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及意图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学历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自然之美
【主要内容】本单元围绕着“自然之美”这一人文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观潮》《走月亮》为精读课文;《现代诗两首》《繁星》为略读课文。

【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潮”“牵”“巢”等生字,其中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滚”“稻”等28个生字。

借助工具书、结合语境理解“山崩地裂”“人声鼎沸”“万马奔腾”等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积累优美语句。

2.反复读文,按照时间、地点转换的顺序理清文章脉络,抓关键词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边读边想象画面,结合生活体验、抓事物特点、调动各种感官想象丰富画面,并与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画面,从中感受自然之美,体会人与自然交融和谐的意境,激发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4. 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写作方法描绘自然之美。

【课时安排】
二、本单元学习设计
说明:分四种课型进行备课:单元感受课(包括单元整体感知1节及其他课文的学习,每课1课时,阅读实践课(选择其中一篇课文进行阅读拓展实践)、言语表达课(低年级说话或写话,其他年级习作)、评研课(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双基训练)
每种课型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资源、学习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四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四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欣赏多姿多彩的秋天一、目标与内容(一)学习目标1.认识“盐、屹、昂”等29个生字,会写“潮、据、堤”等30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2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调动多种感官,品味优美生动的词句,感受文字之美与情境之美,并形成积累。

背诵古诗《鹿柴》。

3.能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的秋天美景,说清推荐理由,吸引别人去参观游览。

4.能围绕自然与环境的话题展开交流,发表自己看法,倾听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三)设计说明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和《繁星》,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这些课文既有古代诗人眼中的深林美景,也有现代名家笔下的自然风光,语言优美生动,或雄奇,或柔美,给大家展现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秋季画卷。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生动地描绘出了潮来前的风平浪静,潮来时的汹涌澎湃,潮过后的恢复平静,整个过程雄奇壮丽,激荡人心。

《走月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课文用诗一般的语言,记叙了月夜“我”和阿妈一起月下散步的所见、所闻、所想,营造出月夜里如诗、如梦、如画般的感受,充盈着浓浓的幸福感。

《现代诗二首》是一篇略读课文,两首诗都有丰富的画面感,且诗意盎然,趣味盎然。

《繁星》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描写了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到不同的星天,表达了作者爱星天、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我们与环境”,学生围绕主题展开交流,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美好愿望。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这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一脉相承。

从阅读一组写景类文本,到尝试进行“推荐一个好地方”的主题习作,学生从阅读到习作,形成自然过渡。

在第一单元中,学生先学习了边读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欣赏了作者写景的巧思妙语,在此基础上进行习作练习,可以将阅读中所学的方法应用到习作中来,实现学习经验的迁移。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教材主要讲解了关于身边昆虫和植物的知识,通过学习和阅读相关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特点•融入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

•融合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本单元的关于昆虫和植物的基础知识。

–了解昆虫和植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通过阅读故事,理解其中的意义,并进行表达。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昆虫和植物的特征并进行描述。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理解昆虫和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完整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和表达方式。

难点1.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些专业术语不熟悉,需要引导理解。

2.对故事情节进行深度分析和理解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昆虫和植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神奇之处。

引发学生对昆虫和植物的兴趣。

2. 学习1.阅读故事《昆虫的语言》,学生跟读,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故事中昆虫的情感表达,展示合作成果。

3. 操作1.带领学生一起实地探索,观察和描述身边的昆虫和植物。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培养表达能力。

4.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化记忆。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昆虫或植物的文章。

2.收集昆虫或植物的图片,写出感想或文字描述。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地观察和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蜻蜓》这篇课文的内容和背景故事。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含义。

3.学习并掌握本单元出现的生字词语。

4.提高学生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引导其进行情感、抒情性的表达。

二、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读懂《蜻蜓》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内容。

3.学习掌握生字词语。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较为抽象的理念和思想。

2.掌握较为复杂的生字词语,能够正确运用到日常交流中。

四、教学内容1. 课文学习《蜻蜓》蜻蜓是夏日常见的昆虫,身体修长,双翅轻快。

《蜻蜓》一文生动描绘了蜻蜓在夏日飞翔的场景,通过对蜻蜓的描写,引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课文内容简单生动,语言亲切自然,适合学生阅读,并能引发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2. 生字词语•蜻蜓•翩翩•蜻蜓点水•空旷五、教学步骤1.开场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蜻蜓的了解和感觉,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2.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课文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难点。

4.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感悟和思考,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见解。

5.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他们以蜻蜓为主题,进行情感表达和抒发。

6.总结回顾: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并提出问题和疑惑。

六、教学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和个人表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反馈,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鼓励他们的优点和进步。

