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写作指导:“新与旧”(附:审题指导及范文点评)
新与旧优秀作文题目

新与旧优秀作文题目篇一《旧物新用:奶奶的老花镜》在我家的老抽屉里,一直躺着奶奶的老花镜。
那副老花镜,镜框是深棕色的,样式老得不能再老,镜片也有些模糊不清了。
有一次,我突发奇想,想要把这个老物件利用起来。
我看着那布满划痕的镜片,突然就想着能不能像那些艺术家搞创意一样,把这老东西变成个新奇的玩意儿呢。
我找来了彩笔,开始在镜片上画画。
一开始,我的手哆哆嗦嗦的,画出来的线条歪歪扭扭,就像喝醉了酒的毛毛虫。
可慢慢的,我越来越顺手,在镜片上画了一大片花海,还有几只小小的蝴蝶。
画好了镜片,我又觉得这镜框太单调。
于是翻箱倒柜找出一些小珠子和彩色的线。
我试着把小珠子一颗一颗地串起来,再用彩线把它们固定在镜框上。
这个过程可不容易,珠子小得很,眼睛盯久了都发花,有好几次串着串着就串歪了。
线也调皮得很,总是打结。
不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是给镜框做了个华丽的“变身”。
现在这副老花镜完全变了个模样,再也不是那副灰扑扑的旧眼镜了。
我把这个创意作品给奶奶看,奶奶先是一楞,然后笑得合不拢嘴。
她戴上这副被我改造过的老花镜,还打趣说自己像是从古代走进新时代的时尚老太太。
从这以后,奶奶逢人就炫耀她那独特的老花镜。
这旧的老花镜经过我的一番捣鼓就有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还成为了我家的一个独特的小宝贝。
篇二《新鞋与旧路的回忆》我那双全黑色的运动鞋是崭新的,鞋底有着漂亮的纹路,鞋面擦得锃亮。
每次穿上它,我都觉得自己脚底像踩了弹簧一样,精神头十足。
为了试我的新鞋,我决定走那条许久未走的老路。
那是一条长满野草的乡间小路,蜿蜒在田野之间。
路上的泥土经过雨水的冲刷,变得坑坑洼洼的。
路边的杂草有半人高,狗尾巴草在风中轻轻晃动着脑袋,好像在好奇我这个外来者。
我小心翼翼地踏上这条旧路,新鞋踩在有些松软的泥土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路旁一棵老槐树,我记得小时候我跟小伙伴们在这里一起玩过捉迷藏。
那时候我总是躲在这棵槐树后面,觉得无比隐蔽。
现在这棵槐树树干更粗了,树皮更加粗糙,像是一位满脸皱纹的老人。
新与旧作文600字完美版

新与旧作文600字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乐乐走进了商场。
琳琅满目的商品挤满了整个超市,有形态各异的玩具,有香味迷人的食物,有美丽无比的衣服,还有……
“啊!多么美丽又可爱的小熊呀,我要买。
”乐乐说。
妈妈说:“家里还有一个呀!”
乐乐撅起了小嘴,妈妈只好同意了。
回到家后,乐乐把新小熊放到了屋里,便出去了。
旧小熊见了新小熊之后开心地说:“你好!”新小熊听了,满不在乎地说:“你,太难看了,怎么能和我比,我告诉你,主人可喜欢我了。
你要是识相点,就赶紧走。
”
旧小熊听了说:“你怎么能这样说,主人才不会不喜欢我,新的与旧的对于主人来说,每个都是一样的!”
新小熊生气的说:“我就这样,你管得着吗?你看你,没有我美丽,裙子也没我的漂亮,什么头饰都没有,我的鞋子也比你的好一万倍!”
旧小熊正要说什么,新小熊立刻提高嗓门说:“还有,主人在商场可是为了我,还跟夫人生了气呢!主人非常喜欢我,我也一定不会让主人伤心,我会让主人开心的!而你,只能是我的替代品。
你滚!”
