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年B%月#CF3;?G%AA%郁达夫与中国现代散文傅瑛(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图书馆,安徽淮北%&"AAA)摘要:本文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角度研究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散文的独特贡献。作者通过对郁达夫散文理论、散文创作与编辑思想的综合分析,指出“个性化”原则是郁达夫现代散文观的核心所在。而个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要" />

郁达夫与中国现代散文

郁达夫与中国现代散文
郁达夫与中国现代散文

!"

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卷第’期()*+,-.)/0*-12314)-.5,6*78+9:3-;<3+74)..3=3

>).?%&@)?’%AA%年B%月

#C<1.)7)D<9-,6E);1-.E;13,;37$

F3;?G%AA%

郁达夫与中国现代散文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图书馆,安徽淮北%&"AAA )

摘要:本文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角度研究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散文的独特贡献。作者通过对郁达夫散文理论、散文创作与编辑思想的综合分析,指出“个性化”原则是郁达夫现代散文观的核心所在。而个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要求,则体现了现代人文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在郁达夫现代散文观中的自然融合。至于郁达夫在坚持本土文学表现风貌和学习异域文学表现手法中的矛盾与最终取舍,也对后来者不无启发。文章最后指出了郁达夫现代散文观的局限性。

关键词:郁达夫;中国现代散文;理论;创作;编辑;个性;感伤中图分类号:5%A’?’

文献标识码:H

文章编号:BAA&—%B&I (%AA%)A’—AA!"—A!

————————————————

收稿日期:%AA%—A’—%J

作者简介:傅瑛(BK"B —),女,天津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教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及散文创作。

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郁达夫是个不可忽略的名字,虽然他在这方面的贡献往往为小说的盛名所掩。时至%B 世纪,随着郁氏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瞩目于他的散文创作,并进行了十分认真的探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散文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创作一途,他的散文理论批评与编辑思想同样有待研究。如果我们能将这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可以更清晰地发现,他是如何融时代思想大潮与作家个性风采为一体,集异域艺术营养和本土文学特色于一身,在体现现代文学观念的同时继承古代文化传统,从而以独特的风姿行走于中国现代散文天地之间。虽然由于

“少勇毅多狂躁重柔情轻玄思纤敏有余而深刻不足”L B M

,郁

达夫散文创作缺少鲁迅的深刻,理论研究更难与周作人先生比肩,但它们对现代散文的影响依然不可低估。即便是其间表现出来的某些创作探索的难以为继、理论阐述和编辑思想的一时惘然,也颇有代表性地反映了那一时期散文发展的真实状况。一

作为一名五四时代的知识青年,一位挺立于时代大潮前列的文学弄潮儿,郁达夫与周作人等新文学作家一样,视“个性”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生命。在《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的序言中他指出,

“个性”是现代散文与古代散文的根本区别。“中国古代的国体组织,社会因袭,以及宗族思想等等,都是先我们之生而存在的一层固定的硬壳N ……这一层硬壳上的三大厚柱,叫作尊君,卫道,与孝亲N 经书所教的是如此,社会所重的亦如此,我们不说话不行事则已,若欲说话行事,就不能离反这三种教条,做文章的时候,自然更加要严守着这些古圣昔贤的明训了N 这些就是从秦汉以来中国散文的内容,就是我所说的从前‘散文的心’”。由古代将目光转入现代,他强调:“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见,从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的,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我若无何有乎君,道之不适于我还算什么道,父母是我的父母;若没有我,则

社会,国家,宗族等那里会有?以这一种觉醒的思想为中心,更以打破了械梏之后的文字为体用,现代的散文,就滋长起来了”。郁达夫认为,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使得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此外,在同一篇文章里,他还联系英国散文与中国古代散文,强调个性是古今中外一切“美文”的要义,指出“散文的重要之点是在个性的表现这一句话,总可以说是中外一例的了”,“一篇没有作意没有个性的散文,即使文言到了不可以再文,也决不能算是一篇文字的,美不美更加谈不上了”。

依据这一原则,郁达夫选编了《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所有入选作品皆具鲜明的个性色彩,而编者的评点更重在作者个性的阐发。譬如他对冰心散文的评价:“我以为读了冰心女士的作品,就能够了解中国一切历史上才女的心情;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平,亦即是女士的文章之极致”;再如他评说朱自清的作品:“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而叶绍钧的特色为:“思想每把握得住现实,所以他所写的,不问是小说,是散文,都令人有脚踏实地,造次不苟的感触”。当然,此文最出色之笔还是对周氏兄弟散文创作的批评,语语直抵根本:“在鲁迅的刻薄的表皮上,人只见到他的一张冷冰冰的青脸,可是皮下一层,在那里潮涌发酵的,却正是一腔沸血,一股热情……实际上鲁迅却是一个富于感情的人,只是勉强压住,不使透露出来而已”,“周作人头脑比鲁迅冷静,行动比鲁迅夷犹,遭了三一八的打击之后……就走进了十字街头的塔,在那里放散红绿的灯光,悠闲地,但也不息地负起了他的使命,……到了夜半清闲,行人稀少的当儿,自己赏玩赏玩这灯光的色彩,玄想玄想那天上的星辰,装聋作哑,喝一口苦茶以润润喉舌,倒也是与世无损,于己有益的玩意儿”。由于郁达夫的批评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作家的个性,上述这些文字以经典论述的身份至今仍频频为研究者引用。

凭心而论,作为一名批评家,郁达夫是宽容的。他由衷赞美的许多作家的个性表现,其实与他的个性见解并不完全相同。检阅现代散文理

论中众多有关“个性”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在其他作家那里,“个性”主要是指“集合叙事说理抒情的分子,都浸在自己的性情里,用了适宜的手法调理起来”#$%,其妙处“全在于我们能够从一个具有美好的性格的作者眼睛里去看一看人生”#&%,并不一定要求作家描写自我生活。但作为现代文学史上傲然不群的“这一个”,郁达夫深受日本“私小说”影响,也深受卢梭文学主张的影响,渴望着在文学作品中表现“赤裸裸的天真”,以赤身裸体的角斗向封建传统挑战,渴望着能以一种特殊的努力,使萌芽中的新文学具有新的样式,而新文学的生长,他以为关键就在一个“真”字。“无论是文学、美术或音乐,当堕入衰运,流于淫靡的时期,对此下一棒喝的就是‘归向自然’‘回到天真’上去的一个标语。”#’%“大凡艺术品,都是自然的再现。把捉自然,将自然再现出来,是艺术家的本分。把捉得牢,再现得切,将天真赤裸裸的提示到我们的五官前头来的,便是最好的艺术品”#(%。正因为如此,他特别强调散文的“自叙传”色彩,强调所写生活的极端自我性,即审视生活的目光与生活本身的完全自我化。他一方面指出:“自叙传”的散文创作就是要求作者“所写的主题,都系取从他们自己的个人经验之内”,因此,“我们只消把现代作家的散文集一翻,则这作家的世系,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无不活泼泼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一种自叙传的色彩是什么呢,就是文学里所最可宝贵的个性的表现”#"%;另一方面他更以自己的大量作品对“自叙传”做出诠释。读者一旦进入郁氏早期散文世界,触目所见皆是郁达夫个人生活的描述,而且是大胆的、赤裸裸的、全无顾忌的描述,它彻底打破了以往散文作品道学家的条条框框,将前人不敢表现的个人隐私袒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读着这些极端个性化的作品,也许有人觉得郁达夫过于偏执,殊不知这是一种富于强烈的反叛精神的偏执,是面向封建传统文学“作为了战斗的利器”的偏执,是以极端的坦诚刺破虚伪与做作的偏执,是充分展示着作家于新文坛上破旧立新勇气的偏执。郁达夫曾经宣称:“我若要辞绝虚伪的罪恶,我只好赤裸裸地把我的心境写出来。世上若骂我以死作招牌,我肯承认的,世上

!"

