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市场理论

合集下载

有效市场理论

有效市场理论

有效市场理论有效市场理论(EMH: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是西方主流金融市场理论,又称为有效市场假设,该理论是预期学说在金融学或证券定价中的应用,是现代金融学理论的重要基石,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以及期权定价模型(OPT)都是在有效市场假设之上建立起来的。

一、有效市场理论(EMH)的产生第一篇讨论有效市场问题的论述可追溯到经济学家吉布森(Gibson)于1889年出版的《伦敦、巴黎和纽约的股票市场》一书,该书对市场有效性的思想进行了描述并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真正研究市场有效性问题是法国经济学家和数学家路易斯·巴切利尔(Louis Bachelier)对随机游走的研究。

1900年巴切利尔在其博士论文《投机理论》中对法国商品价格走势进行研究时发现,这些商品的价格呈随机游走,也就是说某种商品的当前价格是其未来价格的无偏估计值,投机是种“公平游戏",即投机者的期望利润应为零。

并在该文中首先提出了“市场收益是独立同分布(IID)的随机变量”。

但他并没有使用“随机游走”这一术语。

而真正界定“随机游走”定义的是1905年美国《自然》杂志在关于醉汉游走的问题中提出的.巴切利尔之后,虽然沃尔金(Working,1934)研究了随机游走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考尔斯和琼斯(Cowles & Jones,1937)对股票价格的序列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但对证券价格的行为的研究停滞了多年,直到计算机的出现。

1953年英国统计学家肯德尔(Kendall)在其《经济时间序列分析,第一篇:价格》一文中研究19种英国工业股票价格指数和纽约、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棉花、小麦的价格以寻找其周期变化的规律时发现,令他惊奇的是找不到价格变化的周期性规律。

通过广泛的序列相关分析后,他发现这些序列就象在随机漫步一样,下一周的价格是前一周的价格加上一个随机数构成。

有效市场理论的经济内涵及其影响

有效市场理论的经济内涵及其影响

有效市场理论的经济内涵及其影响首先,我认为关于有效市场理论的经济内涵及其影响一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在这篇论文报告中,我将会列举五个关于有效市场理论的经济内涵,并逐一展开分析。

在之后,我还将会列举五个有关于有效市场理论的案例,并分析其相关性。

一、有效市场理论的定义有效市场理论是一种金融和经济学理论,它认为金融市场的价格是合理的、准确的和公正的。

这种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尤金·法玛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并在之后得到了广泛应用。

有效市场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信息是平等的,市场参与者在同等的机会下都可以获得相同的信息。

这意味着任何新信息或大事件将被立即反映在市场价格中。

二、有效市场假设的等级有效市场理论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其分别为弱有效市场假设、半强有效市场假设和强有效市场假设。

1.弱有效市场假设:弱有效市场假设认为,市场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共信息,因此没有任何技术分析或基本分析可以获得超额收益。

2.半强有效市场假设:半强有效市场假设认为,市场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共和非公共信息,因此只有内幕交易可以获得超额收益。

3.强有效市场假设:强有效市场假设认为市场价格反映了所有的公共,非公共以及内幕信息,因此没有任何人可以获得超额收益。

三、有效市场理论的影响有效市场理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非常深远。

首先,有效市场理论强调信息平等,因此市场参与者都可以平等地分享市场的信息,这就加强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

此外,有效市场理论还强调了技术分析的局限性,因此投资者更加倾向于使用基本分析。

四、有效市场理论的批评和争论尽管有效市场理论含有着很多优越性,但是它也受到了批评和争议。

批评的主要观点是,有效市场理论无法解释市场中的投机泡沫,这意味着市场在某些时候是不合理的。

此外,有效市场理论中的信息平等假定可能被视为过度简化了市场现实。

五、有效市场理论的适应性虽然有效市场理论并非完美无瑕,但它仍然适用于现代金融市场。

事实上,很多交易员和投资者将有效市场理论作为基础理论进行分析和决策。

有效市场理论及我国资本市场分析

有效市场理论及我国资本市场分析

有效市场理论及我国资本市场分析有效市场理论是指在理性投资者的前提下,市场上的资产价格能够充分反映所有可得到的信息,并且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市场信息获得超额利润。

