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同形词研究

合集下载

对日汉语词汇教学研究——汉日同形词偏误分析与对策的开题报告

对日汉语词汇教学研究——汉日同形词偏误分析与对策的开题报告

对日汉语词汇教学研究——汉日同形词偏误分析与对策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中日两国有着长久的历史交往,汉语与日语之间存在着大量的词汇相似性,其中不乏相同的词形。

由于日本在过去的历史中曾长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两种语言中存在许多形态和意义相似的汉字词,即日汉同形词。

然而,由于两种语言的语音和语法结构的不同,有关这些词的用法和意义会有所区别,容易导致错误的理解和运用。

因此,对于学习和使用日语的汉语母语者而言,正确理解和掌握日汉同形词的用法和含义至关重要。

该研究旨在通过对日汉同形词的偏误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词汇教学对策,以提高日语学习者的语言技能水平。

2. 研究目的该研究旨在:(1)分析日汉同形词的使用偏误与原因,探究偏误的共性和特点;(2)提出日汉同形词的针对性教学对策,以帮助学习者克服偏误;(3)验证对策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为日语词汇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

3. 研究内容(1)对日汉同形词进行梳理,挑选出一些常用或容易产生偏误的词汇;(2)通过调查问卷、采访、考试试卷分析等多种调研方法收集学生的偏误信息,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归纳;(3)分析偏误的产生原因,探究学生在使用日汉同形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4)提出一系列日汉同形词的教学对策,包括词义区分、语境理解、典型用法辨析等,以帮助学习者解决偏误问题;(5)验证对策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教学实验和教学效果评估。

4. 研究意义通过对日汉同形词偏误的分析和对策的提出,该研究有以下意义:(1)对于日语学习者,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对日汉同形词偏误的困扰,提高对日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对于日语教师,能够提供有效的教学对策,指导他们更好地教授日汉同形词,提高教学质量;(3)对于日汉词汇教学研究,能够进一步探究跨语言词汇教学的有效性和应用策略。

汉日同形词差异的研究

汉日同形词差异的研究

词类 差 异 主要 指 汉 E同形 词 在两 种 语言 中分 属 于名 词 、动 t 词 、形 容词 等不 同 的词 类 。例如 L语 的 “ 足”是 名词 、形容 动 t 满 词 、廿变 动词 ,而汉语 是 形容 词 和动词 ,“ 一致 ” 汉语 是名 词 、 副词 ,而 日 是妒 变动 词 。“ 语 紧张 ”在 E语 中是名 词 和廿变 动词 , t 而在 中文 中是形 容 词 。如 : 汉语 :心 情非 常 紧张 /紧张 地说不 出话 来 。
义特 征 的不 同。


语法 意义 的差异
汉 日同形词 语法 意义 的差 异 主要 表 现在词 类 的差异 、自动词
和他 动词 的差异 、词 语搭 配 的不 同等方 面 。
1 词类 差异 .
因为词 义 的不 同 , 些汉 日同形词 所需 要搭 配 的词语 也不 相 有 同。例如 “ 改正 ”一词在 汉语 里有 “ 改正 错别 字 、改正 缺点 、改
【 关键词 J汉日同形词 【 中图分类号 】 3 H6
语法 语义
附加色彩 【 文章编号 】10 —98 2 0 )0 —05 0 0 6 62( 0 9 9 09— 2
语 既可 以是 自动 词又 可 以是他 动词 。如 :
【 文献标识码 】 A
从多个 角 度 ( 如语 法 、语 义 、词 的构成 等方 面 ) 握词 的意 把 义 是件 复 杂 的事情 。词 的具 体 用法 会 随 着 时代 的 变化 而 发生 变 化 ,如部 分词 义消 失 ,或产 生新 的词 义 。而且 词还 有着 语言 学 以
关于同形词词类差异 的研究主要有 《日汉同形词词类琐谈 》 ( 丽 , 02)文 中列举 了汉 F同形词 词类 差异 的五 种形 式 ( 高 20 。 t 高

