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老爷山

合集下载

青海民俗

青海民俗

藏族常用酥油茶待客,他们喝酥油茶,还有一套规矩。当 客人被让坐到藏式方桌边时,主人便拿过一只木碗(或茶 杯)放到客人面前。接着主人(或主妇)提起酥油茶壶 (现在常用热水瓶代替),摇晃几下,给客人倒上满碗酥 油茶。刚倒下的酥油荣,客人不马上喝,先和主人聊天。 等主人再次提过酥油茶壶站到客人跟前时,客人便可以端 起碗来,先在酥油碗里轻轻地吹一圈,将浮在茶上的油花 吹开,然后呷上一口,并赞美道:“这酥油茶打得真好, 油和茶分都分不开。”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给添满。 就这样,边喝边添,不一日喝完,热情的主人,总是要将 客人的茶碗添满;假如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 了一半,不想再喝了,主人把碗添满,你就摆着;客人准 备告辞时,可以连着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里要留点 漂油花的茶底。这样才符合藏族的习惯和礼貌。
高台
高跷
旱船
舞狮
舞龙
秧歌
二、青海各民族饮食民俗
藏族饮食习俗
藏族的食物主要是牦牛奶、牛羊肉、糌粑等。食品的花样虽不算多, 却有独特的民族风味。 奶食类:在青海藏区,牛奶通常用来煮奶茶、制酥油和做酸奶。酸奶 有一种芳香的气味,不少老年人夏季以酸奶为主食,认为酸奶能使他 们益寿延年。
酸奶
藏族人的酥油茶
藏族群众平日喜欢喝酥油茶。制 作酥油茶时。先将茶叶或砖茶用 水久熬成浓什,再把茶水倒入 “董莫”(酥油茶桶),再放入酥 油和食盐,用力将“甲洛”上下 来回抽几十下,搅得油茶交融, 然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喷香 可口的酥油茶了。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以前,牧民提炼酥油的方法比较 特殊.先将奶计加热,然后倒入一种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高4 尺、直径l尺左右),用力上下抽打,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 上面浮起一层湖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灌进皮口袋,冷却了 便成酥油。现在,许多地方逐渐使用奶油分离机提炼酥油。一般来 说,一头母牛每天可产四五斤奶,每百斤奶可提取五六斤酥油。 酥油有多种吃法,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可放在糌粑里调和着吃。 逢年过节炸果子,也用酥油。

生生世世老爷山

生生世世老爷山

1老爷山是祁连山脉向东延伸到大通的山体一截,因其突兀险峻,高矗大通县城而被人们赏识、开发、命名,并且挂上了“北武当“等带着鲜明旅游意图的一些名称,骚客文人写下了许多的夸赞诗篇和精美文章,是如今青海当仁不让的一片旅游胜地和多韵画卷。

屈指算来,我在老爷山下生活不止十年:大通师范求学三年,租房为孩子们读书先后七年,如今孩子们大学毕业再次回到老爷山下定居大通。

期间,虽然无数次踏上过原先的羊肠小道、后来的水泥台阶,包括后山的车行沙路,已经记不清是多少次“会当棱绝顶”了,但依然没有读懂老爷山。

只觉得这是一个横亘在县城里的大山,如同牛心山之于祁连县城,不仅是大通县城的一个天然屏障,是县城的装秀和地标,也是大通县城的特殊名片。

不过,说归说,一种文人的惯性,使我读着百年千人的诗篇时,而一直没有忘记寻找和思考老爷山更加确当的文化坐标。

就是这么一点念想,让我在登上内地名山,踏遍身边大川,甚至在瞻仰亚非交界伊斯兰历史上著名的扫尔山时始终不忘比较。

想不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在西宁街头,我的带着儿话音的大通方言引起一个素不相识老人的关注。

在我们不多的言谈中,他就像一语听出我是大通人一样一语直击要害,给了我一把解读老爷山的鲜亮钥匙。

他曾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下放大通,在一个动不动就下雨的脑山,看着云遮雾罩的老爷山,想过不少心事,琢磨过一些世事沧桑。

他给我说,那是一座地理的山,是里北川、外北川的天堑一样截然分明的生生世世老爷山● 马有福先看准的风水宝地。

这样的不同也表现在老爷山本身:西坡,哪怕是峭壁间,长满了松树、桦树、柳树、黑刺、黄刺、草莓、地衣、蒲公英等几十种植物,正可谓树木葱茏,鸟语花香,一派森林景象,称之为大通植物生态园一点儿也不过分;而一刀劈下的南面以及顺势延伸的东南面,不是青石,就是黄土,青石黄土间的草苗构成的是典型的黄土高原风貌,与它延伸到东峡的西坡则判如两地。

