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与知识社会学的话语分析转向_赵万里

合集下载

知识社会学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

知识社会学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

知识社会学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赵万里,高涵本文发表于《山西大学学报》2021年第11期摘要:文章讨论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与知识社会学的关系,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知识社会学的主要特点、贡献和影响。

文章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不仅是一种社会哲学,而且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社会学思想。

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意识形态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不仅完善和发展了知识社会学分析的双重面向,而且开创了知识社会学的批判传统。

文章探讨了法兰克福学派知识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架构,特别是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并对其贡献和影响做了简要评价。

关键词:知识社会学;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一知识社会学的批判传统知识社会学诞生的思想背景是20世纪初的西方文化变革。

战争、经济危机、集权主义的兴起等在给欧洲社会带来严重创伤的同时,也催生了思想领域以批判实证主义为主要靶子的知识怀疑论。

正如被认为是知识社会学学科创始者的曼海姆(KarlMannheim)所说:“知识社会学兴起于在努力把那些现代思想的危机中已变得明显的多重相互关系、尤其是理论与思维方式之间的社会关系,发展成为自己专有的研究领域的过程中。

一方面,它致力于提示确定思想与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切实可行的标准;另一方面,它通过对此问题自始至终进行彻底的、毫无偏见的思索,希望发现一种不同于当代情况的理论,这种理论将论及知识的非理性的制约因素的意义”。

[1]541或者照耶路撒冷(W ilhelm Jerusalem)的观点,知识社会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对人类理性的社会学批判”。

[2]可以说,知识社会学从诞生之始就具有批判的特质。

知识社会学最重要的思想来源正是马克思的批判理论。

在著名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序言中,马克思写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福柯话语理论探要

福柯话语理论探要

福柯话语理论探要在当代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研究中,福柯的话语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本文将概述福柯话语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理论框架,并深入探讨其中的几个关键概念,以期读者能更好地理解福柯的思想及其在现代社会研究中的价值。

福柯话语理论主要的是话语与社会权力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话语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还是一种社会实践,它能够生产、再生产和改变社会现实。

在他的看来,话语是权力的表现形式,也是权力的基础。

权力通过话语渗透到社会中,同时,话语也通过权力对社会进行规制和形塑。

福柯对话语与权力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指出,话语是权力的工具,也是权力的产物。

权力通过话语赋予某些人以特权,同时限制其他人的发言权。

这种权力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关系网,它由一系列的话语实践构成。

在这些话语实践中,权力关系不断地被生产、再生产和改变。

福柯的话语理论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它提醒我们话语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在福柯看来,话语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还是一种社会实践,能够生产、再生产和改变社会现实。

其次,福柯的话语理论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权力与话语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权力并不是简单地通过话语来行使的,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话语实践来生产和再生产的。

最后,福柯的话语理论启示我们社会中权力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福柯看来,权力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关系网,它涉及到一系列的话语实践,而这些话语实践又是不断地被生产、再生产和改变的。

总之,福柯的话语理论是一种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理论。

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话语与社会权力之间的关系,并启示我们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今天的社会研究中,福柯的话语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对话语和权力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构建更加公正、平等和开放的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

引言德语话语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历程深受不同理论和思想的影响。

自主话语的幻想与反主体的考古学_读福柯的_知识考古学_

自主话语的幻想与反主体的考古学_读福柯的_知识考古学_

・青年论坛・自主话语的幻想与反主体的考古学———读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张 梅《知识考古学》是福柯阐述其研究方法的重要著作。

在《知识考古学》中,福柯放弃了其在《疯癫与文明》中所关注的话语实践与社会制度的依赖关系,转而关注于自主话语领域的形成。

福柯采用严格的考古学分析,试图通过对于话语事实的纯粹描述,揭示主体对一套深层话语规则(discursive regularities )的依赖———正是这套深层规则决定了主体可能想什么、说什么和经验到什么。

这一揭示延续其先前著作中对于至高无上理性主体的批判。

在福柯看来,传统思想史学家所主张的作为所有意义之起源的统一主体观念只是一种产生于控制话语形成(discursive for mati ons )的结构规则(structur 2al rules )的幻想,而对这种结构规则的揭示表明:在话语形成中意义之统一和在先的主体观念完全是一种多余,主体实际上是由话语形成的分散系统所决定的一个位置。

