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酸论文

合集下载

【论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添加剂苯甲酸的研究

【论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添加剂苯甲酸的研究

摘 要苯甲酸是目前食品中较为理想的防腐剂。

少量食用,并无生命危险。

但如果大量食用,会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确定食品中苯甲酸的含量并严格控制食用量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食品中苯甲酸含量进行了研究。

苯甲酸的特征峰在224nm处。

为选择最佳的UV-VIS分析条件,对饱和氯化钠溶液加入量、1:1HCl加入量、振荡和静置时间进行了研究。

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分析条件为,用10ml饱和氯化钠溶液、8ml:1HCl萃取含有苯甲酸的溶液,振荡3min 后静置2min,测其吸光度。

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苯甲酸标准溶液,在224nm处测吸光度绘制A-C标准曲线。

同时测定回收率为93.8%-109.5%、RSD为0.6%、最小检出限为0.005mg/ml。

最后对样品中苯甲酸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此方法灵敏、快速、准确。

关键词:苯甲酸,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AbstractBenzoic acid is the ideal food preservative. A small amount of it in food has no danger, but a large amount of it in food will lead poisoning and even life threatening . Therefore, determining the content of benzoic acid in food consumption and a strict control is necessary. A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he food additive of benzoic acid has been studied. The maximum absorption of benzoic acid is 224nm. The best conditions for UV-VIS analysis :the quantity of saturated NaCl solution is 10ml, 1:1HCl is 8ml,shaking and standing time are 3min and 2min, and then measure the absorbance. We prepare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benzoic acid standard solution and measure absorbance for drawing A-C standard curv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ecovery is 93.8%-109.5%,RSD is0.6%, the detection limit is 0.005 mg/ml. This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benzoic acid in sample is sensitive, rapid and accurate.Key words: benzoic acid, determine,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ic目 录第一章 前言 (1)1.1 苯甲酸含量的研究意义 (1)1.2 选题背景 (1)1.3 文献综述 (2)1.4 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8)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9)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9)2.2 实验方法 (11)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15)3.1 λmax选择 (15)3.2 饱和NaCl溶液加入量 (15)3.31:1HCl加入量 (16)3.4 振荡时间 (18)3.5 静置时间 (19)3.6 最佳实验条件选择(正交实验) (20)3.7 工作曲线绘制 (20)3.8 回收率测定 (22)3.9RSD测定 (22)3.10 共存离子干扰实验 (23)3.11 样品测定 (28)3.12 讨论 (29)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30)4.1 结论 (30)4.2 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30)参考文献 (31)致 谢 (33)声 明 (34)第一章 前 言1.1 苯甲酸含量的研究意义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促使食品工业特别是方便食品、半成品迅速发展。

苯甲酸在食品中的应用.

苯甲酸在食品中的应用.

苯甲酸摘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添加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现代食品工业的催化剂和基础,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其中防腐剂是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对于保存食品的质、味、营养结构,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本文以苯甲酸为例,进行研究一般防腐剂的性质、安全性、质量指标、在食品中使用情况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字:防腐剂、苯甲酸、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造成食品腐败的原因很多,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这些因素通常是同时或者连续发生的。

由于食品营养丰富,适于微生物生长和增值,而微生物又到处都有,无孔不入,故细菌、霉菌和酵母菌之类微生物的侵袭通常是导致食物败坏的主要原因。

一、苯甲酸的概述苯甲酸(benzoic acid)亦称安息香酸,分子式:C7H6O2;相对分子量:122.12;C6H5COOH外观与性状:白色有荧光的鳞片状结晶或针状结晶,或单斜棱晶,质轻无味或微微有安息香或苯甲醛的气味;蒸汽压:0.13kPa/96℃;闪点:121℃;熔点:121~123℃;沸点:249.2℃;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热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四氯化碳、丙酮、二硫化碳和挥发性、非挥发性油中,微溶于乙烷;苯甲酸的相对密度(水=1)1.2659;相对密度(空气=1)4.21;稳定性:稳定,但可吸潮。

