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银的储量
中国银矿床的主要类型

中国银矿床的主要类型2012年02月21日 09:16 来源:金银家中国有骨干八大银矿(业内简称“八大银矿”),我国的银资源分为独立银矿和伴生银矿,独立银矿储量为11.65万吨,为银总储量的29%。
各主要独立银矿山简况1.河南桐柏破山银矿位于南阳市桐柏县朱庄乡,东南距银洞坡金矿3.5公里,1975—1984年陕西地质八队对破银山银矿勘探,银金属储量2662t,是国内已探明的特大规模的独立银矿,银品位平均278g/t.1985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建立桐柏银矿,设计日采选矿800t,具备采、选、冶生产能力,年产白银40t,为上世纪末中国第一大银矿山1999年6月划转进入中国铜铅锌集团,2000年10月下放河南省管理。
2000年企业改制分为矿业公司(采矿、选矿)和银业公司(冶炼厂),但冶炼厂生产工艺一直不过关。
由于管理不善、内部矛盾重重,2004年企业破产重组,为民营企业所收购。
桐柏银矿组建的桐柏鑫泓银制品有限公司专门进行白银深加工,在中科院感光所帮助下建设的年产100孙硝酸银生产线1999年建成并投产,主要生产化学纯、分析纯、优质纯和照相级及高纯照相级等不同档次硝酸银。
2.陕西银矿(陕西柞水银硐子银铅多金属矿)位于陕西柞水县城东南16公里,为陕西省有色金属集团成员单位。
矿石平均含银107克/吨,铅+锌3.1%,铜0.56%,探明银为大型,铅达中型。
陕西银矿1991年一期工程完成,形成600吨/日采选能力,1995年二期工程竣工,形成900吨/日采选能力年产白银30吨以上。
企业另设控股公司四个,总资产1.9亿元,生产能力为采选矿石60万吨/年,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银矿。
1999年6月划转进入中国铜铅锌集团,后划归陕西省管理。
该矿积极介入陕南钒矿资源开发,取得不菲业绩。
该矿还成功承包了西部矿业股份公司获各琦铜矿(处理矿量50万吨/年)的经营,和青海赛什塘铜业公司铜峪沟铜矿的采矿、探矿工程,承包后生产。
24602787.白银期货概论

2、国内白银投资方式
1)实物白银
直接购买银条、银 币或银首饰等产品。目
前每年中国人民银行都要 发行各种金银币,而银币 的发行量比金币的发行种 类多、数量大,包括具有 收藏价值的纪念银币,受 到大量投资者的欢迎。
2)投资白银股票 目前深沪两市中与白银有关的股票中 最主要的是豫光金铅(600531),该公司 是我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中金岭南 (000060),江西铜业(600362),铜陵 有色(000630),云南铜业(000878)等。
所在国家
澳大利亚 墨西哥 土耳其 俄罗斯 秘鲁
产量(吨)
1094 1018 325 315 287
6
7 8 9 10
Uchucchacua
Arcata Greens Creek Imiter San Bartolomé
秘鲁
秘鲁 美国 摩洛哥 玻利维亚
263
230 205 204 190
2)2011年十大白银生产企业
排名 公司 国家 产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必和必拓
Fresnillo plc KGHM Polska Miedź Pan American Silver Corp. Goldcorp Inc.³
, ³ Cia. Minera Volcan²
澳大利亚
墨西哥 波兰 加拿大 加拿大 秘鲁 秘鲁 俄罗斯 美国 玻利维亚
白银期货浅谈
目录
• 国内白银流通与投资 • 白银的储量与生产 • 白银需求 • 影响白银价格的主要因素 • 白银期货
一、国内白银流通与投资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写道:“货币 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就是货币。” 在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历史上,白银相较 于黄金的稀有,更普遍的作为一个国家的 法定货币,具有金融储备职能,也曾作为 国际间重要的支付手段。
中国白银储量、产量、进出口贸易及价格走势分析

中国白银储量、产量、进出口贸易及价格走势分析一、概述富含银元素的矿产称之为银矿。
纯银为银白色,故又称白银。
在所有金属中,银的导电性、导热性最高,延展性和可塑性也好,易于抛光和造型,还能与许多金属组成合金或假合金。