现代汉语中名词动词的同形现象

现代汉语中名词动词的同形现象

2007年 第6期兰 州 学 刊No.6 2007 总第165期Lan zhou xue kan General.No.165·文学与历史研究·现代汉语中名词动词的同形现象王全平(张家川县三中,甘肃 天水 741506)[摘要] 在现代汉语中有一些名词(或动词)在保持原有词性的同时,又能在其它语言环境中用作动词(或名词)且功能意义相对稳定、词形不变,这样的一类词叫做名动同形词,这种现象就是名动同形现象。

识别这种语言现象的关键是分清它是词类活用还是词的兼类。

以词类的功能意义是否对等,可以把它分为功能意义对等的名动同形词和功能意义不对等的名动同形词两类。

其特点主要有:一、作为名词和动词,读音相同,词义之间有联系;二、有一般名词和动词的特征;三、通常不能重叠使用;四、充当主语或宾语时,谓语有四种情形。

使用名动同形词时要避免产生歧义。

[关键词] 词类;兼词;活用;名动同形[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07)06-0102-02作者简介:王全平,甘肃张家川县三中学教师,语文教研室主任,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和教法研究工作。

近年来,现代汉语中词类的活用现象多见于各种媒体和影视剧中,有时几近一种时尚,被人们争相仿效和使用。

如“真个性”、“铸就伟大”、“创造辉煌”等短语中的“辉煌”、“伟大”等形容词因活用为名词而风靡一时。

可以说创造性运用语言在当今语汇中较为广泛,它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汉语,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一、词类的转化与名动同形现象的出现(一)英、汉词类的转化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受三种因素制约的,即本身的新陈代谢(词的消亡和产生),语言的发展和省略(简化)。

其中语言的发展有两个明显的标志:一是词义的引伸(在本义基础上派生出许多新义),二是词类的转化。

[1]英语词类转化往往需要作一定的词形变化,即在词根后面加上表示词类的后缀,如:read(阅读,动词)→reader(读者,名词)ma rry(结婚,动词)→m arriage(婚姻,名词)少数英语的词类转化,词形没有变化,如:hope(希望,动词)→hope(希望,动词)co ok(做饭,动词)→cook(厨师,名词)gold(金子,名词)→g o l d(金质的,形容词)汉语词类转化象少数英语词类转化一样,直接由甲词类用作乙词类,如:(1)妈妈的病治愈了。

汉语常用同音同形词研究及教学建议

汉语常用同音同形词研究及教学建议

THANK YOU.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实际观察、实验测试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汉语常用同音同 形词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和分析。同时,结合汉语词汇教学的实际需求, 提出针对常用同音同形词的教学建议,为汉语词汇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导。
02
汉语同音同形词的分类与特点
同音同形词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同音同形词指的是汉语中发音相同、字形相同的词汇。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总结词
本书对汉语常用同音同形词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发 现了一些重要的特点和规律。
详细描述
首先,研究发现这些同音同形词在语义和语法上存在 明显的差异,对于正确理解和使用汉语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通过对这些词的来源和使用情况进行考察, 发现它们主要集中在现代汉语中,而且在口语和书面 语中都有广泛的使用。最后,本书还针对同音同形词 的教学提出了建议,认为应该根据不同的词类和语境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使用 这些词。
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同音同形词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根据发音和字形的差异程度,可以分为近音词和 全同音词;根据词性是否相同,可以分为同音异形词和同音同形词。
同音同形词的特点与问题
特点
汉语同音同形词具有发音相同、字形相同的特点,但它们的意思和用法却可能不同。例如, “gōng”这个音对应的汉字有“公”、“宫”、“弓”等,每个字都有不1
重视基础知识
02
结合实际应用
教师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确保学 习者掌握基本的词汇、语法和语音知 识,为后续的同音同形词教学打下基 础。
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应用场景, 将同音同形词融入到语境中,使学习 者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基于对日汉语词汇教学的汉日同形词研究

基于对日汉语词汇教学的汉日同形词研究

理解汉语词汇 ,更有效地运用汉语词汇 ,使汉 语的词汇教 学更上一个新 台阶 。”对外汉语教学必须在对 比中明确 各 自的特 点, “ 以汉语为基点讲清楚在两词 同形又 同义 的情 况 下 的 不 同语 义 范 围 、不 同语 义 中心 、不 同用 法 、 不 同 词

