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易错点剖析
二次函数(易错30题7个考点)(解析版)-2024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题型高分突破》(人教版)

第2单元二次函数(易错30题7个考点)一.二次函数的性质(共1小题)1.如图,抛物线y=ax2+bx+c交x轴于(﹣1,0)、(3,0)两点,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1B.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C.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是﹣1和3D.当﹣1<x<3时,y<0【答案】D【解答】解:A、对称轴为直线x==1,正确,故本选项错误;B、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正确,故本选项错误;C、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是﹣1和3正确,故本选项错误;D、应为当﹣1<x<3时,y>0,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二.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共3小题)2.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对称轴为x=﹣,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abc>o B.b2﹣4ac<0C.2b+c>0D.4a﹣2b+c<0【答案】D【解答】解:A、图象开口向上,与y轴交于负半轴,对称轴在y轴左侧,能得到:a>0,c<0,﹣<0,b>0,∴abc>0,错误;B、图象与x轴有2个交点,依据根的判别式可知b2﹣4ac>0,错误;C、∵﹣=﹣,∴b=a,∵x=1时,a+b+c<0,∴2b+c<0,错误;D、∵图象与x轴交于左边的点在﹣2和﹣3之间,∴x=﹣2时,4a﹣2b+c<0,正确;故选:D.3.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①a﹣b+c >0;②2abc>0;③4a﹣2b+c>0;④b2﹣4ac>0;⑤3a+c>0;⑥a﹣c>0,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A.2B.3C.4D.5【答案】C【解答】解:当x=﹣1时,y<0,则a﹣b+c<0,所以①错误;抛物线开口向上,则a>0;对称轴在y轴右侧,x=﹣>0,则b<0;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在x轴下方,则c<0,于是abc>0,所以②正确;当x=﹣2,y>0,则4a﹣2b+c>0,所以③正确;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则b2﹣4ac>0,所以④正确;x=﹣=1,即b=﹣2a,而a﹣b+c<0,则3a+c<0,所以⑤错误;a>0,c<0,则a﹣c>0,所以⑥正确.故选:C.4.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abc>0;②2a+b=0;③m为任意实数,则a+b>am2+bm;④a﹣b+c>0;⑤若ax12+bx1=ax22+bx2且x1≠x2,则x1+x2=2.其中正确的有()A.①④B.③④C.②⑤D.②③⑤【答案】C【解答】解:①抛物线开口方向向下,则a<0.抛物线对称轴位于y轴右侧,则a、b异号,即ab<0.抛物线与y轴交于正半轴,则c>0.所以abc<0.故①错误.②∵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1,∴b=﹣2a,即2a+b=0,故②正确;③∵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1,∴函数的最大值为:a+b+c,∴a+b+c≥am2+bm+c,即a+b≥am2+bm,故③错误;④∵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在(3,0)的左侧,而对称轴为直线x=1,∴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在(﹣1,0)的右侧∴当x=﹣1时,y<0,∴a﹣b+c<0,故④错误;⑤∵ax12+bx1=ax22+bx2,∴ax12+bx1﹣ax22﹣bx2=0,∴a(x1+x2)(x1﹣x2)+b(x1﹣x2)=0,∴(x1﹣x2)[a(x1+x2)+b]=0,而x1≠x2,∴a(x1+x2)+b=0,即x1+x2=,∵b=﹣2a,∴x1+x2=2,故⑤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②⑤.故选:C.三.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共1小题)5.若抛物线y=2x2﹣px+4p+1中不管p取何值时都通过定点,则定点坐标为(4,3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y=2x2﹣px+4p+1可化为y=2x2﹣p(x﹣4)+1,分析可得:当x=4时,y=33;且与p的取值无关;故不管p取何值时都通过定点(4,33).四.二次函数的最值(共1小题)6.若函数y=x2﹣6x+5,当2≤x≤6时的最大值是M,最小值是m,则M﹣m=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原式可化为y=(x﹣3)2﹣4,可知函数顶点坐标为(3,﹣4),当y=0时,x2﹣6x+5=0,即(x﹣1)(x﹣5)=0,解得x1=1,x2=5.如图:m=﹣4,当x=6时,y=36﹣36+5=5,即M=5.则M﹣m=5﹣(﹣4)=9.故答案为9.五.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共1小题)7.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顶点坐标(﹣1,﹣4)B.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C.线段AB的长为3D.当﹣3<x<1时,y>0【答案】A【解答】解:由图可知,对称轴为﹣=﹣1,b=2;c=﹣3,则函数解析式为y=x2+2x﹣3.其顶点坐标为(﹣1,﹣4).由图可知,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y=0时,x2+2x﹣3=0,解得x1=1;x2=﹣3.可知线段AB长为1﹣(﹣3)=4,由图可知当﹣3<x<1时,y<0.可见,只有A正确,故选:A.六.二次函数的应用(共4小题)8.施工队要修建一个横断面为抛物线的公路隧道,其高度为6米,宽度OM为12米.现以O点为原点,OM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1所示).(1)求出这条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隧道下的公路是双向行车道(正中间是一条宽1米的隔离带),其中的一条行车道能否行驶宽2.5米、高5米的特种车辆?请通过计算说明;(3)施工队计划在隧道门口搭建一个矩形“脚手架”CDAB,使A、D点在抛物线上.B、C点在地面OM线上(如图2所示).为了筹备材料,需求出“脚手架”三根木杆AB、AD、DC的长度之和的最大值是多少,请你帮施工队计算一下.【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M(12,0),P(6,6).∴设这条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a(x﹣6)2+6,∵抛物线过O(0,0),∴a(0﹣6)2+6=0,解得a=﹣,∴这条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x﹣6)2+6,即y=﹣x2+2x.(0≤x≤12)(2)当x=6﹣0.5﹣2.5=3(或x=6+0.5+2.5=9)时y=4.5<5故不能行驶宽2.5米、高5米的特种车辆.(3)设点A的坐标为(m,﹣m2+2m)则OB=m,AB=DC=﹣m2+2m根据抛物线的轴对称,可得:OB=CM=m,故BC=12﹣2m,即AD=12﹣2m令L=AB+AD+DC=﹣m2+2m+12﹣2m﹣m2+2m=﹣m2+2m+12=﹣(m ﹣3)2+15故当m=3,即OB=3米时,三根木杆长度之和L的最大值为15米.9.嘉兴某公司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不断创新发展,生产销售某产品,该产品销售量y(万件)与售价x(元件)之间存在图1(一条线段)所示的变化趋势,总成本P(万元)与销售量y(万件)之间存在图2所示的变化趋势,当6≤y≤10时可看成一条线段,当10≤y≤18时可看成抛物线P=﹣y2+8y+m(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销售量不超过10万件时,利润为45万元,求此时的售价为多少元/件?(3)当售价为多少元时,利润最大,最大值是多少万元?(利润=销售总额一总成本)【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将点(18,6)、(6,18)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y=kx+b 得:,解得:,函数表达式为:y=﹣x+24;(2)当6≤y≤10时,同理可得:P=10y,由题意得:利润w=yx﹣P=﹣(x﹣10)(x﹣24)=45,解得:x=15或19(舍去19),即:此时的售价为15;(3)①当6≤y≤10时,w1=yx﹣P=﹣(x﹣10)(x﹣24),当x=17时,w1有最大值为49万元;②10≤y≤18时,把点(10,100)代入二次函数并解得:m=40,w2=yx﹣P=(24﹣x)2+(24﹣x)(x﹣8)﹣40=﹣x2+x﹣,当x=﹣=14时,w2的最大值为40万元,49>40,故:x=17元时,w有最大值为49万元.10.某商场经营某种品牌的童装,购进时的单价是60元.根据市场调查,在一段时间内,销售单价是80元时,销售量是200件,而销售单价每降低1元,就可多售出20件.(1)写出销售量y件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写出销售该品牌童装获得的利润w元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童装厂规定该品牌童装销售单价不低于76元,且商场要完成不少于240件的销售任务,则商场销售该品牌童装获得的最大利润是多少?【答案】(1)y=﹣20x+1800(60≤x≤80),W=﹣20x2+3000x﹣108000;(2)4480元.【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y=200+(80﹣x)×20=﹣20x+1800,所以销售量y件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20x+1800(60≤x ≤80);W=(x﹣60)y=(x﹣60)(﹣20x+1800)=﹣20x2+3000x﹣108000,所以销售该品牌童装获得的利润w元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W=﹣20x2+3000x﹣108000;(2)根据题意得,﹣20x+1800≥240,解得x≤78,∴76≤x≤78,w=﹣20x2+3000x﹣108000,对称轴为x=﹣=75,∵a=﹣20<0,∴抛物线开口向下,∴当76≤x≤78时,W随x的增大而减小,∴x=76时,W有最大值,最大值=(76﹣60)(﹣20×76+1800)=4480(元).所以商场销售该品牌童装获得的最大利润是4480元.11.为了落实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某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扶贫”优惠政策,使贫困户收入大幅度增加.某农户生产经销一种农产品,已知这种产品的成本价为每千克20元,市场调查发现,该产品每天的销售量y(千克)与销售价x(元/千克)有如下关系:y=﹣2x+80.设这种产品每天的销售利润为w元.(1)求w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该产品销售价定为每千克多少元时,每天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3)如果物价部门规定这种产品的销售价不高于每千克30元,该农户想要每天获得150元的销售利润,销售价应定为每千克多少元?【答案】(1)w=﹣2x2+120x﹣1600;(2)该产品销售价定为每千克30元时,每天销售利润最大,最大销售利润200元;过程见解答;(3)该农户想要每天获得150元的销售利润,销售价应定为每千克25元,过程见解答.【解答】解:(1)由题意得出:w=(x﹣20)•y=(x﹣20)(﹣2x+80)=﹣2x2+120x﹣1600,故w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w=﹣2x2+120x﹣1600;(2)w=﹣2x2+120x﹣1600=﹣2(x﹣30)2+200,∵﹣2<0,∴当x=30时,w有最大值.w最大值为200.答:该产品销售价定为每千克30元时,每天销售利润最大,最大销售利润200元.(3)当w=150时,可得方程﹣2(x﹣30)2+200=150.解得x1=25,x2=35.∵35>30,∴x2=35不符合题意,应舍去.答:该农户想要每天获得150元的销售利润,销售价应定为每千克25元.七.二次函数综合题(共19小题)12.如图(1)所示,E为矩形ABCD的边AD上一点,动点P,Q同时从点B 出发,点P沿折线BE﹣ED﹣DC运动到点C时停止,点Q沿BC运动到点C 时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秒.设P、Q同时出发t秒时,△BPQ的面积为ycm2.已知y与t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2)(曲线OM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则下列结论:①AD=BE=5;②;③当0<t≤5时,;④当秒时,△ABE∽△QBP;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②④【答案】C【解答】解:根据图(2)可得,当点P到达点E时,点Q到达点C,∵点P、Q的运动的速度都是1cm/秒,∴BC=BE=5,∴AD=BE=5,故①小题正确;又∵从M到N的变化是2,∴ED=2,∴AE=AD﹣ED=5﹣2=3,在Rt△ABE中,AB===4,∴cos∠ABE==,故②小题错误;过点P作PF⊥BC于点F,∵AD∥BC,∴∠AEB=∠PBF,∴sin∠PBF=sin∠AEB==,∴PF=PB sin∠PBF=t,∴当0<t≤5时,y=BQ•PF=t•t=t2,故③小题正确;当t=秒时,点P在CD上,此时,PD=﹣BE﹣ED=﹣5﹣2=,PQ=CD﹣PD=4﹣=,∵=,==,∴=,又∵∠A=∠Q=90°,∴△ABE∽△QBP,故④小题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③④.故选:C.13.如图,分别过点P i(i,0)(i=1、2、…、n)作x轴的垂线,交的图象于点A i,交直线于点B i.则=.【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根据题意,知A1、A2、A3、…A n的点都在函与直线x=i(i=1、2、…、n)的图象上,B1、B2、B3、…B n的点都在直线与直线x=i(i=1、2、…、n)图象上,∴A1(1,)、A2(2,2)、A3(3,)…A n(n,n2);B1(1,﹣)、B2(2,﹣1)、B3(3,﹣)…B n(n,﹣);∴A1B1=|﹣(﹣)|=1,A2B2=|2﹣(﹣1)|=3,A3B3=|﹣(﹣)|=6,…A nB n=|n2﹣(﹣)|=;∴=1,=,…=.∴,=1++…+,=2[+++…+],=2(1﹣+﹣+﹣+…+﹣),=2(1﹣),=.故答案为:.14.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顶点是(1,4),且图象过点A(3,0),与y轴交于点B.(1)求二次函数y=ax2+bx+c的解析式;(2)求直线AB的解析式;=3,如果存在,(3)在直线AB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C,使得S△ABC 请求出C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y=﹣x2+2x+3;(2)y=﹣x+3;(3)C(1,4)或C(2,3).【解答】解:(1)∵(1,4)是二次函数的顶点,∴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1)2+4.又∵图象过点A(3,0),∴代入可得4a+4=0,解得a=﹣1,∴y=﹣(x﹣1)2+4或y=﹣x2+2x+3;(2)由y=﹣x2+2x+3可知,B为(0,3).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t(k≠0),将A(3,0)和B(0,3)代入可得k=﹣1,b=3∴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3;(3)∵C在直线AB上方的抛物线上,∴可设C(x,﹣x2+2x+3)其中x>0,过C作CD∥y轴,交AB于D点.则D坐标为(x,﹣x+3),=3,又∵S△ABC∴[(﹣x2+2x+3)﹣(﹣x+3)]×3=3,解得x1=1,x2=,2,代入﹣x2+2x+3得4或3.∴C点坐标为(1,4)或(2,3).15.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经过B(﹣3,0),C(0,3)两点,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A.(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直线y=mx+n经过B,C两点,则m=1;n=3;(3)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找一点E,使得AE+CE的值最小,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4)设点P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是否存在使△BPC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y=﹣x2﹣2x+3;(2)1,3;(3)E的坐标为(﹣1,2);(4)点P的坐标为(﹣3﹣3,0)或(3﹣3,0)或(0,0)或(3,0).【解答】解:(1)把点B(﹣3,0),C(0,3)代入y=﹣x2+bx+c得:,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2﹣2x+3;(2)把B(﹣3,0),C(0,3)代入y=mx+n中得:,解得:;故答案为:1,3;(3)如图1,由(2)知: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直线BC与直线x=﹣1相交于点E,则EB=EA,此时AE+CE最小,此时点E的坐标为(﹣1,2);(4)∵B(﹣3,0),C(0,3),∴OB=OC=3,∴BC=3,分三种情况:①BC=BP,如图2,此时点P的坐标为(﹣3﹣3,0)或(3﹣3,0);②当P与O重合时,△BPC也是等腰三角形,此时P(0,0);③BC=CP,如图3,此时点P的坐标为(3,0);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3﹣3,0)或(3﹣3,0)或(0,0)或(3,0).