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间支撑计算
柱间支撑计算

ST梁,墙面斜撑,风拉杆计算工程名称:诚洲科技一. 已知条件:跨距 L24m柱距 B6m檐口高 h18.5m爬坡高 h22mST2距底高 h3 5.3mST2距顶高 h4 3.2m二. ST1计算:1. 风荷载计算w=40*0.8*1.0*1.032Kg/m^2P1=w*(L/2)*(h4/2+h2/2)#NAME?Kg2. 杆件内力计算选取ST为f89*3.0电焊钢管A=8.11cm^2r= 3.04cm长细比l=B/r#NAME?<200,OK!查表得稳定系数 j#NAME?P1/(j*A)=#NAME?N/mm^2<215#NAME?三. 斜撑BC1计算:1.荷载计算斜撑所受拉力F1=0.6*sqrt(h4^2+B^2)*P1/B#NAME?Kg2.杆件内力计算选取BC1为φ26圆钢A1= 5.31cm^2r1= 2.24cm长细比 l=sqrt(B^2+h4^2)/r1#NAME?< 400#NAME?选取螺栓型号M16选取螺栓数目2摩擦力f=0.45*P*n#NAME?Kg杆件拉应力s=F/(A1-A')#NAME?N/mm^2<215#NAME?四. ST2计算:1. 风荷载计算P2=w*(L/2)*(h1/2)#NAME?Kg2. 杆件内力计算选取ST2为f89*3电焊钢管A2=8.11cm^2r2= 3.04cm长细比l=B/r2#NAME?<200,OK!查表得稳定系数 j#NAME?P2/(j*A2)=#NAME?N/mm^2<215#NAME?五. 斜撑BC2计算:1.荷载计算斜撑所受拉力F =0.6*sqrt(h3^2+B^2)*w/B#NAME?Kg2.杆件内力计算选取BC1为L90*8角钢A3=13.46cm^2r3= 2.52cm长细比 l=sqrt(B^2+h3^2)/r3#NAME?< 400#NAME?选取螺栓型号M16选取螺栓数目4摩擦力f=0.45*P*n#NAME?Kg杆件拉应力s=F/(A3-A')#NAME?N/mm^2<235#NAME?杆计算:1.荷载计算L16mP3=w*((L-L1)/2)*((h1+h2)/2)Kg#NAME?风拉杆受力 T =sqrt(L1^2+B^2)*P2/(2*B)#NAME?Kg2.杆件内力计算选取风拉杆为f20圆钢5杆件拉应力 s=T/A4#NAME?N/mm^2<235#NAME?。
柱间支撑计算范文

柱间支撑计算范文柱间支撑是指在建筑结构中的两根柱子之间设置的横向支撑。
它的作用是增加柱子之间的刚度和稳定性,使柱子能够更好地承受垂直于平面方向上的荷载,同时减小柱子的变形和挠度。
在柱间支撑的设计中,需要计算柱子的尺寸、材料的选择和支撑的位置等因素,以确保柱间支撑的有效性和结构的安全性。
柱间支撑的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柱子的尺寸计算:柱子的尺寸是根据柱子所承受的荷载和设计要求来确定的。
荷载可以分为垂直向上的荷载和水平向荷载两种。
垂直向上的荷载来自于楼板和屋面等结构,水平向荷载来自于风力和地震力等。
根据荷载的大小和柱子的材料,可以计算出柱子的截面尺寸。
2.材料的选择:柱子的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到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常用的柱子材料包括钢材和混凝土等。
钢材的强度高,适用于承受较大的荷载;混凝土的强度低,但可以通过加固措施提高柱子的强度。
在选择材料时,还需要考虑到柱子的施工条件和使用要求等因素。
3.支撑位置的确定:支撑位置的确定要根据柱子的布置和结构的要求来决定。
支撑可以设置在柱子的底部、中部或顶部等位置。
一般来说,支撑的位置应选择在柱子的节点处,这样可以更好地传递荷载和提高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4.支撑的布置方式:支撑的布置方式可以根据结构的需要和支撑的型式来选择。
常用的支撑型式有横向支撑和斜撑支撑等。
横向支撑可以增加柱子的刚度,抑制柱子的侧向位移;斜撑支撑适用于较高的结构,可以吸收水平向力和降低柱子的侧向风振效应。
5.支撑的计算:支撑的计算要根据柱子的荷载和支撑的位置来确定。
计算的方法可以采用静力分析和结构分析等。
静力分析主要是根据静平衡条件来计算支撑的大小和数量;结构分析则是通过有限元分析和结构力学等方法,来计算支撑的刚度和变形等。
综上所述,柱间支撑的计算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柱间支撑设计时,需要考虑柱子的尺寸、材料和支撑的位置等因素,并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支撑的大小和布置方式。