说完之后,新小熊大力地打了一下旧小熊,可怜的旧小熊起不来了。
忽然,一阵风刮来,把新小熊刮没了。
此时,主人乐乐进来了。
乐乐说:“委屈你了,旧小熊。
刚才的一切,我都听见了,那个新小熊也太猖狂了。
对不起,让你受伤了。
”
旧小熊说:“没事的,主人,你一直对我都很好。
”
这时,乐乐的妈妈进来了。
她摸了摸乐乐的头,说:“孩子,你做得对。
生活中,新与旧都有它自身的价值,我们应该平等的、公正的对待它们。
”。
精选新与旧作文600字 新与旧作文记叙文最新【3篇】

新与旧作文600字新与旧作文记叙文最新【精选3篇】新与旧作文600字,传统既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又是社会前进的包袱。
我们不能脱离传统;但为了走向未来,我们不能停留于传统。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以下作文内容吧。
家中最近新翻修了房屋,钢筋水泥的骨架,粉色瓷砖装饰的外墙,结实而美观。
门前院子还缺一堵围墙。
妈妈认定要用新式的铁栅栏,父亲却留恋原来那堵篱笆墙。
他们纠结于新与旧之间。
我也不只一次梦见原来那堵篱笆墙。
篱笆是祖父用竹竿、树枝扎成的,参差不齐,错落有度。
与直挺挺立在路旁的铁栏杆不同,虽然失缺三分庄严,却更多了七分随和。
篱笆墙的顶端没有刻意削尖。
篱笆上开满了花儿,蓝色的牵牛花、黄色的丝瓜花或是紫色的扁豆花,偶尔会有一两株蔷薇或月季艳艳的开放,蜜蜂也在花间忙个不停。
路过的小女孩揪下一朵花插在头上,主人瞅见也不生气。
可城中的水泥墙顶端却总要撒些玻璃渣或将栏杆顶头铸成笔挺的利刺,严厉地警告你,别靠近。
这是提防与拒绝,全没有了篱笆墙的包容与随和。
你若漫步于都市,那水泥墙在日光暴晒下散发出阵阵热浪,让你更添几分烦躁与不安;可这篱笆则不然,斑驳陆离的影子印在泥土上,微风吹过,花的芬芳、叶的清香扑面而来,心中也更多了几分宁静。
中国传统的旧物件大体与篱笆一个风格,随和且自然;而西洋流入的新的物件却总有点直楞楞的铁器时代的风格。
这新的水泥墙当然更有防贼的优处,定不能一并拆去全换成篱笆。
但是如能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方留下那么一些,便可以是使我们铁石水泥筑起来的冰冷城市,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温情。
其实新与旧一直都不是你死我活的仇敌,费孝通说得好,应该“美美与共”。
汽笛轰鸣下的我们不应忘记那篱笆墙的影子,而在儒雅书斋中沉醉于古典时最好也要记得那愈发摩登的脚步才是时代所趋。
最后还是采用了父亲的方案。
新建的那道篱笆墙与新房的水泥墙的新旧结合,却也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美美与共,美也。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乐乐走进了商场。
琳琅满目的商品挤满了整个超市,有形态各异的玩具,有香味迷人的食物,有美丽无比的衣服,还有……“啊!多么美丽又可爱的小熊呀,我要买。
关于新与旧的记叙文素材作文

关于新与旧的记叙文素材作文朋友!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新与旧的事儿。
你可别觉得这是个特严肃、特枯燥的话题,其实这里面的故事啊,那可多了去了。
我呢,在这写作的行当里摸爬滚打了20多年了。
就拿写作这事儿来说吧,新旧的变化可大了。
我刚入行的时候啊,那时候还流行用钢笔写字呢,嗯……我记得好像是英雄牌的钢笔吧,那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感觉,“沙沙沙”的,特别带感。
不像现在啊,都用电脑打字了。
我刚接触电脑写作的时候,那可真是一头雾水啊,我就寻思着:“这玩意儿咋用啊?”我当时就像个啥都不懂的小屁孩,看着那键盘就发呆。
以前呢,投稿都是把写好的稿子装进信封,贴上邮票,寄到出版社或者杂志社去。
哇,那时候就盼着能收到个回信啥的。
现在可倒好,一封邮件就搞定了,方便是方便,可总感觉少了点啥。
就好像以前那种等待的心情,那种把希望装进信封里的感觉,再也找不回来了。
咱再说说这写作的风格吧。
以前的文章啊,感觉都比较中规中矩的,现在可就不一样喽。
各种新奇的风格都冒出来了,什么意识流啊,后现代啊,我有时候都看不太懂呢。
唉,我是不是有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不过我也在努力学习啦,毕竟咱不能被时代给淘汰了不是?我跟你说啊,我还听过一个行业里的传说。
说是有个作家啊,特别固执,一直坚持用最古老的写作方式,连纸都是那种特别粗糙的草纸呢。
