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色素
第十章 生物环境-植物互作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0.5 0.6-1.5 1.6-2.5 2.6-3.5 3.6-5.5 >5.6
80-90 90-100
g/500 cm3
3
小麦—玉米间作体系中玉米根重的分布
0-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9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0.5 0.6-1.5 1.6-2.5 2.6-3.5 3.6-5.5 >5.6
g/500 cm3
小麦—玉米间作体系中小麦根重的分布
(19, June)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0-10
不同小麦品种在无杂草时的产量潜力和对瑞 士黑麦草的抗性的关系
与杂草竞争时的产量损失率 %
Lemerle et al. 2001. Genetic improvement and agronomy for enhanced wheat competitiveness with weeds. Aust. J. Agric. Res. 52: 527–548.
g/500 cm3
杂草:成功的秘诀是 什么?
慢生 速生
茎和生 殖结构
速生型与慢生 型丛生禾草的 物质分配塑性
(plasticity)
根
相似
Tradeoff:一些 性状塑性高则另 一些性状塑性低
竞争性杂草莫邪菊对两 种单冠菊侧根分布的影
响
RGR 的频度分布
色素的功能

色素在生物体中的代谢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色素在生物体中的代谢调控作用
色素在生物体中的代谢调控作用机制
• 类胡萝卜素:参与维生素A的合成
• 色素与酶结合:调节酶活性,影响代谢过程
• 血红素:参与胆固醇的代谢
• 色素与受体结合:触发信号传导通路,影响代谢过程
色素在生物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色素在生物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 黄色素:吸收光谱在中波长区域
• 蓝色素:吸收光谱在短波长区域
按生物体分布分类
• 动物色素:如血红素、胆红素等
• 植物色素: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
• 微生物色素:如菌紫素、藻红素等
色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重要性
色素具有生物学功能
• 参与生物体的光合作用、信号传导、抗氧化等过程
• 对生物体的生长与发育、代谢调控、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影响
生物体生长与发育对色素的需求
• 色素:参与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等过程
• 色素结合蛋白:与色素结合,调节生长与发育过程
色素在植物生长与发育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植物生长与发育是植物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过程
• 包括种子萌发、根系发育、茎叶发育等过程
色素在植物生长与发育中的作用
• 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 抗菌物质:抑制微生物生长
• 色素与微生物结合:破坏微生物结构,抑制微生物生长
• 抗病毒物质:抑制病毒复制
• 色素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复制,抑制病毒传播
05
色素在生物体的生长与发育中的作用
生物体生长与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对色素的需求
生物裂、细胞分化、器官发育等过程
DOCS SMART CREATE
色素的功能
CREATE TOGETHER
色素资料全面讲解ppt课件

Origin of the Word ‘Lake’
lake Shellac lacquer
lac (lăk) - Du. lac or Fr. laque both <Hindi lākh < Skt. Lāksā, red dye, resin
已认证色淀
• 食品用色淀是从染料加工而成,通过化 学作用,将染料附着在铝化合物上沉淀 而成。 • 每一批色淀也由FDA证明。
着色剂类型
• 染料 需要溶解在水或其它溶剂里,才
可以展现其色彩。
染料的作用机理
染料选择性地吸收部分光波,而 让其它光波直接穿过,不发 生散射。 因为染料减少了到达眼睛的总光 量,会使产品的表面比较
白光
着色剂的种类
• 染料 - 通过溶解在水或其它溶剂里,才
可以展现其色彩。
• 颜料 - 一种不溶性着色剂,通过分散在
已认证色淀的形式
• 物理形式
– 干粉 – 没有颗粒状 – 分散液
• 组分
– 原色 – 混色
• 等级
– FDA, EC, Dualcert, etc.
• 包装
– 大包装 – ColorPak™
• 不同的染料含量
为什么色淀会有不同的染料含量?
• 染料含量的大差异会明显影响色淀的色泽和色度 • 3 units of an 14% dye content lake do not equal 1 unit of a 42% dye content lake.
