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间支撑的应用与探讨

合集下载

关于柱间支撑的设计

关于柱间支撑的设计

(1)无吊车时柱间支撑的间距宜取30~45m;当有吊车时宜设设在温度区段中部,或当温度区段较长时宜设在三分点处,且间距不宜大于60m;
(2)当建筑物宽度大于60m时,内柱列宜适当增加柱间支撑;
(3)支撑与构件的夹角应在30°~60°范围内,宜接近45°;
(4)柱间支撑可采用带张紧装置的十字交叉圆钢支撑,当桥式吊车起重量大于5t时,宜采用型钢支撑;
(5)柱间支撑的内力,应根据该柱列所受纵向荷载(如风、吊车制动力)按支承于柱脚基础上的竖向悬臂桁架计算;
(6)对于交叉支撑可不计压杆的受力。

当同一柱列设有多道柱间支撑时,纵向力在支撑间可按均匀分布考虑;
(7)在每一伸缩缝区段,沿每一纵向柱列均应设置柱间垂直支撑。

钢结构柱间支撑设计概述

钢结构柱间支撑设计概述
钢结构柱间支撑设计概述
盘洪玉 ,刘威
(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作者简介:
六安
237161)
摘 要:在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设计中,除了刚架二维计算外,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稳
盘洪玉(1994-),男,安徽阜阳人,毕业于皖西
定,提高侧向刚度和传递纵向水平力,在相邻梁柱之间,需要设置联系杆件,通常而言即
规范》(GB51022-2015)第 8.3.3 条:屋面
横向支撑应按支承于柱间支撑柱顶水平
桁架设计;圆钢或钢索应按拉杆设计,型
钢可按拉杆设计,刚性系杆应按压杆设
计。因此十字形交叉支撑可以选择角
钢,按拉杆进行设计。支撑的选用除了
应满足承载力限制要求,其主要是由长
细比控制。由《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
构 技 术 规 范》(GB51022-2015)第 3.4.2
值以及长细比限值的情况下,可以选择
N采用短边搭接,
N3 / 2
热轧不等边角钢,
热轧等
2 = K2 ´ N -
= 0.35 ´ 347 -
边角钢 L110×7 线重为 11.9kg/m,热轧
131.52
= 55.69kN
2
肢背所需焊缝长度
不等边角钢 L110×70×7 线重为 9.66kg/
m,每延米重量可减少 2.24kg。截面选
简图
图中:N1 、N 2 -斜拉杆件承载力设
计值;
63
H
-其他纵向水平荷载(如固定在
厂房柱列的管道等纵向推力);
W1 -风荷载(由山墙、天窗架端传
来);
W2 - 风 荷 载(由 山 墙 抗 风 桁 架 传
来,若无抗风桁架,则无此项);

柱间支撑的作用

柱间支撑的作用

柱间支撑的作用
柱间支撑是指在建筑结构中,通过设置柱子间的支撑结构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具体作用如下:
1.增强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柱间支撑的设置,可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避免建筑物在自然灾害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倒塌或损坏。

2.减轻柱子的压力:通过柱间支撑的设置,可以分担柱子的承载压力,减轻柱子的应力,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3.提高建筑的美观性:柱间支撑可以被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和材料,从而为建筑物增加独特的外观和视觉效果,提高建筑的美观性。

4.增加空间的利用率:通过柱间支撑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利用建筑空间,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

总之,柱间支撑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美观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柱间支撑

柱间支撑

问请问各位前辈:柱间支撑与柱连接的上节点距柱顶的距离一般是多少,支撑与柱的连接节点一般是设在梁柱连接的节点域里呢,还是设在主梁的下面答①支撑与柱的连接一般采用焊接连接或高强度螺栓连接。

焊接连接时要保证焊缝厚度不小于6mm,焊缝长度不小于80mm,为安装方便,还会在安装节点处的每一支撑杆件的端部设有两个安装螺栓。

也就是一般要在主梁以下柱的侧边先接上一块连接板,然后在板上焊接或螺栓连接支撑。

②多谢eiei5651的回答,不好意思,我忘了说明柱间支撑是用圆钢斜拉撑了,在用圆钢斜拉撑时,一般是斜拉撑与柱的腹板连接,且在柱腹板高度的中间,这种情况下,节点的位置一般是在梁柱节点域里还是主梁的下面?③一般是在设在钢梁下的钢柱上,有利于加工和现场施工④如果支撑的截面过大的话,一般会采用牛腿连接。

