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
七上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

七上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一.重要实词:《世说新语》两则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2.与儿女讲论文义讲论文义:谈论诗文3.俄而雪聚俄而:不久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6. 即公大兄无奕女即:就是。
7.陈太丘与友期形期:约定8.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9.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至:到。
去:离开10.去后乃至乃:才11.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12.非人哉语气词,表示感叹13.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14.下车引之印:拉15. 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16.去后乃至乃:才。
《论语》十二章1.学而时习之时习时:按时2. 不亦说乎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3.人不知儿不愠愠:生气,发怒。
4.吾日三省吾身: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泛指多次省:检查,反省。
5. 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替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8. 三十而立立:站立9. 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10. 七十而从新所欲,不逾矩逾:越过,超过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12. 不堪其忧堪:忍受1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欢,爱好14.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乐趣15. 饭疏食饮水饭:吃饭水:冷水16. 曲肱而枕之肱:胳膊17. 于我如浮云于:对于1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于此19.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好的方面,优点20. 子在川上曰川:河流21.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22. 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23. 仁在其中矣仁:仁德古代诗歌四首1.东临碣石临:到达2. 水何澹澹澹澹; (水波)荡漾3. 山岛竦峙竦:高起峙:挺立4.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5.海日生残夜残夜:夜将尽未尽6. 几处早莺争暖树暖树:向阳的树7. 最爱湖东行不足不足:不够虽有嘉肴1.虽有嘉肴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2.不知其旨也旨:甘美3.虽有至道至:达到极点4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所以5.教然后知困知不足困:不通,理解不了6.然后能自反也自反:反省自己7.然后能自强也强:勉励河中石兽1.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河干:河边2. 山门圮于河圮:倒塌3. 二石兽并沉焉并:一起4. 阅十余岁阅:经过,过了5.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求:寻找竟:终于6. 棹数小舟棹:划船7.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设帐:讲学,教书8. 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情的道理,规律9. 是非木杮是:这木杮:削下的木片10. 湮于沙土,渐沉渐深耳湮:埋没耳:语气词,表示“罢了”11.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12.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侵蚀,冲刷坎穴:坑洞13.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不已:停止遂:于是溯流:逆流14. 但知其一但:只15. 可据理臆断欤臆断:主观地判断智子疑邻1.智子疑邻智:以……为聪明。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重点实词整理(部编版七年级)

《观沧海》曹操1. 东临.碣石:到达,登上。
2. 水何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3. 山岛竦峙..: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4. 幸甚至哉:幸运的很,好极了。
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 夕阳西.下:名词作状语,向西。
2. 断肠..: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人在天涯《咏雪》《世说新语》刘义庆1. 与儿女..讲论文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2. 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3. 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
拟,相比。
4.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刘义庆1. 期日中:约定在正午时分。
期,名词作动词,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2. 太丘舍去..:舍,舍弃。
去,离开。
3. 去后乃至..:乃,才。
至,到。
4. 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5. 相.委而去: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
委,舍弃。
去,离开。
6. 友人惭: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惭愧。
7. 下车引之:拉,牵拉。
8.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论语》十二章1.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习,温习。
2. 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3.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3. 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省,反省、自我检查。
4.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5.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6. 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8. 三十而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9. 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10.五十而知天命:上天的意旨。
命,命令。
11.不逾矩:逾,越过。
矩,法度。
12.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初一上册文言文知识点