就这么怪!一山两面,一山两景,而竟凝聚了大通,由此把大通分为里北川和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嚣中每日五时都有人穿梭往来、脚步不绝如缕的清真寺;顺着水泥台阶的半道峭壁的山崖间是谛听着风声和鸟鸣的一座道观,有道人在蓝天白云间穿一袭蓝袍像鸟儿一样地闪进闪出;而原烽火台上修建的大雄宝殿里则高塑着释氏铜像,无疑是佛教建筑。

西宁周边自驾游必去的10个景点推荐,西宁自驾游这些好玩地方你知道吗

西宁周边自驾游必去的10个景点推荐,西宁自驾游这些好玩地方你知道吗

西宁周边⾃驾游必去的10个景点推荐,西宁⾃驾游这些好玩地⽅你知道吗西宁有着2100多年的历史,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古就是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

西宁的⽂化底蕴丰富,汉族、藏族、⼟族、回族、撒拉族等多民族在这⽚⼟地上繁衍⽣息、和平相处,民族⽂化多元变融,宗教⽂化和谐共⽣。

和⼩编⼀起看看西宁有哪些好玩地⽅吧~1、塔尔寺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宗喀巴⼤师的诞⽣地,是庄严的佛教圣地和道场,它以悠久的历史和在藏传佛教界的崇⾼地位享誉海内外。

塔尔寺是珍贵的民族⽂化遗产,它以博⼤精深的佛教⽂化、辉煌⽽独特的建筑风格、浩如烟海的古籍藏书、丰富⽽珍贵的⽂物收藏、独具⼀格的“艺术三绝”,以及僧众们独特的修⾏⽅法,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信众和游客前来朝圣瞻礼、观光揽胜。

2、青海省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是国家⼀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点,是青海第⼀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型博物馆。

占地⾯积17000平⽅⽶,其整体建筑采⽤传统的中轴对称⼿法,具有浓厚的民族、地⽅特⾊,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息,常设展览有《江河源⽂明——青海历史⽂物展》、《青海省⾮物质⽂化遗产展》,分别从不同⾓度全⾯展⽰了青海各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化。

3、青藏⾼原野⽣动物园西宁野⽣动物园⼜名青藏⾼原野⽣动物园,地处西宁城西区⾏知路9号,占地近16公顷,是集野⽣动物观赏、保护、科研、繁育、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体的4A级综合性公园。

园区内有动物散养区、动物圈养区、动物救护检疫区、科普教育区、餐饮游乐综合服务区五个区24个景点,共展出动物180余种,3000余头(只)。

4、中国(青海)藏医药⽂化博物馆青海藏医药⽂化博物馆建成于2006年,建筑总⾯积1.2万平⽅⽶,是世界上唯⼀⼀座反映藏⽂化的综合性博物馆。

分别设有藏医史、曼唐器械、古籍⽂献、藏药标本、天⽂历算、彩绘⼤观等展厅。

各⼤展厅通过环境再现、唐卡雕塑、⽂物展⽰、⾼科技模拟等⽅式和⼿法,突出特点,各具风格,展⽰了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传承,在世界医药⽂化领域独树⼀帜的中国藏医药⽂化博⼤精深的丰富内涵。

