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生作业--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作业4

免费师范生作业--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作业4
免费师范生作业--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作业4

第四章自测题

我们提供一份重点实验研究基地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教师学习《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后闭卷考试的试题,你能答上来吗?请自测自查。

试题

(闭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选择题的答案填到括号里。

2、答题字迹要工整、清晰。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创建( C ),是成功实施教学艺术的天梯。

A.教学艺术场 B.教学伦理性 C.教学情意场 D.现代媒体环境

2.在教学系统中,学生是通过学习,认识客观世界,从而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的核心特征是( C )。

A.基础性

B.能动性

C.独立性

D.创造性

3.人类理性认知中,思维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下列对逻辑思维基本过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

A.分析和综合

B.比较和鉴别

C.抽象和概括

D.实践与应用

4.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来看,研究有三种基本形式,下面不属于研究基本形式的是( B )。

A.归纳研究

B.行动研究

C.演绎研究

D.类比研究

二、填空题(每空2分)

6.“_食贵自化,学贵自得,深思熟虑,积水成渊,这就是为学之道的灵魂。”

7.张熊飞教授指出,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体验过程中,应坚持“七动”: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情读、动口议、动笔写和动脑思。

8.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提出“四为”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体验为红线和以思维为主攻。

三、论述题(每题9分)

9.张熊飞教授认为:“引而不发,因人善喻,不言之教,大爱无疆,这正是为师之道的根本。”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这句话体现教师引导作用的核心特征是启发性,就是实施启发教学,有了启发性就必定具有情感性,也就易于实现促进性和反馈性。教学中,学生之所以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那是由于教师诱之不当造成的,也就是教师没有创设“愤”“悱”的情境而造成的。因此,启发性是教学的灵魂。启发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条反映教学规律的教学思想。教师要变教为诱,变教为导,重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的全部核心问题在于教师。这个教学策略考虑的并非是自己怎样教,而应该考虑怎样教学生学,不是以教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过程,既把学生为主体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使教师为引导成为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保证。

10.你认为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首先是论证了教学职能观,全面阐述了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引导作用的内涵、外延特征以及核心特征等,从而得出“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育

人育才”这就是化启发教学的精髓等有关教学职能的定位致和之道。接着进一步探究了教学艺术,论证了“教学情意场”和“教学艺术场”,阐述了教学艺术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由此构成了完整的“诱思教学思想论”,称为核心思想。

11.叶圣陶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你认为高中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习惯?

优良的学习习惯是正确的学习行为和科学思维的基础。同时,也是成功学习、获得理想成绩的保证。任何知识、能力、品德的培养和提高都离不开好习惯,因而培养优良的学习习惯是改革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促进整体成才的重要措施。

优良的学习习惯是可以培养的,应该培养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情读、动口议、动笔写、动脑想的习惯。

1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张熊飞教授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引导”作用,而非“主导”作用,请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所处的地位和应发挥怎样的作用的看法。

①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不能脱离的教学媒体的,间接地认知过程。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首先是突出教师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削弱了教师在教学系统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与教师的管理能力是成正比的。因而在教学系统中,从教学职能方面分析,教师是媒体;相对于学生主体的认知过程来说,教师是一种信息源。所以,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作用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

②新课程实施下的教学系统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实践证明:要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不能靠堵,只能靠疏;不能靠控制,只能靠引导:引导学生能动地、独立地、创造性地为不断获得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以自身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主体充分实现主体地位为目的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着;在煎熬雪中,发挥引导作用;这样的承担着,就是教师。一句话: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是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实现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就是实现学生学习的独立思考。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集合9篇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集合9篇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集合9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心得吧。可是读书心得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1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时,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

中国九大教学流派

中国九大教学流派(4) 四、张熊飞与诱思探究教学 张熊飞,1938年生,陕西礼泉人。196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曾在中学从事物理教学工作达27年。 1987年调回陕西师大任教后,张熊飞开始专门从事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创立“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对于推动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诱思探究教学”已被推广到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500多所学校的许多学科教学当中。 【综述】诱思探究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本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构建“教与学的和谐关系”上着力研究,开展实验。经过不断发展,他们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理论,并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1 诱思探究教学发展历程 “诱思探究教学”的研究,其雏形可以上溯至上个世纪60年代张熊飞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的探索性学生实验,旨在尝试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20多年来,张熊飞和他的研究伙伴始终紧紧抓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

