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化作用》教案
《风化作用》教案

《风化作用》教案第四章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地表及接近地表的岩石,在大气、温度、水和生物的影响下,使原来的岩石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发生改变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风化作用的类型按照风化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一、物理风化作用——是指由于气温频繁升降的反复变化,使岩石在原地发生碎裂,形成岩石、矿物碎屑,并不改变岩层化学成分的一种机械破坏作用。
1.剥离作用(温度风化)——由于地面上的温度变化(内温差可达40——60度),以及岩石中各种矿物膨胀系数的不同,就产生了膨胀收缩的差异,天长日久岩石就产生裂隙,小裂隙串成大裂隙乃至网裂隙,导致岩石表层的逐层剥离。
这个过程称为剥离作用。
2.冰劈作用——岩石孔隙和裂隙中的水,当温度下降到0 度以下时就会结冰,体积就会膨胀9.2%对裂隙周围产生很大的挤压力。
在零下22度时,每平方公里面积上可产生108kg的压力,致使裂隙不断扩大,岩石破裂成碎块。
在高寒地区和温带冬季冰劈作用特别突出。
(附图)二、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大气,水以及水中溶解物质的作用下,使岩石发生化学变化,改变其化学成分,从而使岩石分解破坏,并产生新的矿物。
(一)氧化作用——空气和水中的游离养传地表及其附近的矿物氧化,改变其化学成分,并形成新的矿物。
1.硫化物的氧化FeS2+14H2O+15O2=2(Fe2O3*3H2O)+8H2SO42.磁铁矿氧化成赤铁矿4Fe3O4+O2=6Fe2O3在地表常形成的铁帽是寻找原生矿度的重要标志。
(二)水解作用——弱酸强碱盐或强酸弱碱盐遇水解离或带不同电荷的离子。
这些离子与水中的H+和OH-发生反应形成含OH-的新矿物矿物和岩石因此遭到破坏。
4KAlSi3O8+6H2O= Al4Si4O10(OH)4+8SiO2+4KOH(锂长石)(高岭石)(石英)水(三)水化作用——有些矿物质能吸收一定量的水参加到矿物晶格中,形成含水分子的矿物CaSO4+2H2O=CaSO4*2H2O(硬石膏)石膏体积扩大60%——物理破坏作用溶解度大——容易被水溶解流失两种反应加速风化(四)溶解作用——水是溶剂自然界中的水总会有一定数量的02 C02和一些酸、碱物质,因此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能溶解大多数矿物。
安师大《地貌学》教案03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

第三章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本章重点、难点内容:1.风化及风化壳对地貌发育的影响2.崩塌的发生条件3.滑坡的地貌特征及发生条件第一节风化作用与风化壳一、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和矿物受温度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的影响所发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称为风化作用。
它是一切外营力作用的先导。
通常把风化作用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三种。
而生物风化作用就其本质而言,可纳入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之中。
(一)物理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发生物理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一般不引起化学成份的改变。
产生物理分化作用的原因有:①岩石卸荷释重而引起的剥离作用②外来晶体在岩石裂隙中的挤压作用③因温度变化而引起岩石体积发生膨胀与收缩作用④生物活动对岩石机械风化作用的影响(二)化学风化作用岩石、矿物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中的各种化学组分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改变了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这种作用称为化学风化作用。
影响化学风化作用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水、大气和温度。
化学风化作用的类型有: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碳酸盐化作甩、氧化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等。
以上各种风化作用在自然界不是单独进行的,往往是同时进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物理风化作用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加大孔隙度,岩石表面积增加,有利于水、空气、微生物的侵入。