苯甲酸是法国人于1618年发现的。

它以游离态或盐和酯等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如野生黑色樱桃树皮中含有少量游离苯甲酸。

工业规模化大生产苯甲酸始于19世纪中期。

1940年后,美国联合(Allied),道(Dow),Amoco化学品公司;意大利SNIA先后建成投产,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法迅速发展,成为生产苯甲酸的主要方法。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开发了用苯甲酸生产苯酚,对苯二甲酸和已内酰胺的工艺,苯甲酸的产量猛增。

目前,苯甲酸及其盐主要用于防腐、生产苯酚、醇酸树脂、苯甲酸丁脂等方面。

2001年全球需求苯甲酸钠(用于食品防腐保鲜)约6万吨,国内需求约1.5万吨。

苯甲酸及其钠盐的热稳定性研究化学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苯甲酸及其钠盐的热稳定性研究化学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苯甲酸及其钠盐的热稳定性研究[摘要] 本实验采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先后对苯甲酸以及苯甲酸钠在空气及氮气氛围下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从而推测出它的热稳定性,同时对各分解阶段的热力学曲线进行分析,分别运用Freeman Carroll法和Toop的热稳定性方程得出了各阶段的动力学参数,和高温下的稳定时间。

将加热所得物质分别进行红外检测,据红外图谱对加热过程中的生成物进行了推测。

[关键词] 苯甲酸,苯甲酸钠,动力学参数,热重-差热,红外Studies on the Thermal Analysis of Benzoic Acidand Sodium Benzoate[Abstract]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on the process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benzoic acid and sodium benzoate have been done by means of TG-DTA thermal graphs in atmosphere of air or nitrogen, while the decomposition stage of the thermodynamic curve analysis, use Freeman Carroll law and Toop equation of the thermal stability to calculate the various stages of kinetic parameters, and the high temperature stabilization time. The heated material will be detected by infrared detection, then the reluctant of rections will be spe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IR spectras. [Keywords] benzoic acid,Sodium benzoate,kinetic parameters,TG-DTA,FTIR引言苯甲酸(benzoic acid),俗名安息香酸,为无色、无味片状晶体。

苯甲酸的生物学特性及对断奶仔猪的作用

苯甲酸的生物学特性及对断奶仔猪的作用

仔猪断奶后是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关键时期,因为断奶应激仔猪健康状况和生长性能经常会下降。

避免这些问题的主要策略之一是在仔猪日粮中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有利于促进肠道健康,降低仔猪亚临床肠道疾病造成的死亡率。

然而,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会产生耐药性、造成环境污染、产品中抗生素的残留以及仔猪先天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等问题[1]。

因此自2006年以来,欧盟以及一些其他国家已经先后禁止在动物饲料中添加促进生长的抗生素。

因此寻找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迫在眉睫。

苯甲酸作为酸度调节剂具有抗菌活性,可以增加肠道和胰腺酶的分泌,并可作为上皮细胞的能量对肠绒毛产生积极影响[2],改善猪的肠道健康和生长性能。

1苯甲酸的生物学特性苯甲酸(C7H6O2,BA)是一种无色结晶固体有机酸化剂,是最简单的芳香羧酸。

其主要通过一羧酸转运体1在小肠中吸收运输。

在空肠的吸收率高于十二指肠和回肠,这与单羧酸转运体1的分布一致[3]。

苯甲酸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使其成为食品和饲料工业中的防腐剂,还可以促进生长和健康,抑制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改善肠道功能[4]。

苯甲酸这种化合物自然存在于植物中,给家畜食用的苯甲酸主要以尿马尿酸的形式排出,这是一种内源性代谢副产品。

此外,排泄物中可能出现的苯甲酸酯代谢物对水生或陆生生物的不良影响潜力很低。

因此,不需要考虑环境问题[5]。

虽然苯甲酸不会对环境造成风险,但是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性,但不是皮肤敏感剂,吸入也没有危险,对接触者具有安全性。

