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班鸡蛋身上的物理和化学
鸡蛋中的物理知识

鸡蛋中的物理知识鸡蛋中的物理知识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鸡蛋中的物理知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液体蒸发吸热实验: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出,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
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
分析:因为刚刚捞上来的蛋壳上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
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
由鸡蛋内部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2、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起剥落。
分析:首先,鸡蛋刚浸入冷水中,蛋壳直接遇冷收缩,而蛋白温度下降不大,收缩也较小,这时主要表现为蛋壳在收缩。
其次,由于不同物质热胀冷缩性质的差异性,当整个蛋都完全冷却时,组织疏松的蛋白收缩率比蛋壳大,收缩程度更明显,造成蛋白蛋壳相互脱离,剥蛋壳就更方便了。
3、验证大气压存在实验: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热上一层沙子。
先点燃一团酒精棉投入瓶内,接着把一只去壳鸡蛋的小头端朝下堵住瓶口。
火焰熄灭后,蛋被瓶子缓缓“吞”入瓶肚中。
分析:酒精棉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部分气体被排出。
当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由于温度下降,压强变小,低于瓶外的大气压。
在大气压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鸡蛋被压入瓶内。
4、浮沉现象实验:把一只去壳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
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
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溶液。
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松开手后,鸡蛋却缓缓上浮。
分析:物体浮沉情况取决于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体积就是它所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以对应表示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
因为蛋的密度略微比清水的密度大,当蛋浸入清水中时,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蛋将下沉。
鸡蛋中的物理学问

鸡蛋中的物理学问鸡蛋是餐桌上的一种传统美食,其味道鲜美,口感滑嫩,深受人们喜爱。
你知道小小鸡蛋中藏有多少物理学问吗?一、扩散现象把新鲜的鸡蛋外壳打开时,可以看到蛋黄完整饱满,蛋清粘稠透明。
把放久了的鸡蛋外壳打开时,却是蛋黄松散,蛋清混浊,俗称“散黄”。
鸡蛋“散黄”是蛋清与蛋黄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
众所周知,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蛋清和蛋黄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时彼此进入了对方。
鸡蛋存放时间越长“散黄”越严重。
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夏天的鸡蛋比冬天的鸡蛋易发生“散黄”。
若“散黄”不严重,无异味,高温煎煮后仍可食用。
若细菌滋生,蛋白质已变性就不能吃了。
新鲜的鸡蛋泡在盐水中,几周后蛋清和蛋黄都变咸了;将鸡蛋浸在卤汁中慢火煮炖,调料的香气会逐渐渗入鸡蛋中。
这些都是分子的扩散现象。
二、蒸发吸热刚煮熟的鸡蛋从水中捞出时,蛋壳上湿漉漉的,握在手里有点烫,但还可以忍受。
可是过一会,当蛋壳上的水变干后,握在手里却感觉更烫了。
鸡蛋刚从热水中捞出时,蛋内不断向蛋壳传递热量,由于蛋壳上附着一层水,水在蒸发时吸收热量,使蛋壳的温度不升。