若骂我意志薄弱,我也肯承认的,骂我无耻,骂我发牢骚,都不要紧,我只求世人不说我对自家的思想取虚伪的态度就对了,我只求世人能够了解我内心的苦闷就对了”"!#,“若没有‘新味’,那文艺的价值就等于零了,我们何必要文艺呢”?"$#郁达夫这种打破传统的叙事模式,寻求全新的表达方式,以求准确再现内心真实的努力,终于使他的散文“开创了一个时代”"%#,尽管是一个孤独者的时代。在以《还乡记》为代表的早期作品中,“作家以前人从未有过的彻底坦白、彻底裸露、彻底解放的姿态在散文中描写性爱,使得他的前期散文成为传统散文的一个叛逆,……从而把传统散文的和谐优雅撕得粉碎,形成了对传统散文的强烈的冲击波”"&’#,而《还乡后记》、《海上通信》、《零余者》、《一封信》、《立秋之夜》、《北国的微音》、《小春天气》、《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信》、《一个人在途上》、《灯蛾埋葬之夜》等作品塑造的“零余者”形象,则“充分的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的社会里的苦闷心怀”,从而“说明了如今是怎样一个时代”"&&#。

以“个性化”思想为基点,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散文进行了几乎是全方位的探索与思考,譬如现代散文的选材立意、艺术形式、美学特征等等。其中不少理论与实践的努力,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首先是现代散文的选材立意。郁达夫认为,从古典散文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现代散文是开放型的、大众化的,因而它的表现范围自然而然地应当扩大到人生的一切领域,这“也是近代散文超越过古代散文的一个长足的进步”"&(#。针对梁实秋批评现代散文创作因“过分的要求自然”而“沦于粗陋”的言论,郁达夫理直气壮地予以批驳:“从前的人,是非礼弗听,非礼弗视,非礼弗……的,现在可不同了。一样的是人体的一部分,为什么肚脐以下,尾闾骨周围的一圈,就要隐藏抹杀,勿谈勿写呢?(这是蔼理斯的意见)。苍蝇蚊子,也一样是宇宙间的生物,和绅士学者,又有什么不同,而不可以做散文的对象呢?所以讲堂上的高议宏论,原可以做散文的材料,但同时‘引车卖浆之流的语气,和村妇骂街的口吻’也一样的可以上散文的宝座。若说散文只许板起道学面孔,满口大学之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地没有感情的人去做的话,那中国的散文,岂不也将和宗教改革以前的圣经一样,变成几个特权阶级的私产了么?”"&)#同样,针对一些左派作家对《人间世》发刊词中“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不可谈”的批判,郁达夫也毫不犹豫地加以批驳:“其实林先生的这一句话,并不曾说错,不过文中若只见苍蝇的时候,那只是那一篇文字的作者之故,与散文的范围之可以扩大到无穷尽的一点,却是无关碍的”"&*#。

在关于现代散文选材立意的探讨中,郁达夫一方面坚持表现题材的宽广无碍,另一方面又以理论论述、创作实践和文学批评证明,人性与社会性的状写是“时代的影响与社会的潮流”对现代散文的必然要求。他认为:“从前的散文,写自然就专写自然,写个人便专写个人,一议论到天下国家,就只说古今治乱,国计民生,散文里很少人性,及社会性与自然融合到一处的,最多也不过加上一句痛哭流涕长太息,以示作者的感愤而已+现代的散文就不同了,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就是最纯粹的诗人的抒情散文里,写到了风花雪月,也总要点出人与人的关系,或人与社会的关系来,以抒怀抱,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而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则在于:“个人终不能遗世独立,不能餐露以养生,人与社会,原有连带关系,人与人类,也有休戚的因依的”"&-#。此外,在谈到林语堂一派的幽默小品的时候,郁达夫也指出:“在现代的中国散文里,加上一点幽默味,使散文可以免去板滞的毛病,使读者可以得一个发泄的机会,原是很可欣喜的事情。不过这幽默要使它同时含有破坏而兼建设的意味,要使它有左右社会的力量,才有将来的希望+否则空空洞洞,毫无目的,同小丑的登台,结果使观众于一笑之后,难免得不感到一种无聊./01231234的回味,那才是绝路”"&!#。

如此,五四以来的现代人文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忧患意识,“启蒙”与“救亡”,在郁达夫的创作理论中取得了水乳交融的统一。当然不仅仅是理论,品读郁达夫散文创作,我们

!!

可以清晰地看到,从早期的“零余者”之作到后期颇具传统文人意味的游记,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始终是郁氏散文立意的一贯特色。郁达夫早期散文虽有明显的日本“私小说”印记,以自我表现为鲜明特色,但恰如日本著名批评家伊藤虎丸所说,“这个‘艺术派’和日本文坛上的‘艺术派’,是不能画等号的……其实两者呈现的面貌是明显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自我”性质的不同。以佐藤春夫为代表的日本“私小说”作家所表现的“自我”,是于政治之外所发现的“自我”,是放弃了政治志向的“自我”,他们的作品表达的是逃离了政治的“世纪末的倦怠”;而以郁达夫作品中的“自我”,则是社会性的“自我”。祖国的现状与传统的儒家教育,使他的作品在表现个性的同时,也倾诉着时代重压下青年的苦闷和反抗。因此,阅读郁氏早期散文我们才会感到:“他的苦闷、彷徨、自哀、自惭都来自这种对个性的关注和社会对‘自我’的弃绝,以及现实对理想的嘲弄”#$&%,“‘自我’,是他个性的充分展露,悲剧意识就是他在社会和自我、理想和现实不断冲突的两难中那抉心自食的哀寞。这份悲苦表现了一个觉醒了的知识分子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的孤寂、苦闷、渴求和彷徨”#’(%。

至于郁达夫后期游记,似是闲适之作,但早在’(世纪)(年代,阿英已经看到,他的此类创作“如果不是从文字的浮面来了解作者的话,我感到他的愤闷也是透露在字里行间的。他说出游并非‘写忧’,而‘忧’实际上是存在的”#’$%。近年来,在郁氏散文研究中,更有不只一位评论家指出,“作者未能因生活闲适而忘怀社会的不幸,个人的苦闷。这种‘闲适’是一种‘忧郁的闲适’,而不是桃花源式的闲适”#’’%。虽然在郁达夫的游记中,“最活跃的人物就是作家自己。他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活泼泼地在作品里行动,人们的确能够感触到他的音容笑貌、思想性格和习惯嗜好”#’)%,然而“郁达夫虽然在游山玩水,但他却不能完全忘却国家的大事和民族的命运。面对着锦绣山河,眼看着无人修葺的残破古迹,他常常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悲愤的慨叹。前两年他在游富春江畔的钓台时,在严氏祠堂的壁上看到夏灵峰的题诗,就曾经议论,这个亡清

遗老,‘就是以骨头称称,我想也要比什么罗三郎郑太郎辈,重到好几倍’(钓台的春昼)。……一九三四年,他游览了青岛、北京、北戴河等地以后,就在游记里写下了这样的感慨:‘在关以内和关以外,何尝没有明媚的山川?但大好的山河,现在都拱手让人拿去筑路开矿,来打我们中国了,教我们小百姓又有什么法子去拼命呢?……’读者从这些地方,难道不能感受到诗人在民族危机面前忧国忧民的急切情绪吗!”#’*%

郁达夫对于现代散文选材立意的主张,同样体现在他的批评文字中。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序言里,他最为推崇的两位现代散文作家——

—鲁迅与周作人,其作品共同之处也恰在于此:“他们的笃信科学,赞成进化论,热爱人类,有志改革社会,是兄弟一致的+而所主张的手段,却又各不相同。鲁迅是一味急进,宁为玉碎,周作人则酷爱和平,想以人类爱来推进社会,用不流血的革命来实现他的理想。”在同一篇文章中,另一位得到郁达夫极高评价的作家是茅盾,因为茅盾“唯其阅世深了,所以行文每不忘社会。……中国若要进步,若要使文章和实生活发生关系,则像茅盾那样的散文作家,多一个好一个+否则清谈误国,辞章极盛,国势未免要趋于衰颓。”

仍然是基于“个性化”这一根本观点,郁达夫提出了他对现代散文艺术形式的见解,一种在不断的探索与尝试中,对东西方文学表现方法进行判断与取舍的艺术见解。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序言中,郁达夫坚决主张向传统散文体式发起进攻:“从前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散文的体也是一样。行文必尚古雅,模范须取六经”,而如今崇尚个性的现代散文,自然也就有了形式上的突变,这“就是英国各散文大家所惯用的那一种不拘形式家常闲话似的体裁……,看来却似很容易,像是一种不正经的偷懒的写法,其实在这容易的外表下的作者的努力与苦心,批评家又那里能够理会?”他推崇美国文艺理论家,-./0-1的散文观,因为这位女性认为,散文的写法和题材“并不曾有过什么特定的限制。尤其是在那些不拘形式的家常闲话似的散文里,……可以幽默,

!"