本着“边实验、边总结、边概括、边推广”的研究方针,沿着“实践丰富科研,科研形成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如此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的研究途径,进行了不懈努力。 实验经历了18年共四个阶段的探索: 第一阶段(1981年9月至1987年8月),调查体验阶段,主要特征是调查,目的在于掌握教学的现状。 从这个阶段调查研究的切身体验中,张熊飞认识到,许多改革成果具有明显的经验性和生硬的技术化色彩;运用时则表现出严重的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特征,违背了教学论应该是科学性、伦理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的基本观点。同时,绝大部分教改实验仅探索了教学全过程的某一方面,而以点概面,难以反映教学过程的全貌。学科教学论应该形成全方位的、系统的理论体系。由此,诱思探究教学产生了“萌芽”:仅仅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根本不行的,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后来发表的《谈谈探索性学生实验的实施》一文成为了“探究教学过程”的雏形。学习老一辈的教学经验“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从而体验到知识、能力、品行间的和谐关系,是对“三维教学目标论”的初步认识。 第二阶段(1987年9月至1990年8月),实验摸索阶段,主要特征是实验,目的在于摸索教学的规律性。 张熊飞把前阶段成功的经验运用于实践,在4个学校的10个自然班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了有计划的实验,使教

诱思探究教学

让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在我校开花结果 张士贺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是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熊飞教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概括总结的。他集古今中外教育理论为一体,是启发教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如今,这一教学理论已应用到中小学各个学科,先后两次通过国家级鉴定,并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极为显著的社会效益,赢得了广泛的社会信誉,被誉为操作性强、易学、实用、有效、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丰富的发展内涵和很强的生命力,为在课堂学科教学领域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去冬今春以来,我们焦作市几所市直初中也引进了这一教学理论并大力推广。经过理论学习、实地参观、专家报告、统一组织知识测试,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已深深地扎根于广大教师的脑海中,激发出了他们极大的热情。现在,我校参与这一实践的学科教师,也在组织“一课二上三讨论”,并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这一理论,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大家有了不少的心得体会。大家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多时候还表现出对诱思探究教学法的懵懂。我们在进行实践研究,但它的思想内涵、具体的教学思想相当一部分教师还不明白,在实践中表现得手足无措。这期教研诱思探究专刊,我们选择了几篇有代表性的好文章,以供大家切搓交流,借鉴提高。我们相信:全校各科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中,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征途上,一定会身体力行、勇于学习、勇于实践、勇于改革、勇于总结。大家一定能让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在我校开出朵朵鲜花,结下累累硕果。

诱思探究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诱思探究教学发展历程 “诱思探究教学”的研究,其雏形可以上溯至上个世纪60年代张熊飞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的探索性学生实验,旨在尝试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20多年来,张熊飞和他的研究伙伴始终紧紧抓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开一展研究,本着“边实验、边总结、边概括、边推广”的研究方针,沿着“实践丰富科研,科研形成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如此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的研究途径,进行了不懈努力。 实验经历了18年共四个阶段的探索: 第一阶段(1981年9月至1987年8月),调查体验阶段,主要特征是调查,目的在于掌握教学的现状。 从这个阶段调查研究的切身体验中,张熊飞认识到,许多改革成果具有明显的经验性和生硬的技术化色彩;运用时则表现出严重的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特征,违背了教学论应该是科学性、伦理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的基本观点。同时,绝大部分教改实验仅探索了教学全过程的某一方面,而以点概面,难以反映教学过程的全貌。学科教学论应该形成全方位的、系统的理论体系。由此,诱思探究教学产生了“萌芽”:仅仅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根本不行的,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后来发表的《谈谈探索性学生实验的实施》一文成为了“探究教学过程”的雏形。学习老一辈的教学

学习教学论的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教学论》学期总结 2010-2011学年马上就要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有辛勤的付出,有甜美的收获,也有让人叹息的不足与遗憾。现在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宿舍里总结一下我这一学期在《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其实在刚拿到《信息技术教学论》教材的时候,我认为这门课程应该会上的相当枯燥,沿袭传统的老师灌输式的模式进行教学。说实话当时真的是看到这门书就头痛,想想要上这门课就害怕。可是姚老师的特殊的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却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我学习的积极性。 尤其是我们组在全班六个组里面相对比较特殊的组员组成,也从侧面让我得到了更多的锻炼,让我更好的懂得了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我所在的组是第五小组由十一个成员组成,有六个男生和五个女生。说实话不是每一次上课我们组都实到人数等于应到人数的,除了十六周晚上的那一次。而且每一次的作业也并不是大家平均分配完成的。虽然在做作业的时候难免心里会有小小的不爽,为什么自己要付出的比别人多呢,可是和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的时候还是好开心。因为大家立场不同,认知结构不同,经历不同,所以在每一次讨论的时候都会在不经意之间碰撞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火花。或许因为我们组在老师同学眼里总是乱糟糟的,可是我觉得我们的讨论的某些结果还是挺有新意的。比如在有关在有关讨论法的讨论中,我们得出了“让学生从乐于参与讨论,到一参与讨论为乐”的结论,在关于“中学信息