我国根据银品位和经济技术开发条件,将银矿主要划分为独立银矿(或主银矿)、共生银矿和伴生银矿三大类。
白银与黄金相对,是历史悠久的贵金属,它的商品价值含义众多,如货币、首饰、生活工具、工业原料等。
白银上游行业主要有石墨阳极、含银精矿、银泥、银精矿等,下游产品主要有氯化银、碳酸银、碘化银、银器、银饰、溴化银、氧化银、硝酸银、银币等。
二、储量及产量中国共生银矿以银铅锌矿为多,其保有储量占银矿储量的64.3%。
伴生银矿主要产在铅锌矿(占伴生银矿储量的44%)和铜矿(占伴生银矿储量的31.6%)中。
与银共生或伴生的除了铅锌和铜外,还有锡矿、金矿,以及多金属矿等。
2019年中国银矿金属查明资源储量达34.7万吨,较2018年增加了1.8万吨,同比增长5.5%。
《2021-2027年中国白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市场前景趋势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开采利用银矿最早的国家之一,2019年中国白银产量开始下滑,2020年中国白银产量为3200吨,较2019年减少了240吨,同比减少7.0%。
三、进出口贸易中国银矿砂及其精矿进口数量明显大于出口数量,中国是全球银矿砂及其精矿重要的进口国之一。
2020年中国银矿砂及其精矿进口数量达861243吨,较2019年增加了285944吨;进口金额达152684万美元,较2019年增加了17746万美元。
2020年中国银矿砂及其精矿进口均价为0.18万美元/吨,较2019年减少了0.05万美元/吨。
2019年中国银矿砂及其精矿出口数量为3156.6吨,出口金额为1255.2万美元,出口均价为0.40万美元/吨。
四、价格走势2020年4月白银参考价开始增长,8月后开始下滑,10月后开始趋于平稳,12月开始回升。
白银介绍

白银:1 银的介绍1.1定义白银,原子序数47,即银(Ag),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因其色白,故称白银。
1.2属性*是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延展性*常温下,甚至加热时也不与水和空气中的氧发生作用*与大多数金属相同,银可回收再利用2 白银的供给情况分析2.1全球储量及分布*世界银储量和储量基础分别为27万吨和57万吨*储量主要分布在波兰、中国、美国、墨西哥、秘鲁、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智利等国,约占世界总储量和储量基础的80%以上*波兰的储量和储量基础列居世界首位,分别为51000吨和140000吨,占世界银储量和储量基础的18.8%和24.6%*现有的世界银储量和储量基础静态保证年限分别为14年和30年,说明世界白银储量的保证程度并不是很高2.2 我国的储量及分布*中国黄金协会公布中国目前拥有11.65万吨白银储量,排名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和秘鲁之后位居全球第六位*中国国内拥有569座银矿,其中江西省白银储量在国内位居首位,占全国白银储量的15.3%。
其它主要银矿分布于云南11.3%、广东9.3%、广西7.6%、内蒙古7.3%、湖北5.8%2.3 全球产量及分布*全球白银年产量约为28700吨;*中国是主要生产国,2010年我国生产白银约11617吨;*秘鲁约年产3685吨、墨西哥年产约3000吨、澳大利亚约年产2300吨、智利、波兰、美国、加拿大等主要白银出产国约年产1000吨。
2.4 我国产量及分布*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我国生产白银约11617吨,2011年上半年生产5716吨,排世界第一位;*湖南、河南、云南、和江西等是我国白银产量最大的几个省份;*豫光金铅、江西铜业、湖南鑫达银业、云南铜业、湖南郴州金贵银业等是白银产量最大的几个公司。
2.5 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大约有75%的金属银来自铜、锌、铅、黄金冶练中的阳极泥,因此白银的产量取决于上述几种金属的产量,因此与实体经济景气度高相关。
世界五大白银矿产分布

1.世界最大银矿山—澳大利亚坎宁顿铅锌银矿:该矿隶属于必和必拓(BHP)公司,是澳大利亚最主要、最大的白银生产企业。
该矿位于昆士兰州西北部的历史悠久的采矿小镇芒特艾萨(Mount Isa),矿体赋存于芒特艾萨构造岩带的芒特艾萨—铅锌—银矿带,是一个盲矿床,埋深10~60m。