客观地说,在《知识考古学》中,福柯由自主话语出发质疑自笛卡尔建立“我思”主体以来的统一的主体范畴,开启了另一类思考主体的思维空间,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然而,由于福柯排除了话语形成所赖以产生的社会实践背景,将考古学局限于对话语形成的纯粹形式分析,因而他在解释个人如何能够占据某些在话语层次上被构造出来的主体位置的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本文试图对福柯由自主话语出发拒斥任何主体的正当性提出质疑。

一、主体、知识与考古学的方法主体是福柯研究工作关注的焦点,正如福柯在接受访谈时所言:“我的目的是要创立一种据以在我们的文化中把人变为主体的各种方式的历史。

我的工作是研究将人转变为主体的三种客体化方式:第一种是力图给予自身以科学地位的探讨方式。

例如,在普通语法、语文学和语言学中对讲话主体的客体化。

……在我的工作的第二部分,我研究对我所称的‘分离实践’中的主体的客体化。

……举的例子有疯子和精神健全的人,病人和身体健康者,罪犯和‘好孩子’。

文学理论的话语转向与福柯的话语理论

文学理论的话语转向与福柯的话语理论

文学理论的话语转向与福柯的话语理论姚文放《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第3期发表《新华文摘》2014年第18期全文摘载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卷2014年第8期全文复印[摘要]“话语转向”是晚近文学理论的大趋势,对此作出最大贡献的是法国学者福柯。

福柯的话语理论力图为话语问题提供一种制度化的背景,一种权力关系的基础,在话语问题上打开一条通往历史、社会、政治、文化的路径。

福柯的话语理论经历了从“考古学”到“谱系学”的方法论演变,对于知识话语与权力关系、身体话语与微观政治的联系进行了开掘和建构,而这一切都与晚近文学理论从形式主义走向历史主义的历史性转折有关。

福柯对于文学理论的影响通过直接效用与参照效用两条途径得以实现,总的说来,福柯的话语理论对于文学理论的参照效用较之直接效用更为重要。

而这种情况,对于“后学”的各种新文类来说具有普遍性。

[关键词]文学理论话语转向福柯话语理论知识考古学权力谱系学身体话语微观政治一、文学理论的话语转向英国伯明翰学派的领军人物斯图尔特·霍尔说过:“‘话语转向’,是近年发生在我们社会的知识中的最重要的方向转换之一。

”1这一被学界广泛接受的说法现已成为人们对于1960年代以降文学理论走势的一个基本判断。

20世纪文学理论在“语言学转向”的总体背景下经历了“形式转向”与“话语转向”两个阶段,前者以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符号学为代表,而后者由林林总总的文化研究新潮唱主角。

如果说前者的主旨在于研究语言形式本身的话,那么后者的要义则在于寻绎社会、历史、文化、政治等的实际状况对于话语的构成和运用的制约作用,它关注的并不仅仅是纯粹的语言形式和结构,更是深藏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背后的历史语境和权力关系。

可见话语是语言但又超越了语言,“话语转向”生成于“语言学转向”但最终对“语言学转向”实行了消解,这种超越和消解标志着文学理论从形式主义走向了历史主义。

依霍尔之见,话语途径或话语方法是构成主义的,它“感兴趣的是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中生产有意义的陈述和合规范的话语的各种规则和实践”。

福柯理论视野中的话语从《知识考古学》谈起

福柯理论视野中的话语从《知识考古学》谈起

福柯理论视野中的话语从《知识考古学》谈起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福柯理论视野中的话语概念,特别是从《知识考古学》这一重要著作出发,对话语、知识和权力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福柯作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化批评家,以其独特的话语理论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他的理论不仅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传统的话语分析方法提出了挑战。

本文将从《知识考古学》这部著作入手,通过对福柯话语理论的梳理和评价,揭示其对话语、知识和权力关系的独特见解,以及这些见解对当代社会科学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介绍福柯话语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阐述话语、知识和权力在福柯理论中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知识考古学》的解读,分析福柯如何运用话语理论揭示知识的历史性、社会性和建构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福柯话语理论对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和启示,包括如何重新审视话语、知识和权力的关系,以及如何深化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本文的目标不仅在于对福柯话语理论的深入解读,更在于通过这一理论框架,对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对话语、知识和权力的重新审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福柯理论概述米歇尔·福柯,作为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思想家,以其对话语、权力和知识关系的独到见解,在当代学术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福柯的理论视野广阔而深邃,尤其在其作品《知识考古学》中,他提出了一系列颠覆传统认知的话语理论。