因此,物理风化作用促进了化学风化作用的进行;而化学风化作用不仅改变了岩石的化学成分,而且破坏了其结构,减弱了矿物之间的凝聚力,又有利于物理风化的进行,它也是物理风化作用的继续和深入。
二、风化壳(一)风化壳的概念及其特征残留在原地基岩之上的风化物称为残积物。
被风化了的岩石图的疏松表层称为风化壳。
风化壳按其平面形态特征可分为面状、线状、囊状和复合型风化壳等几种类型。
风化壳在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自上而下可划分为土壤层、风化土层(全风化带)、风化碎石带(强风化带)、风化块石带(弱风化带)、风化裂隙带(微风化带)以及原岩。
风化作用的教学设计理念

风化作用的教学设计理念引言风化作用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地质过程,其对于地貌的形成和变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地理教学中,正确理解和掌握风化作用的教学设计理念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风化作用的教学设计理念。
一、认识风化作用的基本概念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和土壤在气候、植被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逐渐破碎、分解、溶解、氧化等现象的总和。
它主要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形式。
物理风化是指岩石和土壤由于温度、压力、水分等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的破碎和磨损。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和土壤在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的作用下发生的化学反应,导致岩石和土壤的矿物质逐渐溶解和转化。
生物风化是指植物根系的渗透作用、动物的挖掘和拆解作用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对岩石和土壤的风化作用。
二、风化作用的教学设计理念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观察实际的风化现象,如岩石表面的锈斑、石头的破碎程度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风化作用的原因和过程。
可以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观察不同条件下风化作用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 强化实践操作除了观察和分析,风化作用的教学应强调实践操作。
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模拟风化作用的过程,对不同石头进行人工风化实验,观察结果并记录。
同时,也可以组织野外实地考察,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风化现象,加深学生对于风化作用的理解和认识。
3. 引导学生发现风化作用的实际应用风化作用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发现并了解这些应用。
例如,通过讲解风化作用对农业、工程建设、自然景观形成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风化作用解决实际问题。
4.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风化作用的教学中,可以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第5课《风的作用》教案

轻微的杂物使地面裸露,风携带的沙子还会对岩石造成破
表。
坏……初步认识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A我们的看法•匕
班机记彖表)
全班交流
分享。
a能火池上爆。
瓦能吹起沙子。
队能把土电火干形良功处
攻能把/R•注机找也。
交流后总
结。
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
实救材料:岩石、放大镜、砂纸等。
学生分组
旨在通过
研讨。
一步了解
特别是一块孤立突起的岩石,如果下部岩性较软,经长期侵
风的搬运
蚀,可能会形成顶部大于底部的蘑菇外形,称为风蚀蘑菇。
和堆积作
(3)风蚀柱。产状水平和垂直节理或裂隙发育且岩性单一的岩
层区,受风沙的长期吹蚀作用后,原岩石崩解破碎,形成一
些孤立的柱状岩石,称为风蚀柱。(4)风蚀城堡。风蚀城堡是
一种奇特的自然景观,出现在砂岩和页岩相间分布的地区,
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岩石表面。
进行模拟
模拟实验,
(2)然后用砂纸用力打磨岩石。(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
实验,填写
认识风卷
磨蚀)
模拟实验
起的沙子
(3)比较没有打磨和打磨后的岩石,你有什么发现?
