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方法

合集下载

药物的合成实验

药物的合成实验

药物合成实验实验一苯佐卡因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通过制备对氨基苯甲酸了解酯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回流、重结晶、萃取等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以对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在强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目标产物对氨基苯甲酸乙酯。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仪器:圆底烧瓶、直形冷凝管、分液漏斗、抽滤装置试剂:对氨基苯甲酸、浓硫酸、95%乙醇、10%碳酸钠溶液、乙醚、无水硫酸镁四、实验步骤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2g对氨基苯甲酸和25mL 无水乙醇,振摇烧瓶使大部分固体溶解。

将烧瓶置于冰水浴中冷却,加入2mL浓硫酸,立刻产生大量沉淀(在接下来的回流中沉淀将逐渐溶解),将反应混合物在水浴上加热回流1.5h,并不时振摇。

回流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转入烧杯中,冷却后分批(缓慢?)加入固体碳酸钠粉末,可观察到有气体逸出,并产生泡沫(发生了什么反应?),直至无明显气泡产生。

检查溶液pH 值,再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至pH 为9左右(用pH 试纸检查pH 值)。

在中和过程当有少量固体沉淀产生(是什么?)时,将溶液转入分液漏斗中,并用少量乙醚洗涤残余固体,并入分液漏斗中。

在分液漏斗中用20mL 乙醚分两次进行萃取,振摇后分出醚层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后,在水浴上蒸去乙醚和大部分乙醇,至残余油状物约有2mL 为止。

残余液用乙醇-水进行重结晶,得到最终产物约1g ,熔点90℃。

纯粹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熔点为91~92℃。

实验装置图五、思考题1、什么叫回流?回流的作用是什么?2、什么叫蒸馏?回流与蒸馏有何不同?3、酯化反应结束后,为什么要用Na 2CO 3溶液而不用NaOH 溶液进行中和?为什么中和时不使pH=7而是pH=9?实验二 抗癫痫药——苯妥英的制备实验I 安息香的辅酶合成一.实验目的1. 学习安息香缩合反应的原理。

2. 了解维生素B1的催化原理。

3. 掌握应用以VB1为催化剂合成安息香的实验方法。

二. 实验原理安息香(二苯羟乙酮)在有机合成常作为反应中间体,既可被氧化成α-二酮(二苯乙二酮),后经浓碱处理,发生重排反应,生成二苯羟乙酸;也可被还原成二醇、烯、酮等。

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

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

竞争格局
技术门槛
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技术具有一 定的门槛,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 备支持,这使得一些小型企业难 以进入该领域。
原料成本
对氨基苯甲酸的生产需要使用到 苯甲酸等原料,这些原料的价格 波动会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进 而影响市场竞争格局。
品牌与质量
品牌和质量是影响市场竞争的重 要因素,知名品牌和高质量的产 品更受市场欢迎,具有更高的市 场占有率。
副产物资源化利用
副产物分离与提纯
通过对副产物的分离和提纯,提取其中的有用组分,实现资源的 有效利用。
副产物转化为有价值产品
通过对副产物的转化和利用,开发出新的有价值的产品,拓宽对氨 基苯甲酸的应用领域。
副产物减排
通过减少副产物的产生和排放,降低对氨基苯甲酸制备过程中的环 境污染,提高生产过程的环保性。
03
对氨基苯甲酸的生产工艺
原料选择与处理
原料选择
选择纯度较高的原料,如苯甲酸、氨 等,以确保产品质量和产率。
原料处理
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如干燥、过滤、 纯化等,以去除杂质和水分,确保反 应顺利进行。
反应条件控制
温度控制
保持适宜的反应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产物的 质量和产率。
压力控制
根据反应需要,保持一定的反应压力,以确保气体原 料充分参与反应。
绿色合成路线探索
优化合成工艺
01
通过对合成路线的优化,降低对氨基苯甲酸制备过程中的能耗
和资源消耗,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新型催化剂研究
02
开发高效、环保的新型催化剂,提高对氨基苯甲酸合成的选择
性、收率和纯度。
副产物资源化利用
03
通过对副产物的回收和再利用,降低对氨基苯甲酸制备过程中