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抛物线y=ax2﹣2(a+1)x+a+2(a≠0).(1)当a=﹣时,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及顶点坐标;(2)请直接写出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及二次函数图象经过的定点坐标是(1,0).(3)若当1≤x≤5时,函数值有最大值为8,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4)已知点A(0,﹣3)、B(5,﹣3),若抛物线与线段AB只有一个公共点,请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答案】(1)直线x=﹣7,(﹣7,8);(2)(1,0);(3)y=x2﹣4x+3;(4)a的取值范围是:a=或0<a<或﹣5<a<0.【解答】解:(1)a=﹣时,y=﹣x2﹣x+∴对称轴为直线x=﹣=﹣7,把x=﹣7代入y=﹣x2﹣x+得,y=8,∴顶点坐标为(﹣7,8);(2)∵y=ax2﹣2(a+1)x+a+2(a≠0).∴对称轴为直线x=﹣=1+,∵y=ax2﹣2(a+1)x+a+2=a(x﹣1)2﹣2(x﹣1)=(x﹣1)[a(x﹣1)﹣2],∴二次函数经过的定点坐标为(1,0);故答案为:(1,0);(3)由(2)知: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1+,分两种情况:①当a<0时,1+<1,在自变量x的值满足1≤x≤5的情况下,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1时,y=0,而当1≤x≤5时,函数值有最大值为8,所以此种情况不成立;②当a>0时,1+>1,i)当1<1+≤3时,即a≥,当x=5时,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y=25a﹣10(a+1)+a+2=8,∴a=1,此时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4x+3;ii)当1+>3时,在自变量x的值满足1≤x≤5的情况下,y随x的增大而减小,即x=1有最大值,所以此种情况不成立;综上所述:此时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4x+3;(4)分三种情况:①当抛物线的顶点在线段AB上时,抛物线与线段AB只有一个公共点,即当y=﹣3时,ax2﹣2(a+1)x+a+2=﹣3,ax2﹣2(a+1)x+a+5=0,Δ=4(a+1)2﹣4a(a+5)=0,∴a=,当a=时,x2﹣x+=0,解得:x1=x2=4(符合题意,如图1),②当a>0时,如图2,当x=0时,y>﹣3;当x=5时,y<﹣3,∴,解得:﹣5<a<,∴0<a<;③当a<0时,如图3,当x=0时,y>﹣3;当x=5时,y<﹣3,∴,解得:﹣5<a<,∴﹣5<a<0;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a=或0<a<或﹣5<a<0.17.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D.已知A(﹣1,0),C(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有一点M,使得MA+MC的值最小,求此点M的坐标;(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P点,使△PCD是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y=﹣x2+2x+3;(2)点M(1,2);(3)点P的坐标为(1,6)或(1,)或(1,﹣)或(1,).【解答】解:(1)∵抛物线y=﹣x2+bx+c经过A(﹣1,0),C(0,3)两点,∴,解得:,∴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2)由对称性可知,直线BC与抛物线对称轴的交点就是点M,抛物线y=﹣x2+2x+3的对称轴是直线x=﹣=1,由于点A(﹣1,0),则点B(3,0),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d,则,解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当x=1时,y=﹣1+3=2,∴点M(1,2);(3)设P(1,t),则PC2=12+(t﹣3)2,CD2=32+12=10,PD2=t2,根据△PCD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PC=CD时,则12+(t﹣3)2=10,解得:t=6或t=0(此时点P与D重合,舍去),∴P(1,6);②当CD=PD时,则10=t2,解得:t=±,∴P1(1,),P2(1,﹣);③当PC=PD时,则12+(t﹣3)2=t2,解得:t=,P(1,);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1,6)或(1,)或(1,﹣)或(1,).18.如图1,抛物线y=ax2+x+c与x轴交于点A、B(4,0)(A点在B点左侧),与y轴交于点C(0,6),点P是抛物线上一个动点,连接PB,PC,BC(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P的横坐标为3,求△BPC的面积;(3)如图2所示,当点P在直线BC上方运动时,连接AC,求四边形ABPC 面积的最大值,并写出此时P点坐标.(4)若点M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点N是抛物线上一动点,P的横坐标为3.试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使得以点B,M,N,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x2+x+6;=;(2)S△BPC的最大值为24,此时,点P的坐标为(2,6);(3)S四边形ABPC(4)点M的坐标为(8,0)或(﹣,0)或(,0)或(0,0).【解答】解:(1)∵抛物线y=ax2+x+c经过点B(4,0)、C(0,6),∴,解得:,∴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x2+x+6;(2)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6,∵点P的横坐标为3,∴P(3,),如图1,过点P作PE∥y轴,交BC于点E,则E(3,),∴PE=﹣=,=S△BPE+S△CPE=××(4﹣3)+××3=;∴S△BPC(3)∵y=﹣x2+x+6,∴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点A和点B(4,0)关于直线x=1对称,∴A(﹣2,0),∴AB=4﹣(﹣2)=6,∵C(0,6),∴OC=6,=AB•OC=×6×6=18,∴S△ABC如图2,过点P作PE∥y轴交BC于点E,设P(t,﹣t2+t+6),则E(t,t+6),∴PE=﹣t2+t+6﹣(t+6)=﹣t2+3t,=S△PBE+S△PCE=PE•(x B﹣x P)+PE•(x P﹣x C)=×(﹣t2+3t)∴S△PBC×4=﹣t2+6t,=S△PBC+S△ABC=﹣t2+6t+18=﹣(t﹣2)2+24,∴S四边形ABPC∵﹣<0,有最大值,最大值为24.∴当t=2时,S四边形ABPC此时,点P的坐标为(2,6);(4)由(2)知P(3,),B(4,0),∵点M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点N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设M(m,0),N(n,﹣n2+n+6),当BP、MN为对角线时,BP与MN的中点重合,则,解得:,(此时点N与点P重合,舍去),∴M(8,0);当BM、PN为对角线时,BM与PN的中点重合,则,解得:,,∴M(﹣,0)或(,0);当BN、PM为对角线时,BN与PM的中点重合,则,解得:,(此时点N与点P重合,舍去),∴M(0,0);综上所述,点M的坐标为(8,0)或(﹣,0)或(,0)或(0,0).19.如图,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与y轴交于点C,点D和点C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1)求直线AD的解析式;(2)如图,直线AD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F,过点F作FG⊥AD于点G,求线段FG的最大值;(3)点M是抛物线的顶点,点P是y轴上一点,点Q是坐标平面内一点,以A,M,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以AM为边的矩形,求点Q的坐标.(2)FG的最大值为:;(3)或.【解答】(1)解:当x=0时,y=﹣x2+2x+3=3,则C(0,3),当y=0时,﹣x2+2x+3=0,解得x1=﹣1,x2=3,则A(﹣1,0),B(3,0),∵y=﹣x2+2x+3=﹣(x﹣1)2+4,∴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1,而点D和点C关于直线x=1对称,∴D(2,3),设直线AD的解析式为y=kx+b,把A(﹣1,0),D(2,3)分别代入得,解得,∴直线AD的解析式为y=x+1;(2)记AD于y轴的交点为E,当x=0时,y=x+1=1,则E(0,1),∴OA=OE,∴△OA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AO=∠AEO=45°,过F作FN∥y轴交AD于N,∴∠FNG=45°,∴△FG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F(x,﹣x2+2x+3),则N(x,x+1),∴,当时,FN有最大值,∴FG的最大值为:;(3)如图,当P在AM的右边,记直线AM交y轴于R,y=﹣x2+2x+3=﹣(x﹣1)2+4,则M(1,4),设直线AM的解析式为y=mx+n,把A(﹣1,0)、M(1,4)分别代入得,解得,∴直线AM的解析式为y=2x+2,当x=0时,y=2x+2=2,则R(0,2),设P(0,y),而四边形APQM为矩形,∴∠RAP=90°,∴(2﹣y)2=12+y2+12+22,解得:,即,由平移的性质可得:;如图,当P在AM的左边,同理可得:(y﹣2)2=(1﹣0)2+(4﹣2)2+(0﹣1)2+(y﹣4)2,解得:,即,由平移的性质可得:;综上:或.20.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中,抛物线的顶点P到x轴的距离是4,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O、M两点,OM=4;矩形ABCD的边BC在线段的OM上,点A、D在抛物线上.(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点D的横坐标是m,矩形ABCD的周长为L,求L与m的关系式,并求出L的最大值;(3)点E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以E、F、O、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求F点的坐标.【答案】(1)y=﹣x2+4x;(2)当m=1时,周长L有最大值10;(3)点F(﹣2,﹣12)或(6,﹣12)或(2,4)时,以E、F、O、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解答】解:(1)依题意得顶点P的坐标(2,4),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2+4,把点M(4,0)代入解析式,解得a=﹣1,所以y=﹣(x﹣2)2+4=﹣x2+4x,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4x.(2)∵点D的横坐标是m,∴点D的纵坐标是﹣m2+4m,BC=4﹣2m,∴矩形ABCD的周长L=2(﹣m2+4m+4﹣2m)=﹣2(m﹣1)2+10,∴当m=1时,周长L有最大值10.(3)①OM是平行四边形的边时:点F的横坐标:2﹣4=﹣2,纵坐标:y=﹣(﹣2)2+4×(﹣2)=﹣12,此时,点F(﹣2,﹣12);或点F的横坐标:2+4=6,纵坐标:y=﹣62+4×6=﹣12,此时,点F(6,﹣12).②OM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EF所在的直线经过OM的中点,∴EF都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点F与点P重合,∴点F(2,4).综上所述,点F(﹣2,﹣12)或(6,﹣12)或(2,4)时,以E、F、O、M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1.如图,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交于B、C两点,与x轴交于D、E两点,且D点坐标为(1,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x轴上找一点P,使|PB﹣PC|最大,求出点P的坐标;(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BC是以点P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y=x2﹣x+1;(2)P(﹣2,0);(3)存在,P(1,0)或(3,0).【解答】解:(1)将B(0,1),D(1,0)的坐标代入y=x2+bx+c,得:,解得,∴解析式y=x2﹣x+1.(2)当P在x轴上的任何位置(点A除外)时,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得|PB﹣PC|<BC,当点P在点A处时,|PB﹣PC|=BC,这时,|PB﹣PC|最大,即P在A点时,|PB﹣PC|最大.∵直线y=x+1交x轴与A点,令y=0,x=﹣2,即A(﹣2,0),∴P(﹣2,0).(3)设符合条件的点P存在,令P(a,0):当P为直角顶点时,如图:过C作CF⊥x轴于F;∵∠BPO+∠OBP=90°,∠BPO+∠CPF=90°,∴∠OBP=∠FPC,∴Rt△BOP∽Rt△PFC,∴,即,整理得a2﹣4a+3=0,解得a=1或a=3;∴所求的点P的坐标为(1,0)或(3,0),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共有2个.22.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D,已知A(﹣1,0),C(0,2).(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CD是以C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E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E作x轴的垂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F,求△CBF的最大面积及此时点E的坐标.【答案】(1)y=﹣x2+x+2;(2)存在,点P的坐标为(,)或(,﹣)或(,4);(3)△CBF的最大面积为4,E(2,1).【解答】解:(1)∵A(﹣1,0),C(0,2)在抛物线y=x2+bx+c上,则,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2;(2)存在,理由:∵y=﹣x2+x+2=﹣(x﹣)2+,∴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D(,0),且C(0,2),∴CD==,∵点P在对称轴上,∴可设P(,t),∴PD=|t|,PC=,当PD=CD时,则有|t|=,解得t=±,此时P点坐标为(,)或(,﹣);当PC=CD时,则有=,解得t=0(与D重合,舍去)或t=4,此时P点坐标为(,4);综上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其坐标为(,)或(,﹣)或(,4);(3)当y=0时,即﹣x2+x+2=0,解得x=﹣1或x=4,∴A(﹣1,0),B(4,0),设直线BC解析式为y=kx+s,由题意可得,解得,∴直线BC解析式为y=﹣x+2,∵点E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可设E(m,﹣m+2),则F(m,﹣m2+m+2),∴EF=﹣m2+m+2﹣(﹣m+2)=﹣m2+2m=﹣(m﹣2)2+2,=×4•EF=2[﹣(m﹣2)2+2]=﹣(m﹣2)2+4,∴S△CBF∵﹣1<0,有最大值,最大值为4,∴当m=2时,S△CBF此时﹣x+2=1,∴E(2,1),即E为BC的中点,∴当E运动到BC的中点时,△CBF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4,此时E点坐标为(2,1).23.已知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直线y=x+3相交于点A和点B,点A 在x轴上,点B在y轴上.抛物线的顶点为P.(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现将抛物线向右平移m个单位,当抛物线与△ABP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求m的值;=2S△ABP,若存在,(3)在直线AB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S△ABQ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x+3;(2)m的值为2;(3)点Q的坐标为(﹣4,﹣5)或(1,0).【解答】解:(1)当x=0时,y=3,∴B(0,3),当y=0时,x+3=0,∴x=﹣3,∴A(﹣3,0),把A(﹣3,0)和B(0,3)代入二次函数y=﹣x2+bx+c中得:,解得:,∴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x+3;(2)y=﹣x2﹣2x+3=﹣(x+1)2+4,∴P(﹣1,4),将抛物线向右平移m个单位,P对应点为(﹣1+m,4),∴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x+1﹣m)2+4,把B(0,3)代入得,3=﹣(1﹣m)2+4,解得m1=2,m2=0(舍去),故m的值为2;=S△APD+S梯形PDOB﹣S△AOB=+×(3+4)×1﹣(3)∵S△ABP=3,=2S△ABP=6,∴S△ABQ设点Q的坐标为(a,﹣a2﹣2a+3),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当Q在对称轴的左侧,过点P作PD⊥x轴于点D,过点Q作QE ∥y轴交直线AB于E,=(a+3+a2+2a﹣3)(﹣a+3+a)=6,∴S△ABQ解得:a1=﹣4,a2=1(舍),∴Q(﹣4,﹣5);②如图2,当Q在对称的右侧,过点P作PD⊥x轴于点D,过点Q作QE∥y 轴交直线AB于E,同理可得a=1,∴Q(1,0),综上,点Q的坐标为(﹣4,﹣5)或(1,0).24.如图1和图2,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为直线x=﹣1,且抛物线经过B(1,0),C(0,3)两点,与x轴交于点A.(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1,在抛物线的对称轴直线x=﹣1上找一点M,使点M到点B的距离与到点C的距离之和最小,求出点M的坐标;(3)如图2,点Q为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点,若∠CBQ=45°,请求出点Q坐标.