当水蒸发殆尽,蛋壳的温度就会快速升高,这时握在手里就会感觉更烫了。
饮食店做大饼的师傅,在把生大饼贴到炉膛内壁之前,总是把手往冷水里浸一下,然后再托着大饼伸进炉里。
正是手上的水蒸发吸热,保护了他的皮肤不被烫伤。
从刚出锅的笼屉中捡馒头时,手上沾点凉水就不会感觉烫,也是手上的水蒸发吸热延缓了热量从馒头到手的传递时间。
三、液化放热夏天,刚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鸡蛋原本是干燥的,但是过一会蛋壳上就会有晶莹透亮的小水珠生成。
这是由于刚拿出的鸡蛋温度低于室温,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蛋壳上遇冷放热液化,液化后的小水珠依附在蛋壳上,就好像鸡蛋出汗似的。
鸡蛋从冰箱中取出后就不要再放回去,因为水蒸气在蛋壳上液化成小水珠后细菌也会借此繁生。
如果再放回冰箱,细菌不仅会侵入鸡蛋,还会蔓延到冰箱里其它食物上。
化学与生活之鸡蛋中的化学(九年级趣味课)

课前准备: 生鸡蛋一枚, 白醋一瓶, 玻璃杯一个。
小实验:做一枚“软蛋”
实验材料: 生鸡蛋一枚、浓度大的白醋一 瓶、透明玻璃杯一个。
实验操作:将鸡蛋置于茶杯中,注入白 醋,浸没鸡蛋,观察现象。两天后,将 鸡蛋取出,小心的边用清水清洗边擦去 蛋壳表面的白色物质,便可得到半透明 的漂亮软蛋一枚。
生物中我们学过石 灰水能够检验二氧 化碳;主要成分叫 做氢氧化钙。
鸡蛋中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呼出的二氧化碳 与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封 闭了鸡蛋壳上的气孔,防止了细菌的侵入,所以鸡 蛋就能够延长保鲜期。
利用的就是我们初中化学教材上册118页的相关知识:
二、鸡蛋清中的化学知识
继续做实验:
同学们: 你们即将新增的化学学科, 是一门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 也是一门非常有趣的科学,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爱上化学! 成为生活中的小化学家!
谢谢大家
且不溶于水。在100克的鸡蛋中,
仅蛋黄含铁元素约7毫克,根本
不可能全部转化成硫化亚铁,所
以鸡蛋中的硫化亚铁只能用微量
来形容,而且硫非常不利于被人
体吸收,所以即便食用,基本也
会随着人体的消化系统被代谢出
去。
思考: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 碳酸钙(CaCO3),它可以与 酸 反应 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鸡蛋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蛋白质 。
鸡蛋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石头(大理石)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钙, 为什么鸡蛋碰石头就自不量力了呢?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 酸钙,碳酸钙与醋酸反 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 化碳就是我们看到的鸡 蛋壳表面的小气泡。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教材78页就有一个类似的探究问题:
鸡蛋中的物理知识

鸡蛋中的物理知识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以下是店铺精⼼整理的鸡蛋中的物理知识,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1、液体蒸发吸热 实验: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出,直接⽤⼿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
过⼀会⼉,当蛋壳上的⽔⼲了后,感到⽐刚捞上时更烫了。
分析:因为刚刚捞上来的蛋壳上附着⼀层⽔膜,开始时,⽔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
经过⼀段时间,⽔膜蒸发完毕。
由鸡蛋内部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所以感到更烫⼿。
2、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把煮熟捞起的蛋⽴刻浸⼊冷⽔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起剥落。
分析:⾸先,鸡蛋刚浸⼊冷⽔中,蛋壳直接遇冷收缩,⽽蛋⽩温度下降不⼤,收缩也较⼩,这时主要表现为蛋壳在收缩。