初一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对于初一的同学们来说,上册的文言文学习是一个重要的起点。
掌握好这些知识点,能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初一上册文言文的重要知识点。
一、文言文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之一。
初一上册常见的实词有:1、“之”:①作代词,可代人、代事、代物。
例如“友人惭,下车引之”中的“之”代指元方。
②作助词,“的”,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③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2、“其”:①作代词,指代人、物、事。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其”代指“他们的”。
②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如“其真无马邪?”3、“而”:①表顺承,“然后、就”,如“温故而知新”。
②表转折,“却、但是”,如“人不知而不愠”。
③表修饰,“着、地”,如“康肃笑而遣之”。
4、“以”:①作介词,“用、拿、把”,如“以刀劈狼首”。
②作连词,“因为、由于”,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于”:①表示在,如“于舅家见之”。
②表示到,如“至于夏水襄陵”。
二、文言文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不充当主要成分,但对理解文意起着重要作用。
1、“乃”:①于是,就,如“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②才,如“去后乃至”。
2、“者”:①……的人,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②……的原因,如“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乎”:①表示疑问语气,“吗、呢”,如“为人谋而不忠乎?”②表示感叹语气,“啊、呀”,如“不亦乐乎!”4、“也”:①表判断,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表陈述或解释,如“夫战,勇气也”。
三、文言文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的一种用字习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1、“尊君在不”中的“不”,通“否”,表示疑问。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的“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四、文言文古今异义古今词义的差异也是理解文言文的一个关键点。
1、“儿女”,古义指子侄辈,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前往。
3、“汤”,古义指热水,今义指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初中文言文实词120个

初中必背文言文实词(初中语文学习而言,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也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0.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1.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2.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3.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4.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5.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6.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7.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18.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②敌人(盖以诱敌)19.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②慰问(人皆吊之)20.度:①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1.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2.恶:①怎么(恶能无纪)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3.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⑦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4.凡:①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②总共(凡三往)25.方:①见方(方七百里)②长方形(方以长)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26.分:fēn ①划分,分开。
word完整版初中七年级教学文言文实词汇总,文档

七年级文言文实词汇总隶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属于、隶属直辖市是直接隶属国务院的市(同上)收其诗以养父亲母亲收族为意:聚、团结偃旗息鼓:收拢、靠拢(同上)秋收冬藏:收获进出均衡:收入行收队,比至陈:收留来宾稍稍来宾其父:以来宾之礼相待,名词用作动词乞或以钱币乞之:求取、讨要摇尾乞怜、乞浆得酒:乞讨、求取(与上同)扳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拉扳道、扳手、扳机:转动(通假字与此必定不一样)称不可以称前时之闻:相当、适合(音chèn)满意如意:相当、切合(与上同)称体裁衣:适合(与上同)大家泯然大家矣:常人、一般人(今义为大家,不一样)受受之天:蒙受(由接受引申而来)被宠若惊:接受(与上同)贤贤于材人远矣:赛过、超出、甚于选贤举能:有品德的人、有才能的人,名词(古汉语的用法)(与上不一样)贤妻良母:贤惠、有品德的,形容词(现代汉语的用法)(能够认为与上同,详细状况详细剖析)人受于人:后天的教育(与今日一般意义上的“人”不一样)忆问女何所忆:想念、回忆(古今同样)忆苦思甜:想念、回忆(与上同)为愿为市鞍马:为此孰为汝多知乎:认为、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致鸟兽、木石:做,句中意为雕琢或异二者之为:句中意为心理活动、心情1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市愿为市鞍马:买,动词市无二价:做买卖、交易(可认为与上同)东市买骏马:街市、市场,名词街市小人:市场,名词(与上同)旦旦辞爷娘去:清晨、天明,与“暮”相对彻夜达旦:清晨(与上同)戎机万里赴戎机:战争(今已不用)度关山度若飞:过、渡过、超出欢度春节、岁月虚度、虚度年光:过(同上)一年一度、再度声明:量词,次度又失约:预计、推断(音duó)朔朔气传金柝:北方、北(往常用这个意义,如朔风、朔方)转策勋十二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声郭出郭相扶将:外城(内为城,城外为郭)七里之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同上)著著我旧时裳:穿、戴(音zhuó,也写作“着”)帖对镜帖花黄:通“贴”扑朔雄兔脚扑朔:动弹迷离雌兔眼迷离:眯着眼成语“虚无缥缈”的出处,形容事情盘根错节,不易看清实情。
七年级文言实词整理