【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点B的坐标为(1,0),函数的对称轴为x=﹣1,故点A (﹣3,0),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3)(x﹣1)=a(x2+2x﹣3),即﹣3a=3,解得:a=﹣1,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2x+3…①;(2)点B关于函数对称轴的对称点为点A,则AC交函数对称轴于点M,则点M为所求,由点A、C的坐标得,直线AC的表达式为:y=x+3,当x=﹣1时,y=2,故点M(﹣1,2);(3)如图,设直线BQ交y轴于点H,作HG⊥BC于点G,tan∠OCB=,∠CBQ=45°,则设:BG=HG=x,则CG=3x,则BC=BG+CG=4x==,解得x=,CH=x=,则点H(0,),由点B、H的坐标可得,直线BQ的表达式为:y=﹣x+…②,联立①②并解得:x=1(舍去)或﹣,故点Q(﹣,).25.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1,0)、B (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D为抛物线的顶点.(1)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CDB的面积.(3)在其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DC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设解析式为:y=a(x﹣x1)(x﹣x2)(a≠0),即y=a (x+1)(x﹣3).把点C(0,3)代入,得a(0+1)(0﹣3)=3.a=﹣1.故该抛物线解析式是y=﹣(x+1)(x﹣3)或y=﹣x2+2x+3.(2)由y=﹣x2+2x+3=﹣(x﹣1)2+4知,顶点坐标D为(1,4).∵B(3,0),C(0,3),∴BC2=18,BD2=(3﹣1)2+(0﹣4)2=20,CD2=(0﹣1)2+(3﹣4)2=2,∴BD2=BC2+CD2.∴△BCD是直角三角形,且∠BCD=90°.=CD•BC=××3=3,即△CDB的面积是3.∴S△BCD(3)存在,由y=﹣x2+2x+3得,D点坐标为(1,4),对称轴为x=1,①若以CD为底边,则PD=PC,设P点坐标为(x,y),根据勾股定理得:x2+(3﹣y)2=(x﹣1)2+(4﹣y)2,即y=4﹣x,又∵P点(x,y)在抛物线上,∴4﹣x=﹣x2+2x+3,即x2﹣3x+1=0,解得x1=,x2=<1(舍去),∴x=,∴y=4﹣x=,即点P坐标为(,).②若以CD为一腰,因为点P在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上,由抛物线对称性知,点P与点C关于直线x=1对称,此时点P坐标为(2,3),∴符合条件的点P坐标为(,)或(2,3).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ax2﹣2x+c与直线y=kx+b都经过A(0,﹣3),B(3,0)两点,该抛物线的顶点为C.(1)求此抛物线和直线AB的解析式;(2)设点P是直线AB下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当△PAB面积最大时,试求出点P的坐标,并求出△P AB面积的最大值;(3)设直线AB与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在射线EB上是否存在一点M,过点M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N,使点M、N、C、E是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若存在,试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y=x2﹣2x﹣3;y=x﹣3;(2),P(,﹣);(3)(2,﹣1)或(,),【解答】解:(1)∵抛物线y=ax2﹣2x+c经过A(0,﹣3),B(3,0)两点,∴,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直线y=kx+b经过A(0,﹣3),B(3,0)两点,∴,解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3;(2)如图1,作PQ∥y轴交直线AB于点Q,设P(m,m2﹣2m﹣3),则Qm,m﹣3),∴PQ=m﹣3﹣(m2﹣2m﹣3)=﹣m2+3m,=×3×(﹣m2+3m)∴S△P AB=﹣m2+m=﹣(m﹣)2+,∴当m=时,△PAB面积有最大值,最大值是,此时P点坐标为(,﹣).(3)存在,理由如下:∵y=x2﹣2x﹣3=(x﹣1)2﹣4,∴抛物线的顶点C的坐标为(1,﹣4),∵CE∥y轴,∴E(1,﹣2),∴CE=2,①如图2,若点M在x轴下方,四边形CEMN为平行四边形,则CE=MN,设M(a,a﹣3),则N(a,a2﹣2a﹣3),∴MN=a﹣3﹣(a2﹣2a﹣3)=﹣a2+3a,∴﹣a2+3a=2,解得:a=2,a=1(舍去),∴M(2,﹣1),②如图3,若点M在x轴上方,四边形CENM为平行四边形,则CE=MN,设M(a,a﹣3),则N(a,a2﹣2a﹣3),∴MN=a2﹣2a﹣3﹣(a﹣3)=a2﹣3a,∴a2﹣3a=2,解得:a=,a=(舍去),∴M(,),综合可得M点的坐标为(2,﹣1)或(,),27.矩形OABC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6,0),C(0,3),直线y=x与BC边相交于点D.(1)求点D的坐标;(2)若抛物线y=ax2+bx经过D,A两点,试确定此抛物线的表达式;(3)设(2)中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OD交于点M,点P为对称轴上一动点,以P,O,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CD相似,求符合条件的P点的坐标.【答案】(1)D(4,3);(2)y=﹣x2+x;(3)P1(3,0),P2(3,﹣4).【解答】解:(1)∵四边形OABC是矩形,∴BC∥OA,∵直线y=x与BC边相交于点D,∴点D的纵坐标为3,令y=3,得3=x,解得:x=4,∴D(4,3);(2)∵抛物线y=ax2+bx经过D(4,3),A(6,0)两点,∴,解得:,∴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3)如图2: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P1,符合条件.∵CB∥OA,∴∠P1OM=∠CDO,∵∠DCO=∠OP1M=90°,∴Rt△P1OM∽Rt△CDO.∵x=﹣=3,∴该点坐标为P1(3,0).过点O作OD的垂线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P2,∵对称轴平行于y轴,∴∠P2MO=∠DOC,∴Rt△P2OM∽Rt△DCO.在△P2P1O和△DCO中,,,∴△P2P1O≌△DCO(AAS).∴CD=P1P2=4,∵点P2位于第四象限,∴P2(3,﹣4).∴符合条件的点P有两个,分别是P1(3,0),P2(3,﹣4).28.已知一次函数y1=﹣3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两点,抛物线y2=ax2﹣2ax+a+4(a<0);(1)若抛物线经过点B,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抛物线是否经过一定点,若经过定点,求出定点坐标,若不经过,请说明理由;(3)在(1)的条件下,第一象限一点M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AM,BM,设点M的横坐标为t,四边形BOAM的面积为S,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当t取何值时,S有最大值是多少?【答案】(1)y=﹣x2+2x+3;(2)抛物线经过一定点,定点坐标为(1,4);(3)S=﹣t2++(0<t<3),当t=时,S有最大值是.【解答】解:(1)当x=0时,y=3,∴B(0,3),将B(0,3)代入y2=ax2﹣2ax+a+4中得:a+4=3,∴a=﹣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2)抛物线y2=ax2﹣2ax+a+4=a(x﹣1)2+4,当x=1时,y2=4,∴抛物线经过一定点,定点坐标为(1,4);(3)如图,连接OM,当y=0时,﹣3x+3=0,∴x=1,∴A(1,0),由题意得:M(t,﹣t2+2t+3)(0<t<3),+S△AOM∴S=S△OBM=•OB•x M+•OA•y M=×3t+×1×(﹣t2+2t+3)=﹣t2++(0<t<3)=﹣(t﹣)2+;∵﹣<0,∴当t=时,S有最大值是.29.已知抛物线y=﹣x2+x+3与x轴交于点A、B(A在B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BAC的平分线AD交y轴于点D.过点D的直线l与射线AC、AB分别交于点M、N.(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2)当实数a>﹣2时,求二次函数y=﹣x2+x+3在﹣2<x≤a时的最大值;(可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3)当直线l绕点D旋转时,试证明为定值,并求出该定值.【答案】(1)x=;(2)当a≤时,最大值为﹣a2+a+3;当a>时,最大值为4;(3)证明见解答过程,定值是.【解答】解:(1)抛物线对称轴为:x==;(2)①当a≤时,如图:此时二次函数y=﹣x2+x+3在﹣2<x≤a时的最大值,在x=a时取得,最大值为y=﹣a2+a+3,②当a>时,如图:此时二次函数y=﹣x2+x+3在﹣2<x≤a时的最大值,在x=时取得,最大值为y=4,综上所述,当a≤时,最大值为﹣a2+a+3;当a>时,最大值为4;(3)过M作ME⊥x轴于E,在y=﹣x2+x+3中令x=0得y=3,令y=0得x1=﹣,x2=3,∴A(﹣,0),B(3,0),C(0,3),∴OA=,OC=3,∴tan∠OAC==,∴∠OAC=60°,即∠BAC=60°,∵∠BAC的平分线AD交y轴于点D,∴∠OAD=30°,∴OD=OA•tan30°=1,∴D(0,1),①当M在线段AC上时,如图:设AM=a,AN=b,则ON=AN﹣OA=b﹣,∴N(b﹣,0),设直线DN解析式为y=kx+m,将D(0,1),N(b﹣,0)代入得:,解得,∴直线DN解析式为y=x+1,在Rt△AME中,∠OAC=60°,AM=a,∴AE=a,ME=a,∴OE=﹣a=,∴M(,a),将M(,a)代入y=x+1得:a=×+1,变形为:ab=2(a+b),∴a+b=ab,∴=+===,∴为定值,是;②当M在线段AC延长线上时,如图:设AM=a,AN=b,则ON=OA﹣AN=﹣b,∴N(b﹣,0),设直线DN解析式为y=tx+n,将D(0,1),N(b﹣,0)代入得:,解得,∴直线DN解析式为y=x+1,在Rt△AME中,∠OAC=60°,AM=a,∴AE=a,ME=a,∴OE=a﹣=,∴M(,a),将M(,a)代入y=x+1,得:a=×+1,变形为:ab=2(a+b),∴a+b=ab,∴=+===,∴为定值,是;综上所述,直线l绕点D旋转时,为定值,该定值是.30.如图,已知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bx+c(c>0)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且OB=OC=3,顶点为M.(1)求出二次函数的关系式;(2)点P为线段MB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PD,垂足为D.若OD=m,△PCD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m的取值范围;(3)探索线段MB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CD为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OB=OC=3,∴B(3,0),C(0,3)∴,解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x+3;(2)∵y=﹣x2+2x+3=﹣(x﹣1)2+4,∴M(1,4)设直线MB的解析式为y=kx+n,则有解得:,∴直线MB的解析式为y=﹣2x+6∵PD⊥x轴,OD=m,∴点P的坐标为(m,﹣2m+6)S三角形PCD=×(﹣2m+6)•m=﹣m2+3m(1≤m<3);(3)∵若∠PDC是直角,则点C在x轴上,由函数图象可知点C在y轴的正。
中考数学易错题系列解决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常见错误

中考数学易错题系列解决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常见错误在中考数学考试中,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学生易犯错误的地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并避免错误,本文将针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常见错误进行解析和解决方案,希望能为同学们在中考数学中的备考提供帮助。
一、二次函数中的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法1.错误:对二次函数的顶点和轴线的理解不准确。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f(x)=ax²+bx+c,其中二次项的系数a不为零。
顶点坐标为(-b/2a,f(-b/2a)),轴线方程为x=-b/2a。
很多同学在计算顶点时,容易弄错符号或漏掉除以2a的步骤,导致计算结果出现错误。
解决方法:在计算顶点坐标时,要注意对符号和运算的准确性。
如此题f(x)=2x²+4x+3,则计算顶点坐标的步骤为:x=-4/(2×2)=-1,代入函数得f(-1)=2×(-1)²+4×(-1)+3=1-4+3=0,所以顶点坐标为(-1,0)。
2.错误:对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理解不准确,如开口朝上还是朝下、图像与x轴的交点等。
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由二次项的系数a的正负确定,开口朝上(a>0)或朝下(a<0);图像与x轴的交点对应于方程f(x)=0的解,即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解决方法:首先要理解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是由二次项的系数决定的。
例如f(x)=3x²-2x+1,由于a=3>0,所以图像开口朝上。
其次,在求解交点时,要将二次函数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并应用求根公式或配方法求解。
典型案例:已知二次函数f(x)=x²-4x+3,求解方程f(x)=0的解。
解:将f(x)=0代入二次函数得x²-4x+3=0,该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可以使用因式分解或求根公式求解。
方法一:因式分解法根据观察,可以将方程对应的二次函数写成(x-3)(x-1)=0的形式,再分别令两个因式为零,即得到方程的解为x=3和x=1。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解析(1)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若二次函数22y ax ax c =-+的图象经过点(﹣1,0),则方程220ax ax c -+=的解为( )A .13x =-,21x =-B .11x =,23x =C .11x =-,23x =D .13x =-,21x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二次函数22y ax ax c =-+的图象经过点(﹣1,0),∴方程220ax ax c -+=一定有一个解为:x=﹣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二次函数22y ax ax c =-+的图象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3,0),∴方程220ax ax c -+=的解为:11x =-,23x =. 故选C .考点: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2.如图,抛物线y=ax 2+bx+c (a≠0)过点(1,0)和点(0,﹣2),且顶点在第三象限,设P=a ﹣b+c ,则P 的取值范围是( )A .﹣4<P <0B .﹣4<P <﹣2C .﹣2<P <0D .﹣1<P <0【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 解:∵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a >0.∵对称轴在y 轴的左边,∴b 2a-<0.∴b >0. ∵图象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0,﹣2),过(1,0)点,代入得:a+b ﹣2=0. ∴a=2﹣b ,b=2﹣a .∴y=ax 2+(2﹣a )x ﹣2.把x=﹣1代入得:y=a ﹣(2﹣a )﹣2=2a ﹣4,∵b >0,∴b=2﹣a >0.∴a <2.∵a >0,∴0<a <2.∴0<2a <4.∴﹣4<2a ﹣4<0,即﹣4<P <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是本题的解题关键.3.对于二次函数()21202y ax a x a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对于任何满足条件的a ,该二次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2,1和()0,0两点;②若该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0x x =,则必有001x <<;③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④若()14,P y ,()()24,0Q m y m +>是函数图象上的两点,如果12y y >总成立,则112a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对称性、增减性)逐个判断即可.【详解】 对于()21202y ax a x a ⎛⎫=+-< ⎪⎝⎭当2x =时,142(2)12y a a =+-=,则二次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2,1当0x =时,0y =,则二次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0,0则说法①正确 此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1212124a x a a-=-=-+ 0a <Q1114a∴-+> 01x ∴>,则说法②错误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当114x a<-+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114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因11104a-+>> 则当1014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114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即说法③错误0m >Q44m ∴+>由12y y >总成立得,其对称轴1144x a=-+≤ 解得112a ≤-,则说法④正确 综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是2个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对称性、增减性),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解题关键.4.