技术教学环境访谈报告”中我们通过与临汾市第七中学信息技术老师的深入访谈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信息技术的学科性质而言,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传播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工具,是“鱼”和“渔”能够兼得的工具。所以信息技术课程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还可以把学习方式提升到发现学习的高度,为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等等。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活动主要有两个:教师访谈和课前五分钟的粉笔字练习。先说一下这次关于整个访谈报告过程点点滴滴吧。在访谈报告的编写过程中,我们集思广益,吸取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的思想。访谈内容分两块:学校机房硬件资料和人文资源访谈。通过对最初问题的分析和整理,最后确定了个问题。经过与临汾市第七中学信息技术教师X老师的多次协商,最后定于2011年4月25日与X老师进行了关于临汾市第七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交流。通过访谈,我们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况以及学校资源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由于信息技术只列入会考范围,而且难度不大,所以同学们大多将信息技术作为消遣放松的课来上,教师也也给予学生充分理解,课堂上教师讲的内容很少,其余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练习。学校在硬件配置方面很多都是应教育局等的要求做面子工程,并没有在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应用。除了对高中信息技术了解更沉入以外,我认为我最大的收获还在于第一次真正实际运用了访谈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且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1.我们虽然在访谈以前设计了访谈提纲,但在真正应用于访谈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

《课程与教学论》前两章学习心得 本学期我们专升本的需要补修《课程与教学论》这一门课程,转眼间,开学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了。这门课程原本每周有四节课时,但有两节课我们有其他课程与之重复,像这样的情况对我们专升本的很正常不过了,所以我们在本课课堂上的学习时间要比原班生少很多,只能抽时间去补。尽管如此,经过对《课程与教学论》一个月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同时也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通过潘老师对本门课程的精心讲解,我们学完了前两章的内容,我们初步了解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含义和理论。在学习一门课程,我们首先要了解这门课程的内涵,同时通过学习过后我们也要有所收获,记得潘老师在上这门课程的时候对我们说过这门课学习有没有必要性,要看我们学习这门课之后的变化,在这里的变化指的是:一、我们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对教材里的基本的知识、概念是否能够了解,记住。二、我们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很好的去解决它,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在学习之后我们的心境、眼界是否有所变化,有所提升。 通过对前章的学习,首先,我们了解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任务有三个方面: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了解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比如:我们知道了《礼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提出了教学相长、藏息相铺、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善喻善教、师严道尊等重要思想和原则。我们

还知道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同时也知道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中阐述教育性教学原理,同时它是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还有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苏格拉底......等常识性知识。 其次,我们明确了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与方法。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每个学科都说自己很重要,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每个学科的确也都有其特殊的意义,这是一个学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理由。而对于特定学习者来说,不同学科的价值就各不相同。尤其对当代大学生来讲,学习科目具有专业方向性,对我们小教专业来说非常重要,是我们在未来胜任小学教师工作的重要基础。要想学好这一科目,需要掌握好学科的基本结构,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能,最终取得进步和发展。 最后,我们掌握了课程的基本理论。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程就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和组织起来的教育性经验体系。课程有文本和实践两种表现形式,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从原始课程到古代课程再到现代学校课程,这是课程历史演变的基本线索,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具体课程形态进而和课程体系,如“四书五经”、“三、百、千、千”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等。懂得了课程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中社会、儿童和知识,学校教育制度、课程传统、课程理论及课程自身的辩证否定之规律等式基本的影响因素。

免费师范生作业--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作业4

第四章自测题 我们提供一份重点实验研究基地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教师学习《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后闭卷考试的试题,你能答上来吗?请自测自查。 试题 (闭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选择题的答案填到括号里。 2、答题字迹要工整、清晰。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创建( C ),是成功实施教学艺术的天梯。 A.教学艺术场 B.教学伦理性 C.教学情意场 D.现代媒体环境 2.在教学系统中,学生是通过学习,认识客观世界,从而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的核心特征是( C )。 A.基础性 B.能动性 C.独立性 D.创造性 3.人类理性认知中,思维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下列对逻辑思维基本过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 A.分析和综合 B.比较和鉴别 C.抽象和概括 D.实践与应用 4.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来看,研究有三种基本形式,下面不属于研究基本形式的是( B )。 A.归纳研究 B.行动研究 C.演绎研究 D.类比研究 二、填空题(每空2分) 6.“_食贵自化,学贵自得,深思熟虑,积水成渊,这就是为学之道的灵魂。” 7.张熊飞教授指出,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体验过程中,应坚持“七动”: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情读、动口议、动笔写和动脑思。 8.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提出“四为”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体验为红线和以思维为主攻。 三、论述题(每题9分) 9.张熊飞教授认为:“引而不发,因人善喻,不言之教,大爱无疆,这正是为师之道的根本。”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这句话体现教师引导作用的核心特征是启发性,就是实施启发教学,有了启发性就必定具有情感性,也就易于实现促进性和反馈性。教学中,学生之所以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那是由于教师诱之不当造成的,也就是教师没有创设“愤”“悱”的情境而造成的。因此,启发性是教学的灵魂。启发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条反映教学规律的教学思想。教师要变教为诱,变教为导,重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的全部核心问题在于教师。这个教学策略考虑的并非是自己怎样教,而应该考虑怎样教学生学,不是以教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过程,既把学生为主体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使教师为引导成为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保证。 10.你认为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首先是论证了教学职能观,全面阐述了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引导作用的内涵、外延特征以及核心特征等,从而得出“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育

