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染色
染色原因或目的 ——小而透明,染色后便于显微镜观 察
——鉴别细菌 ——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
(1) 革兰氏染色步骤
① 初染:结晶紫 ② 媒染:碘液 ③ 脱色:95%乙醇 ④ 复染:稀释复红
结果判定: 紫蓝色者为G+菌,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就是G+球菌; 红色者为G-菌, 例如大肠杆菌就是G-杆菌。
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该法是丹麦 细菌学家革兰(Hans Christian Gram)于 1884年创建,至今仍在广泛应用。
(1) 革兰氏染色步骤
① 初染:结晶紫 ② 媒染:碘液 ③ 脱色:95%乙醇 ④ 复染:稀释复红
结果判定: 紫蓝色者为G+菌,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就是G+球菌; 红色者为G-菌, 例如大肠杆菌就是G-杆菌。
细菌的染色与结构
济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检科 王军鹏
二零二零年三月十八日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bacterium)是属原核生物界(prokaryotae)的
一种单细胞微生物。
•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 第三节 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 光学显微镜
糖类含量 脂类含量
磷壁酸 外膜
革兰阳性菌 三维立体结构、较坚韧
20-80nm 可多达50层 占细胞壁干重50%-80%
约45% 少,1%-4%
+ —
革兰阴性菌 二0% 15-20%
较多,11%-22% — +
了解G+和G-菌细胞壁结构差异的意义
四肽侧链 磷壁酸
五肽交连桥
革兰阴性菌 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的结构
1)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 G+菌细胞壁是一层,厚约 20~80nm ,由肽聚糖网架 结构填充磷壁质和少量脂类 组成。其中肽聚糖含量高, 约占细胞壁重的40%~90%, 且网状结构致密。 肽聚糖(peptidoglycan): 由N-乙酰葡萄糖胺(NAG)、 N-乙酰胞壁酸(NAM)和短肽 聚合而成的多层网状结构的 大分子化合物。
真正的核,有核膜、核仁 1至数条,与RNA、组蛋白合 80S(细胞质中),70S(细胞器中)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有 线粒体、高基体、内质网等 线粒体上 多聚糖,几丁质 10~100μ m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原核微生物 “三菌”、“三体”和古生菌 真核微生物 真菌、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 非细胞生物 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 在细胞结构上的区别
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 在细胞结构上的根本区别

Table2-1
原核微生物
拟核,无核膜、核仁 1条 70S 二分裂 无 无 细胞膜上 肽聚糖、磷壁质 1~10μ m
生物性状
核 DNA 核糖体 细胞分裂 有性生殖 细胞器 呼吸链 细胞壁成分 大小
真核微生物

三、细菌细胞结构及其功能
细菌的结构可分为一般 结构和特殊结构两部分 基本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拟核 细胞质 内含物 特殊结构: 荚膜、芽孢、鞭毛和纤毛 等部分。
(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cell wall) 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层的一层坚韧而略具弹性 的结构。约占细胞干重的10%~25%;在一般光学显微 镜下不易观察到。
(二)杆菌(Bacillus)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共184张PPT)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共184张PPT)
在可使细菌细胞具有某些特性
质粒的起源
质粒的起源,人们认为质粒可能是来源于某种感染细菌的病毒粒子,
进入细胞后与细胞形成共生关系(与线粒体相似)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P23
所谓特殊结构,指一部分 细菌才具有的结构。
• 鞭毛和菌毛 • 荚膜 • 芽孢 • ·········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鞭毛
• 定义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染色原理
——二者细胞壁结构的差异
细胞壁结构与革兰氏染色的关系
• 现在大多认为,在染色过程中,细胞内形成了一种不溶性的结晶紫 - 碘的 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可被乙醇 ( 或丙酮 ) 从 G - 细菌细胞内抽提出来,但 不能从 G + 菌中抽提出来。这是由于
• 霍乱弧菌 ( Vibrio cholerae ~0.6 × 1~3
• 迂回螺菌 ( Spirillum volutans ~2 × 10~20
2.2.2 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2.2.1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 细胞壁 • 细胞膜 • 细胞质 • 细胞核
细菌细胞的结构
• 定义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2.1 微生物的基本类型
传统的生物界分为:
• 动物 • 植物 • 微生物
以细胞结构对微生物分类
根据显微镜或电镜观察到的结构进行分类
• 无细胞结构
病毒 及亚病毒 拟病毒 类病毒 朊病毒
• 有细胞结构
原核 细菌 放线菌 蓝细菌
真核
酵母菌 霉菌 藻类 原生动物
动物 植物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电镜图
其中PHB可以用来制作可降解塑料。

