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生物自制教具范例
高中生物教具制作与使用二例

高中生物教具制作与使用二例人体膝跳反射过程模拟演示器制作与使用江西省安义中学万晓军肖灵华一、演示器制作(一)制作原理和装置示意图:人体膝跳反射有关内容是现行高中生物必修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膝跳反射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反射弧。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见图1)。
神经系统的活动是各种各样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活动,简单地说,反射过程是如下进行的: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中枢的兴奋过程;中枢的兴奋过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
为了突出重点,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学生的感性认识,避免过多枯燥的讲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体神经反射弧结构和反射特点,我们设计制作了人体膝跳反射过程模拟演示器(图2)。
本教具取材较方便,结构只有简单电路,操作简便。
可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地演示人体神经反射弧的结构和反射过程。
(二)制作材料:五合板(或有机玻璃板、泡沫板)(涂肉色)、干簧管、低速电机、节日流水彩灯(或小指示灯和蜂鸣器)、铁丝、磁铁块、导线等(三)制作方法:1、将五合板切成一条带足小腿形状,涂成肉色,在它的背面(在腿的膝关节部)安上固定轴(螺杆)。
小电机和彩灯固定在脊髓模型后面。
2个小指示灯,一个固定在传入神经节(细胞体)上,另一个固定在脊髓神经中枢灰质中,其它流水彩灯固定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神经中枢经过线路上。
2、把制成的腿从背面在膝关节部挖一小洞,但不要挖通,把接好线的干簧管放进里边,或直接固定在背面,乙磁铁隔着五合板能吸合干簧管。
3、在小腿上打螺丝并用铁丝将其紧固在电机轴上,然后把线路连接起来。
4、在面板上根据制成的腿背面的小周,分别打孔,用螺丝固定。
且腿肚上的小轴的孔以膝轴为顶点由电机转动使小腿作意弧运动的孔。
初中生物自制教具教案

初中生物自制教具教案
目标:通过自制教具的制作和实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具制作:自制植物模型
材料:
1. 黏土
2. 绿色毛线或棉线
3. 绿色纸板
4. 剪刀
5. 色彩画笔
步骤:
1. 将黏土捏成植物的基本形状,如茎、叶、花等。
2. 将毛线或棉线绕在黏土模型的茎上,代表植物的细胞结构。
3. 用绿色纸板剪出叶子的形状,然后用画笔上色,代表植物的叶片。
4. 将叶片贴在植物模型上,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结构。
教学过程:
1. 学生制作完成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植物的结构,让他们了解植物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用自制的植物模型回答。
3.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促进思维和交流。
评价方式:
1. 学生制作的植物模型是否符合植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 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植物模型展示对植物知识的理解。
3. 学生在观察和讨论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能否提出合理的问题和解答。
生物教学模具制作