供应链管理期末考试复习作业资料(开卷必备)

供应链管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第1题 JIT的基本原理是()。 A.以需定供,适时适量生产 B.以销定产 C.以产定销 D.只生产能够销售的产品 您的答案:A 2.第2题 响应型供应链适合的产品类型为()。 A.创新性产品 B.功能性产品 C.高附加值产品 D.低值易耗性产品 您的答案:A 3.第8题 伙伴关系风险属于()。 A.内部供应链风险 B.组织风险 C.相关网络风险 D.外部供应链风险 您的答案:C 4.第9题 在()中,零售商可以按原始的采购价格购买供应商为其保留的产品,并及时得到货物,但是要为没有购买的部分支付罚金。 A.最小购买数量契约 B.数量柔性契约 C.回购契约 D.备货契约 您的答案:D 5.第10题 下列()通常存在于制造商作为供应链的上游企业的情形中。 A.“制造商-制造商”VMI模式 B.“供应商-3PL-制造商”VMI模式 C.“供应商-制造商”VMI模式 D.“制造商-零售供应商”VMI模式 您的答案:D 6.第13题 在供应链执行管理系统模型的()中,企业选定自己的合作伙伴,确定合作对象和合作内容。 A.基础作业层

D.执行信息管理层 您的答案:C 7.第14题 以下不属于供应链协调控制模式的是()。 A.中心化协调 B.非中心化协调 C.递阶式协调 D.混合式协调 您的答案:C 8.第15题 CPFR表达的涵义是()。 A.协同计划预测与补货 B.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 C.供应链执行协议 D.供应链执行信息系统模型 您的答案:A 9.第16题 ()能够有效地遏制零售商故意高估市场需求而导致供应链库存增多的不利现象。 A.最小购买数量契约 B.数量柔性契约 C.回购契约 D.备货契约 您的答案:B 10.第17题 ()对企业集团是很好的描述。 A.子网 B.入点 C.出点 D.虚拟企业 您的答案:A 11.第24题 自然风险属于()。 A.内部供应链风险 B.组织风险 C.相关网络风险 D.外部供应链风险 您的答案:D 12.第25题 在合作伙伴分类矩阵中,有影响力的合作伙伴()

《普通教育学》阅读体会

以爱为契机加强学校管理 ——阅读《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 C71班0502号 今年有幸参加万名校长培训,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觉得它是一本很容易读懂的的书,看了才知道,我发现我错了,结果《普通教育学》并不普通,看得我一头雾水,几乎看不下去,在导师的引领下,我对《普通教育学》从最初的无从下手到有一定的理解和收获,至少了解了本书的一些信息。 作者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于1806年发表了著名的《普通教育学》,这也是被称为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以哲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 这些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普通教育学》中,赫尔巴特把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分为三种, 即管理、教育性教学和训育,这与现代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其中,儿童管理这一块对我的感触很大,这也是很多人头疼的问题,究竟怎样去管理儿童呢?赫尔巴特认为儿童管理的主要方法有威胁,监督,以及权威与爱。他说:“一切管理制度首先采取的是惩罚的威胁”所谓“惩罚的威胁”,就是事先警告儿童,不守纪律必受惩罚,强迫他们就范。赫尔巴特认为,如果不对学生加以监督,不加教养,放任他们撒野,就不可能培养出伟大的性格。我们都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完善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学生行为准则,才能让学生从被迫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到自觉自愿履行学生行为准则、自觉维护学校的荣誉,约束自我的言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从”口服心不服“到”心服口服“的转变。 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只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我们都知道只有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才能让学生感受师生的平等,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以生为主,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参与学校的活动,展现自我、健全学生的人格。以爱为主的教育过程,能很大程度上减轻管理的负担,在教育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总之,无论是使用何种管理教育方法,教师都应在爱的基础上去管教学生,完善学校的管理。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作业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作 业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关于中学化学探究情景的论述 145965 代梦云 课程改革的任务就是要彻底实现现代课程观和现代教学观,真正地以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让学生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五官并用,全身心独立地开展体验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实现三维教学目标,逐步成长为创新型、开拓型的各级各类英才。这就需要构建崭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以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课堂教学为宗旨。从诱思教学和谐论来看,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也不是以学生为太阳的纯粹发现式,而是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的主动探究式。为了实施好探究学习方式,必须发挥情意子过程的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意因素,包括学习兴趣、动机、求知欲、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对本学科学习的热爱等。为此师生要善于共同创设好探究情景。 化学作为实验与理论密切结合的科学,化学教学的素材与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无论是从科学性、趣味性还是实用性等方面来说,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文着重从中学化学探究情景的内涵、类型、案例等方面加以阐述。 一探究情景的内涵