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实验报告

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实验报告

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氨基苯甲酸的制备方法,掌握化学反应过程和实验操作技巧,以及对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

二、实验原理氨基苯甲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常用于制备染料、药品等。

其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苯甲酸与氨水反应法和苯甲醛与氨水反应法。

本实验采用苯甲醛与氨水反应法,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C6H5CHO + NH3 + H2O → C6H5CH2NH2COOH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称取苯甲醛10g放入干燥的圆底烧瓶中;称取浓氨水10mL放入干燥的滴定管中;准备冷却器和加热器。

2. 加入氨水:将滴定管中的浓氨水缓慢地滴加到圆底烧瓶中,同时加入少量蒸馏水。

3. 反应加热:将圆底烧瓶装入加热器中,进行搅拌并加热至80℃,反应2小时。

4. 产物分离:将反应液降温至室温,加入稀盐酸调节pH值至4-5,产生大量沉淀。

用滤纸将沉淀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

5. 产物纯化:将湿沉淀放入烘箱中干燥,得到氨基苯甲酸。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氨气。

2. 反应过程中要控制温度和搅拌速度,避免溢出和剧烈反应。

3. 操作时要注意精确称量和计量,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在分离和纯化产物时要注意操作细节,避免污染或损失产物。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本实验制备的氨基苯甲酸产物为白色晶体粉末,经过分离和纯化后得率为80%左右。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所得产物为目标化合物。

六、结论本实验采用苯甲醛与氨水反应法成功制备了氨基苯甲酸,并通过分离和纯化得到了高纯度的产物。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产率较高,适用于小规模制备氨基苯甲酸的实验教学。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11.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11.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
3.对氨基苯甲酸制备
称量上步得到的产品,按每克湿产物用5mL 1:1盐酸进行水解。反应物放入圆底烧瓶,缓慢加热回流30min。待反应液冷却后,加入30mL冷水,然后用10%氨水中和,使反应液混合物对石蕊试纸恰成碱性,切勿使氨水过量。每30mL终液加1mL冰醋酸,充分振摇后置于冰浴中骤冷以引发结晶。抽滤,收集产物,干燥。纯品熔点为186-187℃。
2.对乙酰氨基苯甲酸的制备
在250mL烧瓶中加入上步产品——对甲基乙酰苯胺、4g乙酸钠、16g高锰酸钾和100mL水,室温下搅拌,不断搅拌下加热30min,反应液呈深褐色并有大量沉淀物生成。减压趁热过滤,并用少量热水洗涤沉淀,合并滤液,冷却至室温。用20%硫酸酸化,调节pH为1-2。此时,析出大量白色固体,抽滤,尽量抽干,收集产物。纯品熔点250-252℃
六、思考题
(1)对甲苯胺用醋酸酐酰化的时候加入醋酸钠的目的何在
(2)对甲乙酰苯胺用高锰酸钾氧化时,为何要加入硫酸镁结晶?
(3)在氧化步骤中,若滤液有色,需加入少量乙醇煮沸,发生了什么反应?
(4)在最后水解中,用氢氧化钠代替氨水可以么中和后加入醋酸的目的何在
课后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
课后总结
四、实验步骤
1.对甲基乙酰苯胺合成
在50mL烧瓶中加入4g对甲苯胺,5mL乙酸酐,装上冷凝回流冷凝管,反应立即发生并放出热量,使固体完全溶解。搅拌回流10min,趁热将反应物倒入50mL的冷水中,边加边搅拌,立即析出淡黄色固体。彻底冷却后,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结晶体三次,干燥得粗品。粗产品可用乙醇——水进行重结晶。纯品熔点154℃。
4.计算产率
产品干燥后以对甲苯胺为标准计算累计产率。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本实验对甲基乙酰苯胺所用仪器都是干燥的

