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自制教具说明
初中生物自制教具教案

初中生物自制教具教案
目标:通过自制教具的制作和实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具制作:自制植物模型
材料:
1. 黏土
2. 绿色毛线或棉线
3. 绿色纸板
4. 剪刀
5. 色彩画笔
步骤:
1. 将黏土捏成植物的基本形状,如茎、叶、花等。
2. 将毛线或棉线绕在黏土模型的茎上,代表植物的细胞结构。
3. 用绿色纸板剪出叶子的形状,然后用画笔上色,代表植物的叶片。
4. 将叶片贴在植物模型上,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结构。
教学过程:
1. 学生制作完成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植物的结构,让他们了解植物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用自制的植物模型回答。
3.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促进思维和交流。
评价方式:
1. 学生制作的植物模型是否符合植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 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植物模型展示对植物知识的理解。
3. 学生在观察和讨论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能否提出合理的问题和解答。
生物教具制作初中教案模板

生物教具制作初中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教具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掌握制作生物教具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物教具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难点:如何设计和制作具有生物特征的生物教具。
【教学准备】
1. 生物教具制作所需材料:纸板、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2. 图片或视频展示生物教具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3. 针对不同生物特征设计的教具模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生物教具的重要性和作用,引起学生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讲解不同生物特征的生物教具设计原则。
2. 演示生物教具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三、实践操作(30分钟)
1. 学生根据教具模板,制作具有生物特征的生物模型。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老师进行指导和辅导。
四、展示交流(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生物教具,交流分享制作经验和心得。
五、总结反思(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作业布置】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生物特征的生物教具,并在下节课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展示的生物教具和作业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制作技能和创作能力。
七年级生物自制教具说明

七年级生物自制教具说明第一篇:七年级生物自制教具说明探究鱼尾鳍作用的教具模型制作说明【名称】:探究鱼尾鳍作用模型【材料】:气球一个、吸管、塑料片(鱼尾形)、塑料小刀、橡皮筋、曲别针【制作过程】:1.取一个气球,向里边灌进去少量水,2.将饮料的吸管插入气球口中,用手压扁吸管,然后用橡皮筋扎紧气球口部。
3.将饮料吸管折过来,并用另一个橡皮筋扎紧。
4.将剪成鱼尾鳍形状的两个硬塑料片放在气球口两侧,用一根皮筋扎好后,再用曲别针把两片尾鳍沿着边缘夹在一起。
5.将塑料小刀从下向上插入两片尾鳍之间。
6.将做成的教具放入一盆水中,用一个手指按住气球的前部,再拨动塑料小刀,使鱼的尾鳍左右摆动,这条鱼就会向前游泳了。
【教具特点】:本教具用塑料小刀的振动来模拟鱼尾鳍的摆动,根据实验的现象知道,当塑料小刀振动时,会带动塑料片左右摇摆,因此“小鱼”会向前游动。
这模拟了鱼的尾鳍左右摆动的现象,证明了尾鳍的摆动会给鱼产生动力。
本教具制作比较简单,而且现象明显,可以很好的证明鱼尾鳍的作用是给鱼提供前进的动力。
【运用对象】:本教具适用于八年级生物上册、鱼类,讲解鲫鱼尾鳍的作用时所用到。
第二篇:自制教具说明[模版]简单制作1.首先用笔和直尺在硬纸板上画出四个相同大小的正方形2.用笔在从左面开始数第三个正方形的下面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 3.用笔继续在这个正方形的上面也画出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
4.用剪刀沿着笔印剪下来。
5.然后按每个正方形的印痕折叠出来6.最后用胶带把每个正方形边缘粘合在一起,正方体就完成了7.首先用笔和直尺在硬纸板上画出四个相同大小的长方形8.用笔在从左面开始数第三个长方形的上下两面分别画一个以长方形宽为边长的正方形。
9.用剪刀沿着笔印剪下来。
10.然后按每个正方形的印痕折叠出来11.最后用胶带把每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缘粘合在一起,长方体就完成了12.用以上制作方法制作四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
13.最后以四个正方体两两分组作两个桥墩,一个长方体作为桥面粘合成一个小桥。
生物教具制作