在育肥猪饲料中使用苯甲酸作为饲料添加剂最高添加量为10000mg/kg,仔猪的预混料中最高含量为5,000mg/kg,该水平对消费者来说是安全的。

将王晓佳(抚顺市农业特产学校,抚顺113123)摘要:仔猪断奶后容易因为断奶应激而造成生长性能下降,腹泻等,严重则导致死亡。

多年来,使用非治疗性浓度的抗菌药物,即生长促进抗生素(GPAs),一直是养猪业的主要防线。

然而应用抗生素能够使仔猪产生耐药性,并造成残留,对消费者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减少使用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寻找有效的抗生素替代品也成为焦点。

苯甲酸在食品中的应用情况

苯甲酸在食品中的应用情况

苯甲酸在食品中的应用情况摘要:防腐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用以保持食品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为目的的食品添加剂,它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从而延长保质期,苯甲酸是常用的防腐剂之一,在食品生产中应用较多,本文就从苯甲酸的性质、防腐机理、安全性(对人体的影响)、在食品中的使用情况以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研讨。

关键字:添加剂、防腐剂、防腐机理、苯甲酸、安全性、发展趋势正文:一、苯甲酸的性质苯甲酸是常用的防腐剂之一。

苯甲酸,别名安息香酸,分子式为:C7H6O2;相对分子量: 122.12 呈白色有荧光的鳞片状结晶或针状结晶,或单斜棱晶,质轻无味或微微有安息香或苯甲醛的气味;蒸汽压: 0.13kPa/96℃;闪点:121℃;熔点: 121~123℃;沸点:249.2℃;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热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四氯化碳、丙酮、二硫化碳和挥发性、非挥发性油中,微溶于乙烷;苯甲酸的相对密度(水=1)1.2659;相对密度(空气=1)4.21;稳定性: 稳定,但可吸潮。

苯甲酸为一元芳香羧酸,酸性较弱,其25%(质量)饱和水溶液的pH值为2.8,所以其杀菌、抑菌作用随介质的酸度增高而增强。

在碱性介质中则失去杀菌、抑菌作用。

pH值为3.5时,0.125%(质量)的溶液在1h内可杀死葡萄球菌和其他菌;pH值为4.5时,对一般菌类的抑制最小溶液含量约为0.1%(质量);pH值为5时,即使5%(质量)的溶液,杀菌效果也不可靠;其防腐的最适pH 值为2.5~4.0。

二、苯甲酸的防腐机理苯甲酸类防腐剂]1[是以其未离解的分子发生作用的,未离解的苯甲酸亲油性强,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干扰霉菌和细菌等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阻碍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进入细胞内的苯甲酸分子,酸化细胞内的储碱,抑制微生物细胞内的呼吸酶系的活性,从而起到防腐作用(侯振建,2004)。

苯甲酸是一种广谱抗微生物试剂,对酵母菌、霉菌、部分细菌作用效果很好,在允许最大使用范围内,在pH值4.5以下,对各种菌都有抑制作用。

【论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添加剂苯甲酸的研究

【论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添加剂苯甲酸的研究

摘 要苯甲酸是目前食品中较为理想的防腐剂。

少量食用,并无生命危险。

但如果大量食用,会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确定食品中苯甲酸的含量并严格控制食用量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食品中苯甲酸含量进行了研究。

苯甲酸的特征峰在224nm处。

为选择最佳的UV-VIS分析条件,对饱和氯化钠溶液加入量、1:1HCl加入量、振荡和静置时间进行了研究。

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分析条件为,用10ml饱和氯化钠溶液、8ml:1HCl萃取含有苯甲酸的溶液,振荡3min 后静置2min,测其吸光度。

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苯甲酸标准溶液,在224nm处测吸光度绘制A-C标准曲线。

