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燃油黏度自动控制系统研究

合集下载

轮机自动化3VISCOCHIEF控制的燃油粘度控制系统

轮机自动化3VISCOCHIEF控制的燃油粘度控制系统

轮机自动化3VISCOCHIEF控制的燃油粘度控制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轮机自动化系统在船舶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中,燃油粘度控制系统在提高船舶性能和节能减排方面功不可没。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种轮机自动化3VISCOCHIEF控制的燃油粘度控制系统,探讨其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燃油粘度是指燃油在特定温度下的黏性程度,它对于燃油在内燃机中的燃烧效率以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的燃油粘度控制方式通常是通过加热或稀释来改变燃油的粘度。

然而,这种方式存在着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而轮机自动化3VISCOCHIEF控制系统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这一问题。

该系统基于现代控制理论和智能算法,通过控制燃油的粘度来最大程度地优化船舶的性能。

它通过实时监测燃油的温度、压力和黏度等参数,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自动调节燃油粘度,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需求。

这意味着无论是在高速巡航还是低速航行状态下,系统都能够实时调整燃油的粘度,从而提高船舶的能效和燃烧效率。

利用该系统,船舶可以实现燃油的精确控制,更好地适应动力需求的变化。

在高速巡航状态下,系统可以通过增加燃油的粘度来提高燃烧效率,从而提高船舶的速度。

而在低速航行状态下,系统则可以降低燃油的粘度,以提供足够的动力输出。

这种智能化的燃油粘度控制方式,既能够满足船舶的不同工况需求,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除了在船舶领域,轮机自动化3VISCOCHIEF控制的燃油粘度控制系统还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其他工业领域,如发电、化工等行业,燃料的粘度控制同样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通过借鉴船舶领域的成功经验,将该系统应用于其他领域,有望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未来,轮机自动化3VISCOCHIEF控制的燃油粘度控制系统还将不断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系统的控制策略将会不断优化和改进。

同时,更加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也将促使系统实现更高效、更精确的燃油粘度控制。

渔船中速柴油机燃用重油的粘度控制系统

渔船中速柴油机燃用重油的粘度控制系统
t e r n ng o is le g n . W ih t e h a yf e s d i rn d u s e d d e e ngn h u ni fd e e n i e t h e v u lu e n ma ie me i m—p e is le i e, we s tu h e t e p t e h a-
系统的组成包括 :燃 油粘度测量装 置 ( 测粘 计 ) ; 温度传感器 ;控制燃油粘度的电动蒸汽调节阀;蒸 汽加热器 ;轻/ 重油切换 阀 ;燃 油粘度/ 温度控 制
器。
当燃油 粘度/ 温度 控 制 器 接 受来 自粘 度 测 量 装
对 重油 的粘 度进行 严 格 自动 控制 ,并 通过对 柴油 机 的相关 零部 件 和船 舶 动力管 系进 行燃 用重 油 的改 造
李碧桃
( 建 交通 职业技 术 学 院 ,福 建 福 州 3 0 0 ) 福 I 5 0 7 摘要:重油价 格低 廉 ,渔 船 柴 油 机 燃 用 重 油 可 大 大 降低 船 舶 营运 成 本 ,但 由 于重 油 的 粘 度
大 ,在 喷 油时无 法正 常雾化 而影 响 柴油机 正 常运 行 , 因此 ,对 渔船 中速 柴油机 燃 用的重 油 ,必须 设 置加 热设备 对 重油加 热进 行 降低粘度 的 自动控 制 ,文章介 绍 渔船燃 用重油 时其粘度 控 制的一 种 方法及 其 系统 ,即采 用主机排 出的废 气加 热低 温淡 水 ,而产 生的热 水送入 电锅 炉 ,电锅 炉产 生的
wela h y t m y h ai g t o t mp r t r r s t rwi x a s a e r m i n i e. Th o e e a l st e s se b e tn hel w e e au efe h wae t e h u tg s sfo ma n e gn h e h tg n r — t d wae s ta se r d t lc rc b ie nd t e se m o t e b i ri s d t e tt e h a y f l wh c u d e tri r n f re o ee t ol ra h t a f m h ol su e o h a h e v ue , i r e ih wo l b n b u he u i z t n o e o e i g o e tc ri d i h x a tg s s i r g a o tt t ia i fr c v rn fh a a e n t e e h us a e . l o Ke y wor ds:ma i e; me i m—p e i s le g n rn d u s e d d e e n i e; h a y f e ; vs o iy; a tmai o to e v u l ic st u o tc c n r l

