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合集下载

2024年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历史教案

2024年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历史教案

2024年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掌握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理解这一时期思想活跃的原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古代思想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认识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人物,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的社会背景。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交锋与融合,以及这些思想如何影响后世。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则与春秋战国时期相关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思想如此活跃的局面吗?过渡到新课内容,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背景。

诸子百家思想介绍分别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主要思想流派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这些思想流派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异同,思考它们为何能并存并相互影响。

百家争鸣的背景与意义探讨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变革对思想活跃的影响。

分析士阶层的崛起和思想家的涌现对百家争鸣的推动作用。

阐述百家争鸣对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课堂互动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某一思想流派的社会价值进行辩论。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某一思想流派的看法和感悟,增强课堂互动。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各思想流派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某一思想流派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或影响的短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跃度。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材料、图片和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历史七年级上北师版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1.ppt

历史七年级上北师版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1.ppt

2.将天下划为“九州”,并铸造象征最高权力的“九鼎”


人是:______。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__夏__朝_,它的建立禹者是_____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____秦__朝_,它的建立者嬴是政________。
4.禹死后,继承王位的是___启___,从此王,位_世__袭_制_______ 代替了_____禅_让__制__,开始了“家天__下_________”的局面。
5.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是在公元前1300年__盘__庚__迁__殷____ 之后,所以后代又将商朝称为____殷___。
6.商朝发明炮烙之刑,并将自己的叔叔比干挖心处死的 有名暴君是_____纣__王__。
7.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在_牧__野____

牧野之战
8败.公商元朝前军77队1,年史,称攻_破__镐__京___,__杀_。死周幽王,灭亡西周的
屈。
——孟子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老子 4、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武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
如何治理国家?
以礼治国 • 儒家:
无为而治 • 道家:
以法治国 • 法家:
百家争鸣的影响: 各家相互辩驳,又相 互影响,有力地促进 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论语》 仁、礼、为政以德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
道家
老子 庄子
春秋 《道德经》 顺应自然,无为而 治
战国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
下列的名言名句是谁说的?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课件

二、百家争鸣
孔子
老子
墨子
庄子
孟子
韩非子 孙武
活动一:制作历史名人名片
墨 子 名片 生活时期: 学 派: 主要思想: 代表作品:
庄 子 名片 生活时期: 学 派: 主要思想: 代表作品:
孟 子 名片 生活时期: 学 派: 主要思想: 代表作品:
韩非子名片 生活时期: 学 派: 主要思想: 代表作品:
猜一猜,对这 个士兵的做法, 道家、儒家、 法家、墨家会
如何处理?
思 想 火花
法家: 严格处罚
道家: 自我觉悟
儒家: 体恤民情
墨家: 感恩教化
有同学上晚修经常讲话,违反学校纪 律,如果你是老师你觉得该怎么处理?
• A.要找他谈话,跟他讲道理( 儒家 )
• B.就由他去讲,讲到他不想讲为止,让
他自己觉悟( 道家 )
孙 武 名片 生活时期: 学 派: 主要思想: 代表作品:
墨子名片
生活时期: 战国 学 派: 墨家代表人
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墨子
代表作品:《墨子》
庄子名片
生活时期: 战国 学 派: 道家代表人 主要思想: 提倡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代表作品:《庄子》
庄子
孟子名片
生活时期: 战国
学 派: 儒家代表人 主要思想: “仁政”治国;
• C.要制定一些制度,对讲话者采取惩
罚措施( 法家 )
活动二:我看“历史名人”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 爱心; 在庄子那里我读到一脸 无谓; 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 热血; 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 冷眼。
骑车载人
随地吐痰
活动三:我是五中的小主人! 应如何采取诸子百家的思想来 遏制这些不良的校风?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9课【教学课件】《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9课【教学课件】《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为政以德
伟大的思想家
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互相谦让、 和睦相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品味孔子的深刻
材料一: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 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 ①创办私学 材料二:孔子的学生各有性格上的毛病,高柴愚 笨,曾参迟钝,仲由鲁莽。各种类别的人,不分地域、 贫富、老少、贤愚,都是孔子施教的对象。 ②有教无类 材料三:孔子说:“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 他勇敢;子路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③因材施教
伟大的教育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品味孔子的深刻
材料三:孔子路过泰山,见到一妇女在坟前哭 泣。孔子让弟子前去询问其哭泣的原因。 妇女说:“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丈夫也 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 孔子问:“那你们一家为什么不搬离这里呢?” 妇女说:“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说:“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有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分组学习:全班分为五组,儒家学派组,墨家
学派组,法家学派组,道家学派组,国君组。四 组学派依次向国君组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由国 君选择有利于国家管理的派别,并说出理由。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墨家学派:止楚攻宋 •楚国磨刀霍霍,准备利用鲁班制造的云梯 等攻城器械攻打宋国。墨子听到消息后, 一面派弟子禽滑厘等300余人带着守城 器械赶赴宋国,帮助宋国做好防御准备, 一面置生死于不顾,从鲁国出发长途跋涉 到楚国去说服停止侵略战争。 墨子解下身上的革带当作城池,用一些 小板当守城的器械,当着楚王的面与鲁班 模拟了一场攻守械斗。鲁班用云梯、撞车 、飞石等九次展示攻城之机变,墨子九次 进行了成功地抵抗。鲁班器械用尽,而墨 子防守有余。最后,鲁班“战败”。鲁班 说:“我知道怎样对付你了,可是我不说 出来。”墨子说:“我知道你怎样对付我 ,我也不说出来。”楚王莫明其妙地问道 :“你们这是什么意思?”墨子说:“鲁 班不过要大王杀掉臣,认为宋国就没法守 城了。其实,我的弟子300多人已经到 宋国做好守城的准备了。您即使杀了我, 楚国也打不了胜仗。”楚王听后,终于放 弃了对宋国的战争。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反思一: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思想的活跃和百家争鸣。

