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分析-原理与操作
凝汽器工作原理及操作和分析

三、表面式凝汽器的工作原理:
• 表面式凝汽器的工作原理:凝汽器中装有大量的铜管, 并通以循环冷却水。当汽轮机的排汽与凝汽器铜管外表 面接触时,因受到铜管内水流的冷却,放出汽化潜热变 成凝结水,所放潜热通过铜管管壁不断的传给循环冷却 水并被带走。这样排汽就通过凝汽器不断的被凝结下来。 排汽被冷却时,其比容急剧缩小,因此,在汽轮机排汽 口下凝汽器内部造成较高的真空。
• 工作水温升高,使抽气室压 力升高,降低了抽气器的效 率。当发现水温升高时,应 开启工业水补水,降低工作 水温度。
4、真空系统漏人空气:
• 真空系统是否漏入空气,可 通过严密性试验来检查。此 外,空气漏入真空系统,还 表现为凝结水过冷度增加, 并且凝汽器端差增大。
五、凝汽器真空下降 的危害:
• (1)使排汽压力升高,可用焓降减小,不经 济,同时机组出力有所降低; (2)排汽温度升高,可能使凝汽器铜管松 弛,破坏严密性; (3)排汽温度升高,使排汽缸及轴承座受 热膨胀,引起中心变化,产生振动; (4)汽轮机轴向位移增加,造成推力轴承 过载而磨损; (5)真空下降使排汽的容积流量减小,对 末级叶片的某一部位产生较大的激振力, 有可能损坏叶片,造成事故.
• 对一定的凝汽器,端差 的大小与凝汽器冷却水入口 温度、凝汽器单位面积蒸汽 负荷、凝汽器铜管的表面洁 净度,凝汽器内的漏入空气 量以及冷却水在管内的流速 有关。一个清洁的凝汽器, 在一定的循环水温度和循环 水量及单位蒸汽负荷下就有 一定的端差值指标,一般端 差值指标是当循环水量增加, 冷却水出口温度愈低,端差 愈大,反之亦然;单位蒸汽 负荷愈大,端差愈大,反之 亦然。实际运行中,若端差 值比端差指标值高得太多, 则表明凝汽器冷却表面铜管 污脏,致使导热条件恶化。
工作分析专题-工作分析原理与操作

工作分析专题-工作分析原理与操作引言工作分析是组织管理中的重要工具,它通过系统地研究工作中所涉及的任务、技能要求和工作环境等因素,为招聘、培训、绩效评估和岗位设计等管理活动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工作分析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管理工具。
工作分析原理工作分析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分析和描述工作的任务、技能要求和工作环境,以揭示工作的本质和要求,进而指导与工作相关的管理活动。
以下是工作分析的三个基本原理:1.内容分析原理:内容分析是工作分析的基础,它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等方法,收集和分析工作中的任务内容、技能要求和工作环境等信息。
内容分析可以使管理者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工作的本质和要求,为岗位招聘、培训和绩效评估等活动提供依据。
2.任务分析原理:任务分析是对工作中的任务进行分解和描述,以便更好地了解工作中所需完成的具体任务和任务之间的关系。
通过任务分析,管理者可以识别出工作中的关键任务和重要流程,为岗位设计和培训提供指导。
3.能力分析原理:能力分析是对工作中所需技能和能力要求的分析。
通过能力分析,管理者可以明确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和附加技能,从而为招聘、培训和绩效评估等活动提供指导。
能力分析的核心是确定工作所需的能力维度和能力级别,并建立相应的评估标准。
工作分析操作工作分析的操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信息:收集和整理与工作相关的信息,包括工作描述、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信息的收集可以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
2.分析任务:对工作中的任务进行分解和描述,以了解工作所需完成的具体任务和任务之间的关系。
任务分析可以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同时可以借助任务分析工具和技术进行支持。
3.分析能力:对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能力要求进行分析,以明确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和附加技能。
能力分析可以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和能力评估等方法进行,同时可以借助能力分析工具和技术进行支持。
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及主要设计要点