记录表。
对地球表
实验现象:打磨的岩石表面有一些颗粒掉落,岩石表面出现磨
面有磨蚀
痕。
作用。
我的观察记录
题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加深对风的作用的理解;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将风
的作用与火山、地震进行比较,从而发现风的作用是缓慢进行的,需要经历比较漫长的过程。
学情
分析
学生对于由风的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并不陌生,他们从电视、网络和书籍中获得了一些相关
高中地理生物风化作用教案

高中地理生物风化作用教案学科:地理课题:生物风化作用班级:高中时长: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风化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生物风化的分类和影响因素;3. 能够分析生物风化的地质意义和生态意义。
教学重点:1. 生物风化的定义和作用;2. 生物风化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生物风化与其他风化作用的区别;2. 生物风化对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幻灯片;2. 生物风化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生物风化与其他风化作用的区别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二、讲解生物风化的定义和作用(15分钟)1. 讲解生物风化的含义:即由于生物的作用形成的风化作用;2. 讲解生物风化的作用:生物风化可以促进土壤的形成、改变岩石的结构、影响地表的地貌形态等。
三、介绍生物风化的分类和影响因素(15分钟)1. 分类:植物根系风化、动物风化、微生物风化等;2. 影响因素:气候、地质背景、生物多样性等。
四、分析生物风化的地质意义和生态意义(15分钟)1. 地质意义:生物风化是改变岩石结构的重要因素,有助于地形的塑造和土壤的形成;2. 生态意义:生物风化对植被生长和物种多样性有重要影响,对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五、小结与讨论(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对生物风化作用进行深入思考。
六、作业布置(5分钟)作业:请学生结合实地考察或网络资料,了解生活中的生物风化现象,并撰写一份观察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生物风化的定义、分类和影响因素,掌握其地质意义和生态意义,并通过作业展开实地观察和思考,加深对生物风化作用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其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应用。
《风化作用》课件

化学性风化
1 溶解作用
水溶液中的溶解物质使岩 石溶解,形成溶洞。
2 氧化作用
氧气与岩石中的金属氧化 物作用,使岩石表面产生 颜色变化。
3 碳化
二氧化碳与岩石中的碱性 金属氧化物反应,形成碳 酸盐。
生物性风化
1 植物根系作用
植物根系进入岩石裂缝中,使岩石分解和破裂。
2 动物穿行作用
动物在地面上行走,使地表岩石破碎。
土壤形成
风化作用使岩石分解,形成 了肥沃的土壤,为植物生长 提供了养分。
地貌塑造
风化作用通过剥蚀和重积作 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 如峡谷、丘陵、平原等。
物理性风化
1 热胀冷缩
岩石在不同温度下发生膨胀和收缩,导致岩石表层剥落。
2 冻融作用
3 物质膨胀
水的冻融使岩石产生裂缝和剥落。
岩石内部物质吸水膨胀,导致岩石破裂。
《风化作用》PPT课件
风化作用指的是大气风力对地壳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本课件将介绍风化 作用的类型、意义以及对岩石的影响和预防措施。
什么是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大气风力对地壳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它是地壳岩石在日晒、风吹、水淋等自然力作用下的破 坏和改造过程。
风化作用的意义
环境演化
风化作用加速了地壳岩石的 破坏和变质,推动了地球环 境的演化。
结语
1 风化作用的未来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风化作用的认 识将越来越深入,对其未来的发展也有更深 远的影响。
2 重要性再强调
风化作用是地球表面物质循环的重要过程, 对地球环境和生物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风化作用与岩石
1 风化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风化作用使岩石变脆,易于剥落和破裂。
2 岩石的风化类型
《风化作用》课件

分类:物理风化、化学风化
总结词
物理风化主要包括机械破碎和热胀冷缩等现象,而化学风化则涉及到矿物与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等发生的化学反 应。
详细描述