本文将对有效市场理论进行介绍,并分析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

有效市场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法玛尔于1965年提出,他认为市场上的资产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可得到的信息,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市场信息获得超额利润。

有效市场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市场是理性的,投资者是理性的,并且市场上的资产价格是公平和准确的。

有效市场理论根据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能力,分为三种形式: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

弱式有效市场认为市场上的资产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历史价格信息,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历史价格信息获得超额利润。

换句话说,弱式有效市场认为技术分析是无效的。

半强式有效市场认为市场上的资产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信息,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公开信息获得超额利润。

换句话说,半强式有效市场认为基本面分析是无效的。

强式有效市场认为市场上的资产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信息,包括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投资者无法通过任何方式获得超额利润。

我国资本市场是指中国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1990年代初的创业板试点到2000年代的创业板正式设立,再到2010年代的科创板设立,资本市场不断完善。

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是市场规模庞大,参与主体众多,交易活跃。

我国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和外资机构。

个人投资者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主要力量,但由于投资者教育水平不高,投资风险意识较低,导致市场波动较大。

我国资本市场的监管机构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CSRC负责监督和管理证券市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

这些问题导致市场的有效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有效市场理论及我国资本市场分析

有效市场理论及我国资本市场分析

有效市场理论及我国资本市场分析有效市场理论(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简称EMH)是现代金融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市场价格会充分反映全部可得信息,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信息来获得超额利润。

本文将首先介绍有效市场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假设,并探讨其对我国资本市场的适合性。

随后,我们将分析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1. 有效市场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假设有效市场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市场价格会反映全部可得信息,包括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信息来获得超额利润。

有效市场理论基于以下三个假设:(1) 假设一:投资者是理性的,追求最大化利益;(2) 假设二:信息是彻底且即时可得的;(3) 假设三:投资者的交易成本为零。

2. 有效市场理论对我国资本市场的适合性有效市场理论在我国资本市场的适合性存在一定争议。

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信息披露制度和监管机制相对薄弱,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内幕交易等问题,这可能导致市场价格未能充分反映全部可得信息。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信息披露和监管力度逐渐加强,市场透明度提高,有效市场理论的适合性也在不断提升。

3. 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问题我国资本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

然而,我国资本市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信息披露不充分:一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不许确,投资者难以获取全面的信息;(2) 内幕交易问题:内幕交易现象时有发生,伤害了普通投资者的利益;(3) 投资者保护不完善: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有待完善,一些投资者容易受到不法份子的欺诈和控制。

4. 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议和对策为了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1) 加强信息披露:加大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2) 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内幕交易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保护投资者的利益;(3) 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建立健全的投资者保护机构,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4) 推动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提高市场的竞争性和效率,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预。

有效市场理论及我国资本市场分析

有效市场理论及我国资本市场分析

有效市场理论及我国资本市场分析有效市场理论(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是现代金融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市场对所有可得到的信息做出了恰当的反应,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信息的价值,因此无法通过分析已公开信息来获得超额利润。

本文将对有效市场理论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探讨。

一、有效市场理论的基本原理有效市场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市场价格是公平和有效的,即市场上的所有信息都已经被充分反映在价格中,没有任何投资者能够通过分析已公开信息来获得超额利润。

有效市场理论基于以下三个基本假设:1. 弱式有效市场假设(Weak Form Efficiency):市场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过去的交易数据和历史价格。

这意味着无法通过技术分析或基于过去价格的规律来获得超额利润。

2. 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设(Semi-Strong Form Efficiency):市场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信息,包括公司财务报表、新闻公告、分析师报告等。

这意味着无法通过分析公开信息来获得超额利润。

3. 强式有效市场假设(Strong Form Efficiency):市场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和非公开信息,包括内幕信息。

这意味着无法通过任何信息来获得超额利润。

二、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我国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等。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本市场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市场流动性不足: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相对较低,交易量和交易频率较小,市场深度和广度有限。