大通老爷山景区及森林游憩价值初评

大通老爷山景区及森林游憩价值初评

2 调 查 内容
2 1 景 区概述 .
青海 大通老 爷 山是 一处 复合类 旅 游景 区 。位 于大通 县桥 头镇东 侧 的苏木莲 河 (lJ河 ) , : 畔 面积 tJ l
收 稿 日期 :08—0 2 20 3— 1
作者简介 : 冯国云( 96 ) 男, 海大通人 , 16 一 , 青 林业工程师。
大通拥 有广 阔的森林 资源 , 内林 业 用 地 870 境 .88万 公 顷 , 占全 县 总面 积 的 2. % , 中有林 地 面 84 其
积79 4 m 森林 总蓄 积量为 9 . 1h O 3万立方 米 , 森林 覆盖率 达 2 . %… , 列全 省前茅 。老 爷 山景 区坐落 64 名 在 东峡 、 黑林 、 宝库三 河 的汇合 点 , 里公 路 四通八 达 , 这 长年 松涛 声 声 , 季 鸟语 花香 , 季 红 叶灿烂 , 夏 秋 风
价值 , 丰富的历史神话传说又为景 区增添 了几分神秘色彩 , 是大通县的王牌旅游景点。19 95年被西宁 市 八景评 选委 员会评 选为 西宁新 八 景 之 一 。从 国内 发展 状 况 来 看 , 由于我 国 的森林 旅 游 起步 较 晚 ,
但 景 区森林 资 源丰 富 、 独特 , 发展 潜力 巨 大 , 前景 广 阔 , 一种可持 续 发展 的旅游 资源 。无论 是供给 资源 是 条 件 , 需要 市场 条件 , 还是 以及其 他诸 多方 面都 为森林 生态 旅游业 的发 展奠 定 了基 础 。通过 发展景 区森 林 生态旅 游业 , 旅游促 销 , 高 了旅 游 知名 度 , 善 了大通 投 资环 境 , 加 了无 形 资产 , 吸 引外地 资 金 提 改 增 为 创 造 了条 件 , 为 区域 经济 的发 展提供 了契 机 。从 国外 发展 状况 来看 , 也 森林 资源 十分重要 。国外不单 纯 突 出保护森 林 , 同样也 强调恢 复森 林 , 保证 木材 的供给 。并通 过森林 经 营 , 发挥各 种效益 。众所 周知 , 森 林 有经济 , 生态 和社会 三大效 益 , 实 际利用 的角 度来 看 , 从 森林 游憩 的经 济价 值 有利 用 价值 和非 利 用价 值 两类 。本 文对老 爷 山景 区森林 游憩价 值进 行 了调查 分 析评 价 , 为老 爷 山景 区的新 开发 及可 持续 保

苏木莲河畔老爷山

苏木莲河畔老爷山

苏木莲河畔老爷山作者:来源:《中国西部》2016年第11期我多次到过老爷山顶,但都是从老爷山后山宽阔的盘山路上走上去的,爬到顶峰也不太累。

而这次,我们打算从前山登顶,老爷山前山雄奇险峻,山路陡峭难行,没有一定的胆量和体力不敢从老爷山前山登山顶。

多元文化集于一山我们早晨七点半到达老爷山景区广场,锅庄舞音乐在耳边飘荡,广场上几十个人围成圈跳广场舞,早晨到老爷山来锻炼身体的人不少,一派和谐欢乐的景象。

老爷山仿古山门,粗大的门柱,白色的大理石台基,飞檐斜出,别具一格,正面“雄峙三川”和背面“灵山胜地”八个镏金大字,道出了老爷山的雄奇险峻和丰厚文化底蕴。

山门内左侧石碑上“朔山雄姿”四个大字,笔力道劲、气势磅礴。

老爷山,又名元朔山,位于大通县桥头镇东侧的苏木莲河畔。

它是西宁附近一座山势最为雄伟、风景最优美的山峰,山顶海拔2900多米,相对高度为480多米。

老爷山景区是一个集山岳风光和宗教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观光景区。

其久负盛名的两大民间非遗活动——六月六的花儿会和朝山会,蜚声国内外。

在这里,各种宗教文化相互并存又相安无事,山脚下有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山上有佛家、道家、儒家三家崇拜的关公殿,还有佛教寺庙感应寺和道教古建筑。

浓厚的宗教氛围使老爷山成为朝拜圣地,承载着人们祈福平安的愿望。

进入山门首先看到的是台阶中间刻在石头上的“老爷山”三个大字,其后是高大的关公全身雕像。

关公目光炯炯有神,头戴包巾,身着铠甲,脚蹬战靴,右手持刀,左手将颔下一把长须捋于胸前,雕刻精细,栩栩如生,将关公的威风和潇洒展现得淋漓尽致。

关公以雄壮威猛、义炳乾坤而著称于世,以一生忠义仁勇而成为几千年来海内外炎黄子孙崇敬的武财神。

殿内终年游人不绝,香火不断。

绕过关公大殿,后面是陡峭的登山石阶,我们沿登山石阶上行,一路是向上的台阶,台阶两旁是傲然屹立的松柏、粗壮的杨树、刺玫树,台阶两侧栏杆上每隔几米是一幅二十四孝图。

在右侧半山中建有观音洞,洞里供有神像,人们来此讨平安求儿女。

老爷山花儿会简介

老爷山花儿会简介

大通老爷山花儿会简介
老爷山“花儿”会是每年农历“六月六”在老爷山举行的大型民歌演唱活动。

老爷山“花儿”会产生于明代,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伴随着“朝山庙会”活动演变为以娱人为主的大型民间岁时民俗活动——老爷山“花儿”会。