如图,抛物线2119y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D 是以点()0,4C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动点,E 是线段AD 的中点,连接,OE BD ,则线段OE 的最小值是( )A .2B .322C .52D .3【答案】A【解析】【分析】 根据抛物线解析式即可得出A 点与B 点坐标,结合题意进一步可以得出BC 长为5,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可知OE=12BD ,而BD 最小值即为BC 长减去圆的半径,据此进一步求解即可.【详解】∵2119y x =-, ∴当0y =时,21019x =-,解得:=3x ±,∴A 点与B 点坐标分别为:(3-,0),(3,0),即:AO=BO=3,∴O 点为AB 的中点,又∵圆心C 坐标为(0,4),∴OC=4,∴BC 长度=2205OB C +=,∵O 点为AB 的中点,E 点为AD 的中点,∴OE 为△ABD 的中位线,即:OE=12BD , ∵D 点是圆上的动点,由图可知,BD 最小值即为BC 长减去圆的半径,∴BD 的最小值为4,∴OE=12BD=2, 即OE 的最小值为2,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抛物线性质与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5.如图,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过点(-1,0)和点(3,0),有下列说法:①bc <0;②a +b +c >0;③2a +b =0;④4ac >b 2.其中错误的是( )A .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 利用抛物线开口方向得到0a >,利用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得到0b <,利用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下方得到0c <,则可对A 进行判断;利用当1x =时,0y <可对B 进行判断;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得到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12b x a=-=,则可对C 进行判断;根据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个数对D 进行判断.【详解】解:Q 抛物线开口向上,0a ∴>,Q 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a ∴和b 异号,0b ∴<,Q 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下方,0c ∴<,0bc ∴>,所以①错误;Q 当1x =时,0y <,0a b c ∴++<,所以②错误;Q 抛物线经过点(1,0)-和点(3,0),∴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1x =, 即12b a-=, 20a b ∴+=,所以③正确;Q 抛物线与x 轴有2个交点,∴△240b ac =->,即24ac b <,所以④错误.综上所述:③正确;①②④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对于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二次项系数a 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一次项系数b 和二次项系数a 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左同右异).常数项c 决定抛物线与y 轴交点(0,)c .抛物线与x 轴交点个数由△决定.6.在抛物线y =a (x ﹣m ﹣1)2+c (a≠0)和直线y =﹣12x 的图象上有三点(x 1,m )、(x 2,m )、(x 3,m ),则x 1+x 2+x 3的结果是( ) A .3122m -+ B .0 C .1 D .2 【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和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得结果.【详解】 解:如图,在抛物线y =a (x ﹣m ﹣1)2+c (a≠0)和直线y =﹣12x 的图象上有三点A (x 1,m )、B (x 2,m )、C (x 3,m ),∵y =a (x ﹣m ﹣1)2+c (a≠0)∴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m+1, ∴232x x =m+1, ∴x 2+x 3=2m+2, ∵A (x 1,m )在直线y =﹣12x 上, ∴m =﹣12x 1, ∴x 1=﹣2m , ∴x 1+x 2+x 3=﹣2m+2m+2=2,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和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画出函数图形.7.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 =4cm ,点E 、F 同时从C 点出发,以1cm /s 的速度分别沿CB ﹣BA 、CD ﹣DA 运动,到点A 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AEF 的面积为S (cm 2),则S (cm 2)与t (s )的函数关系可用图象表示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类讨论:当0≤t≤4时,利用S=S 正方形ABCD ﹣S △ADF ﹣S △ABE ﹣S △CEF 可得S=﹣t 2+4t ,配成顶点式得S=﹣(t ﹣4)2+8,此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4,8);当4<t≤8时,直接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S=(8﹣t )2=(t ﹣8)2,此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8,0),于是根据这些特征可对四个选项进行判断.解:当0≤t≤4时,S=S 正方形ABCD ﹣S △ADF ﹣S △ABE ﹣S △CEF=4•4﹣•4•(4﹣t )﹣•4•(4﹣t )﹣•t•t=﹣t 2+4t=﹣(t ﹣4)2+8;当4<t≤8时,S=•(8﹣t )2=(t ﹣8)2.故选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8.小明从如图所示的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中,观察得出了下面五条信息:①c >0,②abc <0,③a -b +c >0,④2b >4a c ,⑤2a =-2b ,其中正确结论是( ).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③⑤【答案】C【解析】【分析】 由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判断a 的符号,由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判断c 的符号,然后根据对称轴及抛物线与x 轴交点情况进行推理,进而对所得结论进行判断.【详解】①由抛物线交y 轴于负半轴,则c<0,故①错误;②由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向上可推出a>0;∵对称轴在y 轴右侧,对称轴为x=2b a ->0, 又∵a>0,∴b<0;由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y 轴的负半轴上,∴c<0,故abc>0,故②错误;③结合图象得出x=−1时,对应y 的值在x 轴上方,故y>0,即a−b+c>0,故③正确; ④由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可以推出b 2−4ac>0,故④正确;⑤由图象可知:对称轴为x=2b a -=12则2a=−2b ,故⑤正确;故正确的有:③④⑤.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关系,观察图象判断图象开口方向、对称轴所在位置、与x 轴交点个数即可得出二次函数系数满足条件.9.将抛物线y =x 2﹣4x +1向左平移至顶点落在y 轴上,如图所示,则两条抛物线.直线y =﹣3和x 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 (图中阴影部分)是( )A .5B .6C .7D .8【答案】B【解析】【分析】 B ,C 分别是顶点,A 是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连接OC ,AB ,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ABCO 的面积.【详解】抛物线y =x 2﹣4x +1=(x-2)2-3的顶点坐标C(2.-3), 向左平移至顶点落在y 轴上,此时顶点B(0,-3),点A 是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连接OC ,AB ,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ABCO 的面积,S=2×3=6;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阴影部分的面积;能够将面积进行转化是解题的关键.10.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①abc >0;②a +b +c =2;③a 12>;④b >1,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 )A .1个B .2 个C .3 个D .4 个【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结论是否正确,本题得以解决.【详解】由图象可得,a >0,b >0,c <0,∴abc <0,故①错误,当x =1时,y =a +b +c =2,故②正确,当x =﹣1时,y =a ﹣b +c <0,由a +b +c =2得,a +c =2﹣b ,则a ﹣b +c =(a +c )﹣b =2﹣b ﹣b <0,得b >1,故④正确, ∵12b a ->-,a >0,得122b a >>,故③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1.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P 从A 出发,沿A B C A →→→作匀速运动,则线段AP 的长度y 与运动时间x 之间的函数关系大致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点P 从点A 运动到点B 时以及从点C 运动到点A 时是一条线段,故可排除选项C 与D ;点P 从点B 运动到点C 时,y 是x 的二次函数,并且有最小值,故选项B 符合题意,选项A 不合题意.【详解】根据题意得,点P 从点A 运动到点B 时以及从点C 运动到点A 时是一条线段,故选项C 与选项D 不合题意;点P 从点B 运动到点C 时,y 是x 的二次函数,并且有最小值,∴选项B 符合题意,选项A 不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通过分类讨论,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y 与x 的函数关系,然后根据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解决问题.12.已知二次函数223(0)y ax ax a a =--≠,关于此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 .该图象的顶点坐标为()1,4a -B .该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为()()1,0,3,0-C .若该图象经过点()2,5-,则一定经过点()4,5D .当1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y=a (x 2-2x-3)=a (x-3)(x+1)令y=0,∴x=3或x=-1,∴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3,0)与(-1,0),故B 成立;∴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令x=1代入y=ax 2-2ax-3a ,∴y=a-2a-3a=-4a ,∴顶点坐标为(1,-4a ),故A 成立;由于点(-2,5)与(4,5)关于直线x=1对称,∴若该图象经过点(-2,5),则一定经过点(4,5),故C 成立;当x >1,a >0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1,a <0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少,故D 不一定成立;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本题属于基础题型.13.如图是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其对称轴为1x =.下列结论:①0abc >;②20a b +=;③930a b c ++<;④若12310,,,23y y ⎛⎫⎛⎫-- ⎪ ⎪⎝⎭⎝⎭是抛物线上两点,则12y y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解析】【分析】 由抛物线开口方向得到a <0,根据对称轴得到b=-2a >0,由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位置得到c >0,则可对①进行判断;由b=-2a 可对②进行判断;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可得到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3,0),则可判断当x=3时,y=0,于是可对③进行判断;通过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可对④进行判断.【详解】解:∵抛物线开口向下,∴a <0,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12b x a=-= ,∴b=-2a >0, ∵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上方, ∴c >0,∴abc <0,所以①错误;∵b=-2a ,∴2a+b=0,所以②正确;∵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1,0),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3,0),∴当x=3时,y=0,∴930a b c ++=,所以③错误;∵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且抛物线开口向下,∴当x 1<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103132-<-< 点13,2y ⎛⎫- ⎪⎝⎭到对称轴的距离比点210,3y ⎛⎫- ⎪⎝⎭ 对称轴的距离近, ∴y 1>y 2,所以④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对于二次函数y=ax 2+bx+c (a≠0),二次项系数a 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当a >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 <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一次项系数b 和二次项系数a 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当a 与b 同号时(即ab >0),对称轴在y 轴左; 当a 与b 异号时(即ab <0),对称轴在y 轴右;常数项c 决定抛物线与y 轴交点:抛物线与y 轴交于(0,c );抛物线与x 轴交点个数由△决定:△=b 2-4ac >0时,抛物线与x 轴有2个交点;△=b 2-4ac=0时,抛物线与x 轴有1个交点;△=b 2-4ac <0时,抛物线与x 轴没有交点.14.二次函数y=ax 2+bx+c (a≠0)的图象如图,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4ac ﹣b 2<0;②4a+c <2b ;③3b+2c <0;④m (am+b )+b <a (m≠﹣1),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4个B.3个C.2个D.1个【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解:∵抛物线和x轴有两个交点,∴b2﹣4ac>0,∴4ac﹣b2<0,∴①正确;∵对称轴是直线x﹣1,和x轴的一个交点在点(0,0)和点(1,0)之间,∴抛物线和x轴的另一个交点在(﹣3,0)和(﹣2,0)之间,∴把(﹣2,0)代入抛物线得:y=4a﹣2b+c>0,∴4a+c>2b,∴②错误;∵把(1,0)代入抛物线得:y=a+b+c<0,∴2a+2b+2c<0,∵b=2a,∴3b,2c<0,∴③正确;∵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1,∴y=a﹣b+c的值最大,即把(m,0)(m≠0)代入得:y=am2+bm+c<a﹣b+c,∴am2+bm+b<a,即m(am+b)+b<a,∴④正确;即正确的有3个,故选B.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15.若A(-4,1y),B(-3,2y),C(1,3y)为二次函数y=x2+4x-m的图象上的三点,则1y,2y,3y的大小关系是()A.1y<2y<3y B.3y<1y<2y C.2y<1y<3y D.1y<3y<2y【答案】C【解析】【分析】分别将点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然后进行判断即可.