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EBCC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20180505 (1)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法研讨

First
Aminoglutethimide Testolactone
Second
Fadrozole
Formestane
Third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法研讨
Anastrozole Letrozole
Exemestane
第12页
高选择性芳香化酶抑制剂
选择性抑制芳香化酶 作用强度更强 不良反应更轻
关于TAM给药时间,EBCTCG已经证实5年效果显著优于1年和2 年,不过否5年以上更加好呢?在NSABP-14试验中,对无病生存 5年淋巴结阴性、ER阳性患者,再随机分为继续使用TAM或抚慰 剂5年,结果显示,继续口服TAM并未增加疗效。然而,尚缺乏 淋巴结阳性患者使用TAM 5年以上临床试验结果,但当前普通认 为TAM最正确给药时间是连用5年。
MA-17 试验证实5 年三苯氧胺后再用5 年来曲唑疗效深 入提升。
B-33 试验证实5 年三苯氧胺后再用5 年依西美坦疗效深 入提升。
而IES-031 研究证实在2-3 年三苯氧胺治疗后,序贯使
用依西美坦比继续使用三苯氧胺能显著提升疗效,改
进患者预后,表明绝经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不一样阶段
开始使用新一代芳香化酶抑制剂,都能取得很好疗效,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法研讨
第13页
Femara (Letrozole) vs
Aminoglutethimide (AG)
Phase III Trial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法研讨
第14页
Femara > AG
Clinical Benefit (CR+PR+SD>=6 个月) %
40%
P=0.03
30%
60 50 40 30 20 10
绝经后ER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指南解读讲解

绝经后ER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指南解读讲解绝经后ER(雌激素受体)晚期乳腺癌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疾病,此类癌症通常发生在绝经后的女性身上。
内分泌治疗是治疗这种类型乳腺癌的关键一环,因此了解并正确应用内分泌治疗指南显得尤为重要。
内分泌治疗是一种通过控制雌激素受体的活性来抑制乳腺癌生长的方法。
根据ER的状态和病情,内分泌治疗可以分为两类:荷尔蒙替代疗法(HRT)和抗雌激素治疗。
在实际应用中,抗雌激素治疗更为常见。
绝经后ER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目标是通过抑制雌激素对癌细胞的刺激,阻止癌细胞生长和扩散,从而控制疾病的进展。
抗雌激素治疗的常见药物包括阿曲库铂、培美曲塞、依西美坦等。
在选择合适的内分泌治疗方案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患者的年龄、特殊情况(如心脏疾病、骨质疏松等)、合并症和其他药物治疗。
此外,病情的进展和患者的耐受性也是影响治疗方案调整的重要因素。
根据最新的指南,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的阳性和阴性状态以及病情的分期和特点都应该作为治疗决策的依据。
基于这些指南,医生可以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最佳的内分泌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然而,内分泌治疗也不是没有副作用的。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潮热、骨质疏松、关节痛等,对于某些患者来说,这些副作用可能会对其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给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潮热及其他副作用的严重程度和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来做出合理的治疗决策。
此外,内分泌治疗的持续时间也是需要探讨的话题。
根据最新的研究,对于绝经后ER晚期乳腺癌患者,长期使用内分泌治疗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长期使用也会增加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因此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活情况和预期疗效。
除了内分泌治疗,放疗和化疗也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ER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通常与放疗和/或化疗联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然而,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最大限度地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进展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进展作者:荆长军魏海霞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418-01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乳腺癌内分泌药物有抗雌激素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孕酮类、抗孕激素药、抗雄激素药、LH-RH类似物。
1抗雌激素类: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期内分泌治疗的一线药物。
作用机制(1)是通过与雌激素竞争激素受体。