老爷山“花儿”会演唱形式有两种:一是群众性自发演唱。

农历“六月六”,在老爷山密林花丛中,或数十人或几百人自由唱和,情景交融;二是有组织演唱。

由政府文化部门组织的老爷山“花儿”会是解放后兴起的。

有固定的演唱场所和舞台,歌手经过层层选拔,有较高的演唱技巧。

老爷山“花儿”会以演唱“河湟花儿”为主。

演唱者有汉、回、土、藏等族属,他们共同用汉语演唱“花儿”。

这是“花儿”和“花儿”会不同于其他民歌和歌会的显著特点。

“河湟花儿”内容主要以歌咏爱情生活为主,也涉及宗教、民俗、生产劳动、历史故事、新人新事等类型。

“河湟花儿”形式以七字四句为主,一、三句押韵,二、四句押韵。

语言生动、形象、优美、鲜明,多用赋、比、兴等修辞手法,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花儿”调令十分丰富,有近百种曲调。

老爷山“花儿”令最具特色的调令主要有“大通令”,“东峡令”,“老爷山令”等。

“花儿”韵律独特,优美,抒情,高亢,嘹亮,婉转。

老爷山“花儿”会是大通各族人民期盼的一年一度的民间盛会。

大通老爷山作文 300字三年级

大通老爷山作文 300字三年级

作文一<<美丽的大通老爷山>>在我的家乡,有一座美丽的山叫大通老爷山。

老爷山可高啦!站在山脚下,抬头望去,山顶好像插进了云朵里。

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就像给老爷山穿上了一件绿色的外衣。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往上走,能看到各种各样的野花,有红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半山腰有一个小亭子,走累了可以在亭子里休息一会儿。

从亭子里往外看,能看到远处的村庄和田野,就像一幅美丽的画。

再往上走,就来到了山顶。

山顶上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寺庙里有很多佛像。

站在山顶上,微风吹来,让人感觉格外凉爽。

向下望去,整个大通县城尽收眼底,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大通老爷山。

作文二<<神奇的大通老爷山>>大通老爷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春天,老爷山上的小草探出了嫩绿的脑袋,树木长出了新的枝条,各种各样的野花也盛开了。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好像在欢迎春天的到来。

夏天,老爷山成了人们避暑的好去处。

山上绿树成荫,非常凉爽。

人们可以在山上散步、玩耍,还可以在小溪里捉小鱼、小虾。

秋天,老爷山上的树叶变成了金黄色和红色,就像一幅美丽的油画。

山上的果实也成熟了,有苹果、梨子、柿子等。

人们可以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品尝美味的果实。

冬天,老爷山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就像一个白色的童话世界。

人们可以在山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开心了。

大通老爷山,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美景,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作文三<<美丽的大通老爷山>>在我的家乡,有一座美丽的山,叫大通老爷山。

老爷山可高啦!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巨人站在那里。

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就像给老爷山穿上了一件绿色的衣裳。

春天,山上的小草探出了脑袋,花儿也开了,有红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夏天,山上的树木长得更加茂盛了,就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

人们可以在树下乘凉、聊天、玩耍。

秋天,山上的树叶变黄了,风一吹,就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

游览青海大通老爷山美文

游览青海大通老爷山美文

游览青海大通老爷山美文青海大通老爷山,位于中国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内,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名山。

它以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

当你踏足大通老爷山脚下,你会被它高耸入云的山峰所震撼。

这里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景点,如冷湖、红石峡谷、云台寺等。

冷湖是大通老爷山的一颗明珠,它碧波荡漾,水天一色,给人一种宁静和宽广的感觉。

而红石峡谷则是一道由红色岩石组成的峡谷,蜿蜒盘旋,犹如一条巨龙,给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氛围。

而云台寺则是一座古老的寺庙,建在石峰之巅,俯瞰整个山脉,是一处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不仅如此,大通老爷山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这里的森林茂密,有许多珍贵的植物物种,如黄柏、红豆杉等,给人一种原始森林的感觉。