船舶燃油黏度自动控制系统研究

船舶燃油黏度自动控制系统研究

船舶燃油黏度自动控制系统研究为了保证船舶柴油机主机能正常运行,燃油的黏度必须保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如对低速柴油机,一般要求不超过60~100s雷氏1号黏度。

若燃油黏度超过规定限度时,它可能会导致燃油系统中某些部件的损坏和管路接头漏油,同时使燃油雾化不良,燃烧效率低及柴油机运动件磨损加剧等。

但也不是黏度越低就越好,对重油来说,黏度越低,加热温度就应该越高。

它在油泵吸入过程中有可能汽化,这是必须避免的。

为此对每种燃油也都相应的规定啦最高加热温度。

为了降低船舶的营运成本,目前几乎所有的柴油机主机都使用重油。

因为重油在常温下黏度很高,在管路中难以输送,更不能直接喷入气缸进行燃烧,故必须预先加热,使其黏度下降到规定的范围内。

初看起来,黏度控制似乎是一个温度控制问题,当然这对某一固定品种的燃油来说确实是如此,但世界各港口所供应的燃油品种不一样,在同一个温度下,其黏度差异往往很大,所以用温度来反映黏度就不科学,也不方便。

微辣控制燃油的最佳黏度,对不同种的燃油就必须重新整定燃油黏度的给定值,其工作特别繁琐,特别是当不同品种的燃油混合在一起时,更难确定最佳喷射黏度所对应的温度给定值。

因此,船用燃油系统一般不采用温度控制,而是直接采用黏度控制系统,它以燃油的黏度作为被控参数,根据燃油黏度的偏差值控制加热的蒸汽调节阀的开度,使燃油黏度保持为恒定值,这种方法不但科学,而且当油舱中各种燃油混合比例发生变化时,轮机人员不必作任何调整,系统能够保证所要求的黏度。

目前在船上,VAF型燃油黏度控制系统的应用最为广泛,它是由一套气动单元组合仪表组成的,主要单元主要有测黏计,差压变送器,调节器,蒸汽调节阀。

燃油黏度调节系统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当系统受到扰动时,例如锅炉或主机负荷突然变化,这时蒸汽阀的开度还来不及变化,因而使燃油黏度变化偏离给定值,通过测黏计检测燃油加热器出口的燃油黏度,并转化为压差信号作为黏度的测量信号送到压差变送器,压差变送器把该压差信号成比例地转换为0.02~0.1Mpa的气压信号送至记录仪,调节器及报警开关。

船舶自动控制系统研究

船舶自动控制系统研究

船舶自动控制系统研究船舶行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重要活动,一直以来,人们不断探索发现更快、更安全、更高效的船舶行驶方式,船舶自动控制系统就是其中之一。

什么是船舶自动控制系统?船舶自动控制系统是指在保证船舶运行安全的前提下,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电子技术,实现船舶行驶自动化管理。

船舶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分为动力测控系统、舵机系统、帆舵系统和电子导航系统等。

船舶自动控制系统的好处船舶自动控制系统结合了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大量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可以实现多种功能,这使得它在船舶行驶中备受欢迎。

下面列举几点:1. 提高船舶行驶效率和安全性。

船舶自动控制系统运用最新的技术,如GPS导航、气象预测、海洋信息采集等,保证船舶行驶方向、速度和船载货物的运输安全。

船舶自动控制系统还能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和船舶故障,以提高船舶行驶效率。

2. 减少船舶成本。

对于航线稳定、单一功能的船只,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减少人力成本和能耗。

3. 节能减排。

船舶自动控制系统能根据海况、气象条件和海负荷状况自主调整,优化运行方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目前,船舶自动控制系统已成为各类船舶的标配,特别是大型船舶和长距离航线的船舶。