七年级文言实词整理(第一学期)马淮北1.生:仲永生.(生长、成长)五年(王安石《伤仲永》七年级第一学期)2.具:未尝识书具.(工具)(王安石《伤仲永》七年级第一学期)3.求:忽啼求(要)之(王安石《伤仲永》七年级第一学期)4.异:父异(对.....感到惊奇)焉(王安石《伤仲永》七年级第一学期)5.为:并自为(署上、写上)其名(王安石《伤仲永》七年级第一学期)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作为)意(王安石《伤仲永》七年级第一学期)作:自是指物作(写)诗立就(王安石《伤仲永》七年级第一学期)6.观:其文理皆有可观(欣赏、观赏)者(王安石《伤仲永》七年级第一学期)7.使:不使(让)学(王安石《伤仲永》七年级第一学期)8.从:从(跟随)先人还家(王安石《伤仲永》)9.还:从先人还(回)家(王安石《伤仲永》七年级第一学期)还(回来)自杨州10.见:于舅家见(见到)之(王安石《伤仲永》七年级第一学期)11.少:周处年少(年轻)时(刘义庆《世说新语》七年级第一学期)12.强:凶强(强悍)侠气(刘义庆《世说新语》七年级第一学期)13.为:为(认为)乡里所患(刘义庆《世说新语》七年级第一学期)14.说:或说(说服、劝说)处杀虎斩蛟(刘义庆《世说新语》七年级第一学期)15.实:实(其实、实际上)冀三横唯余其一(刘义庆《世说新语》七年级第一学期)16.行:行(游)数十里,处与之俱(刘义庆《世说新语》七年级第一学期)17..更:乡里皆谓已死,更(互相、轮流)相庆(刘义庆《世说新语》七年级第一学期)18.知:始知(知道)为人情所患(刘义庆《世说新语》七年级第一学期)19.寻:乃入吴寻(寻找)二陆(刘义庆《世说新语》七年级第一学期)20.见:平原不在,正见(见到)清河(刘义庆《世说新语》七年级第一学期)21.具:具(全部)以情告(刘义庆《世说新语》七年级第一学期)22坐:侧坐(坐在)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七年级第一学期)23.为:莫为(因为)轻阴便拟归(张旭《山中留客》七年级第一学期)24.尽:不尽(穷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七年级第一学期)25.听:听(听到)妇前致辞(杜甫《石壕吏》七年级第一学期)26.更:室中更(根本)无人(杜甫《石壕吏》七年级第一学期)27.使.:向使(假如)当初身便死,一身真伪复谁知。
七年级上册的实词与虚词

七上实词虚词第5课《童趣》一、主要实词(1)故时有物外之趣。
(故,所以)(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私,暗自、暗暗地)(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4)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
)(5)果如鹤唳云端。
(唳,鸟鸣。
)(6)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丘,山丘。
壑,山沟。
)(7)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抽打。
)(8)神游其中。
(其中,这里面。
指想像中的境界。
)二、主要虚词(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之,助词,的。
其,它的。
代指“藐小之物”。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之,代词,指蚊子。
)(3)徐喷以烟。
(以,介词,用。
)(4)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于,介词,在。
)(5)蹲其身,使与台齐。
(其,代词,自己。
)(6)以丛草为林。
(以,介词,把。
)(7)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介词,被。
)第20课《山市》1、实词:恒:经常(然数年恒不一见)乌有:没有(一切乌有)念:想到(念近中无此禅院)危楼:高楼(惟危楼一座)悟:明白(始悟为山市)窗扉:窗户(窗扉皆洞开)连亘:连绵不断(连亘六七里)洞开:像洞一样大(窗扉皆洞开)依稀:隐隐约约(城市依稀而已)裁:同“才”(裁如星点)缥缈:隐隐约约(则黯然缥缈)往来屑屑:来往匆匆(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有人(或凭或立)凭:靠着(或凭或立)不一状:形状不一市肆:集市(见山上人烟市肆)故:所以(故又名“鬼市”云)2、虚词表时间:(不久,不一会)无何;未几(一会儿)既而(过了一会儿)逾时(忽然)倏忽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一.课文名称:《咏雪》二.主要的实词、虚词:一实词: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2.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讲论:讲解3.俄而雪骤――骤:下得紧4.白雪纷纷何所似――似:相像,类似5.公欣然曰――欣然:高兴的样子二虚词:1.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
2.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倒不如,比不上;――因:介词,因为。
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课内实词