小肠绒毛结构模型制作料及用具:白纸、柔软的彩色包装纸(或布条)、剪子、双面胶、透明胶布1.将白纸折成扇子状,作为小肠的内层皱襞。
另外取一张宽度相同但长度较短的白纸,作为小肠的外表面。
将折好白纸的一边用双面胶与另一张长度较短白纸上的一边固定。
里面折好的白纸要长些,外面平整的白纸要短些,这样才能形成内表面积和外表面积的大小对比。
这样的结构要做两个。
一个用于继续制作,另外一个用于作面积大小的对比。
2.将柔软的彩色包装纸剪成条,用针缝在褶皱面上,缝好之后将相连的彩色纸条剪断。
这样使纸条呈绒毛状。
这个过程也可以用布条代替彩色包装纸。
同时留一部分的彩色包装纸作为面积的对比。
3.将里面褶皱白纸的底部用双面胶固定在外面的白纸上,然后将这张纸卷成筒状。
将纸的边缘用透明胶布粘好。
特点:通过材料使用前和使用后的对比,可以直观的看出小肠的特殊结构──绒毛和皱襞使消化的面积增加。
这样就可以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解决教学上的重点和难点染色体结构模型制作一、设计意图染色体、DNA和基因这几个概念比较抽象。
只靠讲解学生不易理解。
借助模型等辅助教学工具可以提高学生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加深对染色体、DNA和基因等抽象概念的认识。
这样可以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
二、材料用具曲别针、橡皮泥、彩笔、纸条三、制作过程1、取三个曲别针串成一串,共串两串。
将橡皮泥搓成小球状,共六个。
每个曲别针上固定一个小球。
每一串代表一条染色单体。
橡皮泥搓成的小球代表蛋白质。
2、取两张长短相同的纸条,在纸条上涂上几种不同的颜色,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基因。
将纸条卷成螺旋型,螺旋型的纸条代表DNA链状的双螺旋结构。
同样的纸条再做两条。
3、将两张螺旋型的纸条即DNA链缠绕在球状的蛋白质上组成染色体。
另一条相同的做法。
这样就构成了一对染色体。
4、DNA的链状结构被拆开呼吸运动时胸廓、膈肌与肺部变化的模型制作材料:塑料饮料瓶、Y形玻璃管、气球(2个小气球、1个大气球)、细线、剪刀制法:饮料瓶去掉瓶底,用细线把2个小气球分别绑在Y形管的两个分支上,Y形管另一端从瓶内穿过瓶盖,固定到瓶盖的小洞内(注意密封),瓶底用大气球的一部分薄膜封住用法:向下拉气球薄膜(膈肌),与Y形管相连的气球(肺)会变大,说明肺吸气;向上推气球薄膜(膈肌),与Y形管相连的气球(肺)会变小,说明肺呼气。
七年级生物自制教具说明

七年级生物自制教具说明第一篇:七年级生物自制教具说明探究鱼尾鳍作用的教具模型制作说明【名称】:探究鱼尾鳍作用模型【材料】:气球一个、吸管、塑料片(鱼尾形)、塑料小刀、橡皮筋、曲别针【制作过程】:1.取一个气球,向里边灌进去少量水,2.将饮料的吸管插入气球口中,用手压扁吸管,然后用橡皮筋扎紧气球口部。
3.将饮料吸管折过来,并用另一个橡皮筋扎紧。
4.将剪成鱼尾鳍形状的两个硬塑料片放在气球口两侧,用一根皮筋扎好后,再用曲别针把两片尾鳍沿着边缘夹在一起。
5.将塑料小刀从下向上插入两片尾鳍之间。
6.将做成的教具放入一盆水中,用一个手指按住气球的前部,再拨动塑料小刀,使鱼的尾鳍左右摆动,这条鱼就会向前游泳了。
【教具特点】:本教具用塑料小刀的振动来模拟鱼尾鳍的摆动,根据实验的现象知道,当塑料小刀振动时,会带动塑料片左右摇摆,因此“小鱼”会向前游动。
这模拟了鱼的尾鳍左右摆动的现象,证明了尾鳍的摆动会给鱼产生动力。
本教具制作比较简单,而且现象明显,可以很好的证明鱼尾鳍的作用是给鱼提供前进的动力。
【运用对象】:本教具适用于八年级生物上册、鱼类,讲解鲫鱼尾鳍的作用时所用到。
第二篇:自制教具说明[模版]简单制作1.首先用笔和直尺在硬纸板上画出四个相同大小的正方形2.用笔在从左面开始数第三个正方形的下面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 3.用笔继续在这个正方形的上面也画出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
4.用剪刀沿着笔印剪下来。
5.然后按每个正方形的印痕折叠出来6.最后用胶带把每个正方形边缘粘合在一起,正方体就完成了7.首先用笔和直尺在硬纸板上画出四个相同大小的长方形8.用笔在从左面开始数第三个长方形的上下两面分别画一个以长方形宽为边长的正方形。
