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间支撑
钢框架柱间支撑节点计算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钢框架柱间支撑节点计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主要研究钢框架结构中柱间支撑节点的计算方法和参数确定。
在钢框架结构设计中,节点是连接柱与横梁之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递荷载和保证整体结构稳定的重要功能。
因此,对于节点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合理的设计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包含五个主要部分,分别为引言、钢框架柱间支撑节点计算、节点计算概述说明、节点计算解释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本篇文章的背景和目标,并简要说明各个章节的内容。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探讨钢框架柱间支撑节点的定义、作用、计算方法以及参数确定等方面。
第三部分将对节点计算进行概述说明,包括初始节点强度设计要求、节点刚度计算方法以及非线性行为分析和设计要求。
第四部分将进一步解释不同承载力下的节点设计细节,并介绍连接件和施工注意事项。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详细介绍钢框架柱间支撑节点的计算方法和参数确定,并对节点计算进行概述说明。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内容,我们希望能够为钢框架结构设计人员提供有关节点计算的准确指引,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本文还将提出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以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2. 钢框架柱间支撑节点计算2.1 节点的定义和作用在钢框架结构中,柱间支撑节点是连接结构中柱子和梁之间的重要部分。
其主要作用是承受来自上部荷载的传力并将其合理地引导到其他结构部件中。
节点所承受的荷载包括重力荷载、水平荷载和轴向荷载等。
2.2 节点计算方法节点计算通常包括强度设计和刚度设计两个方面。
在强度设计方面,首先需要确定节点所承受的各种力的大小,如剪力、轴压力等。
然后根据材料的强度性能和结构的安全性要求,通过应力分析方法计算节点在各个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并验证其是否满足设计标准。
而在刚度设计方面,则需要考虑节点对整个结构体系刚度的影响。
钢结构柱间支撑长细比限值

钢结构柱间支撑长细比限值
摘要:
一、钢结构柱间支撑的概述
二、钢结构柱间支撑长细比的计算
三、钢结构柱间支撑长细比的国家标准
四、钢结构柱间支撑长细比的实际应用
五、结论
正文:
【一、钢结构柱间支撑的概述】
钢结构柱间支撑是钢结构建筑中一种常见的构件,它起着承载建筑物重量、传递荷载、维持建筑稳定性等重要作用。
钢结构柱间支撑的规格、形状和连接方式等都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以确保建筑的安全和稳定。
【二、钢结构柱间支撑长细比的计算】
钢结构柱间支撑的长细比是衡量其稳定性的重要参数。
长细比的计算公式为:λ=L/r,其中L为支撑的长度,r为支撑的半径。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钢结构柱间支撑的长细比。
【三、钢结构柱间支撑长细比的国家标准】
在我国的《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中,对钢结构柱间支撑的长细比有严格的规定。
对于不同类型的钢结构柱间支撑,其长细比限值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等边角钢制作的支撑,其长细比限值应满足:λ≤150。
【四、钢结构柱间支撑长细比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工程中,钢结构柱间支撑长细比的设计应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形式、荷载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支撑类型和材料,确保支撑的长细比满足国家标准,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五、结论】