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在吊车将物体调起回升工作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为了保证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的工作的稳定性,吊车司机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液压系统的分流方式之间转换的流畅。
只有保证这个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汽车起重机在工作全程中的安全性。
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的稳定型设计液压系统的启动升起的过程,是根据调整液压油泵和换向按键来实现调速的;这样既能确保液压机的正常工作又不容易发生意外情况。
这种设计既简易又安全可靠,也可保持起吊机构工作速度的细调。
为了稳定操作过程中液压传动系统,有效的开展吊装工作,往往在传送过程中对液压设备的马达供油系统进行调整。
当吊车起重操作系统的升起力度较大时,还要应用到马达降速作用来开展适度的调整,具体的实际操作中还会应用到作用力降低设。
液压系统一般情况下,吊车厂家的液压传动由起升机构,回转机构,变幅机构,伸缩机构和支腿部分等构成。
液压传动系统中的执行机构是根据阀门来完成控制的,换向阀的阀芯和阀体之间会存在这一些缝隙,这会造成换向阀门內部出现泄漏,只是依靠换向阀门是不可能让执行机构在处在不工作状况之下而不受外界影响的,因而还要运用单向阀来操纵液压油的流动,进而安全可靠地使操纵执行元件能停在某处而没受外界影响。
液压汽车起重机的回路设计汽车起重机回转回路的过程中的工作主要是由液压泵、换向阀、平衡阀、液压离合器和液压马达组成。
在这些过程中,回转回路可以充当是吊臂平移物体的功效。
但是在这操作过程中物体移动范围有限。
在采用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可以省去或减小减速装置,因此机构很紧凑。
但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成本高,使用可靠性不如高速液压马达,加之可以采用结构紧凑、传动比大的蜗轮传动,高速液压马达在起重机的回转机构中使用非常广泛。
所以总的来说,汽车起重机的回转机构设计为高速液压马达加装制动器的回转。
依据各起重机厂家回路的分析和试验总结,动力源采用双联齿轮泵,是由起重机发动机通过底盘上的分动箱驱动所造成的。
液压泵从油箱中吸油,输出的液压油经手动阀组输送到各个执行元件。
汽机盘车装置工作原理及故障分析

汽机盘车装置工作原理及故障分析摘要:盘车是汽轮机组非常重要的一个装置,它用于汽轮机启动和停止时汽机转子低速盘动,检查和消除转子弯曲。
本文介绍了盘车装置的工作原理,对盘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故障进行了分析及处理。
关键词:盘车;手动;自动;跳闸;故障分析;处理一、前言盘车装置是汽轮发电机组正常启动和停机的重要设备,盘车装置由减速机、箱体、齿轮传动系统、液压装置、电气控制等部分组成。
具有能耗低、运行平稳、操作简便省力、安全可靠、可实现远距离控制等优点。
特别在自动过程中齿轮啮合具有瞬动功能,避免顶齿时强行启动引起的振动。
其主要作用有:1.启动前盘车,减小转子热偏差防止产生热弯曲。
启动过程中,为了在凝汽器内建立一定的真空,需要向轴封供汽,轴封供汽会使轴瓦处转子受热,盘车可以带动转子低速旋转以便使转子均匀加热。
还可以用来检查汽轮机是否具备启动条件,盘车装置投运正常后,可通过听针倾听汽机各轴封处及汽缸内部有无异常声响判断动静部分是否存在摩擦。
通过偏心检查可以判断主轴弯曲度,如果不具备启动条件禁止冲转。
2.停机后盘车,使转子均匀冷却,减小转子热变形和重力变形。
汽轮机停机后,汽缸和转子等部件由热态逐渐冷却,其下部冷却快,上部冷却慢,转子因上下温差而产生弯曲,弯曲程度会随着停机后的时间而增加。
因此,停机后投入盘车装置,盘车可搅和汽缸内的汽流,以利于消除汽缸上、下温差,防止转子变形,消除温度较高的轴颈对轴瓦的损伤。
我公司汽轮机组采用的是常州思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138B.118Z型低速自动机械盘车,主要参数为:电机功率:7.5kW;电机转速:1440rpm;轴系盘转转速: 4rpm;进油压力:0.08~0.12MPa:油缸推力:700N。
二、盘车工作原理1、传动系统:摆动齿轮副在曲柄连杆机构的推动下实现与大齿轮切向啮合,减速机与电动机直接联接,其输出扭矩通过齿轮副和摆动齿轮副盘动汽轮机大齿轮及其轴系转动。
减速机的安装型式为立式和卧式两种,我厂选用卧式结构。
工作分析的原理与操作概述

