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Petri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情景演变模型_王循庆

合集下载

基于Petri网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流模型研究

基于Petri网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流模型研究

基于Petri网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流模型研究
刘玉栋;赵恩来;黄亚;沈继辉
【期刊名称】《电脑知识与技术》
【年(卷),期】2010(006)016
【摘要】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模型具有结构简明、描述能力强的特点.应急预案是应急联动指挥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对处理应急事件及应急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深入分析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Petri网的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工作流模型,对探讨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技术在应急联动指挥系统中的应用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
【总页数】3页(P4368-4370)
【作者】刘玉栋;赵恩来;黄亚;沈继辉
【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7;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7;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7;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
【相关文献】
1.基于Petri网的虚拟研究组织协同工作流的描述方法及模型建立研究 [J], 吴大勇;刘江彩;孙爱萍
2.基于Petri网的应急管理工作流模型 [J], 葛丹;郑会颂;姚国章
3.基于 Petri网的扩展工作流模型研究 [J], 傅作为;乐晓波
4.基于petri网的海上溢油应急处置工作流建模方法研究 [J], 牟乃夏;李继领;刘峰;张灵先;戴洪磊
5.基于 Petri网的工作流模型的研究与仿真①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突发事件演化模型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突发事件演化模型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突发事件演化模型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突发事件演化模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突发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如地震、火灾、恐怖袭击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如何科学有效
地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

基于系统动力学
的突发事件演化模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可靠的研究工具。

系统动力学是一种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它将一个系统看作是由
相互作用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通过对系统内部结构、行为规律及
系统与环境的互动等因素进行综合研究,以揭示系统的演化规律和行
为趋势。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突发事件演化模型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的各个部分,例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构、受影响群众等,然后建立各个部
分的联系,确定它们之间的作用和反馈关系。

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
需要考虑到台风、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影响因素和后果,应
急处置机构的应对承受能力,受影响群众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等因素,
这些因素会影响突发事件的演化过程。

在模型的运用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因素的干预来模拟突发事件
的演化过程。

例如调整应急处置机构的承受能力,提高受影响群众的
自我保护意识等,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突发事件的损失。

同时,通过模型的灵活运用,可以对不同突发事件的演化过程进行预测,及
时采取措施,以最小化影响范围。

总体来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突发事件演化模型,具有模型建立
灵活、适用范围广、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强等优点。

未来,可
以进一步探索该模型的应用领域,并不断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准确性,
为突发事件的预测和应对提供更好的科学支持。

基于Petri网的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动态应急处置模型

基于Petri网的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动态应急处置模型

基于Petri网的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动态应急处置模型[摘要] 目前,突发事件是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充分利用公共场所的各类应急资源,在突发事件下积极调度,达到有效处置危机的效果,也是城市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Petri网是具有良好逻辑表达的工具,对于处置突发事件的程序处理具有较好的模型化作用。

将突发事件处置的应急资源和处理过程用Petri网表达,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效果。

[关键词] Petri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1 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资源组成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资源是指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征调或积极响应的全部各类资源的总称。

城市级应急管理中心的功能主要实现应急处置资源的数据库统计和调度功能,公共场所应急管理部门与消防、地质、交通信息、市政信息等综合数据库的联系应该是经常性的,也就是平时状态下的应急处置所作的工作。

城市级应急管理中心辅助公共场所应急管理部门,派出消防力量、医疗卫生力量、武警官兵等组织救援等处置工作,并且实施资源的调度和调配。

图1是一个公共场所突发集群事件的应急处置流程图。

当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公共场所应急管理部门启动预警分级和应急预案,并且通过通讯平台将现场的数据、视频、语音等现场监测数据通过数据平台传递到上级应急管理中心,例如城市级应急管理中心,实现突发事件的情况上报。

2 Petri网概述Petri网是C.A.Petri博士于1960年提出的一种有效的图形化建模工具,是离散并行系统的数学表示,适合于描述异步的、并发的计算机系统模型。

Petri网作为一个系统的模型—一个系统的数学表示,采用Petri网进行分析可以提示出被模拟的系统在结构和动态行为方面的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用对被模拟的系统进行估价并提出改进(或改变)系统的建议。