汉 日同形词的内涵及研究意义
般 认 为 ,汉 日 同形 词 包 括 同形 同 义 词 、 同 形 异 义 词 6 中 日汉字相 同 ( . 或只 是繁 简体 的区别)、字序 不同 和 同形 近 义 词 。 日本 学 者 芝 田稔 ( 9 1 19 )统 计 了2 0 个 口 52 的 同素逆 序 词 。如 : 言螽/ 言 泶 光/ 语 光荣 语 中 的 高 频 双 音 词 ,其 中 同 形 同 义 词 8 9 , 占3 . 9 ; 0个 2 2 %
此外,上述的一些综合形式也应属于同形词,像第2 类 个汉语常用词进行 了分析统计 , 日语的词义完全相同和基 和第3 类的综合形式,如:正磋 / 正确 。有 了这样相对 清 本相 同的占5 % 3 ,完全 不同的仅 占4 。 曲维 ( 9 5 % 1 9 )统计
晰 的 对 汉 日同 形 词 内涵 的 界 定 后 , 研 究 对 象 会 变 得 更 加 明 汉 日 同 形 音 读 语 词 义 基 本 相 同 的 有 1 0 个 , 占 8 . 3 , 85 7 5 % 晰。不过,汉 日同形词除上述分类法外,还可按照音读 、 完全不 同的有5 个 , 占2 5 % 2 . 2 。可见 ,汉 日同形词数量 巨
2 中 国的 汉 字 简 化 了, 而 日本 汉 字 未 简 化 。如 :意 兄 中汉 日同形词 所 造成 的 正 负面 影 响 ,探讨 最 佳翻 译 方 法 。 . 3. 、: k

1989年-2009年同形字研究综述

1989年-2009年同形字研究综述

字写两词 , 两词之间可能有引 申关 系; 持狭义同形 字观点的学
以上 没 有关 系 的词 的字 。
( ) 三 同形 字 与 同形 词 的 区别 与联 系
者认为 同形 字指那 些字形完 全相同 ,但 却记录了两个或两个 提供 了契机和原动力 ;时代变迁 、地域差异 和民族思维 的继
对于同形字与 同形词 的关 系, 人们也有两种看法 : 一种是

《 同形字来源例析》 文指 出同形字来源 于造 字、 一 标义 、 类
化、 讹变 、 混淆 、 借字 、 归并和简化产生的字形偶 同。 《 简化 与同形字》 指出 同形 字形成 的原 因有时地 的差 异 、
隶 变、 化等。 简 《 同形字 ・ 科技新字 中的同形字》 一文认为 , 汉字 的形体相
收集 了 18 9 9年 一 0 9 2 0 年研 究同形字的文章 , 同形 字的定 义、 从 产生原 因、 分类和发展趋 向四个方面
阐 述这 一 时期 同形 字 的研 究成 果 。
关键词 : 同形字;同形词 ; 文字学
中 图分 类号 : 0 H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5 5 1 (0 0 1 — 0 9 0 1 0 — 3 22 1 )1 0 6 — 1
LTE I RAR Y T HEoRY
文 艺 理 论




18 9年 一 9年 同形 字研 究综述 9 20 0
王 晓 岚
( 南大学 文 学院, 南 开封 河 河

45 0 ) 7 0 1
要: 汉字发展 演变过程 中出现 了外形相 同却是不 同的字这种情况 , 人们称这种字为同形字。 本文
《 试析汉魏六朝石刻 中的同形字》 一文 比较深刻地指出 : 语