苯佐卡因(Benzocaine)的合成

苯佐卡因(Benzocaine)的合成

苯佐卡因(Benzocaine)的合成方案(一)一、目的要求:1. 通过苯佐卡因的合成,了解药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2. 掌握氧化、酯化和还原反应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苯佐卡因为局部麻醉药,外用为撒布剂,用于手术后创伤止痛,溃疡痛,一般性痒等。

苯佐卡因化学名为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化学结构式为:苯佐卡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而麻;mp.88~90℃;易溶于乙醇,极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三、实验方法(一)对硝基苯甲酸的制备(氧化)在装有搅拌棒和球型冷凝器的250 mL三颈瓶中,加入重铬酸钠(含两个结晶水)23.6 g,水50 mL,开动搅拌,待重铬酸钠溶解后,加入对硝基甲苯8 g,用滴液漏斗滴加32 mL浓硫酸。

滴加完毕,直火加热,保持反应液微沸60-90 min (反应中,球型冷凝器中可能有白色针状的对硝基甲苯析出,可适当关小冷凝水,使其熔融)。

冷却后,将反应液倾入80 mL冷水中,抽滤。

残渣用45 mL水分三次洗涤。

将滤渣转移到烧杯中,加入5% 硫酸35 mL,在沸水浴上加热10 min,并不时搅拌,冷却后抽滤,滤渣溶于温热的5% 氢氧化钠溶液70 mL中,在50℃左右抽滤,滤液加入活性碳0.5 g脱色(5~10 min),趁热抽滤。

冷却,在充分搅拌下,将滤液慢慢倒入15% 硫酸50 mL中,抽滤,洗涤,干燥得本品,计算收率。

(二)对硝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酯化)在干燥的100 mL圆底瓶中加入对硝基苯甲酸6 g,无水乙醇24 mL,逐渐加入浓硫酸 2 mL,振摇使混合均匀,装上附有氯化钙干燥管的球型冷凝器,油浴加热回流80 min(油浴温度控制在100~120℃);稍冷,将反应液倾入到100 mL水中,抽滤;滤渣移至乳钵中,研细,加入5%碳酸钠溶液10 mL(由0.5 g碳酸钠和10 mL水配成),研磨5 min,测pH值(检查反应物是否呈碱性),抽滤,用少量水洗涤,干燥,计算收率。

(三)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还原)A法:在装有搅拌棒及球型冷凝器的250 mL三颈瓶中,加入35 mL水,2.5 mL冰醋酸和已经处理过的铁粉8.6 g,开动搅拌,加热至95~98℃反应5 min,稍冷,加入对硝基苯甲酸乙酯6 g和95% 乙醇35 mL,在激烈搅拌下,回流反应90 min。

对氨基苯甲酸羧基保护基

对氨基苯甲酸羧基保护基

对氨基苯甲酸羧基保护基氨基苯甲酸(p-aminobenzoic acid,PABA)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它含有一个氨基基团和一个羧基。

在有机合成中,为了保护氨基苯甲酸这一官能团,常常需要引入一种保护基。

本文将介绍对氨基苯甲酸羧基保护基的种类、应用以及相关的合成方法。

一、对氨基苯甲酸羧基保护基的种类1. 苄基保护基(benzyl group): 苄基是一种常用的氨基保护基,它可以通过苄化反应引入到氨基苯甲酸中。

苄基保护基的引入通常使用苄基氯化剂或者苄基溴化剂,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较高。

2. 甲醇基保护基(methyl group): 甲醇基保护基是一种简单的氨基保护基,它可以通过甲醇化反应引入到氨基苯甲酸中。

甲醇基保护基的引入需要使用甲醇化试剂,如碘甲烷或甲醇溶液。

3. 丙醇基保护基(propyl group): 丙醇基保护基是一种较大的氨基保护基,它可以通过丙醇化反应引入到氨基苯甲酸中。

丙醇基保护基的引入需要使用丙醇化试剂,如碘丙烷或丙醇溶液。

二、对氨基苯甲酸羧基保护基的应用对氨基苯甲酸羧基保护基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保护氨基苯甲酸这一活性官能团,使其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从而保证反应的选择性和收率。

