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溺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溺水患者护理

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能防治脑水肿、肺水肿,但是易诱发应激性溃疡;甘露醇脱水降压宜在15~30 min内输完,严防液体外渗引起皮肤组织坏死;镇静剂吗啡和哌替啶可减轻烦躁不安和呼吸困难,但易致呼吸抑制,应注意观察呼吸情况;应用扩血管药物需监测血压的变化。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保证剂量准确、方法准确、速度适宜、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6心理护理
溺水患儿病情危急,家长心理压力大,应及时安慰,给予心理支持,逐次将患儿病情、预后及需要家长
如何配合等问题清楚说明,并以娴熟的操作技术、有条不紊的抢救程序取得家长的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7健康教育
随着护理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护士成为向全社会提供初级
痛、恶心呕吐、躁动不安、意识改变、血压升高等症状是为脑水肿的表现,应立即通知医师遵医嘱予脱水降低颅內压。若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瞳孔的变化提示有脑疝发生的危险,需配合医师积极抢救,选择地塞米松、甘露醇交替应用,密切观察并记录尿量、尿色的变化,以指导合理补液,并遵循量出为入的原则,防止发生肾功能衰竭。
4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3生命体征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察与护理
淹溺引起全身缺氧可导致脑水肿、肺水肿等,应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早准确应用急救药物。使用心
电监护仪,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出现呼吸急促、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提示有肺水肿存在,此时需控制输液滴速,予20% ~30%酒精湿化的氧气吸入,流量为6~8 L/min,快速强心利尿等;如发生头
保健的最主要力量[3]。指导家长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告知患儿与家长游泳宜在饭后0. 5~1 h进行,家长要熟悉水性,教患儿尽量在浅水区游玩,并给孩子戴醒目的游泳帽,配备救生圈或
急诊护理常规

急诊科病人护理常规特别备注一溺水病人护理常规1、现场急救(1)迅速使淹溺者出水。
(2)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清除溺水者呼吸道内异物。
(3)人工呼吸,重建有效循环。
(4)倒水处理。
可采用膝顶法、肩顶法和抱腹法。
(5)疑有颈椎外伤者,应立即固定颈部。
2、院内急救(1)迅速脱去浸湿衣裤,檫干身体,注意保暖。
(2)确保呼吸道通畅。
立即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进行间断正压控制呼吸或呼吸末正压呼吸。
(3)对心搏停止者行胸外心脏按压;监测心电图;如有室颤,及时配合医生电击除颤,必要时,也可行开胸心脏按压术.(4)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输入高渗糖、甘露醇、血浆等。
(5)放置胃管排除胃内容物;必要时行胃肠减压。
3、病情观察(1)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意识及外伤情况。
(2)注意口、鼻、眼内有无泥沙等异物堵塞,并详查心、肺与腹部情况。
(3)询问溺水者溺水时情况。
(4)严密观察溺水者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变化。
4、并发症的护理(1)肺水肿护理。
在加压吸氧同时,用40%-50%的酒精置于氧气湿化瓶内,以改善气体交换量.同时遵医嘱应用强心、利尿等药物以减轻肺水肿。
(2)控制肺部感染。
遵医嘱早期应用抗生素;行口腔护理;病人卧于合适的体位,定时翻身叩背协助排痰,清醒者鼓励其咳嗽做深呼吸.(3)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详细记录出入量,发现血红蛋白尿时应同知医生及时处理,适当增加体液量使尿量每小时不少于30-50ml。
(4)脑水肿病人要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观察意识和瞳孔的变化.及早应用冰帽降温以使脑复苏.5、冬季溺水者,复苏后应予复温。
6、心理护理。
7、健康教育(1)帮助病人摆脱精神的不安、惊恐和打击,走出重大事件的困扰,重新回到社会中。
(2)游泳场所应设有救护员,有一定的抢救淹溺的设备及明显的警示牌。
(3)教育游泳者学会水中的自救和互救。
(4)水下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水下操作规程,注意安全生产。
(5)针对每位淹溺病人的具体情况,指导康复的有关注意事项。
溺水应急急救知识