同时测定回收率为93.8%-109.5%、RSD为0.6%、最小检出限为0.005mg/ml。

最后对样品中苯甲酸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此方法灵敏、快速、准确。

关键词:苯甲酸,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AbstractBenzoic acid is the ideal food preservative. A small amount of it in food has no danger, but a large amount of it in food will lead poisoning and even life threatening . Therefore, determining the content of benzoic acid in food consumption and a strict control is necessary. A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the food additive of benzoic acid has been studied. The maximum absorption of benzoic acid is 224nm. The best conditions for UV-VIS analysis :the quantity of saturated NaCl solution is 10ml, 1:1HCl is 8ml,shaking and standing time are 3min and 2min, and then measure the absorbance. We prepare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benzoic acid standard solution and measure absorbance for drawing A-C standard curv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ecovery is 93.8%-109.5%,RSD is0.6%, the detection limit is 0.005 mg/ml. This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benzoic acid in sample is sensitive, rapid and accurate.Key words: benzoic acid, determine,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ic目 录第一章 前言 (1)1.1 苯甲酸含量的研究意义 (1)1.2 选题背景 (1)1.3 文献综述 (2)1.4 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8)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9)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9)2.2 实验方法 (11)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15)3.1 λmax选择 (15)3.2 饱和NaCl溶液加入量 (15)3.31:1HCl加入量 (16)3.4 振荡时间 (18)3.5 静置时间 (19)3.6 最佳实验条件选择(正交实验) (20)3.7 工作曲线绘制 (20)3.8 回收率测定 (22)3.9RSD测定 (22)3.10 共存离子干扰实验 (23)3.11 样品测定 (28)3.12 讨论 (29)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30)4.1 结论 (30)4.2 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30)参考文献 (31)致 谢 (33)声 明 (34)第一章 前 言1.1 苯甲酸含量的研究意义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促使食品工业特别是方便食品、半成品迅速发展。

初探苯甲酸制法的改进

初探苯甲酸制法的改进

初探苯甲酸制法的改进摘要】介绍了苯甲酸的作用及通过有机合成的方法制备苯甲酸。

对其工艺进行了改进研究,并通过溶析结晶法精制苯甲酸。

【关键词】有机合成苯甲酸溶析结晶法【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6-0106-031 苯甲酸及其盐类苯甲酸的分子式:C7H6O2,结构式如下图,苯甲酸是最早的一种食品防腐剂,1885年就有人描述其杀菌作用,1900年大规模生产利用,又名安息香酸,许多天然果胶中就有存在。

例如,安息树胶中含20%苯甲酸,红莓、杏子、苹果、桂皮中均含有苯甲酸。

纯苯甲酸为白色,具有光泽的鳞片或针状结晶,无臭或略带安息香味或苯甲酸气味,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m.p.为122.4℃,b.p.为249.2℃,密度为1.2659。

25℃时,100 g水中能溶解0.364g苯甲酸,100g乙醇中能溶解33.3 g苯甲酸。

本文就苯甲酸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的改进进行初步探究。

2 苯甲酸的制备方法[1]2.1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法甲苯液相氧化生成苯甲酸的反应式:常用的催化剂有乙酸、环烷酸、硬脂酸、苯甲酸的钴盐、锰盐以及溴化物。

甲苯和空气分别从顶部和底部进入带搅拌的液相反应器,在可溶性钻盐和锰盐的催化作用下,165℃,0.2~0.3 MPa时甲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苯甲酸和副产物。

经减压精馏、重结晶,得成品。

2.2 邻苯二甲酸酐液相脱羧法反应式为:C6H4(COOH)2→C6H5COOH+CO2邻苯二甲酸酐加热熔融后,加入反应物量为2%~6%的由等量邻苯二甲酸铬和邻苯二甲酸钠组成的混合催化剂。

当物料加热到200℃后,在反应釜液面下通人蒸汽,每小时通入量约为邻苯二甲酸酐量的2%~20% ,反应进行到混合物中邻苯二甲酸酐的含量低于5%时为止。

2.3邻苯二甲酸酐气相脱羧法反应式同液相法。

邻苯二甲酸酐与10~50倍重量的水蒸气混合后通人温度为380~420℃的涂在粒状浮石上的碳酸铜和氢氧化钙的稳定催化剂层。

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DOC)