⑤理论上支撑作用线与梁柱轴线的交点相交,如果因梁柱连接节点构造不能相交,支撑连接节点板一般设在柱子上。

有两个以下两个理由:其一,设计要考虑安装,安装顺序为从柱子到柱间支撑再到钢梁;其二,作用线不相交对柱子产生的附加弯矩很小。

⑥图集02SG518上是设在节点域内,支撑轴线靠腹板外侧。

我个人认为柱间支撑应设在柱腹板中部,但斜梁支撑则应布在靠上翼缘,因为刚系杆是布在梁上翼缘边的,支撑应与系杆在一个面内。

图集上也是布在,靠梁上翼缘处。

⑦应为某些原因,支撑的连接板不能与柱腹板连接。

只能与翼缘连接。

不过是双片柱间支撑,这样子的做法会对柱子有影响吗,按理两片支撑没有对柱子产生附加的扭矩⑧这是钢结构手册的推荐做法之一,主要用在柱截面比较高的厂房结构中,双片支撑分别与柱内外翼缘用螺栓连接,可以防止单片支撑可能产生的扭转,比单片支撑有更好的效果,两片支撑之间根据需要设置联系缀条。

⑨柱间支撑节点板的尺寸,首先要满足焊缝强度的要求。

然后根据支撑杆件边缘至节点板边缘或柱边15~20mm的距离放样确定。

⑩这两天关于这个话题我发表了一些个人看法,受到了MBSC、懒虫、baisi同志们的“批判”,“一气之下”我删掉了所有我写的帖子,所以大家在阅读的时候可能有些摸不着脉路。

单层工业厂房柱间支撑设计的探讨

单层工业厂房柱间支撑设计的探讨

单层工业厂房柱间支撑设计的探讨作者:许长沙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2期摘要:厂房柱间支撑主要是在厂房使用的过程中发挥抗侧力的作用,保证整个房屋的结构稳定。

因此,厂房柱间设计的效果直接关系着房屋建筑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我国近几年的几次大地震之后,对单层厂房的支撑设计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设计必须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计算每一个结构规范和要求,尽可能的提高柱间支撑的刚度,以保证单层工业厂房的质量。

本文就单层工业厂房柱间支撑设计进行简单地探讨。

关键字:单层工业厂房;柱间支撑设计;建筑;质量中图分类号:TB4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柱间支撑在工业厂房中的作用柱间支撑是单层工业厂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主要是用于纵向抗侧力。

众所周知,厂房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其水平作用和纵向侧力,其水平作用主要依靠排架柱和屋盖。

而排架内吊车会在有震动的时候同时产生水平力和纵向力量,这部分纵向力量就需要柱间支撑来协调。

与此同时,柱间支撑的设置协调了排架平面内刚度与平面外刚度,提高了整个厂房的抗扭能力,使厂房在遇到暴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时候更具稳定性,不会发生变形。

因此,柱间支撑的设置对于单层厂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出台的《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对单层工业厂房柱间支撑设计规范和要求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该项规范中对设计过程中的各项计算、构造、结构刚度等每一项细节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2 单层工业厂房柱间支撑设计1)柱间支撑的设计简图,在进行柱间支撑设计之前,首先要画一张计算简图,在计算简图中标注各布置支撑埋件位置、柱宽以及两者的关系,还有下柱支撑与柱脚处的关系等等。

在《05G 336柱间支撑》中埋件位置通常取250或200,但这是在比较规范的情况下,在实际设计中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其取值应做相应的调整。

而往往在实际设计中,很多设计师为了减少设计时间而在套用图集中的尺寸,也没有先验算支撑埋件。

浅析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柱间支撑体系

浅析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柱间支撑体系

浅析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柱间支撑体系发表时间:2020-05-19T06:57:12.731Z 来源:《建设者》2020年5期作者:孟帅[导读] 随着单层钢结构厂房结构形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厂房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更加被人们重视。