其次,由于不同物质热胀冷缩性质的差异性,当整个蛋都完全冷却时,组织疏松的.蛋⽩收缩率⽐蛋壳⼤,收缩程度更明显,造成蛋⽩蛋壳相互脱离,剥蛋壳就更⽅便了。
3、验证⼤⽓压存在 实验:选⼀只⼝径略⼩于鸡蛋的瓶⼦,在瓶底热上⼀层沙⼦。
先点燃⼀团酒精棉投⼊瓶内,接着把⼀只去壳鸡蛋的⼩头端朝下堵住瓶⼝。
⽕焰熄灭后,蛋被瓶⼦缓缓“吞”⼊瓶肚中。
分析:酒精棉燃烧使瓶内⽓体受热膨胀,部分⽓体被排出。
当蛋堵住瓶⼝,⽕焰熄灭后,瓶内⽓体由于温度下降,压强变⼩,低于瓶外的⼤⽓压。
在⼤⽓压作⽤下,有⼀定弹性的鸡蛋被压⼊瓶内。
4、浮沉现象 实验:把⼀只去壳鸡蛋,浸没在⼀只装有清⽔的⼤⼝径玻璃杯中。
松开⼿后,发现鸡蛋缓缓沉⼊杯底。
捞出鸡蛋往清⽔中加⼊⾷盐,调制成浓度较⾼的盐溶液。
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松开⼿后,鸡蛋却缓缓上浮。
分析:物体浮沉情况取决于所受的重⼒和浮⼒的⼤⼩关系。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体积就是它所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德原理可知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可以对应表⽰重⼒与浮⼒的⼤⼩关系。
因为蛋的密度略微⽐清⽔的密度⼤,当蛋浸⼊清⽔中时,所受重⼒⼤于浮⼒,所以蛋将下沉。
小班科学教案鸡蛋的秘密

小班科学教案鸡蛋的秘密小班科学教案:鸡蛋的秘密引言:鸡蛋是我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材,但你知道吗?鸡蛋可不仅仅是我们的食物,它还隐藏着许多科学的秘密呢!在这个小班科学教案中,我们将揭开鸡蛋的秘密,探索它的结构以及一些有趣的实验。
一、鸡蛋的结构1.外壳:鸡蛋外表光滑而坚硬的外壳是由钙质组成的。
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蛋黄和蛋白,防止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进入。
2.蛋黄:鸡蛋的黄色部分是蛋黄,它富含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蛋黄也是鸡胚发育所需的营养存储库。
3.蛋白:蛋黄外面包裹着的是蛋白,也被称为鸡蛋清。
蛋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并且含有丰富的水分。
它是鸡胚周围的保护性层,帮助保持胚胎的湿度和温度。
4.蛋白结构:鸡蛋白是由多个蛋白质分子相互连接而成的。
这些蛋白质分子以弱化学键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使得蛋白质在受热或搅拌时可以发生变化。
二、鸡蛋的漂浮性实验1.实验材料:碗、水、盐、鸡蛋。
2.实验步骤:a.在碗中加入水,约半碗深。
b.将鸡蛋轻轻放入碗中,观察它的漂浮情况。
c.再向碗中加入少量盐,搅拌均匀。
d.再次放入鸡蛋,观察变化。
解释:我们观察到,鸡蛋在未加盐水中下沉,而在加入盐水后浮起来了。
这是因为水中溶解了盐分后,密度增加,超过了鸡蛋的密度,使鸡蛋浮起来。
这个实验揭示了鸡蛋会根据环境的密度变化而浮沉的秘密。
三、鸡蛋的保护能力实验1.实验材料:鸡蛋、绳子、纸张、塑料袋、坚硬的地面。
2.实验步骤:a.将鸡蛋绑在一条绳子上。
b.将另一端的绳子固定在一个固定物体上。
c.用力向下拉绳子,使鸡蛋撞击在坚硬的地面上。
d.用同样的方法,将鸡蛋放入一个塑料袋中再进行撞击。
e.将纸张对半折叠,并将鸡蛋放在其中,然后再次撞击地面。
解释:我们会发现,当鸡蛋没有额外保护时,撞击地面后会破裂。
但是当使用塑料袋或纸张包裹鸡蛋时,它们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保护鸡蛋不易破裂。
这是因为塑料袋和纸张能够吸收撞击的冲击力,减轻对鸡蛋的压力,从而保护了鸡蛋。
鸡蛋身上的物理学研究

鸡蛋身上的物理学研究一、问题产生的背景一天,在家看着奶奶做饭,她拿了一个鸡蛋,椭圆形的,她往灶头一敲,鸡蛋就坏了,我还看到鸡蛋里面有粘粘的液体……由此问题就产生了。
二、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三、实验器材:鸡蛋四、实验人员:组长:单义(统筹领导)组员:田野(查找资料)史亚男(实验操作)白瑞(整理资料)叶笑笑(制作报告)司化杰(后勤保障)五、实验地点:本班教室六、实验时间:2011-11-30七、进行实验1、看鸡蛋夏天,鸡蛋常常容易变质损坏,如果用平常的方法直接看鸡蛋,则不能看到鸡蛋内的情况,但如果我们将鸡蛋对着阳光,同时将周围遮挡起来,这时我们便可隐约地看见鸡蛋内的情况。
可见鸡蛋还是有一定的透光性的。
在孵鸡场,工作人员常常将鸡蛋放在暗室与外界相连的小窗洞上,以观察鸡蛋的孵化情况。
2、煮鸡蛋由于鸡蛋中蛋清和蛋黄的凝固温度不同等因素,所以用不同的煮法可煮出不同花样的鸡蛋。
