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格律诗

合集下载

格律诗基础知识(七)律诗的布局创作方法

格律诗基础知识(七)律诗的布局创作方法

格律诗基础知识(七)律诗的布局创作方法律诗分五律、七律、还有排律。

律诗四联八句,讲究平仄对仗,律诗的创作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古诗词综合水平。

最能体现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律诗布局创作方法。

一、起承转合法。

这种布局法与绝句的起承转合法有点相似,不同的是律诗的起承转合是以一联为单位,而不是以一句为单位。

比如江畔渔火的《阁外》:阁外涛声似旧时,两三星火荡支离。

烟迷远树天如坠,雾失归途鸟却知。

酒最伤人无月夜,情难回首少年期。

眼前看取风波恶,强与江鸥说息机。

首联定下全诗的基调,交代出时间和地点,以所闻所见两个截面总起全诗。

颔联分别从远处的静物与近处的动物入手以相承,继续写景,进一步交代了当时的天气状况,隐示作者当时的心情。

颈联转入抒情,结合前面所写景物定下情感基调,感慨现在,回忆过去。

尾联在呼应前文的基础上继续抒情,表明作者的志趣。

律诗的起承转合,妙处在于处处呼应,环环相扣、首尾关阖,句与句之间、联与联之间不离不弃,情景交融。

是律诗创作最常见的章法。

二、起承继转合法。

这种章法的基本概念,就是首联起,颔联承,颈联继,尾联转合,把转的功能放在尾联的上句,尾联的下句承担合的功能。

比如江畔渔火的《登龙山》:四月携壶向冷泉,野花开晚在危巅。

林深日蔽分光弱,露重衣寒觉鸟孱。

侧世难寻云外路,余生赖有杖头钱。

登龙于我复何益,返阻崎岖脚下边。

首联点题,交代时间、事件和地点。

颔联分别从危巅和冷泉承下来写出龙山顶上景象和气候,同时也为作者的思想感情交代出氛围。

颈联在颔联的基础上继续发挥,写出登临绝顶的艰难,也适当地发出了作者由此而联想到的生活艰辛。

尾联上句笔锋一转,转入抒情,下句以感慨做结,呼应首联,说明人生追求越高,当要回归时也就越难的道理。

此章法的关键在于作者在颔联处感觉力度不够,还不能对为尾联的合结起到全力的推动,所以颈联处暂时不转,而是在颔联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

三、起承展转合法。

此章法的基本概念,就是首联的上句起,下句承,中间两联展开,铺叙,尾联的上句转,下句合。

谈谈格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谈谈格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谈谈格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展开全文谋篇布局,说的就是起承转合。

五律一般都是:首联上句起,首联下句承,颔联、颈联衬贴题目,尾联上句转,下句合。

下面详细分说一、首联起承之法1、叙写时间、地点、景色、人物而起,亦就“时、地、景、人”中任选一二承之。

如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首联就时令(秋季)节气(白露)起,而承以人事(征战)。

并且偷偷用了对仗,起承间一气贯注,很有水准。

又如崔颢《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的首联:“征马去翩翩,城秋月正圆。

”以人事起(征马指代骑马之人),而以时、地、景承之。

时:秋夜。

地:送别之城。

景:圆月朗照。

又如大家所熟知的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以海上生明月的景象起,而承以天涯共仰望这件人事,景象是亲眼所见,人事则心里想象,此处由实返虚,最是高明。

古人云,次句承接首句,须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若有意,若无意,如此最佳。

2、问答起承,或于首句引出次句之问。

问答的,如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的首联:“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首句引出次句之问的,如杜甫《天末怀李白》的首联:“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3、以转折起承。

如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的首联:“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谓我本已为君未能中第而怅惘,更何况春日送别更增愁绪。

柳谐音留。

更明显的转折是《送平澹然判官》:“不识阳关路,新从定远侯。

”虽然不认识西域的路,却也如定远侯班超,万里从戎。

4、以对仗起承。

五律中,以对仗起承的极多。

骆宾王《在狱咏蝉》:“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陈子昂《度荆门望楚》:“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高手的作者,会用流水对等放在首联,在起承之间使人浑然不觉其为对仗。