溺水应急急救知识溺水是指人体在水中窒息死亡的状况,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事件。
掌握溺水应急急救知识,能够有效地应对溺水事故,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关于溺水应急急救知识的详细介绍。
一、溺水的类型1. 洪水溺水:在洪水中被冲走或者淹没。
2. 游泳溺水:在游泳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窒息。
3. 河流溺水:在河流中游泳或者顽耍时被水流冲走。
4. 池塘溺水:在池塘中游泳或者顽耍时不慎落水。
5. 海洋溺水:在海洋中游泳或者进行水上活动时发生溺水。
二、1. 紧急救援步骤(1)确保自身安全:在进行溺水救援时,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避免冒险,尽量选择安全的救援方法。
(2)呼叫求救:拨打当地的紧急救援电话,如110或者120,并告知溺水事故的具体情况和位置。
(3)救助溺水者: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直接施救。
使用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设备,将溺水者拉到安全地带。
(4)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术:在救助溺水者后,如果发现其没有呼吸或者心跳,应即将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术。
2. 溺水救援技巧(1)使用救生圈:将救生圈扔向溺水者,确保溺水者能够抓住救生圈。
利用救生圈的浮力将溺水者拉到安全地带。
(2)游泳救援:如果你是一位合格的游泳者,可以游到溺水者身边,将其背部朝上,用手托住溺水者的下巴,然后游回岸边或者其他安全地带。
(3)使用救生器材:如果周围有救生器材,如救生艇、救生筏等,可以利用这些器材进行救援。
3. 溺水急救措施(1)救援前的准备:在进行溺水急救前,应先将溺水者的身体放平,清除口鼻周围的异物和泥沙。
(2)人工呼吸:将溺水者的头部向后仰,打开气道。
用自己的嘴对溺水者的嘴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1-2秒钟,每分钟15-30次。
(3)心肺复苏术:如果溺水者没有呼吸或者心跳,应进行心肺复苏术。
按照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进行,持续进行直到救护人员到达现场。
4. 溺水事故的预防(1)学会游泳:学会游泳是预防溺水事故的最基本方法。
发生淹溺后的应急处置方案

发生淹溺后的应急处置方案淹溺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事故,特别是在夏季游泳、垂钓等户外活动中更容易发生。
当遭遇淹溺事故时,正确的应急处置方法能够帮助事故受害者获得更好的救治,甚至拯救生命。
本文将介绍发生淹溺后的应急处置方案,以便在意外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
1. 遭遇淹溺时的应急处理方法当你发现有人遭遇淹溺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救助措施:•紧急报警:如果有人遭遇淹溺,应立即进行紧急报警。
这可以使救援人员迅速到达现场,为受害者提供急救和抢救。
•将受害者转移至安全地点:如果淹溺事故发生在游泳池、浅海或静水中,拖曳受害者至安全的地方,如水边或泳池边,尽可能远离水源。
•展开急救措施:如果受害者失去呼吸或意识,应该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拨打急救电话:在紧急情况下,拨打急救电话,提供受害者的相关信息,如地点、情况和急救措施等。
•鼓励受害者呼吸:如果受害者仍然意识清醒,鼓励他们深呼吸,并帮助他们摆脱过度疲劳和惊恐。
2. 小心!常见的错误应急反应尽管拯救淹溺者看似很简单,但如果不正确地处理的话,可能会对救援和受害者产生负面影响。
下面列出了一些常见的错误应急反应:•进入深水区:如果不会游泳或不熟悉水域情况,不要冲入深水区,以免进一步加重事故。
•使用电器救援:使用电器救援淹溺者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电器会将电流引导到淹溺者身上,造成伤害或死亡。
•不在受害者呼吸时进行急救: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错误,应该在受害者呼吸时进行急救。
•没有清理呼吸道:在采取呼吸和心肺复苏等措施之前,应该清除淹溺者的呼吸道,以使其呼吸畅通。
•搬动受害者:如果受害者受到严重的外伤或骨折,应该在进行急救措施之前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以免加重伤口。
3. 预防淹溺事故除了了解淹溺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之外,还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以避免淹溺事故的发生。
下面列出了一些预防淹溺事故的措施:•不在未知或危险水域中游泳:在未知的水域或危险的水域中游泳可能会引起淹溺事故,应尽量避免此类行为。
溺水抢救护理常规