⑴淌心蛋:用急火煮鸡蛋,当水沸腾后,由于蛋清在外层,首先被煮熟凝固,而由于蛋清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此时的蛋黄由于受热不充分,基本上还处于液态,如果此时就将鸡蛋取出,便就煮成了我们所说的淌心蛋了。
⑵温泉蛋:蛋清的凝固温度大约是70℃左右,而蛋黄的凝固温度却只有60℃左右,所以我们在煮鸡蛋时只要将水温控制在60℃——70℃之间,便可煮出一种奇特的蛋——温泉蛋:蛋黄已凝固,而蛋清却还是晶莹剔透的液体!3、玩鸡蛋⑴转鸡蛋:将一枚生鸡蛋和一枚熟鸡蛋以同样的速度在桌面上转动,将会发现生鸡蛋很快就会停下来,而熟鸡蛋转的时间会较长一点。
原因就是生鸡蛋在转动时,蛋清蛋黄由于惯性就会阻碍蛋壳的转动。
⑵滚鸡蛋:将鸡蛋横着沿斜面滚下很容易,而竖着却只能缓慢地滑下!可见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得多⑶做不倒翁:将生鸡蛋的一端敲一个小孔,将蛋清蛋黄慢慢甩出,凉干再在其中装入适量的沙子,滴入一些胶水以固定住沙子,在蛋壳外画上脸谱,便制成了一个不倒翁。
4、腌鸡蛋腌鸡蛋时,盐水的配置是很有学问的,过咸,盐水密度大,鸡蛋浮在水面上,容易发臭变质;过淡,鸡蛋腌很长时间也不会变咸,所以配制的盐水应能使鸡蛋刚好悬浮在水中为宜,这样过一段时间后,鸡蛋中盐分增加,密度变大,相反盐水的密度变小,所以鸡蛋逐渐沉入坛底,这时鸡蛋也就腌得差不多了。
鸡蛋物理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鸡蛋的结构及其物理性质。
2. 通过实验探究鸡蛋在不同物理环境下的行为和变化。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鸡蛋是一种常见的生物材料,其结构复杂,具有多种物理性质。
本实验通过观察鸡蛋在不同物理环境下的行为和变化,了解鸡蛋的物理性质。
三、实验器材1. 鸡蛋若干2. 烧杯3. 玻璃棒4. 水5. 盐6. 水银7. 量筒8. 秒表9. 计时器10. 温度计四、实验步骤1. 观察鸡蛋外观,记录鸡蛋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
2. 将鸡蛋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观察鸡蛋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3. 在水中逐渐加入盐,观察鸡蛋的浮沉变化,记录鸡蛋开始浮起时的盐的质量。
4. 将鸡蛋放入盛有水银的容器中,观察鸡蛋在水银中的浮沉情况。
5. 用玻璃棒轻轻敲击鸡蛋,观察鸡蛋的破裂情况。
6. 将鸡蛋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观察鸡蛋在热水中和冷水中的浮沉变化。
7.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鸡蛋的物理性质。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鸡蛋外观特征:鸡蛋呈椭圆形,表面有壳,壳上有一层薄膜,颜色为白色。
2. 鸡蛋在水中的浮沉情况:鸡蛋在水中浮沉不定,当盐的质量达到一定值时,鸡蛋开始浮起。
3. 鸡蛋在水银中的浮沉情况:鸡蛋在水银中下沉。
4. 鸡蛋破裂情况:用玻璃棒轻轻敲击鸡蛋,鸡蛋容易破裂。
5. 鸡蛋在热水中和冷水中的浮沉变化:鸡蛋在热水中浮起,在冷水中下沉。
六、实验分析1. 鸡蛋的浮沉情况与盐的质量有关,当盐的质量达到一定值时,鸡蛋开始浮起。
这是因为盐溶解在水中后,增加了水的密度,使得鸡蛋的浮力增大,从而浮起。
2. 鸡蛋在水银中下沉,说明鸡蛋的密度大于水银的密度。
3. 鸡蛋容易破裂,说明鸡蛋的壳较薄,抗冲击能力较弱。
4. 鸡蛋在热水中浮起,在冷水中下沉,说明鸡蛋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当水温升高时,鸡蛋体积膨胀,密度减小,从而浮起。
七、实验结论1. 鸡蛋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浮力等。
鸡蛋化学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鸡蛋的成分及性质;2. 探究鸡蛋壳的化学成分;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鸡蛋壳主要由碳酸钙(CaCO3)组成,具有以下化学性质:1. 碳酸钙与盐酸(HCl)反应生成氯化钙(CaCl2)、水(H2O)和二氧化碳(CO2);2. 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CaO)和二氧化碳(CO2)。
三、实验器材1. 鸡蛋(2个);2. 稀盐酸(约6mol/L);3. 试管(2个);4. 烧杯(1个);5. 铁架台、铁圈、酒精灯、镊子、试管夹等。