Petri网可用图形表示,称为网的图。

网的图由结点和弧组成。

结点是网的位置变迁,弧是位置和变迁组成的有序偶。

基于随机petri网的石油化工火灾情景推演

基于随机petri网的石油化工火灾情景推演

中图分类号:X937,
X932,
TU998.1 文献标志码:A
其第 i 个元素表示第 i 个库所中 token 的数目 ,M 0 为初始
文章编号:1009-0029(2019)11-1624-04
λ = {λ1,λ 2, ⋅ ⋅ ⋅,λ m},
标识,
表示系统的初始状态;
是与时间变
迁相关的平均激发速率,时间变迁服从负指数分布,λ表示
加快指挥中心接警或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速度,
可提
高火灾事故现场监护和灭火救援的速率;提高控火和灭火的效率,
应优先采取关阀断料、
注氮保护等工艺处置措施;提升工艺处置措
施达到预期目标速度,
可降低消除环境污染任务部署的概率。
关 键 词 :石油化工火灾;
情景分析;应急决策;随机 Petri 网;
马尔可夫链
t m},
事故情景演变的影响,构建了基于随机 Petri 网与等价马尔可夫
1
链的石油化工火灾情景推演模型。以 2010 年大连“7 · 16”油罐爆
1. 1
石油化工火灾情景推演模型
随机 P e t r i 网理论
炸事故为例,借助马尔可夫链标识转移概率和模糊集计算方法对
随机 Petri 网(SPN)通常被定义为由 6 个元素描述的
缺乏对复杂重大灾害事故不同状态或者环节之间动态
环境污染处置小组 ;P 7 为成立工艺处置小组 ;P 8 为成立控
性和关联性的分析。笔者通过引入随机 Petri 网与马尔可
火和灭火小组 ;P 9 为控火行动 ;P 10 为灭火行动 ;P 11 为人员
夫链,
借助二者间的同构关系对石油化工火灾情景推演网
搜救 ,转移被困或受火势威胁的人员 ;P 12 为设围油栏 ;P 13

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与处置研究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

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与处置研究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群体性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对社会的和 谐稳定和人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何有效预警和妥善处置群体性突 发事件,已成为当前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4R危机管理理论,即缩减 (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 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警与处置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四、群体性突发事件善后:恢复 (Recovery)
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完成后,及时进行恢复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这包括对受 影响的人员、社区和机构进行心理辅导和支持,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以及进行 事件调查和总结等。
首先,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是恢复工作中重要的一环。这包括对受影响的个 人、家庭和社区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及相关的社会支持。其次,修复受损 的基础设施也是恢复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包括修复公共设施、道路交通设施等, 以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经济活动。最后,进行事件调查和总结是预防类似事件 再次发生的重要手段。
2、预备(Readiness)
预备阶段是危机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它要求政府在事件发生前做好充分的准 备工作。这包括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反应队伍,以及进行必要的物资储备等。 此外,政府还需要加强公众的危机意识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能力。
3、反应(Response)
在反应阶段,政府需要迅速采取行动,以减轻危机的影响。这包括启动应急 预案,调动医疗资源,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等。此外,政府还需要及时向公众发 布疫情信息,以消除公众的恐慌情绪。
三、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预备 (Readiness)与反应 (Response)
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的预备和反应是至关重要的。预备意味着建 立完善的应急预案系统,包括制定应急响应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调机制、 以及进行应急演练等。反应则强调在事件发生时,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 和解决。

第八章随机Petri网模型与分析1_966307026

第八章随机Petri网模型与分析1_966307026

6
两种模型的比较
SPN是P/T 系统的扩充: 保证随机Petri网模型和P/T 模型之间有相同的动态 行为 两种模型之间有相同的可能变迁实施序列 SPN的每个变迁所联系的实施时间是随机变量, 它的分布有无限支持,在这个分布内它可能取任 何值。
7
变迁的记忆问题
当时间变迁是可实施时,相联系的活动假定是在处理过 程中。如果在它实施前丢失可实施条件,变迁所联系的 活动就要被中断。在系统评价期间,如果这个变迁又获 得可实施条件,相应的活动也就又获处理。这种情况可 以发生几次,直至时钟值走到零且变迁最后实施。 在时钟中断后,当下一次重新启动时,时钟值是设置为 上次中断时的值,还是重新设置为初始值? 在SPN中,变迁所联系的时钟是无记忆的,亦即,每当 变迁所联系的时钟启动时,它总是设置为初始值。 目的是保证SPN的状态空间与马尔可夫链同构,为SPN 模型的性能分析提供数学基础。
2
第八章 随机Petri网模型与分析3
在SPN中, 变迁实施延时随机变量又分为离散和连续 两种情形: 相关离散时间的随机变量为几何分布; 相关连续时间的随机变量为指数分布。
3
§8.1 时间变迁
直观地理解随机Petri网的特性与动态行为 变迁的实施、实施的语义以及并行和冲突实施。 变迁和变迁的实施: 一个变迁对应真实系统的事件 变迁的实施对应事件对系统状态的改变。 状态的改变可由如下两原因引起 某逻辑条件的验证 某活动的完成
5
瞬时变迁
同逻辑条件验证相关联的变迁叫做瞬时变迁: 这类变迁的实施同时间变迁实施相比需要极小的 时间,可以认为不需要时间。 瞬时变迁的实施比时间变迁的实施有优先级。如 果在一个标识中,时间和瞬时变迁都满足实施条 件,瞬时变迁可实施,时间变迁不可实施。 多个瞬时变迁同时可实施时要规定它们的实施概 率,亦即,随机开关的规定。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再革新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再革新