9.用剪刀沿着笔印剪下来。
10.然后按每个正方形的印痕折叠出来11.最后用胶带把每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缘粘合在一起,长方体就完成了12.用以上制作方法制作四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
13.最后以四个正方体两两分组作两个桥墩,一个长方体作为桥面粘合成一个小桥。
生物教具制作

生物教具制作一、引言生物教具是生物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知识和概念。
制作生物教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他们对生物学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物教具制作方法,希望能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二、显微镜制作1.材料准备•空心铅笔•一块平整的玻璃片•胶布•手机相机2.制作步骤1.将空心铅笔的尾部削尖,使其成为一个小孔。
2.将玻璃片置于桌面上,将空心铅笔的小孔对准玻璃片的中央。
3.用胶布固定空心铅笔,确保小孔与玻璃片始终保持垂直。
4.将待观察的物体放在玻璃片上方,用手机的相机功能对准空心铅笔的小孔。
5.调整手机的焦距,就可以通过观察小孔中的映像来观察待观察物体的微小结构。
3.注意事项•使用空心铅笔时要注意尖端的安全性,以免伤到手指。
•玻璃片要保持干净,以获得清晰的观察效果。
•使用手机相机时要调整焦距,确保获得清晰的映像。
三、植物模型制作1.材料准备•小型塑料花盆•泥土•小苗或种子•几块小石头或小木棍2.制作步骤1.先将小型塑料花盆填满泥土,使之基本平整。
2.将小苗或种子栽种在泥土中心位置,保证有足够的空间生长。
3.将小石头或小木棍插在泥土中,模拟植物的根系。
4.按照实际植物的特征,给植物模型做上标示(如叶子、茎等)。
3.注意事项•选择适合小型塑料花盆的植物品种,不要选取过于庞大的植物。
•在栽种过程中,注意保持泥土湿度适宜,避免植物干枯。
•可以添加一些人工阳光来模拟日光照射。
四、鸟巢模型制作1.材料准备•棉花或麻绳•手工纸•创可贴•彩色纸•剪刀2.制作步骤1.将手工纸剪成需要的鸟巢形状。
2.使用棉花或麻绳将手工纸上下层粘合在一起,模拟鸟巢的结构。
3.用创可贴在鸟巢的边缘固定棉花或麻绳。
4.用彩色纸剪出鸟巢上围绕着的草或树枝,用胶水粘贴在鸟巢的表面。
5.在鸟巢底部开一个小口,以便观察内部结构。
3.注意事项•使用剪刀时要小心,避免伤到手指。
•可以根据实际鸟巢的特征,来调整鸟巢模型的形状。
生物教具制作初中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植物细胞结构模型的制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 植物细胞结构模型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1. 植物细胞结构模型的精确制作。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合作与沟通。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 制作植物细胞结构模型的材料:塑料片、彩纸、剪刀、胶水、针线等。
3. 分组用的桌子、椅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植物细胞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细胞有哪些结构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一起制作植物细胞结构模型,深入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新课讲授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每个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三、教具制作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制作植物细胞结构模型的材料。
