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网络流行用语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网络流行用语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重庆邮电大学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关于网络流行用语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学院:软件学院专业:软件工程指导老师:**组长:韩汝进组员:张良春周慧王小凤邓小亚姜红吴鹏2013年 5月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成长之下,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网络热词的不断诞生,一方面反映了网民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让网民的情感得到了释放。

历史上,人们为了表达对事物的感情,诞生了民谣,顺口溜等这些短小精悍,又饱含信息的语言文字。

而在如今互联网时代,当时似乎短小精悍的文字,在如今似乎有些臃肿,进而用网络热词来代替。

比如“打酱油”,“我爸是李刚”“神马都是浮云”这些词只有几个字,但这些词语后面却深刻反映了某种社会想象,网民的感情通过网络热刺不断的传递和释放。

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灵活,喜欢新鲜事物,渴望交流,崇尚创新,追逐时尚,而且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约束(包括主流语言规范的约束)。

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由于他们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使"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具有了必然性和可能性。

语言是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前“网络时代”的反映,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

因而,随着网络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必将扩大其影响范围。

对于网络用语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日渐流行,我们小组确定了“网络语用对大学生的影响”这一调查主题,并展开了调查。

(二)研究内容1、问卷设计对于网络流行用语我们首先应该把它当作一种语言来看待,其次再去考虑它与正规语言的区别以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因此,经过小组讨论我们认为问卷的设计离不开一下几个方面:网络流行用语在大学生中的流行程度、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频繁出现在生活中的看法以及网络流行用语将来的发展趋势。

而网络流行用语将来的发展趋势作为调研的重心自然放在卷尾位置,其他方面作为由浅入深引出大家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看法。

探讨网络文化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

探讨网络文化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
探讨 网络文化对 我 国大学 生的影 响
丁 见 李 社 会 依 然 存 在 问 题 , 网络 文 化 对 大 学 生 的 影 响 既有 提 高 学 生 的判 断 力 , 成 科 学 的 学 习方 式和 思 维 模 式 。 形 利 又 有 弊 。 文 针 对 我 国 网 络 文 化 对 大 学 生 的行 为 影 响及 大学 生行 为反 过 来 本 第三 , 有利 于 形 成 多 角 度 、 面 的 看 待 问题 的思 维 方式 。 由于传 全 影 响 网络 文 化 进 行 初步 探讨 ,进 而 提 出构 建 良好 网 络 环 境 的 必 要 性 和 途 径 , 统 教 育 方 式 因 素 , 比如 课 堂 的气 氛 , 师 的权 威 性 等 , 老 大学 生 的 思维 引导 我 国 大 学 生 的 网络 行 为 , 建 健 康 的 网 络 文 化 , 进 大 学 生 养 成 文 明 的 将 受 到 束 缚 , 往 只 看 到 所 要 学 习 的知 识 点 , 忽 略 了知 识 点 之 外 的 创 促 往 而
网络行为。
相 关 内容 。 这 也 导 致某 些大 学 生 专 业 知 识 很好 , 其他 的礼 仪 、 际 但 交 等 人 文 素 养 却 比较 低 。 时 , 同 大学 生 的 思 维 模 式往 往 呈现 单 一 化 的特 1 网络 文 化 概 述 点 , 师 讲 课 的 方式 和 习惯 , 潜 移 默 化 中影 响 大 学 生 的思 维 模 式 , 教 在 11 网络 文化 概 念 . 因此 大 学 生 看 待 问 题 更 多 的从 横 向上 思 考 ,而 忽 略 了纵 向上 对 整 个 任 何 一 个社 会都 有其 特 定 的文 化 ,近 年 来 ,随着 网 络 的快 速 发 事 件 的意 识 。 展 , 拟社 会 也 逐 步 形 成 。 在 我 国 ,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方案一、调查背景: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世界正以其神奇的力量加速改变着。

很多自控能力差的大学生沉迷网络,误入歧途,荒废学业,难以自拔。

他们放弃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有的学生甚至为了筹集到电游和上网的费用而不择手段。

