入韵卢纶·《塞下曲》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3.平起入韵《客思》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春来忆故梅,凌雪向风开。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谁折寄将我,幽香伴梦回。

4.平起不入韵李端·《听筝》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二、七言绝句的四种格式1.平起入韵李白·《早发白帝城》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平起不入韵白居易·《忆江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曾在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3.仄起入韵杜牧·《秋夕》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4.仄起不入韵杜甫·《绝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五言律诗的四种格式1.平起入韵格。

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瀛州。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古诗词系列讲座-格律诗写作

古诗词系列讲座-格律诗写作

古诗词系列讲座-格律诗写作写格律诗,有八大禁忌:一忌孤平;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三忌换韵;四忌失粘;五忌合掌;六忌重字;七忌直白;八忌新旧韵乱用。

一忌孤平:所谓孤平,指一句中,除去最后一个韵脚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则为犯孤平。

孤平为诗家之大忌。

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是仄声,除去第七个韵脚字外,只有第四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

犯孤平的句式,只限在韵脚的句子,就是说,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的句中(即韵脚句),要注意不要犯孤平,在非韵脚的句中,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的句子,如“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以一三五不论之说,第三、第五字变为仄声字,就变成了“仄仄仄平仄仄仄”,这样的句式,不是孤平,但是却犯了尾三仄,当然,对于初学者,尾三仄不是太严格,如果能避免,则更好。

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是指每句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或都是平声字,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最后一字是仄声,就是尾三仄;如果第五第六字是平声字,就是尾三平。

尾三平也是诗家之大忌。

三忌换韵:是指一首格律诗中,韵脚的字的韵部,只能在同一个韵部中,如果不在同一韵部,就是换韵。

所谓韵脚,就是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如果第一句押韵,其韵脚也包括在内。

四忌失粘:是指第一句与第二句相同位置间的字,平仄相反,第二句与第三句相同位置间的字,平仄相同,即为粘,如果不粘,就是失粘。

五忌合掌:是指律诗中,三四句、五六句,其实是两幅对联,如果一幅对联,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同,就是合掌。

六忌重字:是指一首诗中,尽量不要有重复的字,但是在一个句子中除外。

七忌直白:是指太过平直,没有味感。

八忌新旧韵乱用:是指在同一首诗中用韵,要么依旧韵(平水韵),要么依新韵(中华14新韵),不能新旧韵混用。

当然,亦有以词韵(如词林正韵)作诗者,词韵比诗韵(平水韵)相对较宽,但是,即使是以词韵为据押韵,也要在同一个词韵的韵部。

格律诗的三个基本要素:诗韵、平仄、对仗。

前面讲了,格律诗是绝句和律诗的通称,格律诗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及五言和七言排律。

格律诗不难写,记住这三点你也有文味儿

格律诗不难写,记住这三点你也有文味儿

格律诗不难写,记住这三点你也有文味儿格律诗是唐朝以来形成的诗体,故称近体诗。

格律诗分三类,绝句、律诗和排律。

四句者为绝句,八句者为律诗,多于八句者为排律。

格律诗根据每句字数的数目又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

一般人总认为格律诗规矩多,难写,实际上,认真总结体会的话,格律诗的规矩就那么几条,稍加练习,谁也会写,它并非是古人或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的专利。

格律诗的格律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以下几条:押韵、平仄、对仗。

一、押韵格律诗每两句为一联,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格律诗首句可押可不押,其它的出句不押,对句押。

百分之九十九的格律诗都押平声韵。

二、平仄现在的汉字声调分为四声,阴平、阳平称为平声,上声、去声称为仄声。

格律诗的每个字的平仄都有规定,所以平仄规则是学习格律诗的难点,一般中文大学生一学到这一部分也要头痛。

实际上这完全是误会,“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这往往是老师们不去思考、教无捷法,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所致。

以我看,只要记住平仄通则和平仄禁忌就完全可以了。

1、平仄通则(1)连交。

“连”是相连,指每句除尾字外,相邻字应该按二平或三平、二仄或三仄连用。

“交”是交替,指每句的“连平”和“连仄”应该交替使用。

如,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2)粘对。

“粘”指相邻两联,相对于上联的对句而言,下联的出句称为粘句,上联对句和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要相同。

“对”指一联中,出句和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反。

2、平仄禁忌(1)忌三平三仄。

犯三平三仄指每句的后三字不能连着是平平平或仄仄仄,尾字之前有三平三仄相连不算犯。

如,平平仄仄仄犯三仄,仄仄平平平犯三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不犯三仄,同理,仄仄平平平仄仄也不算犯三平。