钢结构柱间支撑长细比是钢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设计人员需要熟悉相关规范,掌握计算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pkpm柱间支撑计算

pkpm柱间支撑计算
PKPM柱间支撑计算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项重要计算,它是指在建筑结构中,柱子之间的支撑计算。
这项计算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可以帮助建筑师和工程师确定柱子之间的支撑结构,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PKPM柱间支撑计算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建筑物的高度、重量、地基情况、风荷载、地震等因素。
这些因素都会对柱子之间的支撑结构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
在进行PKPM柱间支撑计算时,需要使用专业的计算软件,如PKPM软件。
这种软件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分析,以确定最佳的支撑结构。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输入建筑物的各种参数,如高度、重量、地基情况等,以及所需的支撑结构类型,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
在进行PKPM柱间支撑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确定建筑物的重量和高度,以确定所需的支撑结构类型。
2. 考虑地基情况,以确定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考虑风荷载和地震等因素,以确定支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4. 使用专业的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以确定最佳的支撑结构。
PKPM柱间支撑计算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最佳的支撑结构,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并使用专业的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
浙江柱间钢支撑施工方案

浙江柱间钢支撑施工方案1. 引言柱间钢支撑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施工技术,它可以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提供临时的支撑和稳定,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
本文将介绍浙江地区柱间钢支撑的施工方案。
2. 工程概述本项目是位于浙江地区的一座商业建筑工程,主楼高度40米,共有5层。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安全施工,需要使用柱间钢支撑进行施工。
3. 设计原则柱间钢支撑的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 - 结构合理:钢支撑结构应合理设计,能够承受施工期间的荷载和外力。
- 安全可靠:钢支撑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 易于安装与拆除:钢支撑的安装与拆除应方便快捷,不影响其他施工工序的进行。
4. 施工步骤4.1 施工准备•确定施工计划和作业区域。
•做好施工现场的清理和平整工作。
•下达施工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4.2 钢支撑安装•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确定钢支撑的布置位置和数量。
•根据要求,进行钢管的切割和加工。
•使用吊机将钢管吊运到指定位置,并进行固定。
4.3 支撑调整与检查•根据设计要求,调整钢支撑的高度和水平度。
