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与药学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与药学的关系

有机化学与药学的关系

有机化学得发展与制药得关系药物得使用与起源十分古老。

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得神农氏尝百草之时。

神农氏,传说中得农业与医药得发明者。

炎帝神农氏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尝遍百草,了解百草之平毒寒温之药性。

神农在尝百草得过程中,识别了百草,发现了具有攻毒祛病、养生保健得中药。

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味中药,大多数至今仍在习用。

而明代伟大得医药家李时珍所撰写得《本草纲目》更就是将草药学(又被称为药物得发现阶段)得发展推向了顶端。

其书中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书中还绘制了1111幅精美得插图,并且其在药物分类,药性理论,生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极大得进展。

而相同时期得西方,英国发表得《1618年英国伦敦药典》同样记载了超过700种入药材料。

并收录了大量方剂。

可以瞧出此时,西医与于中医在实际体系上并没有太大得差距,都就是以原生药通过各种组合形成方剂对疾病进行治疗。

(而相对于书得内容与容量而言,中国药学应该还就是处于领先地位得)。

但众所周知,在此之后中药与西药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得道路。

西药开始崛起,中药渐渐衰落,并最终形成了我们现有得医药体系。

要说其中得原因。

便不得不提另一门科学——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相对来说就是一个十分年轻得学科。

但其发展之迅速让人惊叹。

从1810年左右,首次由贝采利乌斯提出“有机化学”这一名词开始。

短短两百年得时间,有机化学迅速发展有机化学迅速发展,合成出大量实用得有机化合物,建立了包括“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永远就是四价得”;“物质得性质与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定得内在联系”;“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组成该分子得各原子或基团之间相互影响,直接相连得原子间相互影响最大;而不直接相连得原子间得相互影响弱得多。

”等一系列经典有机结构理论。

并迅速发展为一门具有完备体系得学科。

瞧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这这一旧一新两门学科在历史上到底擦出了怎样得火花,才使如今中西药产生如此巨大得差别呢?不要着急,让我一点一点来为大家揭晓有机化学与药学纠缠不清得前世今生。

有机化学与药学的联系100字

有机化学与药学的联系100字

有机化学与药学的联系100字
【篇一】
有机化学在西药合成,西药代谢和中药的分离提纯,中药成分结构鉴定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并推动了中西药学的发展,使中西药学的体系更加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学科之间互相交融,有机化学在中西药物研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药学行业的发展与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篇二】
有机化学偏重工艺和特定修饰及应用的,有机化学是药学和有机合成的交叉学科,属于两者都会涉及的状况,有句话说的蛮准的,有机化学家在有机化学家面前谈药学,在药学家面前谈有机化学。

【篇三】
药学是一门基于化学、医学、生物的学科,与有机化学有着莫大的联系。

有机化学是药学的基础,脱离有机化学的药学是无法真正成长为一门学科的。

有机化学是药学的基础,同时药学又反过来丰富了有机化学,有机化学与药学是相辅相成的。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探索与实践[摘要]有机化学课程是药学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学好有机化学对于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

文章对于如何更好开展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药学;有机化学;教学探讨;教学实践有机化学是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和医学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

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如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分析等课程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如何结合药学专业的特点,展开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笔者结合自身有机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实践,总结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为了增加学生学习有机化学课程的热情,首先应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这就必须要使学生了解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是在19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的形成与发展不仅与整个化学学科的发展相依,而且也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的发展紧密相连。

人类早期就已认识有机化合物,并懂得用简单的方法获取有机化合物。

如酿酒、印染等就是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的工艺。

进入16世纪后,开始有化学家从有机化合物中提取天然的有效药物成分,用以治疗各种疾病。

法国化学家维勒在1828年用无机盐氰酸铵合成了尿素,这是人工合成的第一个有机化合物。

1856年帕金以铬酸氧化苯胺得到苯胺紫,这种合成法在工业上大规模应用。

大量染料品种如品红、茜紫、靛蓝等被合成出来,大大推进了染料工业的发展。

而后科学家合成出了无数的有机化学物,在医药、卫生、石油化工等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如今有机化学已由偏实验性的学科发展成为理论和实验并重的学科,并发展了有机天然化学、物理有机化学、量子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化学等成熟的分支学科。

同时又与生物、数学和物理等多学科相互交叉,发展出有机生物化学等新学科,表现出了蓬勃的发展势头。

正因为有机化学如此重要,至今已有许多有机化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仅在1900年至1999年间就有超过60位科学家以其在有机化学领域突出的贡献获此殊荣。