枣庄矿业集团信诚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枣庄 277000摘要:随着单层钢结构厂房结构形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厂房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更加被人们重视。

柱间支撑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厂房的整体稳定,选择适当的柱间支撑形式,合理可靠的布局,再通过明确有效的结构受力计算,可以有效的提升柱间支撑体系的性能,进而提升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整体稳定。

关键词:钢结构厂房;柱间支撑;长细比单层钢结构厂房柱间支撑的概述单层钢结构厂房具有结构形式简单、空间大、跨度大,结构构件设计生产标准化、加工制作工厂化和施工机械化的优势,因此,在工业建筑中应用日渐广泛。

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按照横向抗侧力体系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门式刚架和框(排)架,在两榀钢架或框排架之间设置柱间支撑、屋面支撑、刚性系杆作为纵向抗侧力构件。

柱间支撑的主要作用是使厂房具有良好的纵向刚度和整体稳定性。

合理的柱间支撑体系可有效避免杆件产生过大震动和压杆侧向失稳,保证整体结构稳定、承重结构正常工作。

稳定是钢结构设计施工中最重要的问题。

柱间支撑设计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泛的重要课题,受到本身知识水平和工作经验的限制,本文仅以常用的支撑形式为出发点,对钢结构厂房设计中柱间支撑的基本布置原则、计算及选取要点和必要的施工措施做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关于柱间支撑结构的设计要求柱间支撑的主要作用布置柱间支撑的目的是使每个温度区段或分期建设的建筑区段能构成稳定的空间结构体系。

具有简洁明确的传力途径,能够保证支撑本身和结构整体稳定是对柱间支撑的基本要求。

柱间支撑主要承受的纵向荷载包括山墙传来的风荷载、吊车纵向水平力、纵向地震力及温度应力。

同时柱间支撑还可以作为钢架柱的平面外支撑点,可减少柱平面外计算长度。

浅析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柱间支撑体系

浅析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柱间支撑体系

浅析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柱间支撑体系1 前言在单层钢结构厂房设计中,支撑体系的布置和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为了保证结构的空间工作,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承担和传递水平力(风荷载、吊车水平力、温度作用及地震作用等),防止杆件产生过大的震动,避免压杆的侧向失稳,以及保证结构安装时的稳定,应根据结构及其荷载的不同情况设置可靠的支撑系统,在建筑物每一个温度区段或分期建设的区段中,应分别设置独立的空间稳定的支撑系统。

2 单层钢结构厂房柱间支撑体系设计方案2.1 设计原则(1)明确合理、简捷地传递纵向水平作用,尽量缩短传力的途径;(2)保证结构体系平面外的稳定,为结构和构件的整体稳定提供侧向支点;(3)便于结构安装;(4)满足必要的强度、刚度要求,具有可靠的连接。

2.2 支撑形式柱间支撑的形式对整个厂房的纵向刚度,自振特性及塑性铰产生部位等有重要影响。

柱间支撑由以下各部分组成:(1)屋架端部高度范围内的垂直支撑和上、下系杆;(2)在吊车梁或吊车桁架以上至屋架下弦间设置的上段柱支撑;(3)在吊车梁或吊车桁架以下至柱脚处设置的下段柱支撑和下段柱系杆。

上段柱支撑的形式一般选用十字交叉形、人字形及K形。

当柱间距较大时,上段柱支撑还可采用V形及八字形,下段柱支撑的形式一般选用单层十字交叉形、双层十字交叉形、人字形及K形,当柱距大于和等于12m,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门形、L形、刚架形、八字形及单斜杆等。

在单层主厂房柱间支撑系统中,以上形式大多涉及,总的布置原则是在没有生产工艺要求,且斜杆与水平面的夹角在35°~55°的情况下,多选用十字交叉形;如遇跨度与高度相差较大时,就可选用人字形及K形或八字形;当跨度不大,柱边又必须布置设备时,可选用Y形,当跨度较大,而Y形在刚度上又无法满足要求时,就必须选用L形;刚架形下柱支撑一般仅在特殊情况下采用;当下柱较高时,还可采用多种形式的组合。

