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高中美术《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高中美术《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并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及欣赏水平。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了解家乡本土的美术,进而热爱乡土美术,并逐步提高传承乡土美术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如何界定民间美术?2、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教学难点:1、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2、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教学方法:展示我国民间美术的相关图片和影响资料,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及自己创作的方式,培养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相关民间美术图片资料、课本等。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民间美术作品实物、创作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在上课之前,我想先进行一个课前五分钟讨论,快要过年了,大家的心情一定特别高兴,过年之前各家各户都要忙碌一大阵子,大家能说说我们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是通过何种方式呈现出一派喜庆欢乐的气氛的呢?(学生讨论回答:大扫除、贴门神、对联、窗花、放鞭炮、舞狮子等)讲授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中国民间美术,接下来,请各组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美术作品,并简单地介绍自己收集的理由。

(学生讨论回答)下面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中关于民间美术的文字说明,然后用简单地语言谈谈该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广泛流传的美术作品。

)下面老师带领大家去山西农村,请大家认真观看看看,那里的人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过年的,哪里的民俗和我们安徽有什么不同。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剪纸》说课稿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剪纸》说课稿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剪纸》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剪纸》。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针对人教版《美术鉴赏》第九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的一堂拓展课,挑选最简单易懂的剪纸,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制剪纸的乐趣从而强化对民间美术的认识。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学生虽在日常生活中偶有接触,但美术基础薄弱,了解不够深入,剪纸表现了中华民族淳厚隽永的民情与民风。

剪纸在中国民间是最为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长久地影响着我国传统文化,但是现代的人们已经疏远了剪纸,重拾我们祖先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古老民间艺术,是每一个美术老师应尽的一份责任。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所执教的年级为高一年级,学生步入高中,对自己的心智成长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够品评认知一些造型较复杂的作品,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在上一节课中学习认知了“中国民间美术”的各种形式,如:泥塑、皮影、剪纸蜡染等,但缺乏亲身体验。

学生对剪纸已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再加上很多学生本来对做手工怀有一定热情,有自己的审美追求,这些都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

本课以了解剪纸艺术到制作一个“团花”剪纸为过程,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养成自学艺术钻研知识的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学习团花剪纸的风格特色。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掌握简单的团花剪纸的制作技巧。

3、情感目标:引导和启发学生发现和欣赏剪纸艺术的美,让学生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愉悦,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特色以及团花剪纸的特点提高对民族艺术的认知和传承意识。

[教学难点]掌握折纸、修剪、设计团花的方法。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比赛说课稿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比赛说课稿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本课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让学生欣赏课文图版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让学生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民间美术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在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

让学生在民族文化情境中学会鉴赏,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理解学习掌握民间美术基础知识,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十分关注流行,对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只留于表面。

审美能力的培养,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和课标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和技能: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特点,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以“欣赏美、了解美、评价美”为线索,尝试把“搜集资料→阅读欣赏→讨论探索→评价延伸”的研究型学习方式引入教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和多种实践,使学生走近民间美术、走近生活,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年画、刺绣、剪纸等民间美术。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学案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学案
四、小结
从以下几个方面回顾本科所学的主要内容:
1、中国民间艺术含义
2、各种民间艺术形式及特点
3、民间艺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知识链接一:神荼(音“申书”)、郁垒(音“玉律”)
最早的门神是神荼郁垒。首见于王充《论衡·订鬼》所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二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这样在民间就流传开用降鬼大仙神荼、郁垒和桃木驱邪、避灾的风习。他们用桃木刻成神荼、郁垒的模样,或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挂在自家门口,用以避邪防害。这种桃木板被称做“桃符”。后逐渐演变为纸质门神。
知识链接二:皮影戏艺术
皮影,又称灯影,以在灯光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河南、山西农村,这种拙朴的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知识链接三:面花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
2、能力目标:理解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3、情感目标:认识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从而自发的保护与发扬民间传统艺术。
重点难点:
1、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2、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2)、剪纸表现方法:单色、彩色。单色剪纸又分为阴刻剪纸、阳刻剪纸;彩色剪纸又分为染色法、拼色法等。
(3)、剪纸艺术类别:剪纸主要用来表达喜庆祝福,如过春节或喜庆日子而装饰在窗格内的窗花、贴在门楣上的门笺、婚礼布置新房的喜花,还有美化居室环境的墙花、炕围花、顶棚团花、灯花等。