•进行钢支撑的稳定性检查,确保其牢固可靠。
4.4 支撑拆除•在楼板施工完成后,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支撑拆除。
•使用吊机和其他设备,逐个拆除钢支撑。
•在拆除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对建筑物结构造成影响。
5. 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施工人员和建筑物的安全。
- 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入。
- 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 施工期间要定期检查钢支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使用安全带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高空作业的安全。
6. 施工时间柱间钢支撑的施工时间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施工计划、天气等。
一般来说,根据该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预计施工时间为1个月。
7. 施工成本柱间钢支撑的施工成本主要包括材料采购、劳动力成本和设备租赁等。
门式柱间支撑计算书

门式柱间支撑计算书
门式柱间支撑计算书一般参考《GB 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CECS 102:2002 门式钢架轻型钢结构设计规程》等规范进行编写。
以下是一份门式柱间支撑计算书的部分内容:
- 构件信息:中柱支撑采用Φ34张紧圆钢,边柱支撑采用Φ24张紧圆钢。
- 材料特性:材料牌号为Q235B,屈服强度为235.0MPa,抗拉强度设计值为215.0MPa,弹性模量为2.06x10^5MPa。
- 荷载信息:基本风压W0=0.65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风载体型系数μs=+1.0,高度变化系数μz=1.0。
- 内力计算:按竖向放置的桁架计算,支撑最大内力为中柱支撑N=138.96kN(受拉),边柱支撑N=72.32kN(受拉)。
- 构件强度验算:中柱支撑138.96x10^3/712.4=195.1MPa<215MPa,满足;边柱支撑72.32x10^3/354.9=203.8MPa<215MPa,满足。
请注意,实际的柱间支撑计算书可能会因项目的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柱间支撑设计时,建议咨询专业的工程师或结构设计师以获取准确的计算结果。
钢柱柱间支撑 计算长度

钢柱柱间支撑计算长度
钢柱的支撑长度可以根据多个因素来确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
1.支撑长度= 钢柱高度× 支撑的斜率系数
其中,支撑的斜率系数是指支撑杆件与钢柱之间的夹角与支撑杆件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如果支撑杆件与钢柱之间的夹角为45度,那么斜率系数为1,即支撑长度等于钢柱高度。
如果夹角为30度,那么斜率系数为0.577,即支撑长度为钢柱高度的
0.577倍。
1.支撑长度= 钢柱高度× 支撑的斜率系数× 支撑的弯曲系数
其中,支撑的弯曲系数是指由于支撑杆件受到垂直于轴线的力而产生的弯曲变形。
如果支撑杆件受到的力很大,或者支撑杆件的截面尺寸较小,那么弯曲变形可能会比较明显。
因此,在计算支撑长度时需要考虑弯曲系数。
1.支撑长度= 钢柱高度× 支撑的斜率系数× 支撑的弯曲系数× 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是为了考虑其他未考虑到的因素而引入的。
例如,如果钢柱的支撑形式比较复杂,或者支撑杆件受到的力非常不稳定,那么可能需要增加安全系数来保证支撑的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方法只是常见的几种,具体计算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同时,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数据的准确性。
柱间支撑的类型

柱间支撑的类型