十字交叉形支撑由于构造简单、传力直接、用料节省,所以使用最为普遍。

柱间支撑

柱间支撑

柱间支撑文章编号:1009-6825(2011)12-0038-02柱间支撑对轻型门式刚架性能的影响摘要:从轻型门式刚架的受力特点出发,系统地分析了柱间支撑的作用、设置原则以及柱间支撑对门式钢架受力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情况说明了柱间支撑的作用,对提高结构或构件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门式刚架,支撑,刚度中图分类号:TU328文献标识码:A0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现代化的工业厂房需要建设。

由于轻型门式刚架结构的优势,在工业厂房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与普通钢结构相比,它具有取材方便、用料较省、自重更轻、造价更低等优点。

具体阐述如下:1)结构自重轻。

屋面、墙面的围护结构由压型金属保温板、保温层及檩条等材料组成,结构构件质量轻,在相同地震烈度下结构的地震反应较小。

此外,相应的基础、地基处理费用也较低。

2)柱网布置较灵活。

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普通钢结构厂房由于受屋面板、墙板尺寸的限制,柱距多为6m,而门式刚架结构的围护体系采用金属压型板,所以柱网不受模数限制,柱距大小主要根据使用要求和经济合理的原则考虑。

3)施工周期短。

门式刚架轻钢结构的主要构件和配件多为工厂制作,易于保证质量,除基础施工外,基本没有湿作业;构件之间的连接多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安装迅速,施工周期短。

4)经济效益高。

门式刚架结构原材料种类单一,构件采用先进自动化设备制造,运输方便,因此工程周期短,资金回收快,投资效益相对较高。

1柱间支撑的作用及设置原则1.1柱间支撑的作用在钢结构中通常利用支撑提高结构或构件的稳定性。

合理布置支撑体系可有效优化主要承重构件内力分布情况,可有效改善整体刚度分布,加强结构薄弱环节,使结构整体共同抵御水平荷载,尤其是地震作用。

一般来说,单跨门式刚架工业厂房的跨度越大,支撑体系刚度的作用也越明显。

在单层钢结构厂房设计中,支撑体系的布置和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为了保证结构的空间工作,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承担和传递水平力,包括风荷载、吊车水平力、温度作用及地震作用等,防止杆件产生过大的振动避免压杆的侧向失稳,以及保证结构安装时的稳定,应根据结构及其荷载的不同情况设置可靠的支撑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钢结构由于强度高,一般截面相对于砼来说较小,这也就决定了稳定是钢结构里重要的问题,而钢结构厂房通常很长结合钢材对温度的敏感性的特点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重视温度应力的影响合理地布置和设计支撑体系。

下面阐述几种支撑布置方法及应用原理。

一.不考虑地震作用的无吊车系统的轻钢厂房柱间支撑的设置:
对于没有吊车系统的一般轻钢厂房,可以只设置一层柱间支撑,如果厂房过高,导致柱间支撑角度过小,则须分层设置。

1.柱间支撑的作用:保证厂房骨架的整体稳定和纵向刚度;作为柱的侧向支撑借以决定柱在框架平面外的计算长度;承受厂房传来的锋利纵向水平荷载,主要是风荷载。

2.柱间支撑布置原则:柱间支撑的间距-----当无吊车时宜取30-45米;柱间支撑可以设在厂房端部第一柱间。

为什么在温度区段端部可以设置?主要原因:无吊车厂房一般情况柱间支撑仅承受由山墙传来的风载,风荷载相对较小,厂房纵向的变形也较小,在柱上产生的次内力(相对于横向计算内力)较小,因此可以设在厂房端部第一柱间。

3.柱间支撑采用的形式:通常,钢结构体系设计往往优先利用钢材的抗拉,其次是抗压(有轴压失稳问题),再次是压弯。

因此,对于没有吊车的一般轻钢厂房,柱间支撑仅承受由山墙传来的风载,荷载较小,而且轻型钢结构厂房的墙体围护结构多为
压型钢板加保温材料,对厂房的柱顶位移限值放得很宽,因此最广泛采用的是十字交叉带有张紧装置(如花篮螺栓)的圆钢做支撑,此时截面较小,构件也比较轻巧,节省材料。