(2)忌孤平。

凡平收之句,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称为犯孤平。

如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或仄平仄仄平。

孤平是律诗之大忌。

万一出现三平、三仄或孤平,就要拗救。

对于初学者来说,宜先不犯禁忌为好。

绝句和律诗共有16种类型,但只要懂得了平仄通则和平仄禁忌,首句一出,只要根据连交、粘对、禁忌规则,就可以一句一句依次推出一首诗的全部平仄格式,完全不必死记硬背。

格律诗的写作技巧

格律诗的写作技巧

格律诗的写作技巧格律诗是一种具有固定韵律和格律要求的诗歌形式。

其写作技巧需要诗人根据特定的要求进行创作,以求达到一定的和谐和美感。

首先,格律诗的写作技巧包括对韵律的把握。

格律诗通常要求每句诗的音节数和重音位置都符合规定的要求。

诗人需要在创作过程中注意音节的配比,使得整首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更加明显。

这需要诗人在才思敏捷的同时,也对音律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其次,格律诗的写作技巧还包括对押韵的运用。

格律诗通常要求每句诗的末尾音节与其他句子的末尾音节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诗人需要灵活运用各种韵脚,如押韵、偶韵、交叉押韵等,以使得整首诗的韵律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押韵的运用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使得诗句更加优美和动听。

此外,格律诗的写作技巧还包括对格律的合理运用。

不同的格律要求不同的句子结构、节奏和韵脚。

诗人需要根据具体的格律要求,合理安排句子的长度和排列顺序,使得整首诗的结构紧凑、有层次感。

同时,诗人还需要根据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灵活运用格律,以达到表达意义的最佳效果。

最后,格律诗的写作技巧还需要兼顾意境的营造。

格律诗的韵律和格律要求并不是唯一的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技巧来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诗人需要在创作中注重选择恰当的词语和意象,通过诗歌的形式和内容相互映衬,营造出具有艺术感的意境。

只有将技巧与情感相结合,才能使得格律诗在形式和内涵上都达到高度的统一。

总之,格律诗的写作技巧需要诗人在韵律、押韵、格律和意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灵活运用这些技巧,才能创作出优美动听的格律诗。

同时,诗人还需要在创作过程中保持创新和个性,使得格律诗既符合传统要求,又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意义。

10分钟教你入门格律诗(附例)

10分钟教你入门格律诗(附例)

10分钟教你入门格律诗(附例)如今对格律诗关注的朋友越来越多,我们今天就来谈谈如何写格律诗。

我们捡重点说,尽可能言简意赅,举例说明。

格律诗,顾名思义,格是指格式,律是指韵律。

格式包括字数、句数这些明显可见的规则,也包括句式、文法这些内在的内容。

韵律则包括押韵的规律,以及每个字的平仄音调。

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规矩,就是我们说的格律体。

而严格遵守格律体规矩的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律诗、排律三种。

那么怎么写格律诗?搞清楚平仄、押韵、对仗就可以了,保证不出律就是格律诗,但是不一定是好诗,不过至少保证了是,然后再追求好不好。

因为我们只讨论格律诗,所以请认为平仄格律不重要,只要意境好的同学绕道,那不属于这个话题。

因为在这个标题下,格律的重要性是高于意境的。

体式字数上分为五言、七言。

句数上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十句以上。

句式不整饬的一概不属于格律诗。

所以要写格律诗,首先要把自己汹涌澎湃的感情收拢一下,用长短一致的句子来规整自己的思路。

押韵格律诗的押韵都是押平声韵,不能转韵,篇幅再长的排律(过百句)也必须一韵到底。

不能邻韵通押,不能平仄同押,要求极其严格。

至于在写格律诗的时候是使用古人的平水韵还是今人的新韵,这个各有所爱,没必要强求。

用平水韵的古意些,在古人总结的平仄规则上来说更加合理,但是有些发音妨碍今人阅读流传,用新韵则容易让人读懂,因为普通话人人都懂,只是要尽量不使用平仄系统上古今发音入韵不同的字,避免混淆。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写完后标注这首格律诗使用的是什么韵,让读者心里有底。

平仄平仄上来说格律诗有四种基本格式(这里假设大家对平仄有概念,知道如何区分平仄)。

这四种基本格式都是以格律诗的首句来判定的。

最主要看首句第二字的平仄和首句句尾是否押韵。

比如“白日依山尽”,平仄是“仄仄平平仄”,所以这首五绝的平仄格式为仄起不押韵格式。

平仄格式有固定推导方式,即“对”、“粘”。

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要相对的,而下一联的出句则要求与上一联的对句相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写格律诗(一)
“工夫在诗外,作诗先作人”这是诗家的一句行语。