有机化学2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机化学2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章标题:有机化学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导语:有机化学作为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对于培养优秀的药学人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药学专业的教学中,有机化学课程既是知识体系的基础,又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有机化学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有机化学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其地位不可忽视。

药物的化学结构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内容。

药学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有机化学知识,了解药物的化学构成和性质,为后续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药物的合成和改良离不开有机化学的知识。

有机化学为药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药物合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培养了他们的药物设计和研发能力。

有机化学在药学专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二、有机化学在药学专业中的作用1. 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有机化学课程为药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通过学习有机化学,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以及实验操作技巧,为他们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机化学课程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通过设计和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日后的科研和工程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有机化学知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更需要他们具备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药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有机化学,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日后的临床用药和药物研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结语: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有机化学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

通过深入学习有机化学知识,药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日后的临床应用和药物研发中展现出优秀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有机化学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希望未来的药学人才能在有机化学的指导下,不断推动药物研发和临床实践的进步,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高职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高职

高职《有机化学》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有机化学是化学制剂、药学技术等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是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反应等后继课程和今后工作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有机化学和药学的关系极为密切,在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药物中,极大多数为有机化合物;而且在大量涌现的新药中,也几乎是有机化合物。

通常有机药物的结构和性能都较复杂,要正确了解和掌握药物的组成、结构、性质、配制和药效,以及对新药的创研、药物构效关系的研究、合成药物生产中的工艺改进、药品质量检验、剂型加工以及药品使用保管、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精制等,都需要有比较坚实的有机化学知识作基础, 因此学生必须具备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同时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以从事化学制药生产中的一线岗位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基本职业技能、专业知识、职业素质为主线,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以强化应用为重点,在选择内容上,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结构和基本理论,注重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紧扣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门课程总计144学时包含:理论课程(100学时)、实验课程(44学时)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动手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这些知识、技能、方法在生活和化学制药生产中的应用,关注化学制药技术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备初步的专业实践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和培养一定的合作共事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意识、劳动纪律意识、严谨的工作态度。

重新建立及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药学类有机化学课件ppt

药学类有机化学课件ppt
详细描述
消除反应中,不稳定结构如不饱和键、碳氧双键等与相邻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结合,生成 不饱和键或碳氧双键打开的小分子,如水、醇、氨等。消除反应通常发生在碱性环境中。
举例
醇的脱水反应,醇在酸或碱的作用下脱水生成烯烃。
氧化还原反应
总结词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涉及电子的 转移和化合价的变化。
有机药物的结构与活性关系对于新药设计和开发至关重要。通过了解有机药物的结构与活性关系,科学家可以预测新药分子 的生物活性和疗效,从而更好地设计和开发出具有新作用机制和疗效的药物分子。此外,结构与活性关系的研究也有助于发 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和机制,为新药开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THANKS
感谢观看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要点一
总结词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共价键、官能团、同分异构体等 ,这些概念是理解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共价键是有机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它 是形成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单元。官能团是有机化合物中能 够决定其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基团,不同的官能团具有不同 的化学性质。同分异构体是指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 的化合物。这些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性 质、合成和反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04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取代反应
01
总结词
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一类反应,通常涉及一个原子或基团被另
一个原子或基团取代。
02 03
详细描述
在取代反应中,一个原子或基团从反应物中取代了另一个原子或基团的 位置,生成新的化合物。根据取代位置的不同,取代反应可分为亲核取 代和亲电取代。
举例
醇的卤代反应,醇羟基被卤素原子取代生成卤代烃。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摘要: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基础内容,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机化学教学改革需认真面对的问题。

本文从优化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式教学、注重实验课、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有机化学药学教学改革有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为后续的药理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有机化学、药物分析及药剂学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搞好有机化学教学,对培养既具一定理论水平,又具较强专业技能的高素质药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有机化学内容繁杂,立体异构难懂,反应机理抽象,再加之其社会应用性强,发展迅速,内容越来越丰富。

而课时压缩,有限的学时与不断膨胀的课程内容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基础内容,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需认真面对的问题。

笔者经过教学实践,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注重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1.1 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内容的选择,重点与难点的把握方面,我们必须从药学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安排,教学时数等因素来系统考虑。

对于大家在中学已学过的如烷烃烯烃炔烃及醇醛酮羧酸的物理性质和一般化学性质,可以略讲,重点放在没学过的反应上。

对于易理解的知识,采取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占授课时间),但要求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

向学生推荐本门课程有关的参考书目和网站,让学生在课外利用参考资料,扩展应该掌握和了解的知识。

这种方法不仅可解决学时紧张的状态,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精选相对稳定的经典基础知识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业务素质,也为其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