该矿储量铅+锌718万吨,银2.3万吨。
1997年3月开始开采,平均含铅10.7%、锌4.6%和银470g/t,2003年产铅23.3万吨,锌50.3万吨,银1100吨,2004年产银1428吨,占澳大利亚当年白银产量的2/3左右,占世界矿山银产量的7%。
该矿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生产成本最低的铅锌生产者。
该矿所在的芒特艾萨铜—铅锌—银矿带是世界上最大的锌成矿带,,该带沉积岩中赋存了7个世界级元古代贱金属矿床:麦克阿瑟河、”世纪“、dugald 河、希尔顿、芒特艾萨、Lady Loretta和坎宁顿(以上矿床含锌量均为200万吨或更多)。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奖牌的原材料(13千克黄金、1.3吨白银、6.9吨铜)的一部分就采自坎宁顿矿。
2.世界第二大银矿山—墨西哥普罗阿诺银矿(Proano);该矿位于墨西哥中部萨卡特卡苏州弗莱斯尼勒(Fresnillo)附近,隶属于世界第二大银矿生产商佩罗莱斯工业公司(Penoies),2001年产银983吨。
3.世界第三大银矿山—俄罗斯杜卡特银矿(Dukat);该矿位于俄罗斯著名的多金属产区马加丹(Magadan)地区,隶属于世界第五大银矿生产商—俄罗斯多种金属公司(Polymetal)。
Polymetal公司位于马加丹地区的彼得堡,拥有2个下属公司,1个为SerebroTemtorii,拥有Lunnoye金银矿;另一个为SerebroMagadan,拥有Dukat矿。
2003年Polymetal公司的银矿量增长250%,达410吨,使Polymetal 公司成为俄罗斯最大的银生产企业,并成为世界十大银生产公司,其银产量占马加丹(Magadan)地区的90%,占俄罗斯总产量的60%。
明末白银存量的估计

明末白银存量的估计一、标题:明末白银存量的研究现状和问题明末银矿资源开始逐渐减少,同时银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从而导致了银的价格不断攀升,白银成为明末甚至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经济问题。
但对于明末白银存量的估计还存在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二、标题:历史文献资料中的白银储量数据分析明末时期,各种文献中都包含白银存量的数据,其中《大明一统志》中有大量关于明末的白银与铜储量、产量的记录,同时还有不少闻名遐迩的珂罗版等,但受制于史料本身的杂乱性和阅读价值的 limitations,关于如何应用这些数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三、标题:基于银矿分析的白银储量估算银矿是白银的来源,对于明末白银的储存量,有些人会选择通过对银矿的研究来进行估算。
例如,可以通过对明末银矿的地质、矿山分布等情况的整理和分析,来计算出白银储存量的可行性。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同时考虑到银矿的开采难度及费用等因素。
四、标题:基于财政记账的白银存量分析——以明末国库银为例明末时期,国家财政对银的需求非常大,同时大量的白银都被储存于国库中。
因此,通过对财政记账的研究,可以得到一定的关于白银储存量的信息。
例如,通过分析国库中的银存储量、库存时点以及相应的收支变动情况等,来推算当时的白银储存量。
五、标题:通货膨胀与明代白银存量明末时期,中国出现了大规模的通货膨胀,而白银几乎成为了唯一可以维持经济健康增长的媒介。
从这个视角来看,可以探究明代白银清洁与钞票供求总量的变化程度,从而分析白银的存量变化。
白银存量的研究案例:案例一:明末银矿地质分析通过银矿的分布特征、地质类型与形成条件等,可以推算出当时白银矿的质量、开采难度情况以及生产效率等信息,从而估算当时白银的总供应量。
通过矿区的实地考察、机械化开采情况及近代银矿达开采量,还可以推导出当时银矿的产出能力与是否为经济性矿(具有开采与后续加工价值)等相关变量,出具银矿可开采量精确结果。
案例二:嘉靖年间白银统计分析通过对明嘉靖年间西藏进贡白银的数量进行整理与分析,可以推算出这一时期全国的白银贸易发展情况。
国内白银资源概况及其主要用途

中国白银储备情况:全国已探明有储量的产地有569处,分布在27个省、市、自治区。储量在万吨以上的省有江西、云南、广东;储量在10000~5000t的省(区)有内蒙古、广西、湖北、甘肃。这7个省(区)的储量占了全国总保有储量的60.7%。其余20个省、市、自治区的储量只占全国总储量的39.3%。白银的提取:银在自然界的含量是很低的,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1×10-5%,按地壳中元素的分布情况仍属微量元素,仅比金平均高约为20~30倍。