这导致了价格波动较大,投资者难以进行有效的交易和套利。

2. 信息披露不透明:我国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仍不完善,公司披露的信息质量和透明度有待提高。

投资者难以获取准确和全面的信息,影响了市场的有效性。

3. 内外部操纵风险: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着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风险。

有效市场理论及我国资本市场分析

有效市场理论及我国资本市场分析

有效市场理论及我国资本市场分析一、有效市场理论概述有效市场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法玛尔于1960年提出的,它认为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反映了所有可得到的信息,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和预测来获得超额利润。

有效市场理论分为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三种形式。

弱式有效市场认为股票价格已经包含了历史交易数据,投资者无法通过技术分析获得超额利润;半强式有效市场认为股票价格已经包含了所有公开信息,投资者无法通过基本面分析获得超额利润;强式有效市场认为股票价格已经包含了所有公开和非公开信息,投资者无法通过任何手段获得超额利润。

二、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经历了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在内的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体系。

自1990年代以来,我国资本市场不断改革开放,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者参与交易。

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包括市场规模庞大、交易活跃、投资者结构多样化等。

三、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分析1. 弱式有效市场分析弱式有效市场认为股票价格已经包含了历史交易数据,投资者无法通过技术分析获得超额利润。

通过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股票价格的波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随机性。

因此,对于弱式有效市场的判断,需要进一步考察我国股票市场的技术分析工具和投资者的行为。

2. 半强式有效市场分析半强式有效市场认为股票价格已经包含了所有公开信息,投资者无法通过基本面分析获得超额利润。

我国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相对完善,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了大量的财务报告和经营信息。

但是,由于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存在一定的问题,投资者在进行基本面分析时需要谨慎对待。

3. 强式有效市场分析强式有效市场认为股票价格已经包含了所有公开和非公开信息,投资者无法通过任何手段获得超额利润。

在我国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等非公开信息的问题一直存在,投资者很难获取到这些信息。

因此,强式有效市场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下难以成立。

有效市场理论

有效市场理论

有效市场假说(EMH)是由尤金·法玛深化并提出的。

有效市场是这样一个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投资者,他们积极参与竞争,每一个人都试图预测单个股票未来的市场价格,每一个人都能轻易获得当前的重要信息。

在一个有效市场上,众多投资者之间的竞争导致这样一种状况:在任何时候,单个股票的市场价格都反映了已经发生的和尚未发生、但市场预期会发生的事情。

有效市场的定义是: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

衡量证券市场是否具有外在效率有两个标志:一是价格是否能自由地根据有关信息而变动;二是证券的有关信息能否充分地披露和均匀地分布,使每个投资者在同一时间内得到等量等质的信息。

根据这一假设,投资者在买卖股票时会迅速有效地利用可能的信息,所有已知的影响一种股票价格的因素都已经反映在股票的价格中,因此根据这一理论,股票的技术分析是无效的。

第一,在市场上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金融市场上每只股票所代表的各家公司都处于这些理性人的有效市场数据有效市场数据严格监视之下,他们每天都在进行基本分析,以公司未来的获利性来评价公司的股票价格,把未来价值折算成今天的现值,并谨慎地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第二,股票的价格反映了这些理性人的供求的平衡,想买的人正好等于想卖的人,即,认为股价被高估的人与认为股价被低估的人正好相等,假如有人发现这两者不等,即存在套利的可能性的话,他们立即会用买进或卖出股票的办法使股价迅速变动到能够使二者相等为止。

第三,股票的价格也能充分反映该资产的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即"信息有效",当信息变动时,股票的价格就一定会随之变动。

一个利好消息或利空消息刚刚传出时,股票的价格就开始异动,当它已经路人皆知时,股票的价格也已经涨或跌到适当的价位了。

当然,"有效市场假说"只是一种理论假说,实际上,并非每个人总是理性的,也并非在每一时点上都是信息有效的。

金融工程讲义 第六讲 有效市场理论

金融工程讲义 第六讲 有效市场理论

第六讲有效市场理论第一节有效市场假设概述一.有效市场假设(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的理论渊源第一篇讨论市场有效问题的著述可追溯到1900年,即法国数学家巴切列尔(Bachelier)所发表的博士论文《投机理论》,他在其中写道:“过去的,现在的,甚至是将来可预期到的事情都反映在市场价格中,但是与未来的价格变化没有明显的联系。