七、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蜻蜓》。

2.思考蜻蜓对你生活的启发,写一篇短文。

3.完成相关的生字词语习题。

八、教学资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小黑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和课本以上内容为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的基本框架,希望教师们能根据具体班级情况和学生特点进行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部编本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大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本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大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语文四上第一单元教材解读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我是xxx小学的xxx,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下面我将从单元整体解读、单元目标、单元学习框架、学习活动、作业设计、教学建议六个方面来进行本单元的解读。

一、单元整体解读本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选编了4篇课文,精读课文《观潮》《走月亮》,略读课文《现代诗二首》《繁星》。

整个单元就是在带领我们感受自然之美,这里的自然,有震撼人心的天下奇观,也有朴素静谧的月下生活,还有司空见惯的鸟儿花牛和繁星,自然之美有壮观之奇,又有平凡之美。

通过本单元学习,引领学生从不同的文体,多角度,全方位的感受不同样态的自然之美,在用心体会用情想象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单元语文要素之一,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一种常用的阅读方法。

读懂文字是前提,在此基础上需要想象思维的参与,学生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中,已具备初步的学习能力,通过本单元学习进一步发展其能力,延展到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和场景,帮助读者对文本进行理解,感受文字之美和情境之美。

学生对“边读边想象画面”并不陌生,本单元是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对“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能力的培养:《观潮》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潮的特点。

不仅可以想象文章中描写的样子,还可以想象描写的声音。

《走月亮》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还可以想象文中描写的气味,让画面更加丰富。

略读课文《现代诗二首》启发学生借助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略读课文《繁星》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继续强化单元的语文要素。

“交流平台”提示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时,不仅要能“看”到样子,还要能“听”到声音,“闻”到味道……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品味文字,想象画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观潮》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观潮》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观潮》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及目标1.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观潮》•学习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表达课文中的感受2. 教学目标•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简单的复述•能够表达对课文内容的个人看法和感受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观潮》•理解课文内容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表达个人看法和感受三、教学准备•课文《观潮》的复印件•板书•单词卡片•PPT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海浪、海浪声等概念,引起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2. 学习新词•带领学生学习新词汇,通过图片、动作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3. 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全文,学生跟读。

•分段翻译,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文章中的主要情节、人物性格等展开讨论,并汇报给全班。

5. 个人表达•鼓励学生就自己对海浪、大海的感受进行描述,可以用画面感言或情感表达。

五、课堂作业•背诵课文《观潮》•完成生字生词的拼写练习•回家写一篇关于海浪的短文,可以描述一个海浪冲击礁石的场景。

六、教学反思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较为全面,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学生在这节课中能够有所收获,对《观潮》这篇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 学习目标:•能够正确认读本单元生字词。

•能够听懂故事大意,并简单复述。

•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能够初步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 教学重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课文的理解和复述。

3.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二、教学准备•课本《语文》四年级上册。

•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件准备。

•单词卡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画视频引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讨论视频内容,预猜故事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新词•教师板书生字词,带读生字,并让学生跟读。

•制作单词卡片,进行词语认读练习。

3. 听说训练•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录音。

•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学生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4. 课文分析•分段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讨文章寓意。

5. 课文表演•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6. 课文复述•让学生个别复述课文内容。

•纠正学生表达中的错误,提高表达准确性。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强化重点。

•确认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

四、课后作业•完成课本后的练习册相关题目。

•背诵本单元课文。

•抄写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以多媒体设备引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课文表演环节应更多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下节课可适当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上为本节课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日积月累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日积月累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日积月累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材《日积月累》是一篇讲述付出和收获的故事,通过小猫捉老鼠的经历,表现了日积月累的力量。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用行动去积累知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日积月累的含义,理解付出和收获的关系。

过程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爱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真诚待人、坚持不懈的品质。

三、教学内容1. 生字:月积、累计、目标、较量2. 词语:日积月累3. 阅读:《日积月累》4. 累的用法五、教学步骤1.创设情境,导入主题(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画,让学生猜一猜:“为什么老鼠不怕猫?”引导学生思考老鼠和猫之间的关系,生动形象地引入主题。

2.教授新单词(10分钟)教师出示新词汇卡片,带领学生认读、记忆和理解新单词的含义。

并举例反复使用这些单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词汇。

3.快速阅读文章(15分钟)教师告诉学生要注意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意,让学生先快速阅读一遍《日积月累》。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4.理解《日积月累》的含义(20分钟)教师将故事进行分段式解读,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和思想内涵,并让学生与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式问答,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意义。

5.以“日积月累”的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想做好一件事,应该怎样做?通过提问和举例,让学生明白“日积月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累知识和技能的意识和习惯,并引导学生把这个思想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6.课后小结,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学习的知识内容,强化记忆。

并布置作业:回家后,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挑选一件事情,运用“日积月累”的方法,持之以恒地实现目标。

六、教学要点1.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2.新单词要重复使用,帮助学生掌握单词;3.教师要把握节奏,让学生不断适应教学的变化;4.创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