例如在碳酸酯的合成中,可以使用苄基保护基保护氨基苯甲酸的氨基基团,以避免其与碳酸酯反应。

对氨基苯甲酸羧基保护基可以在有机合成中起到控制反应速率和反应路径的作用。

由于保护基的引入,可以改变氨基苯甲酸的电子密度和空间位阻,从而影响化学反应的进行。

例如在氨基苯甲酸的取代反应中,引入甲醇基保护基可以使反应产生更多的间位取代产物。

对氨基苯甲酸羧基保护基还可以用于合成有机分子库。

有机分子库是一种包含大量化合物的化学库,用于高通量筛选和药物发现。

通过引入不同的保护基,可以合成具有多样性的分子库,从而提高药物发现的成功率。

三、对氨基苯甲酸羧基保护基的合成方法对氨基苯甲酸羧基保护基的合成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操作-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操作-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

实验原理
反应式:
CO2H NaNO2, H2SO4 0~5 。C
NH2
CO2H + NaHSO4 + H2O
N2 HSO4
CO2H + H2O
H2SO4
CO2H + N2 + H2SO4
N2 HSO4
OH
实验用试剂
➢对氨基苯甲酸,5 g ➢浓硫酸,24 mL ➢亚硝酸钠,2.6 g ➢碘化钾-淀粉试纸
CO2H NH4OH
CO2NH4 CH3CO2H
NH2 HCl
NH2
CO2H NH2
实验用试剂
➢对硝基苯甲酸,8 g ➢锡,18 g ➢浓盐酸,38 mL ➢浓氨水 ➢冰乙酸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250 mL三颈瓶接球形冷凝管、 尾气吸收装置及机械搅拌装置
对硝基苯甲酸 金属锡 浓盐酸
缓慢加热至开始反应,搅拌至透明
25 mL水
16 mL浓硫酸 加热至75-80。C
制备好的重 氮盐溶液
保持温度 缓慢加入
保持相同温度下搅拌5-10 min
置冰水中,剧烈搅拌下冷却 得晶体
抽滤,15 mL冰水洗4次,得肉色结晶
烘干称重测熔点
产物熔点:213-215℃
实验注意事项
➢对氨基苯甲酸在酸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加热溶解后冷却 可能会再次析出。冷却时要保持剧烈搅拌,这样析出的 固体颗粒会很小,可继续往下做重氮盐。
大学基础有机化学实验
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
目的和要求
➢掌握由对硝基苯甲酸还原制备对氨基苯甲酸的原理和方法。 ➢进一步巩固机械搅拌装置的安装及其操作。
实验原理
对氨基苯甲酸的合成常用对氨基甲苯经酰化、氧 化、水解三步反应制得。本实验采用锡加盐酸还原对硝 基苯甲酸一步反应制得: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11.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11.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
2.熟练掌握基团保护操作
二、实验原理:
对氨基苯甲酸的合成涉及三步反应:
(1)对甲苯胺用乙酸酐处理,转变为相应的酰胺,制备酰胺的标准方法;保护氨基
(2)对甲基乙酰苯胺中的甲基被高锰酸钾氧化为相应的羧基,氧化过程中紫色高锰酸根被还原成棕色的二氧化锰沉淀,鉴于有氢氧根离子生成,故加入少量硫酸镁做缓冲剂,使溶液碱性不致太强而使酰胺基水解,产物为羧酸盐,酸化后可为羧酸在溶液中析出
六、思考题
(1)对甲苯胺用醋酸酐酰化的时候加入醋酸钠的目的何在?
(2)对甲乙酰苯胺用高锰酸钾氧化时,为何要加入硫酸镁结晶?
(3)在氧化步骤中,若滤液有色,需加入少量乙醇煮沸,发生了什么反应?
(4)在最后水解中,用氢氧化钠代替氨水可以么?中和后加入醋酸的目的何在?
课后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
课后总结
(3)酰胺的水解,除去保护基团乙酰基,在稀酸中容易进行
反应如下:
三、实验药品与仪器
仪器:普通回流装置(圆底烧瓶回流)、减压过滤装置、电加热套、温度传感器、热水浴、冰水浴、石蕊试纸
药品:对甲苯胺(C.P.)、醋酸酐(C.P.)、结晶醋酸钠(C.P.)、高锰酸钾(C.P.)、七水硫酸镁晶体、乙醇(95%)、盐酸、冰水、硫酸、氨水
2.对乙酰氨基苯甲酸的制备
在250mL烧瓶中加入上步产品——对甲基乙酰苯胺、4g乙酸钠、16g高锰酸钾和100mL水,室温下搅拌,不断搅拌下加热30min,反应液呈深褐色并有大量沉淀物生成。减压趁热过滤,并用少量热水洗涤沉淀,合并滤液,冷却至室温。用20%硫酸酸化,调节pH为1-2。此时,析出大量白色固体,抽滤,尽量抽干,收集产物。纯品熔点250-252℃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课题