”他认为股票期货价格是不能预测的,买卖双方的盈亏机会均等,在任何一个时刻价格升降的可能性同时存在,因此投机者的预期收益是零,但是却没有什么经验证明来支持他的假设。

可惜巴切列尔的观点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20世纪50年代,保罗·萨缪尔森(Samuelson)才第一个认识到他的贡献。

1933年,经济学家考尔斯(Cowles)发表了论文《股市预测者能预测吗》,他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表明无法准确预测大市走势。

考尔斯发现:找不出任何证据来猜出市场的价格变化。

1944年,考尔斯在《计量经济学报》第12卷第3期及第4期合刊上发表了论文《股市预测》,他通过分析1929年至1944年15年内专家们所做的6 904次预测,统计出看好与看淡的比率为4:1,可是期内股市跌掉一半。

虽然这篇文章只是从投资专家的角度分析了他们测市的准确度,但也间接说明了市场的不可预测。

1934年,斯坦福大学统计学教授沃金·霍尔布鲁德(working Holbrood)在《美国统计学会学报》3月号发表了《供时间序列分析用的随机差系列》论文。

他用大量的统计数字,证明了股票和期货价格预测不准确。

沃金以每次成交的价位为基准,把股票及商品期货的价格变动绘成走势图。

通过这样的图表,他发现价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随机走动的,这证明价格趋向是不可测的。

同时,他还通过以随机过程求出随机数目的方法,证明根据每手成交价位绘制的图表所显示的价格变化与随机数目生成的图表没有任何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市场理论有效市场理论(EMH: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是西方主流金融市场理论,又称为有效市场假设,该理论是预期学说在金融学或证券定价中的应用,是现代金融学理论的重要基石,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以及期权定价模型(OPT)都是在有效市场假设之上建立起来的。

一、有效市场理论(EMH)的产生第一篇讨论有效市场问题的论述可追溯到经济学家吉布森(Gibson)于1889年出版的《伦敦、巴黎和纽约的股票市场》一书,该书对市场有效性的思想进行了描述并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而真正研究市场有效性问题是法国经济学家和数学家路易斯·巴切利尔(Louis Bachelier)对随机游走的研究。

1900年巴切利尔在其博士论文《投机理论》中对法国商品价格走势进行研究时发现,这些商品的价格呈随机游走,也就是说某种商品的当前价格是其未来价格的无偏估计值,投机是种“公平游戏”,即投机者的期望利润应为零。

并在该文中首先提出了“市场收益是独立同分布(IID)的随机变量”。

但他并没有使用“随机游走”这一术语。

而真正界定“随机游走”定义的是1905年美国《自然》杂志在关于醉汉游走的问题中提出的。

巴切利尔之后,虽然沃尔金(Working,1934)研究了随机游走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考尔斯和琼斯(Cowles & Jones,1937)对股票价格的序列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但对证券价格的行为的研究停滞了多年,直到计算机的出现。

1953年英国统计学家肯德尔(Kendall)在其《经济时间序列分析,第一篇:价格》一文中研究19种英国工业股票价格指数和纽约、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棉花、小麦的价格以寻找其周期变化的规律时发现,令他惊奇的是找不到价格变化的周期性规律。

通过广泛的序列相关分析后,他发现这些序列就象在随机漫步一样,下一周的价格是前一周的价格加上一个随机数构成。

一系列随机有序数字构成了与美国股票价格相同的时间序列,因而提出了股票价格遵循一种随机游走(Random Walk)模式。

肯德尔的实证研究极大地推进了市场有效假说的研究。

1959年罗伯茨(Harry Roberts)揭示了这些股票市场研究和金融分析的结论所隐含的意义,并最先提出了弱势和强势检验。

尽管肯德尔、沃尔金和罗伯茨提出了投机价格序列可以由随机游走进行很好描述的观点,但他们并没有对这些假设进行合理的经济学解释。

直到萨缪尔逊(Samuelson,1965)和曼德尔布罗特(Mandelbrot,1966)两位经济学家在仔细研究了随机游走理论后,才较为严密地研究了“公平游戏”的预期收益模型在有效市场理论中的作用以及这些“公平游戏”模型与随机游走理论之间的关系。

