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心衰小常识)

合集下载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鉴别诊断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鉴别诊断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鉴别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在有适量静脉回流情况下,心排血量不足以维持机体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

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特征。

根据发生机制,将心力衰竭分为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全;根据起病快慢,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心排血量的高低,分为高排血量和低排血量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诊断应包括心力衰竭的病因和诱因、解剖异常及心功能状态。

对心功能的判断通常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分级法,但其主观性较强,亦缺乏定量指标。

而6min步行试验能较客观反映心脏功能状态,是测定受试者在6 min内可步行的距离。

美国学者将病人步行的距离划为4个等级:1级<300 m,2级为300~374.9 m,3级为375~449.5 m,4级>450 m。

级别越低,心功能越差。

达到3级与4级者,心脏功能接近或达到正常。

1病史要点1.1 心力衰竭症状1.1.1 咳嗽、呼吸困难于夜间或体力劳动后加重,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关键临床表现,初期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着病情发展,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有时伴有喘鸣,称“心源性哮喘”。

病情到一定程度时出现端坐呼吸,最严重时表现为急性肺水肿。

1.1.2 水肿为右心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

特点为:①水肿发展较慢。

②水肿从下垂部位开始,遍及全身,可伴有胸、腹水。

③水肿为凹陷性。

④伴随症状:食欲不振、肝区胀痛、少尿。

1.2 诱因主要有:①感染尤其呼吸道感染。

②心律失常,最常见者为快速型心房颤动。

③劳累。

④输血或输液过多、过速。

⑤合并其他疾病如甲亢、贫血等。

2体检重点2.1 体位及呼吸状况。

双颊紫红提示二尖瓣狭窄。

水肿分布以下垂部位更显著。

2.2 头、颈部检查结膜是否苍白,口唇有无紫绀,颈部动脉或静脉搏动是否明显,颈部静脉有无充盈,肝颈静脉反流征是否阳性。

2.3 胸部检查双肺有无干、湿啰音,密度及分布;心前区有无局限性隆起,心尖搏动有无移位,心前区有无震颤,听诊心律、心率及心音有无异常,有无额外心音及杂音。

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

药物治疗
• 强心 • 利尿 • 扩血管
洋地黄类药物
• 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从而增加心搏出量,有效 改善心脏的功能。
洋地黄类药物的临床作用
洋地黄类制剂 地高辛
给药方法 口服
静脉 毛花苷丙(西地兰) 静脉
洋地黄化总量 (mg/kg)
<2岁0.04~0.05
作用开始时间 2小时
>2岁0.03~0.04
病因
1 LOREM 心血管因素 2 LOREM 非心血管因素
1 心血管因素 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
症、心瓣膜狭窄、主动脉狭窄、肥厚性心肌病
等使心肌病收缩力减弱或使心脏的负荷增加导 致心衰的发生。
2 非心血管因素 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性肾炎、严重贫
血、脓毒败血症、婴儿期严重电解质紊乱和酸
临床常用利尿剂
药名 氢氯噻嗪 螺内酯 氨苯蝶啶 呋塞米
给药途径 口服 口服 口服 静注
口服
剂量方法
作用时间
注意事项
每天2~4mg/kg,<6个月 1小时开始起作用,可引起低钾、低氯
者,每天0.5~0.75mg/kg, 4~6小时达到高 及心律失常,粒细
分2~3次
峰,维持12小时 胞减少
每天1~2mg/kg,分2~3次 8~12小时起作用,有保钾、保氯作用, 3~4小时达到高 和氯噻嗪类合用可 峰,维持2~3天 增强疗效
诊断依据
01 安静时心率增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不 能用发热或缺氧解释者;
02 呼吸困难,发绀突然加重,安静时呼吸>60次/分; 03 肝脏肿大,超过肋緣下3㎝以上,或肝在短时间内较前增大,
而不能以横膈膜下移等原因解释;
04 心音明显低钝或出现奔马律;

心力衰竭诊疗规范

心力衰竭诊疗规范

心力衰竭【定义】心力衰竭(heartfaihure)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常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病的终末阶段。

中医虽无心力衰竭的病名,但类似心力衰竭的一些证候,多属于“心悸”“水肿”“喘咳”“痰饮”等范畴。

【诊断标准】(一)左心功能不全1.阵发性呼吸困难,常在体力活动后、睡眠时发作,严重时呈端坐呼吸及心源性哮喘;2.咳嗽,平卧时加重;3.咳痰,咳白色泡沫样浆液痰,严重时咳粉红色泡沫样痰;4.左心扩大,第一心音低钝,可听到心尖区舒张期奔马律;5.交替脉;6.肺部湿罗音,多分布于两肺底。