钢框架柱间支撑节点计算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钢框架柱间支撑节点计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主要研究钢框架结构中柱间支撑节点的计算方法和参数确定。
在钢框架结构设计中,节点是连接柱与横梁之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递荷载和保证整体结构稳定的重要功能。
因此,对于节点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合理的设计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包含五个主要部分,分别为引言、钢框架柱间支撑节点计算、节点计算概述说明、节点计算解释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本篇文章的背景和目标,并简要说明各个章节的内容。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探讨钢框架柱间支撑节点的定义、作用、计算方法以及参数确定等方面。
第三部分将对节点计算进行概述说明,包括初始节点强度设计要求、节点刚度计算方法以及非线性行为分析和设计要求。
第四部分将进一步解释不同承载力下的节点设计细节,并介绍连接件和施工注意事项。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详细介绍钢框架柱间支撑节点的计算方法和参数确定,并对节点计算进行概述说明。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内容,我们希望能够为钢框架结构设计人员提供有关节点计算的准确指引,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本文还将提出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以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2. 钢框架柱间支撑节点计算2.1 节点的定义和作用在钢框架结构中,柱间支撑节点是连接结构中柱子和梁之间的重要部分。
其主要作用是承受来自上部荷载的传力并将其合理地引导到其他结构部件中。
节点所承受的荷载包括重力荷载、水平荷载和轴向荷载等。
2.2 节点计算方法节点计算通常包括强度设计和刚度设计两个方面。
在强度设计方面,首先需要确定节点所承受的各种力的大小,如剪力、轴压力等。
然后根据材料的强度性能和结构的安全性要求,通过应力分析方法计算节点在各个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并验证其是否满足设计标准。
而在刚度设计方面,则需要考虑节点对整个结构体系刚度的影响。
柱间支撑长细比限值

柱间支撑长细比限值一、引言柱子是建筑结构中起支撑作用的重要构件,其在建筑物中承受着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作用。
柱间支撑长细比是指柱子长度与其截面尺寸的比值。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合理的柱间支撑长细比限值是确保柱子稳定性和结构安全的重要参数。
本文将探讨柱间支撑长细比限值的相关知识和影响因素。
二、柱间支撑长细比的定义与意义柱间支撑长细比是指柱子的长度与其截面尺寸之比,常用符号表示为L/h。
柱子的长细比决定了其在受力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合理的柱间支撑长细比限值可以保证柱子在受力时不会产生过大的位移和变形,从而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三、柱间支撑长细比的影响因素1. 材料强度:柱子的材料强度决定了其承载能力。
较高强度的材料可以允许更大的柱间支撑长细比。
2. 荷载类型:不同类型的荷载对柱子的影响不同。
例如,垂直荷载会导致柱子产生弯曲,而水平荷载则会导致柱子产生侧向位移。
因此,不同类型的荷载要求不同的柱间支撑长细比限值。
3. 结构形式:不同的结构形式对柱子的受力方式有所不同。
例如,在框架结构中,柱子承受着水平方向的较大荷载,因此需要较小的柱间支撑长细比限值。
4. 环境条件:柱子所处的环境条件也会对柱间支撑长细比限值产生影响。
例如,在地震频繁的地区,为了保证柱子的抗震性能,需要采用较小的柱间支撑长细比限值。
四、柱间支撑长细比的计算方法柱间支撑长细比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设计规范进行确定。