2. 教师讲解制作步骤:a. 制作细胞壁:用塑料片剪出细胞壁的形状,并用针线缝合。
b. 制作细胞膜:用彩纸剪出细胞膜的形状,贴在细胞壁上。
c. 制作细胞质:用彩纸剪出细胞质的形状,贴在细胞膜上。
d. 制作细胞核:用彩纸剪出细胞核的形状,贴在细胞质上。
e. 制作液泡:用彩纸剪出液泡的形状,贴在细胞质上。
3. 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进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完成制作后,将植物细胞结构模型展示给全班同学。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包括模型的精确度、美观度、合作程度等。
3. 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植物细胞结构模型的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生物学的兴趣。
生物初中趣味实验自制教案

生物初中趣味实验自制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对植物生长的认识。
实验材料:
1. 透明玻璃容器
2. 沙子
3. 泥土
4. 水生植物种子(如水葫芦、小萍等)
5. 水
实验步骤:
1. 在玻璃容器中放入一层沙子,厚度约2厘米。
2. 再放入一层泥土,厚度约5厘米。
3. 将水生植物种子均匀撒在泥土表面上。
4. 缓缓地往容器中加入水,水的高度要覆盖到泥土表面,但不能淹没种子。
5. 将容器放在充足的阳光下,并每天给植物适量的水。
6.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下观察到的变化。
实验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将会观察到水生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根系生长、叶子展开
等现象。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当的阳光、水分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评价:
这个实验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植物生长的认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记录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希望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生物自制教具范例

第三节中学生物自制教典型范例一、反应速度测试仪1.自制教具的项目名称:反应速度测试仪2.教材原实验方案的缺陷:目前,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安排的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测试者手握一把尺子刻度值大的一端,被测者将拇指和食指对准这把尺子上的刻度值为0的一端。
当测试者松手,尺下降时,被测者尽快用拇指与食指夹住这把尺子,手指所夹到尺子的刻度的大小,大致反映了被测者的反应速度。
这样的测定手容易抖动,夹尺的手指常偏离尺的零刻度,增大实验误差;拇指与食指张开的宽度不一,对夹尺有影响;夹尺时手指与尺的接触面积较大,手指边缘不整齐,无法精确读数。
这些不足,使得测定不能准确的反映出被测者的反应速度,也就是只能定性,无法定量。
因此,对人们来说,还缺少一种克服上述缺点,能直接准确地测定通过视觉引起的反应速度的测试仪或训练工具。
3.设计方案及创新点:设计方案简介:在底座上安装一个支架,支架前面的底座上粘上缓冲垫,支架顶部安装上滑轮,在滑轮的左下方的支架上安装一个按钮,在支架的正面有根据自由落体公式换算出时间与距离对应的刻度表,0刻度在上端的刻度表,支架左下方安装有固定环,刻度表的前面设置有钢球,钢球上设制作一个环形指针并系上细线,细线穿过导线环(同步发声控制器),绕过滑轮,再穿过按钮,由固定环固定,支架的背面每一毫米所对应的精确到千分之一秒的反应时间的数据表,刻度表的0刻度处的支架上设置有导线环,能使环形指针准确对准刻度表的0刻度。