七年级(上)课内文言实词1、见两小儿辨斗,问其故。
故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去3、及其日中如探汤及汤4、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为5、孔子不能决也决6、孰为汝多知乎孰7、子将安之将安8、乡人皆恶我鸣恶9、以故东徏以故10、子能更鸣,可矣更11、家无井而出溉汲溉汲12、有闻而传之者闻13、闻之于宋君闻于14、丁氏对曰对15、得一人之使使16、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于17、晏子将使楚使18、齐之习辞者也习辞19、今方来方20、吾欲辱之,何以也何以21、为其来也为22、过王而行过23、何为者也何为24、何坐何坐坐25、吏二缚一人诣王诣26、齐人固善盗乎固善27、晏子避席对曰避席28、叶徒相似徒29、其实味不同其实30、所以然者何所以然3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32、寡人反取病焉取病33、撒盐空中差可拟差拟34、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因35、诸儿竞走取之竞走36、寻作复裈寻裈37、母甚异之,知为国器异国器38、蜀之鄙有二僧鄙39、贫者语于富者曰语40、吾欲之南海,何如何如41、子何恃而往恃42、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买43、犹未能也犹44、越明年越明年45、西蜀之去南海去46、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47、行牧且荛且48、布囊其口囊49、贼易之易50、植刃道上植51、童微伺其睡伺52、遽曰遽53、彼不我恩也彼54、孰若为一郎僮耶孰若55、郎诚见完与恩诚56、市者良久计曰计57、孰若吾得专焉专58、以缚即炉火烧绝之即59、虽疮手勿惮惮60、虚吏白州白61、刺史颜证奇之奇62、惟闻女叹息惟63、愿为市鞍马市64、旦辞爹娘去旦65、关山度若飞度66、朔气传金柝朔67、赏赐百千强强68、出郭相扶将郭69、木兰当户织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将复何及.(来得及)
31.一狼径.去(径直)
32.屠暴.起(突然)
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
• •
36.目似瞑.(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狡猾)
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 •
39.一狼仍从.(跟从)
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
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 •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 •
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
2.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三、词类活用
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4.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 •
5.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6.饭.疏食(名词作动词,吃)
7.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8.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9.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0.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11.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13.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 •
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 • • •
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 •
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
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 •
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
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
• •
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
一、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 •
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 • •
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
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 •
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
14.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盖上)
15.一屠 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
16.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傍晚)
17.弛.担持刀(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
)
41.顾.野有麦场(看,视)
42.积薪.其中(柴草)
43.又数刀毙.之(杀死)
44.一狼洞.其中(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屁股)
46.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
• •
47.止.有剩骨(仅,只)
48.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故,原来的)
• •
49.恐前后受其敌.(这里指攻击)
50.弛.担持.刀(弛,解除,卸下;持,拿起)
• •
51.有人忧天地崩.坠.(倒塌坠落)
• •
52.天果.积气(果然、果真)
53.只.使.坠(纵使,即使)
• •
54.充塞四.虚.(四方)
• •
55.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56.国人道.之(讲述)
二、通假字
1尊君在不(同“否”,读f0U,相当于“吗”)
• •
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 •
8.门外戏.(玩耍)
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
• •
10.下车引.之(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按时)
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