汉日同形词计量研究的成果与问题--以语义、词性比较为中心

汉日同形词计量研究的成果与问题--以语义、词性比较为中心

关 于单 词 的特 性 ,吴侃 ( 1 9 9 9 :7)认 为有 词 义 、
语 法 特 性 、文 体 特 性 等 九 种 。汉 日同形 词 计 量 研 究 不 可 能 毕 其 功 于一 役 ,通 过 一 定 规 模 的文 本 调 查 ( 如 词
为 学 术 界 、教 育 界提 供 体 系化 的说 明 ,不利 于 同形 词研 究 的进 一 步拓 展 ,这 种 状 况亟 待 改变 。据 笔 者x t , 2 o 1 3 年 6 月底 之 前公 开 面世 的论 著 所 做 的初 步调 查 , 以新 岛 淳
敦 授 连 续获 批 教育 部 人文 社 会科 学研 究 规划 项 目 、国家
的关 系 ,质存 在 于量 之 中 ,量 反映 质 。重 要 的语 言现 象 都会 以较 多 的量 的形 式表 现 出来 。”汉 日同形 词 作 为一 个 庞大 的研 究 对 象 ,在 定性 研 究 的同 时开 展 定量 研 究是 理所 当然 的事情 。
博隆 ( 1 9 8 8 )、西川和男 ( 1 9 9 1 )、橘纯信 ( 1 9 9 4 )、
曲维 ( 1 9 9 5 ) 、王 蜀 豫 ( 2 0 0 1 )、林 玉 惠 ( 2 0 0 2 ), 进 行 了 词 性 比较 的 计 量 研 究 有 潘 钧 ( 2 0 0 0)、许 雪 华
基金项 目:本文 为河南理 T大学青 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 目 “ 国际传播背景下 的汉语新词 日译研 究” ( 2 0 1 0 — 2 4)的阶段性成果 。 作者简介 :王志 ,男 ,河 南理T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上海外 围语大学博 士研究 生 ,研 究方 向为汉 日词汇 比较等 。
形词 研 究再 次升 温 。
目前 ,汉 日同形 词 研 究 存 在 的一 个 明显 问 题 是 ,