第十一讲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锰酸钾氧化反应中保护氨基,避免氨基被氧化,形成的酰胺在 所用氧化条件下是稳定的。 (2) 对甲基乙酰苯胺中的甲基被高锰酸钾氧化为相应的羧基。氧化过 程 中 ,紫 色 的 高 锰 酸 盐 被 还 原 成 棕 色 的 二 氧 化 锰 沉 淀 。鉴 于 溶 液 中有氢氧根离子生成故要加入少量的硫酸镁作为缓冲剂,使溶液 碱性不致变得太强而使酰胺基发生水解。反应产物是羧酸盐,经 酸化后可使生成的羧酸从溶液中析出。 (3) 使酰胺水解,除去起保护作用的乙酰基,此反应在稀酸溶液中很 容易进行。 (4) 用对氨基苯甲酸和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制备对氨基苯甲酸 乙酯。 反应式如下:
状晶体
状晶体
末状晶体 状晶体
末状晶体
熔点
产率
/
总产率=
讨论: 1.实验中,第一步将对甲苯胺用乙酸酐处理转变为相应的酰胺,是为
了在第二步高锰酸钾氧化反应中保护氨基,避免氨基被氧化,形成的酰胺 在所用氧化条件下是稳定的。第二步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镁,因为溶 液中有氢氧根离子生成,而七水硫酸镁则作为缓冲剂,以保证溶液碱性不 致变得太强而使酰胺基发生水解。该反应产物是羧酸盐,经酸化后会生成 羧酸,可从溶液中析出。第三步的反应在稀酸溶液中很容易进行,故以 7~ 8mL 盐酸溶液/每克产品的比例加入 18%盐酸溶液。
4.本次实验还需萃取操作。萃取常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进行萃取操作前, 应先对分液漏斗进行检漏,确定不漏后方可使用。萃取时,先将待萃取的溶液倒 入分液漏斗中,再加入萃取剂,用塞子塞紧,然后,将漏斗放平,前后摇动或做 圆周运动,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期间要注意不断放气,以免内部压力过大。萃 取完毕后,溶液分上下两层,下层溶液由下口经活塞放出,而上层溶液直接从上 口倒出。萃取操作时极易造成产品的损失以及杂质的混入。 【总结与展望】
胺一起称重,记录数据。
(二) 对乙酰氨基苯甲酸
在 100mL 烧杯 A 中加入 7.5g(0.05mol)对甲基乙酰苯胺、20g 七水硫
酸镁,混合均匀。在 500mL 烧杯 B 中加入 19g 高锰酸钾(不可过量)和 42
0mL 冷水,充分溶解。从 B 中移出 20mL 溶液于 100mL 烧杯 C 中,再将 A 中
的混合物倒入 B 中,加热至 85℃,同时不停搅拌,直至溶液用滤纸检验时
无紫环出现,再边搅拌边逐滴加入 C 中溶液,至用滤纸检验紫环消褪很慢
时停止滴加。趁热抽滤,在滤液中加入盐酸至生成大量沉淀,抽滤,收好
产品。
(三) 对氨基苯甲酸
称量上一步产物,并测熔点,记录数据。在 1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 5.
3.此次实验需测量熔点,用的是毛细管法。方法是:先将毛细管的开口插入 在表面皿上研细后堆成小堆的干燥样品,装取少量样品,然后把毛细管竖立起来, 在桌面上礅几下,使样品掉入管底,重复上述操作,装入 1~2mm 高样品,然后 使毛细管从一根长约 50~60cm 高的玻璃管中掉到表面皿上,重复此操作,使样 品粉末装填紧密,之后,调整好数字显示熔点仪,并将毛细管插入其中,按下升 温键,等结果出来后,记录下数据。测熔点时,若毛细管中装入的样品之间有空 隙或样品不干燥,都会影响测定结果。
结晶,然后抽滤,取滤渣即对甲基乙酰苯胺。取 2g 对甲基乙酰苯胺(其它
的放入烘箱中烘干)放入 50mL 圆底烧瓶中,再加入 10mL2:1 的乙醇—水溶
液和适量活性炭,搭建回流装置(图 2)进行重结晶,加热 15 分钟后趁热
抽滤除去活性炭,再冷却结晶,抽滤得成品,用滤纸干燥后,取部分测熔
点,并记录数据。将烘干后的对甲基乙酰苯胺与重结晶后的对甲基乙酰苯
【实验试剂】 对甲苯胺、高锰酸钾、无水乙醇、95%乙醇溶液、乙醚、锌粉、无水硫
酸镁、七水硫酸镁、浓盐酸、18%盐酸溶液、浓硫酸、冰醋酸、10%氨水溶 液、10%碳酸钠溶液 【实验器械】
数字显示熔点仪、电子台秤、电磁炉、磁力搅拌器、烘箱、球形冷凝 管、直形冷凝管、空气冷凝管、刺型分馏柱、接收器、蒸馏头、圆底烧瓶 ( 10 0m L、50m L)、烧 杯 (5 00m L、2 50m L、100m L) 、量 筒( 50m L、10 m L)、 锥形瓶、抽滤瓶、布氏漏斗、分液漏斗、玻璃棒、药匙、pH 试纸、表面皿 【实验装置】
在冰水中冷却结晶,再抽滤,干燥产品后称重,测熔点,测红外光谱,记
录数据,画红外光谱图。
【结果与讨论】
结果:
表一:实验结果数据记录与整理
药品 对甲苯胺 对甲基乙 对乙酰氨 对氨基苯 对氨基苯
项目
酰苯胺
基苯甲酸 甲酸
甲酸乙酯
相对分子
质量
理论产量 /
实际产量 /
实验设计
/