!"

———————————————

!郁达夫此文写于#"$%年。茅盾&’世纪$’年代散文作品是以

《故乡杂记》

为代表的写实系列。

!"

——————————————————

!郁达夫曾在

《诗论》中提出:未来派“全将过去抹杀”,而表现派“奇矫、难解的地方太多,一般人不能够同样的欣赏”。的酵素了”#$$%

。确实,如众多批评家一致指出的那样,郁达夫早期散文基本上是以浓郁的感伤色彩为主调,以羁旅途中的“零余者”的身份发言,于直白宣泄中,赤裸裸地抒写出一己的伤感、彷徨心境,其中有俄国文学中“多余的人”的影子,有歌德笔下维特及卢梭的“世纪儿”形象的投影,更有伊藤春夫笔下人物的颓废与落寞。与此同时,郁达夫还尝试着运用表现主义的方法进行现代散文创作。此类作品虽然为数不多,也容易被研究者忽视,但它们却从又一个角度,证明着郁达夫在建设中国现代散文的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在《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一书中,朱寿桐先生即指出:“郁达夫的《青烟》纯用幻想的方式勾画了作者心灵漫游的轨迹,从中传达了自身家世的悲哀和人生的孤冷,是一篇很符合意识流笔法的小说;可作品这样写出了,郁达夫竟没有标明为‘小说’,而只称其为‘幻想’,似乎感觉到它殊不合一般的小说体例。”其实,这就是一篇十分典型的运用了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散文。可以设想,当创造社的众多作家如田汉、陶晶孙、郭沫若等人一致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创作表现出极大兴趣的时候,曾经深受英语和德语国家文学艺术熏陶的郁达夫,尝试一下此类创作方法也十分正常,更何况当作家开始向自己最隐秘的内心体验进发,试图表现内心深处的大欢喜大哀伤的时候,表现主义与象征主义恐怕是更为理想的方式。因此,继《青烟》之后,我们又读到了《立秋之夜》。在这篇极为精短的散文中,出现于作家笔下的知识分子,无论是穿长衫的还是穿洋服的,都不知道前路何在。但他们又是执著的,“不乘电车”,“不走岔路”,默默地、无望地前行。除此之外,《小春天气》看似散漫,其实也分明具有一种人生世事的象征意义。画家在“小春天气”里感觉到的是“残秋的日暮”,它既是作家的自画像,也是社会现实的写生;而仅仅五百字的《暗夜》,则运用了一些意识流的表现方法,在看似杂乱无章的独白和絮语中,表现了彼时彼地知识分子矛盾、彷徨的心理状态。

但尝试毕竟是一种外向的索取,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外来思想文化的拥抱与否最终决定于他们的内在需求,决定于这种外来形式是否能够与他们内心固有的传统文学观念相契合。因此,终身有强烈的言情需求,并不擅长深入的理性思考与内心反省的郁达夫,一方面借助感伤主义使他的早期散文创作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经过短暂的尝试,抛开了于自身思想气质并不适应的现代主义表现方式

!

,坦然认

同思想感情深处更为钟情的中国传统文学表现方法,郑重推荐袁中郎、张陶庵、陶渊明、冒辟疆等中国古典作家的创作风范,主张将中国旧诗词里的美妙意境引进现代散文创作,从而收获“情景兼到,既细且清,而又真切灵活的小品文

字”#$&%

。尽管当时郁达夫提出的“细、清、真”不

过是散文创作多种风格之一,实际上不足以成为现代散文创作的普遍标准,但他自己在后期散文写作时确实努力贯彻了这一艺术要求,而且取得可喜的成绩。作家于$"年代完成的著名游记《屐痕处处》,笔调既自由自在又情味悠长,来自西方浪漫主义的直抒胸臆的坦诚与东方艺术的诗情画意相结合,富于现代气息的鲜活个性与古风盎然的名士风范共存处,既成就了郁达夫散文创作历程中又一座艺术高峰,也为中国现代散文园地增添了一束绚丽的鲜花,同时还给后来人学习取舍外来艺术形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一种范式。

当然,在研讨郁达夫与中国现代散文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回避作家散文理论与实践的局限性。郁达夫曾经十分郑重地做过《诗论》、《小说论》、《戏剧论》,唯独没有《散文论》。他的一切有关散文的论述,或者是编辑思想的说明,或者是偶尔为之的短文。也许正是因为对这一文学形式缺少足够的重视,为人处世又常常是感情因素远远多于理性思考,他的散文观终难构成严密的理论体系。譬如,郁达夫始终没有就现代散文的文体特征做出科学界定。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序言中,他只是从文章学的角度,就“散文”与“韵文”的区别

作了说明,关于现代散文的文体特点,只有“既不是小说,又不是戏剧”的含混表述,至于它的鲜明的文学性,似乎一直没有引起作家的重视。而在同一时间,中国现代散文创作实际上已相当成熟,不少批评家已经指出中国现代散文鲜明的文学特征。朱自清认为作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的部门”,“散文所包甚狭,从‘抒情文’、‘小品文’两个名称就可知道”#$%&,叶圣陶先生也明确指出:“成为文学的散文,就是我们现所说的小品文”#$’&。而与郁达夫同时选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的周作人,更是在序言中明白指出:“议论文照例不选”,因为它们“至多说得理圆,而没有什么余情”,不具备文学创作的特点。这些观点的提出,不仅规范了现代散文的文体界说,也为当时正在兴起的新一代散文创作,——

—将散文看作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制作”#$(&的可贵努力奠定了理论基础。

令人遗憾的不仅仅是理论的缺失,还有实践的失误。")$%年郁达夫选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在体例上显然比较杂乱。以周作人作品为例,入选的%(篇文章中,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散文不足一半,绝大部分是作家的早期议论文字,包括周作人自己明确指出“只是顽强地主张自己的意见”,“还不能够造成文艺作品,也未曾明白地有此种企图”的《祖先崇拜》#$!&。其他如鲁迅、林语堂之作亦如此,学术批评、时政言论与文学散文的混处,使得这一本选集大大逊色于周作人所编的《散文一集》。而如此一部权威性极强的作品集,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历史上的作用与影响,完全是可以预料的。

不过,就整体而言,郁达夫毕竟是一个曾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建设和发展努力探索、奋斗的前驱者,是一位在现代散文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作家、批评家与编辑。充分认识和正确评价他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留下的鲜明印记,不仅对于深入研究郁达夫本人颇为重要,而且有助于我们对中国现代散文过去与现在发展动向的深刻理解。

参考文献:

#"&许子东+郁达夫:浪漫派?感伤主义?零余者?私小说家?#,&+曾逸+走向世界文学#-&+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周作人+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序言#.&+上海文艺出版社,")!"+

#$&梁遇春+小品文选序#,&+佘树森+现代作家谈散文#-&+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郁达夫+艺术与国家+沉沦+广州:花城出版社,")!*+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序言#.&+上海文艺出版社,")!"+

#(&郁达夫+写完了《茑萝集》的最后一篇+郁达夫文集(第(卷)+广州:花城出版社,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

#!&郁达夫+达夫代表作自序+郁达夫文集(第(卷)+广州:花城出版社,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

#)&#"0&范培松+论郁达夫前期的性爱散文#1&+苏州大学学报,"))",(")+

#""&#*"&阿英+现代十六家小品?郁达夫小品序+天津古籍书店,"))0+

#"!&伊藤虎丸+创造社和日本文学#,&+日本学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论文选粹#-&+吉林大学出版社,")!(+ #")&#*0&刘淑玲+“零余者”抉心自食的哀寞#1&+河北师院学报,"))*,(/)+

#**&刘崇奎+郁达夫散文小品略论#1&+扬州大学学报,"))!,($)+

#*$&#*/&曾华鹏,范伯群+郁达夫评传#1&+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0&#$*&#$/&郁达夫+清新的小品文字+闲书+上海:良友图书公司,")$’+

#$"&郁达夫+小品文杂感#,&+佘树森+现代作家谈散文#-&+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郁达夫+序孙译出家及其弟子+郁达夫文集(第%卷)+广州:花城出版社,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

#$%&朱自清+什么是散文#,&+佘树森+现代作家谈散文#-&+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叶圣陶+关于小品文#,&+佘树森+现代作家谈散文#-&+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肖乾+大公报文艺奖金#1&+读书,")(),(*)+

责任编校金得存

!"