探究情景为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展开提供的背景或场景,为打开探究式学习局面提供导引作用,在情景中隐藏着可能被学生发现的问题,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创造机会。 探究情景富有真实性、针对性、情感性。探究情景从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和事物入手,或以自然界、社会及与其它学科相关的问题为切入点,呈现化学知识存在的实际背景,使学生尽可能在真实的情景中建构意义;探究情景必须指向一定的课程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与主体交互中获得全面发展。 二探究情景的类型 按照情景的呈现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问题情境 按教学活动中问题情境出现的阶段分为教学活动开始、过程中和结束时的问题情境。 开始时的问题情境 这一阶段的问题情景分两种类型:一种是主要起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兴趣作用的问题情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导课”阶段的问题情景,另一种问题情景虽然出现在教学的起始阶段,但它蕴涵的问题实际上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线索,也是教学目标的指向所在。 例如,在进行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时,开始这样描述:格林太太是位漂亮得妇女。当她开怀大笑时,人们会发现她一口洁白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她富有的象征;另一颗

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应用

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和应用(12月理论) 一、模式的理论依据 1、先进的教育理论。(1)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指出,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始问题,是由问题情景产生的,而且总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2)我国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思想。所谓“诱思探究”就是诱导思维,探索研究。这一理论提出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为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以“四为主”为教学思想,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而“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则是启发教学的精髓。该理论是本模式教学的主要依据。 2、人本主义教学观:我们面对的学生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他们的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因此,教学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本的发展思想,其最终结果是使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终身受益。 3、物理学科的教学要求。物理学科的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以及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尤其是学生提出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原则,使学生学会学习。 基于以上三个观点,我们探索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载体,学生围绕问题收集、加工、处理信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或独立探索,或作讨论,或在教师指导下,最终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得出问题结论,获取新知识。由于这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建立在问题解决策略基础上,故称之为问题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其结构如下: 其基本的教学程序为“三阶段七环节”:

C语言期末考试作业

习题一 1、执行 int a=10; printf(“%d”,a++); 后输出结果和 a 的值分别是 ( ) A. 11 和 10 B. 11 和 11 C. 10 和 11 D. 10 和 10 2、能正确表达逻辑关系或的C语文表达式是 ( ) ;; ; D. a >= 10 || a <= 0 3、 char a[]={'A','B','C'}; char b[]="ABC";数组a和数组b 占用的内存空间关系是 ( ) A. 一样 B. a的空间小于b的空间 C. 无法比较 D. a的空间大于b的空间 4、在C 语言中,形参的缺省存储类是()。 A. auto B. register C. static D. extern 5、C 语言源程序的基本单位是 ( ). A. 过程 B. 函数 C. 子程序 D. 标识符 6、以下标识符中,不能作为合法的C 用户定义标识符的是()。 A. answer B. to C. signed D. _if 7、算法的有穷性是指 ( ) A. 算法程序的运行时间是有限的 B. 算法程序所处理的数据量是有限的 C. 算法程序的长度是有限的 D. 算法只能被有限的用户使用 8、以下选项中可作为C语言合法常量的是 ( ) A. -80 B. -080 C. -8e1.0 D. -80.0e 9、若有语句:char *line[5];,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line是一个数组, 每个数组元素是一个基类型为char为指针变量

B. line是一个指针变量,该变量可以指向一个长度为5的字符型数组 C. line是一个指针数组,语句中的*号称为间址运算符 D. line是一个指向字符型函数的指针 10、下面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 ) main() { int a[10]={1,2,3,4,5,6,7,8,9,10},*p=a; printf("%d\n",*(p+2));} A. 3 B. 4 C. 1 D. 2 二、填空题(每空 3 分,共 30 分) 1、算法是。 2、算法的特点是。 3、C语言中,标识符的构成规则。 4、C语言中,一个函数包括:和。 5、关键字 sizeof 是。 6、指针与指针变量的无别是:。 7、一个结构型变量的存储空间是:。 8、 break; 和 continue; 的区别是:。 9、变量的作用域是指:。. 三、判断是非(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C语言中字符串只能存放在字符数组中。 ( ) 2、printf和scanf都不是C语言语句。 ( ) 3、关系运算符 <= 的优先级高于 = = 的优先级。 ( ) 4、函数的定义不能嵌套,但调用可以嵌套。 ( ) 5、有定义int *p[4], (*q)[4]; p 和 q并无本质区别,只是C语言灵活性的表现而已。 ( )