色素资料全面讲解
Top Ten Most Troublesome Ingredients in Formulation
0
Fat Replacers/Texture Enhancers Colors Anti-O xidants/Preservatives Flavors (Natural) Sweeteners (Low-calorie) Cheese Vegetable Proteins, Dairy Proteins Fats & Oils , Fl avors (Artificial) Gums, Dehydrated Frui ts/ Veg. Starches
色素形成的原理

色素形成的原理色素形成的原理是指由于物质吸收、反射、散射光的不同,使得物体表面出现不同的颜色现象。
色素形成的原理涉及物体的光学特性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
首先,光的光谱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线组成的。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部分光线被物体表面反射,部分光线被物体吸收。
被物体吸收的光线会导致物体发热,而被反射的光线则决定了我们所看到的物体颜色。
物质的颜色主要与其电子结构有关。
在气体或液体状态下,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排列。
当光线照射到物质表面时,光子与物质中的电子发生相互作用。
一种情况是当光子的能量恰好与物质中某个电子的能级差相等时,光子会被物质吸收,并导致电子跃迁到一个高能级。
这个过程被称为吸收。
吸收光的波长(颜色)与物质的电子能级差有关。
如果物质吸收了红光,那么我们看到的是非红色的颜色。
另一种情况是当光子的能量与物质中的电子能级差不匹配时,光子不会被物质吸收,而是会被反射回来。
这个过程被称为反射。
反射光的波长与入射光相同,因此我们能够看到物体表面的颜色。
色素是物质中的化合物,具有特殊的吸收和反射特性。
大部分色素是有机化合物,由含有许多共轭键的分子构成。
共轭结构可以产生颜料分子上的π电子轨道,这些电子轨道可以吸收可见光谱的特定波长。
当光线照射到含有色素的物体表面时,色素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而其他波长的光则被反射。
例如,植物的叶子中的叶绿素含有大量的共轭结构,吸收大部分的紫外线和蓝光,而反射绿光,因此我们看到的叶子的颜色是绿色的。
除了吸收和反射,物质的颜色还受到散射的影响。
散射是光线在物体表面或内部的碰撞和重新发射过程。
散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并导致光线在不同波长的偏移,产生颜色效应。
例如,天空为蓝色是因为大气中的气溶胶颗粒会使得短波长的光更强烈地散射,而长波长的光则散射较少,从而产生了蓝色的感觉。
总结一下,色素形成的原理涉及物体对光的吸收、反射和散射过程。
物质的颜色主要与其电子结构有关,光子与物质中的电子发生相互作用时,会发生吸收或反射的现象。
高一生物色素实验的知识点

高一生物色素实验的知识点色素实验是高一生物课程中的重要实验之一。
通过色素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和研究生物体内的颜色物质,进一步认识色素的形成和功能。
下面将针对高一生物色素实验的知识点进行讨论。
一、实验目的色素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研究生物色素的特性,探究色素的形成和功能。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不同条件下色素的表现形态,并通过实验结果来分析和归纳色素的特点和作用。
二、实验材料1. 新鲜的植物叶片:如菠菜、水果、花瓣等。
2. 高锰酸钾溶液:用于漂白叶片,以去除叶片中的叶绿素。
3. 酒精:用于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4. 毛细管或吸管:用于取样和滴定。
5. 试管:用于反应容器。
6. 显色剂(如碘酸钾溶液):用于显现色素反应结果。
三、实验步骤1. 取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将其浸泡在高锰酸钾溶液中,使其漂白。
2. 将漂白后的叶片取出,用酒精将叶片轻轻搅拌,以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3. 取一滴提取的叶绿素液滴在试管中。
4. 在另一只试管中滴加几滴碘酸钾溶液。
5. 将两只试管倾斜,使两种溶液交叉,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如果提取的叶绿素液是绿色的,而碘酸钾溶液逐渐变蓝或紫色,说明叶绿素在酒精中被溶解,并能与碘酸钾发生反应,生成其他颜色的物质,表明叶绿素可以产生颜色变化。
2. 如果提取液转为黄色或橙色,说明植物叶片中存在除叶绿素外的其他色素,这些色素可能是类胡萝卜素等。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误食或接触有毒物质。
2. 植物材料要新鲜,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液体滴加时要小心,避免溅出或飞溅。