形成TAM-受体复合物以降低癌细胞活性,使肿瘤细胞停滞于G期,减少S期细胞的比例;(2)作用于生长因素,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诱发TGF-β,降低血清TGF水平,前者不管受体状态如何,均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后果者则有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分裂作用;(3)促进IL-2的生成,提高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4)抑制作为细胞内增殖因子信息传导通路中的蛋白激酶,并通过细胞内生物代谢旁路与ER或PR结合。
1.1他莫昔芬(三苯氧胺、TAM)是最常用的非甾体抗雌激素。
1977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晚期乳腺癌。
用于(1)绝经前妇女晚期乳腺癌的治疗;(2)联合化疗;(3)绝经后妇女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的单独化疗的辅助治疗;(4)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的治疗;(5)男性乳腺癌的治疗。
1998年美国临床肿瘤年会(ASCO)国际权威协作临床研究报道37000例乳腺癌患者的结果表明:(1)乳腺癌术后辅助TAM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2)TAM对绝经后患者有效,绝经前患者也有一定疗效;(3)ER阳性患者用TAM效果较好,ER不明的患者也有效。
(4)辅助化疗加用TAM能进一步提高疗效;(5)延长服药时间能提高疗效;(6)服用TAM明显降低对侧乳腺癌发生率;(7)长期服用TAM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国际公认TAM是ER阳性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标准的术后辅助治疗,TAM常用剂是为TAM常用剂量为10-20mg/次,一般认为如治疗有效,则用药不应短于2年,但加大剂量疗效并不增加。
乳腺癌治疗内分泌耐药机制

RAS
MAPK
精品课n件ucleus
mTOR
Protein sythesis
ER target gene transcription
ER ERE
Proliferatio n Survival Invasion
Anti-Estrogen therapy leads to RTKs
activation Growth factor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 及临床应对
精品课件
临床医师面临的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挑战
乐观结局: 约70% BC激素受体阳性,可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 Tamoxifen、Ais、Fulvestrant
面临挑战: 大约30%原发内分泌治疗耐药,有效者中30% 10年继发耐药 内分泌治疗耐药机理未完全明确
破解之道: 针对内分泌治疗耐药的不同机理,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或获批进入临床 识别适合选用这些新药的亚组人群
三、内分泌治疗 耐药的主要临床对策
精品课件
临床对策概括(一)
1、联合抑制ER通路与RTKs下游通路 Inhibitors of PI3K, Akt, and/or mTOR pathway (everolimu Inhibitors of Ras-Raf-MEK-MAPK pathway
(MEK inhibitor AZD6244) AMPK activator (metformin, AMPK是mTOR的负调控分子)
精品课件
1、PI3K-Akt-mTOR (PAM)通路抑制剂 临床研究进展
精品课件
(1)PI3K inhibitors
Generic name
PI3K inhibitors Pan-PI3K inhibitors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研究

这可能说明TAM对绝经后妇女的高度抗瘤活性和对ER-病人部分有效的机理
抗雌激素药物
约0.5%的病人发生子宫内膜癌
TAM除了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竞争性抑制雌二醇与ER结合外,还是ER的部分激动剂。
主张服用3~5年
TAM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一直被认为是可逆的,动物实验也有证实停用TAM后50%乳癌又有复发。
副作用:肥胖、体液潴留、高血糖、高血压
孕激素类药物
芳香化酶:是细胞色素P-450酶的一种,是绝经后妇女体内出产生雌激素的关键酶。该酶广泛存在于卵巢、肝、肌肉、脂肪和肿瘤组织中,催化雄烯二酮和睾丸酮等雄性激素转化成雌二醇和雌酮。
01
绝经后妇女的雌激素70%以上来自肾上腺产生的雄激素前体经芳香化酶作用而生成。
氨鲁米特 对甾体激素羟化作用是非特异的,在抑制芳香化酶的同时也阻断了肾上腺激素的合成,因此用药时通常加服可的松以防止阿狄森氏综合征 用药剂量:250mg,2/日,14天后可增加至 250mg, 4/日。配合可的松30mg 兰他隆 是雄激素的类似物,可作为芳香化酶作用的底物,能与酶的活性部位共价结合,使酶结构不可逆转地失活。 用药剂量:250mg,1/14日
作用机理、疗效与TAM相似
01
子宫内膜增生的剂量是TAM的40倍,故法乐通引起子宫内膜癌的机会很小
02
脂肪肝的发生率比TAM低
03
托瑞米芬(Toremifen,法乐通)
抗雌激素药物 法乐通
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素,从而抑制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激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生成。
与PR结合后竞争性抑制雌二醇与雌激素受体的相互结合。
40岁,20%; 50岁,51%; 70岁87%
乳腺癌长期内分泌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乳腺癌长期内分泌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作者: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乳腺肿瘤科王涛江泽飞,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叶棋浓;来源:《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凡是激素受体阳性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不论年龄、淋巴结状态或是否应用了辅助化疗,术后通常都进行辅助内分泌治疗。