诱思探究

诱思探究法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创始人张熊飞教授,对我们震动很大。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职责就是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育人才,就得进行教学改革,首先是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理念的更新。张熊飞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教学思路是清晰的,教学目标是明确的。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深化教学改革是重要的举措。因此我们中学英语学科教学应该: 一要坚持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遵循教学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二要以终身教育的思想作指导,在初、高中阶段教会学生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获取知识、方法和能力上。这样学生就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补充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https://www.360docs.net/doc/2b1133209.html, 三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规律。“诱思探究教学”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而提出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也是对素质教育的有效探索。 具体来讲,《诱思探究教学论》它符合素质教育的三个要素: 首先,诱思探究教学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上全面提高。而“诱思探究教学”的目标是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质,这三维目标就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知识、能力、品德是一个人素质的内涵。而诱思探究教学以此为目标,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诱思探究教学既重教,又重学,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教法和学法是教学论中永恒性的课题。诱思探究教学着意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认知规律,循循善诱,不断调动,促进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与学两个积极性都调动,相辅相成,使学生思想、知识、心理等相应得到提高。“诱思探究”教学,师生处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互相协调,没有沟壑,十分融洽,最重要的是心灵的沟通,老师善教,学生爱学,师生平等。教与学都发挥得很好。第三,诱思探究教学既解决教学思想问题,又解决具体教法问题,是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结合,诱思探究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素质着眼,在教学上突出“诱”“思”,充分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循循善诱”,教师始终以引路、诱导的方式,把学生领进知识的殿堂,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结构硬灌给学生,硬让学生接受。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在于独立思考,教师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发现规律,自己得出结论。基于这种认识,它的教学过程模式就体现在“探究”上,探,即让学生通过观察去探索,寻求掌握知识的途径。究,即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去研究,揭示知识的奥秘。从而获取知识。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第四,诱思探究教学有理论有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诱思探究教学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即三维教学目标论,诱思教学思想论,探究教学模式论,探究教学方法论等一整套理论。从目标思想、模式方法诸方面全面论述了诱思探究教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既理论有求实,好似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有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在诱思探究教学中,以“思”为中心,强调“思”与“练”的结合。这又是学生在学习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诱思探究教学提出练有六法:即做、看、听、读、议、写。做、看是基础,听、读是主导,议是交流,写是迁移。把“练”的规律和方法做了科学的合理的安排,都注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所以教学效果就很好。就没有盲目性,随意性。教师的教学目

选修课期末考试作业

一课程标题 红楼梦简介红楼梦与姓氏红楼梦与饮食文 化红楼梦服饰文化红楼梦与茶文化红楼 梦与戏曲 二分析《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 1、首先他以远古神话作为小说的序幕 《红楼梦》一开始就向 读者隆重推出一段远古神话故事:“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 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 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 峰下。”曹雪芹用这则女娲补天的远古神话作为小说的序幕,能起什么 作用呢?我认为他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远古神话是中华文化 的真正起源,这是先民们几万年的远古文明的积累和总结,所以作为对 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这些能够代表远古文明的神话故 事,追本溯源地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小说中作者扩展和延伸了女娲 补天这一神话故事,描述了女娲补天时在大荒山无稽崖炼石,一共炼了 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五彩石,她补天时用去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仅仅剩 下了一块没有用上。妙就妙在这一块没被派以用场的石头上。这个地方 脂砚斋作批说:“剩下了这一块便生出这许多故事。使当日虽不以此补 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有此一部鬼话。”真是一语道 破天机,说出了《红楼梦》的主题,这块“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的 石头,既没有补女娲的天,也没有去平大禹的地,而是想着要去补人类 社会的“天”,去平人情世道的“地”。所以他才会借助一僧一道的法力, 来到人间,演绎出这一段以文补天、以文济世的《红楼梦》! 2、以木石前盟的神话故事作为小说的引子 小说拉开了序幕之后, 曹雪芹又安排了甄士隐的一段“白日梦”,在梦中通过一僧一道的对 话,向读者讲述了一个木石前盟的神话故事:“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