这些巨大隐患同时潜藏于网络带给人们自由和便利的好处之下。

如果学生没有被积极的引导(养成不良的上网习惯,不仅会影响其身体健康,而且会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

二、调查目的:了解当前广大大学生朋友接触和利用网络的状况,分析其特点,以便为进一步深入探讨网络在大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并就如何解决大学生上网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提出正确使用互联网资源、养好良好的上网习惯的号召,倡导同学们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引导同学们文明用网。

同时,呼吁同学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对形形色色的网络世界,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判断,加强自律,创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

三、调查对象:河南工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四、调查时间:问卷调查阶段:2014.05.13——2014.05.15活动总结阶段:2014.05.17——2014.05.18 五(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抽样分析法六、调查地点:七、组织机构:根据调查要求,我们将成立调查组织机构,机构成员如下:指导老师:组长:成员: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

“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一些专家学者不无夸张地说,“网络文化”是继语言文字的产生和形成,以及活字印刷的发明之后,人类文化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

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

浅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影响

浅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影响

浅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影响网络文化是当今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对大学生校园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网络文化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行为产生了一定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影响。

网络文化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过去,学习主要依靠课堂教学和纸质教材,而现在,大多数学生更倾向于在网上搜索资料、观看网络课程和参与在线讨论。

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得学生可以更快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网络文化也让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设备随时随地上网,这使得他们更加依赖网络来获取信息、进行娱乐和社交。

网络平台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娱乐和消遣方式,比如在线游戏、网络文学、视频直播等,这些都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文化的普及也改变了大学生的交友方式,现在许多大学生都会通过社交平台来结识新朋友,这为他们拓展了社交圈子,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交问题,比如沉迷于虚拟社交而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交友机会。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大学生可能会受到来自网络的各种信息的影响,包括一些不良信息、负面情绪等。

而且,网络也给了大学生更多的社交压力和心理压力,比如在社交平台上展示自己的生活、获得他人的认可等,这些都可能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

网络上的虚拟生活也可能与现实生活产生一定的矛盾,使得大学生出现自我认同和自我调整的困难。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校园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尽管网络文化给大学生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关于《网络与大学生》调查报告的心得体会模板

关于《网络与大学生》调查报告的心得体会模板

关于《网络与大学生》调查报告的心得体会模板《网络与大学生》调查报告心得体会通过对《网络与大学生》这一调查报告的研究,我对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此同时,它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在这篇体验报告中,我将主要从网络对大学生学习、人际关系以及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对策以应对这些问题。

首先,网络对大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多干扰。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很容易分心,他们常常沉迷于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等娱乐活动,忽视了学习任务。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还损害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专注力。

另外,大量的信息和资源在网络上可以随意获取,这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们更加依赖网络,不愿意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知识,导致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受到了限制。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提倡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的理念。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明确网络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限度,将其作为工具而不是娱乐。

此外,教育机构和家庭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限制他们使用网络的时间和范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其次,网络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网络的便利性使大学生更加倾向于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和沟通,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这导致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有些人甚至在现实生活中变得孤僻和内向。

此外,网络上的一些虚假信息和隐私泄露问题也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造成了困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倡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大学生能够参与到各种社交活动中,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互动能力。

家庭也应该鼓励孩子们与家人和亲友进行真实的交流,培养他们的人际关系。

最后,网络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长时间使用网络会导致大学生眼疲劳、颈椎和腰椎问题,甚至出现肥胖等生活习惯不良的情况。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大学生网络调查报告1网络的普及,使得我们的沟通和生活变得更加便利,我们也越来越依赖网络。

我们的生活已经逐步网络化。

据调查,大学生是社交网络的主力军,活跃度颇高。

前,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都会使用社交网络,使用时长普遍在1-2个小时。

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上主要活动是浏览新闻、微信、微博等等。

积极影响:一、促进社会化人的社会化过程会受到周围群体及媒介的影响,当代社会互联网的影响力更是与日俱增。

大学生借助社交网络沟通联系、发布状态与日志、上传照片、发表评论等,能够使得大学生在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相似的群体中进行互动,推动大学生融入社会。

二、扩展生活空间社交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壮大,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宽广与便利的交流学习平台。