溺水抢救护理常规淹溺(溺水)是指人淹没于水中,由于水吸入肺内(湿淹溺90%)或喉挛(干淹溺10%)所至窒息。
如为淡水淹溺,低渗水可从肺泡渗入血管中引起血液稀释,血容量增加和溶血,血钾增高,使钠、氮化物及血浆蛋白下降,可使心脏骤停。
如为海水淹溺则高渗海水可通过肺泡将水吸出,引起血液浓缩及血容量减少,电解质扩散到肺毛细血管内导致血钾及钠增高,导致肺水肿。
淹溺引起全身缺氧可导致脑水肿。
肺部进入污水可发生肺部感染。
在病程演变过程中可发生呼吸急速,低氧血症、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合并症。
此外还有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作用。
主要临床表现:1.面部肿胀、结膜充血、口鼻腔充满血性泡沫、皮肤粘膜青紫、肢体湿冷、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呼吸不规则、肺部罗音、心音弱而不整、上腹胀满。
2.淡水淹溺者有血液稀释和溶血的表现,海水淹溺者有血液浓缩和高血钾的表现。
3.严重者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
【护理评估】1.询问溺水时间、地点、水源性质,检查有无合并外伤。
2.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等,评估呼吸频率和深度,了解窒息的程度及有无其他系统功能改变。
3.评估尿量,注意是否出现血红蛋白尿、少尿或无尿,观察是否出现各种病理反射。
【护理措施】1.对于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按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及复苏后护理常规。
2.对于有心跳、呼吸者,即刻撬开口腔,去除呼吸道内侧水、分泌物等,保护呼吸道通畅。
将患者取俯卧、头低足高位、倒出口、鼻、咽、气管内积水。
切忌因倒水时间过长影响其抢救。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4.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5.保护脑组织,遵医嘱采用低温、人工冬眠、高压氧治疗。
6、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皮肤等变化,并做好记。
【健康指导】1.指导有溺水危险的患者及其家属,加强安全。
2.对有自杀念头者,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取得社会支持。
溺水急救的措施和正确方式_溺水急救的知识和原则

溺水急救的措施和正确方式_溺水急救的知识和原则夏日到来,防溺水安全教育总会被反复强调。
这是因为悲剧往往发生在人们放松警惕时,等到由悲剧敲响警钟,代价过于沉重。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溺水急救的措施和正确方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目录溺水的急救知识1、发现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
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护。
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为什么?)然后拖运。
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撐闯赡瓴荒懿渭忧老盏任O招曰疃这也是我们学校为什么要强调学生去游泳要由家长带领。
2、如何开展岸上急救(四步)(1)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将其口腔打开,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其他异物。
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要从其后面用两手的拇指由后向前顶住他的下颌关节,并用力向前推进。
同时,两手的食指与中指向下扳颌骨,即可搬开他的牙关。
(2)控水。
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到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住他的头部,使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他的背部,这样即可将其腹内水排出。
(3)如果溺水者昏迷,呼吸微弱或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吹气的方法效果较好。
若心跳停止还应立即配合胸部按压,进行心脏复苏。
(4)注意,在急救的同时,其他要迅速打急救电话。
或拦车送医院。
<<<返回目录判断是否溺水的八种迹象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溺水者总是双手乱挥、大声呼救,然后咕咕地吞水。
然而,真正的溺水可不是这样!水中安全专家指出,溺水者并不像多数人以为的那样,会猛烈拍水求救;相反的,溺水几乎总是悄然发生。
调查显示,90%的孩童发生溺水事故时,均有成人或青少年在旁看顾。
但由于溺水者“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溺水”,照顾者往往以下8大迹象察觉。
1.溺水者不会呼救,他们必须先能呼吸才能说话。
溺水急救措施及原则

溺水急救措施及原则溺水是指人在水中因窒息或其他原因而死亡。
在夏季游泳、垂钓、嬉戏等活动中,溺水事故时有发生。
因此需要紧急救治,以下是溺水急救措施及原则,以供参考。
溺水原因•游泳不慎:游泳不规范、不熟悉游泳技能等;•水体异样:暗涌、下水道吸力、溺水险区等;•身体原因:突发性疾病、中暑、心脏疾病等;•酗酒等药物因素:饮酒过度、吸毒等。
溺水急救措施及原则1.快速施救:发现溺水者需要迅速通知周围人员协助救援。
如果身边有专业救援人员,应立即拨打国家医疗急救电话120。
2.初步评估:救援人员在到达现场后,需进行初步评估,确认溺水者是否有呼吸和心跳等体征。
如果发现溺水者已经停止呼吸和心跳,则需要进行紧急心肺复苏,促进呼吸和心跳恢复。
3.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是溺水急救的一个重要步骤。
在施救前,要确保自己的手部清洁并穿戴好手套,在溺水者胸骨下方的位置进行按压,帮助血液流动并增强心脏的供氧能力。
4.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在执行人工呼吸时,需要将溺水者的头后仰,并用双手捏住鼻子,口对口进行呼吸。
5.心电除颤:如果溺水者心跳骤停,并且无自主呼吸,则需要进行心电除颤。
救援人员需要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设备进行电击操作,以便将心脏恢复到正常的节律。
6.安静环境:在进行急救时,需要确保周围环境安静,保持问话和操作的注意事项,并且不应轻易中断急救过程。
总结当发生溺水事故时,救援行动必须即刻展开。
救援人员应该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急救,帮助溺水人员恢复呼吸和心跳,即使无法避免坏的后果,也尽力减轻后果。
因此,关注和掌握正确的溺水急救方法和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我们也应该避免在危险的环境下进行不必要的风险行动,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
溺水的急救护理