与此同时,国家也通过一系列政策鼓励船舶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

在这种背景下,船舶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需求不断增长,许多高校和企业也相继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

船舶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船舶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繁多,以下列举几个研究方向:1. 控制算法研究控制算法是船舶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模糊控制、强化学习算法、滑模控制等。

研究这些算法有助于提高船舶自动控制系统精度和鲁棒性。

2. 输电系统研究输电系统是指船舶上的动力系统,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节能、减少振动和提高系统可靠性等方面。

3. 监控预警系统研究监控预警系统负责监测和实时提醒船舶自动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故障和危险。

目前有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诊断技术研究、情绪分析技术、大数据分析等。

船用燃油粘度控制模块的设计要点研究

船用燃油粘度控制模块的设计要点研究

船用燃油粘度控制模块的设计要点研究引言在大中型运输船上,主柴油机及发电机组柴油机多使用重油(Heavy Fuel Oil)作为原料,而重油由于杂质多、粘度大,不能直接进入柴油机。

而且出于成本考虑,所使用的重油品质越来越低,HFO (600cst@50deg)正逐渐替代HFO (380cst@50deg)。

重油粘度高,水分杂质多,因此,需要配置一套供油系统,将重油分离、加热,以满足柴油机的对燃油品质的要求。

重油在进入柴油機前,需通过分油机净化去杂质,此后再加热至符合柴油机要求的粘度。

通常,主机燃油喷射粘度要求在12~14cst。

不同品质的燃油粘度与温度的关系,可见下图1。

由此可见,燃油粘度与温度存在特定关系,可以通过调节燃油温度,达到控制燃油粘度的目的。

由于各港口油品的不同,同时在燃油加热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波动,直接监控温度会使得燃油进机粘度失真,因此需要监测进机粘度,并将结果反馈至燃油加热调节机构。

这一套粘度控制系统,也是船舶燃油供给系统的核心。

1、燃油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通常为燃油日用柜至主机燃油进口的一套管路。

由燃油输送泵、自动反冲洗过滤器、混油柜、燃油循环泵、燃油加热器及粘度控制模块等组成。

该系统主要是对日用柜中的燃油进行最终处理,以满足主机的喷油粘度、压力及杂质的要求。

考该系统对主机运行的重要性,其核心装置均设置有备用设备。

如,输送泵、过滤器、循环泵、加热器等均设置有一用一备。

常见的燃油供给系统如图2所示其中A为日用柜燃油入口,在经过燃油输送泵组后,通过自动反冲洗滤器,该滤器的需完全满足主机对燃油杂质的要求,否则会引起喷油嘴堵塞等严重后果。

此后燃油与主机回油在混油柜中混合沉淀后,进入循环泵加压后进入燃油加热器。

加热至适当的温度后,从D出口通过管路进入主机燃油进口。

2、粘度控制及反馈扭转振动粘度计ViscoSense2是针对燃油粘度进行精确测量并调控的设施。

它与粘度及温度测量传感器、传送电缆及界面盒一同构成了粘度测量反馈系统。

船用燃油粘度控制器原理浅析

船用燃油粘度控制器原理浅析
在管路 中难以输送 , 更不能直接喷入气缸进行 燃烧。所以必须预先加热 , 使其粘度 降低 到允许 范围内。 表面 上 看, 粘度看似是一个 温O C 粘 度传感 器 E VT - 1 0 C 粘度传感 器由测粘计 和单片 机变送 器两部分 组成 。 如 图