通过社交网络多渠道,大学生能更加快速便捷地获取时事政治、新闻热点、娱乐社交等信息,同时参与话题互动与评论,有助于扩展大学生的生活空间。

三、满足多样的心理需求社交网络极大地满足了多样的心理需求。

基于社交网络的强大功能,大学生可以通过状态、日志、图片、聊天语音等方式表达自我、宣泄情感;社交网络的互动性满足了社交需求;大量的资讯信息与好友动态满足了大学生的求知与好奇心理;分享与转发功能满足了“炫耀”心理等。

四、增强幸福感由于社交网络加强了人的视觉与听觉信息、弱化了面对面的交流、减小个性害羞的大学生压力,使得个性害羞的大学生在网上敢于表露自我,有助于自己的社会关系,提高自身幸福感。

消极影响:一、现实社交障碍大学生对社交网络过于依赖时,其现实社交的焦虑感增加,出现回避与苦恼的情感反应。

大学生习惯于通过社交网络与外界沟通,形成了网络交际圈与特定的网络表达,在现实社交中容易出现表达失灵的情况。

二、心理依赖大学生经常在上课时间玩手机,有部分大学生玩手机频率高、时间长,不断地进行好友状态查看与朋友圈刷新,难以自控。

一段时间内未接触社交网络就会感觉与世隔绝或者很难受,内心十分不舒坦,对社交网络极度依赖,并影响了自己的大学生活三、价值观念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错误或偏激负面的观念可能影响他们的判断力,相对就把自身的正确价值观给抹黑了。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资源。

网络文化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有关学习、生活、社会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世界,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其次,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平台。

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此外,网络文化还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娱乐活动。

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如观看电影、玩游戏等,从而更好地放松自己,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总之,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资源、交流平台和娱乐活动,从而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

因此,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网络文化对新时期大学生影响的调查与研究

网络文化对新时期大学生影响的调查与研究
生活 方 式 、 为 方 式 以及 思 维 方 式 。文章 在 进 行 问卷 调 查 的 基 础上 , 分 尊重 网络 文 化 自身 的 发 展 规律 , 合 行 充 结 新 时 期 大 学 生 自身 的特 点 , 证 地 分 析 了 网络 文 化对 大学 生带 来 的 双 重 影 响 , 加 强 网 络 文 化 的有 效 管 理 进 辩 就
展 , 仅对 社 会 、 济 等 产 生 着 全 方 位 冲 击 , 且 会 带 来 社 表 , 发 放 问 卷 4 0份 , 收 有 效 问 卷 4 0份 , 效 率 为 不 经 而 共 2 回 2 有
会 物 质 生 活方 式 与 日常交 往 方 式 的变 化 。就 高 校 而 言 , 网 10 。调 查 涉及 不 同性 别 、 历 、 级 及 专 业类 别 的学 生 , 0 学 年 络 文 化 正 以空 前 的 广 度 和 深 度 对 大 学 生 的学 习 、 活 进 行 在 被 调 查者 中 , 通 本 科 学 校 学 生 占 5 % , 职 高 专 院 校 生 普 1 高 着 全 方 位 的渗 透 。2 1 0 0年 7 , 国 互 联 网 信 息 中心 公 布 学 生 占 4 ; 工 类 学 生 占 6 , 史 类 学 生 占 4 ; 月 中 9 理 o 文 o 男 8 女 2 从 大 的《 2 次 中 国互 联 网 络发 展 状 况 统计 报 告 》 明 , 第 6 表 目前 中 生 占 5 , 生 占 4 ; 年 级 分 布 情 况 看 , 一 学 生 占
增 有 网 络 作 为继 广播 、 纸 、 视之 后 的 新 兴 媒 体 ,不 仅 已 国 内 发 展 趋 势 , 强 全 球 意 识 , 助 于 他 们形 成 开 放 观 念 和 报 电 经 发展 成 为一 个 新 兴 的产 业 ,而 且 已成 为 思 想 文 化 交 流 的 多 维 思 维 方 式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调研报告——以西南大学为例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大学生作为网络文化消费的主力军,深受其影响。