四、实验步骤1. 将2个鸡蛋分别打破,取其蛋白和蛋黄;2. 将蛋白和蛋黄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用试管夹固定;3. 向蛋白和蛋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4. 将烧杯放在铁架台上,将两个试管分别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5. 观察加热过程中鸡蛋壳的变化。
五、实验现象1. 向蛋白和蛋黄中加入稀盐酸后,均出现气泡,表明鸡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发生反应;2. 加热过程中,鸡蛋壳逐渐变黑,说明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六、实验结论1.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2.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3. 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气泡?答:因为鸡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产生气泡。
2. 为什么加热过程中鸡蛋壳会变黑?答:因为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进一步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从而使得鸡蛋壳变黑。
3. 该实验有何实际应用?答:该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鸡蛋壳的化学成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此外,实验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其他实验,如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等。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鸡蛋壳与盐酸的反应和加热过程中的变化,了解了鸡蛋壳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课题:鸡蛋身上的物理和化学
组长:马坤、
成员:张立佳、王钰、刘晓菲、曲春晓、
姜雅斐、郭海超、窦伟冬、张青晴
指导老师:张格丽
班级:2010级16班
学校: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
课题:鸡蛋身上的物理和化学
组长:马坤、
成员:张立佳、王钰、刘晓菲、曲春晓、姜雅斐、郭海超、窦伟冬、张青晴
指导老师:张格丽
课题来源:几乎每个在校同学每天都会在我们学校相对高的钱来买个头相对小的鸡蛋(迫不得已,没打的)。
鸡蛋是如次的贵,可是我们却毫不犹豫地买鸡蛋。
可见,鸡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
由于,鸡蛋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并且它的身上有很多学问。
意义:有利于我们辩证的享用鸡蛋,鸡蛋虽贵,却有营养,多花点钱值!有利于帮助我们研究蛋白质的一些通性,更好的掌握生物、化学知识;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物理、化学知识。
分工:设计方案……2周
资料搜集……1周
进行试验并撰写实验报告……5周
总结整理……2周
结题报告……2周
实验分析:
1、关于物理方面的实验
①液体蒸发吸热
实验:把刚煮熟的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
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膜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
分析: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上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
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
由蛋内部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②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起剥落。
分析:首先,蛋刚浸入冷水中,蛋壳直接遇冷收缩,而蛋白温度下降不大,收缩也较小,这时主要表现为蛋壳在收缩。