本方案的创新点:①时间与距离对应的刻度表与数据表能直接准确读出精确到千分之一秒的反应时间,使测定由定性提升为定量。
②通过利用支架,灵敏的按钮,滑轮,细线,导线环(声音同步控制器)能克服因手抖动增大误差的缺陷,使操作简单、结果真实、重复实验稳定。
③环形指针准确示数,克服了原来手指边缘不整齐不能准确读数的缺陷。
4.自制教具的原理图:1.滑轮2.支架3.导线环(同步发声控制器)4.细线5.刻度表6.环形指针7.钢球8.缓冲垫9.底座10.固定环11.数据表12.控制按钮5.该自制教具所材料工具及加工技法:材料:长21cm宽13cm的不锈钢板,高70cm,宽5cm厚1.5cm的不锈钢扁形材,直径4cm的小滑轮,一个塑料探制按钮,一个小门铃,细电线2m,一个直径约2cm的镀铬钢球,120cm长的细线一段,直径2cm环形金属片,自制根据自由落体公式换算制成的长度与时间对应的刻度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中学生物自制教典型范例
一、反应速度测试仪
1.自制教具的项目名称:反应速度测试仪
2.教材原实验方案的缺陷:
目前,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安排的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测试者手握一把尺子刻度值大的一端,被测者将拇指和食指对准这把尺子上的刻度值为0的一端。
当测试者松手,尺下降时,被测者尽快用拇指与食指夹住这把尺子,手指所夹到尺子的刻度的大小,大致反映了被测者的反应速度。
这样的测定手容易抖动,夹尺的手指常偏离尺的零刻度,增大实验误差;拇指与食指张开的宽度不一,对夹尺有影响;夹尺时手指与尺的接触面积较大,手指边缘不整齐,无法精确读数。
这些不足,使得测定不能准确的反映出被测者的反应速度,也就是只能定性,无法定量。
因此,对人们来说,还缺少一种克服上述缺点,能直接准确地测定通过视觉引起的反应速度的测试仪或训练工具。
3.设计方案及创新点:
设计方案简介:在底座上安装一个支架,支架前面的底座上粘上缓冲垫,支架顶部安装上滑轮,在滑轮的左下方的支架上安装一个按钮,在支架的
正面有根据自由落体公式换算出时间与距离对应的刻度表,0
刻度在上端的刻度表,支架左下方安装有固定环,刻度表的
前面设置有钢球,钢球上设制作一个环形指针并系上细线,
细线穿过导线环(同步发声控制器),绕过滑轮,再穿过按钮,
由固定环固定,支架的背面每一毫米所对应的精确到千分之
一秒的反应时间的数据表,刻度表的0刻度处的支架上设置
有导线环,能使环形指针准确对准刻度表的0刻度。
本方案的创新点:
①时间与距离对应的刻度表与数据表能直接准确读出精
确到千分之一秒的反应时间,使测定由定性提升为定量。
②
通过利用支架,灵敏的按钮,滑轮,细线,导线环(声音同步
控制器)能克服因手抖动增大误差的缺陷,使操作简单、结果
真实、重复实验稳定。
③环形指针准确示数,克服了原来手指边缘不整齐不能准确读数的缺陷。
4.自制教具的原理图:
1.滑轮
2.支架
3.导线环(同步发声控制器)
4.细线
5.刻度表
6.环形指针
7.钢球
8.缓冲垫
9.底座10.固定环11.数据表12.控制按钮
5.该自制教具所材料工具及加工技法:
材料:长21cm宽13cm的不锈钢板,高70cm,宽5cm厚1.5cm的不锈钢扁形材,直径4cm的小滑轮,一个塑料探制按钮,一个小门铃,细电线2m,一个直径约2cm的镀铬钢球,120cm长的细线一段,直径2cm环形金属片,自制根据自由落体公式换算制成的长度与时间对应的刻度表。
每一每毫米对应时间的数据表,海绵块长6cm宽3cm高3cm作缓冲垫,502快干胶一支。
工具:电烙铁,尖嘴钳,裁纸刀,小剪刀,起子。
加工技法:不锈钢底座与支架,导线环与滑轮的焊接请专业的不锈钢制作间制作,其他的制过工艺自己完成。
6.自制教具简要的制作过程:
⑴截取不锈钢板材制成底座和支架。
⑵在支架焊接滑轮、固定环和导线环,并安装好控制按钮、。
⑶按自由落体公式换算出距离与时间对应关系,并制成时间与距离刻度表与数据表。
将刻度表贴有支架的前面,确保刻度表的零刻度与导线环对准。
并将数据表贴在支架后面。
⑷用环形金属片在钢球上制成环形指针,在钢球上系上细线。
然后将细线穿过导线环,绕过滑轮,经过控制按钮,最后系在支架左下方的固定环上。