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反正听起来就挺有意思的。
在我自己的写作生涯里啊,也犯过不少错。
有一次啊,我写了一篇特别长的文章,那时候觉得自己写得可好了,洋洋洒洒的。
结果呢,被编辑给退回来了,说我写得太啰嗦了,重点不突出。
当时那个懊恼啊,就像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
不过呢,从那以后我就学会了简洁表达,也算是因祸得福了吧。
再看看现在的年轻作家们,他们的想法可新奇了。
就拿网络文学来说吧,那里面的情节啊,脑洞开得一个比一个大。
像什么穿越到古代当皇帝啦,和外星人谈恋爱啦,我刚看到的时候都惊到了:“哇,还能这么写?”这就是新的东西带来的冲击吧。
话题作文之新与旧为话题的作文

新与旧为话题的作文【篇一:新与旧】新与旧新的一年到来了,旧的一年也随之而然的过去了。
过去令我烦躁的事情也消散了,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过去的事不用在纠结了。
就像中国的新年有这辞旧迎新的这种活动。
这些活动就像每家每户都要大扫除一样,把这一年的灰尘都要弄弄干净。
过去一年发生的事到了新的一年都会慢慢地化解直到没有。
才算画上一个句号。
所有人都会在这一年中建立起一个新的目标,比如说:我要在今年更加努力的学习,为九年级分班考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当我在新年当中看的一栏喜剧节目《笑傲江湖》这一节目当中看到的丹青生将十年新酿加入到五十年的陈年美酒中,那陈酿顿时少了储存经年而生的燥烈之气,且陈酿中多了新酒的清甜,新酒中又多了陈酿的余蕴,交相融合,叫人回味不绝。
顿时有所悟,或者新与旧之间,并非矛盾对立。
新旧相融,互为辉映,才能焕发出真正的美好。
因为旧是新的基础。
新生之物无法凭空而来,往往是对旧物的继承和发展。
若说新为高阁,旧则为地基,若无支持,新生之物已不过是空中楼阁。
当人静下来的时候,旧事便成了背囊里的干花,被碎成细细的渣末,却依然执着的弥漫着熟悉的味道,在现实的空气里给我以安慰和支持。
如果说时尚的本质特征是一种求新、求变的潮流涌动,那么怀旧这个字眼几乎就很像是时尚的反义词了。
可是世间事有时真的很奇妙,怀旧不仅成为了如今的一种时尚,而且还是众多时尚品类中最时尚的样式之一。
当人静下来的时候,旧事便成了背囊里的干花,被碎成细细的渣末,却依然执着的弥漫着熟悉的味道,在现实的空气里给我以安慰和支持。
新如垂髻小儿,旧便似苍髯老者。
小儿总是要靠长辈的提携指引才得成长,而老者年华渐逝,总要有那一股青春活力来补充和继承。
“新”与“旧”的关系,便是如此,并非对立,而是缺一不可,认真揣摩与处理,才能相得益彰,才能焕发出真正恒久的美好!【篇二:新与旧】新与旧我站在窗前,听秋风拂过水面的声音,看老树叶从枝头凋落,落在泥土里,心中感慨万千。
老树叶从高空坠落,深深地将自己的身躯埋藏在泥土之中,化为养料,为大树提供充分的能量,默默地为新长出的树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命题作文《新与旧》写作指导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第①题,并从②③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不少于700字。
贴着紫禁城的城墙根儿,捧上一杯“康熙最爱巧克力”,抬眼望去,“千里江山图”尽收眼底……从2018年12月1日起,位于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外的“故宫角楼咖啡”开门迎客。
除了咖啡,店里还推出了文艺创意产品:宫藏文物为封面的笔记本、故宫日历等。
过去说到故宫的样子,我们总会说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皇家园林,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文化名片。
现在跟新一代的年轻人聊起故宫,谈的也许是傲娇高冷的宫廷猫、霸气十足的朝珠耳机、化身网红的古代帝王……虽说即将迎来600岁的生日,故宫却并不“老”,而且还很新潮,很有“范儿”。
庄严了六个世纪,现在的故宫一反高冷、厚重、庄严古老的形象,变得文艺、时尚、充满活力。
如今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拥有超过770万粉丝,每年更是俘获前来参观的1600万游客的芳心。
故宫方面表示,要用“新”守护故宫的下一个600年。