船用燃油粘度控制器原理浅析
1 . 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 公司 上海
赵轶华 李发付 2 0 1 9 1 3 2 . 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 限责任公司
上海
2 0 1 9 1 3
【 摘 要 】目 前几乎所有的大型船舶 柴油机 和 大部 分柴油发电 机都用
重油作为燃料, 目 的是进一 步降低船舶运营成 本, 重油在常温下粘度很 高,
粘度 所对应的温度 。 因此 , 在燃油进入燃油泵 以前, ’ 一般不 采取 温度控制 使其 振动 频率 等于 强制 振动 而是 采取 粘度控 制。 它以燃油粘度 为控 制量, 根 据燃 油粘度的偏差值 , 控 频 率时 , 讲发 生共 振 。 在 这个 制加 热器蒸汽 阀开度 , 或者 电加热器的接 触器, 使燃油粘度控 制在允许 范 振 动 频 率上 , 振 动 杆 的振 幅 围内。 值 最大 , 给 动 力线 圈通 有与 l 关键 词 】 燃油粘度 泊 动控制 ; 信号反馈 振 动 杆 自振 频率 相 同的 交流 电, 则它 将产 生 同频 率 的 交
1 、 燃油粘度控莉系统的概念
VI s c 0 C HI E F 系统 是新 一 代可用于 船上 的燃 油粘 度 自控 控制 系 变送 器把 测量 线圈产生 的感应 电动势讲 数据 放大 后送 入精 密电压一 频 统。 其 粘度传 感器和 调节 器无论 在结 构上 还是在 工作原 理 上与以往 的 率转 换器 , 它的输 出的脉冲信号 频率 与输入 电压 严格成 比例 , 实际上是 NA KAKI T A、 V AF 燃 油粘度 粘度控 制系统有根 本的 区别。 粘度传感 器 起模数 转换器的作用 。 该 脉冲信号 送到单片 机内部定时器TO , 记录单位 和 控制 器均用 了单片机 取代了常规 的变送 器和 调节器。 在系统 中采用 了 S H S 蒸 汽加热 装置, 或 者是E HS 电加热装 置, 或两者 配合 使用。

843-船舶主机燃油粘度测量技术与控制装置研究与在线粘度计(黏度-自动控制)

843-船舶主机燃油粘度测量技术与控制装置研究与在线粘度计(黏度-自动控制)

船舶主机燃油粘度测量技术与控制装置研究李碧桃(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摘 要 现代船舶为了降低营运成本,提高运营的经济性,主机采用燃烧重油或燃料油,而重油或燃料油的粘度较高,需要经加热调节其粘度以符合主机的雾化质量要求,保证燃烧质量。

目前的粘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测粘检测使用的测粘计多数为定量泵和毛细管结构,检测其毛细管进出口压差,经差压变送器测量粘度偏差信号进行粘度控制。

本文介绍一种在燃油粘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粘度检测技术与控制装置,本装置测量定量的燃油在不同粘度下的流动时间与设定值的偏差为被控量进行加热强度的调节,实现燃油粘度的自动控制。

关键词 燃油粘度;测量技术;控制装置;自动控制中图分类号 U6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8100(2014)06-0025-03收稿日期:2014-10-13作者简介:李碧桃,男,副教授(高工),主要从事船舶轮机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现代船舶为了降低营运成本,提高运营的经济性,主机采用燃烧重油或燃料油,而重油或燃料油的粘度较高,需要经加热调节其粘度以符合主机的雾化质量要求,保证燃烧质量。

目前的粘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测量粘度技术使用的测粘计多为定量泵和毛细管结构,检测油在毛细管中流动时因粘度存在毛细管进出口处压差,此压差信号经差压变送器转换为所测量的油的粘度,测量值与设定值比较所得的偏差信号进行调节对油的加热强度,以控制燃油的粘度。

本文将介绍一种燃油粘度检测技术与控制装置,本装置测量定量的燃油在不同粘度下的流动时间与设定值的偏差为被控量进行加热强度的调节,实现燃油粘度的自动控制。

1 粘度测量技术的检测原理如图1所示,燃油粘度测量结构由磁性浮子1、干簧管低位开关2、干簧管高位开关3、量筒4、电磁阀5、控制器6等组成。

当量筒4内燃油液位降到下限位置时,磁性浮子1将干簧管低位开关2接通,经控制器6输出一信号使电磁阀5得电,电磁阀5打开,主油管内燃油经电磁阀5注入量筒4内,则量筒内磁性浮子1随着量筒4内油位的升高而上升,当量筒4内的油位达到上限位置时,磁性浮子1将干簧管高位开关3接通,经控制器6输出一信号使电磁阀5失电,电磁阀5关闭,则停止向量筒注入燃油,此控制过程为向量筒内注入定量油的过程。