如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如何写格律诗

如何写格律诗

如何写格律诗(一)“工夫在诗外,作诗先作人”这是诗家的一句行语。

诗,是文学艺术的一部分,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宝贵财富,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是个人生活经历所构成的心灵图画,是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的表现,也是个人品德、修养、学问、素质的综合表现。

所以:1、诗人要正派,要胸襟宽大。

2、诗人要高尚,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3、诗人要谦虚,要有学习别人长处的精神。

例如:毛主席的七律《到韶山》,首句原为“别梦依稀哭逝川”,后经友人提出“哭”的字面欠妥,建议改为“咒”,毛主席不仅接受,还将其称为“半字之师”,又如毛主席的《长征》中,原为“金沙浪拍云崖暖”,因友人建议,诗要尽可能避免重字,前面已有“五岭逶腾细浪”,宜将后浪改为水。

也被采纳,所以,才成“金沙水拍云崖暖”。

诗人之间的友谊是真诚的,感情是纯朴的,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古人云“诗文有骨肉之情”。

一、基本要求:1、字句相等。

七律是七言八句;五律是五言八句。

超过八句符合格律要求叫长律或排律。

律绝同是四句。

2、平仄相对。

律诗讲抑扬顿挫,在对偶句中除注有可平可仄标示的字外,上下句平仄声必须相对立,并要求双句押韵。

3、结构相同。

律诗八句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联上下词组结构必须相同。

4、词性对仗。

律诗不仅要求用字用词精练准确,讲艺术、有美感,而且颔联、颈联上下分组词性必须对仗,否则不称其为律诗。

5、音步分明。

每个诗句第二和第四字为音步,二者不能用同声字。

七言第六字虽不是音步,但一般与第四字也不能同声。

6、注意粘对。

粘对亦称粘连。

“粘”使全诗整体衔接;“对”指对偶句平仄对立。

粘连就是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一致。

7、拗句补救。

补救办法有两种:第一是本句自救。

“五言”句一拗三救,四拗三救;“七言”句是三拗五救,六拗五救。

第二是对句相救。

前拗后救,一拗双救。

(注:律诗律绝都有“四式”诗谱,只要认真严格按诗谱写诗就会符合律诗律绝的声律和韵律。

写格律诗口诀,好记易懂!

写格律诗口诀,好记易懂!

写格律诗口诀,好记易懂!【格律诗口诀】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两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本句自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救五字,本上两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脚,互换五六两字通。

律诗基本四要素,韵声粘对必须明。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注:本口诀以七言为例,同样适合五言。

如'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就变成'小拗三字可不救,大拗四仄下三平'。

另;关于'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虽不严谨,但对初学者还是应记住的。

A,B,C,D共四种基本句式。

例如;写仄起平收入韵式七绝,那么就参照如下B式句的'BDAB',(前四句)如写律诗就为'BDAB十CDAB'(全句)如写五绝及五律,就去掉每句前两字既可。

如A式句,就为'(仄)仄平平仄'(A式)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B式)B:(仄)仄平平仄仄平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式)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D式)D:(平)平(仄)仄仄平平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一:《韵》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现代人要怎样写格律诗

现代人要怎样写格律诗

现代人要怎样写格律诗我写格律诗或填词,置平仄押韵,依据都是现代普通话的语音语调,有人认为格律韵律都不对,不能算是律诗或词,因此,不得不就这个问题说几句话。

现代人写格律诗,按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写,这应该没有什么争议,如:平仄:以律诗为例,七(五)言律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

第一二句为“首联”,第三四句为“颌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

平仄规律:一首七(五)律,每句中,平仄交替;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

还有一个规则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要严格使用。

但以下几种情况还是要论的,如:1、不能犯狐平。

五言中“平平仄仄平”句型的第一字、七言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否则就是“犯狐平”。