当然,在“故宫角楼咖啡”走红的同时,网友的质疑也接踵而至,比如“为什么不是茶馆而是咖啡馆”……①关于在故宫开咖啡馆,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②请以“新与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上面这则材料的理解与认识。
③请以“行走在历史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想象你在故宫游览的故事。
【答案】①“故宫角楼咖啡馆”,使得故宫变得时尚、新潮、有活力。
②范文:新与旧读到《笑傲江湖》中丹青生将十年新酿加入到五十年的陈年美酒中,那陈酿顿时少了储存经年而生的燥烈之气,且陈酿中多了新酒的清甜,新酒中又多了陈酿的余蕴,交相融合,叫人回味不绝。
顿时有所悟,或者新与旧之间,并非矛盾对立。
新旧相融,互为辉映,才能焕发出真正的美好。
因为旧是新的基础。
新生之物无法凭空而来,往往是对旧物的继承和发展。
若说新为高阁,旧则为地基,若无支持,新生之物已不过是空中楼阁。
想到那段文化的黑暗岁月中,多少激愤青年对着孔子儒家猛打猛砸,高唱所谓的“新文化”。
GMAT作文优秀 新与旧

GMAT作文优秀新与旧GMAT作文优秀范文:新与旧Most people would agree that buildings represent a valuable record of any societys past, but controversy arises when old buildings stand on ground that modern planners feel could be better used for modern purposes.In your opinion, which is more important-preserving historic buildings or encouraging modern development? Explain your position, using reasons and examples based on your own experiences, observations, or reading.The issue of whether to raze an old, historic building to make way for progress is a plex one, since it involves a conflict between our interest in preserving our culture, tradition, and history and a legitimate need to create practical facilities that serve current utilitarian purposes. In my view, the final judgment should depend on a case-by-case analysis of two key factors.One key factor is the historic value of the building. An older building may be worth saving because it uniquely represents some bygone era. On the other hand, if several older buildings represent the era just as effectively, then the historic value of one building might be negligible. If the building figured centrally into the citys history as a municipal structure, the home of a founding family or other significant historical figure, or the location of importantevents, then its historic value would be greater than ifits history was an unremarkable one.The other key factor involves the specific utilitarian needs of the munity and the relative costs and benefits of each alternative in light of those needs. For example, if the need is mainly for more office space, then an architecturally appropriate add-on or annex might servejust as well as a new building. On the other hand, an expensive retrofit may not be worthwhile if no amount of retrofitting would permit it to serve the desired function- Moreover, retrofitting might undermine the historic value of the old building by altering its aesthetic or architectural integrity.。