在福柯看来,话语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权力的体现。

他强调了话语在构建和塑造知识、权力关系以及社会认同中的核心作用。

福柯认为,话语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社会实践,是权力斗争的场所。

在这个场所中,不同的声音、观点和利益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而多变的话语网络。

福柯进一步指出,话语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动态过程。

他提出了“知识考古学”这一概念,旨在揭示话语与知识之间的深层结构和运行机制。

福柯人文科学考古学的“言语”分析

福柯人文科学考古学的“言语”分析
在高职教育大力发展和转型期间袁体育教师应迅速转变观念遥 首 先袁体育教师要将终身体育思想尧体育文化与学生的专业特色相结合袁 为学生制定一套适合学生专业发展进行长期锻炼的运动处方袁成为传 播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和方法的实践者曰其次袁体育教师应具有多项 运动技能袁要求广而精袁既能引导学生学习前沿的锻炼项目袁还能引导 学生学习步入社会以后进行的体育锻炼项目曰再次袁体育教师要做好
揖关键词铱福柯曰人文考古学曰言语

.
福柯的 叶词与物要人文科学考古学曳渊Les mots et les choses院une arch佴ologie des sciences humaines冤是二十世纪中期西方思想界的一部 经典著作遥 在详尽的分析了西方知识界关于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学概念 的主体结构之后袁他以分类学的科学方式将西方所有知识学科进行了 概念重组遥 这些概念包含了西方文化的主要基因袁文艺复兴是西方世 界思想史上的一个新纪元袁也是自古希腊理性思辨传统在中世纪由于 基督教教权主义兴起而湮灭后一次伟大的复兴渊renaissance冤遥
作者简介院李笋渊1985.10要冤袁女袁汉族袁湖北襄阳人袁硕士袁讲师袁研究方向为教学法遥 文丰渊1984.12要冤袁男袁汉族袁湖北襄阳人袁硕士袁讲师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遥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113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并非由福柯首创袁在维特根斯坦那里袁哲学分 析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语言分析遥 因为袁所有的哲学思考尧思想观念都是 借助于语言这一载体表现出来的遥 语言作为唯一的载体在表达人类所 能创造的抽象观念方面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遥 它既是开放的袁又是封 闭的袁既是古老的袁又是现代的袁既是激进的袁又是保守的袁既是传统 的袁又是创新的遥 在表达抽象观念时袁语言这种载体所具有的全面性袁

福柯话语理论批判

福柯话语理论批判

福柯话语理论批判一、本文概述《福柯话语理论批判》一文旨在深入剖析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的话语理论,并对其进行批判性的解读。

福柯作为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其话语理论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从福柯话语理论的核心概念入手,阐述其理论框架及其在知识、权力和主体建构方面的主要观点。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福柯话语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以期对福柯的理论进行更为全面、客观的评价。

本文首先将对福柯话语理论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包括“话语”“知识”“权力”等核心概念。

接着,本文将梳理福柯话语理论的发展历程,分析其理论框架的构成及其内在逻辑。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探讨福柯话语理论在知识、权力和主体建构方面的主要观点,如话语与知识生产的关系、话语与权力的互动以及话语在主体建构中的作用等。

通过对福柯话语理论的深入分析,本文旨在揭示其理论贡献与局限性。

一方面,福柯的话语理论为我们理解知识、权力和主体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现代社会中话语现象的认识。

另一方面,福柯的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过于强调话语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忽视了话语的客观性和确定性等方面。

《福柯话语理论批判》一文旨在通过批判性的解读,全面、客观地评价福柯的话语理论,以期为我们深入理解现代社会中的话语现象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福柯话语理论概述米歇尔·福柯,作为法国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话语理论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福柯的话语理论并不局限于语言学或言语行为的传统理解,而是将话语视为一种社会实践和文化权力的表现形式。

在他的理论中,话语不仅是语言的运用,更是权力关系的载体和产物。

福柯强调话语的建构性和生产性,认为话语不仅仅是传达信息或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是通过一系列规则、惯例和实践活动来塑造现实和社会认同。