郁达夫先生的文章特点

文学创作中的“自叙传”色彩 郁达夫的散文无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现”,而且是“自叙传”式的自我表现,是最为坦诚、露骨的自我表现。在郁达夫看来,小说带有作家的自叙传,“现代的散文,却更是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其作品《还乡记》《还乡后记》和小说《迟桂花》,都运用大量内心独白式的抒情、描写、记叙,错落有致,感情真挚,打上有很深的个人印记。他自己的散文就是循着这一原则构造的。他不加掩饰的表露他的身世、思想、感情、癖好,将自己的信仰、习惯、性格甚至病态也大白于天下,以一己的身世、感受,集中表现了在旧社会的压迫、窒息下青年一代的精神苦闷,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学特色。这种特色就是感伤的弱者的情调,浪漫的青年觉醒者的理想,反压迫的民主主义者的倾向。 首先,郁达夫强烈地表现出作家个性,这是郁达夫散文创作的理论认识,也是他“散文的心”。他在文中无所顾忌地对自己的思想、生活细节进行详细的描写,非常强效地表现了他“自叙传”的独特风格。第二,忧郁感伤的情凋。郁达夫的散文,与小说一样与众不伺,忧郁感伤的情调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创作中。第三,恣肆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的文字。第四,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另外,郁达夫散文中那种不拘形式纵情宜泄的抒情方式,郁达夫的散文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情调,热情坦白,毫无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文学创作中的伤感情绪的表现形式及其意义 在郁达夫作品中,其强烈的伤感情绪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颓废,一是憎恨。既然生活是无味的,自然是死板的,自我也是废物——既不能事业有成,又不能摆脱苦闷,郁达夫就干脆自我放纵。其作品中的《感伤的行旅》《归航》可以看出其拼命地发泄一个人的本能,竭力要在病态中满足自我。这种情感和行为显然具有消极性,这是郁达夫文学作品中不健康的内容,但却绝不是反动的内容,绝不是与时代思潮格格不入的情调。郁达夫主要是以这种 病态来发泄一个从封建礼教羁绊中觉醒了而又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的苦闷。这种不健康的色彩下面仍有着五四“人的发现”所寄寓的积极的意味。

读徐志摩散文的感悟

读徐志摩散文的感悟 导语:读了徐志摩相关散文,大家会有怎样的感悟?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读徐志摩散文的感悟,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读徐志摩散文的感悟【1】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是新月诗派代表诗人,也是现代作家中有特色的散文家。 香茗,只是渲染;午后三点的阳光,只是氛围。真正需要的是一颗善感的心,在心灵的翕动间,捕捉到细若游丝的美。深阅读,这才开始。 读着志摩的散文,假使浮华气躁,你吸取的只是香气而不是灵气。读着读着,你便会发现深阅读,不止于读“书”。 若将厚厚的一本散文比作一瓢浓羹,那么最让人口齿噙香的即是志摩与曼殊佩尔相见恨晚的一段。无数个夜晚,细心拜读了曼殊佩尔的文章后,志摩仍然决定前往相见。 门扉启开的一刹那,便看到的是眉目口鼻之清之秀,浅浅的一眼,便令志摩难忘。随着谈话的深入,他们驰骋于英美文学的广袤之野,思绪行云流水,褒贬评议让交谈时而舒畅时而局促,曼殊佩尔优雅的举止,娴静的笑容、谦逊的言语让志摩对她的阅读逐步臻于深入。正如志摩所说:“你直接无碍地领会着上帝最高明的意志,在伟大深刻的戟刺中体验了无限的文章,在更大的灵魂中解化了性灵。” 阅读人志摩,读出了粹极的灵彻性, 没有一丝杂质的宁静与宁

静。阅读人志摩,读出了思想者的深刻与缄默,那是另一种灵魂的宁静。 深阅读,无论是读书还是读人,都宛若泛舟于一湾宁静的湖水。 一滴思想的源泉悄然落下,舟身微曳而共鸣。 读徐志摩散文的感悟【2】知晓徐志摩其人,那还是在我很小的时候,从一堆泛黄的旧书中看到这样的诗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年的我只是初识字的孩童,天真懵懂的望着这些文字,心底不期然洒下一点涟漪。金柳、夕阳、小桥、长篙、书生幻化成最初的印象,这即是最初他的文字给我形成的——诗人谜一样的形象。拥有如此才情的他,不仅诗写得不错,而且他的散文更是独树一帜,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的散文风格,让他在散文家林立的那个时代也是那么的抢眼。他为人所津津有味的不只他的诗词散文还有他和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故事。这样复杂的情感使他的文学创作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这样的诗句也激发了此后我们几代人对他的崇尚之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活泼的、热烈的、浪漫的爱情观点。我们能背出的,他的诗:“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没必要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霎时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偶然的相遇,注定的陌路。徐志摩与林徽因牵扯不清的爱情往事,我们在诗中不难看到些许诗人的无奈与放手。他生在名门望族,但却接受了较多的西方文化,留学美英等国家,生活经历颇多,感情世界自是让后来的人感慨万千!

论郁达夫散文的感伤情调 - 副本

论郁达夫散文的感伤情调 姓名:李娅辉 考号:011109100419 考区:思茅区 指导老师:叶向东 论文定稿时间:2011年10月23日

论郁达夫散文的感伤情调 摘要:本文从各方面综合论述了郁达夫散文的感伤情调.探究了其感伤情调产生的社会、家庭、自我各方面的原因;并对郁达夫散文感伤情调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是颓废,一是憎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从郁达夫散文感伤情调的意义上做了论述。整篇文章从原因、表现形式以及意义上做了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五四时期;郁达夫;感伤情调;意义 郁达夫散文感伤情调的原因 五四”时期,“感伤”情调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标记和心理氛围,普遍地弥漫在文坛各流派和社团的作家作品中。由于“感伤”更多地是与一种浪漫的诗性联系在一起,因而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人发起成立的创造社成为“五四”文坛的浪漫主义文学阵营,亦最为彰显的感情标记。 “五四”1时期是中国处于一个社会大变动的岁月,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特别是觉醒中的知识分子,在心理、精神和感情上,都可以说是经历了非同一般的浮沉。在“五四”运动高潮中,觉醒了的一代知识分子曾经怀着满腔热烈的情感、美好的向往,冲出了封建家庭的牢笼,去寻求改造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理想与道德,但随着“五四”落潮之后又很快地陷入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之中。而随着社会的大变动,大批知识分子背井离乡,从农村涌入城市,或出国留洋,国难家愁郁积于心,诸多原因造就了20世纪初期一大批孤苦的魂灵,于是苦闷、孤独、迷惘、彷徨就成了普遍的“时代病”。而郁达夫作为“五四”时期浪漫抒情派小说的代表,也许是其在小说中所取得的夺目成就,使人们忽略了他在其它方面的艺术才华。其实除去他那些曾经激励过一代“五四”青年的小说创作如《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银灰色的死》等之外,同时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他从事散文创作的时间比他的小说创作时间还要长。在那个岁月,散文作为一种最自然的抒情达意的文体,备受青睐,不少文人在散文中找到了感伤情绪的最佳载体,郁达夫便是其中之一。因其早年生活的不幸,加上社会的黑暗,使郁达夫散文具有着浓厚的感伤情调和强烈的抒情色彩,表现的情感也偏重于个人的孤独苦闷。于是郁达夫便以他忧郁、凄切的笔调,从各个方面营造出充满悲剧美感的忧郁伤感的境界。他认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的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只消把现代作家的散文集一翻,则这作家的世系,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无不活泼泼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注1)他常常在其散文中将自己孤独、感伤、苦闷,甚或种种颓废情绪,直接明了地告诉读者,在那个充满了贫弱、孤独、苦闷的时代,发出了对龌龊的现代文明和官僚社会的切齿诅咒。郁达夫就是这样一位将悲观、忧郁、感伤视为艺术美的人,他在《茑萝集·自序》中说:“人生终究是悲苦的结晶,我不信世界上有快乐两字”。(注2)所以在郁达夫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他的经历、思想、感情,看到他毫不掩饰的痛苦、忧伤和愤懑,真实地展现了他的灵魂深处,而这也正是郁达夫的散文之所以震憾人心灵的魅力所在,也是郁达夫散文的真正价值所在。 郁达夫生于1896年,当时“是中国正和日本战败后的第三年;朝廷日日在那里下罪己诏,办官书局,修铁路,讲时务,和各国谛订条约。东方的睡狮,受了 1