尤其在思想观念、学习方式、学习氛围和态度等方面影响颇深。

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并对此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文化。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观念A SURVEY OF THE INFLUENCETHE INTERNET CULTURE HAS ON UNDERGRADUATESABSTRACTalong with the network popularization,Internet culture has infiltrated into each social life aspect. As the main force of internet culture consumption,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overly influenced by it, especially in their ideology, the way of study, and their attitude . With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objects,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culture on them is being studied. In the end, countermeasur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to guide student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internet culture.KEY WORDS: internet culture, undergraduates, ideology and morality前言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文化技术的融合体。

相对于传统的农业文化、工业文化等,网络文化在实践性和时代上具有鲜明的特点,这种文化具有的虚拟、开放、多元、社会和个体性影响着社会各个层次的人群和方面。

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人群的代表,对新型事物具有强大的接纳和学习能力。

因此,在一定程度和环境上,网络文化对其的影响大过各个阶段的人群,迅速的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方式、学习氛围和态度等。

本次调研基于此背景的情况下,为了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具体影响,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面对西南大学不同年龄性别的在校学生,从性别和上网频率和时间关系、年级和上网时间及频率的关系,上网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网络消息可信程度和心理影响等几个大方面进行问卷、统计,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研究分析数据,得出调研结果。

从而了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达到从主观方面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文化,例如提高其网络道德水平、意识和自身网络素质,和学风氛围,推动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科学向上的网络文化等目的。

一调研方法1 调研对象和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为西南大学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在校研究生,涉及农、理、工、经、管、文、法等各个专业各年级学生。

调研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采用随机抽样调查,随机发放,统一收回问卷。

具体方式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在问卷星中导入设定好的调查问卷,编辑制作好问卷后,通过同学帮助,将问卷链接通过QQ和微信发给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完成问卷填写。

本次调研共计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84份,其中有效问卷266份,占总发放问卷的88.67%。

其中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24岁;男生154(57.90%)人,女生112(42.11%)人,男女性别比为1.38 :1;大一58(21.80%)人,大二40(15.04%)人,大三84(31.58%)人,大四34(12.78%),研究生50(18.80%)。

详见表格1。

表1 基本信息项目分类值频数百分比(%)性别男生154112 57.90 42.10女生年级新生(大一-大二)9816836.8463.16老生(大三-研究生)生源农村97169 36.47 63.53城市2 问卷调查设计在设计问卷时,我们仔细考虑了本项目要调研的主要问题和针对人群,在确定了研究对象后对问卷问题进行一一设定,对于所提问题,我们充分考虑了:(1)问题的合理性。

合理性要求必须和所调查的主题密切相关,如果违背了这一点,那么再精美的问卷都是没有意义的。

(2)问题的一般性。

问题的一般性要求问题具有普遍意义,这是问卷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例如在问卷中,我们用到了许多诸如“ 其他”的选项,将我们没有重点研究的问题归为一类,这样方便我们后期的统计和分析。

(3)问题的逻辑性。

问题和问题之间的逻辑性使整个问卷具有整体感,从而能使我们能够获得比较完善的信息,使调查对象感到问题集中,也让整张问卷成为一个相对完善的小系统。

(4)问题的明确性。

在问卷中,我们做到了提问清晰明确,这样便于被访问者做出明确规范的回答,避免了被访问者在选择上发生困扰,也避免了有效信息的流失。

(5)问题的非诱导性。

在整个问卷的设计中,我们充分考虑了问题的非诱导性这个要求,我们不为了刻意得到某种结论而提出一些具有诱导性的问题,在问题设置中,我们做到中性位置,不参和提示和主观臆断,这样就做到了将被访问者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得到的数据就会更加真实有效。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1 大学生性别和上网频率及时间的关系分析表2 大学生性别和在校期间上网情况Count在校期间上网情况(%)Total经常上网偶尔上网从不上网性别男39.97 15.87 0.23 154女29.09 13.25 1.59 112 频率70.98 27.34 1.68 266 对大学生上网频率(含手机上网)的调查项目中设置为经常上网、偶尔上网和从不上网三个选项,从表2中可以看出经常上网的同学占70.98%,偶尔上网的为27.34%,不上网的同学仅占1.68%。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经常上网的男生占总样本的39.97%,经常上网的女生占总体样本的29.09%,男生经常上网的频率要比女生高;偶尔上网的男生占总样本的15.87%,偶尔上网的女生占总体样本的13.25%,男生偶尔上网的频率要比女生略高;从不上网的男生占总样本的0.23%,从不上网的女生占总体样本的1.59%,女生从不上网的频率要比男生高。