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浅黄色块 淡粉色粉 淡黄色针 奶白色粉
旋摇圆底烧瓶,使尽早溶解,之后在冰水冷却下,加入 1.00mL 浓硫酸,生
成沉淀,加热回流(图 2)30 分钟。然后将反应混合物转入 250mL 烧杯中,
加入 10%碳酸钠至无气体产生,继续加入 10%碳酸钠至 pH≈9(有硫酸钠沉
淀产生,沉淀中夹杂产物药品),抽滤,将溶液转入分液漏斗,沉淀用乙
醚洗涤两次(每次用 5mL 乙醚),并将洗涤液并入分液漏斗,用乙醚萃取
2.由表一结合理论实际,可以看出: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的反应, 产品的产率都不是很高,反应物的应用率以操作时产品的损失率较高。实 验中,反应物之间未完全反应,反应物有剩余,在具体实验操作过程(如 抽滤、分液、转移、结晶、重结晶、测熔点等过程)中,产品有损失和浪 费。因此,实验操作需改进。此外,产品中含有杂质,导致实验产品的颜 色和熔点与纯的产品有所不同。(例如,纯的对甲基乙酰苯胺应为白色块 状晶体,熔点为 154℃,而第一步实验的产物对甲基乙酰苯胺为浅黄色块状 晶体,熔程为 150.5℃~151.0℃。纯的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其熔程为 91℃~9 2℃,颜色状态是白色的晶体状粉末,实验最终所得的对氨基苯甲酸乙酯,为奶 白色晶体状粉末,熔程为 83.3℃~84.4℃,等等。)在实验过程中,重结晶时, 活性炭的加入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产品中混杂的其它色素是否被吸附干净,这会 影响到产品的颜色;反应物的加入量的过多或过少,抽滤是否完全也会影响到产 品的纯度。
39g 对乙酰氨基苯甲酸和 40.0mL18%盐酸溶液,小火回流(图 2)30 分钟。
然后,冷却,加入 50mL 水,用 10%氨水溶液调节 pH 至有大量沉淀生成(此
时 pH≈5),抽滤,干燥产品,称重,测熔点,记录数据。

