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导学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导学案

⾼中历史必修⼀全套导学案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导学案编号01⼀、课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难点:重点:深⼊理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难点:通过学习教材中提供的考古学的资料,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分析中国从⽂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

三、学习过程:(⼀)夏商的政治形式:(1)国家的起源:1、时间:2、推动因素:3、地区:流域和流域。

4、标志:,,,,。

(2)夏的政治形式:传说禹的⼉⼦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由“传贤”演化为,“”由此开始,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思考:⽤⼀句话概括夏政治形式的特点?(2)商的政治形式:商朝的政治特点:1、商代贵族以为纽带,实⾏制;2、和结合。

商王朝的⼀切政治事务都通过进⾏决策,也通过这⼀⼿段主宰。

合作探究:通过教材总结我们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或⼿段有哪些?传说与历史的区别?我们应如何看待传说?(⼆)西周的政治形式:1、分封制:(1)⽬的:巩固的统治(2)分封对象:,,。

(3)主要的诸侯国:(4)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权,对周天⼦定期并提供和。

(5)评价:积极:消极:(6)⽡解:2、宗法制:(1)⽬的:(2)含义或实质:(3)核⼼内容:(4)政治⾪属关系:(5)实质:(6)作⽤:1)2)合作探究:⽤最简练的话总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结: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典型例题]:[例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A.社会历史的倒退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C.奴⾪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D.⽣产⼒发展的必然结果[解析]原始社会末期,随着⽣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多,逐渐产⽣了私有制和阶级,⼈类社会开始向奴⾪社会过渡。

⽽王位世袭制的确⽴,是我国由原始社会向奴⾪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

[答案]D[例2]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最突出的特点是()A.民主推选B.兄终弟及C.嫡长⼦继承D.⽗死⼦继[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的识记能⼒。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一单元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一单元导学案——含答案

课题第一单元梭伦改革学习目标1. 【课程标准】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 【高考说明】梭伦改革学习内容学习札记Ⅰ【自主学习】一.时代背景1.政治:贵族政治导致社会动荡(1)原因:贵族专权和侵吞平民土地,(2)表现:平民反抗斗争不断(3)后果: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贵族政治出现严重危机2.经济:雅典工商业发展,工商业奴隶主壮大要求分享权利3.外部:雅典外邦发展超过雅典,外邦占领雅典领土。

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

4.梭伦当选为执政官进行改革二.改革目的:消除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奴隶主统治三.改革原则:中庸,公平四.改革内容项目措施内容影响经济措施颁布解负令和废除债务奴隶制废除公私债务,禁止以人身作抵押使平民避免沦为债务奴隶,稳定平民阶级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增强工商业奴隶主实力和壮大城邦实力,为民主政治提供基础政治措施财产等级制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按等级大小享有权利多少。

打破贵族世袭特权,扩大工商业奴隶主参与政权和平民也享有一定权利,为民主化开辟道路改革国家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公民陪审法庭打破贵族垄断政权,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权利,形成权力某种相互制约与平衡,为政治民主化开辟道路五.改革特点(史实例证)1.革命性:如解负令,限制奴隶主土地所有制,保护平民土地所有制2.不彻底性(中庸,公平,不偏不倚):财产等级制,保障和限制平民和贵族权利,六.评价改革1.性质:奴隶主阶级为解决矛盾和巩固统治的改革2.积极性与局限性见下面内容:自我II检查自学效果:构建知识结构III.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着优势。

材料二评价: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益分配500斗级拥有年产500斗(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骑士级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导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导学案

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案【教学目标】课标:概述中共领导的解放战争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重点:重庆谈判、全面进攻、重点进攻、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

难点: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教学过程】(一)了解—基础知识—自主探究一、背景:1、蒋介石的“”策略;2、1945年,重庆谈判,签署;3、1946年初,重庆政协会议。

典型例题:1、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道出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其中“闷雷”指的是()A.国民经济破败凋残B.内战阴影挥之不去C.美苏冷战和平脆弱D.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二、过程1、全面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________,全面内战爆发。

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导的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1948年9月开始,中共发动了、、三大战役,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上被消灭。

