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八年级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教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鲁教版五四制.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鲁教版五四制.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鲁教版五四制【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水分解和水合成的实验现象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水分解反应和水合成反应的本质3、了解氢气是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新能源【课堂活动】一、水的分解实验1、完成实验探究2-3,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课本36页,写出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2、思考右图正极和负极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以及怎样检验气体。

3、阅读37页“交流共享”,从微观角度了解水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加深对水分解本质的认识。

【知识小结】谈收获,整理知识框架水的分解过程、水的分解产物、分解反应的定义【分层训练】基础过关:1、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下列有关水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不变,分子间隔变大,运动加快B. 水电解时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C.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D. 水变成蒸气时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变大能力提升:3、有关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 两极同时有气泡产生B. 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C. 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 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拓展应用:4、从电解水的实验事实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有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②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③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④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分子构成的⑤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变成新分子的过程【反思与小结】。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单元复习课件)-八年级化学全一册(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单元复习课件)-八年级化学全一册(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

课堂达标
13.下列是微观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 表示一种原子, 表示另一种原子)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裂为原子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重新组成新分子 C.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变化
课堂达标
14.兴趣小组取京杭大运河水样进行净化实验。
2.水的合成 (1)氢气燃烧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壁凝结有 水雾。用手触摸 烧杯,手感到 发烫,说明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发 生了反应,生成了水,并 放出 热量。 (2)氢气优点:氢能是一种极其理想 的能源,是21世纪最有价值的能源。 ①原料来源广 ②燃烧放热多 ③产物无污染
3.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1)分解反应:由一种 物质生成 两种或两种以上 其他物质的反应。
表达式:AB→A+B
特点:一变多
(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表达式:A+B→AB 特点:多变一 (3)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关系:并列的关系
化合 反应
分解 反应
(4)化学反应的表示形式
①文字表达式: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
②符号表达式:H2O 通电 H2 + O2
H2 + O2 点燃 H2O
4.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1)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 没有(填“有”或“没有”) 发生变化,是分子间的 间隔及排列方式 改变了;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的分子发生了改变,变成了 新的物质 分子。 (3)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分子 (4)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第二单元 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第二单元 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水的分解)学习目标:1、通过“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的实验探究,知道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同时初步形成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且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的认识。

2、通过对水的分解的微观的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

通过对这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分析,了解分解反应。

3、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能够说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并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已知的化学反应。

4、学习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并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习重点:1、水通电分解的实验。

2、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3、分解反应及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已学的化学反应。

4、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并逐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习难点: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水的三态变化中,改变的是和,而水分子的和没有改变,该变化是变化。

2、从宏观看,水是由和组成的。

从微观看,水是由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3、分子是的一种基本粒子,是保持物质....的一种粒子.....。

分子的特征(即基本性质)有(1)(2)(3)(4)(5)如氢分子和氧分子性质。

4、原子也是的一种粒子,是化学变化中的粒子。

原子也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如和很小、、、。

另外,同种原子性质,不同原子性质。

5、分解..反应是。

(二)探究新知教师演示2—3“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的实验,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为什么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答:是为了增强水的性。

接通电源后,两个电极上有产生,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

2▲、水电解器的两个电极上分别产生什么气体?二者的体积之比是多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即产生的气体(多或少),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接近该气体,气体,这说明该玻璃管内生成了;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大或小),即产生的气体(多或少),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该气体,带火星的木条,这说明该玻璃管内生成了。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2课时)导学案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2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合成过程和其中的化学变化2、学会判断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类型3、初步学会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学习重点】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预习导学】【课堂活动】一、完成实验探究2-4,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课本38页并写出水合成的文字表达式。

二、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多少,区分“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水通电分解的反应和水合成的反应分别是什么反应类型?三、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水分解、水合成变化的实质讨论1:下图是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由下图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讨论2:从粒子的观点来看,水的分解与水的蒸发有什么不同?讨论3:氧气能支持燃烧,氢气能燃烧,水能灭火。

水为什么不再具有氧气和氢气的性质?讨论4:由以上分析能否得出“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的结论?四、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讨论1:氢气、氧气和水分别具有什么化学性质?他们的化学性质为什么不同?讨论2:液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吗?液氢能燃烧吗?讨论3:水具有哪些物理性质?五、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讨论1:有人把分解反应总结成“一变多”的反应,把化合反应总结成“多变一”的反应,你同意吗?讨论2:有人说糖和水混合得到糖水是化合反应,你同意吗?说出你的观点并作出解释。

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三类,分别是:(1)金属,如________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2)部分固体非金属,如__________都是由原子构成的;(3)稀有气体,包括6种物质氦氖氩氪氙氡,它们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七、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下表和图,请你帮他完成填写。

【知识小结】谈收获,整理知识框架水的合成、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物质【分层训练】基础过关:1、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 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C. 液氧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D. 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是由不同分子构成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 氧分子B. 氢分子C. 水分子D. 氢原子和氧原子4、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下列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 金刚石B. 氧气C. 氢气D. 水5、有关水的合成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氢气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B. 氢气在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C. 氢气在燃烧时放出大量热D. 水的合成文字表达式可写成:能力提升:6、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金刚石B、氦气C、铜D、二氧化碳7、下列是对氯气性质的描述:①黄绿色②有刺激性气味③氯气是气体④能与水反应⑤能与金属反应用序号回答:属于其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2022年鲁教版化学八年级《水分子的变化》word教案

2022年鲁教版化学八年级《水分子的变化》word教案

2.3 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水的分解【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水的电解的实验现象,了解产物的验证方法,明确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且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2、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认识分解反应并能正确判断反应类型。

3、通过对水的分解的微观分析,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并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化学微粒观。