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DOC)

摘要取代芳香酰肼化合物具有抗菌、止痛、降血压、抗结核、抗肿瘤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本文以苯甲酸、苯并三氮唑、二氯亚砜及水合肼等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了目标产物取代芳香酰肼。

对合成目标产物的结构经IR,MS进行了确证。

关键词:苯甲酸;苯并三氮唑;水合肼;合成ABSTRACThydrazide compounds exhibit wide spread bi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analgesic, hypotensive, antibacterial, antituberculous, anti-tumor and so on. In this thesis, replace the aromatic hydrazide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aromatic acid, 1H-Benzotriazole, 2chloro sulfoxide and hydrazine hydrate as raw materials by two-steps reaction. The structure of title compound was confirmed by IR, MS.Key words: replace the aromatic hydrazide; aromatic acid; 1H-Benzotriazole;2chloro sulfoxide; synthesis目录摘要 .............................................................................................................................................. ABSTRACT.. (i)第一章前言 ......................................................................................................................... - 0 - 芳香酰肼类衍生物生物活性的研究.................................................................................. - 0 - 芳香酰肼类衍生物抗菌活性的研究.......................................................................... - 0 -芳香酰肼类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 2 -芳香酰肼类衍生物合成绿色新农药的研究.............................................................. - 3 -1.2 芳香酰肼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 4 -酯与水合肼反应合成酰肼.......................................................................................... - 4 -苯甲酰氯与肼溶液反应合成酰肼.............................................................................. - 4 -氨基保护法.................................................................................................................. - 5 - 本课题的提出...................................................................................................................... - 6 - 第二章实验部分 ................................................................................................................. - 7 - 仪器与试剂.......................................................................................................................... - 7 -2.2 实验方法..................................................................................................................... - 8 -2.2.1 实验准备........................................................................................................ - 8 -2.2.2 化合物苯甲酰基苯幷三氮唑的制备.............................................................. - 8 -2.2.3 取代芳香酰肼的制备...................................................................................... - 9 -产物的表征.................................................................................................................. - 9 - 第三章结果与讨论 ............................................................................................................... - 9 - 取代芳香酰肼的合成方法的改良.................................................................................... - 10 - 目标产物酰肼合成条件的优化........................................................................................ - 10 -3.2.1 物料比对芳香酰肼的产率的影响................................................................ - 10 -反应时间对芳香酰肼产率的影响............................................................................ - 11 - 第四章结论 ......................................................................................................................... - 12 - 参考文献 ............................................................................................................................. - 13 -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甲酸的合成研究及红外光谱鉴定
引言苯甲酸是一种重要的食品防腐剂,主要用于生产苯甲酸钠食品防腐剂,染料中间体、农药、增塑剂、媒染剂、医药、香料, 还可用作醇酸树脂和聚酰胺树脂的改性剂等。

摘要苯甲醛因有广泛的用途,年需求量较大、市场前景好和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近年来涌现出许多新颖性的方法制备苯甲酸。

本文根据反应原料的不同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苯甲醛合成结构鉴定
一、苯甲酸的概述
(一)、苯甲酸的基本性质
表1-1列出了苯甲酸的一些物理性质。

苯甲酸在常温常压下很稳定,其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苯环及羧基,主要包括如下性质:
1.在羧基上的反应苯甲酸略显酸性,与碱反应生成盐;与醇(如甲醇、丁醇、苄醇等)反应,生成相应的酯;羟基被氯取代生成苯甲酰氯,用于这个反应的含氯试剂有五氯化磷、三氯化磷和亚硫酰氯;与脱水剂一起加热时,两分子苯甲酸脱去一分子水生成苯甲酸酐,常用已酸酐作脱水剂,磷酸作催化剂;羟基被氨基取代生成苯甲酰胺,一般由苯甲酰氯与氨
反应生成苯甲酰胺。