可以这样说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政治动荡、经济发展,而且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活跃局面。

诸子百家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注意尊重、吸收别人的意见,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希望今后我们的课堂也能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当今社会是一个改革开放的年代,国家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同样充满了机遇,希望同学们学习诸子百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勇于施展自己的才华。

反思二: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情景教学、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整个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次课后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也正是在不断的反思、>总结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

在这次说课中我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反思三: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学反思本课较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的规定。

《标准》要求虽然简单,但所涵盖的教材内容思想理论性强,社会运用性强,知识结构呈开放性,这为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和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教师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从导课到知识的传授一直在历史与现实中不断穿梭,通过问题的巧妙设置大手笔、大跨度的在历史与现实中搭建桥梁,师生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徜徉,感受先贤哲人的思想光辉,增强文化的归属感和历史的责任感,本节课取得良好效果。

初一历史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试题

初一历史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试题

初一历史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试题1.《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一个饶有趣味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其讽刺的是( )A.因循守旧的思想B.宽厚仁慈的思想C.消极避战的思想D.贪图享乐的思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第二子目百家争鸣中的内容:“韩非子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巩固国家的统治。

”可知,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实行‘法治’的思想,因此《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一个饶有趣味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就是要讽刺因循守旧的思想,故选A。

【考点】百家争鸣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百家争鸣的概况、思想主张和影响。

2.“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提出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一观点符合今天( )A.发展的观点B.保护环境的观点C.休渔政策D.“仁政”的观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第二子目百家争鸣中的内容:“孟子主张‘施仁政于民’,还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

”可知,孟子提出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一观点符合今天保护环境政策,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的发展观,故选B。

【考点】百家争鸣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百家争鸣的概况、思想主张和影响。

3.材料一材料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材料一人物是谁?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教育上有何贡献?(2) 材料二这段话是谁的?他的主张是什么?【答案】(1)孔子儒家学派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 。

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七年级历史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七年级历史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含着丰富的思想传承。
05 结论
CHAPTER
历史意义
思想启蒙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启蒙的标志,各种学派的出现激发了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为后世思想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借鉴。
社会变革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的趋势,各种学派的主张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推动了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对世界的影响
百家争鸣的思想成果对东亚和世界文 明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儒家的仁爱 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等理念被广泛 传播和应用。
03 百家争鸣
CHAPTER
儒家思想
01
创始人
孔子
02
03
04
核心思想
仁、义、礼、智、信
主张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尊重 和谦逊,提倡道德伦理和自我
修养。
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 要地位,对东亚文化有深远影
历史背景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社会动荡不安。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人们开始对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怀疑和 反思,新的思想和文化开始萌芽和发展。
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加 激烈,为了在争霸中取得优势,各国 纷纷进行变法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基础
01
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促进了农 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手 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有重要的作用。
学术研究
百家争鸣作为历史上的重要学术 事件,对于历史学、哲学、文学 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 值,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和进
步。
谢谢
THANKS
02
城市开始兴起,商业贸易逐渐活 跃,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第10课 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