【重点难点】重点:分析电解水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结论得出化学变化的发生条件,并认识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难点:围观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建立化学的微粒观。

【教学过程】回顾复习:水在加热蒸发和冷凝过程中,水分子的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生1: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增大,由液态→气态;生2: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间隔减小,由气态→液态。

师:在这两个反应中,水分子本身改变了吗?生: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改变了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

师:现在,我们改变反应条件,给水通入直流电,水分子会发生什么改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问题导学一:水的电解1、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1)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2)仔细观察两只玻璃管内液面有何变化?(3)两个电极分别有何变化?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观看实验的模拟动画:(1)介绍实验装置:水电解器、直流电源(电池)。

(2)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师:继续操作实验,逐步引导学生观察:生1:观察到两只玻璃管内液面均下降;生2:两个电极均有气泡产生,且与正极相连的电极气体体积与负极相连的电极气体体积比为1:2;师:两只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后的空间为空白吗?生:不是,是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师:那这些气体是不是水蒸气呢?化学小知识:在化学上,常根据某物质特意的变化现象来验证该物质。

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氢气:点燃的木条检验,现象: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师:现在我们就来验证这两个电极产生的气体究竟是不是水蒸气:操作一: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2.1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2.1运动的水分子教学设计
2.通过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体会运用化学实验验证自己猜想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看待物质,形成物质世界的微粒观。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使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提高。
2.使学生懂得关注评价他人的见解,分享他人的研究成果。
学习重点
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引出分子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
运动的水分子
课题
运动的水分子学习源自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和水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酒精沸腾后体积变大的学生演示实验类推水沸腾后体积也变大的猜想和对不同状态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和运动方式的认识,让学生初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会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领略本质:
从微观角度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
通过化学学习,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水的三态变化。为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把握,及时总结归纳并订正完善。
教师评语:
同学们我们的探究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收获不少。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达成目标情况进行总结)同学们表现的确实很棒!努力吧!未来的小科学家们,只要你们无愧于化学,化学就会帮你到达胜利 的彼岸!
深刻理解:
听讲、思考、理解。
多识一点:虽然课本上没有给出这一特点,但是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刚刚学过的知识可以引出分子的另一特征。
过渡设疑:
在分析完水的固、液、气三态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水发生三态变化的实质。
问题引导:
水怎样才能变成冰,水怎样才能变成水蒸汽?
大家都烧过水,当水开了之后,如果我们揭开壶盖,就会看到有大量水蒸汽冒出,同时壶盖上有许多水滴滴下,这是为什么?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水分子的变化“学案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水分子的变化“学案

鲁教版八年级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水分子的变化”学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一、通电下水分子的变化猜想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

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

而水分子本身始终没变。

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请写出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通电条件下水的变化实验探究【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 ……【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进行实验】请同学们记录实验现象,并结合收集到的资料,分析通电后,产物分别是什么?完成课本36页实验探究2—3记录1、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通电下水的变化的微观解释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此写出水通电分解的微观实质以及分子参与的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通过氢气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认识分子参与的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引导】水通电后的产物氢气能燃烧,那么氢气燃烧能生成什么呢?【提示】一切燃烧都有氧气的参与。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2.3《水分子的变化》教案与习题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2.3《水分子的变化》教案与习题

水分子的变化实验步骤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分析归纳:1、电解水是——————变化。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和————————,二者的体积比为——————。

交流与反思: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和——————改变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分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

一、电解水1、水通电氢气 + 氧气H2O H2 O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

2、化学变化的实质:在直流电作用下,水分子被破坏,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可见,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被破坏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由水分解示意图分解得出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2、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3、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在化学变化中,4、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水、氢气、氧气由分子构成,也有的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

3、原子: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

氢气和氧气反应结果是不是还能生成水呢?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生的现象,然后用手轻轻触摸烧杯本实验导管点火的一端不要用普通玻璃管,最好用铁管、铝管或瓷管、石英管,这样才能看到氢气燃烧时的淡兰色火焰。

氢气 + 氧气→水H2 O2 H2O该反应是否是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
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
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
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
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
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3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
分析归纳:1、电解水是——————变化。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和————————,二者的体积比为——————。

交流与反思: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和——————改变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分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

知识应用:
1、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2 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水受热蒸发和电解水这两个变化
一、电解水
1、水通电氢气 + 氧气
H2O H2 O2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

讨论分析图片获得的信息
2、化学变化的实质: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变化。

水、氢气、氧气由分子构成,也有的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

3、原子: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

做P38
教学反思:
利用图示可较清楚地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看图说话”方法。

第二课时
氢气和氧气反应结果是不是还能生成水呢?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发生的现象,然后用手轻轻触摸烧杯
本实验导管点火的一端不要用普通玻璃管,最好用铁管、铝管或瓷管、石英管,这样才能看到氢气燃烧时的淡兰色火焰。

氢气 + 氧气→水
H2 O2 H2O
该反应是否是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氢气作为新型燃料的优点,教会学生辨证地看问题。

从分子变化的角度分析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反应。

化学反应的本质:分子分割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1、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
A、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氢原子与氧原子构成
C、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水在通常状况下很稳定,4℃时密度最大
C、蒸馏水是最纯的水
D、0℃时会形成冰、水的混合物
3、电解水的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
A、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出气多
B、正极出氧气,负极出氢气
C、可以看到体积比VH2 :VO2 =2 : 1
D、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的玻璃管内汇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然
4、下列变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把糖和水混合后形成糖水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D、3体积水和7体积酒精混合成70%的消毒酒精。

5、在化学反应中,构成反应物分子的 ---------- 重新组合成新的
P40
P41
本节内容需要记忆的知识教多,以后要注意巩固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