(二)右心功能不全1.腹胀、食欲低下,恶心、呕吐;2.颈静脉怒张;3.肝大,肝颈回流阳性。

4.右心扩大,可听到奔马律。

5.下肢浮肿,严重时出现腹水或胸水。

(三)实验室检查:1.X线检查:左心衰:肺静脉充盈期:见肺上叶静脉扩张,下叶静脉较细,肺门血管阴影清晰;肺间质水肿期:肺门血管影增粗,模糊不清,肺血管分支扩张增粗;肺泡水肿期:密度增高的粟粒状阴影,继而发展为云雾状阴影;急性肺水肿:可见自肺门伸向肺野中部及周围的扇形云雾状阴影;此外左心衰还可见局限性肺叶间、单侧或双侧胸水。

右心衰:心影增大,上腔静脉增宽,右房、右室增大,可伴有单侧或双侧胸水。

2.心超:EFV0.50。

3.血流动力学检查: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2.4KPa,出现肺瘀血;>3.3KPa重度肺瘀血,4Kpa肺水肿。

心脏指数(CI),V2.2L/mini f2,出现低心排血量症状群。

(四)心功能分级(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1928年标准)心功能I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气促或心绞痛。

通常称心功能代偿期。

心功能II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静息时无不适,但平时一般活动后可出现疲乏、心悸、气促或心绞痛。

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

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

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诊断依据】(一)慢性心力衰竭1.左心衰竭:分左心室衰竭和左心房衰竭。

(1)左心室衰竭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肾炎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脚气病、动静脉瘘等病史。

左心房衰竭由严重二尖瓣狭窄所致。

(2)常因感染、过度劳累、血压增高、心律失常、血电解质紊乱、洋地黄过量或不足、妊娠、心肌缺血、容量负荷过重等透发。

(3)劳力性或阵发性呼吸困难,后者多在夜间出现,严重者呈端坐呼吸、咳嗽及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4)双肺或双肺底出现湿罗音及哮鸣音;心脏扩大,心率快,心尖区舒张期奔马律,交替脉等。

(5)X线检查见心影增大、肺淤血、叶间裂增粗等。

(6)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均不同程度增高。

2.右心衰竭(1)多由左心衰竭引起,单纯右心衰竭多由急性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所致。

(2)右上腹痛、腹胀、食欲差、恶心、呕吐、少尿等。

(3)发绀,颈静脉怒张,肝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

重者可有胸水、腹水、全身水肿,心脏扩大,剑突下心脏搏动,三尖瓣区可有舒张期奔马律及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的收缩期杂音。

(4)X线检查见心影增大,有时可见上腔静脉扩张及搏动;如为单纯性右心衰竭,则肺野较清晰。

(5)静脉压增高,血流动力学监测示中心静脉压、右房压增高,肺源性心脏病病人肺动脉压增高,未合并左心衰竭时,肺毛细血管楔压多正常。

3.全心衰竭,左、右心衰竭同时存在。

按心脏功能情况,可分4级(纽约心脏病学会,即NYHA分级):I级:有心脏病的客观证据,但一切体力活动不受限,无呼吸困难、心悸、浮肿等症状;Ⅱ级:能胜任一般日常活动,无异常感觉,但稍重体力活动即有心悸、气促等症状(即心力衰竭I度);Ⅲ级:日常活动即有症状,但休息时无任何不适(即心力衰竭Ⅱ度);Ⅳ级:任何活动均可引起明显症状,甚至卧床休息仍有症状(即心力衰竭Ⅲ度)。

(二)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肺水肿)1.常见病因有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或急性乳头肌功能不全,输液过多或过快,急性心包填塞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等。

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心
脏功能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的指南,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临床表现。

1. 呼吸困难,患者在平卧位时出现呼吸困难,甚至需要额外的枕头才能缓解呼
吸困难。

2. 乏力,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出现明显的乏力和体力下降,甚至轻微活动也会感
到疲倦。

3. 水肿,患者出现下肢水肿或全身水肿,尤其是在下午或晚上水肿加重。

二、心脏功能检查。

1.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评估心脏的
结构和功能,包括左心室收缩功能、瓣膜功能和心腔大小等。

2. B型钠尿肽(BNP)检测,BNP是一种心脏激素,其浓度在心力衰竭患者体
内显著升高,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的辅助诊断指标。

三、影像学检查。

心力衰竭患者常常需要进行心脏核磁共振(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排除心脏瓣膜疾病、冠心病等潜在病因。

四、其他辅助检查。

心电图、心脏负荷试验、心血管造影等检查也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病因分析具
有重要意义。

总之,心力衰竭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心脏功能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以明确患者的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为后续的治疗和管理提供依据。

希望本文所述的心力衰竭诊断标准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更好地帮助患者早日得到诊断和治疗。

什么是充血性心力衰竭?

什么是充血性心力衰竭?