工作分析的原理与操作概述概述工作分析是一种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
通过工作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工作的目标和要求,确定工作的性质和变化,并为员工招聘、培训和绩效评估等提供有效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工作分析的原理和操作,帮助读者了解工作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工作分析的原理工作分析的原理是基于任务(task)、职位(position)和人员(person)三个方面的分析。
具体来说,工作分析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对工作任务的内容、过程和要求进行分析。
通过任务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了解工作所涉及的具体任务,以及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
任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工作流程和工作的关键因素,为后续的工作分析提供依据。
2.职位分析:职位分析是对工作职位的内容、职责和要求进行分析。
通过职位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工作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经验,确定职位的级别和层次,以及职位的发展路径。
职位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招聘计划、确定培训需求,以及评估员工的绩效。
3.人员分析:人员分析是对员工的能力、知识和行为进行分析。
通过人员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员工所具备的技能和能力,确定员工的发展方向和培训需求,以及评估员工的绩效和潜力。
人员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绩效。
通过对任务、职位和人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工作的要求和特点,为后续的员工招聘、培训和绩效评估等提供有力的支持。
工作分析的操作工作分析的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信息:首先,我们需要收集与工作相关的信息。
这包括工作描述、工作要求、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收集信息的方法可以包括观察、采访、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等。
2.分析任务:在收集到相关信息后,我们需要对任务进行分析。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分析工作的主要任务、任务之间的关系和依赖,以及任务的执行过程和要求。
在任务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流程分析、时间研究和思维导图等方法。
计算机工作原理解析

计算机工作原理解析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美藉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结构(John von Neumann)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其特点是:1)使用单一的处理部件来完成计算、存储以及通信的工作。
2)存储单元是定长的线性组织。
3)存储空间的单元是直接寻址的。
4)使用低级机器语言,指令通过操作码来完成简单的操作。
5)对计算进行集中的顺序控制。
6)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并规定了它们的基本功能。
7)彩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8)在执行程序和处理数据时必须将程序和数据道德从外存储器装入主存储器中,然后才能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调整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
这就是存储程序概念的基本原理。
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根据人们预定的安排,自动地进行数据的快速计算和加工处理。
人们预定的安排是通过一连串指令(操作者的命令)来表达的,这个指令序列就称为程序。
一个指令规定计算机执行一个基本操作。
一个程序规定计算机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
一种计算机所能识别的一组不同指令的集合,管为该种计算机的指令集合或指令系统。
在微机的指令系统中,主要使用了单地址和二地址指令。
其中,第1个字节是操作码,规定计算机要执行的基本操作,第2个字节是操作数。
计算机指令包括以下类型:数据处理指令(加、减、乘、除等)、数据传送指令、程序控制指令、状态管理指令。
整个内存被分成若干个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一般可存放8位二进制数(字节编址)。
每个在位单元可以存放数据或程序代码。
为了能有效地存取该单元内存储的内容,每个单元都给出了一个唯一的编号来标识,即地址。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按照冯·诺依曼存储程序的原理,计算机在执行程序时须先将要执行的相关程序和数据放入内存储器中,在执行程序时CPU根据当前程序指针寄存器的内容取出指令并执行指令,然后再取出下一条指令并执行,如此循环下去直到程序结束指令时才停止执行。
工作分析原理与操作