2、不可三平调。

诗句末尾连用三个平声为三平调。

即五言中“仄仄仄平平”句型的第三字不可用平,七言中“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型的第五字不可用平。

3、五言中“平平平仄仄”句型的第三字最好不用仄;七言中“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的第五字最好不用仄。

写格律诗,只要定好首句的平仄排列,整首诗的平仄格式就推算出来了,以七言律诗为例,有四种常见格式:1、仄起仄收(首句仄起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2、仄起平收(首句仄起入韵,律诗押平声韵,韵脚需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3、平起仄收(首句平起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4、平起平收(首句平起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绝、七绝等格律诗规则同。

诗韵:格律诗押韵规则:1、偶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但七律首句押韵较多。

2、只押平声韵。

3、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对仗:律诗中颌联(即三、四句)、颈联(即五、六句)要求对仗。

绝句无要求。

重字:一首诗里有重复的字谓之重字(叠字除外),要避免。

但,a)一句之中不必避,如:他乡胜故乡(杜甫)。

关于格律诗写作技巧

关于格律诗写作技巧

格律诗写作技巧关于格律诗写作技巧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

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格律诗写作技巧,希望大家喜欢!感时诗任何人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时代和一定的社会中。

他们对当时的国家形势,发表自己的感想,提出个人的看法。

这种感想与看法,是谓感时。

这样的诗是谓感时诗。

怀古诗游览古迹,缅怀往事;阅读史书,吸取殷鉴,往往情动于衷,吟咏于外;或称赞英雄豪杰的丰功伟绩,造福祖国;或惋惜才子志士的不幸遭遇,坎坷一生;或讽刺权贵的享乐腐化,失掉江山;或抨击奸臣,等等,均可在诗中抒发己见。

这样的诗,是谓怀古诗。

作怀古诗,要求详谙史实,站在祖国与人民的立场,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

如果客观地科学地提出新见解,切题发挥含蓄蕴藉,用恰当的句式与修辞方法,道人之所未道,方可胜人一筹,使读者一唱三叹,产生同感而为之折服。

怀古之作,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单纯发思古之幽情,或吊古伤今,或借古讽今,或赞古励今,此亦符合于兴、观、群、怨之旨。

如能从中明辨是非,洞察善恶,吸取经验教训,以提高思想,改进工作,此之谓善读诗者。

书怀诗人为万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发于声,如吟之于诗,以抒发作者感想、抱负与心情者,谓之书怀诗。

“书怀”与“怀古”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从当前之景与事出发,再言感想与怀抱;后者从古迹、古事、古人、古文出发,再谈评论与感想,在书怀诗中,有的触景生情、直抒胸臆;有的面对形势,高歌壮志;有的一生坎坷,感叹遭遇;有的不平则鸣,抒发己见。

它的范围既广,内容不一。

如能出自真情实感,就能写出动人的好诗。

送别诗离、合原人生之常事,惜别乃社会之常情,故亲友远离时,曲唱阳关,倍觉依依,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如能赠诗留念,这才更有意义。

送别之诗,应切合时令、地点、友谊与身份,既不可失之深,又不可失之浅。

在远别之时,知己睹秋雁白露,固增惆怅;遇春风绿柳,尤觉伤神。

格律诗的16种格式

格律诗的16种格式

格律诗的16种格式展开全文格律诗的十六种格式:一、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1.仄起不入韵王之涣· 《登鹳雀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韵)。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韵)。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五言绝句以“仄起不入韵”为最常见,也是为最标准的格式。

2.仄起入韵卢纶·《塞下曲》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3.平起入韵《客思》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春来忆故梅,凌雪向风开。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谁折寄将我,幽香伴梦回。

4.平起不入韵李端·《听筝》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二、七言绝句的四种格式1.平起入韵李白·《早发白帝城》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平起不入韵白居易·《忆江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曾在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3.仄起入韵杜牧·《秋夕》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4.仄起不入韵杜甫·《绝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五言律诗的四种格式1.平起入韵格。