汉语教学中同形词分类与教法初探

汉语教学中同形词分类与教法初探

分类并大量举例并进行了分析,针对民族 学生学习同形词难的问题指出卓有成效 的教学方法 。供广大汉语教师和学生参考 。
“ 有两种读音, 片” 一个是 p6; in 另一个是读 p6。( in i  ̄ a n
用 于轻声 ,如:片子;用于 儿化 词,如 :片几、唱片儿、 画片儿、 在多年的汉语教学中,发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词汇方面的遇 相 片儿、影片儿等 。 in  ̄p f 用于非儿化轻 声词语 中 ( “ 但 片子 ” 片 “ 到 的一个重要 问题 , 对一个词 有几个发音 时, 经常会 产生一些疑 问, 儿”可两读) ,如:片段、片面、一片丹心、只言片语等。 例4 :横 犹豫该用这种发音还是那种发音,什么时候用这种发音,什么时候 用那种发音等。如:学生把 “ 大夫”d iu 6 f 读成 df 。把 “ 6u 长大” “ 横”有两个读音,一个是 hn ;另一个是读 hn 。读 hn 4s 69 69 zS g6 hn d读成 c g6 Mnd 。把 “ 出差”cn i h c 读成 cf h等等 。现在 的时候多, hn的时候少 总能听到有人说, 某某人发了横 ( h c5 i 读 69 “ h 本人 就一些平时在 汉语预科教 学中经常遇 到的异音 同形 词的发音进 69 n )财” ,这就不对 了,应 该说 “ 发横 (6s hn )财” 。跟地面平行 , 行分类列举和分析,并就同形词的教法谈谈 自己的看法,供广大汉 与竖 、直相反 。称为 “ ”hn 财无所谓横 的竖的,所 以说 ,“ 横 6 横 语 教师和学生参考 。 (69 hn )财 ” 是错 误的读法 。 横 ”读 hn时 , 个意义是 “ “ 69 有 意外 ” , 同形词的概念和 由来 “ 横财”原来是指意外之财,现在意义有所改变,多指通过不正当 所谓同形词是指书写形体相同的一组词,它可以是同音词,也 的手段 弄来的财 。读 h n的 “ ” 有粗暴 的意思 ,如横暴 、横 g 横 ,还 可以不是同音词。( 现代汉语 22页) 3 发音相同的同形词被称为同音 蛮、横逆。“ 横”(69 hn )还有不吉利的意思,如飞来横祸、横死。 同形词 。单音节 的如:会 ( 会 ) 聚 ,会 ( 能够 ) ;花 ( 花朵 ) ,花 ( 花 例5 :磨 费) 。双音节的如:红娘 ( 介绍人 ) ,红娘 ( 昆虫名) ;上装 ( 上衣) , 磨有两种发音,m ,Ⅲ 。如:读m 时,一般作为合成词使用, 6 6 6 上装 ( 化装) 这些词虽然读音完全相同, 。 但表达的意义却完全不同。 如:摩擦、磨蹭、磨练、磨难 、磨牙等。读 m 时有两种情形,①作 6 读音不同的同形词叫异音同形词。如:“ 好”ho( 6 好坏)和 “ 好”h 名词,如:磨盘、磨坊,②作动词,用磨把粮食弄碎,如:磨面, 6 爱好 ) 难 ”nn ( 0( ;“ d 困难 )和 “ ”nn( 难 6 遭难 ) 抹 ”m ( ;“ 6 抹 磨豆腐 、磨麦 子。 油 ) 抹 ”m 抹桌子 ) “ a( ,这些词 的字 形相同 , 发音却发 生了变化 。 但 ( 二)韵母相同,声母不同,声调大部分有不同的异音同形词。 同形词 的产生是在某 些现有词 的基础上 ,用 变更音节 的某一语 例l :蔓延 音部分 ( 声母 ,或韵母 ,或声调 )来创 造一个新 词 这些 同形词 或 “ 蔓”有三种发音:m n 6 ,mn 6,w n d 。例句中 “ 蔓”的发音为 m 往往在意义 上还 有一定 的联系 。还有 一些同形词 的产生 ,是 由于文 a ,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蔓草、蔓延、滋蔓难图等。另一种读 n 字上的同音假借,假借以后发声音变形成异音的同形词。同音同形 音为 w n a ,一般单用,如:瓜 ( 的)蔓、扁豆爬蔓了。“ 蔓”还读 m 词 民族学生 比较 容易区别 , 但一遇到异音 同形词 , 他们就会 被难 住 , 6 ,仅用于 “ n 蔓菁 (i9 ” jn )。 经常发错音 , 因此这里要 谈的是发音不 同的同形词 , 即异音 同形 词 。 例2 :长 二、异音同形词的分类和举例分析 “ ” 长 有两种读音 ,z6 g hn , “ hn ”时 ,意为生长、 hn ,cdg 读 z6g ( )声母 、韵母 都相 同,声调 不同的异音 同形词 。 一 成长。发这个音还有①年纪较大,辈分大的意思,如:长老、长辈、 例1 :逮 师长。②领导人的意思。如:部长、校长、首长。另一种读音为 c h “ 逮”有两种发音,di 6 。①d i 6 ,di a 一般单用,如:逮蚊子、 d g 一般表 示两点之 间的距 离大,跟 “ ”相对 ,如 :长袍 、长 n,① 短 逮小偷、逮老鼠等。 ̄di用于复合词,意义与 d i相同,只用于 衫、长寿、长路。②表示长处:特长、取长补短、一技之长。 a 6 “ 捕”一词。 逮 例3 :奇 例2 :尽量 “ 奇”有两种发音:q ,j。发 q这个音时,有三种含义:① I i i “ 尽量”有两种读音:Jn in ,jn in ,这个词的声调发 罕见的,特殊的。如:奇事、奇闻、奇勋、奇耻大辱。②出人意料 ilag 1la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同形词研究
【摘要】汉语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民族除了使用自己的母语外的另外一个语言,汉语的语言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很多感兴趣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在的异同点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该民族。

本人通过主要同形词的意义对它的认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帮助和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同形词。

【关键词】汉语;同形词;多义词
在谈同形词之前,先了解一下同音词的问题。

同音词则是词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一组词,如:
(1)离别:别了我的家乡
(2)另外:别有一番风趣
(3)绷住或卡住:别上校徵
(4)不要,不用别去了等……
这几项意义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在例句中的四个“别”是同音词,只是用同一个字写罢了。