4. 实验后要彻底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六、实验拓展与应用色素实验不仅可以用于了解植物叶片中的色素,还可以拓宽实验内容,如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如温度、光照等),观察色素的变化规律,进一步了解色素的形成机制和功能。
此外,色素实验的原理也可以应用于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和化妆品等领域。
综上所述,通过高一生物色素实验,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生物体内的色素,探究色素的形成和功能。
《色素的提取和光合》课件

主要色素种类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蓝藻 藻红素等。
色素的功能差异
不同的色素对不同波长的光 有不同的吸收和反射特性。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
1
光反应
光能被光合反应。
将从光反应中获得的ATP和NADPH用于二 氧化碳的还原和有机物质的合成。
光合作用中光合色素的捕光和传递
超声波提取法
优点:高效、快速,可保留活 性成分。缺点:设备成本较高。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机制
1 光合作用概念
光合作用是植物中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 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2 光合作用机制
通过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步骤实现,利用光 合色素的吸光和传递能量。
光合作用中色素的作用和种类
色素的作用
吸收光能、参与电子传递和 ATP合成。
色彩丰富多样
色素赋予生物体多种不同的颜色,呈现独特的美感。
色素提取的方法和步骤
1
准备样本
选择富含目标色素的生物组织,如叶片、花瓣等。
2
提取色素
使用溶剂提取目标色素,并通过离心等步骤得到提取物。
3
测试活性
通过分光光度法等测定提取物中色素的活性和浓度。
局部提取和全局提取的区别及影响
1 局部提取
只提取特定部位的色素,可保留其他组分的完整性。
《色素的提取和光合》 PPT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色素的概念和种类,探讨色素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并 详细讨论色素提取的方法和步骤。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色素的奥秘吧!
色素的种类与作用
类别多样
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
生物作用重要
色素能吸收光能量、参与光合作用和光反应组件的激发。
光反应组件的构成及功能
色素范文[新]
![色素范文[新]](https://img.taocdn.com/s3/m/8ebe06b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a.png)
色素范文色素是一种具有色彩的化学物质,它能够吸收和反射光线,从而产生不同的颜色。
在生物体中,色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影响生物的外观、行为和生理功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色素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麦拉宁色素麦拉宁色素是一种黑色或棕色的色素,它主要存在于皮肤、头发和眼睛中。
麦拉宁色素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当皮肤暴露在阳光下时,麦拉宁色素会吸收紫外线,从而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细胞的损伤。
此外,麦拉宁色素还能够影响皮肤的颜色,使皮肤变得更加黑暗。
叶绿素叶绿素是一种绿色的色素,它主要存在于植物和一些浮游生物中。
叶绿素的主要作用是参与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为植物提供能量。
叶绿素还能够影响植物的外观和颜色,使植物呈现出绿色或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是一种橙色或黄色的色素,它主要存在于植物中。
类胡萝卜素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植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当植物暴露在阳光下时,类胡萝卜素会吸收紫外线,从而减少紫外线对植物细胞的损伤。
此外,类胡萝卜素还能够影响植物的颜色,使植物呈现出橙色或黄色。