2.在苯环上的取代反应苯甲酸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和苯的氢
原子一样,可被各种原子或原子团取代,但苯甲酸苯环上的羧基是吸电子基,是使苯环钝化的间位定位基,因此苯甲酸的磺化、硝化和氯化等取代反应比苯的反应要困难一些,使用催化剂和提高反应温度,可以克服这种钝化趋势。

3.在苯环上的加氢反应在金属铂作催化剂的情况下,苯甲酸氢化生成六氢苯甲酸,它是生产己内酰胺的中间体。

添加水可使还原速度增快,反应温度和压力应比羧基还原时低。

4.氧化反应苯甲酸耐氧化,但提高温度能发生脱羧反应生成
苯和二氧化碳。

用苯甲酸的铜盐作催化剂,用氧气氧化苯甲酸,可生成苯酚和二氧化碳。

使用或制备苯甲酸时的注意事项:当遇热或明火时低火险;悬浮于空气中的苯甲酸微小颗粒在温度超过闪点以后,有可能爆炸;熔融苯甲酸的蒸汽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食入可导致中毒,影响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对皮肤、眼、鼻、咽、喉等呼吸系统具有强烈的刺激性;遇强氧化剂将引起剧烈的放热反应;其热分解产物中可能包含毒性碳氧化物。

表1-1苯甲酸的物理性质
名称物性
(二)、苯甲酸的制法
1.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法
甲苯液相空气氧化生产苯甲酸的化学反应式为:
常用的催化剂通常是醋酸、环烷酸或苯甲酸的钴盐或锰盐以及溴化物。

2.邻苯二甲酸酐脱羧法
主反应
副反应
该方法可分为液相法和气相法。

液相法示意流程如图1-6所示。

脱羧催化剂采用一种由等量的邻苯二甲酸铬盐和邻苯二甲酸二钠盐组成的混合物,其量为邻苯二甲酸酐的2~6%(重量),采用此法每生产1 t苯甲酸消耗邻苯二甲酸酐1430 kg,催化剂13 kg;气相法所采用的催化剂是均匀涂在粒状浮石上的等量碳酸铜和氢氧化钙,副产物有邻苯二甲酸、少量联苯、二苯甲酮和蒽醌,在水蒸气或苯甲酸的有机溶剂蒸汽存在下,用升华的方法可以提纯苯甲酸。

3.甲苯高锰酸钾氧化法
实验室中制备苯甲酸多采用甲苯高锰酸钾氧化法。

采用此法进行制备苯甲酸,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产率在68%~74%之间,产生的二氧化锰沉淀过多,反应时间较长。

由于高锰酸钾是水溶性的,通常情况下很难与油溶性的甲苯发生反应。

加入相转移催化剂(PTC),则可加速或使互不相溶的两相中的物质发生反应。

在酸性介质中用相转移催化法来强化该反应,达到了缩短反应时间、提高产率和减少二氧化锰沉淀的目的。

以季铵盐Q-1作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中用相转移催化法来强化苯甲酸的制备反应,反应时间缩短2~3 h,产率提高8%以上,二氧化锰沉淀减少15%;以苯作溶剂,产率提高15%以上,二氧
化锰沉淀减少25%。

杨景兰等[1~5]采用相转移催化法研究了该工艺的相应影响因素,在文中优化条件下分别用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和十六烷基三丁基溴化磷作催化剂,产率分别是50.5%、70.1%,但催化剂昂贵,反应时间长达7 h。

郑公铭等[6]研究了一种以氧化铁为催化剂、n(甲苯):n(高锰酸钾)=1:1、分段加热的新工艺
4h(75℃加热1.5 h、85℃加热1.5 h、95℃加热1 h),产率可达74.32%,反应时间4h。