第10课  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
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孔子有弟子3000,贤人72,孔子死后,弟子 将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 贡献
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 一天,子路请教孔子,“听见了应当做的事,是 不是马上就去做?”孔子回答说:“你有父亲、哥哥在,应当 让他们先做” 又一天,冉有问孔子,“听见了应当做的事,是不是马上 就去做?”孔子回答说:“对,应当马上就去做。” 学生们觉得奇怪,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回答得不一 样呢? 就去问老师,孔子笑呵呵地说:“冉有,平时碰到事情老 是退退缩缩,所以我鼓励他勇敢地去做,而子路太喜欢胜过别 人,所以我要他退后一点。”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长期从 事私人讲学, 曾周游列国, 宣传自己的 思想主张
思想主张:
“仁”和 厩(马圈)棼。 “礼”
子退朝,曰,伤 人乎,不问马。 ——《论语》
1、这则材料大概意思是什么? 2、这则材料反映了孔子什么思想?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教育成就
当然,只懂得利用法纪是不行的。我们不能学秦始皇的 残暴,更应重在人心。所以给学生们灌输良好的思想教育 也是必要的。利用课余时间给同学们讲讲这方面的座谈会, 教育大家。用这种仁慈的方法,也挺见效的啊! 儒家思想
哎呀,如果碰上了只犯一点儿小错的同学,既犯不上处 分,但也不能置之不理,那就找他谈一次心,让他多学习 学习周围的同学们。自我发觉错误、自我改正。这样,既 不伤害同学自尊心,也有利校风建设。 道家思想
在治理国家和社会乃至一个 学校的问题上,儒、法、道三家的思 想主张有什么不同?下列是某校历史 兴趣小组根据上述三种思想的看法, 就学生上课迟到的现象如何解决问 题给学校政教处写的三份建议书。 请你根据本课所学,指出其中各属 于哪家学派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及他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

2.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分析出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3.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过程与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进行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成就,增进民族自豪感。

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等学术大师在当时社会变革的时代,敢于独立思考、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鼓励自己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在改革和创新的时代中大展宏图。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帮助他们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

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制度的大变革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空前自由、活跃的时期。

产生于这一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们的政治主张及治学方法,今天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些甚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各家各派在并立中互相辩驳,在辩驳中相互吸纳,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为以后地主阶级进行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源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各位同学,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步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社会动荡,战乱频仍。

而贯穿整个时代的是奴隶制度的没落和消亡,各国纷纷“变法”,新兴的地主阶级异军突起,封建经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日趋繁荣,可以说是一个大变革的时期。

社会变革促使那些有识之士去深入思考当时的种种社会问题,提出这样或那样的学说和主张。

于是科学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思想、军事、科技、文学各个领域英才辈出,他们中许多人至今还为中国嬴得世界的瞩目与尊敬。

下面,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两千多年前的历史舞台上,先结识几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军事家。

讲授新课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理解孔子的“仁”“礼”的思想内涵,并根据学生阅读、探讨的情况,指导学生明确“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的概念。

1、孔子的政治主张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孔子思想主张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

对于“仁”,孔子有过许多解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仁者爱人”,爱做动词,即爱别人,爱众人。

孔子这样提与他的经历有关,(故事: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看上去十分忧伤。

孔子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

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

”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

”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

”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孔子从维护统治秩序的角度出发,希望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让百姓有安定的生产环境,反对严刑酷法繁役,这在不把奴隶当作人看的奴隶社会,是有进步意义的。

孔子经常对弟子讲“仁”,有的话传至今日,被赋予新的意义,对我们做人行事仍有警醒作用。

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是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生活得好,也必须使别人生活得好。