还要许多,如:公式、公事、工事、功势等。

同音词一般分为同形同音词和异形同音词两类,同形词同音词也可以叫做同形词。

1.同形词意义
同形词是读音相同,字形相同意义不相关联的一组词。

同形词的特点是声音相同而意义不同。

对于同音词语音上的要求,学者意见比较一致,大都认为一组同音词必须声、韵、调完全相同,轻重音格式及儿化情况也要相同。

所以同音词容易确定,一组词只要语音形式完全相同,书写形式不同就是异形同音词。

而同形词(同形同音词则不然,没有词形的帮助,全靠意义使口仲裁,难免见仁见智)。

如:新生(获得新生)新生(新来的学生)
白头翁(鸟名)动物白头翁(中药名)植物
出口(货物出口)出口(会计室的出口)
满堂红(紫薇的通称)满堂红(形容全面胜利)等……
同形词是根据词与词之间具有某些相同的形式方面划分出来的,但是词的形式主要有语音形式、书写形式、结构形式这三方面,无论是什么同形词,都必须具有相同的语音形式(同音)和相同的书写形式(同形),这是同形词本身所规定了的,但都不一定有相同的结构形式。

诸如,上蓑(化蓑)、上蓑(上身衣),生人(人出生)、生人(不认识的人)等词,却不具有相同的结构形式,并不能说这些词是同形同音词,也不能说这些词是形式相同的同形同音词。

所以,同形同音词并不一定是形式完全相同的。

而同形词相同来限定同形词,显然是忽略了同形词之间结构形式的差别造成的。

2.同形词之间的语音、语法、语义关系
2.1 语音关系。

2.1.1 “同”类指一组同形词之间的语音完全一样。

○1抄袭cháoxí,把别人的作品或语句抄来当做自己的。

指不顾客观情况,沿用别人的经验方法等。

○2抄袭cháoxí,军队绕道袭击敌人。

对语音相同的同形词《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规定的:“形同音同,但在意义上需要分别处理的,也分立条目,还包括在结构上有离合动词与非离合动词的差别,而在读音上却一样的词。