银矿资源为独立银矿和伴生银矿。
银的矿物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
银的工业矿物主要有自然银、辉银矿、硫铜银矿、锑银矿、脆银矿等。
虽然银的工业矿物不少,但它们却很少富集成单独的银矿床,通常是以分散状态分布在多金属矿、铜矿及金矿中。
银产量的一半以上来自多金属矿的综合回收。
银精矿为()有色金属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确定银的品位及相关元素的含量对银精矿供需双方的交易和生产工艺流程的确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测定元素除银外,还有金、铜、砷、铋、铅、锌、硫、铝和镁。
为了提高独立银矿浮选的回收率,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一是针对银矿物嵌布粒度的粗细特点,尽可能使银矿物充分解离,提高银的回收率;二是选择中性或弱碱性的浮选矿浆碱度和选用碳酸钠作浮选矿浆的调整剂,提高银的浮游性;三是搭配使用黄药与黑药,增强对银的捕收能力。
白银的主要用途:白银作为贵金属主要用于工业、摄影业以及首饰、银器和银币的制作。
白银的多功能性使得它在大多数行业中的应用不可替代,特别是需要高可靠性、更高精度和安全性的高技术行业。
白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在电子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导体、开关、触点和保险丝上。
白银还可用于厚膜浆料,网孔状和结晶状的白银可以作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银的化合物卤化银,用于生产感光胶片。
硝酸银用于镀银,可制作银镜。
碘化银用于人工降雨。
白银首饰和银器具有良好的反射率,磨光后可以达到很高的光亮度。
世界白银发展概况

世界白银发展概况白银生产的标志是在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1492),从而发现秘鲁、墨西哥和玻利维亚的银矿,这是世界白银需求生产进入高峰期的标志。
这段巅峰同时伴随并促进了白银提炼技术的提升,从质量和数量上都提高了银矿开采的效率与利用率。
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加强了白银生产的基础,并且提高了银矿开采的速度。
从累计产量来看,世界上只有大约25%的白银是生产于16世纪70年代以前。
在18世纪前的纪录仍然不完整,但是对历史累计产量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世界的白银(1500年-1875年)技术上的巨大变革以及1492年“新大陆”的发现,引发了白银产量数量级式的增长,尤其是在汞齐化加工方式发展后。
“新世界”时期首个主要开采地是玻利维亚的Potosi地区。
虽然很难准确衡量玻利维亚1500-1800年间的实际产量,但西班牙的历史记录显示当时生产了大约10亿盎司。
同时,墨西哥在1700-1800年内生产了大约15亿盎司的白银。
秘鲁的高产更持久一些,在1600-1800年内平均每年产量超过3百万盎司。
从世界范围来看,塞罗德帕斯科(Cerro de Pasco)地区一直是秘鲁最主要的银产地之一。
西班牙人到墨西哥开发银矿是从14世纪初期开始。
在1500-1800年间,玻利维亚、秘鲁和墨西哥占世界白银生产和贸易的份额超过85%。
其余份额主要来源于德国、匈牙利和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以及智利和日本。
在1850年后,一些其他国家白银产量上升,尤其是美国发现了内华达州的康斯托克矿。
全球白银产量连续扩大,到17世纪70年代,已经从每年4,000万盎司增加至8,000万盎司。
北美崛起(1876年-1920年)1876-1920年间全球产银技术创新和新产地开发呈现爆炸式增长。
19世纪最后25年内白银年产量是前75年平均产量的4倍,达到近1.2亿盎司。
美国境内新矿的发现为全球产量增加添色不少,尤其是内华达州的康斯托克矿,科罗拉多州的Leadville以及犹他州一些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白银的储量、存量、可交易量的数据最新的研究