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管理与标准化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再革新侯佳谊,王晗旭(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长春130000)摘要:2020年起始至今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整个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回溯疫情初 始阶段,预警机制在疫情防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在整个防治体系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但我国对于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理论体系构建并不成熟,亟须进一步完善。

文章立足国情,对 我国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提出其现存问题,为优化预警机制指明方向,推 动预警机制的革新。

关键词: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发展历程1中国古代、近代一一 “预防”思想浮现1.1 中国古代在中国古代,古人面临的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大多是瘟疫。

瘟疫是古代烈性、急性传染病的通称,因其传染迅速,死亡率高,古人对其极其恐惧,但由 于并不知道疫病产生的机理无从根治,所以古人将其 付诸鬼神,民间经常举行祈祷巫祝等活动,祈求神明 的保佑以及疫鬼的远离。

统治者会定期举行祷告仪式,为百姓折福。

古人还以香药熏治来预防或袪除疫病。

一些传统节日也被古人赋予了袪病避秽的含义,如端 午节时蓄兰沐浴、采药、挂艾草、挂菖蒲等习俗均与 禳毒避疫有关。

政府也倡导人们注意环境以及饮食饮 水卫生,抵抗力较差的易感人群如老、弱、童等应当 加强锻炼和保健。

各个朝代的法律也对医生的素质进 行了严格要求,从政策方面加强对疫病的预防。

有学 者认为,早在唐朝中国人就意识到了“以毒攻毒”的 方法,推测当时可能出现了早期为预防天花进行的人 痘接种。

有史料记载我国在十六世纪下半叶已经发明 并逐步推广人痘接种术。

整体来看,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 “预防”的思 想。

古人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注重饮食,通过 修身养性、加强锻炼的方法预防疫病。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事理图谱构建与演化分析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事理图谱构建与演化分析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事理图谱构建与演化分析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由于某种触发因素,导致大量人群聚集并产生非正常行为的事件。

这类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构成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构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事理图谱,并分析其演化过程。

首先,构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事理图谱需要明确事件的主体、客体、环境和行为。

主体通常是指参与事件的人群,客体是指事件影响的对象或目标,环境包括事件发生的地理、社会、文化背景,而行为则涵盖了事件过程中的各种互动和反应。

其次,构建图谱的过程中,要识别事件的触发因素和关键节点。

触发因素可能是政策变动、自然灾害、社会不公等,而关键节点则是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转折点,如政府的应对措施、媒体的报道等。