对股票价格的随机游走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芝加哥大学的尤金·法玛(Eugene F. Fama)教授,他在1965年的博士论文《股票市场价格行为》中将随机游走理论与市场有效理论连接起来,提出了著名的市场有效性理论: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证券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能获得或利用的信息,每一种证券的价格永远等于其投资价值,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

在他的博士论文中,不仅对随机游走理论进行了详实的讨论和总结,而且进行了深入的检验,对股票市场的技术分析(图表)学派和基本面分析学派提出了挑战。

1967年,罗伯茨在芝加哥大学举行的一次证券价格讨论会上,根据“所有可得到的信息”所包含的不同内容,首次将信息分为“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和“内部信息”三类,提出了证券市场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的区分方法,并得到一致赞同。

法玛是有效市场理论的集大成者,他为该理论的最终形成和完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法玛1970年的一篇经典论文《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证研究回顾》不仅对过去有关EMH的研究作了系统的总结,还提出了研究EMH的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

从此之后,EMH蓬勃发展,其内涵不断加深、外延不断扩大,最终成为现代金融经济学的支柱理论之一。

二、有效市场的假设前提有效市场理论有四个假设前提:1、市场信息是被充分披露的,每个市场参与者在同一时间内得到等量等质的信息,信息的发布在时间上不存在前后相关性。

2、信息的获取是没有成本或几乎是没有成本的。

3、存在大量的理性投资者,他们为了追逐最大的利润,积极参与到市场中来,理性的对证券进行分析、定价和交易。

这其中有包括三点:第一,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因此投资者可以理性评估资产价值;第二,即使有些投资者不是理性的,但由于他们的交易随机产生,交易相互抵消,不至于影响资产的价格;第三,即使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并非随机而是具有相关性,他们在市场中将遇到理性的套期保值者,后者将消除前者对价格的影响。

4、投资者对新信息会做出全面的、迅速的反应,从而导致股价发生相应变化。

三、有效市场理论的内容在上述的前提条件下,有效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在证券市场上,信息以随机的、独立的方式进入市场,面对刚公布的新信息,价格调整通常是独立进行的。

证券价格的变动是市场对各种信息做出的反映,因此价格的每次变动也是独立的,与前一次价格变化没有联系。

2、市场存在着众多投资者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他们能各自独立地对证券价格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评价。

3、投资者面对新信息,能够迅速、准确地调整价格反映新信息对价格产生的影响。

由于投资者能够迅速、准确地调整价格,市场对新信息的反映速度足够快,因此投资者不能获得非正常报酬,而只能赚取风险调整的平均市场报酬率。

这样,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证券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能获得或利用的信息,每一种证券的价格永远等于其投资价值,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

四、有效市场理论的三种形式既然证券价格作为一种正确的信号能充分反映一切可获得的信息,那么,可获得的有关信息就成为价格能否有效的决定因素了。

按照可获得的信息分类不同,有效市场理论将有效率的资本市场分为:1、弱有效市场在该市场中,证券的现行价格所充分反映的是过去价格和过去收益的一切信息。

在该类市场中,任何投资者都不能利用过去的信息制定投资策略进行证券买卖而获取异常收益(在有效市场中,与风险水平相当的证券收益率为正常收益率,实际收益率与正常收益率的差额为异常收益率)。

2、半强型有效市场在该市场中,现行的证券价格不仅能反映过去价格和过去收益的一切信息,而且还包括一切可以公开得到的信息(如公司的盈利宣告、股票分割、红利宣告等)。

因此完全利用可公开获得信息行事的投资者在扣除他们购买信息的成本后无法获得超额利润。

3、强有效市场在该市场中证券价格所包括的信息面最广,即价格在充分反映过去收益和报酬、一切可获得的公开信息之外,还对非公开的信息敏感,能即刻反映全部公开的和非公开的有关信息。