解:y 1=(-4)2+4×(-4)m -=16-16m - =m -,y 2=(-3)2+4×(-3)m - =9-12m - =3m --,y 3=12+4×m - 1=1+4m - =5m -,∵-3m -<m -<5m -,∴y 2<y 1<y 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的关键在于三个函数值的大小不受m 的影响.16.函数2y ax b y ax bx c =+=++和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 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a 、b 的符号,针对二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位置,开口方向,分类讨论,逐一排除.【详解】当a >0时,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三或一、二、三或一、三、四象限,故A 、D 不正确;由B 、C 中二次函数的图象可知,对称轴x=-2b a>0,且a >0,则b <0, 但B 中,一次函数a >0,b >0,排除B .故选C .17.平移抛物线2:L y x =得到抛物线L ',使得抛物线L '的顶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仍在抛物线L '上,下列的平移中,不能得到满足条件的抛物线L '的是( )A .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B .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C .向左平移3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92个单位 D .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9个单位【答案】D【分析】通过各个选项的平移分别得到相应的函数关系式,再判断原点是否在该抛物线上即可.【详解】解:由A 选项可得L '为:2(1)2y x =--,则顶点为(1,-2),顶点(1,-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1,2),当x =-1时,y =2,则对称点在该函数图像上,故A 选项不符合题意;由B 选项可得L '为:2(1)2y x =+-,则顶点为(-1,-2),顶点(-1,-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1,2),当x =1时,y =2,则对称点在该函数图像上,故B 选项不符合题意;由C 选项可得L '为:239()22y x =+-, 则顶点为(-32,-92),顶点(-32,-9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32,92), 当x =32时,y =92,则对称点在该函数图像上,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 由D 选项可得L '为:2(3)9y x =+-,则顶点为(-3,-9),顶点(-3,-9)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3,9),当x =3时,y =27≠9,则对称点不在该函数图像上,故D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熟练掌握平移的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8.如图1,在△ABC 中,∠B =90°,∠C =30°,动点P 从点B 开始沿边BA 、AC 向点C 以恒定的速度移动,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边BC 向点C 以恒定的速度移动,两点同时到达点C ,设△BPQ 的面积为y (cm 2).运动时间为x (s ),y 与x 之间关系如图2所示,当点P 恰好为AC 的中点时,PQ 的长为( )A .2B .4C .3D .3【答案】C【解析】【分析】点P 、Q 的速度比为3:3,根据x =2,y =63,确定P 、Q 运动的速度,即可求解.【详解】解:设AB =a ,∠C =30°,则AC =2a ,BC =3a ,设P 、Q 同时到达的时间为T ,则点P 的速度为3a T ,点Q 的速度为3a ,故点P 、Q 的速度比为3:3, 故设点P 、Q 的速度分别为:3v 、3v ,由图2知,当x =2时,y =63,此时点P 到达点A 的位置,即AB =2×3v =6v , BQ =2×3v =23v ,y =12⨯AB ×BQ =12⨯6v ×23v =63,解得:v =1, 故点P 、Q 的速度分别为:3,3,AB =6v =6=a ,则AC =12,BC =63,如图当点P 在AC 的中点时,PC =6,此时点P 运动的距离为AB +AP =12,需要的时间为12÷3=4,则BQ =3x =43,CQ =BC ﹣BQ =63﹣43=23,过点P 作PH ⊥BC 于点H ,PC =6,则PH =PC sin C =6×12=3,同理CH =3,则HQ =CH ﹣CQ =333,PQ 22PH HQ +39+3,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动点图象问题,此类问题关键是:弄清楚不同时间段,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进而求解.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的坐标为()1,2,将抛物线21322y x x =-+沿坐标轴平移一次,使其经过点P ,则平移的最短距离为( )A .12B .1C .5D .52【答案】B【解析】【分析】先求出平移后P 点对应点的坐标,求出平移距离,即可得出选项.【详解】 解:21322y x x =-+=()215322x --, 当沿水平方向平移时,纵坐标和P 的纵坐标相同,把y=2代入得:解得:x=0或6,平移的最短距离为1-0=1;当沿竖直方向平移时,横坐标和P 的横坐标相同,把x=1代入得:解得:y=12-, 平移的最短距离为152=22⎛⎫--⎪⎝⎭, 即平移的最短距离是1,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能求出平移后对应的点的坐标是解此题的关键.20.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c 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i 论:①abc >0;②b 2﹣4ac >0;③2a+b =0;④a ﹣b+c <0.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解析】【分析】 首先根据开口方向确定a 的取值范围,根据对称轴的位置确定b 的取值范围,根据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确定c 的取值范围,根据抛物线与x 轴是否有交点确定b 2﹣4ac 的取值范围,根据x =﹣1函数值可以判断.【详解】解:Q 抛物线开口向下,0a ∴<,Q 对称轴12b x a=-=, 0b ∴>,Q 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的上方,0c ∴>,0abc ∴<,故①错误;Q 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240b ac ∴->,故②正确;Q 对称轴12b x a=-=, 2a b ∴=-, 20a b ∴+=,故③正确;根据图象可知,当1x =-时,0y a b c =-+<,故④正确;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图象与二次函数系数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对称轴的范围求2a 与b 的关系,以及二次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转换,根的判别式的熟练运用是解题关键.。
中考数学常考易错点《二次函数》知识点梳理

中考数学常考易错点《二次函数》知识点梳理一、基本概念1. 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是形如y=ax²+bx+c(a≠0)的函数。
2.二次函数的系数a与开口方向:当a>0时,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上;当a<0时,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下。
3. 二次函数的零点:二次函数的零点即函数的解,即满足方程y=ax²+bx+c=0的x的值。
4.二次函数的顶点:二次函数的顶点是函数图像的最低点(a>0,开口向上)或最高点(a<0,开口向下)。
二、图像与性质1. 平移变换:对于二次函数y=ax²+bx+c,若将函数向左平移h个单位,记作y=a(x-h)²+bx+c;向上平移k个单位,记作y=a(x-h)²+bx+(c+k)。
2. 对称轴:对于二次函数y=a(x-h)²+bx+c,其对称轴为x=h。
3.最值:当二次函数开口向上时,最小值等于顶点的纵坐标;当二次函数开口向下时,最大值等于顶点的纵坐标。
4.单调性:若a>0,则二次函数是单调递增的;若a<0,则二次函数是单调递减的。
1. 因式分解:二次函数可以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求解,对于形如y=x²+bx+c的二次函数,可以通过找到满足(x+p)(x+q)=0的p和q来求解。
2. 二次方程的解与二次函数的零点:对于二次函数y=ax²+bx+c,当y=0时,可以得到ax²+bx+c=0,即二次方程。
所以二次函数的零点就是二次方程的根。
3.二次函数与坐标变换:二次函数可以通过坐标变换的方法进行图像的绘制与分析。
根据函数中的系数和平移变化,我们可以找到相关的坐标点,进而绘制出图像。
四、易错点1.没有注意二次函数系数与开口方向之间的关系,导致图像的绘制错误。
2.对于二次函数的平移变换不够熟练,不能正确确定平移的方向和单位。
3.没有理解二次函数的最值和单调性,导致在题目中的应用出现错误。
中考数学易错点之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易错点【例1】二次函数y=ax2+bx+c(a≠0)的部分图象如图,图象过点(-1,0),对称轴为直线x=2,下列结论:① 4a+b=0;② 9a+c>3b;③ 8a+7b+2c>0;④当x>-1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难点分析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b/2a,则有4a+b=0;观察函数图象得到当x=-3时,函数值小于0,则9a-3b+c<0,即9a+c<3b;由于x=-1时,y=0,则a-b+c=0,易得c=-5a,所以8a+7b+2c=8a-28a-10a=-30a.再根据抛物线开口向下得a<0,于是有8a+7b+2c>0;由于对称轴为直线x=2,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到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解答步骤∵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b=-4a,即4a+b=0,所以①正确.∵当x=-3时,y<0,∴9a-3b+c<0,即9a+c<3b.所以②错误.∵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1,0),∴a-b+c=0.而b=-4a,∴a+4a+c=0,即c=-5a.∴8a+7b+2c=8a-28a-10a=-30a.∵抛物线开口向下,∴a<0.∴8a+7b+2c>0.所以③正确.∵对称轴为直线x=2,∴当-1<x<2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以④错误.故选B.误区纠错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y=ax2+bx+c(a≠0),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由Δ决定,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例2】当-2≤x≤1时,二次函数y=-(x-m)2+m2+1有最大值4,则实数m的值为( ).难点分析二次函数的最值得分类讨论问题,根据对称轴的位置,分三种情况讨论求解即可.解答步骤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直线x=m,误区纠错本题易错点在于不知分类讨论导致漏解.要点掌握1. 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能利用定义判断二次函数.2. 能利用顶点式、交点式、三点式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3. 会利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能说明其性质.4. 能利用二次函数解析式中系数确定函数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开口方向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等.from sign 20211029082045。
2024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必背知识点

2024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必背知识点一、二次函数的定义与表达式定义: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y = ax² + bx + c(a, b, c为常数,a ≠ 0)。
这样的函数称为二次函数,其中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b和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c决定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
三种表达式:1. 一般式:y = ax² + bx + c (a, b, c为常数,a ≠ 0)。
2. 顶点式:y = a(x - h)² + k,其中(h, k)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3. 交点式:y = a(x - x₁)(x - x₂),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₁, 0)和B(x₂, 0)的抛物线。
二、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图像: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开口方向与大小:由二次项系数a决定。
当a > 0时,开口向上;当a < 0时,开口向下。
|a|越大,开口越小;|a|越小,开口越大。
对称轴:1. 一般式:对称轴为直线x = -b/2a。
2. 顶点式:对称轴为直线x = h。
3. 交点式:对称轴为直线x = (x₁ + x₂)/2。
顶点坐标:1. 顶点式直接给出为(h, k)。
2. 一般式可通过公式计算得到(-b/2a, (4ac - b²)/4a)。
最值:1. 当a > 0时,函数有最小值,最小值为(4ac - b²)/4a,此时x = -b/2a。
2. 当a < 0时,函数有最大值,最大值为(4ac - b²)/4a,此时x = -b/2a。
三、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当二次函数y = ax² + bx + c中y = 0时,即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
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即为该方程的根。
根据判别式Δ = b² - 4ac的值,可以判断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个数:1. Δ > 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中考数学常考易错点《二次函数》知识点梳理

中考数学常考易错点《二次函数》知识点梳理《二次函数》是中考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也是考试中容易出错的部分。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和避免常见错误,下面将对《二次函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详细介绍其中的易错点。
《二次函数》是形如y = ax² + bx + c的函数,其中a、b和c是常数,并且a ≠。
它的图像是一个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
下面我们来逐个讲解常见易错点。
1.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在解析式中,x可以取任意实数值,所以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集R。
而在图像上,如果a>,则函数的值域是[,+∞);如果a<,则函数的值域是(-∞,]。
错误经常出在对值域的判断上,容易忽略函数的开口方向。
2.抛物线的开口和对称轴:当a>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是x=-b/2a;当a<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是x=-b/2a。
易错点在于判断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对称轴的判断。
3.抛物线的顶点和轴对称性:顶点坐标为(-b/2a,f(-b/2a)),其中f(x) = ax² + bx + c。
抛物线与对称轴关于顶点具有轴对称性,即对称轴上的点到顶点的距离与对称轴上的点到抛物线的距离相等。
4.求解方程和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相关的方程和不等式是中考数学考试中的常见题型。
对于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可以使用因式分解、配方法和求根公式等方法求解。
对于二次不等式ax² + bx + c > 或ax² + bx + c < ,可以通过画图法或求解方程法来确定解集。
5.函数的增减性和极值: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与a的正负有关,当a>时,函数递增;当a<时,函数递减。
相应地,函数的极值与抛物线的开口方向相反,开口向上时有最小值,开口向下时有最大值。