血红素血红素是一种红色的色素,它主要存在于血液中。
血红素的主要作用是运输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
当呼吸时,肺部会吸入氧气,血红素会将氧气结合到血红蛋白上,然后将氧气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
此外,血红素还能够影响血液的颜色,使血液呈现出红色。
黑色素黑色素是一种黑色或棕色的色素,它主要存在于眼睛、皮肤和头发中。
黑色素的主要作用是影响生物的外观。
在眼睛中,黑色素能够影响虹膜的颜色,使眼睛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在皮肤和头发中,黑色素能够影响它们的颜色,使它们呈现出黑色或棕色。
色素的应用除了在生物体中发挥重要作用外,色素还有许多应用。
例如,食品工业中常使用的食品着色剂就是一种色素。
食品着色剂能够使食品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从而增加食品的吸引力。
此外,色素还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染料、油漆等领域。
结论色素是一种具有色彩的化学物质,它在生物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色素资料全面讲解课件

色素的来源
天然色素
植物是天然色素的主要来源,如叶绿 素、胡萝卜素等;动物也有一些天然 色素,如虾青素。
合成色素
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的色素,如柠 檬黄、日落黄等。
色素的作用
赋予食品色泽
色素是食品着色的主要物质,可 以让食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 ,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
提高食品营养价值
某些天然色素具有营养保健功能 ,如β-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和预 防癌症的作用。
溶剂提取法
利用有机溶剂从天然物中提取 色素,如叶绿素。
真空结晶法
通过控制结晶过程从溶液中析 出晶体,如胡萝卜素。
Part
04
色素的安全性评价
天然色素的安全性评价
天然色素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其安全性相对较高,因为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 在,人体对其耐受性好。
天然色素的提取过程中,可能会引入一些杂质和污染物,因此需要确保提取过程的 卫生和质量。
黄酮类化合物
黄色色素,具有多种生物 活性,如抗炎、抗氧化和 抗癌作用。
动物色素
黑色素
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的色素,具有保护和遮蔽的作用。
血红素
红色色素,主要存在于动物血液和肌肉中,负责氧气的运输。
微生物色素
红色素
由细菌和真菌产生的红色色素,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
蓝藻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由蓝藻产生的色素,具有吸收阳光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天然色素的优点
天然色素安全、健康、营养丰富,且具有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 。
天然色素的应用领域
天然色素在食品、饮料、化妆品、医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合成色素的创新与改进
合成色素的种类
01
合成色素主要有偶氮类、酞菁类、喹啉类等,如柠檬黄、日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3.2叶黄素类
1、结构及性质
叶黄素类是胡萝卜素类的含氧衍生物,随着含氧量 的增加,它们的脂溶性下降 ,因此叶黄素在甲醇和乙醇 中很好溶解,而难溶于乙醚、石油醚。 叶黄素类的颜色为黄色或橙黄色,少数为红色,如
与蛋白质相结合,颜色可能发生改变。
2、叶黄素类在加工贮藏中的变化
叶黄素类在加工中遇到光照、氧化、中性 或酸性条件下加热,会发生异构化和氧化降解 反应,缓慢地使食品发生退色或褐变。
第十章 色素
Pigments
主要内容
10.1 概述
10.2 四吡咯类色素
10.3 类胡萝卜素 10.4 多酚类色素
10.5 食品中添加的着色剂
10.1.1食品色素的定义和作用
颜色:人对眼睛视网膜接受到的光信号作出反应, 在大脑中产生的某种感觉。 色素:食品中能够吸收和反射自然光进而使食 品呈现各种颜色的物质统称为食品色素。 食品中的固有色素是由食品原料带入食品中的 有色物质,是导致食品具有特定颜色的重要基 础。有时为了食品具有令人喜欢的颜色,还人 为地加入一些有颜色的添加物质,这些物质包 括天然分离的和一些人工合成的。
在紫外或可见光区(200~800nm)具有吸收峰的基 团被称为发色团,发色团均具有双键。 如:-N=N-, -N=O, C=S, C=C , C=O等.