浅谈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

浅谈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

浅谈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 作者:白红梅 工作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小学教育分院汉文组邮编:021000 内容提要:在六十年代初的“散文复兴”中,杨朔、秦牧、刘白羽被认为是成就突出,对当代散文作出重要贡献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构成了五六十年代散文写作的三种主要“模式”,即他们的散文各有特点,本文就这三位作家在散文创作上的不同特点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散文选材方面语言风格艺术结构 在六十年代初的“散文复兴”中,杨朔、秦牧、刘白羽被认为是成就突出,对当代散文作出贡献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构成了五六十年代散文写作的三种主要“模式”,在一个时期产生广泛的影响。杨朔的散文,诗意盎然,意境深邃,情景交融,清新优美,善于以小见大;秦牧的散文,题材广泛,博见多识,言近旨远,妙趣横生,有寓教于乐之感;至于刘白羽的散文,则激情澎湃,雄浑豪放,波澜四起,以融情于景,借以抒写壮怀激烈的诗情见长,政治宣传味浓。他们的艺术特色,创作风格各有千秋,即使是用同一体裁的文学作品,也常表现为不同的个性风格。因此,将他们进行比较,对研究和欣赏散文都很有帮助和启发。下面,浅浅地谈一下这三大家的异同。 一、从选材方面来看 由于每个作家的经历不同,审美意识有所差异,决定了他们选材范围各有不同。作为一名时代的歌者,杨朔认为散文应该“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断片,迅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①从这一创作思想出发,杨朔的作品努力追觅时代的足迹,题材丰富多样,且大都充满诗意及唯美色彩,诸如:《浪花》中飞溅的浪花,《金字塔夜月》中皎洁醉人的月色,《荔枝蜜》中如波涛汹涌的大海的荔枝林,《香山红叶》中吐香的红叶等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秦牧的散文被读者称作知识的“花城”,有如一座收藏丰富,包罗万象的博物馆,无论是山川植物,生活艺术,还是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几乎称得上“宇宙之大,无所不谈”,让人大开眼界,目不暇接。《土地》便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作品。文章以土地为对象,时而展现新时代的风貌,时而追叙惨痛的历史,时而歌颂新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时而写到古代的封疆大典,时而又将笔触延伸到殖民者的暴行。从古到今,从草木禽兽到人情世态,到故事传说,到现代科技,都囊括在一篇散文中,向读者提供了一部信息量极大的历史教材。 作者简介:白红梅,蒙古族,中共党员,呼伦贝尔学院小学教育分院讲师。呼伦贝尔学院优秀教师。 刘白羽的散文充满时代气息,富于革命激情,他善于捕捉和表现那些美好的事物,并融入令人深思的哲理,把“美的生活,美的思想,美的感情,变为美的文学”(《早晨的太阳·序》)。他作品的选材,则多立足于火热的战斗和建设生活,多以大事物为重,用大镜头、转换来摄取大事物。如:《长江三日》记叙“江津”号轮船冲破惊涛骇浪,绕过暗礁险滩的三天历程;《日出》通过对高空观日出雄伟景象的描绘,想到这不正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象吗?蒸蒸日上的新中国不正如那冉冉升起的朝阳吗?伟大的中国人民不正象“早晨六点钟的太阳”那样富有朝气吗?抒发了他对伟大的祖国和人民的诚挚感情;《红玛瑙》中提出的从延安起步的革命者应永葆战斗青春的主题,都体现出作者的选材倾向及五六十年代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

郁达夫《志摩在回忆里》阅读答案

郁达夫《志摩在回忆里》阅读答案 《志摩在回忆里》阅读答案 郁达夫 ①大约是在宣统二年(一九一○)的春季,我离开故乡的小市,转入当时的杭府中学读书。当时的我,是初出茅庐的一个十四岁未满的乡下少年,突然间闯入了省府的中心,周围万事看起来都觉得新异怕人。所以在宿舍里,在课堂上,我只是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同蜗牛似地蜷伏着,连头都不敢伸一伸出壳来。但是同我的这一种畏缩态度正相反的,在同一级同一宿舍里,却有两位奇人在跳跃活动。 ②一个是身体生得很小,而脸面却是很长,头也生得特别大的小孩子。还有一个日夜和他在一块。他们俩最爱做种种淘气的把戏,为同学中间的爱戴集中点。 ③他们俩,无论在课堂上或在宿舍里,总在交头接耳的密谈着,高笑着,跳来跳去,和这个那个闹闹,最终却会出其不意地做出一件很轻快很可笑很奇特的事情来吸收大家的注意。 ④而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那个头大尾巴小,戴着金边近视眼镜的顽皮小孩,平时那样的不用功,那样的爱看小说─—他平时拿在手里的总是一卷有光纸上印着石印细字的小本

子─—而考起来或作起文来却总是分数得最多的一个。 ⑤从此之后,一别十余年,我和这两位奇人终于没有遇到的机会。 ⑥民国十三四年(1924年、1925年)之交,有一天风定日斜的午后,我忽而在石虎胡同的松坡图书馆里遇见了志摩。他的那种轻快磊落的态度,还是和孩时一样,不过因为历尽了欧美的游程之故,无形中已经锻练成了一个长于社交的人了。笑起来的时候,可还是同十几年前的那个顽皮小孩一色无二。 ⑦从这年后,和他就时时往来,差不多每礼拜要见好几次面。他的善于座谈,敏于交际,长于吟诗的种种美德,自然而然地使他成了一个社交的中心。当时的文人学者,达官丽妹,以及中学时候的倒霉同学,不论长幼,不分贵贱,都在他的客座上可以看得到。不管你是如何心神不快的时候,只教经他用了他那种浊中带清的洪亮的声音,“喂,老×,今天怎么样?什么什么怎么样了?”的一问,你就自然会把一切的心事丢开,被他的那种快乐的光耀同化了过去。 ⑧其后他又去欧洲,去印度,交游之广,从中国的社交中心扩大而成为国际的。于是美丽宏博的诗句和清新绝俗的散文,也一年年的积多了起来。一九二七年的革命之后,北京变了北平,当时的许多中间阶级者就四散成了秋后的落叶。有些飞上了天去,成了要人,再也没有见到的机会了,