这一段时间随着白银价格的上涨,关于白银的一些统计数据也各说各的,没有一个权威和可信的说法,查了一些资料,觉得各种说法之间相差实在太大,如果以此来决策,难免不犯错误。
所以我们首先要对这些所谓的数据进行分析,否则会上了一些别有用心人的当。
世界白银的储量是指地底下已经探明但还未开采出来的白银,大约还可开采12.3年,如果到现在,把这1.3年拿掉,就是11年,这是宋鸿兵在《货币战争3》中说的。
宋鸿兵多次称,地下已经探明出的储量也只够开采14年,最乐观的估计也不会超过20年。
并说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世界黄金地面存量16.56万吨,黄金地下储量为10万吨,白银的地下储量约在40万吨。
存量是指地面上的现货,可交易量是指可流通的现货
宋鸿兵先生曾在央视《对手》节目中还给我们提供了如下的建议和数据:
历史上金和银有一个固定的比价,就是1:16,在中西方历史上都稳定了上千年,这种关系到了70年代、80年代被打破了,我们看到金和银的价格,到去年的时候,已经被逆转了到1:60,严重地背离了历史上传统的价格固定比价,我们再看黄金和白银存量,1940年的时候,全世界白银全部存量是30万吨,黄金是3万吨,从1940年到2010年之后,白银从30万吨下降到只有三万吨,黄金从三万吨翻了五倍上来,现在接近16万吨,换句话说在地平面以上的白银比黄金要少得多,只是黄金量的1/5,这完全是大家没有想到的,大家一直认为白银比黄金多。
我看到的比较精确的说法另一种说法是:
1940年全球黄金储量约2.83万吨,白银储量约28.34万吨,黄金白银储量比为1比10,截至2009年底,全球白银储量为40万吨,而同期全球黄金储量为20.3万吨,黄金/白银储量比为1比2。
我国白银产量自从2000年我国白银市场开放以来,白银产量逐年实现大幅增长。
1993年我国矿产白银产量就突破了2000吨,达到2220吨;此后,随着我国统计体系的逐步完善,一些再生银产量也被纳入了统计口径,到2003年,统计了部分再生银的我国白银产量更是突破了6000吨,达到6087吨,现在每年在10000吨以上。
根据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资料,我国银产量2000年为1588吨,2001年为2013.2吨,2002年达到3217.06吨,2003年为4305.86吨,2004年达6087吨,2005年生产6753.7吨,2006年更是创纪录的达到7000多吨,2007年我国的白银产量为9091.58吨,2008年我国的白银产量为9587吨,较上年同比增长5.45%。
2009年是11,495吨,、2010年是11,616吨,,、2011年1—7月中6,621吨,估计全年在12000吨左右,中国已是世界第三大产银国。
2006年中国香港流回内地的白银量超过1200吨,中国香港和内地之间银锭交易流的激增使总进口达到近4384吨。
其中国内消费量约占国内产量的4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白银的消费逐年上升,1985年白银约为900吨,1987年达到1000吨,2001年1525吨左右,2003年2050吨左右,2005年达到2600吨。
据安泰科公司统计,2006年全国白银消费量达到3000吨,2007年达到3600吨,2008年国内白银消费达到4500吨。
多年以来国内白银消费年均增幅超过10%。
其中电子电器消费领域约占33%,电工合金焊料占31%,银质工业品、首饰银币占26%,照相感光材料占5%,其他用量占5%。
2008年,全球白银的需求量为27340吨,比2007年增加3.78%。
世界白银消费构成是:工业应用消费15427吨,感光材料消费3670吨,珠宝首饰银器消费5132吨,铸币印章消费1244吨,总需求约27340吨。
这些领域的需求分别占总需求量的56.43%、13.42%、18.77%和4.55%。
白银在工业中的需求最大,比2007年增加1057吨,主要来自电器、电子生产领域对白银的需求的增长,增幅为7%。
德国、美国、日本、印度及中国在该领域的需求增长较快,日本工业用白银连续多年增长。
美国消费量最大,2008年其制造业消费量达5778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22.1%。
2008年,中国进口银粉1511吨、银锭941吨、半制成银3709吨、银精矿7.01万吨;出口银锭4043吨。
我国白银产品的出口量大于进口1000多吨。
应该说目前在中国是供大于求的。