柱间支撑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1.带拱柱间支撑:这是一种常见的柱间支撑方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增加拱形结构,增强柱子的承重能力。
因为拱形结构能够将荷载分散到多个点上,所以能够更加均匀地分担荷载,从而保证柱子的稳定性。
同时,带拱柱间支撑还能够美化建筑物的外观,增加其艺术性。
2.钢筋混凝土框架柱间支撑:这是一种新型的柱间支撑方式,它是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柱间支撑结构相结合的一种构造方式。
这种柱间支撑方式能够有效地增加柱子的承重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加整个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钢结构柱间支撑:这种柱间支撑方式采用钢结构作为主体。
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施工方便等优点,能够有效地增加柱子的承重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因此,在现代建筑中,钢结构柱间支撑逐渐成为主流。
[精彩]柱间支撑
![[精彩]柱间支撑](https://img.taocdn.com/s3/m/1e21c0b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8.png)
问请问各位前辈:柱间支撑与柱连接的上节点距柱顶的距离一般是多少,支撑与柱的连接节点一般是设在梁柱连接的节点域里呢,还是设在主梁的下面0答①支撑与柱的连接一般采用焊接连接或高强度螺栓连接。
焊接连接时要保证焊缝厚度不小于6mm,焊缝长度不小于80mm,为安装方便,还会在安装节点处的每一支撑杆件的端部设有两个安装螺栓。
也就是一般要在主梁以下柱的侧边先接上一块连接板,然后在板上焊接或螺栓连接支撑。
0②多谢eiei5651的回答,不好意思,我忘了说明柱间支撑是用圆钢斜拉撑了,在用圆钢斜拉撑时,一般是斜拉撑与柱的腹板连接,且在柱腹板高度的中间,这种情况下,节点的位置一般是在梁柱节点域里还是主梁的下面?③一般是在设在钢梁下的钢柱上,有利于加工和现场施工④如果支撑的截面过大的话,一般会采用牛腿连接。
⑤理论上支撑作用线与梁柱轴线的交点相交,如果因梁柱连接节点构造不能相交,支撑连接节点板一般设在柱子上。
有两个以下两个理由:其一,设计要考虑安装,安装顺序为从柱子到柱间支撑再到钢梁;其二,作用线不相交对柱子产生的附加弯矩很小。
⑥图集02SG518上是设在节点域内,支撑轴线靠腹板外侧。
我个人认为柱间支撑应设在柱腹板中部,但斜梁支撑则应布在靠上翼缘,因为刚系杆是布在梁上翼缘边的,支撑应与系杆在一个面内。
图集上也是布在,靠梁上翼缘处。
0⑦应为某些原因,支撑的连接板不能与柱腹板连接。
只能与翼缘连接。
不过是双片柱间支撑,这样子的做法会对柱子有影响吗,按理两片支撑没有对柱子产生附加的扭矩⑧这是钢结构手册的推荐做法之一,主要用在柱截面比较高的厂房结构中,双片支撑分别与柱内外翼缘用螺栓连接,可以防止单片支撑可能产生的扭转,比单片支撑有更好的效果,两片支撑之间根据需要设置联系缀条。
0⑨柱间支撑节点板的尺寸,首先要满足焊缝强度的要求。
然后根据支撑杆件边缘至节点板边缘或柱边15~20mm的距离放样确定。
⑩这两天关于这个话题我发表了一些个人看法,受到了MBSC、懒虫、baisi同志们的“批判”,“一气之下”我删掉了所有我写的帖子,所以大家在阅读的时候可能有些摸不着脉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请问各位前辈:柱间支撑与柱连接的上节点距柱顶的距离一般是多少,支撑与柱的连接节点一般是设在梁柱连接的节点域里呢,还是设在主梁的下面答①支撑与柱的连接一般采用焊接连接或高强度螺栓连接。
焊接连接时要保证焊缝厚度不小于6mm,焊缝长度不小于80mm,为安装方便,还会在安装节点处的每一支撑杆件的端部设有两个安装螺栓。
也就是一般要在主梁以下柱的侧边先接上一块连接板,然后在板上焊接或螺栓连接支撑。
②多谢eiei5651的回答,不好意思,我忘了说明柱间支撑是用圆钢斜拉撑了,在用圆钢斜拉撑时,一般是斜拉撑与柱的腹板连接,且在柱腹板高度的中间,这种情况下,节点的位置一般是在梁柱节点域里还是主梁的下面?③一般是在设在钢梁下的钢柱上,有利于加工和现场施工④如果支撑的截面过大的话,一般会采用牛腿连接。
⑤理论上支撑作用线与梁柱轴线的交点相交,如果因梁柱连接节点构造不能相交,支撑连接节点板一般设在柱子上。
有两个以下两个理由:其一,设计要考虑安装,安装顺序为从柱子到柱间支撑再到钢梁;其二,作用线不相交对柱子产生的附加弯矩很小。
⑥图集02SG518上是设在节点域内,支撑轴线靠腹板外侧。
我个人认为柱间支撑应设在柱腹板中部,但斜梁支撑则应布在靠上翼缘,因为刚系杆是布在梁上翼缘边的,支撑应与系杆在一个面内。