4.胜利: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统治中国22年的__________覆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典型例题:2、“要走断头路,跟住蒋独夫。

要走光明路,跟住毛泽东。

”“蒋军弟兄们:国势已经大改变,打了十六个半月内战,老蒋的军队已有一百五十八万被消灭。

”以上传单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A.中共军队经过三大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军队B.国民党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C.中共转入反攻,消灭国民党指日可待D.跟着蒋介石没有出路,只有武装起义,活捉蒋介石才是一条光明的道路3、文献记录片《走进毛泽东》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意义:①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8份) 人教课标版(精品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8份) 人教课标版(精品教案)

高一__班第__组编号___姓名___小组评价___课堂表现___老师评价___第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重点与难点】重点: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难点: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预习自学】重要概念:实业救国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

世纪末提出,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

实业泛指农、工、商、交通等.实业救国论风行于世纪初,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获得了初步发展,同时帝国主义国家在清朝廷卖国政策帮助下,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主权,民族灾难空前严重,这时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也日趋高涨。

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初步发展,提高了资产阶级人物投资办新式工商业的兴趣。

帝国主义的猖狂的殖民掠夺,激起广大人民爱国救亡的义愤,资产阶级也感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更加致命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以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相号召的实业救国论,成了一个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又具有广泛影响的议论。

通货膨胀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当市场上货币流通量增加,人民的货币所得增加,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上涨,造成通货膨胀。

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货币发行量的增加。

政府通常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刺激经济增长等原因增发货币。

官僚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其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力量,与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密切结合,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动人民而形成。

民族资本主义指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即中等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所经营的中等规模和小规模的城乡资本主义经济。

相对于官僚资本主义而言的.从经济地位上讲,民族资本主义是中小资本,而官僚资本是大资本。

相对于外国资本主义而言,它是本国自己的资本主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习目标】1.了解秦的统一2.了解秦朝的中央官制3.理解郡县制的推广和作用【学习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习难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自主先学】一、秦统一六国1.条件:(1)社会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

(2)秦国实力:秦国经过_________,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3)人民需要:人民苦于战乱,渴望统一。

(4)个人因素:秦始皇锐意进取,励精图治。

2.过程:先后灭韩、赵、____、楚、燕、齐。

3.结果:________年,秦王嬴政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咸阳。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的建立(1)创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_______”。

从此,“皇帝”成为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权力:全国的政治、经济、______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_____为凭,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3)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秦朝的中央官制:___________(1)构成:①丞相:百官之首,帮助_____处理全国的政事。

②__________:副丞相。

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_______百官。

③太尉:负责管理全国_______。

④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特点:①中央主要官职,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使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______裁决(3)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________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3.秦朝的地方官制:郡县制(1)由来: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_____。

秦统一后,秦始皇据李斯的建议,在___________推行郡县制。

(2)内容:______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第一章: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研究目标:
- 了解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点;
- 掌握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的主要内容;
- 理解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

研究内容:
1. 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点
- 了解文明的定义和内涵;
- 掌握文明的特点和要素。

2.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 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重点了解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3. 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
- 理解古代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 探讨古代文明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任务:
1. 阅读教材第一章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 什么是文明?文明有哪些特点?
-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有哪些重要事件和人物?
- 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2. 完成教材第一章的课后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尝试与同学讨论以下问题:
- 你认为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启示?
- 对于你个人而言,古代文明的哪些特点和价值触动了你?
研究反思:
- 总结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分析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 思考个人对古代文明的态度和感悟。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导学案(含答案)

高二历史选修1 第2单元商鞅变法课标内容学习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包括齐国管仲改革、楚国吴起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等改革事件在内的大事名称。

3.确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1.了解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其主要内容。

2.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全面性、有效性和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等特点。

3.体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革新精神,学习改革家坚强的意志。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探讨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制度变革和国力强盛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2.初步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3.认识到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II【知识结构】一.商鞅变法的背景(一)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1.经济方面:由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手工业和商业也有所发展。

2.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征伐自诸侯”,世卿世禄制被军功制取代,以分封制、宗法制为主要内容的奴隶社会政治制度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取代。