如:摆渡bǎidù用船运载过河,乘船过河。

摆渡bǎidù,摆渡的船,渡船。

2.1.2 “轻声”类指一组同形词中有一个词的表现的轻声。

如:大人dàrén,敬词称长辈,“大人” dàrén,成人。

旧时称地位高的官长。

这样的轻声词是稳定的,有的则会出现在特定的语用环境中。

2.1.3 “车声调”类指同形词之间有声调的不同。

如:出处chūchù,出壮和退稳。

出处chūchù,(引文或典故的)来源。

前者是上声,后者是去声。

2.1.4 “韵母”类指韵母的不同。

如:露头lòutóu,露出头部,他从洞里爬出来,刚一~就被我们发现。

露头lùtóu,岩石和矿床露出地面的部分。

矿床的露头是矿床存的直接标记,也叫矿苗。

2.1.5 “兼用”类指同形词之间有着多种语音差异。

如:
本色běnsè本来面貌,英雄本公。

本色běnsè物品原来的颜色。

(多指没有染过色的织物),两个词的声母、韵母和声调都有不同。

2.2 语法关系。

语法关系主要是指同形词之间的词性关系,举例说明。

如下:
2.2.1 名—动类。

A背书:背诵念过的书。

B背书:票据(多指支票)北面的签字或图章。

前者A是动词,后者B是名词。

2.2.2 名—名类
A本事:文学作品主根据的故事情节。

B本事:本领。

2.2.3 动—动类
A成家(男子)结婚B成家,成为专家
上述表明,名词与动词的对应关系最多,占所有同形词的十分之四。

其中有一些现象很显眼,就是“体用同称”词语,名词指事物,为“体”,动词指事物的功能,为“用”。

语音关系和语法功能的区别,对词来说都是外部形式。

对外部形式的不同处理当然会影响到“词”的范围和设立,各家对此都有不同的理论依据和处理标准,人自身寻找到一个尽量“合理”的解释。

而对同形词之间词义关系的调查则是深入到词的内部,它关系到同形词的基本性质和能否成立的关键。

以往人们在处理具体同形词时有许多乐同意见,但在理论上对同形词的看法却相当一致,就是同形词必须是词义不同。

2.3 词义关系。

2.3.1 近引申类
近引申是指在两个词之间能明显看到词义引申演变的轨迹。

如:A褒贬:评论好坏。

B褒贬:批评缺点,指责。

这两个词都是把“褒”、“贬”两个反义词素化合成的,表示对人的评议,只是前者是中性词义,后者偏于“贬”义而已。

2.3.2 远引申类
远引申是指在两个词之间能找出词义演变的轨迹,只是距离稍远,需作一定的分析才能达到目的。

如A宾服:(书)服从B宾服(方)偏服
A吃水:(方)供食用的水B吃水,吸取水分
C吃水:船身入水的深度
2.3.3 “体用同称”类
这类词语尽管在语法功能上对立,但词义联系却相当密切的。

如:
A包饭:双方约定,一方按月付饭钱,另一方面供给饭食。

B包饭:按月支付固定费用的饭食,意义联系如此密切的词语大可不必分立词组,汉语词,词的兼类相当普遍,将它们一一依词性而分词其结果是分不胜分。

3.与多义词相比
谈到同形词就免不了要和多义词进行一番区别,这是老生常谈了,先看多义词的情况。

如:作乐(1)制定乐律(2)奏乐
出手:(1)指袖子的长短(2)开始做某件事情的表现出来的本领。

扑腾:(1)游泳时用脚打水,也说打扑腾(2)跳动,(方)活动。

不难发现,现有多义词几个义项之间的关系的并不见得比“近引申”类同形词来得更密切,象“出手”中A的指袖子的长短与B开始做某件事情时表现出来的本领,不是词义相距也很远。

同形词和多义词都是用相同的形式表示不同意义的语言现象。

而且在使用方块汉字的情况下,在现在的一般字,词典里同形词和多义词都是同一个字头或字条下分列不同的意,形式上看不出来哪是多义词,哪是同音词,这都要靠我们自已动脑子。

同音词是异词之间的语音联系问题,多义词是同一个词具有不同的语义问题。

同音词的语义词之间在现实的语言意识里,缺乏“义通”或“义反”的联系,多义词的几个义项之间,总是有着不同程度的义通或义反的联系。

意义上有无联系,是同形词和多义词相区别的关键。

对同形词与多义词的划分学术界作过很好的探讨,同形词中每个词的意义截然不同,而多义词的几个义项有个共同的核心意义把他们联系起来,义项之间往往有派生关系。

下面这个例子似乎更能说明问题,《现汉》有两个“眉目”一个是多义词A指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

B(文章,文字的)纲要,条理。

另一个单义词,C表示事件的头绪义。

其实三个义项之间存在明显的引申关系,只是后者比前者要显得更概括,义域更宽泛些。

如果要说三者谁与谁的距离更近些的话,应该说“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的实指性强,表义具体,而“(文章,文字的)纲要,条理”与事情的头绪“更接近,都是对原义的引申扩大,可是《现汉》却把第1、2两个义项处理为多义词,第三个义项处理为同形异义词。

4.汉语同形词研究,对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怎样的帮助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在汉语的学习中有很多被困扰的地方。

这也就需要少数民族学生自己克服,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汉语同形词的研究便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汉字的表意文字,对汉语词汇的掌握直接关系到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

在词汇学习当中,同形词又占据了很大的比例,通过比较学习并掌握同形词,可以迅速提高学生汉语词汇量,从而提高汉语整体水平。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可以用语言进行自如的交流和运用,汉语同形词在汉语实际运用中的频率较高,所以同形词的掌握是学生实际运用汉语的基本保证,在整个汉语语言学习中对同形词的研究是相当重要的。

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学生为说,同形词研究是汉语学习中的有效方法之一。

对汉语同形词的研究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深究能力。

通过对汉语语言的系统学习,学生初步具务做出简单研究的能力和技能。

所以,提倡汉语同形词的研究,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深究能力的,也是有利于提高少数民
族学生的汉语水平的。

通过写这篇论文,我的目的是在汉语教学中能够正确利用汉语同形词,能够正确的理解含义、意义,在今后的汉语教学要特别引起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