而山上也生活着许多野生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等,给人一种与大自然亲近的感觉。

游览大通老爷山,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自然景色,还可以感受到它悠久的历史文化。

这里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如云台寺、塔木寺等,它们都是中国佛教文化的瑰宝。

而山上还有一些古老的牧民村落,可以了解到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在大通老爷山的游览过程中,你会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与壮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和谐。

这里的美景会让人敬畏,让人心旷神怡。

同时,游览青海大通老爷山还可以锻炼身体,增加体力和耐力。

无论是徒步爬山,还是观赏风景,都能让人心情愉悦,身心舒展。

总之,游览青海大通老爷山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景让人流连忘返。

在这里,你可以远离喧嚣的都市,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静静地欣赏湖光山色,还是徜徉在古建筑之间,都能给人带来美好的回忆和难以言喻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爷山风景名胜区称呼老爷山又叫元朔山,是青海省级4A风景名胜区。

因山顶原有太元宫而素有“北武当”之称。

位置它屹立于大通县城东侧北川河畔,老爷山距西宁市33公里,是西宁附近山势最雄伟,风景最优美的山峰,西宁古八景之“奇峰突兀”即在老爷山。

老爷山海拔2928米,相对高度480多米,关公大殿、感应寺大殿、仿古山门、玉皇阁、观音洞、半壁亭等景点错落有致。

它气势磅礴,奇峰突起,峭壁凌霄,苍松白桦相间,四季景色各异,优美的景观,造出了现在景区内奇岩嶙峋、石蹬盘梯的景致。

老爷山自古以“苍松蓊翳,石磴盘梯,川流萦带,风景佳丽”而闻名遐迩。

丹崖翠壁,腾云走雾;苍松杂树,负势竞上;山道盘旋,宛如羊肠。

景色四时不同而终年常新:春则山岚缭绕,夏日佳木葱笼,金秋红叶似火,寒冬银装素裹。

有人这样描绘老爷山的景色的:“奇峰叠叠水汤汤,林壑森然比武当。

身外云烟心上事,偶逢山鸟语斜阳。

”到了“平空虚阁有霞住,六月深松无暑来”的夏季,游人更是络绎不绝。

老爷山系马鞍山______山峰,位于大通县桥头镇东侧的北川河畔,是大通中部的一座主要山峰,面积约3.24平方公里。

因山顶原有太元宫(即关帝庙),俗称“老爷山”,又称“元朔山”、“ 北武当”。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历经苍海桑田的巨变、风化和水蚀,构成了奇特怪诞、险峻挺秀的岩洞、峡谷地貌。

老爷山山水之美,来自来造地设、魁斧神工的自然力量,来自跨越空间的斑驳年轮。

老爷山风景区地处中纬度,海拔高,受海洋影响微弱,属大陆性气候。

因其保护完好的自然风貌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成为旅游和避署的佳境,被列为青海省九大旅游区之一。

天然的造型地貌,构成了老爷山“雄、奇、险、幽”的独特神韵,“参天奇石秀,拔地老松苍。

野鸟迎人语,山花夹路香”。

闻名遐迩的老爷山正以其“苍松蓊翳,石磴盘梯,川流萦带,风景佳丽”吸引着四方游客。

朔山雄一进入老爷山,立时便有了俯视八极的气象。

奇松罅隙而生,岩石突兀而出,小亭立于峭壁之上,游廊缠绕在半出之腰。

大自然的魁斧神工将力量掩藏在了娇美之中,把生命蛰伏在险境里面。

朔山奇不独其四时与人共语的方位和苍劲嶙刚的岩石骨架,也为那千古绝唱的山水之谜。

水上有岸,岸上有树,树上有峰,自成一幅墨线勾勒的山水画。

古人杨就琚的“端岩双水曲,层层草木青”;秦株的“覆崖树色山中满,入峡河声塞外来”;张思宪的“元朔山如画里看,湟流一带绕疏栏”等诗句,将无边美景娓娓道来,使人如临其境,环游山中,那绵延不绝的深谷高岭,全叫绿浸透了。