郁达夫文学作品特点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特点创作风格 文学创作阶段特色,分为三个阶段:早期(1920—1933);中期(1933—1938);晚期(1938—1945)。 早期:1920—1933年。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郁达夫一共写了《沉沦》《银灰色的死》等二十六篇抒情性散文和六十——七十篇议论杂文,表现了他从日本回国时满怀希望的心情和见到满目疮咦的祖国后无限失望的感叹,既有他对革命的前途感伤悲观的思想,又有对革命慷慨激昂,疾声呐喊的激进的理论。 中期:1933—1938年。这个时期,是郁达夫思想的一个低潮期,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使他走上了消极避世的道路,追求一种落后的“名士”风度,留连往返于山林江湖。这就充分暴露出他作为从封建旧营垒中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弱点——软弱性和妥协性。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他憎恶现实,不愿同流合污,才逃遁的这一面。 晚期:1938—1945年。1938年春,郁达夫参加了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他用笔参加战斗,写下了许多政论文章,用自己热情的声音来鼓舞人们战斗。 文学创作中的“自叙传”色彩 郁达夫的散文无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现”,而且是“自叙传”式的自我表现,是最为坦诚、露骨的自我表现。 在郁达夫看来,小说带有作家的自叙传,“现代的散文,却更是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其作品《还乡记》《还乡后记》和小说《迟桂花》,都运用大量内心独白式的抒情、描写、记叙,错落有致,感情真挚,打上有很深的个人印记。他自己的散文就是循着这一原则构造的。他不加掩饰的表露他的身世、思想、感情、癖好,将自己的信仰、习惯、性格甚至病态也大白于天下,以一己的身世、感受,集中表现了在旧社会的压迫、窒息下青年一代的精神苦闷,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学特色。这种特色就是感伤的弱者的情调,浪漫的青年觉醒者的理想,反压迫的民主主义者的倾向。 首先,郁达夫强烈地表现出作家个性,这是郁达夫散文创作的理论认识,也是他“散文的心”。他在文中无所顾忌地对自己的思想、生活细节进行详细的描写,非常强效地表现了他“自叙传”的独特风格。 第二,忧郁感伤的情凋。郁达夫的散文,与小说一样与众不伺,忧郁感伤的情调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创作中。 第三,恣肆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的文字。 第四,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 另外,郁达夫散文中那种不拘形式纵情宜泄的抒情方式,郁达夫的散文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情调,热情坦白,毫无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文学创作中的伤感情绪的表现形式及其意义 在郁达夫作品中,其强烈的伤感情绪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颓废,一是憎恨。既然生活是无味的,自然是死板的,自我也是废物——既不能事业有成,又不能摆脱苦闷,郁达夫就干脆自我放纵。其作品中的《感伤的行旅》《归航》可以看

2018粤教版语文中国现代散文选读论快乐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杂俎. zǔ犒.劳kào 追本溯.源sù蓦.然回首mò B.侥.幸jiào 浇.水jiāo 不屈不挠.náo 骁.勇善战xiāo C.洗涤.dí趁.机chèn 披荆.斩棘jīng 脸色刷.白shuà D.刹.那chà跛.脚bó正当.防卫dàng 姗.姗来迟shān 【答案】D(跛.脚bǒ)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愧怍掣肘求全责备阴庇后代 B. 静谧启事迫不急待莫衷一是 C. 阵脚赌博贸然从事心浮气躁 D. 宣泄申诉以德抱怨形迹可疑 【答案】C(A项中应为“荫庇后代”;B项中应为“迫不及待”;D项中应为“以德报怨”。)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隋朝的开科取士是个了不起的创举,不仅在当时具有毋庸的积极意义,而且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来看也是如此。 ②12日是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的日子,南通邮政局当天特“神舟六号飞船发射纪念”、“神舟六号飞船飞行测控”连体式纪念邮戳各一枚。 ③我们联想到我们本国话的说法,也同样的意味深永,譬如快活或快乐的快字,就把人生一切乐事的难留,极清楚地指示出来。 A.置疑启用飘瞥 B.质疑启用飘渺 C.置疑起用飘瞥 D.质疑起用飘渺 【答案】A(①置疑,一般用于否定句;质疑,用于肯定句。②启用,开始使用;起用,重新使用已退职或免职的人。③飘瞥,雨雪飘扬纷飞貌。现多用来比喻事物的纷扬易逝。“飘渺”,同“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这家竞争对手后来居上,迅速占领了技术市场,真可谓祸起萧墙 ....,给我们以沉重打击。 B. 现在,电子辞典种类五花八门、功能良莠不齐 ....,选购到真正让人满意的产品并不容易。 C. 审视当代文坛的萎顿,联想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 ....的感慨。 D. 这个社区小组的服务项目很多,诸如订报送奶、补衣修鞋、代买菜粮等等,不一而足 ....。【答案】D(不一而足,不是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A项中,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B项中,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C项中,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所能比得上的)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5~8题。 “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 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加添了迅速,增进了油滑。像浮士德那样,我们空对瞬息即逝的时间喊着说: “逗留一会儿罢!你太美了!”

郁达夫与中国现代散文

!" 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卷第’期()*+,-.)/0*-12314)-.5,6*78+9:3-;<3+74)..3=3 >).?%&@)?’%AA%年B%月 #C<1.)7)D<9-,6E);1-.E;13,;37$ F3;?G%AA% 郁达夫与中国现代散文 傅 瑛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图书馆,安徽淮北%&"AAA ) 摘要:本文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角度研究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散文的独特贡献。作者通过对郁达夫散文理论、散文创作与编辑思想的综合分析,指出“个性化”原则是郁达夫现代散文观的核心所在。而个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要求,则体现了现代人文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在郁达夫现代散文观中的自然融合。至于郁达夫在坚持本土文学表现风貌和学习异域文学表现手法中的矛盾与最终取舍,也对后来者不无启发。文章最后指出了郁达夫现代散文观的局限性。 关键词:郁达夫;中国现代散文;理论;创作;编辑;个性;感伤中图分类号:5%A’?’ 文献标识码:H 文章编号:BAA&—%B&I (%AA%)A’—AA!"—A! ———————————————— 收稿日期:%AA%—A’—%J 作者简介:傅瑛(BK"B —),女,天津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教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及散文创作。 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郁达夫是个不可忽略的名字,虽然他在这方面的贡献往往为小说的盛名所掩。时至%B 世纪,随着郁氏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瞩目于他的散文创作,并进行了十分认真的探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散文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创作一途,他的散文理论批评与编辑思想同样有待研究。如果我们能将这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可以更清晰地发现,他是如何融时代思想大潮与作家个性风采为一体,集异域艺术营养和本土文学特色于一身,在体现现代文学观念的同时继承古代文化传统,从而以独特的风姿行走于中国现代散文天地之间。虽然由于 “少勇毅多狂躁重柔情轻玄思纤敏有余而深刻不足”L B M ,郁 达夫散文创作缺少鲁迅的深刻,理论研究更难与周作人先生比肩,但它们对现代散文的影响依然不可低估。即便是其间表现出来的某些创作探索的难以为继、理论阐述和编辑思想的一时惘然,也颇有代表性地反映了那一时期散文发展的真实状况。一 作为一名五四时代的知识青年,一位挺立于时代大潮前列的文学弄潮儿,郁达夫与周作人等新文学作家一样,视“个性”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生命。在《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的序言中他指出, “个性”是现代散文与古代散文的根本区别。“中国古代的国体组织,社会因袭,以及宗族思想等等,都是先我们之生而存在的一层固定的硬壳N ……这一层硬壳上的三大厚柱,叫作尊君,卫道,与孝亲N 经书所教的是如此,社会所重的亦如此,我们不说话不行事则已,若欲说话行事,就不能离反这三种教条,做文章的时候,自然更加要严守着这些古圣昔贤的明训了N 这些就是从秦汉以来中国散文的内容,就是我所说的从前‘散文的心’”。由古代将目光转入现代,他强调:“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见,从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的,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我若无何有乎君,道之不适于我还算什么道,父母是我的父母;若没有我,则

2016翻译硕士复习资料: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17)

2016翻译硕士复习资料: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17) 祖父和灯火管制(1) 冰心 一九一一年秋,我们从山东烟台回到福州老家去。在还乡的路上,母亲和父亲一再嘱咐我(2),“回到福州住在大家庭里,不能再像野孩子(3)似的,一切都要小心。对长辈们不能没大没小的。祖父是一家之主,尤其要尊敬……” 到了福州,在大家庭里住了下来,我觉得我在归途中的担心是多余的。祖父、伯父母、叔父母(4)和堂姐妹兄弟(5),都没有把我当作野孩子,大家也都很亲昵平等,并没有什么“规矩”。我还觉得我们这个大家庭是几个小家庭的很松散的组合(6)。每个小家庭都是各住各个的,各吃各的,各自有自己的亲戚朋友,比如说,我们就各自有自己的“外婆家(7)”! 就在这一年,也许是第二年吧,福州有了电灯公司。我们这所大房子里也安上了电灯,这在福州也是一件新鲜事,我们这班孩子跟着安装的工人们满房子跑,非常地兴奋欢喜!我记得这电灯是从房顶上吊下来的,每间屋子都有一盏,厅堂上和客室里的五十支光,卧房里的光小一些,厨房里的就更小了。我们这所大房子里至少也五六十盏灯,第一夜亮起来时,真是灯火辉煌,我们孩子们都拍手欢呼! 但是总电门是安在祖父的屋里的。祖父起得很早也睡得很早(8),每晚九点钟就上床了。他上床之前,就把电闸关上,于是整个大家庭就是黑沉沉的一片! 我们刚回老家(9),父母亲和他们的兄弟妯娌(10)都有许多别情要叙,我们一班弟兄姐妹,也在一起玩得正起劲(11),都很少在晚九点以前睡的。为了防备(12)这骤然的黑暗,于是每晚在九点以前,每个小家庭都在一两间屋里,点上一盏捻得很暗的煤油灯。一到九点,电灯一下子都灭了,这几盏煤油灯便都捻亮了,大家相视而笑,又都在灯下谈笑玩耍。 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体会到我们这个大家庭是一个整体,而祖父是一家之主! Grandpa and Nightly Blackout Bing Xin In the autumn of 1911, we returned from Yantai of Shandong Province to our native place Fuzhou. While on the way, my parents warned me again and again, “Since we’ll be living in a big family in Fuzhou, remember always to behave properly and never act like a naughty child. Show respect for your elders, particularly your grandpa, who is head of the family…” After settling down in the big family in Fuzhou, however, I found that my previous worries on the way turned out to be unfounded. My grandpa, uncles, aunties and cousins never thought me a naughty child. We treated each other lovingly and equally. There never existed anything like “family rules of good behaviour”. I also found that the big family was a loose community of several smaller ones, which lived and ate separately. They each had their own relatives and friends, for example, their own