图集上也是布在,靠梁上翼缘处。
⑦应为某些原因,支撑的连接板不能与柱腹板连接。
只能与翼缘连接。
不过是双片柱间支撑,这样子的做法会对柱子有影响吗,按理两片支撑没有对柱子产生附加的扭矩⑧这是钢结构手册的推荐做法之一,主要用在柱截面比较高的厂房结构中,双片支撑分别与柱内外翼缘用螺栓连接,可以防止单片支撑可能产生的扭转,比单片支撑有更好的效果,两片支撑之间根据需要设置联系缀条。
⑨柱间支撑节点板的尺寸,首先要满足焊缝强度的要求。
然后根据支撑杆件边缘至节点板边缘或柱边15~20mm的距离放样确定。
⑩这两天关于这个话题我发表了一些个人看法,受到了MBSC、懒虫、baisi同志们的“批判”,“一气之下”我删掉了所有我写的帖子,所以大家在阅读的时候可能有些摸不着脉路。
刚才跟baisi工通过“悄悄话”讨论了这个问题,现在把我们俩的观点搬出来,在大伙面前现现眼:我的观点:关于柱间支撑,我一直按照经验设计,即根据长细比控制支撑的截面,举一个例子:一般的柱间支撑都在5m以上,这就需要至少3CM以上的回转半径,对于钢结构,如此截面的断面是完全可以抵抗侧力引起的拉力的,即使采用压杆模型,压力比拉力要小许多,但钢结构抗压和抗拉强度是一样的,同时压杆下的长细比也低,断面更大了。
综上所述,我觉得通过构造设计对于轻钢结构厂房是合适的,不需要根据受力单独计算。
关于厂房的抗侧力系统,支撑与柱子组成刚强的纵向构架,也就是说,在抗侧力系统里,柱子和支撑是同等重要的,缺了谁都不可以。
支撑既是参与者,又是联系者。
通过弱轴加撑才能提高柱子的平面外刚度。
另外,我认为厂房的抗侧力系统不仅仅是柱子和柱间支撑,还包括屋架系统和抗风柱。
baisi的看法:事实上,所有的工程,都是靠那么几根支撑来抗所有侧力的,且支撑须通过计算确定。
侧力(风和地震、吊车刹力,主要是风)在结构中的传递途径是抗风柱--刚撑杆---屋面水平支撑---刚撑杆----柱顶刚撑杆---柱间垂直上支撑---支撑间刚撑杆---柱间垂直下支撑---基础;无论风力在屋面怎么走,最终都通过柱间支撑传到基础。
也就是说,支撑是唯一的抗侧力构件,须根据风力来计算。
屋面体系不能分担柱间支撑的负担。
在风力走过的这些结构件,都须经过计算确定其截面大小。
关于柱子与支撑的关系,柱子受压,承受支撑的竖向分力。
本身不分担水平力。
水平力仅由支撑承担。
即使柱脚刚接,因柱子平面外弱,也不能分担水平力,而是作为抗震的第二道防线。
baisi最后说:支撑不能提高柱子的平面外刚度。
同时,门式刚架一般不考虑平面外抗弯能力(和支撑比不是一个量级)。
框架结构需要考虑,且存在两者的刚度比问题。
十字撑,通常只考虑单拉。
若是拉杆(拉索),不需要考虑长细比。
若采用钢管支撑,钢管相交处节点合适,水平撑杆刚度足够,可按拉压考虑。
若是双角钢支撑,似可按你的长细比控制的方法。
但是,采用力计算的方法也很简单,并科学。
以上是我们二人的讨论,请坛子里的普通会员按照baisi同志的观点进行柱间支撑设计,我的看法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⑪对刚性支撑,其截面的确是由长细比控制的,截面的承载力没有问题。
多算几个也一样,一般情况下,承载力绝大多数都有富余。
有经验的话,按长细比确定,不会错。
⑫baisi的看法:事实上,所有的工程,都是靠那么几根支撑来抗所有侧力的,且支撑须通过计算确定。
侧力(风和地震、吊车刹力,主要是风)在结构中的传递途径是抗风柱--刚撑杆---屋面水平支撑---刚撑杆----柱顶刚撑杆---柱间垂直上支撑---支撑间刚撑杆---柱间垂直下支撑---基础;无论风力在屋面怎么走,最终都通过柱间支撑传到基础。
也就是说,支撑是唯一的抗侧力构件,须根据风力来计算。
屋面体系不能分担柱间支撑的负担。
在风力走过的这些结构件,都须经过计算确定其截面大小。
关于柱子与支撑的关系,柱子受压,承受支撑的竖向分力。
本身不分担水平力。
水平力仅由支撑承担。
即使柱脚刚接,因柱子平面外弱,也不能分担水平力,而是作为抗震的第二道防线。
baisi最后说:支撑不能提高柱子的平面外刚度。
同时,门式刚架一般不考虑平面外抗弯能力(和支撑比不是一个量级)。
框架结构需要考虑,且存在两者的刚度比问题。
十字撑,通常只考虑单拉。
若是拉杆(拉索),不需要考虑长细比。
若采用钢管支撑,钢管相交处节点合适,水平撑杆刚度足够,可按拉压考虑。
若是双角钢支撑,似可按你的长细比控制的方法。
但是,采用力计算的方法也很简单,并科学。
首先对baisi兄所强调的纵向风载的传递途径有疑问,请baisi介绍风载下的结构分析方法。
其次,柱间支撑有上柱、下柱支撑,而柱子的计算长度为侧向支撑点之间的距离,支撑对柱平面外刚度的提高是否有贡献呢?第三,本人同意pplbb兄的观点,在抗侧力系统里,柱子和支撑是同等重要的,支撑既是参与者,又是联系者。
⑬首先,和ml 兄有大致相同的疑问,其次希望baisi能够介绍风载下支撑杆的受力情况。
