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复习100以内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复习100以内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复习100以内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复习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如数的大小、数的比较、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等。

3.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三、教学重点1.复习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掌握数学概念的理解,如数的大小、数的比较、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等。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示范法等。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本节课程的内容是关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复习,希望大家认真复习,并且完成练习题目。

(二)讲授1.讲解数的大小和比较的概念,如:比较两个数字0和7大小时,需要从数码的高位开始进行比较。

2.数的大小比较后,再介绍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例如:97-5=92,表示在97的基础上减去5,结果是92。

3.混合加减法的定义和运算方法是本节课程的重点。

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技能。

(三)练习本节课程主要是通过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会给学生大量的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纠正错误。

(四)教学示范1.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勇于发言,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示范来让学生明确步骤和操作方法,如怎样分步骤解决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问题。

(五)作业布置1.布置适量的作业,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建议学生在课后复习和再次完成当天上课的练习题目。

七、教学评价本节课程的评价主要根据学生的练习成绩和课堂参与情况来评价。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复习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巩固数的大小和比较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教学示范法等。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1.口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翰皓学校陈阵语
62—30+25= 16—5+31= 20+28—13= 89—39—6=
2.在计算90—50+29时,先算(),再算(),结果是()3.40与20的差再加上35,列式是(),结果是()
4.竖式计算。

46+36+18= 93—26—35= 23+47—28=
5.上午在摘了38个西瓜,下午摘了46个西瓜。

(1)一天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2)运走了60个,还剩多少个?
□○□=□()□○□=□()
答案:
1.57 42 35 44
2.减法加法 69
3.40-20+35 55
4.100 32 42
5.(1)38+46=84(个)(2)84-60=24(个)
【素材积累】
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旧能向成功迈进。

1、立志多摘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旧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

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民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

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

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新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课件

新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课件

答:二(2)班比二(1)班少植4棵。 3 0
-26
4
学以致用
车上原来有67 人,到站后, 有25人先下车, 又有28人上车。 问:现在车上 有多少人?
25人
28人
67-25+28= 70(人)
答:现在车上有70人。
课堂小结
连加、连减、加减混 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你又有了什么新的 收获?
贴近教学 服务师生 方便老师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
二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1 100以内的连加、 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掌握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方法,能 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运算。
2. 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 比较、分析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复习导入2
口算:
30+40+20= 90 17- 5+ 7= 19
14- 9- 2= 3
在计算连加、 连减、加减混合的 算式时,要按什么 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情境导入1
我折了19只。
我折了27只。
我折了26只。
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
19+27+26= ( )
想一想先算什么,再接着往下算。
探究新知1
3.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书写规范、 工整的良好习惯,感受学习的快乐。
复习导入1 竖式计算。
19+27= 46
19 +27
46
90-25= 65
90 -25
65
在用竖式 计算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时, 要注意什么?
注意点: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口算的方式完成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法的题目,包括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2.能够通过练习,掌握在加、减法的运算中,运用进位、借位的基本技巧;3.能够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4.能够让学生学会思考,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简单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技巧,学会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2.难点:让学生通过练习,学会把所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以车票购买为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的概念,引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

2. 讲解新知识•连加口算小数,逐个加起来,即可得到连加的答案。

例如:4.6+3.6+7.3=?解:4.6+3.6=8.2,8.2+7.3=15.5,答案为15.5。

•连减类似于连加,连减同样是从题目中逐个减去数值,得到连减的答案。

例如:15.6-7.2-2.8=?解:15.6-7.2=8.4,8.4-2.8=5.6,答案为5.6。

•加减混合加减混合是指题目中既有加又有减的情况,需要从左往右逐一计算,并且需要注意优先级与运算法则。

例如:8.6+6.2-2.1=?解:8.6+6.2=14.8,14.8-2.1=12.7,答案为12.7。

3. 练习巩固对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分别安排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题目,然后对答案进行讲解,并进行互动式的解题。

4.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一些挑战性的练习,并结合现实生活内常见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5. 总结归纳对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归纳总结,真正将知识内化于心。

四、教学评估方式通过课堂练习、课堂讨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范例五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范例五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范例五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范例,欢迎大家阅读!02.jpg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你会填吗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从()算起。

2、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

你会算吗60-24-16= 18+27+39=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教学例3。

出示主题图。

师:看校门口开来了一辆大巴车,仔细看,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让学生说:有人下车,下车25人,有人上车,上车28人。

师:我们乘坐公交车要遵守乘车规定,有秩序的先下车再上车。

车上原来有67人,根据上下车人数的变化,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让学生把图意连起来说一句话: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28人,现在有多少人师: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看谁的解决方法更好、更合理、更科学。