新与旧的关系作文题目

新与旧的关系作文题目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新与旧的交替如同日夜的更迭,从未停止过。
我们总是在追逐新事物的同时,又对旧事物怀有深深的眷恋。
就拿我家那台老旧的缝纫机来说吧。
它安静地待在角落里,身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那锈迹斑斑的外壳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小时候,我总是好奇地看着妈妈坐在缝纫机前,双脚不停地踩着踏板,双手熟练地摆弄着布料,“哒哒哒”的声音充满了整个房间。
那时候,家里的很多衣物都是妈妈用这台缝纫机做出来的。
记得有一次,学校要举行活动,要求我们都穿上漂亮的裙子。
妈妈知道后,二话不说就开始为我准备。
她从柜子里翻出一块漂亮的花布,放在缝纫机上比划着。
然后,她戴上眼镜,仔细地裁剪布料,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对待一件珍贵的宝贝。
缝纫机的踏板在妈妈的脚下欢快地跳动着,针头快速地上下穿梭,就像一只灵动的小鸟。
我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心里充满了期待。
过了好久,一条漂亮的裙子终于出现在我眼前。
裙子的裙摆上还绣着几朵小花,那是妈妈用手一针一线绣上去的。
我迫不及待地穿上它,在镜子前转了好几圈,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家里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我们开始购买现成的衣服,那台缝纫机也渐渐被闲置了。
但是,妈妈始终舍不得扔掉它,每次打扫房间的时候,都会小心翼翼地擦拭它。
后来,我长大了,开始追求时尚的新衣服。
那些商场里的新款服装总是吸引着我的目光,我不停地买买买,衣柜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衣服。
然而,在一次整理衣柜的时候,我无意间又看到了那条妈妈做的裙子。
它已经有些褪色了,裙摆上的小花也不再那么鲜艳,但那一刻,我却感受到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温暖。
我突然意识到,新衣服虽然漂亮时尚,但却缺少了那份浓浓的亲情和温暖。
而那台老旧的缝纫机,虽然已经不再使用,但它承载着的却是妈妈对我们的爱和关怀。
再想想如今的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层出不穷。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居等等,这些新玩意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朋友联系,可以在网上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通过智能设备控制家里的电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场作文写作指导:“新与旧”(附:审题指导及范文点评)
【真题回放】
莫言在一次演讲时说,从特定意义上讲,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旧与新的斗争史。
他从衣食住行的生活层面解释说,“新的目标就是生产既环保又健康的高产农作物,我们怀念古老的味道,比如说老祖母煮的鸡蛋味道,母亲蒸的馒头味道,看上去是怀旧,实际上是对新成果的不满。
”他还说,人们要从旧的里面寻找新的灵感和素材,“屠呦呦的青蒿素就是从旧里面找新的典型范例,我本人的小说创作更是从古老的经典里和古老的民间传说里面获得了许多灵感跟素材。
”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当代青年,你如何看待“新”与“旧”?