郁达夫式抒情小说特征

论郁达夫抒情小说的特征 学院:科技学院07汉文(1)班 姓名:邹莉 学号:2007185430

论郁达夫抒情小说的特征 【摘要】:浪漫抒情小说的代表人物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郁达夫的小说具有独特的文体,郁达夫式的抒情小说主要特征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崭新的一页。 【关键词】:郁达夫小说浪漫抒情主要特征 郁达夫为代表的浪漫抒情派小说 , 具有独特的小说文体 , 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崭新的写法,在艺术表现上也有有一些共同的主要特征。 第一、自我的写真。郁达夫虔信法朗士关于 " 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 这一断言 , 他的小说大多带有 " 自叙传 " 的色彩。第一人称主观叙事的角度 , 尤为郁达夫所喜用 ( 在他全部 50 多篇小说中 , 采用第一人称的就有 40 来篇 ) 。这个具有连贯性的抒情主人公 , 几乎支撑着郁达夫的全部小说。这是一个以 " 自我 " 为原形、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 " 零余者 " 的文学形象。小说以自我的个人经验、情感生活为单纯的线索 , 宣泄着一己的情怀。他推崇卢梭勇于暴露个人私欲与卑劣的《忏悔录》 , 也偏嗜日本佐藤春夫、田山花袋、葛西善藏等的 " 私小说 " 。他还特别青睐德国哲学家尼采、无政府主义思想家施蒂纳 , 那种 " 否定一切权威 ", 力倡 " 破坏偶像 ", 推崇个性自由和自我尊严的思想。他的小说中 , 既有卢梭式的自白 , 也有维特式的自怜 , 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 , 构成了时代的 " 零余者 " 的心史、情绪史 , 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上展现出独特的风采。在痛苦的自我暴露、自我反省以至自我赎罪中 , 表现人的精神病态 , 并通过自身的反思达到一种内省。作者深信透过自我心灵的观照 , 也能折射大千世界 , 因为 , 深刻地表现人性 , 即能表现社会 , 而只有个人的感情体验 , 又最真切、最可靠。这是郁达夫的小说观 , 它也使郁达夫这种自我写真的小说别具真切感人的艺术魅力和丰富深广的艺术蕴含。当然 , 肯定 " 自我写真 " 的小说与作者本人的某种程度的叠合、交融 , 并不意味着把文学创作的小说看作是作者的回忆录和自传 , 看作是作家履历的复写。郁达夫小说中 " 袋里元钱 , 心头多恨 " 、 " 于是无补 " 、自卑颓唐的 " 零余者 " 的形象 , 并不能看作只是郁达夫个人的写照 , 尽管这个 " 零余者 " 形象的写作 , 最初受到屠格涅夫《罗亭》等小说中俄罗斯文学 " 多余人 " 形象的启悟 , 但郁达夫小说中的 " 零余者" 形象足称五四时期一大群沾染了 " 时代病 ", 因而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的青年们的典型。 第二,感伤的抒情。郁达夫认为 :" 小说的表现 , 重在感情 "(1), 并且把 " 情调 "二字视为衡量小说优劣高下的主要标准。他最喜爱的俄罗斯小说家屠格涅夫即以感伤的抒情笔调深深吸引了他 , 德国施托姆也是以《菌梦湖》的感伤抒情描写令郁达夫沉醉 , 具有颓废与伤感情调的英国诗人道森、王尔德的颓废与唯美主义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机斯特恩的《感伤的旅程》 , 都成为郁达夫偏爱的艺术。以抒情为艺术中轴 , 他的小说通常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基本线索 2.掌握中国现当代散文的鉴赏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文化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对散文审美品格 教学时数: 总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内容讲解: 1、中国现代,当代散文的分期,大家都预习过了是怎样分的呢? 明确: ①现代:1919(五四)—1949“现代文学三十年” ②当代:1949—至今,其中又有“十七年”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之分。 “十七年”:写作主体由“自我”置换为“工农兵新人”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978—现在。创作、表现主体多文化。 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为标志。郁达夫说:“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文学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当中国现代文学兴起之时,欧洲的现实主义文学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特别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国的散文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对接。同时,由“文章”上升为“文学”,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奉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大变革时期。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明确:因为社会处在大变革时期,各派各家纷纷著书立说,这就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散文的定义 ①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说: 散文,是一种最适于抒写作者主观情感,心灵的文学形式。它是一种“自我”的文学,“个性”的文学。其实,就是“人的文学”。 ②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说: 散文是一中“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表现情趣的艺术。 3.如何进行散文的鉴赏 前面,我给大家说到了中国现当代散文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散文的定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散文进行鉴赏呢? 明确:①以“我”为主。 在散文里,“我”即真实而独特的“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这个“我”是如何展现出来的呢?请看: 郁达夫说:“‘个人’的发现”,其实指的就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同时他也指出:“现代散文的最大特征,是每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郁达夫的作品特点分析

郁达夫的《沉沦》就是写色,写性苦闷的作品。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性。有郁达夫本人生活的影子。主人公是一个患有忧郁症的青年留学生。他孤独清高,多愁善感,自卑自傲。对爱情的渴望,是他内心的情绪的核心。但是,在异国他乡,由于“弱国子民”的身份,他总是感到被歧视的屈辱,根本而无法获得爱情。于是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发泄自己欲望。作品以他的爱欲为中心,非常细致的展示出他的内心世界情感活动,并表达出个性解放、民族觉醒的时代精神。 这里,汇聚了两种思想,都是五四时代精神的反映或体现。 也就是个性解放的思想。这里最强烈的体现出五四时代人的解放的呼声。 作品最突出的特色追求一种内在真实。作品叙述的是日常生活琐事,没有任何重大事件,突出的主人公的心灵感受,挖掘人的内心生活,把一个忧郁青年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非常细致的展示出来。那种身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那种无法与人沟通苦闷,自卑、自怜,软弱,颓唐等心理活动都被充分地显示出来。 作品最惊世骇俗的对内心隐秘的欲望的大胆的暴露。 20世纪文学最早进行身体写作的作家,是郁达夫。他是第一个进行身体欲望叙述的作家。在孤独中,他渴望爱情,当爱情无法实现的时候,就以一种变态的方式,来满足性的渴求。比如,作品先后写他手淫自慰、窥视女性洗澡,在野外窥视别人作爱,到妓院喝酒浇愁。 在叙述身体欲望的时候,作品往往展示主人公的那种“灵”与“肉”矛盾心理。这种心理矛盾也是郁达夫其他写色的作品的基本模式。一方面是一种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却是那种无法遏止的肉欲的冲动。两方面不断的冲突、搏斗。郁达夫把这种心理矛盾看作是“现代人的苦闷”。作品中,在窥视的时候,自己不断地谴责自己,不断地忏悔。逛妓院出来,就十分的后悔,感到自己的堕落,甚至想要自杀。 郁达夫作品的最大胆的地方就在这里。它是对压制肉体、欲望的中国封建文化的最大胆的背叛。把人性欲望看作是合理的,就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禁欲主义的否定。 这种大胆的暴露自我内心生活,追求内在真实,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郁达夫本质上是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个性、气质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的。他所接受的西方文学影响,浪漫主义为主。如英国的湖畔诗人,俄国的屠格涅夫等。 (西方文学影响)特别是卢梭对郁达夫影响最大。卢梭被认为是浪漫主义之父。卢梭就追求人性的真实坦率。他的重要思想是崇尚自然。主张回到自然。在人性方面,是自然人性论。他认为,人天生就是美好的,人性的丑恶是社会、文明造成的。回到自然,就是回到人的本性。凡是人性天然具有的,都是美的和善的。人应该顺应自己的本性而生活,而不是按照外部的规定和习俗而生活。激烈反对外部文明对人的压制和束缚。“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他有个很著名的作品《忏悔录》,就是以内心真实而著称。把内心很秘密的情感、欲望包括悲琐的东西都呈现出来。郁达夫在卢梭那里获得了巨大的力量。 (日本小说影响) 还有日本文学的影响,就是私小说的影响。日本私小说,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叙述自我日常生活中体验、感受。大量地进行欲望、情感那种非常隐秘的个人内心生活的叙述。包括一些很微妙的变态的心理都有描写。有一篇作品叫《棉被》非常著名的私小说。 (民族意识)就是作品所反映的那种五四时代民族觉醒的精神。五四时代不仅是人的解放,也民族意识的高度觉醒。作品中把个人的孤独、精神痛苦以及爱欲的受挫,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弱国子民的身份,成为他的巨大的精神压力。那种弱国子民的屈辱感,始终是他情绪的中心,由此产生出渴望民族富强。 这种渴望民族国家的富强,实际上是近代以来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 (抒情风格)《沉沦》在叙述方式上,也体现了郁达夫小说的典型风格。它是一部抒情小说,