生物教具制作一、引言生物教具是生物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知识和概念。
制作生物教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他们对生物学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物教具制作方法,希望能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二、显微镜制作1.材料准备•空心铅笔•一块平整的玻璃片•胶布•手机相机2.制作步骤1.将空心铅笔的尾部削尖,使其成为一个小孔。
2.将玻璃片置于桌面上,将空心铅笔的小孔对准玻璃片的中央。
3.用胶布固定空心铅笔,确保小孔与玻璃片始终保持垂直。
4.将待观察的物体放在玻璃片上方,用手机的相机功能对准空心铅笔的小孔。
5.调整手机的焦距,就可以通过观察小孔中的映像来观察待观察物体的微小结构。
3.注意事项•使用空心铅笔时要注意尖端的安全性,以免伤到手指。
•玻璃片要保持干净,以获得清晰的观察效果。
•使用手机相机时要调整焦距,确保获得清晰的映像。
三、植物模型制作1.材料准备•小型塑料花盆•泥土•小苗或种子•几块小石头或小木棍2.制作步骤1.先将小型塑料花盆填满泥土,使之基本平整。
2.将小苗或种子栽种在泥土中心位置,保证有足够的空间生长。
3.将小石头或小木棍插在泥土中,模拟植物的根系。
4.按照实际植物的特征,给植物模型做上标示(如叶子、茎等)。
3.注意事项•选择适合小型塑料花盆的植物品种,不要选取过于庞大的植物。
•在栽种过程中,注意保持泥土湿度适宜,避免植物干枯。
•可以添加一些人工阳光来模拟日光照射。
四、鸟巢模型制作1.材料准备•棉花或麻绳•手工纸•创可贴•彩色纸•剪刀2.制作步骤1.将手工纸剪成需要的鸟巢形状。
2.使用棉花或麻绳将手工纸上下层粘合在一起,模拟鸟巢的结构。
3.用创可贴在鸟巢的边缘固定棉花或麻绳。
4.用彩色纸剪出鸟巢上围绕着的草或树枝,用胶水粘贴在鸟巢的表面。
5.在鸟巢底部开一个小口,以便观察内部结构。
3.注意事项•使用剪刀时要小心,避免伤到手指。
•可以根据实际鸟巢的特征,来调整鸟巢模型的形状。
初一简单生物模型制作方法

初一简单生物模型制作方法生物模型是生物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具,通过制作生物模型,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物的结构与功能。
下面,我将介绍一种简单的生物模型制作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材料,包括牛奶盒、剪刀、胶水、颜料、画笔、纸板等。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制作生物模型了。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合大小的牛奶盒作为模型的主体。
然后,根据需要,可以用剪刀将牛奶盒进行一些简单的修剪,使其形状更贴近我们要制作的生物模型。
接下来,我们可以用纸板或者其他材料制作一些生物模型的组成部分,比如头部、身体、四肢等。
然后,用胶水将这些部分粘贴到牛奶盒上,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生物模型。
接着,我们可以用颜料和画笔给生物模型上色,使其更加逼真。
在上色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生物的特征和颜色进行细致的描绘,让模型更加生动。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在模型上添加一些细节,比如眼睛、嘴巴、毛发等。
这些细节的添加可以让生物模型更加立体,更加具有观赏性。
通过以上的制作步骤,我们就可以制作出一个简单的生物模型了。
这个生物模型可以用于生物学教学中,也可以作为科学实验的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结构与功能。
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生物模型制作方法,如果有更高要求的话,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更加专业的材料和工具,进行更加精细的制作。
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种简单的方法,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制作生物模型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希望大家可以尝试一下这种简单的生物模型制作方法,为生物学教学增添一份乐趣。
初中生物自制教具推荐教案

初中生物自制教具推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初中生物实验教具的种类和作用。
2. 掌握如何使用自制教具进行初中生物实验。
3. 能够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自制教具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2. 学会合理地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不同种类的自制教具,如显微镜、叶片、显色试纸等。
2. 准备实验指导书和实验记录表。
3. 提前准备好实验室和相关实验材料。
四、教学步骤
1. 引入:介绍实验教具的种类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教具在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2. 操作演示:老师演示如何使用自制教具进行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步骤和技巧。
3.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使用自制教具进行实验。
4. 实验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5. 分析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6. 总结提升:老师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
1. 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巧和方法?
3. 是否能够让学生对生物科学产生更深的兴趣和认识?。
生物学自制模型成品及说明,太精美!(一)2024

生物学自制模型成品及说明,太精美!(一)引言概述:生物学自制模型成品是通过创造性的手工制作,结合生物学知识与技巧而制作而成的模型。
这些模型以其精美的外观和详细的结构展示了生物学中的各种生物体或器官。
本文将介绍五个主要方面的生物学自制模型成品及说明,包括细胞模型、人体解剖模型、植物解剖模型、动物解剖模型和生态系统模型。
正文内容:一、细胞模型1. 细胞模型的概念和作用2. 细胞模型的制作材料与工具3. 细胞模型的制作步骤4. 细胞模型的展示与说明5. 细胞模型的意义和应用二、人体解剖模型1. 人体解剖模型的意义和用途2. 人体解剖模型的制作材料和工具3. 人体解剖模型的制作步骤4. 人体解剖模型的展示与说明5. 人体解剖模型的应用领域和价值三、植物解剖模型1. 植物解剖模型的概述和功能2. 植物解剖模型的制作材料和工具3. 植物解剖模型的制作步骤4. 植物解剖模型的展示与说明5. 植物解剖模型的教学与科研价值四、动物解剖模型1. 动物解剖模型的介绍和特点2. 动物解剖模型的制作材料和工具3. 动物解剖模型的制作步骤4. 动物解剖模型的展示与说明5. 动物解剖模型在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五、生态系统模型1. 生态系统模型的定义和意义2. 生态系统模型的制作材料和工具3. 生态系统模型的制作步骤4. 生态系统模型的展示与说明5. 生态系统模型的教育与环保意义总结:通过手工制作的生物学自制模型成品为我们提供了直观、生动的学习工具,加深了对生物学的理解和认识。
细胞模型、人体解剖模型、植物解剖模型、动物解剖模型和生态系统模型都是生物学自制模型成品的重要内容,它们在教学、研究及科普普及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制作和展示这些精美的模型,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知识,促进生物科学的发展和普及。
生物自制教具范例