2.助色团( Auxochrome)
有些基团的吸收波段在紫外区,不能发色,但当 它们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整个分子对光的吸收向长 波方向移动,这类基团被称为助色团。 如:-OH, -OR, -NH2, -NHR, -NR2, -SR, -Cl, -Br 等。
10.3 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是一类使动 植物食品显现黄色和红色的脂溶性色素。
绿叶中的三种主要类胡萝卜素是叶黄素 (lutein)、堇菜黄质(violaxanthin)和新 黄质(neoxanthin)。
O HO O HO OCOCH3
岩藻黄质
OH
HO
叶黄素 (C40H5602)
3.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将此过程称为加氧作用(allomerization)。当叶绿素吸收等摩尔氧后,生成 的加氧叶绿素呈现蓝绿色。
(1)光、氧:叶绿素溶解在乙醇或其他溶剂后并暴露于空气中会发生氧化
(2)酶:叶绿素酶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使叶绿素降解的酶。它是一种酯酶,
能催化叶绿素和脱镁叶绿素脱植醇,分别生成脱植基叶绿素和脱镁脱植基叶绿素。
3. 腌肉色素
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发色原理如下:
NO3- 细菌还原作用 NO2- pH 5.4~6, H+ 2HNO2 肉内固有还原剂 2NO + 2H2O或 3 HNO2 歧化 HNO3 + 2NO + H2O
Mb (紫红色)
NO
NOMb(氧化氮肌红蛋白) 加热 (鲜桃红) 还原剂
氧化氮肌色原 (鲜桃红)
助色团
-X ( Cl, Br, I )
波长红移
2~30
(nm)
-OR
-SR -NR2
17~50
23~85 40~95
10.1.3食品色素的分类
食品色素按来源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
天然色素即食品中固有的色素,一般是指新鲜原料中 眼睛能看见的有色物质,或者本来没有颜色而能通过 化学反应呈现颜色的物质。
(3)酸、热:pH影响蔬菜组织中叶绿素的热降解,在碱性介质中
热时的转化过程是按下述动力学顺序进行:叶绿素→脱镁叶绿素→焦脱镁叶绿素。
(pH9.0)较稳定,然而在酸性介质中(pH3.0)易降解;叶绿素对热较稳定,在受
(4)水分活度 :越低,稳定性越强。如脱水蔬菜。
所致。
(5)盐:盐的加入可以部分抑制叶绿素的降解,这是由于盐的静电屏蔽效果
(1)采用低透气性材料、抽真空和加除氧剂。 (2)高氧压护色 (3)采用100%CO2条件,若配合使用除氧剂,效果 更好。
腌肉制品的护色一般采用避光、除氧。
5. 肉色变绿
血红素在强烈氧化后会变成绿色,反应发 生在-亚甲基上,绿色的形成有三种情况:
A. 由于一些细菌活动产生的H2O2可直接氧化-亚甲 基。 B. 由于细菌活动产生的H2S等硫化物,在氧或H2O2 存在下,可直接加在-亚甲基上。 C. 由于MNO2过量引起。
人工合成色素的分类
根据分子中是否含有-N=N-发色团结构, 可分为偶氮类色素和非偶氮类色素。 胭脂红和柠檬黄等属于偶氮类色素; 赤鲜红和亮蓝属于非偶氮类色素。
食品色素按溶解性质的不同
a水溶性色素 :合成色素 b脂溶性色素:天然的色素
10.2四吡咯色素
Porphyrin
由四个吡咯联成的环 称为卟吩, 当卟吩环带有 取代基时,称为卟啉类 化合物。
10.3.3类胡萝卜素的性质
1)所有类型的类胡萝卜素都系脂溶性化合物; 2)具有适度的热稳定性;
3 )易发生氧化而褪色,亚硫酸盐或金属离子的存在将加速 β -胡萝卜素的氧化;
4)热、酸或光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异构化; 5)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在黄色至红色范围,其检测波长一般在 430nm~480nm; 6)许多试剂能与类胡萝卜作用产生光谱位移,因此可用于类 胡萝卜素的鉴定。类胡萝卜素常与蛋白质结合,比游离态 稳定;
这些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以下图解说明:
(绿色,水溶性)脱植叶绿素
-Mg2+ 酸 /热 -植醇 叶绿素酶 -Mg2+ 酸 /热
叶绿素(绿色,脂溶性)
脱镁脱植叶绿素(橄榄绿,水溶性) 脱镁叶绿素(橄榄绿 ,脂溶性)
-CO2CH3
热
-CO2CH3
热
焦脱镁脱植叶绿素(褐色,水溶性)
焦脱镁叶绿素(褐色,脂溶性)
MMb (褐色)
NO
NOMMb(氧化氮高铁肌红蛋白) (深红)
NOMb, NOMMb, 氧化氮肌色原统称为腌肉色素,
其颜色更加鲜艳,性质更加稳定(对热、氧)。
MNO2的作用: (1)发色 (2)抑菌
(3)产生腌肉制品特有的风味。
但过量使用安全性不好,在食品中导致亚 硝胺生成;肉色变绿。
4. 肉及肉制品的护色
珠蛋白
珠蛋白
珠蛋白
氧合肌红蛋白
(oxymyoglobin)
肌红蛋白
(myoglobin)
高铁肌红蛋白
(metmyoglobin)
鲜红色
红紫色
棕褐色
低氧压时 (1~20mm汞柱), 主要为氧化作用; 高氧压时 主要为氧合作用。
氧分压对三种肌红蛋白的影响
(引自W.H.Freeman,San Francisco.)