张培基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语言点整理笔记 1培训讲学

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语言点整理笔 记1

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语言点整理笔记 1 1. It is sometimes beset with …有时候会有…的境遇/会有…相伴 2. Nothing short of a … can help …唯有…才能/全靠…才能够 3. Rolling on non-stop for thousands upon thousands of miles. 一泻千里 4. Fare likewise. 正如这样 5. Now … , now …有时…,有时… 6. Better able to generate in oneself a sensation of …更能让人产生一种…之感 7. … is now confronted with a … section of its course. …现在正遭遇进程上的一段… 8. … , however, can only be shared by …而…,只有…样的人才可体会到 9. The present … crisis can never obstacle the advance of …目前的…危机绝不会阻碍…的进步 10. Let us brace up our spirits and march through …让我们鼓起雄健的精神… 11. The greatest joy of …, is to … during its most difficult days. 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亦是最大的乐趣 12. Grow restless 变得焦躁不安 Beg to differ 恕不同意/持反对意见 13. Dash here and there in search of …跑来跑去的寻找 14. He is going to … so that he could …他决定…以便… 15. … is not groundless because ……并非空害怕/没依据,因为… 16. Keep moving around in a hurry 慌慌张张地走/跑 17. What’s the rush? 为何这般慌?/怎么这么着急? 18. Behind … lay half a dozen of … near …注意学习地理方位和位置的表述 19. look like rain, yet, to our great joy … [口语]像是要下雨,然而让我们高兴的是… 20. which of you could …你们谁能……?(别用who了,太土了!!) 21. they are most beloved in one aspect. 有一点最受人爱/有一点最为可贵 22. Unlike … , which … , … it just … to …不像…的…一样,它只是…,来… 23. You can never immediately tell whether or not it … until …你不能立刻判断它是否…,非得等到… 24. One should be useful rather than great or nice-looking. 应该成为有用的人,而不是伟大或体面的人 25. Engraved in my mind. 深深地刻在脑海 26. … is a household name all over the country. ……是家喻户晓/名遍全国的。 27. … is always on the lips because …把…天天挂在嘴上,因为… 28. What’s the use of being ………又有什么用/有什么必要呢? 29. Uttered intermittently. 断断续续地说

文学与人的情感

文学与人的情感 没有文学的世界是枯燥的,没有文学的人生是乏味的。有如拜伦诗歌的绚烂!有如莎士比亚戏剧的经典!有如郁达夫散文的深沉!文学 是一个充满丰富情感的伊甸园!文学就是一座情感垒造的城堡!她一直说着作者心中的追求和人类感情的美好。 一、文学可以丰富人的情感 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闪耀光芒的文学巨匠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著作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燃烧着作者爱与恨的情感,交织着作者悲与喜的感受,低回着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倾诉,表现着作者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呐喊,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情感资源,对丰富我们的情感有极大的帮助。其中所蕴含的大多是反映人类追求真、善、美的高尚情感,如《背影》、《荷花淀》、《陈情表》等所表现的亲情;《藤野先生》、《我的老师》等所表现的师生情;《唐雎不辱使命》、《梅花岭》等所表现的正义之情;《劝学》、《丑石》等所表现的理智之情;《春》、《济南的冬天》等所表现的审美之情;《出师表》所表现的忠诚;《岳阳楼记》中的忧国忧民之情等。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些情感素材,来构建我们的情感世界。因为文艺表现情感思想,同时也就滋养情感思想使它发展。它既可以唤醒、引发我们作为人性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情感,比如爱、同情、感激、怜悯、慈悲、甚至怨、恨、伤、悲等等,并引导人感受之、体验之,又可以使人的情感体验与他人、自然、社会、生活、

人类相联系,加强对自我和他人、对自然和社会的关心和理解,从而使其情感世界日益丰富和完善,充满了立体感。这对于改变目前年轻一代情感贫乏、冷漠、虚伪的状况是极其有益的。 对此我们从微观上试举一例来作说明,比如“爱”的情感。爱的情感是一种应予以高度重视的肯定性的情感。她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如果没有爱的维系,我们很难想象人类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而且爱还是做人的基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爱的天性往往部分地泯灭,爱的内涵逐渐萎缩,创造爱的能力也变得极其有限。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可是我们似乎对日常生活中的母爱早已习以为常,对这种爱变得麻木,有些孩子不仅不会感受到母爱,而且对母爱求全责备。这是因为我们阅读的文学著作过少的缘故。文学著作中经过艺术的加工,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会使你重新认识母爱。汶川地震中有许多伟大的父母为了挽救子女的性命,毅然决然的付出自己,这种爱何其伟大啊。这些感人事迹转变为文字后的广泛传播,使所有人心灵震颤,增强了对母爱的认识。这些文学著作引导人去感受爱,丰富爱的情感,扩大爱的范围,从爱亲人到、爱家庭、爱祖国,从爱自然到爱美、爱真理,形成对人对事对己的社会态度与人性特征,在个体丰富多样的爱的活动中建构起爱的品质。 其实,我们的内心本来就是一片从来不曾平静过的澎湃的大海,是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的。经常阅读文学著作可以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六年级大语文《中国现代散文汇总》巩固测试题 全国通用【精品】

【现】中国现代散文汇总 【精品】 一、我背你写(请你背诵下面这句话,并由家长默写在家长听写页的相应位置。)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林语堂《我的话》 二、汉字演变描红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体 三、文学常识考点 1.朱自清,原名 ,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他的作品以文笔清丽、感情真挚动人见长。例如他的著名散文《 》就通过车站送别 的一幕,表现出深厚的父爱。 2.现代作家鲁迅也写过温情脉脉的散文,他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名为 《 》,原名《 》,表现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 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鲁迅先生的弟弟 也是著名的散文大家,其散文小品富于闲适之趣,在现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 3.冰心,原名 ,是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她的著名散文集《 》是 1923 年-1926 年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主要记述了海外的风光和奇闻异事,同时也抒发了她对祖国、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林语堂是一个有趣且奇怪的人。他是一个心思单纯的睿智学者,是一 个胸怀山村的都市居民,是一个旅居海外的中国游子,是一个用英文写作的中国作家,是一个专攻文学却又喜爱机械创造的发明家……

四、选文阅读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散文,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 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也 追述了作者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历程,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藤野先生 鲁迅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卖,有时还值得去转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厉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