物理风化主要通过机械方式使岩石崩解,如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使岩石产生裂缝,或者冰冻和干燥引起的 应力变化,使岩石碎裂。而化学风化则是由岩石中的矿物与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等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岩石分解 。这些化学反应可以改变岩石的成分和结构,使其逐渐分解成碎屑和土壤。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风化作用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广泛。同时,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风化作用的研究也将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环境保护的结合。
THANKS
感谢观看
一些植物和微生物会分泌出酸性和碱性物 质,对岩石进行腐蚀和分解。
03
风化作用的影响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风化作用会导致地表 岩石破碎、分解,形 成大小不一的碎屑。
风化作用还会导致地 表起伏不平,增加地 表的粗糙度。
这些碎屑在重力作用 下逐渐堆积,形成各 种地貌,如山丘、峡 谷等。
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风化作用产生的碎屑和土壤中的 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和化学反
人类活动对风化作用的影响涉及到土地利用、采矿、水利 工程、交通建设等多个方面。例如,采矿活动会破坏地表 的岩石和土壤,水利工程和交通建设会导致土壤和岩石的 移动和变形,这些都会促进风化作用的进行。
风化作用研究的发展趋势
风化作用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深入了解风化作用的机理和过程;加强应用研究, 将风化作用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中;加强跨学科的合作,将地质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 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全面深入地研究风化作用。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2.5《风的作用》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2.5《风的作用》教案2.5《风的作用》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风的作用会磨蚀岩石并且搬运岩石破碎物,.对地形变化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和变化是缓慢进行的;明白雅丹地貌形成的原因。
科学探究目标: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风对地形的作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依据,并与其它同学交流分享。
科学态度目标: 1.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2.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自然观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3.通过擅长的方式表达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4.重视研究成果对解答问题的重要价值。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热爱大自然,从小立志,勇于探索;能说出风对自己家乡有什么影响。
教学重点:理解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懂得避险小常识。
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
课前准备:PPT课件、小风扇、水、纸巾、硬纸板、透明塑料盒、沙子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之前两颗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震和火山喷发可以改变地球表面的样子,这两种改变形式虽然持续的时间不长,但是对地貌、环境的改变却是十分巨大的。
同学们知不知道还有一些力量虽然不剧烈,但却能一直持续缓慢的改变着地表形态,大家知道老师说的都有哪些力量吗?提问回答: (水、风等)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
二、风对岩石的侵蚀作用。
PPT出示风的作用图片。
实验:风卷起沙子对岩石的影响。
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本次实验应该怎么进行。
实验过程:在透明箱子的一端放置-块硬纸板当做岩石,另外一端放置散沙若干,用风扇在沙子的一-侧吹起沙子击打在硬纸板上。
模拟自然界中风卷起砂砾不断打磨岩石的过程。
实验现象:风扇吹起沙子打在硬纸板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用放大镜观察试验后的硬纸板,会发现硬纸板上有很多沙粒打击出的小坑洞。
实验结论:在自然界中岩石在风沙中会受到很大的作用力,长期经受风沙洗礼的岩石会发生侵蚀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化作用》教案