⑸将家用小门铃控制开关触点两端引出导线,在导线环处制成能由钢球的环形指针控制的同步声音控制开关,从而将门铃改装成同步发声器,固定的支架后面的底座上。
⑹将海绵缓冲垫固定在支架前的底座上。
二、简易显微摄像仪
1.自制教具的项目名称:简易显微摄像仪
2.教材原实验方案的缺陷:通常的显微镜的观察要用眼睛靠近目镜,不方便,时间久了眼睛容易疲痨,不方便教师进行直观演示,而专业的显微摄像仪价格非常昂贵,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很多普通学校或乡村学校可欲而不可求。
3.设计方案及创新点:
设计方案简介:利用了照相机近摄镜头与近摄接圈的原理,自制一个显微近摄镜头,把该镜头连接到普通的电脑视频头上,自制一个简易的支架,将简易显微摄像仪安装在报废的显微镜上,把报废的显微镜及普通的电脑视频头改装成一台简易的显微摄像仪,通过电脑进行摄像,拍照,也可直接投影到大屏幕上。
本方案创新点:自制显微摄像镜显,节约经费,只要花几十元钱,就能达到准专业的显微投影教学。
而且变废为宝。
4.自制教具的原理图:
5.该自制教具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及加工技法:
材料:报废的显微镜一台,普能的电脑视频头一个,502快干胶一支,宽5cm厚1.5cm 的不锈钢扁形材与2cm不锈钢圆管小许。
工具:镊子,剪刀,尖嘴钳,裁纸刀,小钢锉,起子等。
加工技法:不锈钢简易支架由专业制作间制作,其他的制作过程,均由自手工制作。
6.自制教具简要的制作过程:
于是便有了本教具的制作,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1、购买普通电脑视频头(免驱)一个,拆下原有的广角镜头。
2、将两组镜片根据它们的焦距制成一个简易显微摄像镜头,将显微摄像镜
头连接到已拆掉广角镜头的视频头上,确保简易显微摄像镜头与视频头的光电感应元件(CCD)中心轴重合,保证成像质量。
制成简易显微摄像仪。
3、将一台报废的显微镜的镜筒取下,用一小段不锈材料制成显微摄像仪的支架,安装在原来镜筒的位置,替代原来的镜筒。
三、验证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装置
1.自制教具的项目名称:验证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
多的二氧化碳的装置
2.教材原实验方案的缺陷:
教材中的此实验的实验装置如图,要用两手分别在
A与B处,捏紧与松开的办法分别控制气体的流动,当
不小心手控制松错了边的时候,很容易吸进石灰水。
别
外通向两个石灰水瓶中的气体量无法控制,因此无法实
现单一变量的原则。
3.设计方案及创新点:
设计方案简从:如图所示,在一具大贮气瓶中,放入一个小方便袋,袋口接一根管子穿过贮气瓶瓶口的像皮塞,经过三通开关,连接到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瓶,反应瓶别的
另一端接一个吹嘴,贮气瓶由一管子穿过瓶塞,经过三通开关,连接到别一具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瓶和单向鼓气瓶。
创新点:在大贮气瓶中放入小方便袋,以气排气,解决了同时等量的问题。
4.自制教具的原理图:
1.反应瓶1,
2.反应瓶2,
3.贮气瓶,
4.小方便袋,
5.吹嘴,
6.单向鼓气瓶,
7.三通开关,
8.三通开关。
5.该自制教具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及加工技法:
材料:大橡皮塞1个,小橡皮塞2个,100ml无色透明小瓶,两个,1000ml饮料瓶1个,矿泉水瓶1个,有弹性的小塑料瓶1个,三通开关2个,废注射器,方便袋,废塑料板,橡胶软管若干,502胶。
工具:剪刀,裁纸刀,尺子,小钢锯,打孔器,尖嘴钳,砂纸。
加工技法:所有的制过过程,均由自己手工制作。
6.自制教具简要的制作过程:
⑴将上述材料做好消毒处理。
⑵用矿泉水瓶剪一个吹嘴,用砂纸把边磨圆
滑。
⑶用有弹性的小塑料瓶,注射器做一个单向鼓气瓶,
⑷将各种材料及部件组装起来即可。
练习与实践:请参考以上两个制作范例,继续补充完善前面所制定的自制教具设计方案,并按自己设计方案准备相应的材料与工具,按设计的制作过程与加工技法完成该自制教具项目的制作,准备与大家一起分享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