其次,由于不同物质热胀冷缩性质的差异性,当整个蛋都完全冷却时,组织疏松的蛋白收缩率比蛋壳大,收缩程度更明显,造成蛋白蛋壳相互脱离,剥蛋壳就更方便了。
③验证大气压存在
实验: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热上一层沙子。
先点燃一团酒精棉投入瓶内,接着把一只去壳鸡蛋的小头端朝下堵住瓶口。
火焰熄灭后,蛋被瓶子缓缓“吞”入瓶肚中。
分析:酒精棉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部分气体被排出。
当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由于温度下降,压强变小,低于瓶外的大气压。
在大气压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鸡蛋被压入瓶内。
④浮沉现象
实验:把一只去壳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
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
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溶液。
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松开手后,鸡蛋却缓缓上浮。
分析:物体浮沉情况取决于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体积就是它所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以对应表示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
因为蛋的密度略微比清水的密度大,当蛋浸入清水中时,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蛋将下沉。
当浸没在盐水中时,由于盐水密度比蛋的密度大,所受的重力小于浮力,所以蛋将上浮。
⑤惯性、摩擦阻力现象
实验:选用外形相似的生鸡蛋、熟鸡蛋各一只,放在水平桌面上。
用相同的力使它们在原处旋转。
能迅速旋转的是熟鸡蛋,缓慢旋转几圈就停止的是生鸡蛋。
分析:生鸡蛋的壳内是液状的蛋清,外力作用在蛋壳上旋转时,蛋清由于惯性,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则它与蛋壳间存在摩擦阻力作用,使整个蛋只能缓慢转动。
而熟鸡蛋内蛋清已凝固成蛋白,外力作用时旋转时,整个蛋就能迅速转动。
⑥物体的稳定平衡
实验:选用一只生鸡蛋,在小头一端开个孔并清除干净壳内的蛋清蛋黄。
沿小孔滑入一块重物。
以蛋壳的大头端为底部,扶好蛋壳。
点燃一只蜡烛,滴入烛油,把重物封存在蛋壳底部。
烛油大约封存至整个蛋壳高度的四分之一即可。
把制好的蛋壳推倒后,蛋壳能自动立起。
制成一个“不倒翁”。
分析:在空蛋壳的底端封存的重物和烛油,使整个蛋体的重心移近蛋壳的底部,重心起低,稳定性越好。
当蛋壳倾斜,偏离平衡位置时,使蛋体的重心升高。
因为蛋壳底端是球形的,在蛋体的自身重力作用下,蛋体又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上。
⑦、分子运动现象
实验:外壳完好的蛋,埋入食盐中腌制一段时间,可以制成一只咸蛋。
虽然蛋壳仍然完好,但连内部的蛋黄都变咸了。
分析:因为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而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食盐分子扩散到蛋黄中,使蛋黄也变咸。
2、关于化学方面的实验
①鸡蛋入瓶
将鸡蛋浸在10%的醋酸中,待鸡蛋壳变软后,将蛋取出,找一个瓶口略比鸡蛋小的广口瓶,往广口瓶中投入一燃着的酒精棉球,火焰熄灭后,迅速将鸡蛋的小头对准瓶口,鸡蛋很快被吸入瓶中。
这是因为瓶中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的缘故。
过一段时间蛋壳会稍变硬,似鸡蛋原样。
变硬恢复原样是因为蛋壳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又生成碳酸钙的缘故。
②蛋壳刻画
取一只红壳鸡蛋(红壳鸡蛋的蛋壳稍硬),洗净,用布轻轻擦干。
取10 g~20 g的蜡,加热使之熔化,用毛笔蘸取蜡液,在蛋壳上绘图或写字,待白蜡冷凝后,把鸡蛋慢慢浸入10%的醋酸中,用筷子拨动鸡蛋,使它均匀地跟溶液接触约20~30分钟。
当蛋壳表面产生较多的气泡,蛋壳上有明显的腐蚀现象即可。
取出鸡蛋,用清水漂洗,晾干。
用铁钉在鸡蛋的两端各打一孔,用嘴吹出蛋清和蛋黄。
待蛋清和蛋白全部滴出后,用小刀轻轻刮去涂在壳上的白蜡,最后将蛋壳放在热水中浸一下,就能看到明显的图案花纹或字迹,被腐蚀的蛋壳表面很容易
上色。
③蛋白留痕
取一只鸡蛋,洗去表面的油污,擦干。
用毛笔蘸取醋酸,在蛋壳上写字。