设计规范会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和荷载条件,给出相应的柱间支撑长细比限值。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考虑柱子的几何尺寸、材料性能、荷载类型等因素,并进行合理的取值和计算。
五、柱间支撑长细比限值的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柱间支撑长细比限值的实际应用,我们以钢结构柱子为例进行说明。
假设柱子的截面尺寸为200mm×200mm,长度为6m,柱子所在的建筑结构为框架结构,设计荷载为1000kN。
根据设计规范,框架结构中柱子的柱间支撑长细比限值为30。
那么柱子的柱间支撑长细比为:L/h = 6000mm / 200mm = 30通过计算可知,该柱子的柱间支撑长细比正好等于设计规范中的限值,符合要求。
钢结构柱间支撑长细比限值

钢结构柱间支撑长细比限值
摘要:
一、钢结构柱间支撑的概述
二、钢结构柱间支撑长细比的计算
三、钢结构柱间支撑长细比的国家标准
四、钢结构柱间支撑长细比的实际应用
五、结论
正文:
【一、钢结构柱间支撑的概述】
钢结构柱间支撑是钢结构建筑中一种常见的构件,它起着承载建筑物重量、传递荷载、维持建筑稳定性等重要作用。
钢结构柱间支撑的规格、形状和连接方式等都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以确保建筑的安全和稳定。
【二、钢结构柱间支撑长细比的计算】
钢结构柱间支撑的长细比是衡量其稳定性的重要参数。
长细比的计算公式为:λ=L/r,其中L为支撑的长度,r为支撑的半径。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钢结构柱间支撑的长细比。
【三、钢结构柱间支撑长细比的国家标准】
在我国的《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中,对钢结构柱间支撑的长细比有严格的规定。
对于不同类型的钢结构柱间支撑,其长细比限值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等边角钢制作的支撑,其长细比限值应满足:λ≤150。
【四、钢结构柱间支撑长细比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工程中,钢结构柱间支撑长细比的设计应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形式、荷载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支撑类型和材料,确保支撑的长细比满足国家标准,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五、结论】
钢结构柱间支撑长细比是钢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设计人员需要熟悉相关规范,掌握计算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门式柱间支撑计算书

门式柱间支撑计算书
门式柱间支撑计算书一般参考《GB 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CECS 102:2002 门式钢架轻型钢结构设计规程》等规范进行编写。
以下是一份门式柱间支撑计算书的部分内容:
- 构件信息:中柱支撑采用Φ34张紧圆钢,边柱支撑采用Φ24张紧圆钢。
- 材料特性:材料牌号为Q235B,屈服强度为235.0MPa,抗拉强度设计值为215.0MPa,弹性模量为2.06x10^5MPa。
- 荷载信息:基本风压W0=0.65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风载体型系数μs=+1.0,高度变化系数μz=1.0。
- 内力计算:按竖向放置的桁架计算,支撑最大内力为中柱支撑N=138.96kN(受拉),边柱支撑N=72.32kN(受拉)。
- 构件强度验算:中柱支撑138.96x10^3/712.4=195.1MPa<215MPa,满足;边柱支撑72.32x10^3/354.9=203.8MPa<215MPa,满足。
请注意,实际的柱间支撑计算书可能会因项目的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柱间支撑设计时,建议咨询专业的工程师或结构设计师以获取准确的计算结果。
钢柱柱间支撑 计算长度

钢柱柱间支撑计算长度
钢柱的支撑长度可以根据多个因素来确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
1.支撑长度= 钢柱高度× 支撑的斜率系数
其中,支撑的斜率系数是指支撑杆件与钢柱之间的夹角与支撑杆件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如果支撑杆件与钢柱之间的夹角为45度,那么斜率系数为1,即支撑长度等于钢柱高度。