诗,是文学艺术的一部分,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宝贵财富,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是个人生活经历所构成的心灵图画,是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的表现,也是个人品德、修养、学问、素质的综合表现。

所以:
1、诗人要正派,要胸襟宽大。

2、诗人要高尚,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3、诗人要谦虚,要有学习别人长处的精神。

例如:毛主席的七律《到韶山》,首句原为“别梦依稀哭逝川”,后经友人提出“哭”的字面欠妥,建议改为“咒”,毛主席不仅接受,还将其称为“半字之师”,又如毛主席的《长征》中,原为“金沙浪拍云崖暖”,因友人建议,诗要尽可能避免重字,前面已有“五岭逶腾细浪”,宜将后浪改为水。

也被采纳,所以,才成“金沙水拍云崖暖”。

诗人之间的友谊是真诚的,感情是纯朴的,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古人云“诗文有骨肉之情”。

一、基本要求:
1、字句相等。

七律是七言八句;五律是五言八句。

超过八句符合格律要求叫长律或排律。

律绝同是四句。

2、平仄相对。

律诗讲抑扬顿挫,在对偶句中除注有可平可仄标示的字外,上下句平仄声必须相对立,并要求双句押韵。

3、结构相同。

律诗八句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联上下词组结构必须相同。

4、词性对仗。

律诗不仅要求用字用词精练准确,讲艺术、有美感,而且颔联、颈联上下分组词性必须对仗,否则不称其为律诗。

5、音步分明。

每个诗句第二和第四字为音步,二者不能用同声字。

七言第六字虽不是音步,但一般与第四字也不能同声。

6、注意粘对。

粘对亦称粘连。

“粘”使全诗整体衔接;“对”指对偶句平仄对立。

粘连就是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一致。

7、拗句补救。

补救办法有两种:第一是本句自救。

“五言”句一拗三救,四拗三救;“七言”句是三拗五救,六拗五救。

第二是对句相救。

前拗后救,一拗双救。

(注:律诗律绝都有“四式”诗谱,只要认真严格按诗谱写诗就会符合律诗律绝的声律和韵律。


二、禁忌:
1、忌孤平。

孤平是指诗句中一个平声字被仄声字包围而孤立。

一般说:五言句不少于两个平声字,七言句不少于三个平声字,并且放对位置。

在诗句中保持两个平声字并列,即可避免孤平。

2、忌三连平(仄)。

此指每个诗句的末尾不允许连续用三个平声字或三个仄声字。

3、忌换韵。

律诗律绝都要求押平声韵,并且要一韵到底。

中途不允许换韵或转韵。

4、忌失粘。

律诗要求粘对(前面已说明)如果失粘会影响全诗的整体衔接,造成声韵不和谐。

5、忌合掌。

在诗的对仗中形式多样。

但不准用同一地域、同一事物、同一意义的不同词作对仗。

6、忌重字。

诗本身字数不多,应力求精练,除用叠字句或有意安排外,尽量避免相同的字
在一首诗中重复出现。

7、忌直白。

诗是国粹,是瑰宝,写诗讲究语言艺术,讲究炼字炼句。

作品要求有意境,有美感,有诗味,含蓄,隐秀。

如果粗俗直白,就失去了诗的特点和魅力。

8、忌新古混用。

写诗可用新四声韵,也可用古四声韵。

一首诗只能用一种,不准新四声和古四声同时混用。

如何写格律诗(二)
炼字、修辞、谐律、造境:
写诗词无外乎四点一是炼字,二是修辞,三为谐律。

四为造境。

谐律其实很容易,只要弄懂规则就可以了。

比如格律诗,只要把握住“韵,声,粘,对,拗救…。

”等一些基本规则既可。

如果你一旦注明自己写的是格律诗“七绝,七律,五绝,五律”那么就必须遵其格律,不可以服从意境为由而借口任意出律。

其实大到人生,小到游戏,都有规则,都有约束,但是在约束下不违反规则,照样能随心所欲,玩的快乐。

有人说中国传统的格律诗即是“带着镣铐跳舞”的文字游戏,所以真的玩好既不易但也有趣、耐看。

格律诗词有自己的标准格式与变化规律。

汉字是一字一形,一字一音,只有中国文字分四声,读来抑扬顿挫。

四声分两大类即平和仄。

诗中只有平仄交替才会产生音韵美,而这种音韵美,恰恰是产生与平仄的变化之中。

大家知道中国的《易经》中分阴、阳两大类的爻,它们分别组合后即变化无穷,代表了天地间的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周易正是用阴爻与阳爻才变化出丰富多彩的卦象,而交际舞却是用左右脚的变化才展现给人们蓬嚓嚓的优美舞步的。