等醋酸蒸发后,把鸡蛋放在稀硫酸铜溶液里煮熟,待蛋冷却后剥去蛋壳,鸡蛋白上留下了蓝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迹,而外壳却不留任何痕迹。
这是因为醋酸溶解蛋壳后能少量溶入蛋白。
鸡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球蛋白,它在弱酸性条件中发生水解,生成多肽等物质,这些物质中的肽键遇Cu 2+ 发生络合反应,呈现蓝色或者紫色。
体验与心得:
1、窦伟冬:
通过本次研究,我学会了剥鸡蛋皮,还是先打碎大的一头好。
你说说,如果我们组早做实验的话,那个小人国和不来大斯古帝国是不是就不会因为鸡蛋而战争了?可见,我们的实验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组在对维护世界和平中起义一个普责任的大组的形象,我们组起了建设性的作用,我们组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组是促进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因素,我们较好的旅行科技兴国的义务,贯彻以人为本的实验理念,把建设富强健康、积极、团结、友爱的中华民族做为自己历史使命。
2、王钰:
通过大家的集体讨论,我们把感兴趣的问题形成了课题-----《鸡蛋身上的物理和化学》课题结束后我们感觉收益颇丰。
鸡蛋身上的奥妙太多了。
通过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更使我们多了一份对于生活中小事的热爱。
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自始至终都坚信谁也离不开谁,没一个人都需要其余每个人的帮助!我们每个人都融入了进去,我爱我们团队,我爱每个团队成员!
我们还会继续努力,去发现,去学习,去进步,去成长!
3、曲春晓
这次实验,使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鸡蛋,认识鸡蛋。
鸡蛋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卡缺少的角色,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人们生活中所需要的。
通过此次实验,我们不仅对鸡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进行充分了解,并且还了解了鸡蛋身上的物理和化学知识
4、姜雅斐
在本次的研究性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同学们也通过本次的活动,更加团结。
我们在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同时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5、马坤
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让我们真正领悟了鸡蛋的神奇。
最近物价飞涨,RMB膨胀严重,我组从成本角度考虑被迫选择了关于鸡蛋的研究课题。
由此,本次学习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物理学知识,更使我们认识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客观事实。
我组同学坚决团结在组长周围,高举研究性学习的伟大旗帜,共进退、共荣辱、互监督,听从组长号召,分工协作,互利共赢,积极收集市场信息,加以分析,最后果断出手,终于以最小的代价买下了最多的鸡蛋。
我组团结如一人,试问天下谁敢敌!
6、张立佳
我们组全体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对鸡蛋进行的刨根问底的寻知探求过程。
我们组成了一个小团队,在实验室中开始了我们的一系列实验,数目繁多,我们的课外活动时间表都怕满了,最后不得挤出周末自习时间来进一步探究实验,在我们的艰苦努力下,成果显现了出来,总算没有辜负我们的希望。
在全体组员的奋战下,我们“战胜”了鸡蛋。
7、郭海超:
通过这次研究我收获了许多,我明白了再大的困难也不过如此,只要我们互相团结,动的合作就一定会克服。
8、张青晴:
通过本次研究型学习,我了解到鸡蛋身上的这么多的物理和化学知识。
加强了小组合作的团结意识,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
这时我才发现,鸡蛋身上的奥妙真是无穷啊!
9、刘晓菲
本次研究性学习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团结一致,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取得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