在保证有机化学学科体系的前提下,重点突出与药学紧密相关的内容,强调与专业课的紧密联系,注重知识的融合性、广泛性和实用性。

有机化学-绪论(药学)

有机化学-绪论(药学)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现代定义:
有机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s) — 含碳的化合物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是研究有机化合物 的结构、性能和合成方法的一门科学。
CO32-、CO2、CO、CN-、OCN-、SCN-等由于 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习惯上仍列为无机物
: : ·· : : ··
·· · 4 H + ·C·
H·CHH···H
or
H H—C—H
H
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H·+ ·H
H·+ ·Cl:
y
y
:: ::
·· H H or H—H 电子云重叠区,吸引着 两个原子核,形成稳定 体系
H ··Cl: or H—Cl
y
x H(1s)
x Cl(2p)
x H—Cl
路易斯结构式:
H HC H
H
H
H
HC CH H C C H
Lewis 的共价键理论的优缺点: 优点:比较正确的反映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 不足:没有揭示共价键的真正本质。
配位共价键:形成共价键的一对电子是由成 键的两个原子中的一个原子提供。配位键通常 用箭头 表示,指示从提供电子的原子指向 接受电子的原子。
H
109.5o
H
C
H
H
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表达方式:
凯库勒式
结构简式
H3C CH CH2 CH3
H HH HH HC C C C C H
HH HHH
CH2 CH3
CH3CHCH2CH2CH2CH3 CH3
键线式
OH
2.路易斯结构式
路易斯结构式: 用共用电子的点来表示共价 键的结构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7
药物发展简史
• 20世纪初到 20世纪50年代 :有机化学和生 理学飞速发展的时期 ; • 有机合成技术和生物学方法的成就; • 药物发展的黄金时代; • 如磺胺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等是这一时 期的代表性药物。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8
药物发展简史
• 20 世纪后半叶到现在:药物分子设计时期。 • 构效关系研究; • 新药创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 主要目的:减少药物研究的盲目性,提高 新药研究的成功率。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22
药物与靶标之间的作用方式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23
药物与靶标之间的作用方式
静电吸引或离子键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 最强的非键作用 • 通常在含有相反电荷的官能团之间发生。 • 一个化合物中含有羧酸根负离子,另一个 化合物中含有铵盐的正离子,二者之间就 可以发生静电作用。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39
药物的基本属性
有效性 • 合理的药代动力学性质是产生药效的前提;
•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直接影 响作用部位的药物量和相应的药物的存留 时间。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40
药物的基本属性
稳定性 • 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保证 • 化学稳定性 • 代谢稳定性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11
化学药
• 理想的化学药物:只发生预期的药理作用, 不表现任何毒副作用; • 药物的毒副作用与其使用剂量有关; • 治疗指数:出现50%中毒反应时剂量与产生 50%治疗效果所需剂量的比值; • 化学药的毒性是普遍存在的,但应该是选 择性的。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12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38
药物的基本属性
有效性 • 药物的有效性是用药之目的所在。 • 化学治疗药物 (chemotherapeutics) :病原体 如细菌、真菌、原虫和病毒所导致的感染 性疾病; • 药效药物 (pharmacodynamics):纠正失衡的 组织器官使其成为正常的状态。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41
药物的基本属性
可控性 • 可以控制的质量和含量 • 通过对药物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性质 进行监控,有效地控制药物的质量和含量。 • 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保证。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42
药物基本属性的物质基础
• 优良的药物:特异性的药效学效应、合理 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没有或尽可能低的不 良反应、良好的化学和代谢稳定性、可控 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性质。 • 药物基本属性的物质基础是药物分子的化 学结构。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9
药物发展简史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10
什么是药物
• 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 影响健康的因素:环境、营养、运动、医 疗、保健及精神因素 ; • 药物:天然药 (中草药)、化学药、生物药; • 小分子化学药:以小分子化合物为物质基 础,以发挥药效为其应用基础。 • 药物化学:以化学药物作为其研究对象。
有机化学与药学
南开大学药学院 李月明 2014年7月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1
药物发展简史
• 化学 (chemistry):物质的组成、结构、 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 炼丹术:中国道家长生不老术的重要 组成部分。 • 人类用药的历史。 • 什么是药:清代陈昌治刻本的《說文 解字》:草部,治病艸。清代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中也说,“治病艸”。 “治疾病之艸总名”。
给药 剂型崩解药物溶出
药剂相 药代动力相 药效相
15
可被吸收的药物
药物利用度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可产生作用的药物 生物利用度
药物与靶标相互作用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效应