那么格律诗不也正是由平仄的变化才使其千百年来在文坛上久盛不衰吗!
中国的近义,同义词很丰富,不是找不到相近词汇的。

假如自己写的诗失粘,其它平仄又合律,难以改动,那么你就声明是“阳关体”好了。

如:王维的代表作《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在中唐以前人们最重视的是犯“孤平”对失粘失对并不看的很重要,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首很著名的诗,其中第一联“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就失对。

象这种失粘,失对的例子很多,如:柳宗元的《江雪》,孟浩然的《春晓》李白的《静夜思》等,但不能称之为格律诗,只能称“乐府诗”“古风”。

当然不是格律诗不等于不是好诗,但挂羊头卖狗肉是要不得的。

添词要照谱添,一个是平韵,一个是仄韵(包括入声韵),另一个就是换韵,换韵有三种,1;“平仄通叶格”既换韵不换部,如,《西江月》、《蝶恋花》、……等。

2;“平仄转换格”既换韵又换部。

如,《清平乐》、《调笑令》、……等。

3;“平仄错叶格”既换韵后又回到原部。

如《相见欢》、《诉衷情》……等。

有朋友也乘兴照词谱添了些词,但却不守律。

还称:不在乎格律,有好的意境可以放弃格律…云云。

你既然选中了这个词牌,就必须遵守规矩,否则你去写自度曲,自由诗好了,为什么还冠以词牌名呢?比如《满江红》这首词本应是以“入声”为韵的,如岳飞的《满江红》其韵脚为“歇,烈,月,切,雪,缺”等都是入声。

有的朋友偏要用仄声。

《清平乐》,本来是换韵又换部的,他却用平仄同部。

那你只能是孤芳自赏了。

其实这些规则一旦弄懂,写诗添词会很容易的。

但真正一首好诗词,並非遵律就为佳,“律诗只论平仄,终生不得入门”。

重要的是能表达出一种美好的意境与令人回味无穷的佳句來。

有的人一生写诗词上千首,如果有几首那怕是一首传世,那也足矣。

与贺知章齐名号称“吴中四士”的张若虚在《全唐诗》中也仅存两首,但一首“春江花月夜”却让世人皆知。

所以,对初入诗词门的朋友,当然不要为什么清规戒律所难住,就象喜欢踢足球的人,首先弄懂什么叫“越位”(如诗词中的出律)什么叫合理冲撞(如诗词中的拗救)等…。

一旦这些规章懂了,
最后的目的是进球(如诗词中的佳作)。

写诗前首先要谋篇布局,律绝讲究要“平起,顺承,跳转,妙合。

”这样一首诗出来才会有味。

有好多朋友喜欢写景,写景要言情,铭志。

而不单单是为写景而写景,当然也有纯写景物的,也有不讲起承转合而成千古名诗的,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枊,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虽说是全都写景,也没什么转合,但也不失为一首好诗,就象四幅画一样,承现在读者眼前。

可是,它照比杜牧的《赤壁》折戟尘沙铁木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比起来就逊色多了。

杜牧在此诗中前两句,通过一件旧兵器的发现,一件小事的描述,让人没感觉到与赤壁有什么关系,而在第三句中突然一转,假如东风不给与周瑜取胜的天机,恐怕他的爱妻小乔,早己为曹操所获了。

作者就发现一件前朝旧兵器,而联想到赤壁大战一件大事。

读起来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假如我们要写《赤壁》的话,肯定会把赤壁大战写得如何壮观,场景何等宏大…但效果可想而知了。

所以,我等也写不出这样留传千古的杰作的。

在诗词创作中,意象塑造是最为重要的。

意为立意,象为结象。

意为作者的主观思想,如观念、意识、情感、志趣…等。

象指客观物象,包括景象、事象、物象、现象、幻象…等。

立意后,要求作者找个“形象大使”以代替自己发言,而不是直接说出来。

如大家知道的《离骚》中即以美人,芳草作为“象”来抒发作者热爱国家的“意”。

通过以上简述,我的观点是,要写好格律诗词,首先要有“技术层面”的功夫,即是懂得,熟悉“四声、平仄、押韵、对仗、拗救…”等。

其次是“艺术层面”,要在“意象、意境、语言、章法、布局…”上下些功夫。

对古典格律诗词要;继承传统,去粗取精,发扬光大,走出新路。

如上所言仅对学习,鉴赏,写作格律诗的一点粗浅体会,肯定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诗友斧正为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