如果夹角为30度,那么斜率系数为0.577,即支撑长度为钢柱高度的
0.577倍。
1.支撑长度= 钢柱高度× 支撑的斜率系数× 支撑的弯曲系数
其中,支撑的弯曲系数是指由于支撑杆件受到垂直于轴线的力而产生的弯曲变形。
如果支撑杆件受到的力很大,或者支撑杆件的截面尺寸较小,那么弯曲变形可能会比较明显。
因此,在计算支撑长度时需要考虑弯曲系数。
1.支撑长度= 钢柱高度× 支撑的斜率系数× 支撑的弯曲系数× 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是为了考虑其他未考虑到的因素而引入的。
例如,如果钢柱的支撑形式比较复杂,或者支撑杆件受到的力非常不稳定,那么可能需要增加安全系数来保证支撑的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方法只是常见的几种,具体计算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同时,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数据的准确性。
柱间支撑地震力的计算方法

柱间支撑地震力的计算方法哎,今天咱们来聊聊柱间支撑的地震力计算。
这听起来好像是个高大上的话题,其实说白了就是在研究建筑物在地震来临时怎么稳得住,别让它们像纸箱一样被压扁。
想象一下,万一地震来了,咱们的房子能不能挺住,关键就在这些支撑上了。
柱间支撑,就好比建筑的“铁拳”,扛起了大梁,稳住了整个大厦,听着就让人心里踏实。
咱们先说说地震力。
地震力可不是什么轻飘飘的东西,它是那种突如其来的“打击”。
震中就在你家楼下,摇晃得就像坐过山车。
此时,柱间支撑的好坏就直接影响到咱们的安全。
大家想象一下,若是支撑不够牢固,整栋楼就可能像一只失去平衡的鸭子,摇摇欲坠。
可是,如何计算这股力道呢?这就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得明确一下,咱们的柱间支撑可不是随便找几根钢筋就能凑合的。
要根据建筑的形状、材料、尺寸来综合考虑。
就像做菜,得有适合的食材和调料,不然即使是米其林大厨也只能叹气。
计算的时候要先找出建筑的自重,这可是个大头。
别小看了这一步,搞得不准可就有得折腾了。
就要用到一些公式了。
虽然公式听起来有点晦涩,但其实没啥。
就像平时算账一样,动动手指头,心里清楚就行。
地震力的计算一般是跟建筑的质量和地震加速度有关。
质量越大,地震力也就越大,像个调皮的小孩,越重的东西越难控。
这时候支撑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得让它们把这股力给接住,不让建筑抖得像打雷的天气。
这还不止呢。
柱间支撑的形式也很多样,有的像个大拇指,有的像小朋友的手指,粗细高低各有不同。
根据不同的设计,支撑的表现也大相径庭。
比如,有些建筑是高层的,有些则是低矮的,这时候就得考虑风力和地震的双重压力。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房子长得跟高楼大厦似的,遇上大风可就有点麻烦了。
咱们得提到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屈曲”。
这个词听着有点生僻,但其实就是形容支撑在承受压力时的变形。
支撑如果屈曲,就像你捏了一根脆饼干,直接崩掉,后果可想而知。
因此,设计时要确保支撑的强度足够,别让它成为“软肋”。
这里面又有很多专业的计算方法,要是不搞清楚,支撑就会“吃瘪”,那可真是哭都没地方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梁,墙面斜撑,风拉杆计算
工程名称:诚洲科技
一. 已知条件:
1.基本建筑尺寸建筑总宽 L 75m 跨距 L121m 跨距 L218m 跨距 L318m 跨距 L418m 端跨柱距 B1 5.4m 标注柱距 B26
m 计算简图柱高尺寸AE列柱
BD列柱C列柱总高H 11.913.8515.35下柱H17.27.27.2上柱高H2
2.9 4.45
5.85
BD列柱α128.2374539.491051COS α10.8809940.77172393SIN α10.473127
0.63595768α125.7960336.5630965COS α10.9003490.80320134SIN α10.435169
0.59570766α250.1944350.1944298COS α20.6401840.6401844SIN α
20.768221
0.76822128
2.风荷载计算
调整后的基本风压W 0
0.32
KN/m^2
体形系数 U1
0.8风压高度变化系数U2
1.14
AE列柱
ZC-1斜杆水平夹角上柱
ZC-2斜杆水平夹角
上柱
下柱
各柱列风荷载导算
AE列柱BD列柱C列柱W1(KN)
25.53
55.17
40.00
