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同步阅读 孔子的谦虚之道
孔子关于谦虚的名言

孔子关于谦虚的名言谦虚是很重要的道德素养之一,孔子曾说过许多有关谦虚的哲理名言,其中有些给我们带来睿智的思想,有些则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以下是孔子关于谦虚的部分名言:一、谦虚了解自己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子罕》)2、“智者博学而精思,愚者只学而不思。
”(《论语·里仁》)3、“我知道我一无所知,故而能一心学习。
”(《论语·卫灵公》)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论语·里仁》)二、谦虚守正道5、“谦虚而正直,仁之大者也。
”(《论语·公冶长》)6、“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季氏》)7、“智者无疑,仁者无忧。
”(《论语·公孙丑》)8、“行而无言,举一不应,乃其利也。
” (《论语·子路》)三、谦虚不自夸9、“自勉而又谦谦,责备而又轻贱,是也。
”(《论语·季氏》)10、“君子忧道不忧贫。
” (《论语·里仁》)11、“一饭不求以厚,五斗不求以多,贪以安,贫以乐,求不足以弥坚。
”(《论语·子罕》)12、“穷而乐道,贫而无怨,是谓大贤。
” (《论语·里仁》)四、谦虚不妄自菲薄13、“人焉廋哉,穷而不怨,少而有教。
”(《论语·里仁》)14、“志远者,自取其咎;志不远者,自取其极。
” (《论语·公冶长》)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子罕》)16、“君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论语·季氏》)总之,孔子关于谦虚的不少言论,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谦虚的重视程度,又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谦虚是一种重要的品德观,希望我们在以后的人生中,都能保持谦虚,若有山高有路难,也请继续奋斗不懈,找到自己的方向。
高二语文阅读练习1 孔子

C.孔子学习、推行周礼不辞辛劳,孜孜以求。
他主动请求鲁昭公让他到周去学礼,据说是见到了老子并收到他的赠言。
D.孔子欣赏音乐,专心一意,全神贯注。
他和齐国太师探讨音乐,听到韶乐三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被齐人称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 以此取之,虽王可也,霸小矣。
(4分)(2)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4分)5.孔子认为秦国能称霸天下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3分)6.下列对《论语》的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的弟子以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B.《论语》以叙事体散文,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D.“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指出“质”与“文”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应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的句子是“,”(3)《<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而持之以恒是因为“”8.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迩之事父,远之事君:(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高二语文阅读训练 1参考答案1【A】句子大意是:“从前秦穆公国家小而又处于偏僻的地方,他能够称霸,这是什么原因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志向却很大;所处地方虽然偏僻,但施政却很恰当。
”2【B】“司空……掌管全国水利土木、百姓教化等职责”错。
历史上,司空负责掌管全国水利土木等事务,不负责百姓教化之职。
3【C】“他主动请求鲁昭公让他到周去学礼”错。
根据原文“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
新课程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

新课程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新课程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教学目标: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
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
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
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1.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
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
孔子谦虚的名言

孔子谦虚的名言孔子(551 BC – 479 BC) 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哲学家、文化名人。
他的思想被广泛认为是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他的教诲铭记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成为后人推崇的精神财富。
孔子教育主张“敬天爱人”,强调为人处事的道德规范,强调天下大同、和平相处,强调不断求知和自我培养。
但是,他的美德不仅表现在言行,还表现在他的名言中。
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谦虚。
孔子的谦虚,不仅反映在他表现出来的谦逊的态度上,还反映在他的名言中。
孔子的名言是他的思想的最重要体现。
让我们来看看这位伟大教育家留给我们的谦虚的名言。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学而篇》孔子通过这句话告诫我们,知识或许仅仅意味着对某一事物有所了解,但真正掌握这一知识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对于那些能将爱好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人来说,则意味着他们在这一领域会具有不俗的表现。
但是,最值得钦佩的人是那些从中获得乐趣的人。
因此,孔子提醒我们坚持爱好,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篇》这句话是孔子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他让我们坚持的原则之一。
其含义为:你不希望别人对你不好,和蔼可亲对待别人,也让别人遵循这一准则。
如果你故意对别人不利,你也会受到同样的待遇,这是不可避免的。
3.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论语·颜渊篇》这句话是孔子对立场的表达。
作为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拥有一个令人钦佩的地位,也不能只追求得到一个明显的地位。
相反,我们应该致力于化解疑虑和迷茫,寻找实现自身理想的最佳手段。
4. “不怨天,不尤人,舒服其身而知世界大矣。
”——《论语·里仁篇》孔子认为,人应该接受命运的安排,不要责怪上天,也不要责怪别人。
应该只关注自己,让自己感到舒适和满足。
当你接受自己的现状、充分了解无形中存在的大自然时,你才会感知到世界的美丽和伟大。
5.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课件 1.7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10-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Y 预习导引 U XI DAO YIN
H 核心归纳 E XIN GUI NA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1-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Y 预习导引 U XI DAO YIN
H 核心归纳 E XIN GUI NA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孔子一向以博学著称,然而孔子的博学是以他的好学为前提的,故 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只是一般人“不如丘之好学也”。我们应 该看到,孔子所讲的学习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仅仅是一般的书本知 识,更不仅仅是坐而悟道,而是从社会人生的大背景出发,在人们的 社会实践中,去理解去学习。读书是学习,参加社会实践乃至日常 的行为规范,也是学习——学习是人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孔子看 来,一切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应用:“不学《诗》,无以言”“不学 《礼》,无以立”。甚至认为,一个人如果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处处严 格要求自己,即使这个人没有学习也已经如同学习了:“贤贤易色;事 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 谓之学矣。”
-9-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Y 预习导引 U XI DAO YIN
H 核心归纳 E XIN GUI NA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孔子所说的“学”与我们今天通常所理解的“学”含义是否一样?二 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提示:不一样。今天通常理解为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孔子所说 的“学”有其特殊的含义,它不只是指学习关于自然、社会的知识和 技能,更重要的是指道德修养和人格修养,把知识的学习放在其后, 主张先成人再成才,赋予学习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人生意义,显示 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品格。
谦虚的名人简短事例作文素材