第3章 微生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真核微生物

第3章 微生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真核微生物

内质网
蛋白合成示意图
第一节 概述
五、细胞质和细胞器--高尔基体(Golgi body)
1898年意大利学者C Golgi在神经细胞发现,4~8个平 行的扁平膜囊和囊泡组成,无核糖体附着。
作用:RER合成Pr运到Golgi与脂、糖形成糖蛋白或 脂蛋白,外排到细胞外。合成糖蛋白、脂蛋白及对 某些蛋白质原酶切加工,合成新CW和CM提供原材 料的重要场所
吸取养料:假根、吸器 特化营养菌丝 附着:附着枝 休眠:菌核、菌索 菌丝体 延伸:匍匐枝 捕食线虫:菌环、菌网 简单:孢子囊、担子 特化气生菌丝(子实体)复杂:分生孢子器 子囊果
直径是细菌的10倍。球状、卵圆状、椭圆状、香肠状等
典型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2.5~10×4.5~21um 有的成链状,叫假丝酵母。
1)CW
25nm,外层甘露聚糖,中间蛋白,
里层葡聚糖(使cell抗机械强度)
2)CM
蛋白+类脂+少量糖 含丰富麦角甾醇,uv转化为VD2
第一节 概述
五、细胞质和细胞器--细胞基质和细胞骨架
细胞基质(cytometrix):除可分辩细胞器之外的胶状 溶液,细胞代谢重要场所。 微管:微管蛋白组成中空管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肌动蛋白丝(微丝):肌动Pr 中间丝:中间纤维
微管功能:支持和运输,细胞分裂时的纺锤体、鞭毛和纤毛。 微丝功能:提供ATP,发生收缩 中间丝:支持和运动
叶绿体
类囊体摞在一起为基粒
第一节 概述
五、细胞质和细胞器--其他细胞器
液泡(vacuole)
单位膜分隔的细胞器,老龄细胞大而明显。 含糖原、脂肪、多磷酸盐等贮藏物,各种酶类。 功能:维持渗透压、贮藏营养物、溶酶体的作用 (将各种蛋白酶与CP隔离,防止细胞损伤)。

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图3-9 根霉形态

根霉的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
•图3-10 匍枝根霉的生活史

根霉广泛分布在自然界 常引起谷物、瓜果蔬菜及食品腐烂 能生产大量的淀粉酶 用作酿酒、制醋业的糖化菌 用于延胡索酸和酶制剂生产

(三)曲霉属
菌丝有隔,多细胞 菌落呈圆形 以分生孢子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分生孢子梗大多无隔膜,不分枝 本属分生孢子呈绿、黄、橙、 褐、黑等各种颜色,故菌落颜色 多种多样,比较稳定,是分类的 主要特征之一
•图3-11 曲霉的形态


曲霉广泛分布在自然界 在湿热条件下,引起皮革、布匹和工业品发霉和 食品霉变 曲霉也是发酵工业和食品加工中应用最广的菌种 用于柠檬酸、葡萄糖酸、淀粉酶和酒类的生产 某些黄曲霉系产毒菌,能产生黄曲霉毒素

(四)青霉 分布广,是常见的有害菌 工业上生产柠檬酸、纤维素酶 和常用抗生素——青霉素
、 脂类物质、无机盐
(二)原生质膜 主要成分: 蛋白质 脂类 甾醇

(三)细胞核 形状、大小: 椭圆形 直径一般为2-3μm 组成: 核膜、核仁(DNA、RNA)、核蛋白
(四)线粒体(mitochondria) 特点:双层膜,内层有一定数量和形状的嵴 功能:氧化磷酸化作用和ATP形成的场所 内、外膜含有多种酶
霉菌(青霉)的菌丝 、

(二)菌丝的变态 1. 菌丝的组织体 (1)菌索 有些高等霉菌的菌体平行 排列组成长条状似的绳索 (2)吸器 有些专性寄生霉菌,在菌丝 旁侧生出拳头状或手指状的 突起,能伸入到寄主细胞内 吸取养料,而菌丝本身不需 要进入寄主细胞,这种结构 叫吸器
•图3-3 三种吸器类型