高中美术鉴赏美在民间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美在民间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美在民间教案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激发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3. 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民间美术的定义及分类- 不同地域民间美术的特色与代表作品- 民间美术与当代生活的联系- 实地调研与作品创作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

- 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作品。

-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并收集民间美术素材。

- 指导学生进行主题性的创作实践。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民间艺术作品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民间美术的概念。

2. 知识讲解:系统阐述民间美术的种类和特征,重点介绍剪纸、刺绣、陶瓷等几种常见的形式。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件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作品,深入探讨其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4. 现场教学:安排一次外出考察活动,让学生走访当地的手工艺市场或博物馆,观察和记录民间艺术品。

5. 创作实践:基于所学知识和实地考察的素材,指导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创作项目。

6. 成果分享:在课程结束时,举办作品展览或交流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活跃程度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

- 考察学生的作品创作,评价其创意和技术实现。

- 通过问卷调查或口头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反思:- 分析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 思考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和创新精神。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众多门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认识民间美术中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对专业美术创作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民间美术中包含着多民族的艺术创作,应重视民间美术作品的收藏和研究。

2、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展示民间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来自民间,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总结其艺术特点,最后学生谈自己对民间美术的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民间美术重在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懂得弘扬民族精神,要保护民族民间的艺术,提高保护的自觉性是民间美术鉴赏的根本目的。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通过具体作品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民俗生活内容和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处的审美理想。

教学难点:中国民间美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学生容易从专业美术角度挑剔民间美术的不足,教师应当多引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学生:放过。

教师:如今,放风筝已经是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原本走向衰落的风筝工艺随着放风筝在民众中的普及,又走向了繁荣。

教师问:那你们知道风筝属于哪一种美术门类?学生答:民间美术。

教师:非常好,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民间美术的海洋(板书课题),了解民间美术给我们带来的别样的美感。

二、讲授新课:1、民间美术的定义: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A、教师展示自己带来的民间美术的作品,请学生观看并总结回答以下问题:*这些作品的作者是什么人?*这些作品是用来干什么的?*他们反映了作者的什么?B、教师由学生的回答同学生一起总结出民间美术的定义。

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

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高中美术鉴赏《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案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它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增加知识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的介绍:年画、刺绣、风筝、玩具、剪纸等民间美术。

课型:新授,鉴赏。

教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听、看、想、讲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1分钟)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集体讨论选出哪些是民间美术作品。

师: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同学们先来看课本。

(板书中国民间美术)三讲授新课(5分钟)师:给学生分组,男生组、女生,讨论分析。

男生: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应该是民间美术。

女生: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男生: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师结: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麽多那位同学能来概括一下民间美术有几大类?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同学们知道我们这有哪些民间美术吗?生:年画、泥塑、风筝、剪纸。

1、年画(12分钟)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辈出,曾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丰厚,年画,深受其影响。

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代,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纷纷迁至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

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

解放后,桃花坞的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

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

图片《一团和气》生看完后有何感想。

师结: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品。

画面成圆形,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点象儿童,又有点象老妇的脸,身穿锦困服饰,颈配长命锁,手捧,《各气吉祥》卷,拎人喜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

第九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3

第九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3

【教学课题】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3【课型】授新【教学目标】1、课标内容要求:能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判断评价,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培养学生审美判断能力。

2、培养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及创意实践方面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准确把握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评价法。

教学过程环节情境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准备充分做好学习的准备,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教材内容准备与民俗活动相关的短视频、民间美术作品实物与图片若干。