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瀛州。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格律诗创作基本要求

格律诗创作基本要求

近体诗(格律诗)创作基本要求一、概述:近体诗是在初唐定型的一种在字数、句数、声调、对仗、押韵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的传统诗体。

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

二、近体诗的分类(一)绝句:①每首四句,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为二十字;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为二十八字。

②限押平声韵,五绝以首句不入韵为常例,首句入韵为变例;七绝以首句入韵为常例,首句不入韵为变例。

③每句平仄都有固定格式,并且要求粘对。

(二)律诗:①每首八句,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为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为五十六字。

②限押平声韵,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在同一首七律中不能重用同一韵字。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常例,首句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常例,首句不入韵为变例。

③每句平仄都有固定格式,并且要求粘对。

④中间两联(即3、4句和5、6句)必须对仗。

三、近体诗的押韵(一)什么叫“韵”?所谓韵,就是指音韵相同的读音。

用汉字来表达,就是韵母相同的字。

一个汉字,用拼音来表示,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合成。

凡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如方、昌、皇、郎的韵腹a)、韵尾(ng)相同,即为同韵。

没有韵尾的字,韵腹相同亦为同韵。

介音不论,如“方”和“乡”是同韵。

韵” 可分为平声韵(旧四声中的平声字,新四声中的阴平、阳平字)和仄声韵(旧四声中的上、去、入声字,新四声中的上、去声字)。

(二)什么叫押韵?押韵就是诗词的某句句末,用同一韵部的字来收尾。

因其位置在句末,而叫“韵脚”。

首句入韵的绝句,其同韵字在1、2、4句的末位;首句不入韵的律诗,其同韵字在2、4、6、8句的末位。

押韵是传统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不押韵不为诗。

押韵是为了声音的协调、和谐,使诗词具有韵味,富于音乐美。

(三)韵的分类和选择。

韵分为旧韵和新韵两种:1.旧韵。

比较流行的为“平水韵”。

平水韵系南宋人刘渊1252年根据前人韵书修订而成,共107韵。

2.新韵,又叫今韵。

即按今天推行的普通话读音为标准,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依据,按照“同身(韵腹、韵尾)同韵”的原则划分韵部来押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写作格律诗一、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诗词格律诗词指绝句、律诗和词、曲。

诗词格律是诗词的表现形式之一。

最先出现的形式、最基础的形式,是近体诗(也就是绝句和律诗)。

近体诗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萌芽于南朝齐、梁时期,形成于唐朝初年,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严谨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主要包括了以下四项内容:(1)字句有定:绝句为四句,每句5字的称“五言绝句”,简称“五绝”,7字一句的是“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律诗为八句,每句5字的称“五律”,7字一句的是“七律”。

超过八句的是排律,同样有“五言排律”、“七言排律”。

每两句诗为一联,每联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

五律和七律各四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2)用韵极严:押韵是诗歌的要素,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

关于什么是韵,后面会展开叙述。

(3)平仄协调:平仄是近体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平仄的交错使用能令诗歌读起来有一种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美感。

关于什么是韵,后面会展开叙述。

(4)讲求对仗:关于什么是韵,后面会展开叙述。

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同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

如“功”的拼音是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 是韵母。

“东”的拼音是dōng,其中d是声母,ōng是韵母。

那么“功”和“东”的韵母就相同,他们属于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

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几个字放在同一个位置上。

格律诗中,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韵又称“韵脚”,如:《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ou)四声古代汉语有四种声调,和今天的普通话的声调不完全一样。

A平声。

这个声调后来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可以理解为-/)。

例:山、林等。

B上声。

这个声调后来有一部分变成去声(可以大略理解为ˇ)。

例:柳、雨等。

C去声。

这个声调到后来仍是去声(即\)。

例:浪、月等。

D入声。

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有力的调子,今天的普通话没有这个音,但潮汕话中仍有保留,如白、独、蝶等。