•有丝分裂分 离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病毒缺乏独立的代谢和能量系统 ,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系统、 原料和能量进行复制。
形态多样 结构简单 寄生生活
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粒子形态各异,有球形、杆 状、砖形、蝌蚪形等。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复 制和增殖。
病毒的复制与变异
复制周期
包括吸附、注入、脱壳、生物合 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变异机制
病毒的变异机制包括错误复制、 基因重组和基因重配等。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麻疹、流感等 。
微生物与药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许多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都来源于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等。
微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同时微生物也可以影响药 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06
实验诊断与防治原则
Chapter
实验诊断方法与技术
细菌学诊断方法
包括细菌培养、生化反应、血 清学试验等,用于鉴定细菌种
类和检测细菌感染。
病毒学诊断方法
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等,用于鉴定 病毒种类和检测病毒感染。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免疫荧光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用于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或 抗体。
03
人类通过培养有益微生物和消灭有害微生物来维护自身健康,
如疫苗接种、消毒灭菌等。
02
细菌学
Chapter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医院感染
分为内源性感染(由体内正常菌 群引起的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由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引起的感
染)。
感染类型
局部感染局限于某一部位,而全 身感染则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 ,多由耐药菌引起,治疗难度较 大。
微生物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以 降低感染风险。
无菌操作
进行微生物实验时,要保 持无菌操作环境,避免杂 菌污染。
实验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接 种方法、培养条件、观察 结果等。
实验后处理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器 材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食品工业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酒类、面 包、酸奶等食品。
03
02
农业应用
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植物病害、促 进作物生长等。
生物能源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生物柴 油等可再生能源。
04
2023
PART 05
微生物的免疫与感染
REPORTING
微生物的免疫机制与特点
先天性免疫
通过遗传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黏膜 屏障、吞噬细胞等。
病原学检查
通过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等方法确定病 原微生物种类。
免疫学检查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等免疫学原理检测病原微 生物及其产物。
2023
PART 06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REPORTING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设备与器材
培养箱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用于培养微生物。

《微生物基本知识》ppt课件

《微生物基本知识》ppt课件

自然界中各类环境适应性分析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功能
包括氮循环、有机物分解等。
水体中的微生物生态
如淡水、海水中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作用。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探讨高温、低温、高盐、低氧等极端条件下微生物的生存机制。
人体内外环境中共生关系探讨
01
人体正常菌群分布及其生理功能
如肠道菌群对消化、免疫的贡献。
02
在不同环境下,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在缺氧条件下,一些微生物会进行厌氧呼吸,产 生乳酸或酒精等代谢产物;在高温条件下,一些微生物会产生耐热性酶和蛋白质,以适应高温环境。
04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遗传物质基础:DNA和RNA
1 2
DNA作为遗传物质 大多数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它们携带 着微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
转录过程
在转录过程中,DNA的遗传信息 被转录成mRNA,为后续的蛋白质 合成提供模板。
翻译过程
在翻译过程中,mRNA上的遗传信 息被翻译成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是 微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因突变类型及影响因素
基因突变类型
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 缺失突变和倒位突变等,这些突 变都可能导致微生物的遗传特性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与细菌相比,真菌的 细胞结构更为复杂,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真菌的繁殖方式
通过孢子进行繁殖,如芽殖、裂殖等。
病毒形态与结构
01
02
03
病毒的基本形态
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 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 复制方式增殖。
病毒的结构
包括核酸(DNA或RNA) 和蛋白质外壳。部分病毒 还有包膜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霉 菌
一、霉菌细胞结构
细胞壁 原生质膜 细胞核 线粒体 核蛋白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贮藏物
图3-1 真核细胞的细胞结构
(一)细胞壁 厚约100~250nm,约占细胞干重30% 主要成分: 几丁质、纤维素、葡聚糖、甘露聚糖 与少量蛋白质、 脂类物质、无机盐 (二)原生质膜 主要成分:
(三)细胞核 形状、大小: 椭圆形 直径一般为2-3μm 组成: 核膜、核仁(DNA、RNA)、核蛋 白 (四)线粒体(mitochondria) 特点:双层膜,内层有一定数量和形 状的嵴 功能:氧化磷酸化作用和ATP形成的
木霉
2. 红曲霉 分类:子囊菌亚门、不整囊菌纲、散囊菌 目、红曲科
特征: 在麦芽汁琼脂上生长良好,菌落初为白 色,成熟后 为粉红色、紫红色或灰黑色 菌丝有隔膜、多核、分枝多且不规律
3. 脉孢菌属
分布广,实验室中常出现杂菌分生孢 子呈粉红色或橙黄色菌落初为白色粉粒 状,后变为淡黄色、淡红色绒毛状菌丝 无色透明、有隔膜,多核,有分枝有性 繁殖产生子囊孢子
真核微生物的特点
霉菌 酵母菌 真菌的分类
真核微生物的特点
一、定义
凡是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 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 酵母 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
二、分类
真核生物
真菌
霉菌
大型真菌
显微藻类
原生动物
空气
水 动植物体
土壤 有机体
三、作用
• 食品
• 提供真菌多糖等活性物质
• 产生抗菌素、酒精等
曲霉也是发酵工业和食品加工中应用最广 的菌种
(四)青霉 分布广,是常见的有害菌 工业上生产柠檬酸、纤维素酶 和常用抗生素——青霉素 特征: 菌丝分枝、有隔,为多细胞 图3-12 青霉的形态 菌丝发育成直立的分生孢子梗 产生对称或不对称的扫帚状分枝
(五)其他霉菌 1. 木霉属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造成谷物、水果、蔬菜霉变 木材、皮革、纤维织物霉烂 食用菌子实体致病 图3-13 特征:菌落呈棉絮状 产孢丛束区长排列成同心
2 孢子囊破裂后露出的囊轴和孢子
3 接合孢子
孢囊孢子
毛霉在自然界分布很广
常在果实、果酱、蔬菜、糕点、乳制