生: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小组交流、汇报板演。

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比一比,看那种算法更合理、科学。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口述: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说)讨论:用竖式怎样计算这道题可以不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明确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不能交换位置计算。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三)《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三)《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案一. 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是对于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计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运算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用品(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概念。

例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买了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1 + 2 + 3 = ? 4 - 2 = ? 1 + 2 - 3 =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纸上完成PPT上的例题,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互相出题,完成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

例如:小明有10个球,小红给了小明3个球,小明又给了小红2个球,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球?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二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二年级上册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学生能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特点,总结其计算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对数学运算的积极态度。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应用。

四、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或黑板•实物或图片等辅助教具•练习纸、铅笔等学具五、教学结构设计1.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单一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如购物结算、计算班级总分等,引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需求。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如果教材中有相关文字描述,指导学生阅读并识记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相关的生字词汇。

3.整体感知理清层次•观察例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

•分析不同类型运算的特点,帮助学生理清计算顺序和思路。

4.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演示:通过课件或黑板演示运算过程,特别是运算顺序的处理。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总结拓展•总结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拓展其他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培养其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一、连加运算- 依次相加,如:3+4+2二、连减运算- 依次相减,如:10-3-4三、加减混合运算- 注意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如:5+3-2,先加后减四、例题演示- 展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五、练习题目- 列出几道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七、课后反思•反思学生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过程中的表现,是否掌握了正确的计算顺序和方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一、竖式计算
34+24+21 70-23-13 96-27-43
42+15+26 32-27+12 56-18+30 28+53-7 21+42-26 30+23-18 72-15+20 23+16+38 41-7+52
二、解决问题
1、二(1)班图书角原来有96本图书,借走38本,又还回来27本,现在图书角有图书多少本?
2、31路公交车上有27人,到站后下去9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3、二年级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1人。

其中18人参加接力赛,有多少人没有参加接力赛?
提升周周练
1、一桶油,连桶重28千克,吃了一半油后连桶重16千克。

吃了多少千克油?满桶油重多少千克?
2、100个小朋友排成一队为洪水再去献爱心,从前面数,笑笑排第14,从后面数,淘气排第31。

笑笑和淘气中间隔了多少人?
3、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口算下列各题,说说怎么样算
10+10+10= 50+3+6=
60-20-30=
21- 7-5=
12+ 8+40= 17- 9 + 5=
8
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28+34+23=85(个)
28
62
+ 3 41 62
+ 23 85
答:一共摘了85个西瓜。
28+34+23=85(个)
28
+341
62 +2 3
67 - 25
42 +2 8
1
70 答:现在车上有70人。
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67+28 -25 =70(人)
67 + 2 81
95 - 25
70 答:现在车上有70人。
试一试
56+34-207=0
56 + 3 41
90 - 20
70
78-24+399=3
78 - 24
54 +3 9
1
93
列竖式计算
52 + 15 - 9 = 58(人)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算一算,比一比。 27 +10(37)+14(51)+39(90) 87 -24(63)-30(33 )-19(14)
36 +4 (40)-17(23)+48(71)
解决问题
1.小红有30张卡片,苏妮有18张卡片,唐杰 有33张卡片,他们一共有多少张卡片?
也可以 用简便 写法
85
答:一共摘了85个西瓜。
做一做
46+25+17= 88
46 +25 1
71 + 17
88
45+28+19= 92
45 +28
1
73 +9(个)
85
- 4 .0
45
-2 6
19
还可以这样算:
一共运走的个数为:
40+26=66(个)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霍州市辛置矿区小学 郭海玲 2015年 9月
5. 小猴摘了45个苹果, 山羊比小猴多摘了15个, 小兔比山羊少摘了18个。 小兔摘了多少个苹果?
6. 小狐狸不小心把订报的统计表弄脏了,你 能帮它复原吗?
21 26 3
97
在空白的方格中填上合适的数, 使每一横行、每一竖行和每一斜行 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
10 35 45
15 40
30+25+ 20=75
25+18+43=
61+36-17=
37+28-49=
81-43+36=
练一练
星星合唱队原有5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 新加入15人,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52 - 9 + 15 = 58(人)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练一练
星星合唱队原有5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 新加入15人,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还剩的个数为:
85-66=19(个)
答:还剩19个西瓜。
做一做
54-20-16=18
54
- 2.0
34 -16
18
90-58.-24=8
90
- 5.83
2 -2 4
8
车上原来有67人, 现在有多少人?
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67-25+28=
67+28-25 =
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67-25+287=0(人)
2.某停车场有车位80个,这里已停了45辆小 轿车,17辆面包车,还能停多少辆车?
3. K9公交车到站后下去了10名男乘客和3 名女乘客,一共下去了多少人?车上剩下17人, 车上原来有多少人?
4. 爸爸给了我100元钱,让我去商店买下列 三种商品。够吗?如果够,那么剩余多少钱?
22元
40元
25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