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

平仄平仄是诗词格律的术语,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仄的意思,是不平。

平仄交错是写格律诗的基础。

平仄如何交错呢?可以概括为两句话:A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B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如: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唐王维《辛夷坞》)其平仄的安排为:| | | ―――――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宋苏轼《定风波》)其平仄的安排为:| | ―――| |― |――― |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元关汉卿《【南吕】四块玉别情》)―|――|――| |对仗诗词中的对偶叫作对仗。

何为对偶呢?对偶就是将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并列起来。

一般规则是:名次对名次、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唐王维)诗人用“竹”对“莲”,用“喧”对“动,”“归”对“下”,用“浣女”对“渔舟”,这就是对仗。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

二、律诗的写法本讲座主要讲五言律诗的写法,因为五言律诗是最基本的形式,五言律诗会写了,绝句和七言律诗的写法就能推出来。

1、律诗的特点A每句限定八句,五言律诗共40字,七言律诗共56字。

B押平声韵。

C每句的平仄有规定。

D每篇必须对仗,对仗的位置有规定(一般是中间两联)。

2、五言律诗的写法A平仄的安排平仄的安排在一首诗中有三个要求:①一句诗中平仄必须交替。

这样,就产生出四种基本句式:――||-||――|―――|||||――注意:不能是|―||―,这种排法被称为“孤平”,是诗家第一大忌。

也不能是||―――,这种排法被称为“三平韵”,是诗家第二大忌。

②一联之内平仄必须对立。

如,出句的平仄安排如果是――||-,那对句的安排就必须与之相反,那安排的结果就是:||――|③联与联之间必须相粘。

如,假使第一联的平仄安排是――||-,||――| 。

那第二联的第一、二个字的平仄安排就必须和第一联的出句的第一、二个字相同,那就是说,第二联的第一句的平仄安排应该是:|||――。

[练习]如果我要作一首五言律诗,选―――||形式为第一句,那往下应该怎么排?大家一起来排。

第一句:――― | |第二句:| | | ――第三句:| | ― ―|第四句:― ― | | -第五句:― ― ―| |第六句:| | | ――第七句:| | ― ― |第八句:― ― | | -由于律诗的特点之一是“押平声韵”,所以五言律诗的平仄安排形式只有两种。

即第一句:――― | | (首句入韵为――||-)| | ― ― | (首句入韵为|||――)第二句:| | | ――― ―| | -第三句:|| ― ―|― ― ―| |第四句:― ― | | -| | | ――第五句:― ― ―| || | ― ― |第六句:| | | ――― ― | | -第七句:| | ― ― |― ― ―| |第八句:― ― | | -| | | ――首句有时也入韵,那如果上面的诗首句也想入韵,那第一句的安排应变化。

那其实五言律诗的平仄安排形式有四种。

到这里同学们可能觉得这种规定太死,其实可以灵活变化。

上面的安排中加圈的,就是可以灵活安排的。

B内容的安排按律诗的章法,一般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议论抒情。

也就是说,如果写律诗,可以这样写第一联:写景――起第二联:继续写景――承第三联:发表议论(或继续写景)――转第四联:得出结论―-结(注意:别忘了律诗中间两联要对仗。

)如:《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七言律诗的写法A平仄的安排和五言律诗的安排同理,只要在每一句的前面依照交替的要求再多加两个字就可以。

如第一句:――― | |-------> | | ――― | |第二句:| | | ――-------> ―― | | | ――第三句:| | ― ―|-------> ―― | | ― ―|第四句:― ― | | --------> | | ― ― | | -第五句:― ― ―| |-------> | | ――― | |第六句:| | | ―― -------> ―― | | | ――第七句:| | ― ― | -------> ―― | | ― ―|第八句:― ― | | --------> | | ― ― | | -七律的每一句的第一个字的平仄安排都是灵活的。

B内容的安排如上4、绝句的写法A平仄的安排只需截取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平仄安排的上四句或下四句就可以得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平仄安排。