比如支撑有水平风力需要传递时,那么该力是否应该和不计风力时计算出来的撑杆内力相叠加,从而得到撑杆的实际受力?其次,觉得对于刚性支撑,其截面均由长细比控制的说法欠妥。
陈邵番的《钢结构稳定设计指南》一书中指出:“按长细比选出的截面,虽然能够承担对单柱起完全支撑的作用,但用于多柱柱列的支撑时,其内力要大得多,因而未必能够满足要求。
设计柱列的支撑时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⑭使用支撑地目的是为了抵抗地震和强风引起的晃动。
用作支撑的杆件材料有H型钢、角钢、钢管、切割T型钢(将H型钢切割成2个T 型钢)、槽钢等,选用哪一种钢材制作构件,取决于水平力的大小和建筑结构细部的要求。
楼承板(钢承板,建筑压型钢板)是采用镀锌钢板经辊压冷弯成型,其截面成V型,U型,梯形或类似这几种形状的波形,主要用作永久性模板,也可被选为其他用途。
镀锌钢承板楼承板主要特点:a在使用阶段楼承板作为混凝土楼板的受拉钢筋,也提高了楼板的刚度,节省了钢筋和混凝土的用量。
:b:适应主体钢结构快速施工的要求,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坚定的作业平台,并可采用多个楼层铺设压型钢板,分层浇筑混凝土板的流水施工。
c:在悬臂条件下,楼承板仅作为永久性模板。
悬挑的长度可根据楼承板的截面特性来定。
为了防止悬挑板的开裂,需在支座处依结构工程师的设计配上负筋。
d:压型板表面压纹使楼承板与混凝土之间产生最大的结合力,使二者形成整体,配以加劲肋,使楼承板系统具有高强承载力。
e:压型钢板铺设后便于吊顶,布置管线和通风管道。
f:本公司楼承板已通过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及耐火构件质量检测中心的耐火极限检测,作为组合楼承板无需防火喷涂,因此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
g:由于楼承板连接于钢结构的主梁与次梁,使之成为整体,故抗震效果好。
楼承板(钢承板,建筑压型钢板)是采用镀锌钢板经辊压冷弯成型,分开口式,闭口式和燕尾式,主要用作永久性模板,是钢结构建筑物的永久组成部分。
楼承板通过剪力钉(焊钉,栓钉)与钢梁连接起来,形成整体受力和协调变形的新型组合楼板体系。
除在快速施工中作为模板以外,在以后的长期使用过程中还兼做混凝土的受力钢筋或部分受力钢筋,是钢结构高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楼承板产品特性a,施工简单快捷,拼装方便;b,重量轻,强度高,承重大,抗震性好c,可作为结构强度;d,取代传统模板,改善传统模板缺点楼承板的构造与使用方法楼承板型材厚0.8mm,1.0mm,1.2mm宽600mm~1025mm,高35mm~76mm.工程楼面楼承板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共同作用,系复合结构。
楼承板铺设与钢梁连接,板端头与钢梁熔透点焊,中间采用栓钉与钢梁穿透熔焊;楼承板间用专用夹紧钳咬合压孔连接;堵头用专用镀锌堵头板与楼承板及钢梁点焊。
如果是带弧形区楼承板异型裁切采用等离子切割机切割,其切口光滑,表面镀锌层完整。
楼承板焊接采用手工电弧点焊,焊条为E4303,直径3.2mm,熔透焊接点为16mm.原设计焊点间距305mm,后将焊点增加1倍,以确保操作人员行走时楼承板不变形,混凝土浇筑时楼承板端头不漏浆。
当楼面层结构标高变化不一致时,采取加焊型钢措施,使水平结构呈台阶过渡,当降低标高时工字梁腹板加焊角钢;抬升标高时工字梁翼缘加焊槽钢。
当遇到楼面有预留洞口时尺寸一般是大于500mm×500mm时采用先开洞措施,即在钢梁上加焊型钢托梁分隔,增加洞口刚度,网片钢筋在洞口断开,并与型钢焊接;洞口尺寸小于500mm×500mm时采取后开洞措施,即在楼承板上增加堵头分割板,网片钢筋贯通,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可剪断钢筋.楼承板安装工艺楼承板的施工工艺流程大体是这样的:弹线→清板→吊运→布板→切割→压合→侧焊→端焊→留洞→封堵→验收→栓钉→布筋→埋件→浇筑→养护。
当然这么多的流程是离不开好的劳动组织,以下过程也可按照现场实际情况另行处理。
劳动组织要分两组:第一组负责运料,包括清料,倒运,直至按照施工进度准确无误地将楼承板吊运至施工部位,包括起重工为5人;第二组负责铺设,包括布筋,裁切,安装,留洞。
每3人为一小组,负责一个节间,4个小组在同一作业层同时作业。
下道工序绑扎钢筋与浇筑混凝土时应留派专人对铺设的楼承板加强维护。
具体的做法法是:(1)先在铺板区弹出钢梁的中心线,主梁的中心线是铺设楼承板固定位置的控制线。
由主梁的中心线控制楼承板搭接钢梁的搭接宽度,并决定楼承板与钢梁熔透焊接的焊点位置。
次梁的中心线将决定熔透焊栓钉的焊接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