话语通过不同的语言游戏和话语实践,如叙述、描述、解释和论证等,建构了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关系。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一、恐惧与扭曲中的超越米歇尔·福柯:法国人1、儿时三个可怕的印象2、思想来源二、知识考古方法论知识考古学:福柯的目的不像考古学那样在今人的世界里挖掘古人的遗迹,而是在对古人知识的追忆中揭示现实世界存在、异变和扭曲的根源。

如是观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追根溯源地研究现实生活的新社会学,亦可称为在时间过程中理解现实的“历史社会学”。

1、福柯观点同解释学的异同共同点:认为现实不过是历史的延续,现实中存在和变化着的事物在历史中能捕捉到它嬗变的踪影。

异同点:(1)与解释学强调现实同历史不可分的一般论述不同,福柯认为无论现实还是历史,都是以扭曲的异化形式存在着和联系着。

(福柯:现实和历史都是扭曲异化)2、话语实践语词、陈述、话语、档案、文体等都是福柯讨论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些论述福柯建立了丰富的语言学理论,但这不是一般的语言学理论,而是以语言为对象展开的社会学理论。

(1)话语实践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揭示语言所指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被语言建构起来的,又是怎样在语言的控制下存在、断裂和异变的,福柯称之为“话语实践”。

他指出:话语研究“揭示了另外一项任务。

这个任务在于不把——不再把——话语当作符号的整体来研究,而是把话语作为系统地形成这些话语所言及的对象的实践来研究。

”(2)“实证性”的话语实践①话语实践是人们面向实际的经验过程,福柯因此称之为“实证性”。

他指出:“话语实践开始个体化和获得自律性的时刻,因此也是陈述形成的唯一和同一系统起作用的时刻,或者还有当这个系统被转换的时刻,我们将这些时刻称为实证性的界限。

”②所谓话语实践的个体化,是指陈述指向特定的经验现象,按照特殊的规则组织陈述去说明、表达某种经验现象。

此时,话语实践并没有形成科学知识,但是,这种处于实证性或经验性层面上的陈述,却是科学知识或思想体系得以建立的前提和基础。

3、知识考古学同思想史的区别(1)面对的对象科学知识和思想体系是观念系统,是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而实证性的话语实践不是观念系统,因此是被思想史忽视的而由知识考古学关注的研究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柯对语言和情境之间的关系采取了与哈贝马 斯截然不同的 态 度 。 哈 贝 马 斯 把 生 活 世 界、生 成 性 主体和行动结合 起 来 进 行 考 察 ,福 柯 则 将 话 语 作 为 一个独立的差异 系 统 ,对 语 言 或 符 号 间 的 关 系 进 行 分析,而不考虑它们的社会背景 。在福柯看来 ,正是 由于和其他要素的对立 、区别,每一个话语才获得了 意义。与此同时,福柯把意识还原为话语层次 ,指出 意义不是 来 自 于 即 时 的 表 达 行 动 ,而 是 形 成 于 “延 迟”的“差异”,具 有 时 间 性 和 历 史 性,从 而 对 索 绪 尔 的结构主义进 行 了 改 造 。 此 外,通 过 陈 述 的 概 念 实 现对直接的日常 理 解 的 悬 置 ,切 断 了 意 识 或 意 义 和 行动的联 系 ④。 福 柯 无 意 纠 缠 于 琐 碎 的 、实 际 的 语 境以及生活世界背景如何削弱或提供了言语行动出 现的基础,吸引他 的 是 那 些 摆 脱 了 日 常 生 活 情 境 或 社会背景,旨在建构相对自主领域的言语行动 。
福 柯 式 话 语 分 析 借 鉴 了 以 布 朗 肖 (Maurice Blanchot)为代表的话语分 析 ,对 “语 言”进 行 外 在 性 批判,关注意识形态分析和语言权力问题 。一方面, 福柯吸收了布朗肖 的 语 言 - 权 力 观,另 一 方 面 也 对 其进行了社会 、历史研究,形成了知识社会学中的话 语-权力分析路 径。 在 《知 识 考 古 学 》中,福 柯 提 出 了其话语理论框架 ,将 话 语 历 史 性 地 定 位 于 “真 实 ” 社会实践之中。话语不是对外在社会实体的某种反 映,而是“构成了社会实 体 以 及 事 物 之 间 的 关 系 ”⑤。