药物与靶标之Leabharlann 的作用方式• 用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理解药物与靶标之 间的左右方式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16
药物与靶标之间的作用方式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陈昌治刻本
2
药物发展简史
• 19世纪前:天然药物原始发现时期 ; • 19世纪(药物学, materia medica):天然活性 物质发现时期; • 20 世纪初到 20 世纪中叶:化学合成药物发 现时期; • 20世纪中叶到现在:药物设计时期。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3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43
新药创制过程中的有机化学
• 新药研究阶段:靶标的发现和确定、活性 评价模型的建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 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 • 候选药物的确立
氢键作用 (hydrogen bonds) • 氢键的键能在42 KJ/mol 以下,它比化学键 弱得多,但比 van der Waals力强; • 共价键的键长在 1.0-1.5Å,而氢键的键长则 在1.5-2.2Å; • 氢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30
药物与靶标之间的作用方式
• 1895年,拜耳公司生产 二乙酰基吗啡,并为其 申请注册商标。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5
药物发展简史
阿司匹林 • 1839 年,意大利化学家 Raffaele Piria 分离到水杨苷; • 1853 年 Charles Frederic Gerhardt 用水 杨酸与醋酸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 ; • 1898 年德国化学家 Felix Hoffmann 又 进行了合成,并用该化合物为他父亲 治疗风湿关节炎; • 1899年由Heinrich Dreser 介绍到临床 。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28
药物与靶标之间的作用方式
氢键作用 (hydrogen bonds) • X - H …Y • 氢键的强弱与 X、Y原子的电负性及半径大 小有关。 • X、 Y原子的电负性愈大、半径愈小,形成 的氢键愈强。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29
药物与靶标之间的作用方式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20
药物与靶标之间的作用方式
亲水性和疏水性 • 溶解的本质: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为一 个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 有机物溶于水:溶质被溶剂所包围。 • 极性官能团与水作用,具有亲水性,相应 的化合物易溶于水。 • 不含极性官能团的有机物较难与水作用, 疏水,难溶于水。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32
药物与靶标之间的作用方式
氢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33
药物与靶标之间的作用方式
氢键作用 (hydrogen bonds) • 氢键给体 (hydrogen bond donor, HBD) • 氢键受体 (hydrogen bond acceptor, HBA)
• 药物与其靶标作用,对靶标的功能进行调 控,最后表现出生物学响应,或者说产生 生物活性。 • 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可控性
• 药物的基本属性由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决 定。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37
药物的基本属性
安全性 • 药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防治疾病; • 不同种类的疾病,对药物的安全性的要求 也不同; • 癌症或者艾滋病,在目前的情况下可以允 许药物有些不良反应; • 药物所表现的毒副作用必须以治愈或缓解 病情为前提。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26
药物与靶标之间的作用方式
van der Waals力 • 一种非常弱的分子间作用; • Johannes Diderik van der Waals获得1910年诺 贝尔物理学奖; • 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沸点、溶解度、表面 张力等有重要影响; • 按照作用力产生的原因和特性,分为取向 力、诱导力和色散力三种。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27
药物与靶标之间的作用方式
氢键作用 (hydrogen bonds) • 氢原子连接在电负性的杂原子 X上。由于X 原子的吸电性,X-H共价键中电子云主要集 中在X原子上,氢原子带有一定电正性。
• 这种氢原子倾向于与另一个电负性大、半 径小、具有外层孤对电子的原子Y结合。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24
药物与靶标之间的作用方式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25
药物与靶标之间的作用方式
静电吸引或离子键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 静电吸引遵循库伦定律; • 与带电荷基团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 与介质有关。与介质的介电常数成反比。
• 药物的靶标:在药物的作用部位与药物发 生作用; • 药物的靶标一般是生物大分子:蛋白质 (酶、 受体、转运蛋白等)、核酸 (RNA、DNA);
• 药物的结合位点:在靶标上,与药物发生 觉和的特定部位。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17
药物与靶标之间的作用方式
分子之间的作用 • • • • • 共价键 疏水作用 静电作用 氢键 范德华作用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34
药物与靶标之间的作用方式
分子之间的排斥力 • 分子间引力将分子拉在一起; • 分子间存在着排斥力; •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达到平衡。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35
小结
• 给药 • 三个不同时相 • 药物与靶标发生作用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36
药物的基本属性
药物发展简史
吗啡 • 1817年,德国科学家Friedrich Sertü rner; • 用热水提取鸦片,再用氨沉淀,得到无色 晶体; • 难溶于水,溶于乙醇和酸,具有强的镇痛 效果; •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大量使用; • 吗啡的副作用:成瘾。
2015年1月25日11时4分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