“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民众,以“礼”治国。

2、兴办私学,致力教育
教师: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什么建树,哪些值得我们继承?”(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条整理)
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这是很了不起的,打破了“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个突破。

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方法。

如“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至今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的书,叫作《论语》。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被后世的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影响既深且远。

3、编订古代典籍
为了教学需要,孔子悉心搜集、整理、编订古代文化典籍。

相传,《诗经》、《尚书》都是孔子编订的。

他还根据鲁国历史材料编成《春秋》一书。

二、百家争鸣
背景:战国时期历史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封建制度刚刚确立,旧的阶级尚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许多思想家从各自阶级立场出发,提出各种各样的政治主张,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这些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互相之间展开争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其中最为著名的学派和思想家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道家的庄子和法家的韩非等。

1、墨子与墨家:“非攻”、“兼爱”
墨子名翟,做过较长时间的手工工匠,其技术与当时的鲁班齐名。

墨子很爱读书思考,逐渐参预政治活动。

当时孔子的儒学在许多国家流行,影响很大。

墨子一开始也学儒家,渐渐发现一些问题。

后来便自立新说,聚众讲学,还常与儒家学派辩论,成为当时一大学派。

墨子出身于劳动者,自称“贱人”,他的思想代表手工业者和小私有者利益。

墨子看到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百姓被迫当兵打仗,人民颠沛流离,困苦不堪,因而提出“非攻”、“兼爱”的主张。

“非”在这是责怪、反对的意思,就是反对给人民带来灾难的兼并战争。

“兼爱”即互爱互利,有力的要以力助人,有财的要以财助人。

墨子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愿望,有积极意义,但是,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怎么可能互助互爱呢?因此,这种主张在当时不可能实现。

2、孟子:“民贵君轻”和“仁政”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

孟子名轲,曾就学于孔子之孙子思,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孟子所处的时代,封建制度已经确立,地主阶级基本上巩固了统治地位。

孟子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认为要达到长治久安,必须“行仁政”,让农民有田种,有衣穿,有饭吃;给农民充足的生产时间,减轻赋税,省减刑罚。

孟子还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

他告诉统治者不能小看老百姓的力量,只有争取人民拥护,才能保住统治地位。

他说:“桀纣之失效天下也,失其民也”。

夏桀、商纣之所以败亡,就是因为他们太残暴,失去民心。

孟子的上述主张虽然是要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的长治久安,但是,起了劝诫统治者不要过分欺压人民的作用,还是有进步意义的。

3、韩非子和法家
韩非子生活在战国晚期,出身韩国贵族。

看到韩国日渐衰败,他很着急,屡次上书韩王,提出种种使国家富强的方略计策,但未被采纳。

韩非主张根据社会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进行政治改革,制订国家政策。

认为国家应实行“法治”,以法令为准绳,不论官吏百姓,人人都当知法守法、受法度制约。

韩非还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君主将大权独揽。

韩非口吃,不善言谈而善于写作,他的许多散文都成为传世名篇。

为说明抽象的道理,他写了不少著名的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等,已为后世熟知常用。

韩非的著述有10多万字,后来传到秦国,秦王嬴政看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和他在一起,死也安心了”,并逼着韩王派韩非入秦。

可是韩非来到秦国后,并没有受到重用,反而遭到同学李斯及他人的陷害,被迫自杀于狱中。

韩非虽死,但他的政治主张却被秦王嬴政采用。

上面,我们介绍了战国“百家”中主要几家的代表人物。

同学们已经知道,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初步确立,各国的封建统治者都力求图强革新,以巩固其统治,进而称霸天下。

请大家从这个时代特点出发,想想哪家的学说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最为有用?(引导同学回答问题,并加以归纳)当然是韩非子的学说。

一方面他从历史进步的观点出发,赞赏改革,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另一方面,他提出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适应强国之君结束分裂割据局面、一统天下的政治需要。

正因为如此,嬴政才赞赏并推行了韩非子的政治主张,并由此成就帝王之业。

这些大思想家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关心天下兴亡,对学问孜孜以求,值得我们学习。

课堂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经济、制度上的差异,在思想文化领域学术思想显得空前自由和活跃。

这一时期产生了孔子及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尤其是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迁移应用(课后作业)
结合我校实际,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就校风建设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作业布置:自我测评
诸子百家简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