学的研究目的就是发掘隐藏在话语整体之下的形成 规则。二者都试图通过规则赋予语言或话语以自主 性: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和棋牌 、足球等游戏的自主 性相似,也即在语 言 使 用 的 过 程 中 不 会 考 虑 语 言 活 动以外的客观对 象;福 柯 指 出 话 语 是 一 个 自 我 规 制 的系统。规则的另一个特征是反对本质主义。维特 根斯坦认为游戏 规 则 的 特 征 就 在 于 易 变 性 ,福 柯 也 主张知识的形塑 规 则 是 一 个 不 断 变 化 的 过 程 ,从 历 史 维 度 的 分 析 可 以 看 到 知 识 规 则 的 “地 质 层 ”。 维 特 根斯坦认为语言的规则形成于日常生活的交流中, 具有任意性 其 表 示 承 认 与 遵 守 即 可 。 福 柯 也 借 用“游戏”强调话 语 的 策 略 性,但 他 认 为 话 语 的 规 则 并不是在日常交 流 中 形 成 的 ,而 是 某 种 渗 透 着 权 力 关系并承载策略性的东西。
法国和德国的传统。哈贝马斯把伽达默尔的哲学解 释学与韦伯、齐美尔以来的行动理论结合起来 ,注重 言语的行动特征。而福柯则借助语言结构主义反对 海德格尔的解释 学 倾 向 ,试 图 打 破 以 往 知 识 研 究 中 的人类学认同模 式 和 主 体 身 份 ,认 为 知 识 或 社 会 现 实的形成并非起 源 于 某 种 不 变 的 笛 卡 尔 式 的 “人 ”, 也不是经由某个中介性主体建构而来。在他看来, 与社会生活本身一样 ,所有的知识都是集体性的 ③。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对知识社会学的贡献主要在 于“互动”对“主体间 性”的 发 展 ①。 舒 茨、加 芬 克 尔、 哈贝马斯等人分 别 从 生 活 世 界 与 行 动 的 关 系 、会 话 机制对共享社会现实的建构以及互动和沟通行动之 间的关系等方面 ,对 米 德 的 知 识 社 会 学 思 想 进 行 了 综合与发展。在 对 知 识 意 义 的 探 寻 中 ,知 识 社 会 学 首次给予语言沟 通 机 制 以 优 先 性 ,突 破 了 自 曼 海 姆 以来知识社会学对 语 言 的 研 究 主 要 围 绕 着 “语 言 使 用”和社会结构 背 景 之 间 的 关 系 展 开 的 狭 隘 性 。 福 柯对知识主体的超 越 也 是 一 种 “关 系 转 向 ”,但 是 不 同于米德,福柯强调的是话语的权力关系 ,把知识的 真理性探讨转向知识的合法性探寻。与米德和符号 互动论的知识社会学相比 ,福柯对知识合法性 、制度 化过程 提出 了更加详细 的阐述 ②。
62 天津社会科学 2012年第5期
言展开研究;米 德 的 符 号 互 动 论,研 究 自 我 如 何 在 语 言 为 中 介 的 社 会 互 动 中 逐 渐 形 成 并 表 现 出 来 ;伽 达 默 尔 的 主 观 诠 释 学 ,继 承 和 发 展 了 海 德 格 尔 的 语 言 哲 学 思想,认为语言 是 世 界 的 经 验 中 介,将 语 言 和 社 会 现 实 结 合 起 来 。 正 是 在 这 些 语 言 学 转 向 的 源 流 中 ,福 柯 式话 语 分 析 (Foucaultian discourse analysis)应 运 而 生,并 使 知 识 社 会 学 逐 步 摆 脱 马 克 思 传 统 的 经 济 基 础—上层建筑的二元论知识阐释模式②。
对 知 识 社 会 学 理 论 来 说,语 言 学 转 向 最 具 成 果 或启发意义的思路当属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沿 着伽达默尔的路 线,哈 贝 马 斯 对 解 释 学 和 批 判 主 义 进行了综合,在伯 格 和 卢 克 曼 基 础 上 发 展 了 建 构 主 义知识社会学。 按 照 这 种 知 识 社 会 学 ,不 仅 日 常 生 活中的知识是被 生 活 世 界 建 构 的 ,而 且 知 识 以 话 语 沟通的方式反过来建构了生活世界。福柯的话语分 析则是一种解构 性 的 知 识 社 会 学 ,其 致 力 于 对 被 当 作知识基 础 的 东 西 进 行 解 构,包 括 知 识 的 主 体、背 景、对象等。哈贝 马 斯 和 福 柯 都 声 称 受 到 海 德 格 尔 的影响,二者各自 继 承 并 独 立 发 展 了 海 德 格 尔 有 关 “语言”的思想。 但 在 发 展 过 程 中 ,他 们 分 别 融 合 了
20 世 纪 60 年 代 开 始 ,语 言 分 析 逐 渐 进