山顶佳木如盖,山腰翠岗如屏,山脚碧草如菌。

层峦叠嶂中,乔灌间杂,万树溢翠,葱茏欲滴,令人叹为观止。

朔山险欲览峰顶无限风光,有大道也有小径。

小径迤逦迂回,两侧密生黑刺芒草,脚底青苔、滑石,迂回攀援中,险象环生。

尤其在落叶覆盖的深秋和白雪皑皑的冬日,这种小径便令人望而止步了。

岁月无痕,石匠胼手胝足的凿挖,才有了拾级而上的宽阔大道,登山的乐趣就在于“山登绝顶我为峰”,险为常人所畏,人迹罕至处,景色更佳。

朔山幽无论是走小径,还是行大道,朔山的清幽都会扑面而来,大有引人直入琼瑶之境。

头顶是嫩枝交叉的绿荫,脚底是常青的百草。

顽岩奇石侧壁立,庙宇楼阁深藏密林,这一切衬托出周边的无限宁静与和谐。

而朔山却无时不在一静一动中营造着“幽”境。

高峡有风,奇峰有松,松有松声,柏有柏韵,鸣的禽,叫的虫,阁上的晨钟,殿上的木鱼,时缓时急,悠悠扬扬地传送着这里无尽天籁,这些声音来的漂亮,传得透彻,似一掬甘霖沁人心脾,漫步山中,无边的幽静有不可言传的美妙与和谐,无时不在吸引游人去寻幽览胜。

“雄、奇、险、幽”的天然组合,孕育了老爷山特有的神韵,春华秋实,寒来暑往,白桦的濡湿,松树的呢喃,幽远的清香,滋润的岚雾就是那样真、那样纯地展示在游人面前,萦绕腰际,摩挲颜面,让人鉴赏品味,使人回味悠长。

关公大殿进入气势恢宏、古色古香的仿古山门,登上陡峭的石阶,迎面即是关公大殿。

因殿宇巍峨,独具气势,成为登山第一胜景,大殿塑关公像,左有周仓持刀而立,两厢墙壁上绘制了关公生平伟绩,如“过五关”、“单刀赴会”等殿内终年游人不绝,香火不断。

解放初期,山顶原有老爷庙(又称太元宫),后被焚毁。

清乾隆间谢陛在《元朔在渴太元宫》诗中写道:“振衣高扣碧琳宫,石磴盘虚曲曲通。

仙杖绕庭临帝座,雄图控瞄借神功。

天垂北斗县梯上,云压西北挂殿中。

万里壮心思出塞,长驱青海欲从戒。

”诗文形象地记载描述了原太元宫的不凡气势。

观音洞出大殿,沿登山石阶上行,在右侧出洼中建有尼姑庵一座,罕有人至,取名“观音洞”。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支军队前业进攻。