3.阶级关系方面: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人身依附关系削弱,形成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要求进行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一是“破”,即废除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废井田和摧残奴隶制的上层建筑——世卿世禄制度。

这是变法的两大要害问题。

二是“立”,即维护、巩固新兴地主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既得利益和权利。

4.思想文化方面: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力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私学兴盛,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

主张依法治国的法家思想,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导学案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一人教版“新中国的中美外交关系”

导学案高中一年级历史必修一人教版“新中国的中美外交关系”

导学案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中美关系:从“不得握手”到“跨洋握手”课标要求:1、了解建国后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史实2、探讨中美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学习目标:1、回顾所学知识,能说出中美关系的相关史实;2、通过学习课本内容、观看视频、分析材料,能设计相关的历史问题并形成初步答案;3、通过小组合作,观看视频、分析材料,能分别写出中美日内瓦会议“不得握手”、尼克松“跨洋握手”的原因及影响。

学法建议:中美关系是新中国外交关系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本课知识,既可以掌握中美关系的发展情况,也有助于理解新中国外交的整体发展,也有助于理解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所需的外部环境。

学好本课,首先要明确时空定位,提升历史时空观;还要结合世界格局、国内政治经济情况去理解外交变化;还要结合课本、材料提升“问题意识”设计问题的能力;当然还要加强分析解决问题的口头表达力和书写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中国初期的中美外交关系、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难点:中美关系变化的原因分析高考历史问题设计的基本设问1、背景、原因、条件2、内容、过程、特点3、影响、作用、意义4、比较、变化、趋势学习过程: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完成教辅《新坐标》P62、65的自主预习部分;2、根据材料、课文内容,自行设计日内瓦会议、尼克松访华的3个小问题。

课堂学习:一、中美关系:“不得握手”材料一: 1954年4月26日,新中国外交部长周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讨论朝鲜半岛、印度支那地区的和平问题)时,美国著名的冷战骑士、国务卿杜勒斯曾下令与会期间美国代表团,任何人不得和中国代表团成员握手。

活动设计一:结合材料一、所学知识、视频内容,小组讨论并设计与“美国代表团,任何人不得和中国代表团成员握手”相关的2个问题。

问题设计:•1.“不得握手”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怎样的状况?•2.这种状况在新中国成立后的20年里有哪些表现?3、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这种状态大约持续到什么时候?课堂检测:(2016·江苏高考·12)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案
一、自主学习 (10 分钟 )
( 一) 目标呈现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二) 自学预检
1.约公元前 _______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_____。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

2.禹年老时沿用____的惯例,选举继位人。

但是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
自己的后代。

这样,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______”的局面逐渐形成。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_________所取代。

3.分封制的内容
(1) 分封对象 : 周武王把 _______分别授予 ____、_____和 __________.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拱卫王室。

(2) 被封诸侯义务: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对周天子服从命令,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3) 被封诸侯权利 : 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 _______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将士地和人民分赐
给士。

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4.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____ 、 _____和 _____继承上的矛盾,
西周实行了与 ____ 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 三 ) 问题发现与生成
我发现与生成的问题有:

二、教师精导 (20 分钟 )
( 四) 探究研讨
探究性问题:
1、如何评价分封制?(提示:从分封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等方面思考)
2、宗法制起到了说明积极作用?
(五)互助展评
合作探究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仍存在的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
(六)自我小结
我的收获有:
三、达标拓展(10 分钟)
(七)当堂达标
1、 1.商朝在中央设立的参与商王决策的职位是()
A.相、史B.卜、祝 C .卿士、师D.相、卿士
2. 2 .周初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A.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B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C.巩固周王朝统治D.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3.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的权利有哪些()
①镇守疆土②随从作战③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⑤建立武装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4.《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的()
A.财产 B .地域 C .信
仰 D .血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守;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
之。

材料二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二,??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周分封制对诸侯作出了什么规定?周王和诸侯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
关系?
(2)材料二中揭示了什么重大历史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周到春秋,周王和诸侯的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何在?
(八)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