在其制备过程中,高锰酸钾配成饱和溶液直接加入反应器,不必分次加入粉末,这不仅有利于反应,减少环境污染,还大大方便了操作。

此外,采用苯甲酸苄酯的苯溶液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在少量TBAB作相转移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
也可得到苯甲酸,反应6 h苯甲酸收率超过70%[7]。

4. 过氧化氢氧化法
近年来, 过氧化氢的氧化性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的主要特点是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友好, 因此, 用过氧化氢氧化甲苯制备苯甲酸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8,9] 。

用过氧化氢氧化甲苯制备苯甲酸要经过3 步反应:
苯甲酸作为一中常用的食物防腐剂,合成的方法多之众多,本设计对它的合成就不在多作介绍了。

三、所用仪器简介
对苯甲酸鉴定的仪器有很多,本设计用到的仪器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它具有许多优点:①测试时间短;②测定范围宽;③分辨率高,波数精度达0.01cm-1等。

1. 仪器构成方块图
2. 工作原理
基于多级微反射镜的新型空间调制的微型傅里叶变换谱仪原理如图1 所示[10]。

利用两个具有不同阶梯常数的多级微反射镜代替传统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平面反射镜, 并且两个多级微反射镜正交放置。

两个多级微反射镜的级数均为N, 周期分别为d和Nd。

分束器上一点分出的两束光被两个微反射镜反射后再次相遇时, 由于微反射镜的结构而产生光程差, 从而携带一定的位相信息; 而分束器上不同空间点分出的光因多级微反射镜的结构不同而产生不
同的光程差, 因而携带不同的位相信息。

这样, 在出射面上形成多个定域干涉光场。

也就是说, 光束在横向空间上被分成了N2个区域, 每一个区域对应着一个特定的光程差[11,12]。

根据阶梯镜摆放方式的不同, 横向空间上可以有不同的光程差排布方式, 图2 是光程差排布方式的一种。

四、结构鉴定
1.将高纯度苯甲酸干燥。

2.以溴化钾作载体,在压片机上压成透明、均匀的薄皮。

3.将样片装入测量室。

4.测定参数设定。

5.图谱分析。

6.在未来领域的展望。

参考文献
[1]吴萍,甲苯合成苯甲酸实验的改进,扬州职业大学学报,1999,
3(4):13~15,25
[2]邵景景,李晓梅,相转移催化氧化法合成苯甲酸,化工时刊,
2003,17(5):44~46
[3]李德江,孙碧海,李斌,相转移催化氧化合成苯甲酸,化学研
究与应用,2002,14(6):753~756
[4]杨挺,相转移催化合成苯甲酸,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04,15(4):39~40
[5]杨景兰,李德江,苯甲酸的合成,天津化工,2003,17(3):
12~14
[6]郑公铭,何建新,谢秋香等,苯甲酸制备新工艺研究,茂名学
院学报,2004,14(3)4~6
[7]Prathap R S,Nair T D R,Phase transfer catalysis:Ester bond
cleavage innon-polar medium with hydroxyl group,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2003,15(3~4):1861~1863
[8] 赵逸云, 高诚伟, 张晓梅, 等. 过氧化氢在有机化工合成中的
应用[ J] 云南化工, 1997( 4) : 55~57.
[9] 赵干卿, 杨锦宗. 过氧化氢氧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应用新进
展[ J] . 化学与粘合, 1997( 3) : 168~174. [1]冯其标,化工百科全书第一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465~478 [ 10] Reyes D,Schildkraut E R, Kim J et al.Proc. of SPIE, 2008, 6888( D) :1.
[ 11] WANG Bo, LIANG Zh ong-z hu, KONG Yan-mei, et al( 王波、梁中翥、孔延梅等) . Act a Physica Sin ica( 物理学报) , 2010, 59( 2) :907.
[12] ZH ANG Zh-i yon g, YANG Zu- ying( 张志涌、杨祖樱) . Th e
Tut oria of M ATLAB( MAT LAB 教程( R2008a) ) .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 yof Aeronaut ics & Ast ronaut ics Press( 北
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