谦虚的名人简短事例作文素材《谦虚的孔子》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咱们中国古代特别厉害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懂得可多啦,好多人都跑来向他请教问题。
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学生们一起赶路。
天气特别热,大家都走得又累又渴。
这时候,他们看到前面有一条小河,学生们都高兴坏了,纷纷跑过去喝水。
其中一个学生用手捧起水,发现水很清凉,就说:“老师,这水可真好呀,咱们装一些带上吧。
”孔子听了,笑着说:“这水看起来清澈,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干净,咱们还是不装了。
”
学生们听了,都觉得孔子考虑得真周到。
还有一次,孔子去拜访一个很有名的学者。
到了人家家里,孔子特别谦虚,认真地听人家讲话,还不停地请教问题。
那个学者看到孔子这么谦虚,心里特别佩服,对孔子称赞有加。
小朋友们,孔子这么有学问,还这么谦虚,咱们也要向他学习哦,不管自己多厉害,都要保持谦虚的态度。
《谦虚的梅兰芳》
小朋友们,我来给你们讲一讲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事。
梅兰芳先生呀,唱京剧那叫一个棒!他的表演可精彩啦,好多人都喜欢看他的戏。
有一次,梅兰芳先生要演出,在后台化妆的时候,有一个年轻人跑过来对他说:“梅先生,我觉得您这次的表演肯定会特别出色。
”
梅兰芳听了,微笑着说:“谢谢你的夸奖,不过我还得继续努力,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呢。
”
小朋友们,梅兰芳先生这么厉害还这么谦虚,咱们也要像他一样,做个谦虚的好孩子。
新课标高精选--中语文72篇精选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论语十二章.docx

精品文档新课标高中语文72 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1.在《十二章》中 , 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 , 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十二章》中, 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 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 : 懂得了仁义的道理 , 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 , 有时为了捍卫它 , 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十二章》中 , 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十二章》中 , 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 , 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十二章》中 , 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 :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 , 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8.在《十二章》中 , 曾子认为读书人 ( 有志之士 ) 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十二章》中, 曾子认为读书人 ( 有志之士 ) 任重道远 , 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十二章》中 , 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 , 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 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 ______________” , 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师说》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册语文《师说》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他对于疑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
出生比我早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向他学习;比我出生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而且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道的道理没人传布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
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呢?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对于他们自己(来说)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孩子读书来熟悉书中的句子,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孔子的谦虚之道
一次, 孔子和学生到鲁桓公庙里, 看到座位上摆着欹器。
孔子向守庙的人问道: ”这是什么器具?”“这是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
”守庙的人回答。
孔子端详了一会儿, 若有所思地说: “据我所知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 当它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 装了一半水的时候就变正了, 装满了水就会倾覆。
”
说完, 他要学生们弄点水来, 倒进去试试。
果然, 欹器里面装了一半水时就正了, 水一盛满就倾覆了。
孔子看后, 很有感慨。
“唉, 哪有盛满了水而不倾覆的呢! ”孔子说。
“盛满后有没有办法使它不倾覆呢?”子路问孔子。
孔子看了子路一眼, 然后对学生说: ”绝顶聪明的人, 用持重来保持他的聪明; 功满天下的人, 用谦逊来保持他的功劳; 勇力盖世的人, 用谨慎来保持他的本领......这就是所说的用退让的办法来减少自满。
”
你听说过一句话“知识使人谦虚, 无知使人骄傲吗?”还有“半瓶子水哗啦响, 满瓶子水没声响, ”说的都是要谦虚的道理。
因为只有谦虚才会让你保持冷静平和, 正确地认识你自己, 也才能进一步地充实和丰富你自己。
所以, 大话说得越大的人, 往往就是懂得越少的人。
精心校对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