张熊飞与诱思探究教学

张熊飞与诱思探究教学 诱思探究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1诱思探究教学发展历程“诱思探究教学”的研究,其雏形可以上溯至上个世纪60 年代张熊飞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的探索性学生实验,旨在尝试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20 多年来,张熊飞和他的研究伙伴始终紧紧抓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本着“边实验、边总结、边概括、边推广”的研究方针,沿着“实践丰富科研,科研形成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如此循环往复” 的螺旋式上升的研究途径,进行了不懈努力。实验经历了18 年共四个阶段的探索: 第一阶段(1981 年9月至1987 年8 月),调查体验阶段,主要特征是调查,目的在于掌握教学的现状。从这个阶段调查研究的切身体验中,张熊飞认识到,许多改革成果具有明显的经验性和生硬的技术化色彩;运用时则表现出严重的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特征,违背了教学论应该是科学性、伦理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的基本观点。同时,绝大部分教改实验仅探索了教学全过程的某一方面,而以点概面,难以反映教学过程的全貌。学科教学论应该形成全方位的、系统的理论体系。由此,诱思探究教学产生了“萌芽”:仅仅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根本不行的,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

导作用。后来发表的《谈谈探索性学生实验的实施》一文成为了“探究教学过程”的雏形。学习老一辈的教学经验“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从而体验到知识、能力、品行间的和谐关系,是对“三维教学目标论”的初步认识。 第二阶段(1987 年9 月至1990 年8 月),实验摸索阶段,主要特征是实验,目的在于摸索教学的规律性。 张熊飞把前阶段成功的经验运用于实践,在4 个学校的10 个自然班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了有计划的实验,使教学的规律性逐渐明朗化,开始认识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和谐关系及其实现途径。同时,他还总结了前30 年进行的物理教学和研究的经验,归纳出了某些教学规律,这成为了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雏形。为了改变当时一些地区“片面追求升学率”所造成的恶果,张熊飞将实验标准确定为:第一,质量标准,即向课堂要教学质量;第二,效率标准,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把后者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明确了实验研究的具体任务是:其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其二,提高教师素质,培养既能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进行教学研究的学者型教师。此阶段所形成的初步理论虽然反映了教学系统的某些特征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模板集合10篇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模板集合10篇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模板集合10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心得了。你想知道读书心得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1 《孩子们,你好》是一本读后让人快乐的书。文中阿莫老师的孩子们很快乐,阿莫老师也很快乐。那我们来看看阿莫老师的快乐教学法,我从开学第一天、课堂上、课余三个方面来归纳了一下:开学第一天,老师亲切地叫出每个孩子的名字,这是要花一番功夫的,因为这是一年级学生的开学第一天,原本老师根本不认识他们,所以在开学前他对着照片上的样子一一记下了每个孩子的相貌和名字。我们试想一下,当孩子与你第一次见面时就听到你准确叫出他的名字,孩子心里该会多么激动与快乐。而且老师还一一与孩子握手,这时孩子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被尊重,从而他们也会来尊重你。在第一天的第一堂课上,没有行为规范的宣讲,老师也没有严肃地说:“你以后就是学生了,学生应该怎么怎么样,不能怎么怎么样”,如果这么说了,那孩子就会觉得被束缚了,从而不喜欢学校,不喜欢成为一名学生。阿莫老师是让孩子们直接进入有趣的教学课堂,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爱上学习。课堂上的阿莫老师应该是个很能干的老师,他包揽了语文、数学、艺术课,书中也很细致地写出了每门课的教学法,通过典型的课堂现象和课堂事件展现出来。“如果课的教育环境能使儿童的课堂生活变得愈益生动有趣和愈益充满着激情,他们就会喜欢上课。”我们都知道学生有兴趣才能学得更好这个道理,但要做到却要花一番心思和功夫,阿莫老师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我读到最窝心的一个情节是:一个男孩在周六的早晨醒来,起床后就要去上学,他妈妈就说:“今天是周末,不用上学,我们在家休息。”男孩说:“为什么不能去学校休息呢?”看,孩子们已经爱上了学校,爱上了学习。阿莫老师这样评价自己的教育:如果想要在人道原则的基础上完善我的教育方法,我就得牢记,我自己也曾做过学生,并且要努力做到:不使从前曾经折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作业

第四章自测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创建(C),是成功实施教学艺术的天梯。 A.教学艺术场 B.教学伦理性 C.教学情意场 D.现代媒体环境2.在教学系统中,学生是通过学习,认识客观世界,从而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的核心特征是( C )。 A.基础性 B.能动性 C.独立性 D.创造性 3.人类理性认知中,思维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下列对逻辑思维基本过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A.分析和综合 B.比较和鉴别 C.抽象和概括 D.实践与应用 4.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来看,研究有三种基本形式,下面不属于研究基本形式的是( B )。 A.归纳研究 B.行动研究 C.演绎研究 D.类比研究 二、填空题(每空2分) 6.“_食贵自化,学贵自得,深思熟虑,积水成渊,这就是为学之道的灵魂。” 7.张熊飞教授指出,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体验过程中,应坚持“七动”: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情读、动口议、动笔写和动脑思。 8.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提出“四为”原则是::以