要求:①使用分论点和对比论证。
②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读】
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写作的题目,首先应该对材料有深入细致的分析:从本则材料来看,材料通过莫言的一段话展现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旧与新的斗争史”这句话直接点明“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揭示了继承与创新对立统一的关系。
之后莫言以“看上去是怀旧,实际上是对新成果的不满”指出目前我们在处理继承与创新关系时的一些问题,如一些新成果丢弃了旧物中有价值的东西。
面对这样的问题,他借用自己写作与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事例来进一步指出不要无视旧,而要在旧物中发掘新价值(灵感与素材),在继承中创新,要用新思维新方法去改造旧资源获取新成果,强调继承传统与创新成果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
那我们应该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写作?如要求中所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变则必有新,有变则必须要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
因此,写作时站位要高,格局要大,以变动颇大的当今世界为背景进行创作,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人层面的新与旧。
新,是后一种事物对以前事物的取代,反映了一个发展的过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事物的新旧更替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
一般来说,“新”可谓与时俱进,那些随时间飞逝而产生的事物,如春天来临的几株嫩芽,几抹绿色与生气,都可称
之为新。
而这所有的新又都建立在旧的基础上,那春天来临的嫩芽生长在旧枝上,那绿色与生气根植于枯叶堆积的泥土中。
我国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是不断创新还是继承传统的问题横亘在发展的道路上,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
无论是从材料中提取出的信息,还是结合实际情况,本次作文均应从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入手,而不应只取其中一个方面。
最准确的立意应是从创新与继承的辩证关系入手,指出“承旧”是创新的基础,而创新又是对“旧”的补充,对“旧”的扬弃。
所以,继承与创新可以看作是一个民族发展生生不息的两个轮子。
不善于继承就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就缺乏继承的能力和活力。
【参考立意】
1. 以“旧”为藏,“新”从中来
2. 承旧之精华,创新之未来
3. 古旧里弃残存真,新世里传承发展
4. 携旧创新,展盛世新颜
5. 以旧为基,创新发展
6. 拾旧之遗珠,创崭新世界
7. 守旧出新
8. 旧里寻新,变通奋进
9. 汲旧时之精华,创时代之新象
10. 胸怀新未来,心存旧传承
【考场佳作】
旧存新,新鉴旧
19-20 白如冰
念古文,悟以往精华,温故而知新;歌《芒种》,新旧相融,古筝与大提琴的旋律深入人心;赞中医,几株药草精华,救世界于疫情爆发之际。
旧能历千百年而不衰必有其理,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新之所以会出现必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有其合理也有其不完善,新当鉴旧,摒其不善。
在旧中取精去粕。
《论语》是儒家留存千年的经典之作,其中既有“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精华,至今不衰,又有“敬鬼神而远之”的神鬼之说早已否定。
在庄子的学说中,亦有处人经世的大理,又有“不可知论”的历史局限。
新冠疫情因中医药而得到控制,中医药天下扬名,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又何尝没有错误记录与无效药方?辩证传经典,经典永不衰,盲目守旧理,旧灭潮流弃。
在新中要以古为鉴,面向未来。
一味的守旧当然是不可取的,而一味的求新而不顾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是更不可取的。
莫言从旧的经典与民间传说中获得灵感与素材,屠呦呦从中医药典中悟得启发,瓦特改良蒸汽机,引领了一个时代,旧取新成新而发展。
安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功的,而中国每年申请永动机的专利数居世界第一,这种让我想到《格列佛游记》里可笑的实验,从黄瓜里提取阳光,将排泄物还原成食物……引人发笑的背后是一味求新,新不成而成谬。
只有旧取新,新鉴旧才能更好地发展。
既知温故而知新又可演化成记忆规律曲线推动现今少年记忆能力提升,既知中医药的修复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又可古为今用萃取精华配以西药,推动信管的解决。
辩证否定知扬弃,于新中看到历史的影子,于旧中看到发展的契机。
不守旧,不追新,在学好旧——前人经验的同时谋求创新和发展,是我们在新时代浪潮下应该做的。
【老师点评】
本文笔法凝练,用语准确。
开篇连用排比造势,在新旧对比中引出中心论点,高效简洁。
文章主体紧紧围绕中心论点,从如何对待旧,如何对待新,如何处理新与旧关系展开论述,层层递进,又各自成体系。
细看来,旁征博引的论据充盈在整饬的结构中,古有《论语》《本草纲目》经典,今有莫言、屠呦呦与瓦特的创新。
最为可贵之处是作者能够将此新与旧的论述恰当融入当今时代背景中,使全文大气磅礴,尽显格局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