(四)对氨基苯甲酸乙酯
在 1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 1.09g 对氨基苯甲酸、15.0mL95%乙醇溶液,
本次实验阐述了局部麻醉剂苯佐卡因的制备方法,通过此次实验了解 了综合实验的大致进行过程以及有机物的多步合成方法。经过此次实验的 训练使我们掌握了乙酰化、氧化、酸性水解和酯化等反应的操作,也使我 们进一步了解了实验室各种仪器的功能和使用,为以后的毕业论文的设计 和将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第二步反应时,高锰酸钾不可过量,若过量会影响后续反应。 第四步反应时加料次序不要颠倒,加热时用小火。还原反应中,浓硫酸的量 切不可过量,否则浓氨水用量将增加,最后导致溶液体积过大,造成产品损失。 如果溶液体积过大,则需要浓缩。浓缩时,氨基可能发生氧化而导入有色杂质。 对氨基苯甲酸是两性物质,碱化或酸化时都要小心控制酸、碱用量。特别是 在滴加冰醋酸时,须小心慢慢滴加。避免过量或形成内盐。 浓硫酸的用量较多,一是催化剂,二是脱水剂。加浓硫酸时要慢慢滴加并不 断振荡,以免加热引起碳化。酯化反应中,仪器需干燥。酯化反应结束时,反应 液要趁热倒出,冷却后可能有苯佐卡因硫酸盐析出。碳酸钠的用量要适宜,太少 产品不析出,太多则可能使酯水解。
两次(每次用 20mL 乙醚),合并乙醚层(乙醚层是分液漏斗的上层),用
无水硫酸镁干燥后,倒入 50mL 圆底烧瓶中,搭建装置(图 3),水浴蒸馏
回收反应混合物中的乙醚和乙醇(温度在 70~80℃)。再在烧瓶中加入 7m
L50%乙醇溶液(用无水乙醇和水按 1:1 的比例配置)和适量活性炭,加热
回流(图 2)5 分钟进行重结晶。然后,趁热抽滤除去活性炭,将滤液置于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方法 【【实验目的】 1. 通过苯佐卡因的合成,了解药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2. 掌握氧化、酯化和还原反应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3.学习以对甲苯胺为原料,经乙酰化、氧化、酸性水解和酯化,制取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苯佐卡因的合成涉及四个反应: (1) 将对甲苯胺用乙酸酐处理转变为相应的酰胺,其目的是在第二步
图1
图2
图3
【实验步骤】
(一) 对甲基乙酰苯胺
在 1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 10.7g(0.1mol)对甲苯胺、14.4mL(0.
25mol)冰醋酸、0.1g 锌粉(<=0.1g),搭建装置(图 1)作为反应装置,
加热,使反应温度保持在 100~110℃,当反应温度自动降低时,表示反应
结束。取下圆底烧瓶,将其中的药品倒入放有冰水的 500mL 烧杯中,冷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