3.吊车数据吊车数据
第一跨
第二跨地三跨第四跨起重机重量45.754.254.240.2每侧轮数
2222最大轮压 Pmax
39.377.777.737.6纵向吊车荷载导算
AE列柱BD列柱C列柱
T=KN 7.8623.431.1
地震荷载F AE列柱BD列柱C列柱
KN 96.18683.0
二.水平系杆计算
2.风和吊车荷载组合
1.4W+1.4T 杆件名称
AE列柱BD列柱C列柱
水平杆ST1压力
N1=W1
35.736177.2423156
水平杆ST2压力N2=W1+T
46.7401110.002399.512
斜拉杆BC1拉力 T140.563366100.090682.5617614水平杆ST1压力
N1=W1
35.736177.2423156
水平杆ST2压力
N2=W1+T
46.7401110.002399.512
斜拉杆BC1拉力 T139.69138896.1680678.2122753斜拉杆BC1拉力 T273.01037171.8291155.4427133.地震荷载F作用
杆件名称
AE列柱BD列柱C列柱水平杆ST1压力
N1=W1
96.18683.0
水平杆ST2压力
N2=W1+T
000
斜拉杆BC1拉力 T1109.08128111.4388122.368325水平杆ST1压力
N1=W1
96.18683
a.纵向支撑计算不考虑地震荷载与其他荷载组合;
b.按地震荷载作用在纵向柱列顶
ZC-1
ZC-2ZC-1
15.54
7.52
柱:中间柱同时考虑相邻跨传来的水平荷载(W1+T)
4.地震荷载(直接取自STS-纵向框架的计算结果,为设计值)
1.纵向柱列柱顶水平荷载取值
风荷载设计值W=1.4*W0*U1*U20.408576KN/m^2单跨作用纵向刹车力T=0.1*∑Pimax
7.86
15.54
水平杆ST2压力
N2=W1+T
96.18683
斜拉杆BC1拉力 T1106.73639107.0715115.921765斜拉杆BC1拉力 T2150.113134.3363129.650145
4.水平压杆计算备用材料特性电焊钢管 Q235 f89*3.0f102*3.0f114*3f121*3 面积cm^2 A=8.119.3310.4611.12 回转半径cm i= 3.04 3.5 3.93 4.17
长细比l=197.3684211171.42857152.6718143.884892
查表得稳定系数 j 0.1910.2460.2980.329AE列柱BD列柱C列柱
ST-196.18683.0ST-296.1110.0023199.512强度和稳定计算
杆件编号材料规格ST-1f127*462.16041<215,OK!ST-2f127*462.16041<215,OK!ST-1f127*455.62743<215,OK!ST-2f127*471.15286<215,OK!ST-1f127*453.68693<215,OK!ST-2
f127*4
64.3674<215,OK!
备用材料特性
角钢 Q235
L75X6L80X6L90X62L75X6 面积cm^2 A=8.89.410.6417.59 回转半径cm i= 1.49 1.59 1.8 2.31AE列柱BD列柱C列柱上柱段 6.66408287.4701078.37988663下柱段
9.37229969.37239.37229961
查表得稳定系数 j 0.1910.2460.2980.329
AE列柱BD列柱C列柱
LG -1109.08128111.43881122.3683LG -2150.1129988171.82911155.4427强度和稳定计算
杆件编号
材料规格LG -1L75X6123.956<215,OK!LG -22L75X685.33997<215,OK!LG -1L75X6126.635<215,OK!LG -22L75X697.68568<215,OK!LG -1
L75X6139.0549<215,OK!
5.斜杆计算(按拉杆计算)
单角钢
AE列柱BD列柱C列柱
计算长度m L=
斜拉杆最大内力(取两种组合的最大值)
强度计算N/mm^2水平压杆最大内力(取两种组合的最大值)
强度计算N/mm^2AE列柱BD列柱C列柱
ZC-2
C列柱
LG-22L75X6176.6394<215,OK!
C列柱47.29061 0.67828 0.734803 44.27478
0.716
0.6981 50.19443 0.640184 0.768221
KN
KN KN
f127*4
15.46
4.35
137.931
0.353
稳定计算N/mm^2 176.092<215,OK! 176.092<215,OK! 157.585<215,OK! 201.566<215,OK! 152.088<215,OK! 182.344<215,OK!双角钢
2L80X62L90X6 18.7921.27
2.47 2.79 0.353
长细比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