因此,任何投资者都无法凭借其地位和某种信息渠道来获得超额的预期收益。

有效市场的三种类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证券的价格反映一定的信息。

其区别在于:不同的市场反映信息的范围各异。

五、有效市场理论的检验方法及部分检验结果1、弱有效市场的检验弱有效市场强调是证券价格的随机游走,不存在任何可以识别和利用的规律。

因此,对弱有效市场的检验主要侧重于对证券价格时间序列的相关性研究。

具体来讲,这种研究又包括时间序列的自相关、操作检验、过滤法则检验和相对强度检验等不同方面。

(1)时间序列的自相关是指时间序列的数据前后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如果股票价格的升降对后来的价格变化存在着某种影响,那么在时间序列上应表现出某种自相关关系。

(2)操作检验是一种非参量统计检验方法。

这一方法将股票价格的变化方向用正负号表示,价格上升为正,下降为负。

如果价格变化的自相关性强,应能看到一个较长的同号序列,表示价格的连续下降或连续上升。

(3)过滤法则检验时通过模拟股票买卖过程来检验随即游走理论的可信性。

这一方法将股票价格变化作为买入卖出股票的指示器。

如果价格上升,表明股市看好,则在次日买入一定比例的股票;如果价格下降,表明股市看跌,次日卖出一定比例的股票。

如果股价变化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这种买入卖出方法的收益应显示出一定的特性。

(4)相对强弱检验也是模拟证券投资过程对随即游走理论进行检验的。

检验着首先选择一个与股票价格变化有关的指标,然后按照这一指标数值的指示决定买入卖出某种股票的数额。

根据以上检验的方法,有效市场理论的研究者做了大量地实验。

如:(1)利用相关性检验方法,摩尔(Moore,1962)发现股票价格的前后期变动序列之间的相关系数平均为-0.06,表示股价变动的前后期之间不存在序列相关关系。

(2)法马(Fama,1965)以1957年至1962年期间道琼斯工业指数的30 种股票作为样本,计算出价格序列残差的相关系数为0.03,表明各期股价不存在相关性。

(3)格兰杰和摩根斯坦(Granger and Morgenstern,1963)采用一种谱分析方法对股票价格波动进行研究,他们发现股票价格运动没有依赖性。

总的来说,八十年代以前对西方多数证券市场的大量经验研究表明证券市场是弱态有效的,而八十年代以来的多数经验分析却一些出现了不支持市场是弱态有效的经验证据,表现为有效市场中的异常现象,被称之为异象,稍候会有详细介绍。

2、半强型有效市场的检验对半强型有效市场的检验,主要侧重于市场反应速度的研究,即研究股票价格对各种最新公布的消息,如:、拆股、股利政策的变化、盈余信息等的反应速度。

其检验往往采用“事件研究”方法,通过对某一特定事件发布前后的股价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股价在什么时候对该事件做出反应及做出何种反应,从而确定股价对公开信息做出的反应是否符合半强式有效假设,如果某事件出现以后,股价能在短时期内得以迅速调整并自动恢复到均衡,从而使得任何以该事件为基础的交易不能获得超额利润,则表明市场是有效的;反之,市场是失效的。

检验结果,如:波尔和布朗(Ball & Brown,1968)运用累计超常收益分析法对年度会计盈余信息的公布对公司股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美国的股票市场系满足半强式有效市场。

科文和平克顿(Keown & Pinkerton,1981)对公司接管前后的收益率进行的研究发现,在消息公布之前目标公司的股价开始上升,这表示信息进入价格;在消息公布的当天股价发生向上阶跃,反映出目标公司的股东所获得的接管溢价;而在消息公布以后价格没有继续上升或者发生反转,说明价格对信息的反应是正确的。

这个结论与半强式有效假设一致。

3、强有效市场检验对强式有效市场的检验目前尚无比较成熟的、规范的方法,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观察那些特定的交易者,如专业投资者或内幕人员,他们依赖于某些特定的公开或内幕消息进行交易,看其能否获得超额收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