6.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函数与x轴的交点称为零点,可以通过求解方程ax² + bx + c = 来求得。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二次函数1.已知二次函数223y ax ax =-+的最大值为4,且该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为C ,顶点为D .(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点C ,D 的坐标; (2)点(,0)P t 是x 轴上的动点,①求PC PD -的最大值及对应的点P 的坐标;②设(0,2)Q t 是y 轴上的动点,若线段PQ 与函数2||23y a x a x =-+的图像只有一个公共点,求t 的取值范围.【答案】(1)2y x 2x 3=-++,C 点坐标为(0,3),顶点D 的坐标为(1,4);(2)①最,P 的坐标为(3,0)-,②t 的取值范围为3t ≤-或332t ≤<或72t =.【解析】 【分析】(1)先利用对称轴公式x=2a12a--=,计算对称轴,即顶点坐标为(1,4),再将两点代入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解析式;(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P 、C 、D 三点共线时|PC-PD|取得最大值,求出直线CD 与x 轴的交点坐标,就是此时点P 的坐标;(3)先把函数中的绝对值化去,可知22x 23,0,y x 23,0.x x x x ⎧-++≥=⎨--+<⎩,此函数是两个二次函数的一部分,分三种情况进行计算:①当线段PQ 过点(0,3),即点Q 与点C 重合时,两图象有一个公共点,当线段PQ 过点(3,0),即点P 与点(3,0)重合时,两函数有两个公共点,写出t 的取值;②线段PQ 与当函数y=a|x|2-2a|x|+c (x≥0)时有一个公共点时,求t 的值;③当线段PQ 过点(-3,0),即点P 与点(-3,0)重合时,线段PQ 与当函数y=a|x|2-2a|x|+c (x <0)时也有一个公共点,则当t≤-3时,都满足条件;综合以上结论,得出t 的取值. 【详解】 解:(1)∵2ax 12a-=-=, ∴2y ax ax 3=-+的对称轴为x 1=. ∵2y ax ax 3=-+人最大值为4, ∴抛物线过点()1,4. 得a 2a 34-+=, 解得a 1=-.∴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y x 2x 3=-++.C 点坐标为()0,3,顶点D 的坐标为()1,4.(2)①∵PC PD CD -≤,∴当P,C,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PC PD -取得最大值.连接DC 并延长交y 轴于点P ,PC PD CD -===∴PC PD -. 易得直线CD 的方程为y x 3=+. 把()P t,0代入,得t 3=-. ∴此时对应的点P 的坐标为()3,0-.②2y a |x |2a x 3=-+的解析式可化为22x 23,0,y x 23,0.x x x x ⎧-++≥=⎨--+<⎩设线段PQ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kx b =+,将()P t,0,()Q 0,2t 的坐标代入,可得线段PQ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2x 2t =-+.(1)当线段PQ 过点()3,0-,即点P 与点()3,0-重合时,线段PQ 与函数22x 23,0,y x 23,0.x x x x ⎧-++≥=⎨--+<⎩的图像只有一个公共点,此时t 3=-.∴当t 3≤-时,线段PQ 与函数22x 23,0,y x 23,0.x x x x ⎧-++≥=⎨--+<⎩的图像只有一个公共点.(2)当线段PQ 过点()0,3,即点Q 与点C 重合时,线段PQ 与函数22x 23,0,y x 23,0.x x x x ⎧-++≥=⎨--+<⎩的图像只有一个公共点,此时3t 2=.当线段PQ 过点()3,0,即点P 与点()3,0重合时,t 3=,此时线段PQ 与函数22x 23,0,y x 23,0.x x x x ⎧-++≥=⎨--+<⎩的图像有两个公共点.所以当3t 32≤<时,线段PQ 与函数22x 23,0,y x 23,0.x x x x ⎧-++≥=⎨--+<⎩的图像只有一个公共点.(3)将y 2x 2t =-+带入()2y x 2x 3x 0=-++≥,并整理,得2x 4x 2t 30-+-=.()Δ1642t 3288t =--=-.令288t 0-=,解得7t 2=. ∴当7t 2=时,线段PQ 与函数22x 23,0,y x 23,0.x x x x ⎧-++≥=⎨--+<⎩的图像只有一个公共点.综上所述,t 的取值范围为t 3≤-或3t 32≤<或7t 2=.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同时把最大值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联系在一起;同时对于二次函数利用动点求取值问题,从特殊点入手,把函数分成几部分考虑,按自变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求解.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直角三角形AOB ,O 为坐标原点,OA =1,tan ∠BAO =3,将此三角形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90°,得到△DOC ,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点A 、B 、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 是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的动点,其横坐标为t ,设抛物线对称轴l 与x 轴交于一点E ,连接PE ,交CD 于F ,求以C 、E 、F 为顶点三角形与△COD 相似时点P 的坐标. 【答案】(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2﹣2x+3;(2)当△CEF 与△COD 相似时,P 点的坐标为(﹣1,4)或(﹣2,3). 【解析】 【分析】(1)根据正切函数,可得OB ,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DOC ≌△AOB ,根据待定系数法,可得函数解析式;(2)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CEF =90°时,△CEF ∽△COD ,此时点P 在对称轴上,即点P 为抛物线的顶点;②当∠CFE =90°时,△CFE ∽△COD ,过点P 作PM ⊥x 轴于M 点,得到△EFC ∽△EMP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PM 与ME 的关系,解方程,可得t 的值,根据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关系,可得答案. 【详解】(1)在Rt △AOB 中,OA =1,tan ∠BAO OBOA==3,∴OB =3OA =3. ∵△DOC 是由△AO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而得到的,∴△DOC ≌△AOB ,∴OC =OB =3,OD =OA =1,∴A ,B ,C 的坐标分别为(1,0),(0,3),(﹣3,0),代入解析式为09303a b c a b c c ++=⎧⎪-+=⎨⎪=⎩,解得:123a b c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2x +3;(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2x +3,∴对称轴为l 2ba=-=-1,∴E 点坐标为(﹣1,0),如图,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CEF =90°时,△CEF ∽△COD ,此时点P 在对称轴上,即点P 为抛物线的顶点,P (﹣1,4);②当∠CFE =90°时,△CFE ∽△COD ,过点P 作PM ⊥x 轴于M 点,∵∠CFE=∠PME=90°,∠CEF=∠PEM ,∴△EFC ∽△EMP ,∴13EM EF OD MP CF CO ===,∴MP =3ME . ∵点P 的横坐标为t ,∴P (t ,﹣t 2﹣2t +3).∵P 在第二象限,∴PM =﹣t 2﹣2t +3,ME =﹣1﹣t ,t <0,∴﹣t 2﹣2t +3=3(﹣1﹣t ),解得:t 1=﹣2,t 2=3(与t <0矛盾,舍去).当t =﹣2时,y =﹣(﹣2)2﹣2×(﹣2)+3=3,∴P (﹣2,3).综上所述:当△CEF 与△COD 相似时,P 点的坐标为(﹣1,4)或(﹣2,3). 【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解(1)的关键是利用旋转的性质得出OC ,OD 的长,又利用了待定系数法;解(2)的关键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MP =3ME .3.童装店销售某款童装,每件售价为60元,每星期可卖100件,为了促销该店决定降价销售,经市场调查发现: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10件,已知该款童装每件成本30元,设降价后该款童装每件售价x 元,每星期的销售量为y 件.(1)降价后,当某一星期的销售量是未降价前一星期销售量的3倍时,求这一星期中每件童装降价多少元?(2)当每件售价定为多少元时,一星期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答案】(1)这一星期中每件童装降价20元;(2)每件售价定为50元时,一星期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4000元. 【解析】 【分析】(1)根据售量与售价x (元/件)之间的关系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2)设每星期利润为W 元,构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性质解决问题. 【详解】解:(1)根据题意得,(60﹣x )×10+100=3×100,解得:x =40, 60﹣40=20元,答:这一星期中每件童装降价20元; (2)设利润为w ,根据题意得,w =(x ﹣30)[(60﹣x )×10+100]=﹣10x 2+1000x ﹣21000 =﹣10(x ﹣50)2+4000,答:每件售价定为50元时,一星期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4000元.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应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题的关键是构建二次函数解决最值问题,利用图象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属于中考常考题型.4.某宾馆客房部有60个房间供游客居住,当每个房间的定价为每天200元时,房间可以住满.当每个房间每天的定价每增加10元时,就会有一个房间空闲.对有游客入住的房间,宾馆需对每个房间每天支出20元的各种费用. 设每个房间每天的定价增加x 元.求:(1)房间每天的入住量y (间)关于x (元)的函数关系式; (2)该宾馆每天的房间收费p (元)关于x (元)的函数关系式;(3)该宾馆客房部每天的利润w (元)关于x (元)的函数关系式;当每个房间的定价为每天多少元时,w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答案】(1)y=60-10x;(2)z=-110x 2+40x+12000;(3)w=-110x 2+42x+10800,当每个房间的定价为每天410元时,w 有最大值,且最大值是15210元.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房间每天的入住量=60个房间﹣每个房间每天的定价增加的钱数÷10;(2)已知每天定价增加为x 元,则每天要(200+x )元.则宾馆每天的房间收费=每天的实际定价×房间每天的入住量;(3)支出费用为20×(60﹣10x ),则利润w =(200+x )(60﹣10x )﹣20×(60﹣10x),利用配方法化简可求最大值. 试题解析:解:(1)由题意得:y =60﹣10x (2)p =(200+x )(60﹣10x )=﹣2110x +40x +12000 (3)w =(200+x )(60﹣10x )﹣20×(60﹣10x ) =﹣2110x +42x +10800=﹣110(x﹣210)2+15210当x=210时,w有最大值.此时,x+200=410,就是说,当每个房间的定价为每天410元时,w有最大值,且最大值是15210元.点睛: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有三种方法,第一种可由图象直接得出,第二种是配方法,第三种是公式法.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应用,难度一般.5.如图,直线l:y=﹣3x+3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抛物线y=ax2﹣2ax+a+4(a<0)经过点B,交x轴正半轴于点C.(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已知点M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并且点M在第一象限内,连接AM、BM,设点M 的横坐标为m,△ABM的面积为S,求S与m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及此时动点M的坐标;(3)将点A绕原点旋转得点A′,连接CA′、BA′,在旋转过程中,一动点M从点B出发,沿线段BA′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A′,再沿线段A′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到C后停止,求点M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时最少是多少?【答案】(1)y=﹣x2+2x+3;(2)S与m的函数表达式是S=252m m--,S的最大值是25 8,此时动点M的坐标是(52,74);(3)点M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时最少是823秒.【解析】【分析】(1)首先求出B点的坐标,根据B点的坐标即可计算出二次函数的a值,进而即可计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计算出C点的坐标,设出M点的坐标,再根据△ABM的面积为S=S四边形OAMB﹣S△AOB =S△BOM+S△OAM﹣S△AOB,化简成二次函数,再根据二次函数求解最大值即可.(3)首先证明△OHA′∽△OA′B,再结合A′H+A′C≥HC即可计算出t的最小值.【详解】(1)将x=0代入y=﹣3x+3,得y=3,∴点B 的坐标为(0,3),∵抛物线y =ax 2﹣2ax +a +4(a <0)经过点B , ∴3=a +4,得a =﹣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2x +3;(2)将y =0代入y =﹣x 2+2x +3,得x 1=﹣1,x 2=3, ∴点C 的坐标为(3,0),∵点M 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并且点M 在第一象限内,点M 的横坐标为m , ∴0<m <3,点M 的坐标为(m ,﹣m 2+2m +3), 将y =0代入y =﹣3x +3,得x =1, ∴点A 的坐标(1,0), ∵△ABM 的面积为S ,∴S =S 四边形OAMB ﹣S △AOB =S △BOM +S △OAM ﹣S △AOB =()2123313222m m m ⨯-++⨯⨯+-, 化简,得S =252m m --=21525228m ⎛⎫--+ ⎪⎝⎭,∴当m =52时,S 取得最大值,此时S =258,此时点M 的坐标为(52,74), 即S 与m 的函数表达式是S =252m m--,S 的最大值是258,此时动点M 的坐标是(52,74); (3)如右图所示,取点H 的坐标为(0,13),连接HA ′、OA ′, ∵∠HOA ′=∠A ′OB ,13OH OA '=,13OA OB '=, ∴△OHA ′∽△OA ′B ,∴3BA A H''=, 即3BA A H ''=,∵A ′H +A ′C ≥HC 3=,∴t ≥3,即点M 秒.【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性质,关键在于设元,还有就是(3)中利用代替法计算t 的取值范围,难度系数较大,是中考的压轴题.6.如图,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O (0,0).A (8,4),与x 轴交于另一点B ,且对称轴是直线x =3.(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M 是OB 上的一点,作MN ∥AB 交OA 于N ,当△ANM 面积最大时,求M 的坐标;(3)P 是x 轴上的点,过P 作PQ ⊥x 轴与抛物线交于Q .过A 作AC ⊥x 轴于C ,当以O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O ,A ,C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时,求P 点的坐标.【答案】(1)21342y x x =-;(2)当t =3时,S △AMN 有最大值3,此时M 点坐标为(3,0);(3)P 点坐标为(14,0)或(﹣2,0)或(4,0)或(8,0). 【解析】 【分析】(1)先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确定B (6,0),然后设交点式求抛物线解析式;(2)设M (t ,0),先其求出直线OA 的解析式为12y x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2x-12,直线MN 的解析式为y=2x-2t ,再通过解方程组1222y x y x t⎧=⎪⎨⎪=-⎩得N (42t,t 33),接着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利用S △AMN =S △AOM -S △NOM 得到AMN 112S 4t t t 223∆=⋅⋅-⋅⋅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3)设Q 213m,m m 42⎛⎫-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当PQ PO OC AC=时,△PQO ∽△COA ,则213m m 2|m |42-=;当PQ POAC OC=时,△PQO ∽△CAO ,则2131m m m 422-=,然后分别解关于m 的绝对值方程可得到对应的P 点坐标. 