一 入社会理论的主流范式。批判解释学、沟通
行动理论、常 人 方 法 论、反 思 性 社 会 学 以 及 后 结 构 主 义 社 会 理 论 等 ,都 可 视 为 语 言 学 转 向 的 社 会 理论 成 果 ①。 这 些 成 果 的 思 想 来 源 虽 然 复 杂 ,但 大 体 有三条路径:后 期 维 特 根 斯 坦 的 日 常 语 言 哲 学,发 展 了 索 绪 尔 的 结 构 主 义 语 言 学 ,从 对 话 的 角 度 对 日 常 语
① 刘少杰:《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4期。 ② Penny Powers,“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Foucaultian
Discourse Analysis”,Critical Approaches to Discourse Analy- sis across Disciplines,2007 (2).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福柯与知识社会学的话语分析转向
赵万里 穆滢潭
摘 要 福柯的思想始终以知识 —权力为主 线,以 知 识 为 核 心。 福 柯 对 知 识 社 会 学 的 贡 献 在 于提出了一套颇具社会学色彩的话语分析模式 。 与 知 识 社 会 学 中 其 他 语 言 学 转 向 进 路 相 比 ,福 柯 的话语分析最明显的特征在于拒斥一切内在性 ,着 眼 于 知 识 的 外 部 空 间 。 福 柯 式 话 语 分 析 极 大 地 拓展了知识社会学的分析范围 ,并且创新了研究方法 ;但是,由于话语既有外在性又有内在性 ,福柯 片面强调话语的外在性并把外在性和权力联系起来 ,忽视了话语中的情境性和行动者的能动性 。
③ 福柯:《必须保卫社会》,钱翰 译,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2010 年 版,第 56~71 页 。
④ 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马 月 译,三 联 书 店 2010 年 版,第 20 ~27 页 。
⑤ Reiner Keller,“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Approach to Dis- course (SKAD)”,Human Studies,2011(1).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63
通过对“话语内在 规 制 ”的 详 细 阐 述,福 柯 强 调 了 话 语和社 会现 实的权力关 系特征 ①。
对解释学知识社会学的批判是福柯式
二 话语分析的前提。历史上,知识社会学是作
为 实 证 主 义 社 会 科 学 的 伴 星 而 产 生 的 :后 者 的 目 标 是 生 产 与 自 然 科 学 一 样 的 客 观 知 识 ,前 者 的 任 务 则 是 探 析 主 观 知 识 与 社 会 存 在 关 系 ,以 便 促 进 客 观 的 社 会 科 学 知 识 的 增 长 。 与 实 证 主 义 不 同 ,解 释 学 强 调 社 会 科 学 与 自 然 科 学 的 差 别 ,主 张 社 会 科 学 知 识 具 有 明 确 的 主 观 性 。 因 而 在 解 释 学 看 来 ,知 识 社 会 学 关 于 主 观 知 识 与 社 会 存 在 的 关 系 的 研 究 ,在 社 会 科 学 中 的地位是中心性的而不是从属性的。知识社会学与 解释学社会科学的这种契合可以从两方面的实践特 征表现出来:一 方 面,从 曼 海 姆 到 伽 达 默 尔 和 哈 贝 马 斯的知识社会 学 都 具 有 解 释 学 取 向;另 一 方 面,解 释 学传统的社会 科 学,特 别 是 韦 伯 的 理 解 社 会 学、米 德 的符号互动论、舒 茨 的 现 象 学 社 会 学 等,都 对 知 识 社 会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②。
① John C.McKinney,“The Contribution of George H.Mead to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Social Forces,195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