什么是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由于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求,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

主要病理改变为,心肌肥厚,心脏扩大,交感神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临床表现为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轻者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肺水肿,心源性哮喘,此外可出现乏力,疲倦,头晕,心慌,水肿等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有心脏病的病史,有效治疗病因,可以改善预后。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0.05%
易感人群:各种心脏病患者
传染方式:非传染性疾病
并发症:心律失常猝死
治疗常识就诊科室:内科心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三腔起搏器治疗.心脏移植
治疗周期:长期服药
治愈率:是不能治愈的疾病
常用药品: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治疗手段不同,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300000元)
温馨提示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在足够静脉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减退,使心输出量相对或绝对不足,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因而出现体循环和或肺循环淤血的病理状态。

根据心衰起病急缓,分为急性心衰及慢性心衰两种类型。

根据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又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及全心衰竭。

心衰的心脏内病因多为先天性心脏病,其次为病毒性或中毒性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及风湿热、心糖原累积症等;心脏外病因多为重症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贫血、维生素B缺乏症等。

【诊断标准】(一)诊断标准1.安静时心率加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不能用发热或缺氧解释。

2.呼吸困难,安静时呼吸突然加快>60次/分。

3.肝大达肋下3cm以上,或短时间较前迅速增大,不能以横膈下降等解释。

4.心音低钝,有奔马律,颈静脉怒张,心脏扩大。

5.突然发生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皮肤苍白或发灰,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

6.尿少或无尿,颜面及下肢水肿,已排除营养不良、肾炎、维生素B 缺乏等原因。

具有上述第1~4项,伴或不伴第5或第6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

(二)儿童心功能分级诊断引自2006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组《小儿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建议》。

1.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2.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休息时无不适,但一般活动可引起疲乏、心悸或呼吸困难。

3.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一般活动即出现上述症状。

4.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亦有心衰症状,并在活动后加重。

【治疗方案】主要引自 2006 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组《小儿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建议》。

(一)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将枕头垫高,小婴儿可抱起,下肢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

吸氧。

水肿严重者应限制水、钠摄入,控制静脉补液量,婴儿入量每日60~80ml/kg,年长儿每日40~60ml/kg,24小时内均匀给予。

烦躁者可应用苯巴比妥、地西泮、水合氯醛等镇静剂。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什么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什么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什么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是大多人感觉到陌生的一种疾病,如果人们正面临这个疾病的困扰,而却不知道这个疾病是什么的话,那么对自己的身体危害性质就打了,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反复的出现在人们的心中,特别是一些老人,上了年纪后容易患病的几率更高了,那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充血性心力衰竭到底是指什么?心力衰竭是由于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临床综合症,也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其特点是左室肥厚或扩张,导致神经内分泌失常、循环功能异常,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呼吸困难、体液潴留、乏力(特别是运动时)。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临床症状可以有显著变化,也可能与心功能状况不相符。

如果不治疗或治疗不及时,心功能不全的症状会不断加重。

治疗监测药物反应:(1)水钠潴留减退者,可逐渐减少利尿剂剂量或小剂量维持治疗,早期很难完全停药。

每日体重变化情况是检测利尿剂效果和调整剂量的可靠指标,可早期发现体液潴留。

在利尿剂治疗时,应限制钠盐摄入量(&lt;3g/天)。

(2)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的患者,出院后可改为地高辛,反复出现心衰症状者停用地高辛,易导致心衰加重。

如出现厌食、恶心、呕吐时,应测地高辛浓度或试探性停药。

(3)ACEI(或ARB)每1~2周增加一次剂量,同时监测血压、血肌酐和血钾水平,若血肌酐显著升高[&gt;265.2μmol/L(3mg/dl)]、高钾血症(&gt;5.5mmol/L)或有症状性低血压(收缩压&lt;90mmHg)时应停用ACEI(或ARB)。

(4)病情稳定、无体液潴留且心率≥60次/分钟的患者,可以逐渐增加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若心率&lt;55次/min或伴有眩晕等症状时,应减量。

心衰本身的治疗(1)休息和限制活动: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和能量消耗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休息的程度应视心衰轻重而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儿童医院 黄湘晖
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肌收缩或舒张功能下降使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及体征。

o心动过速:婴儿心率>160次/分,学龄儿童
>100次/分,是较早出现的代偿现象;
o第一心音低钝,重者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是由于心室突然扩张与快速充盈所致,提示严重心功能不良;
o外周灌注不良,脉压窄,部分患儿出现四肢末梢发凉、交替脉,是急性体循环血流量减少的征象。

o呼吸急促:重者有呼吸困难及发绀。

婴幼儿以呼吸困难和喂养困难为主要表现,呼吸频率可达60~100次/分;o肺部啰音:肺水肿、肺泡渗出可闻及湿啰音;
o泡沫血痰:肺泡或支气管黏膜淤血所致,婴幼儿少见。

o肝脏肿大:肝大是体循环淤血最早、最常见的体征。

o颈静脉怒张:可见颈外静脉膨胀,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o水肿:小婴儿水肿常为全身性,眼睑和骶尾部较明显,体重较快增长。

1 安静时心率增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

2呼吸困难、青紫突然加重,安静时呼吸达60次/分以上。

3肝肿大,达肋下3cm以上或在密切观察下短时间内较前增大。

4 心音明显低钝或出现奔马律。

5 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而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

6 尿少、下肢水肿,排除营养不良、肾炎、维生素缺乏等原因。

上述前4项为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

Thank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