第三节中学生物自制教典型范例一、反应速度测试仪1.自制教具的项目名称:反应速度测试仪2.教材原实验方案的缺陷:目前,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安排的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测试者手握一把尺子刻度值大的一端,被测者将拇指和食指对准这把尺子上的刻度值为0的一端。
当测试者松手,尺下降时,被测者尽快用拇指与食指夹住这把尺子,手指所夹到尺子的刻度的大小,大致反映了被测者的反应速度。
这样的测定手容易抖动,夹尺的手指常偏离尺的零刻度,增大实验误差;拇指与食指张开的宽度不一,对夹尺有影响;夹尺时手指与尺的接触面积较大,手指边缘不整齐,无法精确读数。
这些不足,使得测定不能准确的反映出被测者的反应速度,也就是只能定性,无法定量。
因此,对人们来说,还缺少一种克服上述缺点,能直接准确地测定通过视觉引起的反应速度的测试仪或训练工具。
3.设计方案及创新点:设计方案简介:在底座上安装一个支架,支架前面的底座上粘上缓冲垫,支架顶部安装上滑轮,在滑轮的左下方的支架上安装一个按钮,在支架的正面有根据自由落体公式换算出时间与距离对应的刻度表,0刻度在上端的刻度表,支架左下方安装有固定环,刻度表的前面设置有钢球,钢球上设制作一个环形指针并系上细线,细线穿过导线环(同步发声控制器),绕过滑轮,再穿过按钮,由固定环固定,支架的背面每一毫米所对应的精确到千分之一秒的反应时间的数据表,刻度表的0刻度处的支架上设置有导线环,能使环形指针准确对准刻度表的0刻度。
本方案的创新点:①时间与距离对应的刻度表与数据表能直接准确读出精确到千分之一秒的反应时间,使测定由定性提升为定量。
②通过利用支架,灵敏的按钮,滑轮,细线,导线环(声音同步控制器)能克服因手抖动增大误差的缺陷,使操作简单、结果真实、重复实验稳定。
③环形指针准确示数,克服了原来手指边缘不整齐不能准确读数的缺陷。
4.自制教具的原理图:1.滑轮2.支架3.导线环(同步发声控制器)4.细线5.刻度表6.环形指针7.钢球8.缓冲垫9.底座10.固定环11.数据表12.控制按钮5.该自制教具所材料工具及加工技法:材料:长21cm宽13cm的不锈钢板,高70cm,宽5cm厚1.5cm的不锈钢扁形材,直径4cm的小滑轮,一个塑料探制按钮,一个小门铃,细电线2m,一个直径约2cm的镀铬钢球,120cm长的细线一段,直径2cm环形金属片,自制根据自由落体公式换算制成的长度与时间对应的刻度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鱼尾鳍作用的教具模型制作说明
【名称】:探究鱼尾鳍作用模型
【材料】:气球一个、吸管、塑料片(鱼尾形)、塑料小刀、橡皮筋、曲别针
【制作过程】:
1.取一个气球,向里边灌进去少量水,
2.将饮料的吸管插入气球口中,用手压扁吸管,然后用橡皮筋扎紧气球口部。
3.将饮料吸管折过来,并用另一个橡皮筋扎紧。
4.将剪成鱼尾鳍形状的两个硬塑料片放在气球口两侧,用一根皮筋扎好后,再用曲别针把两片尾鳍沿着边缘夹在一起。
5.将塑料小刀从下向上插入两片尾鳍之间。
6.将做成的教具放入一盆水中,用一个手指按住气球的前部,再拨动塑料小刀,使鱼的尾鳍左右摆动,这条鱼就会向前游泳了。
【教具特点】:
本教具用塑料小刀的振动来模拟鱼尾鳍的摆动,根据实验的现象知道,当塑料小刀振动时,会带动塑料片左右摇摆,因此“小鱼”会向前游动。
这模拟了鱼的尾鳍左右摆动的现象,证明了尾鳍的摆动会给鱼产生动力。
本教具制作比较简单,而且现象明显,可以很好的证明鱼尾鳍的作用是给鱼提供前进的动力。
【运用对象】:
本教具适用于八年级生物上册、鱼类,讲解鲫鱼尾鳍的作用时所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