【详解】解:(1)∵抛物线过原点,对称轴是直线x =3, ∴B 点坐标为(6,0),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 =ax (x ﹣6), 把A (8,4)代入得a•8•2=4,解得a =14, ∴抛物线解析式为y =14x (x ﹣6),即y =14x 2﹣32x ; (2)设M (t ,0),易得直线OA 的解析式为y =12x , 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b ,把B (6,0),A (8,4)代入得6084k b k b +=⎧⎨+=⎩,解得k 2b 12=⎧⎨=-⎩,∴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2x ﹣12, ∵MN ∥AB ,∴设直线MN 的解析式为y =2x+n , 把M (t ,0)代入得2t+n =0,解得n =﹣2t , ∴直线MN 的解析式为y =2x ﹣2t ,解方程组1222y x y x t ⎧=⎪⎨⎪=-⎩得4323x t y t ⎧=⎪⎪⎨⎪=⎪⎩,则42N t,t 33⎛⎫ ⎪⎝⎭, ∴S △AMN =S △AOM ﹣S △NOM1124t t t 223=⋅⋅-⋅⋅ 21t 2t 3=-+21(t 3)33=--+,当t =3时,S △AMN 有最大值3,此时M 点坐标为(3,0); (3)设213m,m m 42⎛⎫- ⎪⎝⎭, ∵∠OPQ =∠ACO , ∴当PQ PO OC AC =时,△PQO ∽△COA ,即PQ PO 84=, ∴PQ =2PO ,即213m m 2|m |42-=, 解方程213m m 2m 42-=得m 1=0(舍去),m 2=14,此时P 点坐标为(14,0); 解方程213m m 2m 42-=-得m 1=0(舍去),m 2=﹣2,此时P 点坐标为(﹣2,0); ∴当PQ PO AC OC =时,△PQO ∽△CAO ,即PQ PO 48=, ∴PQ =12PO ,即2131m m m 422-=,解方程2131m m m 422=-=得m 1=0(舍去),m 2=8,此时P 点坐标为(8,0); 解方程2131m m m 422=-=-得m 1=0(舍去),m 2=4,此时P 点坐标为(4,0); 综上所述,P 点坐标为(14,0)或(﹣2,0)或(4,0)或(8,0).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和二次函数的性质;会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理解坐标与图形性质;灵活运用相似比表示线段之间的关系;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7.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上有两点M (m +1,a )、N (m ,b ). (1)当a =-1,m =1时,求抛物线2y ax bx c =++的解析式; (2)用含a 、m 的代数式表示b 和c ;(3)当a <0时,抛物线2y ax bx c =++满足24b ac a -=,2b c a +≥,34m ≤-, 求a 的取值范围.【答案】(1)11b c =⎧⎨=⎩;(2)b=-am ,c=-am ;(3)161393a -≤≤-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得到M (2,-1)、N (1,b ),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即可求出b 、c ;(2)将点M (m +1,a )、N (m ,b )代入抛物线2y ax bx c =++,可得22(1)(1)a m b m c a am bm c b⎧++++=⎨++=⎩,化简即可得出;(3)把b am =-,c am =-代入24b ac a -=可得214a m m=+,把b am =-,c am =-代入2b c a +≥可得1m ≥-,然后根据m 的取值范围可得a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1)∵a =-1,m =1,∴M (2,-1)、N (1,b )由题意,得4211b c b c b -++=-⎧⎨-++=⎩,解,得11b c =⎧⎨=⎩(2) ∵点M (m +1,a )、N (m ,b )在抛物线2y ax bx c =++上22(1)(1)a m b m c a am bm c b ⎧++++=⎨++=⎩①②①-②得,2am b b +=-,∴b am =-把b am =-代入②,得c am =-(3)把b am =-,c am =-代入24b ac a -=得2224a m a m a +=0a <Q ,22141,4am am a m m∴+=∴=+ 把b am =-,c am =-代入2b c a +≥得22am a -≥,1m ∴≥-34m Q ≤-,314m ∴-≤≤-224(2)4m m m +=+-Q ,当2m >-时,24m m +随m 的增大而增大2393416m m ∴-≤+≤-216113943m m ∴-≤≤-+ 即161393a -≤≤- 【点睛】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以及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由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出b am =-,c am =-是解题关键.8.如图,已知A (﹣2,0),B (4,0),抛物线y=ax 2+bx ﹣1过A 、B 两点,并与过A 点的直线y=﹣12x ﹣1交于点C . (1)求抛物线解析式及对称轴;(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四边形ACPO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M 为y 轴右侧抛物线上一点,过点M 作直线AC 的垂线,垂足为N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N ,使以点M 、N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C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抛物线解析式为:y=211184x x --,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1;(2)存在P 点坐标为(1,﹣12);(3)N 点坐标为(4,﹣3)或(2,﹣1) 【解析】分析:(1)由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2)将四边形周长最小转化为PC+PO 最小即可;(3)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点进行分类讨论,构造图形.设出点N 坐标,表示点M 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即可.详解:(1)把A (-2,0),B (4,0)代入抛物线y=ax 2+bx-1,得042101641a b a b --⎧⎨+-⎩== 解得1814a b ⎧⎪⎪⎨⎪-⎪⎩== ∴抛物线解析式为:y=18x 2−14x−1 ∴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141228ba -=-⨯=1 (2)存在使四边形ACPO 的周长最小,只需PC+PO 最小∴取点C (0,-1)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C′(2,-1),连C′O 与直线x=1的交点即为P 点.设过点C′、O 直线解析式为:y=kx ∴k=-12∴y=-1 2 x则P点坐标为(1,-12)(3)当△AOC∽△MNC时,如图,延长MN交y轴于点D,过点N作NE⊥y轴于点E∵∠ACO=∠NCD,∠AOC=∠CND=90°∴∠CDN=∠CAO由相似,∠CAO=∠CMN∴∠CDN=∠CMN∵MN⊥AC∴M、D关于AN对称,则N为DM中点设点N坐标为(a,-12a-1)由△EDN∽△OAC ∴ED=2a∴点D坐标为(0,-52a−1)∵N为DM中点∴点M坐标为(2a,32a−1)把M代入y=18x2−14x−1,解得a=4则N点坐标为(4,-3)当△AOC∽△CNM时,∠CAO=∠NCM∴CM∥AB则点C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C′即为点N由(2)N(2,-1)∴N点坐标为(4,-3)或(2,-1)点睛:本题为代数几何综合题,考查了待定系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数学模型构造、三角形相似.解答时,应用了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9.如图①,抛物线2(1)y x a x a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位于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已知ABC ∆的面积为6. (1)求a 的值;(2)求ABC ∆外接圆圆心的坐标;(3)如图②,P 是抛物线上一点,点Q 为射线CA 上一点,且P 、Q 两点均在第三象限内,Q 、A 是位于直线BP 同侧的不同两点,若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d ,QPB ∆的面积为2d ,且PAQ AQB ∠=∠,求点Q 的坐标.【答案】(1)-3;(2)坐标(-1,1);(3)Q ()4,1-. 【解析】 【分析】(1)利用抛物线解析式得到A 、B 、C 三点坐标,然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列出方程解出a ;(2)利用第一问得到A 、B 、C 三点坐标,求出AC 解析式,找到AC 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与AB 垂直平分线解析式联立,解出x 、y 即为圆心坐标;(3)过点P 做PD ⊥x 轴,PD =d ,发现△ABP 与△QBP 的面积相等,得到A 、D 两点到PB 得距离相等,可得AQ PB ∥,求出PB 解析式,与二次函数解析式联立得到P 点坐标,又易证ABQ QPA ∆∆≌,得到BQ =AP 26Q 点坐标,点与点的距离列出方程,解出Q 点坐标即可 【详解】(1)解:由题意得()()1y x x a =--- 由图知:0a <所以A (,0a ),()10B ,,()0,C a - ()()112ABC S a a ∆=-⋅-=6 34()a a =-=或舍∴3a =-(2)由(1)得A (-3,0),()10B ,,()0,3C ∴直线AC 得解析式为:3y x =+AC 中点坐标为33,22⎛⎫-⎪⎝⎭ ∴AC 的垂直平分线为:y x =-又∵AB 的垂直平分线为:1x =- ∴1y x x =-⎧⎨=-⎩ 得11x y =-⎧⎨=⎩ABC ∆外接圆圆心的坐标(-1,1). (3)解:过点P 做PD ⊥x 轴 由题意得:PD =d ,∴12ABP S PD AB ∆=⋅=2d∵QPB ∆的面积为2d∴ABP BPQ S S ∆∆=,即A 、D 两点到PB 得距离相等 ∴AQ PB ∥设PB 直线解析式为;y x b =+过点(1,0)B ∴1y x =- ∴2123y x y x x =-⎧⎨=--+⎩易得45x y =-⎧⎨=⎩ 1()0x y =⎧⎨=⎩舍 所以P (-4,-5),由题意及PAQ AQB ∠=∠ 易得:ABQ QPA ∆∆≌ ∴BQ =AP 26设Q (m ,-1)(0m <) ∴()221126m -+=4m =-∴Q ()4,1-.【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综合性问题,涉及到一次函数、三角形外接圆圆心、全等三角形等知识点,第一问关键在于用a表示出A、B、C三点坐标;第二问关键在于找到AC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与AB垂直平分线解析式;第三问关键在于能够求出PB的解析式10.如图甲,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点C,经过B、C两点的抛物线y=x2+bx+c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A,顶点为P.(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以C,P,M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0<x<3时,在抛物线上求一点E,使△CBE的面积有最大值(图乙、丙供画图探究).【答案】(1)y=x2﹣4x+3;(2)(2,)或(2,7)或(2,﹣1+2)或(2,﹣1﹣2);(3)E点坐标为(,)时,△CBE的面积最大.【解析】试题分析:(1)由直线解析式可求得B、C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抛物线解析式;(2)由抛物线解析式可求得P点坐标及对称轴,可设出M点坐标,表示出MC、MP和PC 的长,分MC=MP、MC=PC和MP=PC三种情况,可分别得到关于M点坐标的方程,可求得M点的坐标;(3)过E作EF⊥x轴,交直线BC于点F,交x轴于点D,可设出E点坐标,表示出F点的坐标,表示出EF的长,进一步可表示出△CBE的面积,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得其取得最大值时E点的坐标.试题解析:(1)∵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点C,∴B(3,0),C(0,3),把B、C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得,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4x+3;(2)∵y=x2﹣4x+3=(x﹣2)2﹣1,∴抛物线对称轴为x=2,P(2,﹣1),设M(2,t),且C(0,3),∴MC=,MP=|t+1|,PC=,∵△CPM为等腰三角形,∴有MC=MP、MC=PC和MP=PC三种情况,①当MC=MP时,则有=|t+1|,解得t=,此时M(2,);②当MC=PC时,则有=2,解得t=﹣1(与P点重合,舍去)或t=7,此时M(2,7);③当MP=PC时,则有|t+1|=2,解得t=﹣1+2或t=﹣1﹣2,此时M(2,﹣1+2)或(2,﹣1﹣2);综上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M,其坐标为(2,)或(2,7)或(2,﹣1+2)或(2,﹣1﹣2);(3)如图,过E作EF⊥x轴,交BC于点F,交x轴于点D,设E(x,x2﹣4x+3),则F(x,﹣x+3),∵0<x<3,∴EF=﹣x+3﹣(x2﹣4x+3)=﹣x2+3x,∴S△CBE=S△EFC+S△EFB=EF•OD+EF•BD=EF•OB=×3(﹣x2+3x)=﹣(x﹣)2+,∴当x=时,△CBE的面积最大,此时E点坐标为(,),即当E点坐标为(,)时,△CBE的面积最大.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11.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OA<OB),与y轴交于点C.(1)求点A,B,C的坐标;(2)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点E也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0<t<2).①过点E作x轴的平行线,与BC相交于点D(如图所示),当t为何值时,的值最小,求出这个最小值并写出此时点E,P的坐标;②在满足①的条件下,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F,使△EFP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A(2,0),B(4,0),C(0,2);(2)①t=1时,有最小值1,此时OP=2,OE=1,∴E(0,1),P(2,0);②F(3,2),(3,7).【解析】试题分析:(1)在抛物线的解析式中,令y=0,令x=0,解方程即可得到结果;(2)①由题意得:OP=2t,OE=t,通过△CDE∽△CBO得到,即,求得有最小值1,即可求得结果;②存在,求得抛物线的对称方程为x=3,设F(3,m),当△EFP为直角三角形时,①当∠EPF=90°时,②当∠EFP=90°时,③当∠PEF=90°时,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求得结果.试题解析:(1)在抛物线的解析式中,令y=0,即,解得:,,∵OA<OB,∴A(2,0),B(4,0),在抛物线的解析式中,令x=0,得y=2,∴C(0,2);(2)①由题意得:OP=2t,OE=t,∵DE∥OB,∴△CDE∽△CBO,∴,即,∴DE=4﹣2t,∴===,∵0<t<2,始终为正数,且t=1时,有最大值1,∴t=1时,有最小值1,即t=1时,有最小值1,此时OP=2,OE=1,∴E(0,1),P(2,0);②存在,∵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为x=3,设F(3,m),∴,=,=,当△EFP为直角三角形时,①当∠EPF=90°时,,即,解得:m=2,②当∠EFP=90°时,,即,解得;m=0或m=1,不合题意舍去,∴当∠EFP=90°时,这种情况不存在,③当∠PEF=90°时,,即,解得:m=7,综上所述,F(3,2),(3,7).考点:1.二次函数综合题;2.动点型;3.最值问题;4.二次函数的最值;5.分类讨论;6.压轴题.12.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1,0),B(4,0),C(0,2)三点,点D与点C关于x轴对称,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设点P的坐标为(m,0),过点P做x轴的垂线l交抛物线于点Q,交直线BD于点M.(1)求该抛物线所表示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已知点F(0,12),当点P在x轴上运动时,试求m为何值时,四边形DMQF是平行四边形?(3)点P在线段AB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点B、Q、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OD相似?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y=﹣12x2+32x+2;(2)m=﹣1或m=3时,四边形DMQF是平行四边形;(3)点Q的坐标为(3,2)或(﹣1,0)时,以点B、Q、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OD相似.【解析】分析:(1)待定系数法求解可得;(2)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D解析式为y=12x-2,则Q(m,-12m2+32m+2)、M(m,12m-2),由QM∥DF且四边形DMQF是平行四边形知QM=DF,据此列出关于m的方程,解之可得;(3)易知∠ODB=∠QMB,故分①∠DOB=∠MBQ=90°,利用△DOB∽△MBQ得12DO MB OB BQ ==,再证△MBQ ∽△BPQ 得BM BP BQ PQ=,即214 132222mm m -=-++,解之即可得此时m 的值;②∠BQM=90°,此时点Q 与点A 重合,△BOD ∽△BQM′,易得点Q 坐标.详解:(1)由抛物线过点A (-1,0)、B (4,0)可设解析式为y=a (x+1)(x-4), 将点C (0,2)代入,得:-4a=2, 解得:a=-12, 则抛物线解析式为y=-12(x+1)(x-4)=-12x 2+32x+2;(2)由题意知点D 坐标为(0,-2), 设直线BD 解析式为y=kx+b ,将B (4,0)、D (0,-2)代入,得:402k b b +⎧⎨-⎩==,解得:122k b ⎧⎪⎨⎪-⎩==, ∴直线BD 解析式为y=12x-2, ∵QM ⊥x 轴,P (m ,0),∴Q (m ,--12m 2+32m+2)、M (m ,12m-2),则QM=-12m 2+32m+2-(12m-2)=-12m 2+m+4,∵F (0,12)、D (0,-2),∴DF=52, ∵QM ∥DF ,∴当-12m 2+m+4=52时,四边形DMQF 是平行四边形, 解得:m=-1(舍)或m=3,即m=3时,四边形DMQF 是平行四边形; (3)如图所示:∵QM ∥DF ,∴∠ODB=∠QMB ,分以下两种情况:①当∠DOB=∠MBQ=90°时,△DOB ∽△MBQ , 则21=42DO MB OB BQ ==, ∵∠MBQ=90°,∴∠MBP+∠PBQ=90°,∵∠MPB=∠BPQ=90°,∴∠MBP+∠BMP=90°,∴∠BMP=∠PBQ ,∴△MBQ ∽△BPQ , ∴BM BP BQ PQ =,即214 132222m m m -=-++, 解得:m 1=3、m 2=4,当m=4时,点P 、Q 、M 均与点B 重合,不能构成三角形,舍去,∴m=3,点Q 的坐标为(3,2);②当∠BQM=90°时,此时点Q 与点A 重合,△BOD ∽△BQM′,此时m=-1,点Q 的坐标为(-1,0);综上,点Q 的坐标为(3,2)或(-1,0)时,以点B 、Q 、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OD 相似.