接着,对事件的演化进行分析,可以从时间轴和影响范围两个维度进行。

时间轴分析关注事件从发生到结束的整个过程,而影响范围分析则关注事件对不同群体和社会层面的影响。

此外,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事理图谱构建还需要考虑动态性和多维度性。

动态性指的是事件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图谱需要能够反映这种变化;多维度性则是指事件的影响因素和结果往往是多方面的,图谱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最后,通过构建事理图谱,可以为事件的预防、应对和善后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通过分析图谱中的触发因素和关键节点,可以预测事件的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通过分析事件的影响范围和演化过程,可以评估事件的社会影响,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构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事理图谱并进行演化分析,对于理解和应对这类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提高社会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减少事件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2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速 , 我国正步入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多 2006 年瑞安事件、 2007 年大竹事件、 2008 年瓮安事件等群体性突发事 发阶段。近些年像 2005 年池州事件、 件呈现出数量增加和对抗性加剧的新趋势 , 这也说明我国社会在运行中出现了相当程度的非均衡态势 。群体 性突发事件具有结构复杂性、 信息匮乏、 矛盾对抗性、 难以预测性等高度复杂性的非常规突发事件特征
收稿日期: 2013 - 04 - 1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91024002 ; 71372100 ; 71203134 ) 。 作者简介: 王循庆, 南开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 李勇建, 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 孙华丽,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博士。
[3 ]
经济与金融管理
Schultz 等[5]和 Schwarz[6]指出社交媒介在疏解参与主体负面情绪, 避免事件进一步升级恶化起到重要作用。 Selten 从博弈角度分析群体性突发事件 ,
[7 ]
考虑了参与者由于意外原因造成的错误而产生偏离后子博弈纳什
参与主体处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之中, 其决策要考虑公平原则等社会文化规范; Bethwaite 和 均衡的稳定性, Tompkinson[8]在利他主义的实验博弈研究中提出了非自利的效用函数 ; Liu 等[9] 在演化博弈框架下分析了网 络群体性突发事件公众舆论的演化过程 。国内学者孙康等 模型; 罗成琳等
[1 ]
, 它
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 的频繁发生及其越来越明显的对抗形式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 要因素。因此, 科学地认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展演化规律 , 有助于发现影响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因素 , 从而制 定及时有效的应急策略控制群体性突发事件演变 , 这对于保障公众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 。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展演化具有高度复杂性 , 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展演化过程目前缺乏深入研究, 大 Azmat 和 Michael[2] 认为经济增长与公民权利之间 多基于实践经验进行分析。针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 的对抗会引发矛盾冲突; Oluremi 和 Charmine
经济与金融管理
HA = { HA1 , HA2 , HA3 , …, HA j } , n, k, j∈N。 其中 m, 各属性集合具体描述如下: ET = { 事件类型( Event Type) } , 该元素定性地描述了突发事件的固有属性 , 描述突发事件的发生速度以 及事发过程中的可控和不可控。 KA = { 关键属性( Key Attributes) } , 关键属性中的元素属于事件的内部因素 , 是决定事件性质或等级的关 键因素, 一般由用于定量描述的数量属性构成 。 SA = { 从属属性( Secondary Attributes) } , 从属属性中的元素同样来自事件的内部, 但只对事件的演化及 危害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重要程度仅次于关键属性。 EA = { 环境属性( Environment Attributes) } , 环境属性内的元素是指那些通过影响事件的关键属性和从属 属性而左右事件发展、 演化的外部因素。 HA = { 危害评估属性( Hazard Assessment Attributes) } , 指针对那些可能由于事件发生而遭受危害的对象 , 通过这些对象属性的确定来估算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 。 2006 年瑞安事件、 2007 年大竹事件、 2008 年瓮安 基于以上框架描述, 本文搜集了包括 2005 年池州事件、 2008 年瓮安事件为例, 并对案例进行了梳理。这里以 2005 年池州事件、 按 事件等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案例 , 照事件介绍、 事件梳理和应用此结构化描述方法对其进行描述的思路进行实例验证 , 并得出群体性突发事件 的一般结构化描述框架。 ( 1 ) 2005 年 “池州事件” 事件介绍: 2005 年 6 月 26 日, 导火索事件是由汽车撞人纠纷事件引起 , 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在少数不法 分子的鼓动下, 冲击派出所, 烧、 砸车辆, 殴打民警, 哄抢超市。 