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的时限是5~10年。
内分泌治疗的长期性提示关注其不良反应的重要性。
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减少或避免由于不良反应导致的提早停药,才能保证内分泌治疗的疗效。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内分泌治疗的长期性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他莫昔芬(tamoxifen,TAM)是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术后内分泌治疗的标准药物。
1998年早期乳腺癌研究人员协作组(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EBCTCG)对包括37000例患者的55个临床随机试验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显示TAM治疗可以使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减少47%、病死率减少26%,且疗效不依赖于年龄、月经状态、淋巴结是否有转移及既往是否曾接受化疗。
2011年EBCTCG发表了有关TAM疗效的研究,证实TAM治疗5年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时间。
一项针对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研究,比较了TAM治疗10年与5年的疗效,共6846例患者入组,结果显示应用TAM治疗10年能够给患者带来在诊断后第2个10年的获益。
提示对于部分乳癌患者,可以给予10年TAM治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领域,还有一类重要的药物是芳香化酶抑制剂。
目前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代表药物是阿那曲唑、来曲唑和依西美坦。
对于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体内雌激素主要由脂肪组织、肾上腺等分泌的雄激素在芳香化酶的作用下转变而来,而芳香化酶抑制剂可阻断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变。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及最新进展汇报ppt课件

有回升;上海复旦复华药业的他莫昔芬于 2003年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其2004年销售同 比增长了4倍多;芬兰利拉斯药厂的产品近两 年持续下降,2004年在他莫昔芬市场的份额 减少至5%。江苏苏州礼来制药公司的雷洛昔 芬于2004年上市,当年即占据抗雌激素类医 院用药市场近4%的份额。
14
此外,芳香酶抑制剂近几年增长较快, 已成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领域的热点,未来 前景广阔。目前已经占据国际第四大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药物地位的口服芳香酶抑制剂来 曲唑,近年来一直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乳腺 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市场中增长较快的品种。
❖ 1. 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决定因素为激素受 体(ER/PR)状况,ER阳性的效果最好,部 分ER阴性PR阳性的患者也可以使用三苯氧 胺;
33
2. 三苯氧胺合适的服药时间为5年,再延 长用药时间不能提高疗效;
3. 三苯氧胺的疗效与患者年龄关系不大, 绝经前后都可以使用;
4. 服用三苯氧胺能显著降低对侧乳腺癌 的发生,但只能预防那些雌激素受体阳性的 乳腺癌发生;
续治疗。但鉴于三苯氧胺已广泛用于临床,
且有健康妇女作为预防用药,所以还是要警
惕长期用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乏力、
颜面潮红、皮疹、阴道干燥、阴道流血,少
见不良反应还有纳差、恶心、腹泻、出汗、
体重增加和静脉血栓等。
36
❖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在绝经后早期乳癌术 后辅助治疗中,疗效超过三苯氧胺。ATAC试 验尤其是ATAC试验(即单独或联合应用 阿那曲唑和三苯氧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 示在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中,5年阿那曲 唑比5年三苯氧胺疗效更好而不良反应更低。
4
❖ 1、抗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 阻断雌激素对受体的作用。最常用的是三苯 氧胺(TAM),可以用于复发转移乳癌的解 救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和高危健康妇女预防 乳癌。
2018年乳腺癌内科治疗进展