溺水的急救护理溺水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事故了,在新闻中,甚至在身边我们都听说过溺水状况的发生。
那么如果当你发现有人溺水了该怎么办呢?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溺水的急救护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溺水的急救护理一:1.水中营救与出水后处理强壮的游泳者从水中营救患者,其他人立即寻找漂浮物,在离水前应将患者放到漂浮的木板上,清除口、鼻中的水及污物,并打开气道。
作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注意不能使颈部屈曲,维持头颈脊柱在一条轴线上,以免加重可能发生的脊髓损伤。
2.离水后急救登岸后及时倒出患者呼吸道及胃中的水,主要倒水动作有:①患者俯卧,腹部垫高,头下垂,手压患者背部;②抱住患者双腿,将其腹部放到救治者的肩上,快步走动,将积水倒出。
3.心跳呼吸停止的急救对有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行现场心肺复苏术,包括开放气道、清除口鼻内异物如泥沙、水草等、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
注意心跳、呼吸恢复后可能重新停止。
在现场抢救同时应组织后送。
4.供氧(1)近乎溺水(有脉搏)和完全溺水(无脉搏)患者,肺中不一定有水,从肺排水不能耽误给氧。
好的游泳者在踩水同时可开始作口对口呼吸,在浅水中也可把患者头及胸放在膝盖上开始口对口人工呼吸,患者离水后才能行胸外心脏按压,定时清除咽部。
即使肺部仅吸入少量水也要尽早给100%氧及行气管内IPPV(间歇正压通气给氧)。
(2)海水损伤肺,淡水损伤心脏,两者均引起窒息而损伤脑。
海水溺水的脉搏骤停前,要做到用100%氧气做IP-PV,并迅速使血容量正常化。
近乎溺水和淡水溺水在心搏骤停前被抢救,在离水30~60分钟后电解质紊乱已恢复正常,近乎溺水患者主要问题是各种原因引起肺水潴留引起严重而长期的缺氧,故应及早充分给氧。
5.预防脑损害溺水患者心搏骤停复苏后主要问题是复苏后脑损伤。
为防止脑损害,可使用大量皮质激素和脱水剂防止脑水肿。
给高渗葡萄糖加强脑营养及耐受缺氧能力,有条件时用高压氧仓,抽搐时用镇静药,昏迷者用中枢兴奋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淹溺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淹溺是指人体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后,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和(或)呼吸障碍,发生窒息性缺氧的临床死亡状态。
如心脏未停搏则称近乎溺死。
【护理常规】
1.及时清除呕吐物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协助医师给予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使血氧分压维持在85~100mmHg。
2.无心搏、呼吸患者,立即给予心肺脑复苏及进一步生命支持。
连接心电监护如为心室纤颤或无脉性室速立即给予除颤。
3.有心搏、呼吸,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使指氧饱和度在95%以上。
4.持续心电监护、血压、氧饱和度监测。
5.开通静脉通路,静脉抽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测血糖等。
6.换下湿衣裤,盖被子保暖。
7.及时处理心律失常。
8.必要时予留置导尿,做好导尿管护理。
9.记录24h出入量。
10.输液护理:正确控制输液速度,对淡水淹溺者应严格调节输液滴速,从小剂量、低速度开始,避免短时间内大量液体输入而加重血液稀释程度。
对海水淹溺者出现血液浓缩症状的应及时保证5%葡萄糖溶液和血浆液体的输入,切忌输入0.9%氯化钠溶液。
11.心理护理:安慰鼓励患者,消除患者淹溺后的恐惧心理。
12.安全护理:两侧床档拉起,防止坠床。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急性期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适当活动或锻炼。
2.饮食指导无消化道出血并发症者,清醒后可予清淡流食或半流食。
3.用药指导疾病主要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
4.心理指导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走出淹溺的恐惧心理。
5.康复指导做好呼吸道护理,预防误吸、呛咳。
注意患者保暖,做好皮肤护理。
6.复诊须知告知疾病的预后,不适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