事件梳理: 池州事件是以汽车撞人纠纷为导火索事件 , 主要由于当地政府未能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和应对 处理, 导致各种谣言在群众中传播, 致使不明真相的群众参与到聚集队伍 , 借机宣泄不满。其深层次原因是随 为富不仁、 执法不公等矛盾的加剧, 以及群众自身素质和意识的薄弱, 一些不法分子趁 着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机煽动策划, 导致群众不良情绪爆发, 使原本的围观事件最终激化为打砸抢的严重危害社会安全事件 事件结构化描述: 2005 年池州事件 = { { 渐变型} , { 群体组织结构 ( 直接利益相关者、 情绪感染者、 不法分子 ) , 群体组织动 { 群体情 机( 利益诉求、 宣泄不满、 借机泄愤) , 政府干预能力( 辟谣应对措施迟缓) , 谣言传闻 ( 大范围传播 ) } , 绪( 消极情绪激化) , 社会矛盾( 贫富差距、 为富不仁、 执法不公 ) , 社会心理 ( 需求未被满足 ) , 社会利益 ( 弱势 { 诉求渠道( 不畅通) , { 警车被 群体利益被损害) , 组织策划( 不法分子煽动策划) } , 社会控制( 措施不到位) } , 砸, 警员被打, 超市被抢, 扰乱社会秩序} } 。 ( 2 ) 2008 年 “瓮安事件” 事件介绍: 2008 年瓮安事件发端于瓮安县一名女学生溺水死亡, 瓮安县公安局进行调查后, 对女学生的 死因做出鉴定, 但死者家属不肯接受鉴定结论, 此后事态扩大, 政府部门被围攻, 县公安局、 县委、 县政府大楼 另有数十辆汽车被烧。 均不同程度被烧, 事件梳理: 瓮安事件诱因事件是当地女学生溺水死亡 , 主要由于公安局未能及时公布事实真相 , 导致各种 版本谣言在群众中传播, 致使不明真相的群众参与到聚集队伍 , 借机宣泄不满。其深层次原因是拆迁纠纷、 移 民纠纷、 矿群纠纷等社会矛盾问题突出, 使群众对政府的不满加剧, 加上一部分别有用心人的鼓动, 使得群体 行为失去理性, 最终发生打砸抢烧等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消极情绪爆发, 事件结构化描述: 2008 年瓮安事件 = { { 渐变型} , { 群体组织结构 ( 直接利益相关者、 情绪感染者、 不法分子 ) , 群体组织动 { 群体情绪 机( 利益诉求、 宣泄不满、 借机泄愤 ) , 政府干预能力 ( 应急反应薄弱 ) , 谣言传闻 ( 大范围蔓延 ) } , ( 消极情绪感染) , 社会矛盾 ( 拆迁纠纷、 移民纠纷、 矿群纠纷 ) , 社会利益 ( 弱势群体利益被侵犯 ) , 组织策划 ( 不法分子煽动策划) } , { 诉求渠道( 不畅通) , { 汽车被烧, 社会控制( 措施不到位) } , 政府设施遭损坏, 扰乱社 MANAGEMENT REVIEW 26 No. 08 ( 2014 ) 55 MANAGEMENT REVIEW Vol. Vol.25 No.02 ( 2013)
也指出需要增加解决社会各种冲突的新途径 , 采取有效的方式
[4 ]
Borch 进行管理。由于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参与主体大多非理性,
提出应以疏解群体负面情绪为主; 同时,
MANAGEMENT REVIEW 26 No. 08 ( 2014 ) 53 MANAGEMENT REVIEW Vol. Vol.25 No.02 ( 2013)
[11 ] [10 ]
针对辽东湾海蜇捕捞冲突问题建立了演化博弈
分析了群体性突发事件演化的主要影响指标及其作用 , 认为诱因事件、 次生事件及其耦合
[12 - 15 ]
程度对事件演化具有推动作用; 刘德海等
运用博弈理论研究了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各利益主体的行为演
化博弈关系, 建立了群体性突发事件博弈均衡演化模型 。但上述研究未能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发展演化过程中 此外现有一些文献仅通过构建博弈模型研究了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 的关联属性变量之间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 弈关系, 缺乏对整个群体性突发事件演化系统的结构和动态行为的模拟分析 , 不能全面有效地监控和应对群 体性突发事件。 基于此, 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结构化描述框架 。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提取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属性, 并 进一步将其细分为事件类型、 关键属性、 从属属性、 环境属性和危害评估属性的集合形式。 在此基础上, 分析 利用基于模糊集和随机 Petri 网的建模分析方法, 根据随机 Petri 网 群体性突发事件演化过程中的相关属性 , 与马尔科夫链的同构关系, 构建了群体性突发事件演化的随机 Petri 网模型和等价马尔科夫链模型。 最后以 “池州事件” 为例分析了群体性突发事件情景演变系统的均衡状态及其变动规律, 为政府科学预防和控制群 体性突发事件提供相应对策建议 。
经济与金融管理
基于随机 Petri 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情景演变模型
李勇建 孙华丽 ( 1. 南开大学商学院, 天津 300071 ; 2.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 200444 ) 摘要: 群体性突发事件近几年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和谐和公共安全 。本文采用了多案例分析 从“事件类型、 关键属性、 从属属性、 环境属性和危害评估属 方法提取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属性 , 性” 对其进行结构化描述。在此基础上, 分析群体性突发事件演化过程中的相关属性, 利用基 于模糊集和随机 Petri 网的建模分析方法, 根据随机 Petri 网与马尔科夫链的同构关系, 构建了 群体性突发事件演化的随机 Petri 网模型和等价马尔科夫链模型。 以“池州事件 ” 为例, 通过马 尔科夫链及其相关数学方法对池州群体性事件不同演化状态进行了情景推演模拟 , 并分析其中 的均衡状态及其变动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 群体性突发事件是社会结构性压力超过社会承受阈 , 在导火索事件诱发下群体行为爆发的过程; 谣言具有“蝴蝶效应 ” 对群体间消极情绪激 值时, 使群体社会认知产生偏差, 导致行为缺乏理 化影响显著; 群体情绪的相互感染和结构性传导, 性, 最终促成群体性事件发生。结合情景推演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为群体性突发事件 “情景 - 应对” 提供应急决策支持。 关键词: 突发事件; 群体性突发事件; 随机 Petri 网; 马尔科夫链 王循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