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体验为红线和以思维为主攻。 三、论述题(每题9分) 9.张熊飞教授认为:“引而不发,因人善喻,不言之教,大爱无疆,这正是为师之道的根本。”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这句话体现教师引导作用的核心特征是启发性,就是实施启发教学,有了启发性就必定具有情感性,也就易于实现促进性和反馈性。教学中,学生之所以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那是由于教师诱之不当造成的,也就是教师没有创设“愤”“悱”的情境而造成的。因此,启发性是教学的灵魂。启发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条反映教学规律的教学思想。教师要变教为诱,变教为导,重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的全部核心问题在于教师。这个教学策略考虑的并非是自己怎样教,而应该考虑怎样教学生学,不是以教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过程,既把学生为主体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使教师为引导成为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保证。 10.你认为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首先是论证了教学职能观,全面阐述了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引导作用的内涵、外延特征以及核心特征等,从而得出“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育人育才”这就是化启发教学的精髓等有关教学职能的定位致和之道。接着进一步探究了教学艺术,论证了“教学情意场”和“教学艺术场”,阐述了教学艺术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由此构成了完整的“诱思教学思想论”,称为核心思想。

《模型设计与制作》期末考试-作业形式试卷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命题双向细目表(命题教师用) 2012—2013 学年度第 2 学期 填表说明:命题老师必须将测试内容的类别,不同内容在试卷中所占的份量(百分比),各种内容采用的题型,各类试题所占的比重,考核的能力层次及分数比例填到表上。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考试卷(A 卷) 考试时间: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 开课班级 环境艺术 年级 12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考试教室 本试卷共1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考试方式:考查 一、考试内容:以50*50CM 的尺寸设计制作一个建筑景观或室内空间设计模型 二、考试目的:考查学生在完成该课程学习之后对空间的整体设计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三、考试要求: 1、根据考试的基本要求,由学生自己设计图纸,完成制作 2、材料不限,能够最大程度真实地反映所要表达的效果 3、在课堂上完成作业,作业最终以电子图片形式上交 4、模型制作尺寸:50*50CM 最终上交电子图片尺寸:A1 5、照片内容包括前期设计图纸与模型制作过程以及最终模型效果), 四、评分标准: 1、设计创意 20% 2、方案设计过程 20% 3、动手制作表现能力及最终效果 40% 4、画面的整体效果 20% 试卷第1页(共1页)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考试科目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负责人刘勤 评分标准: 1、设计创意 20% 2、方案设计过程 20% 3、动手制作表现能力及制作效果 40% 4、画面的整体效果 20% 命题教师(签名):_____ 2013年05月29日

陕师大公共课诱思探究教学 期末作业

诱思探究教学论 144088 强小倩 【考核题目5】 研究探究学习方式,应关注学习策略和施教策略的研究。为此,应突出具体落实:实践探究和理论探究各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每种形式的适用范围和实施策略如何;各学科具体突出哪些探究学习,各以具体案例予以论证。 【参考来源】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第三章(教学过程观.探究学习方法论)第三节(探究学习及其种类) 【作业展示】 一、实践探究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这就是实践探究的哲学依据。因而,实践探究的理论思路,一般是通过实践探索和归纳研究两个教学层次去形成新概念、认识新规律的。实践探究是中小学生学习时常用的学习认识过程。在实践探究中,思维加工一般均由归纳研究来完成。由于实践探索的具体形式相异,包括实验探索、体验探索、经验探索、形象探索,因此,实践探究又有四种具体表现形式: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经验探究,形象探究。 (一)实验探究

由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操作而完成探索层次的学习,称为实验探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学习内容,均可以运用实验探究。实验探究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导向性信息,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认知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边实验,边思索,边总结,把观察引向深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观察的丰富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抽象、概括,形成理性认识;继续创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反复思考,经历再实践、再认识的深化过程。 实验探究主要运用于自然科学的学习,一般是通过开展探索性实验来实现探索层次的。 一般来说,演示实验也是探索性教学实验。然而,演示实验的主体往往是教师,而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学生心理“跃跃欲试”,但却难以“亲手一试”,学习心理欲望得不到满足,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等也难以得到应有的发展。即使让几位学生去协助,绝大部分学生仍然是旁观者。因此,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当教学设备能够满足需要的情况下,或者经过努力,能够创造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另外,从为形象思维积累丰富的表象,有利于思维加工的角度,从自然科学本身的学科特点等方面来看,对于学生实验,则要尽可能变验证性学生实验为探索性学生实验,以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精心创设的情境里,充分地运用手、眼、耳、鼻等全部感觉器官,在全面系统地感知实验现象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去发现和认识自然界的奥秘,理解和掌握自然科学理论。所谓探索性学生实验,就是在教师导向性信息的诱导下,让学生亲自通过实验观测,去探索研究、归纳出新概念,认识客观规律的学生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