2018年乳腺癌内科治疗进展作者:李惠平姜晗昉单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8乳腺肿瘤内科治疗的进展伴随着10月1日201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揭晓迎来了新的纪元,其主要贡献是发展了一种基于免疫学原理的全新的肿瘤治疗策略,而在这一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成果都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成为年度重磅;CDK4/6抑制剂在HR阳性乳腺癌的全面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奠定了在HR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重要治疗地位,而7月31日CDK4/6抑制剂爱博新(哌柏西利, palbociclib)在中国上市,则给HR阳性患者带来了年度惊喜;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国自主研发的吡咯替尼于2018年8月14日,重磅上市,并被媒体称“大国重器”,无疑是HER2阳性乳腺癌的年度福音;CTC和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价格优化,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够接受这一科学检测技术,让精准治疗落地,并使中国研究者能应用这些技术了解中国乳腺癌人群的突变图谱,进而探索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成为年度创新。
一晚期乳腺癌治疗之春色满园,各显其能1、中国第一个抗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药物成功上市2018年8月14日,江苏恒瑞医药宣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批准其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泛-ErbB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吡咯替尼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治疗。
至此,中国第一个抗HER2阳性乳腺癌的药物成功上市,媒体称“大国重器”,实则是患者的新的选择和福音。
吡咯替尼是首个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HER2受体抑制剂,在徐兵河教授牵头的临床研究中,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对比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既往用过/未用过曲妥珠单抗且既往≤2线化疗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Ⅱ期临床研究中,吡咯替尼组显著提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78.5% vs. 57.1%,两组之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进一步分析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显示吡咯替尼组的中位PFS达18.1个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uropean Breast Cancer Conference
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接受阿那曲唑或氟维 司群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5年无复发生存期和预测因素: Ⅱ期CARMINA02和HORGEN试验的汇总分析
研究背景
• 病理完全缓解(pCR)是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反应评估的“金标准”,与患者预后相关, 但不同亚型BC患者间存在差异
53.2 46.8 78.4 11.7 9.9 69.4 30.6 65.8 30.6 3.6 18.9 73.9 4.5 2.7 0.9 99.1 34.2 50.5 15.3
N N0 N1
组织学分型 导管型 小叶型 其他
组织学分级 1级 2级 3级 ND
基线ER Allred评分 4-5 6-8 基线Ki67表达 ≤10% >10% ND
23(6.9) 176(52.5)
127(37.9) 47(14.0) 138(41.2) 150(44.8)
13(3.9) 190(56.4)
141(41.8) 47(13.9) 138(40.9) 152(45.1)
主要终点:PFS(研究者评估)
100
90 80 70 无进展生存率(%) 60 50 40 30 20 10 0
0.553(0.441-0.694) 0.0000000983
European Breast Cancer Conference
Ribociclib(瑞博西林)+他莫昔芬或非甾体芳香化酶抑 制剂治疗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HER2-晚期乳腺癌: MONALEESA-7试验的随访结果
背景
• 乳腺癌在欧洲是一项沉重的健康负担,2012年估计有464,000例新诊患者 欧洲约有20%的乳腺癌患者年龄≤49岁
• 最近一项关于绝经前ABC患者的随机试验发表于2000年
• 年轻ABC女性患者具有明显的肿瘤生物学特征,肿瘤更具侵袭性,并且 比年长女性更可能死于癌症 • 推荐卵巢抑制作为绝经前HR+,HER- ABC患者的一线治疗;然而,最终 会发生耐药和疾病进展 • 对于绝经后新发和/或复发性HR+,HER2 -ABC患者,与来曲唑单药治疗 相比,在来曲唑基础上联合ribiciclib显着延长PFS • MONALEESA-7研究是首项评估以ribociclib为基础的方案一线治疗绝经 前和围绝经期ABC患者的Ⅲ期临床试验 本次,我们主要介绍MONALEESA-7研究中PFS,肿瘤缓解和疼痛 减轻的附加分析结果
RFS预后:多因素分析
• 多因素分析显示,PEPI评分为Ⅲ级与RFS的恶化显著相关(P=0.006, HR=3.404[1.421; 8.155])
1.0
0.9 0.8 0.7
概率
0.6 0.5 0.4 0.3 0.2 0.1 0.0 0 1 2 3 4 5 6 7
PEPI评分 Ⅰ/Ⅱ级 Ⅲ级
治疗后时间(年)
European Breast Cancer Conference 2018年EBCC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
目录
• 2018年EBCC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
• 2018年CSCO-BC绝经后辅助内分泌治疗更新解读
2
2018年EBCC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
o 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接受阿那曲唑或氟维司群新辅助内 分泌治疗的5年无复发生存期和预测因素:Ⅱ期CARMINA02和