燃油粘度控制系统

燃油粘度控制系统

燃油黏度控制系统在燃油供油单元FCM的自动控制系统中,采用黏度或温度定值控制是基于同一燃油温度的变化要比黏度的变化灵敏这一事实,特别是在温度传感器经改进后,检测温度很敏感的情况下,可大大提高系统的灵敏性,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同时,两种定值控制可以互为备用,从而也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燃油黏度控制系统是由黏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控制器EPC-50B和加热器构成。

黏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燃油加热器出口燃油的黏度和温度,并将黏度和温度值按比例转换成标准电流和电压信号送到控制器。

控制器内置具有比例积分(PI)控制规律的软件,可以对重油的黏度或温度进行定值控制,而对柴油只能进行温度定值控制。

但在控制系统开始投人工作或换油切换过程,EPC-50B控制器则根据燃油温升斜坡速率实现温度程序控制。

系统除可现场自动控制外,还可选择遥控;在需要时,还可在本地经转换选择后,实现本地手动调节。

信息显示窗可以显示系统中燃油的黏度、温度值或其他需要的测量值,另外也可显示参数值和故障信息。

燃油黏度或温度控制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单参数反馈控制系统。

从DO转换到HFO并工作状态稳定后,EPC-50B对HFO进行温度或黏度的定值控制。

当HE0模式目系统外在温度控制方式时,即P19=TemD:P30作为温度设置点,此时的P30网为所需黏度对应的温度值。

在从低温开始的加温过程中,系统控制加热量,实现按设定的温升参数Fa30来程序控制加热。

当温度程序控制加热到设定Pr30减去3℃的温度值后,系统开始温度定值控制。

而当HFO模式且系统处在黏度控制方式时,即Pr19=Visc,Pr20作为黏度设置点,而此时的Pr30应为所需黏度对应的温度值减去2~4℃(一般设为3℃),这样,在从低温开始的加温过程中,按温升参数加热到该Pr30后,系统自动转为黏度控制。

所以Pr20与Pr30有对应关系,在换用不同的HFO 时,一般要求黏度不改变,但要调整Pr30以适应黏度控制设定值Pr20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燃油黏度自动控制系统研究
为了保证船舶柴油机主机能正常运行,燃油的黏度必须保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如对低速柴油机,一般要求不超过60~100s雷氏1号黏度。

若燃油黏度超过规定限度时,它可能会导致燃油系统中某些部件的损坏和管路接头漏油,同时使燃油雾化不良,燃烧效率低及柴油机运动件磨损加剧等。

但也不是黏度越低就越好,对重油来说,黏度越低,加热温度就应该越高。

它在油泵吸入过程中有可能汽化,这是必须避免的。

为此对每种燃油也都相应的规定啦最高加热温度。

为了降低船舶的营运成本,目前几乎所有的柴油机主机都使用重油。

因为重油在常温下黏度很高,在管路中难以输送,更不能直接喷入气缸进行燃烧,故必须预先加热,使其黏度下降到规定的范围内。

初看起来,黏度控制似乎是一个温度控制问题,当然这对某一固定品种的燃油来说确实是如此,但世界各港口所供应的燃油品种不一样,在同一个温度下,其黏度差异往往很大,所以用温度来反映黏度就不科学,也不方便。

微辣控制燃油的最佳黏度,对不同种的燃油就必须重新整定燃油黏度的给定值,其工作特别繁琐,特别是当不同品种的燃油混合在一起时,更难确定最佳喷射黏度所对应的温度给定值。

因此,船用燃油系统一般不采用温度控制,而是直接采用黏度控制系统,它以燃油的黏度作为被控参数,根据燃油黏度的偏差值控制加热的蒸汽调节阀的开度,使燃油黏度保持为恒定值,这种方法不但科学,而且当油舱中各种燃油混合比例发生变化时,轮机人员不必作任何调整,系统能够保证所要求的黏度。