五言绝句| | ― ― | (首句入韵为|||――)――― | | (首句入韵为― ―| | -)― ―| | -| | | ――― ――| || | ― ― || | | ――― ―| | -七言绝句| |― ―| | -(首句不入韵为| |― ――| |)― ―| | | ――(首句不入韵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绝句可以押仄声韵(押仄声韵的绝句称为古绝,押平声韵的绝句称为律绝),因此绝句的平仄安排其实很灵活,其实不止有以上8种形式。

B内容的安排按绝句的章法,一般前两句写景记事,后四句议论抒情。

也就是说,如果写绝句,可以这样写第一句:写景或事――起第二句:继续写景或事――承第三句:发表议论或抒情――转第四句:得出结论或抒情―-结(注意:绝句可以不用对仗。

)5、藏头诗如果写诗写出心得,可以填入一些有趣的元素(《唐伯虎点秋香》电影中,周星驰写的诗藏头“我为秋香”。

魏晋诸朝虽渺渺,俊才辈出世铭牢。

潇疏个性高超志,人格诗文两是骚。

陈家大院风光好,羡日葵花朵朵开。

莲笑兰柔薇乐语,玉蜂翠蝶竞相来。

陈绍飘香肴果秀,殿中舞妙乐萦梁。

藩篱不挡新春色,翠柳红花挤如堂。

林立高楼争结彩,承传古统着新裳。

霓虹闪耀歌飞舞,佳节应当赋丽章,蔡庭舞蝶飘陈绍,少俊齐歌乐越墙。

彦慧皆拥姿秀美,即成画作一张张。

贺新岁愉容满面身强健,快意盈心体乐康。

幸降千家诸事吉,福临万户各人祥。

三、词的写法A平仄的安排不像近体诗那么灵活,你选了哪个词牌,平仄的安排就完全被规定死。

给出几个常见词牌的词谱:1、忆江南(共27字,押平声韵,也叫望江南、江南好,梦江南)――|,| | | ――。

| |― ――| |,― ―| || ――。

| || ――。

如:忆江南咏金凤花红似火,笑绽绿丛中。

更胜月端仙女舞,翩翩飞起转玄空。

皆爱和春风。

2、浪淘沙(共54字,押平声韵)| || ――,| |――。

― ―| ||――。

| |―――||,| |――。

(上下片同)如:浪淘沙往事久留怀,辗转生哀。

披衣移步上楼台。

欲借凉风除苦绪,观静抒排。

谁料百花衰,夜色阴霾。

纠缠心结更难开。

愿得劲风吹黑幕,月破云来。

3、菩萨蛮(共44字,共押四个韵)― ―| ||―|,― ―| ||―|。

| || ――,| ――|―。

― ―― ||,| | ―― |。

| || ――,| ――|―。

如:菩萨蛮清晨四处飘轻雾,相思比翼啼高处。

举步上青阶,露沾金缕鞋。

紫花丛里现,彩蝶相依恋。

观景更行前,郎将必我怜。

4、蝶恋花(又叫鹊踏枝,共60字,押仄声韵)| || ――||,||――,||――|。

| |― ――||,― ―| |――|。

(上下片同)如:蝶恋花圆月悬空何皎皎,耀耀繁星,暗夜辉非少。

阵阵凉风拂颊角,沙沙作动园中筱。

蟋蟀墙头欢快叫,草里群花,香气幽幽袅。

愿伴君边直至老,平凡景色皆成好。

如欲知道更多词牌的词谱,可以用名家大作去推。

B内容的安排按词的章法,双调的词(双调为词的主要形式,单调、三叠、四叠的较少),一般上半片写景记事,下半篇议论抒情。

四、曲的写法元曲包括两类: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

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

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一般单独写来抒情的,就是散曲。

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

散曲有所谓的宫调和曲牌(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

散曲的写作就是根据宫调、曲牌来填,在押韵、平仄方面很讲究,比词严格,还讲究用“衬字”(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和对仗,写法较复杂,在这里不具体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