工作分析原理与操作工作分析是组织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在工作中的需求和任务,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提升工作绩效。
本文将介绍工作分析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
一、工作分析原理工作分析的原理是通过系统地观察、记录和分析工作任务和要求,以了解工作的性质、职责和技能要求。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任务分析:通过观察和描述工作中具体的任务和活动,确定工作的内容和流程,包括输入、输出、工作方式、所需资源等。
2. 职责分析:确定工作的职责和责任范围,包括所属部门、汇报关系、决策权限等。
3. 能力分析:了解工作中所需的能力和技能,包括专业知识、技术技能、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4. 知识分析:确定工作所需的知识领域和专业知识,并将其与现有员工的知识进行匹配。
二、工作分析操作方法进行工作分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1. 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和行为,记录工作任务和细节。
可以采用实地观察或视频录制的方式,确保准确收集到相关信息。
2. 采访法:通过对员工或相关专家的访谈,了解工作的要求和需求。
可以采用结构化、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方式进行采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3. 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或其他调查工具,收集员工对工作的意见和评价。
可以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式进行调查,以获取全面的信息。
4. 分析法:通过分析岗位描述、工作说明书、培训资料等文档,找出工作中的关键要素和要求。
可以进行文献研究和比较分析,获取相关信息。
5. 登记法:建立工作日志或任务清单,记录员工在工作中所做的具体任务和过程。
可以通过日常工作记录或系统化的任务管理工具进行登记。
三、工作分析的应用工作分析在组织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工作分析可以确定职位的需求和要求,为招聘、培训和绩效评估提供依据。
可以帮助企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xrd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回复

xrd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回复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简称XRD)是一种常用的材料表征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晶格参数来研究材料的性质和结构。
本文将详细介绍X射线衍射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一、X射线衍射的工作原理X射线衍射的工作原理基于X射线与物质中的原子及电子的相互作用。
当X射线通过晶体或非晶体材料时,X射线与物质中的原子或电子发生散射,散射的X射线在不同的角度下形成衍射图样。
由于不同晶体具有不同的晶格结构,因此它们产生的衍射图样也不同。
X射线衍射主要有两种衍射模式,即布拉格衍射和拉曼衍射。
在布拉格衍射中,X射线与晶体平面上的晶面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或多个尖锐的衍射峰,每个峰对应着晶格常数和晶体结构的信息。
而在拉曼衍射中,X射线与晶体内的原子相互作用,衍射光的能量发生变化,从而提供元素组成和原子环境的信息。
二、X射线衍射的使用方法1. 实验准备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前,首先需要准备样品和仪器设备。
样品应制备成粉末状或薄片状,并保证表面光滑和尺寸适宜。
仪器设备主要包括X射线发生器、样品支架、衍射仪和探测器等。
2. 样品加载将样品放置在样品支架上,并调整样品的位置和角度,使其能够与X射线发生器和探测器有效地进行相互作用。
样品的定位和调整需根据实验的要求和所需的数据进行精确控制。
3. 实验操作打开X射线发生器和探测器,确定合适的实验条件和参数。
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X射线波长、发射电流和发射电压等,以及旋转样品支架的角度范围和步长。
同时,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衍射仪模式,如传统旋转衍射仪或针对薄膜的反射衍射仪等。
4. 数据采集开始实验后,X射线经样品散射后被探测器接收,并通过电子学系统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通过逐步旋转样品支架,收集在不同角度下衍射光的强度分布。
数据采集过程需要保持稳定,并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时间间隔和步进角度。
5.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的数据经过初步处理后,可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