目前在船上,VAF型燃油黏度控制系统的应用最为广泛,它是由一套气动单元组合仪表组成的,主要单元主要有测黏计,差压变送器,调节器,蒸汽调节阀。

燃油黏度调节系统
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当系统受到扰动时,例如锅炉或主机负荷突然变化,这时蒸汽阀的开度还来不及变化,因而使燃油黏度变化偏离给定值,通过测黏计检测燃油加热器出口的燃油黏度,并转化为压差信号作为黏度的测量信号送到压差变送器,压差变送器把该压差信号成比例地转换为0.02~0.1Mpa的气压信号送至记录仪,调节器及报警开关。

调节器将变送器送来的测量值与给定值相比较得到偏差值,然后根据偏差信号的大小和方向,按比例积分调节规律输出一个控制信号,去改变蒸汽调节阀的开度,调节进入加热器的蒸汽流量,使燃油黏度重新恢复给定值。

测黏计又称黏度发讯器,是燃油黏度测量元件。

它能将燃油黏度成比例地转换成油压信号,并送到气动差压变送器。

测黏计被安装在加热器和高压喷油泵之间的管路上,主要由壳体内的齿轮泵以及黏度检测毛细管,隔管套管等组成。

Barton273A型压差变送器,压差变送器是燃油黏度控制系统中的变送单元。

它把表示燃油黏度的压差信号成比例地转换为0.02~0.1MPA的气压信号,分别送到调节器和黏度记录仪。

差压变送器由测量和变送两部分组成。

测量部分,测黏计输出的高,低压信号分别接在测量部分的“+”压室和“—”压室,并作用在两个波纹管上。

波纹管所产生的作用力与左边弹簧的张力相平衡,当黏度增加时,由测黏计来的压差增大,右边的波纹管被压缩,波纹管内的甘油被挤压到左边的波纹管中,使左边的波纹管伸长。

变送部分。

它由比较,放大和反馈三个基本环节组成,其中比较环节主要由传动杠杆,比较杠杆和可移动支点组成。

传动杠杆与测量部分的扭转轴相连放大环节主要由喷嘴挡板机构和功率放大器由双波纹管,阀杆,下阀盘和上阀盘组成。

反馈环节主要由反馈膜片,反馈推杆组成。

变送部分的作用是把扭转轴的角度变化成比例地转换为0.02~0.1MPA的气压信号。

VAF型调节器是按位移平衡原理工作的,能实现比例积分调节规律。

它由检测,给定,比较,反馈,显示和“手动—自动”切换环节组成。

工作原理当控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燃油黏度的测量值等于给定值,调节器上的测量指针(黑色)与给定值指针(红色)相结合。

比例带和积分时间的调整。

由于结构比较复杂,我们从它的简华图来分析其如何实现比例积分作用的。

积分时间的调整方法:转动积分时间的大小,从而改变积分时间作用的强弱,积分阀旋钮上也有时间刻度,可作调整的参考。

给定值的调整,根据调节器结构原理的简化图,归纳其给定值的调节方法:调节器上有给定值调整旋钮。

转动旋钮时,通过齿轮和连杆机构一方面通过给定值调整机构,改变喷嘴挡板之间的初始距离,使燃油黏度值发生变化。

正,反作用切换上述介绍的调节器是采用反作用式的工作方式,即燃油黏度增加调节器输出减小,或燃油黏度减小,调节器输出增大,反作用式调节器必须与气关式调节阀配套使用,保证燃油黏度控制系统是一个负反馈控制系统,否则,成为正反馈系统,燃油黏度不能自动调节在给定值上,采用气关式调节阀的好处是,一旦起源中断,蒸汽调节阀会全开,保证黏度不会升高。