类胡萝卜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在细胞和活体中氧气分压 低,类胡萝卜素能抑制脂质的过氧化,清除单线态氧、羟基自 由基、超氧自由基和过氧自由基,防止细胞的过氧化损伤。
10.4多酚类色素
Polyphenol Pigments
多酚类色素在自然界存在广泛,是植物中水溶色素的主要成分, 含有多个酚羟基,并有一个基本母核苯并吡喃,又称苯并吡喃衍 生物。根据多酚类色素结构上的差异,可以分为花青素类色素、
10.3.1胡萝卜素类
1、结构及性质
胡萝卜素类目前指四种物质:α-胡萝卜素、β-胡 萝卜素、γ-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它们都是含40个碳 的多烯四萜,由异戊二烯经头尾或尾尾相连而构成。
胡萝卜素类为典型的脂溶性色素,易溶于石油醚 、乙醚难溶于甲醇和乙醇。
2、胡萝卜素类在加工贮藏中的变化
胡萝卜素类其颜色在多数加工和贮藏条件下是相 当稳定的,变化只是轻微的, 但在有些加工条件下,使 得其容易发生异构化和氧化降解反应,严重影响胡萝 卜素在食品中的色感。
10.2.1叶绿素 (Chlorphylls)
1.结构和物理性质
植醇
叶绿素a、b
物理性质
色泽
熔点
乙醇溶液颜色
荧光色泽 旋光性
叶绿素a 蓝黑色粉末
叶绿素b 深绿色粉末
117~ 120℃
120~ 130℃
蓝绿色
绿色或蓝绿色
深红色
红色
有
有
叶绿素a、b都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丙酮、氯仿苯等有机溶剂。
2 叶绿素在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不同波长光的颜色及其互补色
物质吸收的光 波长(nm) 400 425 450 490 510 相应的颜色 紫 蓝青 青 青绿 绿 黄绿 黄 橙黄 红 紫 透过光(互补色)
530
550 590
黄绿
黄 橙黄
紫
蓝青 青
640
730
红
紫
青绿
绿
食品色素一般为有机物,其分子结构中往 往含有发色团和助色团
1.发色团(Chromophore )
堇菜黄质 (C40H56O4)
类胡萝卜素包括:
①纯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共轭多烯(烃类胡萝卜素)
②上述化合物的含氧衍生物, 即除了纯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共轭多烯外,还包括羟基、环 氧基、醛基、酮基等含氧基团(氧 合叶黄素)
结构特征:
具有共轭双键,构成其发色 基团,这类化合物由8个异戊 二烯单位组成,异戊二烯单 位的连接方式是在分子中心 的左右两边对称。
类黄酮色素、无色花青素及单宁四种类型。
10.4.1花青素类(Anthocyans)
叶绿素在食品加工中最普遍的变化是生成脱镁叶绿素, 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分子的中心镁原子被氢原子取代, 生成暗橄榄褐色的脱镁叶绿素,加热可加快反应的进 行。单用氢原子置换镁原子还不足以解释颜色急剧变 化的原因,很可能还包含卟啉共振结构的某些移位。 叶绿素在稀碱溶液中水解,除去植醇部分,生成颜 色为鲜绿色的脱植基叶绿素、植醇和甲醇,加热可使 水解反应加快。脱植基叶绿素的光谱性质和叶绿素基 本相同,但比叶绿素更易溶于水。如果脱植基叶绿素 除去镁,则形成对应的脱镁叶绿素甲酯一酸,其颜色 和光谱性质与脱镁叶绿素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