当然,采用圆钢支撑,缺点是张紧装置容易松弛,如果,张紧后将端部螺纹打毛(或采用双螺帽,建议采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圆钢的松弛。

4.设计的原则:采用十字交叉的圆钢做柔性支撑时原则是必须将圆钢拉紧(圆钢拉紧的程度以平面外有一定的刚度为准),使其真正能够传递纵向水平力,当然,如果未张紧,这将影响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至于在一个结构单元中设几道支撑,由纵向水平力,钢筋直径和布置原则确定;圆钢的大小由支撑承受的荷载决定,要明确一点的是规范对张紧的圆钢的长细比是没有限制的(无须验算长细比,只要抗拉承载力满足即可)。

二.不考虑地震作用的有吊车系统的厂房柱间支撑的设置:
对于有吊车系统的厂房,一般要设置上下两层柱间支撑(上柱支撑,下柱支撑),并且吊车梁可以代替刚性系杆(如果只设一层,平面外会有吊车的纵向刹车力作用在柱中间,对于钢柱本身不利)。

1.上柱支撑的作用及布置原则——吊车梁以上的支撑,传递屋架(上、下弦)横向支撑传来的纵向风力和保证厂房的整体稳定及纵向刚度。

布置原则:温度区段的两端和有下柱支撑的开间中。

2.下柱支撑的作用及布置原则——吊车梁以下的支撑。

作用:1)保证厂房的空间刚度;2)传递山墙风力;3)传递吊车纵向刹车力。

布置原则:当有吊车时宜设在温度区段中部,或当温度区段较长(L>90m)时宜设在三分点处,且间距不宜大于60米。

注意在温度区段端部不宜设置下柱刚性支撑。

为什么在温度区段端部不宜设置下柱刚性支撑?主要原因:下柱支撑布置在温度区段的中间(这在混凝土结构中有类似的规定,只是把柱间支撑换成了剪力墙),使厂房在温度变化时能够从支撑向两侧伸缩,以减小支撑,柱子与纵向构件的温度应力;而如果布置在温度区段端部,则限制了厂房的纵向变形。

另外柱间支撑主要是提供厂房的纵向刚度,因计算时一般只计算横向平面,作为平面问题处理,但如果厂房有较大吨位吊车,其纵向刹车力较大,若在厂房端部设置落地支撑(上下都有),限制了厂房的纵向变形,在柱纵向产生的次内力就比较大,由于在计算柱子时没有考虑该内力,柱子设计将偏于不安全。

综合以上两方面,宜在端部仅设置上柱支撑(对于有较大吊车的厂房,上柱截面通常比下柱截面小很多,上柱段的侧向刚度较小,不会因其上柱间支撑布置在两端而过分阻碍温度变形和引起过大的温度应力),把下柱支撑设在第二开间,在第一柱距内用吊车梁代替刚性系杆,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柱距内的屋面应在抗风柱对应位置设刚性系杆,屋面横向支撑亦要设在第二柱距。

系统的传力途径是:山墙处的水平荷载——刚性系杆——屋面横向支撑——柱间支撑——基础。

3.柱间支撑采用的形式:1)上柱支撑:通常采用张紧的十字交叉圆钢做支撑;对于厂房吊车为重级工作制,上柱支撑采用圆钢支撑,则容易松弛,即使是用花篮螺栓,也很难保证;并且吊车的重量会对上柱支撑的地震荷载计算产生一定的影响,综合考虑最好采用常见的单角钢十字交叉支撑。

2)下柱支撑(刚性支撑):下柱支撑一般采用十字交叉单片支撑(单个角钢或两个角钢组成的T型截面);对于起重量大于16吨的厂房宜采用双片支撑(采用不等边角钢以长边与柱翼缘相连,两片支撑之间以附加系杆相连,也可以是两个槽钢,H型钢,钢管)等型钢组成格构式十字交叉刚性支撑(截面大小由支撑承受的平面内荷载决定)。