又有网上信息说地上的净白银供给存货在09年下降了86%,为20.2百万盎司,这主要是由于净投资的激增,大量的对冲减持,政府销售白银的减少和废铁供应量的下降。
2011年11月据中国海关透露的《行业数据》:
9月中国进口黄金同比骤增6倍达56.9吨
中国9月白银进口264,690.01千克,同比下降38.51%。
另据世界黄金协会统计,目前全球地上黄金存量为16.3万吨,黄金个人投资量达到2.73万吨,各国黄金官方储备总量达2.87万吨,目前全球已确认的地下存金量为2.6万吨左右,以目前黄金开采速度,可供开采10年左右。
世界白银协会常务董事Michael DiRienzo提供的2010年世界白银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世界白银活动地面库存(Mobilization of Above-Ground Stocks)不到200百万盎司(即不足6220吨),但该数据只包括政府与私营部门的库存量,其中私营部门占绝大多数,该数据在2000年约为330百万盎司。
另外,2009年世界白银地面存量形成供给的只有20.2百万盎司(折合628.28吨)。
这份报告是由GFMS公司和世界白银协会共同发布的。
这种数据是否正确,我认为不一定正确,为什么呢?因为这种统计毕竟只是一种推测,而且信息的发布者或是民间的组织,或是行业的相关者,可信度我认为并不太强,黄金和白银的储量是和勘测的水平相关的,所以这些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其实际的数量和年份是完全可能大幅增加的。
因为2009年仅我们中国的产量就应该在10000吨以上。
我想关于白银的数据也是如此,如2006年3月中国黄金协会公布中国目前拥有11.65万吨白银存量,排名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和秘鲁之后位居全球第六位,但是到今天,这个数字肯定是不正确的,因为新矿在不断地在发现。
在白银地面存量这一数据上,宋鸿兵称截至2009年该数据为3万吨,但石和清提供的数据为120万吨。
而两者均称数据来源于美国地质调查局。
本人经过仔细比对,觉得还是石和清的数据更靠谱一点,为什么呢?
因为网上有一则资料显示,印度民间的黄金总储藏量至少有1万吨,白银的民间储藏量至少也有11万吨。
另一说是印度民间有1万吨以上的黄金和15万吨以上的白银。
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侯惠民在上海表示,据统计,中国黄金资源量在1.5万吨至2万吨左右,探明储量排名世界第七。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国的黄金储量就占了2/3,上述的数据完全是不可信的。
1949年时,国家的白银储备曾达30万吨,经过这几十年的消耗,据说如今只剩下不到3万吨,这则网上的信息是否可信?这要看你从什么角度来看?如果从解放时的静态看,可能是对的,原来的存货变少了。
2006年3月中国黄金协会公布中国目前拥有11.65万吨白银存量,排名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和秘鲁之后位居全球第六位。
这个数据我想
应该是可信的,但这一数据绝对不会是现在的数据,现在的数据我推测可能应该在13.65——20万吨之间,而且这个数据应该不含民间收藏的数据。
可见对网络上或者人们引用的一些西方人的一些消息,我们还要进行分析的,因为某些机构发布的信息往往是带有其商业目的的。
所以我要说的是目前大家参与白银抢购的人脑中还是要有一点风险意识的。
我国白银消费市场蕴藏着巨大商机,未来白银的消费增长率将高于产量增长率。
这主要是指投资这一块,相关研究表明,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白银饰品贸易中心,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白银消费市场。
本人认为,在目前的白银市场上,中国人的投资需求将改变未来的世界白银走势,可能不用到2015年,随着中国政府对房地产行业调控的初步到位,中国股市、期市、债市的不成熟,世界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的进一步恶化,人民币的定向宽松的政策的出台,大量的资金将在明后年涌入现货白银市场和黄金市场,形成新一轮抢购风潮。
目前我国国内纪念类(艺术)现货白银每克是13——18元,这个价格远远高于国内投资白银的零售价,几乎翻了一倍,这是很不正常的。
为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