Count每天上网时间(%)0-1小时1-2小时2-5小时5-8小时超过8小时性别男 4.31 29.935.813.416.38 7 5 9女17.2323.4439.4511.378.31频率12.2127.3437.2312.9610.26从表3中可以看出,男生上网时间控制在0-1小时的比例为4.31%,女生上网时间为0-1小时的占17.23%,男生和女生每天上网时间为2-5小时的占大部分,男生上网时间超过8小时的人数是女生的两倍。

由此可见,男生上网时间比女生长,这也说明男生的自我控制力在女生之下,比较容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游戏里。

所以网络引导工作中,应当有所侧重点,需要极其重视给男生辅导和关注。

通过对于大学生性别和上网时间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网络已经融入到了现代大学生的生活,网络使用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所以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网络引导是值得大家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上网时间在不同年级间同样存在显著差别(结果如表3)。

2 大学生年级和上网频率及时间的关系分析频率在校期间上网情况(%)经常上网偶尔上网从不上网年级大一67.23 30.25 2.52大二72.56 26.35 1.09大三67.43 31.54 1.03大四64.12 34.56 1.32研究生74.54 25.31 0.15 频率69.52 28.89 1.59 从表4中可以看出经常上网的同学占69.52%,偶尔上网的为28.89%,不上网的同学仅占1.59%。

进一步反映出,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们不可或缺的精神世界以及生活方式,从侧面反映了高校硬件条件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和网络在大学校园已经普及。

这为大学生普及网络知识和上网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从调查中不难发现,大一学生经常上网的频率低于其他年级,大一时期是进入大学生活的开始阶段,是树立大学生活学习风气最重要的时期。

所以对大一学生应该开展适量的网络教育活动,让大一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风气,控制上网时间,防止他们沉溺于网游之中。

表5 大学生年级和每天上网时间情况Count 每天上网时间(%)0-1小时1-2小时2-5小时5-8小时超过8小时年级大一22.35 40.12 15.23 6.85 15.45 大二 3.69 33.58 33.69 14.23 14.81大三 1.81 13.34 39.58 28.90 16.37大四 5.23 51.28 35.26 6.21 2.02研究生1.27 30.35 36.59 25.26 6.53频率12.32 20.73 39.21 15.26 12.48 从表5中可以看出大一同学上网时间在两小时以下的比例为62.46%,而二三年级上网在两小以上的在60%左右。

这也和前文的上网频率结果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一年级是网络使用教育的最佳时机。

通过对长时间(大于5小时)上网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三年级学生中比例最高达45%,远高于其他年级,其中大于7小时上网时间的比例竟高达16.37%,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关注的现象。

非常有必要对这些长时间上网的同学进行合理引导。

大三时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时间段,大三学生需要确定未来的职业方向,需要规划自己未来的道路,不能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中而荒废人生。

因此学校需要开展和组织一些知识讲座,以此来启发大三学生。

3 上网地点和性别及年级的关系Coun t上网常去地点(%)Total寝室学校机房网吧教室其他地方年级大一39.5221.8729.241.34 8.03 58大二92.354.23 2.45 0.54 0.43 40大三64.23 1.26 25.430.35 8.73 84大四47.86 2.34 11.351.21 37.2434研究生 23.43 67.53 7.451.250.3450频率58.3514.1218.671.477.39266表6可见,大一新生在网吧上网的频率最高,说明大一新生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在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生活的情况下会选择在网吧打游戏来逃避现实。

再加上网吧里面的不良风气,这对于大一学生来讲是堕落的第一步。

随着年龄的增长,去网吧的人数比例也在渐渐减少,这说明学校在于大学生生活逐渐融合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网游的时间,更多精力投入学习生活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