4.设计的原则:1)支撑主要承受的荷载:上柱支撑主要承受风荷载,下柱支撑除承受风力荷载以外,还承受吊车的纵向水平荷载。

2)杆件截面必须满足长细比和计算求得的内力要求。

3)十字交叉支撑,宜按一拉一压进行计算,计算简图(如图1)。

三.在工程设计实践中关于柱间支撑几个问题的讨论与解析:
1.关于一般柱间支撑采用角钢和钢管的优缺点比较:1)角钢:柱间支撑如果按压杆的长细比设计,支撑的平面内和平面外的长细比是不同的:平面内在中点有支撑点,回转半径可较小;而平面外按全长计算,要求回转半径较大。

因此很多设计师利用其特性采用角钢做柱间支撑。

另外,采用角钢作支撑,截面不宜小于L75X6,对于双片支撑之间的缀条,其截面一般不小于
L50X5。

2)钢管:钢管与不等边角钢相比,最惹人关注的是单位的用钢量能提供更大的回转半径。

例如:2L100×80×10,A=34.33,ix=2.35,iy=4.78(t=10),180×5.0管,A=27.49,i=6.19,就这几个简单比较可以看出,角钢组合截面虽然具有平面内、外不等的特性,但这个概念不解决角钢本身断面的不合理性,而且钢管占用的水平尺寸小,利于其它专业工作;钢管最令人不满的是价钱高,140×4.5管,A=19.16,
i=4.79,角钢的截面积是圆管的1.8倍,圆管的价格与角钢比差不多要接近两倍。

基于以上两点钢管与不等边角钢算个相当。

当然,钢管在施工制作时相对麻烦一点,放样时务必准确无误,否则需要现场动明火,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关于钢管的壁厚,很多人为了追求长细比和自重轻,大多选择薄壁钢管,甚至有用2.5厚的,一旦有腐蚀情况或者钢管本身质量不行,是非常容易出现钢管本身破坏的情况的,并且,如此薄的钢管,节点连接处理也无法很好保证。

我个人看法:壁厚不小于4.5为佳。

2.关于柱间支撑是圆钢时长度不够的处理方法(这是个很实际的问题,用花篮螺栓最好,但是就生产厂家来说更喜欢用焊接):方法一:将要搭接的圆钢端部车丝,使用花篮螺栓连接起来(如图2),此种方法避免了搭接焊接的偏心,充分利用了花篮螺栓张紧性能,但是施工复杂一般设计不采用。

方法二:钢筋焊接技术规程里规定以下两种方式但是(图3)这样有个弊端就是
产生偏心,且不好看;要是改为(图4)轴心对接,在两侧加两段5d的钢筋焊接会更好:既美观又避免了偏心。

3.关于柱间支撑的夹角:柱间支撑的夹角宜控制在35~55度。

1)支撑角度过小或过大对结构的不利影响:首先斜撑所受的力为P/cosθ,角度越小,其所受的力越小,即起不到支撑的作用,反之角度越大,会导致因纵向水平力而产生的垂直力较大,对斜撑和钢柱很不利;其次角度过小或过大,节点板也随之增大,对节点板的受力及制作和加工都不利。

2)当柱间支撑受柱高和柱距的限制斜撑与水平面的夹角不能控制在35~55度之间时,最好采取以下措施予以避免:夹角小于35度(高大厂房)时可以采取分层的方法(如图5);夹角大于55度时可以采用桁架支撑(如图6)。

四.小结:
总之,厂房支撑体系的布置和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统盘考虑,灵活处理,柱间支撑应该遵循以简单有效而可靠的方式进行设计的原则,以保证建筑结构在安装和使用时的整体稳定,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形成整个结构的空间工作,并使所受的水平荷载以简捷,明确,可靠,直接的线路传递到基础。

参考文献:
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2.《轻型钢结构设计规程》DBJ08-68-97
3.《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
4.《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6.陈绍藩.钢结构(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7.赵熙元.建筑钢结构设计手册.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
8.罗邦富.钢结构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