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13.综合与探究如图,抛物线y=211433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AC ,BC .点P 是第四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 的横坐标为m ,过点P 作PM ⊥x 轴,垂足为点M ,PM 交BC 于点Q ,过点P 作PE ∥AC 交x 轴于点E ,交BC 于点F.(1)求A,B,C三点的坐标;(2)试探究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使得以A,C,Q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此时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请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线段QF的长,并求出m为何值时QF有最大值.【答案】(1)C(0,﹣4);(2)Q点坐标为(522,522﹣4)或(1,﹣3);(3)当m=2时,QF有最大值.【解析】【分析】(1)解方程13x2−13x-4=0得A(-3,0),B(4,0),计算自变量为0时的二次函数值得C点坐标;(2)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5,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4,则可设Q(m,m-4)(0<m<4),讨论:当CQ=CA时,则m2+(m-4+4)2=52,当AQ=AC时,(m+3)2+(m-4)2=52;当QA=QC时,(m+3)2+(m-4)2=52,然后分别解方程求出m即可得到对应的Q点坐标;(3)过点F作FG⊥PQ于点G,如图,由△O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判断△FQ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FG=QG=22FQ,再证明△FGP~△AOC得到34FG PG,则22FQ,所以72FQ,于是得到32,设P(m,13m2-13m-4)(0<m<4),则Q(m,m-4),利用PQ=-13m2+43m得到FQ=327(-13m2+43m),然后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详解】(1)当y=0,13x2−13x-4=0,解得x1=-3,x2=4,∴A(-3,0),B(4,0),当x=0,y=13x2−13x-4=-4,∴C (0,-4);(2)AC=2234=5+, 易得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x-4,设Q (m ,m-4)(0<m <4),当CQ=CA 时,m 2+(m-4+4)2=52,解得m 1=52,m 2=-52(舍去),此时Q 点坐标为(522,522-4); 当AQ=AC 时,(m+3)2+(m-4)2=52,解得m 1=1,m 2=0(舍去),此时Q 点坐标为(1,-3);当QA=QC 时,(m+3)2+(m-4)2=52,解得m=252(舍去),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Q 点坐标为(522,522-4)或(1,-3); (3)解:过点F 作FG ⊥PQ 于点G ,如图,则FG ∥x 轴.由B (4,0),C (0,-4)得△O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BC=∠QFG=45∴△FQ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FG=QG=22FQ , ∵PE ∥AC ,PG ∥CO ,∴∠FPG=∠ACO ,∵∠FGP=∠AOC=90°,∴△FGP ~△AOC .∴FG PG OA CO =,即34FG PG =, ∴PG=43FG=43•22FQ=223FQ , ∴PQ=PG+GQ=23FQ+22FQ=26FQ ,∴FQ=32PQ , 设P (m ,13m 2-13m-4)(0<m <4),则Q (m ,m-4), ∴PQ=m-4-(13m 2-13m-4)=-13m 2+43m , ∴FQ=32(-13m 2+43m )=-2(m-2)2+42 ∵-27<0, ∴QF 有最大值.∴当m=2时,QF 有最大值.【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理解坐标与图形性质,会利用相似比表示线段之间的关系;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14.如图,△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 (﹣6,0),B (4,0),C (0,8),把△ABC 沿直线BC 翻折,点A 的对应点为D ,抛物线y=ax 2﹣10ax+c 经过点C ,顶点M 在直线BC 上.(1)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并求点D 的坐标;(2)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和函数表达式;(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PBD 与△PCD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详见解析(2)22y x 4x 85=-+ (3)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翻折的性质可得AB=BD=CD=AC ,根据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可得点D 的坐标.(2)根据对称轴公式可得抛物线的对称轴,设M 的坐标为(5,n ),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kx+b ,根据待定系数法可求M 的坐标,再根据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3)分点P 在CD 的上面下方和点P 在CD 的上方两种情况,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可求点P 的坐标:设P 22x,x 4x 85⎛⎫-+ ⎪⎝⎭, 当点P 在CD 的上面下方,根据菱形的性质,知点P 是AD 与抛物线22y x 4x 85=-+的交点,由A,D 的坐标可由待定系数法求出AD 的函数表达式:1y x 32=+,二者联立可得P 1(529,48); 当点P 在CD 的上面上方,易知点P 是∠D 的外角平分线与抛物线22y x 4x 85=-+的交点,此时,∠D 的外角平分线与直线AD 垂直,由相似可知∠D 的外角平分线PD 的斜率等于-2,可设其为y 2x m =-+,将D (10,8)代入可得PD 的函数表达式:y 2x 28=-+,与抛物线22y x 4x 85=-+联立可得P 2(﹣5,38). 【详解】(1)证明:∵A (﹣6,0),B (4,0),C (0,8),∴AB=6+4=10,AC 10==.∴AB=AC .由翻折可得,AB=BD ,AC=CD .∴AB=BD=CD=AC .∴四边形ABCD 是菱形.∴CD ∥AB .∵C (0,8),∴点D 的坐标是(10,8). (2)∵y=ax 2﹣10ax+c ,∴对称轴为直线10a x 52a-=-=. 设M 的坐标为(5,n ),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kx+b , ∴4k b 0b 8+=⎧⎨=⎩,解得k 2b 8=-⎧⎨=⎩. ∴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2x+8.∵点M 在直线y=﹣2x+8上,∴n=﹣2×5+8=﹣2.∴M (5,,-2).又∵抛物线y=ax 2﹣10ax+c 经过点C 和M ,∴25a50a c2c8-+=-⎧⎨=⎩,解得2a5c8⎧=⎪⎨⎪=⎩.∴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22y x4x85=-+.(3)存在.点P的坐标为P1(529,48),P2(﹣5,38)15.如图1,抛物线y=ax2+2x+c与x轴交于A(﹣4,0),B(1,0)两点,过点B的直线y=kx+23分别与y轴及抛物线交于点C,D.(1)求直线和抛物线的表达式;(2)动点P从点O出发,在x轴的负半轴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何值时,△PDC为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的值;(3)如图2,将直线BD沿y轴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与x轴,y轴分别交于E,F两点,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M,在直线EF上是否存在点N,使DM+MN的值最小?若存在,求出其最小值及点M,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抛物线解析式为:y=228233x x+-,BD解析式为y=﹣2233x+;(2)t的值为4915129±、233.(3)N点坐标为(﹣2,﹣2),M点坐标为(﹣32,﹣54),213【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可得;(2)先求得点D的坐标,过点D分别作DE⊥x轴、DF⊥y轴,分P1D⊥P1C、P2D⊥DC、P3C⊥DC三种情况,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逐一求解可得;(3)通过作对称点,将折线转化成两点间距离,应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详解:(1)把A(﹣4,0),B(1,0)代入y=ax2+2x+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函数常见错解示例
一、忽略二次项系数不等于0
例1 若二次函数y =kx 2-6x +3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 k <3
B .k <3,且k ≠0
C . k ≤3
D .k ≤3,且k ≠0
错解:由题意,得△=(-6)2 -4k ×3≥0,解得k ≤3. 故选C.
错解分析:当k =0时,二次项系数为0,此时原函数不是二次函数. 欲求k 的取值范围,需同时满足: ①函数是二次函数;②图象与x 轴有交点. 上面的解法只注重了△≥0而忽略了二次项系数不等于0的条件. 正解:由题意,得△=(-6)2-4k ×3≥0,且k ≠0,即k ≤3,且k ≠0. 故选D.
二、忽略隐含条件
例2 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象与y 轴交于点A , 与x 轴正半轴交于B ,C 两点,且BC =2,S △ABC =3,则b 的值为( )
A .-5
B .4或-4
C .4
D .-4
错解:由题意知,BC =2,S △ABC =3,所以点A (0,3),即c =3. 由BC =2,得方程x 2+bx +c =0的两根之差为
2,故2
1221222-----+-b b b b =2,解得b =±4. 故选B. 错解分析:上面的解法忽略了“抛物线的对称轴x =-2
b 在y 轴的右侧”这一隐含条件,正确的解法应是同时考虑-2
b >0,得b <0,∴b =4应舍去. 故选D. 正解: D.
三、考虑问题不全面
例3 若y 关于x 的函数y =(a -2)x 2-(2a -1)x +a 的图象与坐标轴有两个交点,则a 可取的值是多少? 错解:因为函数y =(a -2)x 2-(2a -1)x +a 的图象与坐标轴有两个交点,而其中与y 轴有一个交点(0,a ),则与x 轴就只有一个交点,所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2)x 2-(2a -1)x +a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判别式 [-(2a -1)]2-4a (a -2)=0,解得a =-4
1. 错解分析:此题关于函数的描述是“y 关于x 的函数”,并没有指明是二次函数,所以需要分“y 关于x 的一次函数”和“y 关于x 的二次函数”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正解:当函数y 是关于x 的一次函数时,a =2,函数的表达式为y =-3x +2,函数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2),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3
2,0). 所以a =2符合题意. 当函数y 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时,函数y =(a -2)x 2-(2a -1)x +a 的图象与y 轴有一个交点(0,a ),与坐标轴共有两个交点,所以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则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2)x 2-(2a -1)x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判别式△= [-(2a -1)]2-4a (a -2)=0,解得a =-4
1. 而当a =0时,与y 轴的交点为原点,此时,y =-2x 2+x 与x 轴还有一个交点(
21,0). 综上所述,a =2或a =0或a =-4
1. 四、忽略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
例4 求二次函数y =x 2+4x +5(-3≤x ≤0)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错解:当x =-3时,y =2.
当x =0时,y =5.
所以当 -3≤x ≤0 时,y 最小=2,y 最大=5.
错解分析:上面的解法错在忽略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误以为端点的值就是这段函数的最值. 解决此类问题时,要画出函数的图象,借助图象的直观性求解即可.
正解:∵y =x 2+4x +5=(x +2)2 +1,∴对称轴是直线x =-2,顶点坐标是(-2,1).
画出大致的图象,如图是抛物线位于 -3≤x ≤0的一段,显然图象上的最高点是C ,最低点是顶点B 而不是端点A ,
所以当 -3≤x ≤0时, y 的最大值为5, y 的最小值为1.
图2
五、求顶点坐标时混淆符号
例5 求二次函数y =-x 2+2x -2的顶点坐标.
错解1 用配方法: y =-x 2+2x -2=-(x 2-2x )-2=-(x 2-2x +1-1)-2=-(x 2-2x +1)-1=-(x -1) 2-1,
所以二次函数y =-x 2+2x -2的顶点坐标为(-1,-1).
错解2 用公式法:
在二次函数y =-x 2+2x -2中,a =-1,b =2,c =-2, 则)
(1222-⨯=a b =-1,)()()(1421424422-⨯-⨯-⨯-=-a ac b =1, 所以二次函数y =-x 2+2x -2的顶点坐标为(-1,1).
错解分析:二次函数y =a (x -h )2+k 的顶点坐标为(h ,k ),即横坐标与配方后完全平方式中的常数项互为相反数,而非相等,也就是说不是(-h ,k ).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顶点坐标为(-a
b 2,a a
c b 442-),横坐标前面带“-”,纵坐标的分子为4ac -b 2,不要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b 2-4ac 混淆. 另外,把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常用配方法,如果二次项系数是1,那么常数项为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如果二次项系数不是1,那么先提出二次项系数(注意:不能像解方程一样把二次项系数消去),使括号中的二次项系数变为1,再对括号中进行配方.
正解:(1)用配方法:
y =-x 2+2x -2=-(x -1) 2-1,)
(1222-⨯-=-a b 所以二次函数y =-x 2+2x -2的顶点坐标为(1,-1).
(2)用公式法:
)
(1222-⨯-=-a b =1,)()()(1422144422-⨯--⨯-⨯=-a b ac =-1, 所以二次函数y =-x 2+2x -2的顶点坐标为(1,-1).
六、忽视根的判别式的作用
例6 已知抛物线y =-
2
1x 2+(6-m 2)x +m -3与x 轴有两个交点A ,B ,且A ,B 关于y 轴对称,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
错解:因为A 与B 关于y 轴对称,
所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 轴,即直线x =)(212622-⨯--=-m a b =0, 解得m =6或m =-6.
当m =6时,此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2
1x 2+3. 当m =-6时,此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
21x 2-9. 错解分析: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为A ,B ,等价于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 以b 2-4ac >0. 如果忽视根的判别式在解题中的作用,就不能排除不符合题意的解,扩大了解的范围,导致 错误.
正解:因为A 与B 关于y 轴对称,
所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 轴,即直线x =)(2
12622-⨯--=-m a b =0, 解得m =6或m =-6.
当m =6时,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
21x 2+3. 此时,b 2-4ac =02-4×(-
21)×3=6>0,方程-21x 2+3=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抛物线y =-21x 2+3与x 轴有两个交点,符合题意.
当m=-6时,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
21x 2-9. 此时,b 2-4ac =02-4×(-21)×(-9)=-18<0,方程-21x 2-9=0没有实数根,抛物线y =-2
1x 2-9与x 轴没有交点,不符合题意,舍去.
因此,所求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 =-
2
1x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