B组 (氟维司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N(106)
46 60 73 18 15 67 39 63 38 5 21 73 10 2 2 104 34 52 20
%
43.4 56.6 68.9 17.0 14.1 63.2 36.8 59.4 35.8 4.7 19.8 68.9 9.4 1.9 1.9 98.1 32.1 49.1 18.9
既往已发布两项Ⅱ期研究,评估了阿那曲唑和氟维司群作为新辅助内分泌疗法治疗绝 经后HR-阳性/HER2-阴性BC患者(CARMINA02 NCT00629616; HORGEN NCT00871858) 两项研究的纳入人群和研究设计相同,两项研究的主要终点均为治疗6个月时临床缓 解率,大多数次要终点也相同 现将两项研究的随访结果纳入汇总分析,评估基线特征、NET-治疗后肿瘤特征和5年 无复发生存之间的关系
•
• • •
HR+,HER2-绝经前/ 围绝经期ABC患者
既往未接受内分泌治 疗晚期疾病 接受≤1线化疗疾病治 疗晚期 N =672
次要终点 • • • • • • •
随机分组(1:1)
分层 • 伴/未伴肝/肺转移 • 治疗晚期疾病的既 往化疗线数 • 联合的内分泌治疗 药物(他莫昔芬vs NSAI)
单因素分析 P值 协变量 年龄(vs <70岁) 肿瘤分期(vs T2) 组织学分型(vs 导管型) SBR分期(vs Ⅰ期) 基线 ER Allred评分(vs 6-8) 基线Ki-67表达(vs ≤10%) 治疗(vs 阿那曲唑) 研究(vs CARMINA02) 临床缓解(vs OR) 病理学缓解(vs TA或TB和NA或NB) 手术时ER Allred评分(vs 6-8) 手术时Ki-67表达(vs ≤10%) PEPI评分(vs Ⅰ&Ⅱ级) 0.6025 0.0001 0.1832 0.9640 0.9899 0.0681 0.4090 0.1326 0.3136 0.9846 0.1340 0.0093 0.0004 0.846[0.452; 1.586] 3.460[1.844; 6.490] 1.544[0.814; 2.926] 0.982[0.451; 2.137] * 2.116[0.946; 4.733] 1.304[0.695; 2.447] 1.634[0.862; 3.098] 1.385[0.735; 2.608] ** 2.075[0.799; 5.390] 2.609[1.266; 5.376] 4.404[1.939; 10.002] --0.006 --3.404[1.421; 8.155] ------HR[95% CI] P值 多因素分析 HR[95% CI]
手术类型和肿瘤特征
• A组和B组分别有62例(55.9%) 和47例(44.3%)患者达到临床缓 解(完全或部分) • 211例患者进行了手术,其中 123例(58.3%)患者进行了保乳 手术 • 基于病理结果和中心建议,47 例患者(21.7%)接受辅助化疗
手术 保乳手术 根治乳房切 除术 无手术 病理学缓解 未缓解 缓解 ND Allred ER评 分 0-5 6-8 ND Ki-67表达 ≤10% >10% ND PEPI评分 Ⅰ&Ⅱ (<4) Ⅲ (>4) ND
•
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T)后的生存数据有限,NET之后不常用pCR评 估。在IMPACT NET研究中,内分泌治疗前和治疗后两周Ki-67的表达可预测患者无 复发生存。基于PO24 NET研究开发了一种术前预后指数并在IMPACT研究中进一步 验证。该指数包括残余Ki67评分和治疗期间雌激素受体(ER)状态、病理肿瘤大小和 淋巴结状态等因素
主要终点 • 5年无复发生存 期(RFS) 次要终点 • 5年总生存期 (OS) • RFS预后分析
排除标准 • <65岁且组织学 分级为Ⅲ级患者
基线特征
A组 (阿那曲唑)
N(111)
年龄 ≤70岁 >70岁
T T2 T3 T4 59 52 87 13 11 77 34 73 34 4 21 82 5 3 1 110 38 56 17
72 22 17 56 36 19
64.9 19.8 15.3 50.4 32.4 17.1
65 21 20 48 30 28
61.3 19.8 18.9 45.2 28.3 26.4
RFS预后:单因素分析
• • 5年RFS和5年OS分别是83.7%(95% CI 77.9-88%)和92.7%(95% CI 88.2-95.6%),A组和B组间无显著差异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T2 vs T3-4; P=0.0001)、Ki-67表达(≤10% vs >10%; P=0.0093)和PEPI评分 (Ⅰ+Ⅱ vs Ⅲ; P=0.0004)与RFS相关;PEPI:术前内分泌治疗预后指数(preoperative endocrine therapy prognosis index)
研究结论
• 生物学标志物对于新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具有预测疗效的价值, 其 中包括HR表达水平,肿瘤组织学分级,组织类型,和增值指数如Ki67等; •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的PEPI评分(术前内分泌治疗预后指数, preoperative endocrine therapy prognosis index)可以有效评 估HR阳性乳腺癌患者个体内分泌治疗反应, 可以使一部分患者术后免 于化疗; • PEPI评分可可作为常规评估工具,有助于实现个体化辅助治疗;
•
• •
研究设计
一项探究性汇总分析,纳入两项前瞻性、非对照Ⅱ期NET研究的结果 阿那曲唑 (PO, 1mg/d) N=111
术前治疗4~6个月
绝经后T2-T4非 炎性乳腺癌、 N0-N1、M0、 HR-阳性/HER2阴性患者
N=217
R
氟维司群 (IM, 第1天、15天、29 天500mg,每4周一次) N=106
HORGEN试验的汇总分析
o MONALEESA-7: Ribociclib+他莫昔芬或非甾体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 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HER2-晚期乳腺癌
o 氟维司群后序贯CDK 4/6抑制剂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
o 奥拉帕尼单药 vs 化疗治疗HER2-阴性且伴胚系BRCA突变的转移性 乳腺癌患者:OlympiA研究不同激素受体和BRCA突变状态亚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