第四章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地表及接近地表的岩石,在大气、温度、水和生物的影响下,使原来的岩石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发生改变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风化作用的类型
按照风化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一、物理风化作用
——是指由于气温频繁升降的反复变化,使岩石在原地发生碎裂,形成岩石、矿物碎屑,并不改变岩层化学成分的一种机械破坏作用。
1.剥离作用(温度风化)——由于地面上的温度变化(内温差可达40——60度),以及岩石中各种矿物膨胀系数的不同,就产生了膨胀收缩的差异,天长日久岩石就产生裂隙,小裂隙串成大裂隙乃至网裂隙,导致岩石表层的逐层剥离。
这个过程称为剥离作用。
2.冰劈作用——岩石孔隙和裂隙中的水,当温度下降到0 度以下时就会结冰,体积就会膨胀9.2%对裂隙周围产生很大的挤压力。
在零
下22度时,每平方公里面积上可产生108kg的压力,致使裂隙不断扩大,岩石破裂成碎块。
在高寒地区和温带冬季冰劈作用特别突出。
(附图)
二、化学风化作用
——是指岩石在大气,水以及水中溶解物质的作用下,使岩石发生化学变化,改变其化学成分,从而使岩石分解破坏,并产生新的矿物。
(一)氧化作用——空气和水中的游离养传地表及其附近的矿物氧化,改变其化学成分,并形成新的矿物。
1.硫化物的氧化
FeS2+14H2O+15O2=2(Fe2O3*3H2O)+8H2SO4
2.磁铁矿氧化成赤铁矿
4Fe3O4+O2=6Fe2O3
在地表常形成的铁帽是寻找原生矿度的重要标志。
(二)水解作用——弱酸强碱盐或强酸弱碱盐遇水解离或带不同电荷的离子。
这些离子与水中的H+和OH-发生反应形成含OH-的新矿物矿物和岩石因此遭到破坏。
4KAlSi3O8+6H2O= Al4Si4O10(OH)4+8SiO2+4KOH
(锂长石)(高岭石)(石英)水(三)水化作用——有些矿物质能吸收一定量的水参加到矿物晶格中,形成含水分子的矿物
CaSO4+2H2O=CaSO4*2H2O
(硬石膏)石膏
体积扩大60%——物理破坏作用
溶解度大——容易被水溶解流失两种反应加速风化
(四)溶解作用——水是溶剂自然界中的水总会有一定数量的02 C02和一些酸、碱物质,因此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能溶解大多数矿物。
①含硫酸的水的作用
CaCO3+H2SO4=CaSO4+CO2+H2O
②含碱质水的作用
FeSO4+K2CO3=FeCO3+K2SO4
石灰岩和白云岩与CO2 、水的作用
CaCO3+CO2+H2O=Ca(HCO3)2重碳酸钙
三、生物风化作用
——生物活动对岩石造成的物理或化学破坏作用
1.根劈作用——树根对岩石的劈裂作用(附图)
2.穴居动物破坏作用——打洞对岩石造成的破坏作用
3.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生物生存要吸取养分同时分泌酸性物质,从而破坏矿物岩石
4.生物遗体腐烂分解的产物引起岩石的理解,从而破坏岩石
上述三类风化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相伴而生,相互影响和促进,共同破坏着岩石。
第二节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一、气候
——通过气温、降水量以及生物繁衍表现出来
1.寒冷地区以物理风化为主
2.干旱地区以物理风化为主
3.湿热地区:以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为主
二、地形
1.地势起伏高度
①高山区:以物理风化为主
②低山丘陵以及平原区以化学风化为主
2.山坡朝向
①朝阳面:以化学风化为主
②背阳面:以物理风化为主
三、岩石特征
1.岩石成分
岩石抗风化能力的强弱与它所含矿物成分和数量有密切的关系
常见矿物的抗风化能力由小到大的次序为:
①方解石——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长石——方石——黏土矿物——石英
②一般相对而言,岩石成分均一般较难风化,成分复杂。
矿物种类多
的较容易风化。
1.岩石的结构、构造
致密程度、坚硬程度越高、岩层厚度越大越难风化(等粒结构、块状结构),疏松多孔容易风化。
2.节理发育状况
节理越发育越容易风化
第三节风化作用的产物
一、风化产物及特征
1.碎属物质——主要是物理风化作用的产物,也有一部分是岩石在
化学风化过程种完全分解的矿物碎属。
包括岩石碎属和矿物碎属,是碎属沉积物的重要来源。
2.溶解物质——是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
一部分是以溶
液形式被水带走(K Na Ca Mg 等元素的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以及少数Mn P的氧化物)它是化学沉积物的主要来源。
另一部分是SiO2 以胶体溶液形式被水带走。
3.难溶物质——一些相对不活跃的Fe 、Al 等元素残留物在原地,
形成褐铁矿、黏土矿和铝土矿
二、残积物
——岩石风化后在原地残留的物质称为残积物。
残积物的特征
1.成分主要为残留原地的碎属物以及新形成的矿物
2.岩石碎属物质大小不均,棱角显著,结构松散,不具层理。
3.表面较平坦,底界起伏不平与基岩是过渡关系,具有垂直分带性。
三、风化壳
——在大陆地壳的表层由风化残积物组成的以层不连续的薄壳称为风化壳。
厚度一般为数厘米至数十米。
如果被较新的岩石覆盖而保存下来的风化壳称为古风化壳
1.风化壳的分层(附图)
2.研究风化壳的意义
①可以了解地壳运动的情况
②可以恢复古地理环境
③可以帮助寻找风化壳型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