制作电子课件准备好资料、课件、教学设计。

预习本课学习内容。

导入启发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课件展示:民间信仰的造型载体。

中国民间美术发端于史前时期。

处于对未知自然的敬畏心理,先民们的“万物有灵”观念逐渐产生。

在民间文化中世代相传,始终起着“守护神”的作用。

准备资料。

观看图片,进入情境中。

探究发现进一步体会民间美术所蕴含的民间信仰与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四、民间信仰的造型载体1、展示教材第82页上面的图片:社火脸谱“雷神”、藏族羌姆、抓髻娃娃。

展示资料,提出问题,巡视指导学生。

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提出问题:(1)民间美术是否蕴含了民间信仰?举例说明。

(2)民间美术所蕴含的哪些民间信仰在今天仍有重要价值?(3)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民间美术的发展?2、探究与发现:关羽如何成为人们心中“义”与“信”的化身?你还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因其突出的德行而受到百姓尊崇?这些人物的品德与当代的核心价值观有哪些共同点?百姓对他们的崇敬体现了怎样的美好愿望?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课堂总结系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民间美术既是艺术家创作之源泉,也是大众的文化生活之流,数千年来传承至今,是值得珍视和保护的民族文化遗产。

组织学生总结本课内容。

与教师一起梳理总结。

学习评价进一步落实核心素选择一件中国民间美术作品,描述其与民俗活动的关系,分析其艺术特点和独特的精神提出问题,指导小组内互评与自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民间美术作品欣赏,形成对中国民间美术
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了
解家乡本土的美术。

进而热爱乡土美术,并逐步提高传承乡土美术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以及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民间美术特征的实物
学具准备:民间美术相关资料收集、剪刀、彩纸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音乐导入
播放民俗音乐《喜洋洋》,提出问题:过年有哪些传统习俗?
中国传统春节有哪些民俗活动(东北、西北、南方)(小组讨论回答)
它们属于美术里面的哪个门类?(小组抢答)一一民间美术。

引出课题:美在民间一一中国民间美术。

环节二:欣赏图片,讲授新知
1.展示图片,哪些作品是民间美术的作品?如何界定民间美术?辨一辨说说理由。

引出民间美术的定义。

2.学生观看民间美术短片,寻找、总结出民间美术的种类。

一一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民间玩具等。

3.各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民间美术作品,并且进行欣赏,小组讨论民间美术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①生活实用:实用简洁,因才施艺
②审美需求:质朴率真,乡土气息
③表达情感:热烈夸张,象征寓意
4.展示几组民间美术图片,让学生根据作品中运用的动植物或字体形象,分别猜测作品
里所蕴含的象征寓意。

(抢答)
①福禄寿
②喜上眉梢一一喜鹊、梅花
③连年有余莲子、鲤鱼
④鸳鸯戏水一一婚姻幸福美满
小结:以上所提到的都是民间传统中比较常见的象征寓意,反映出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
的憧憬和向往,追求喜庆吉祥。

5.让学生回忆:过年过节有哪些民俗表演活动或热闹场面?在民俗活动的热场所里能够
见到哪些民间美术作品?(抢答)
展示图片:过年一一舞狮舞龙;元宵节一一闹花灯;端午节一一赛龙舟。

学生讨论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教师总结:民俗文化孕育了民间美术,民俗文化为民间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大量
素材和养料,而民间美术也丰富了民俗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环节三:拓展延伸,情感表达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1.目前,很多民间艺术由于民俗活动的消退而逐渐消失,有人认为传统的民间美术已经
逐渐脱离了我们现代生活的需要。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是否有必要保留民间艺术?它们有哪些价值?
2.该如何传承发展民间美术、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为此做些什么?
3.展示图片,学生感受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联系。

环节四:小结作业,动手实践
1.以回顾式的方式让学生回忆民间美术的定义、种类、特点及其寓意等知识。

2•布置课外作业:实践剪窗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