半路上,军队被一块移动的巨石挡住了,一看,竟是一位白发老太婆背着一块巨大的石头,更神奇的是她只用草绳背。

军士年见,大吃一惊,便问:“你这老大妈,咋能背动这么大的石头?”老太婆笑着答道:“我年老,只背小的,你还没见年轻男子,他们背的更大。

”士兵们听了,相互说:“这里连老太婆都有这么大的力气,小伙子更打不赢了!”于是,只好偃旗息鼓,悄悄地溜走了。

人们说:这老婆婆是观音变的,于是,为感谢观音大士,就在大石壁上建起了观音洞,并不断得到修缮。

小飞来石在观音洞右下侧,忽见一浑圆巨石立于峭壁之上,半悬在空中,酷似天外飞来,悄然坠落成此景。

游人到此便争相留影,无不惊诧于大自然的魁斧神工。

感应寺大殿与关公大殿上下垂直呼应,最具气势的便是双鹤台大殿。

大殿因地势较高,游人在此便可一览县城概貌。

经重新修缮的大殿,飞檐斗拱,无脊安有宝鼎,殿内精雕细镂,殿外流光溢彩。

内塑大佛五尊,惟妙惟浮,中间为释迦牟尼,阿南、伽耶两童子侍立两侧。

佛祖左侧为弥勒佛、普贤菩萨,右侧为药师佛、文殊菩萨。

佛像虽是新近落成,但雕工精细,慈端庄,雍容大度,气宇轩昂。

过去此处常有白鹤栖息,但近年来白鹤又时现踪影,幸运游人仍可一睹其翩翩容姿。

文化长廊长廊缠绕在半山之腰,全长达213米。

仿古样式的结构,飞檐搭脊,迂回斗折,少了混凝钢筋的呆板之气,显得古朴雅趣。

人在廊中,步移景换,既可小憩,又可尽情欣赏四周无边胜景。

向西可眺望县境内山川河流、城镇村落;向北可见奔腾不息的东峡河,牦牛山屹立其侧;向南可见北川河浩浩东去,明长城蜿蜒群山之中。

长廊已成为观赏北川风光的理想处所。

金蟾望月在双鹤台大殿左侧,有一巨石突兀而出,巨石上部酷似一蟾蜍伏卧其上,面南背北,圆眼紧盯半空,四肢蓄劲正待凌空一跃,步嫦娥、玉兔之后,飞临月宫。

在月白风清的夜晚,此景所具有神态更会让人拍手叫绝。

上山虎在青云路右侧陡峭山洼中,有一巨石横卧荒草之中,恰如一猛虎四爪蓄劲,作上扑状,似与上山游人做着竞赛游戏。

到此地,赏此景,使游人又倍增再樊登的力量和勇气。

大飞来石沿崎岖险峻的青云路向樊援,有一突兀悬空的巨石横亘眼前,令人叫绝,与山下“小飞来石”成为遥相呼应的“娣妹石”将军岩从后山门上山,在平缓的七彩路入口附近,耸立着一块巨大的山石,从左右两侧望去,岩石瞬间便化成了一位昂首挺胸站立的将军。

苍劲嶙峋的岩石栩栩如生地勾勒出了将军的轮廓,将军披甲戴盔,凝视着前方,正在做着征战前缜密的战术谋划,果断的眼神透射一种令人不可抗拒的威严。

火烧台西北半山腰处有一比较开阔、平坦的地段,名叫“火烧台”,原有佛寺,清雍正初年因战乱被焚毁,代远年湮,遗址存留,故而得名。

因“火烧台”地势险要,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火烧台”历史久远,成为文化、考古工作者的宝藏。

1999年大通县建筑施工队在火烧台爱晚亭“红尘一锁”处施工时,发掘出两个夹砂红陶耳罐,县文物管理所对其进行鉴定,并对现场勘察推断此处为2000多年前的卡约文化遗址区,从而为深入研究大通县卡约文化的经济、社会、文化及古地理、气候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老虎洞西北山峦之间,有一洞,高一丈有余,深两丈多,上面是嶙峋的峭壁怪石,下面是层列的茂林岗岩,这就是老爷山享有盛名的“老虎洞”。

论山势数这里最险峻,论风景也算这里最幽雅。

相传此洞,高一丈有余,深两丈多,上面是嶙峋的峭壁怪石,下面是层列的茂藏林岗岩,这就是老爷山享有盛名的“老虎洞”。

论山势数这是最险峻,论风景也算这里幽雅。

相传此洞昔有白虎雄踞,后因激僧居住,虎乃逸去。

明代俞安期题名为“慈藏”。

玉皇宫登元朔山极顶,即至玉皇宫。

拾阶而上,即进入面南背北的山门,山门两壁上各彩绘有一门神,努目圆睁,面目狰狞。

进入四合院落,映入眼帘的便是彩绘一新的大殿。

院中有一巨大香炉,炉身雕有八龙戏四珠,左书“位列逆天”,右书“香焚宝鼎”,炉顶八解铸有小小龙头,暗喻道家八卦之奥妙。

该炉铸于明宣德年间,距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

大殿正门前悬有一钟,为善男信女烧香时所用。

大殿采用双层拱楼结构。

飞檐翘角,丹柜虹梁,灰色瓦珑,覆善其上,别具一格。

大殿四角嵌有一龙头,瞰视四方。

殿脊竖有两条龙,呈腾云驾雾之状。

殿内帝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神像,雕刻细腻,道风仙骨,栩栩如生。

来到玉皇宫,刹时便有了俯视八极,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六月六”期间,此处都要进行一年一度的朝山盛典。

亭台楼阁信步漫游老爷山公园,五步一景,十步一奇,奇峰层石、奇草异木纷呈眼前。

在所有人文景观中,最令人惊奇和赏心悦目的便是那精心点缀、各具形态的亭台楼阁和镌刻其上的楹联佳句。

迎霞亭、爱晚亭、红叶亭等各具特色,布局桥面的半壁亭、望峰亭等更是造型优美,洒脱飘逸,“半壁亭有诗局曰:三种碧流朔山景,一幅画卷半壁亭。

漫步云间七彩路,四时风光四时新。

”观赏亭台楼阁和品味楹联佳句,已成为游人登山途中莫大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