但如果采用气开式调节阀,那么调节器就必须改正为正作用式,即燃油黏度增加时,调节器输出增大使蒸汽调节阀开大。

将调节器从反作用式切换成正作用式,只需把喷嘴顺时针转动90度。

使它对准下面的挡板,同时,顺时针转动M点,使它从左上角转到右上角。

这样,调节器就成为正作用式了。

五,粘度计是燃油粘度的测量装置。

工作原理是基于流动燃油的粘性对其中振动杆振动幅度的衰减来进行测量的。

当设计的振动杆几何尺寸使其振动频率等于强制振动频率时,讲发生共振。

在这个振动频率上,振动杆的振幅值最大,给动力线圈通有与振动杆自振频率相同的交流电,则它将产生同频率的交变磁通。

磁通的变化是振动杆振动,同时线圈4中产生感应电流。

由于燃油具有粘度,燃油的摩擦阻力将会衰减振动杆振动的振幅,进而衰减感应电动势。

检测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下降值是与燃油粘度成正比的。

单片机变送器
六,粘度传感器内的单片机变送器把测量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讲数据放大后送入精密电压-频率转换器,它的输出的脉冲信号频率与输入电压严格成比例,实际上是起模数转换器的作用。

该脉冲信号送到单片机内部定时器T0,记录单位时间脉冲数,该数值就反映了燃油粘度的实际值。

七,Pt100是一种热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这种传感器工作原理是利用金属材料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字儿在检测范围内他们之间保持良好线性关系的特性制造的,利用测量电桥把测温元件电阻值变化转换为电压信号,该电信号与所检测的温度成正比。

VCU-160粘度控制器
八,VCU-160粘度控制器采用单片机,可以同时监视、控制、显示燃油温度和粘度,主要是由PI温度调节器和PI粘度调节器构成。

由EVT-10C粘度传感器和Pt100温度传感器传来的信号来控制和显示燃油温度和粘度。

由粘度控制器输出的信号传给蒸汽加热装置的蒸汽调节阀或电加热装置的接触器。

可以对柴油进行温度定值控制,对HFO进行温度或粘度控制,两种控制方式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有升温速度的程序和降温粘度定值控制,而且还设有手动控制蒸汽调节阀调节方式。

燃油的温度信号及粘度信号经A/D转换器进人单片机内部RAM,用于温度程序控制和粘度定值控制。

速率选择及粘度给定均由外部电位器上的分压值给定,
分别用以确定温度程序控制时的温升速率及粘度定值控制时的粘度给定值。

本系统的输出量经D/A转换、V/I变换、伺服放大、电动操作器,最后控制由执行机构带动的蒸汽调节阀开度,以改变进入燃油加热器的蒸汽流量。

燃油粘度值及给定值采用50个发光二极管组成的光柱来显示,也可以在电动操作器上读出。

当单片机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手操电动操作器控制蒸汽阀的开度以控制燃油粘度。

该系统的工作过程是在温度较低时,单片机控制三通选择阀使柴油进人系统,同时起动温度程序控制,燃油温度会逐渐上升,当油温高于中间温度时单片机控制三通选择阀选择重油进人系统,此时仍进行温度程序控制,当温度达到上限温度值时转人粘度定值控制。

SHS蒸汽加热装置和EHS电加热装置
本系统可以采用SHS蒸汽加热装置,也可以选用EHS电加热装置或者是两者联合使用。

在这三种加热装置中,只有EHS电加热装置没有手动控制方式,剩下两种都可以进行,DO、FO和手动三种工作方式,可靠性比较高。

结论:
大型柴油机的燃油黏度自动控制系统,可确保燃油黏度的稳定性,对保证轮机的安全和经济运行至关重要。

在日常管理中,要特别注意保持起源的清洁与干燥,随时打开过滤减压阀的放水考克,定期清洗过滤器,同时注意将起源压力保持在0.14MPA以上,在控制系统运行中,若某些仪表工作出现不正常情况,很可能是某个恒节流孔堵塞,可按一下装在恒节流孔旁的通针进行清洗。

减速齿轮箱和滚珠轴承都要定期清洗和加油,记录仪表机构的发条每月上紧一次。

调节器整定好的参数及给定值等不要随意改动。

如果发现控制系统动态过程不理想。

需要重新整定比例带和积分时间,要参考仪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李光良.自动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出版社,1989
林笃斌.燃油黏度自动控制系统的修复与改进内燃机,2005 黄维春.VFA型主机燃油黏度控制系统简介【天津海航】1994 叶伟强.燃油黏度控制系统的改进,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