和肉类等上生长,引起食品变质腐败 具有分解蛋白质能力, 可用来生产豆腐乳
毛霉的生活史: 无性繁殖:
菌丝 孢囊
孢囊孢子
菌丝
(+)菌丝
有性繁殖:
(+)原配子囊 接合孢子
(2N)
发芽
(减数分裂)
孢子萌发 菌丝体 无性孢子
营养物质消耗
衰老
代谢产物积累
有性孢子
有的霉菌在生活史中只产生无性孢子
五、食品中常见的霉菌 (一)毛霉属 分类: 接合菌亚门、接合菌纲、 毛霉目、毛霉科 常见毛霉: 大毛霉(M.mucedo) 总状毛霉(M.racemosus)等
1 孢子囊梗和幼龄孢子囊
图3-8 高大毛霉的孢子囊和孢囊孢子
产生的孢子
无性孢子
1. 霉菌的无性孢子
(1)游动孢子 (2)孢囊孢子 (3)分生孢子 (4)厚壁孢子
图3-6 霉菌无性刨子类型
A 游动刨子 B 孢囊孢子
C 分生孢子 D 芽孢子 E 粉孢子 F 厚壁孢子
2. 霉菌的有性孢子
( 1) ( 2) ( 3) ( 4)
卵孢子 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 担孢子
图3-7 霉菌有性孢子类型
A 休眠孢子囊 B 卵孢子
C 结合孢子 D 担胞子 D 子囊孢
3. 霉菌的准性生殖 定义:真菌中一种导致基因重组的过程 一个菌丝细胞和另一 个菌丝细胞发生融合, 过程: 菌丝体内
细胞质和核从一个细 胞到另一细胞中 核的突变
异核体
融合
杂合二倍体
细胞交换
有丝分裂分离
四、霉菌的生活史
大多数霉菌在适宜条件下:
菌丝分类:
按有无隔膜分
有隔菌丝
无隔菌丝
营养菌丝 按生理功能分 气生菌丝
图3-2 霉菌的菌丝
按分化程度分: 营养菌丝(基内菌 丝):伸入到培养基内 部,以吸收养分为主 的菌丝。 气生菌丝:向空中生长 的菌丝.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 阶段可分化成繁殖菌 丝.
霉菌(青霉)的菌丝、
(二)菌丝的变态 1. 菌丝的组织体 (1)菌索 有些高等霉菌的菌体平行 排列组成长条状似的绳索 (2)吸器 有些专性寄生霉菌,在菌丝 旁侧生出拳头状或手指状的 突起,能伸入到寄主细胞内 图3-3 三种吸器类型 吸取养料,而菌丝本身不需
能生产大量的淀粉酶 用作酿酒、制醋业的糖化菌
用于延胡索酸和酶制剂生产
(三)曲霉属 菌丝有隔,多细胞 菌落呈圆形 以分生孢子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分生孢子梗大多无隔膜,不分枝 本属分生孢子呈绿、黄、橙、 图3-11 曲霉的形态 褐、黑等各种颜色,故菌落颜色 多种多样,比较稳定,是分类的 主要特征之一
曲霉广泛分布在自然界 在湿热条件下,引起皮革、布匹和工业品 发霉和 食品霉变
(六)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内质网是存在于细胞质中折叠的膜系 统
(七)高尔基体 大多呈网状、少数为鳞片状、颗粒状 或柑状 仅在少数几种霉菌中发现 (八)贮藏物
二、霉菌的菌丝和菌丝体
(一)霉菌的菌丝 菌丝:由孢子萌发后延长 或由一段菌丝细胞长出 一般宽度为5-10 μm 菌丝体: 菌丝在条件适合时总以顶端伸长方 式向前生长, 并产生很多分枝,相互交错成一团
4.奶油色常见于肉、蛋上。
液体培养时的特征: 如果是静止培养,霉菌往往在表面上生长,液 面上形成菌膜。 如果是震荡培养,菌丝有时相互缠绕在一起形 成菌丝球,菌丝球可能均匀地悬浮在培养液中 或沉于培养液底部。
(3)子座 很多菌丝集聚在 一起形成较疏松的 组织叫子座
(4)菌核
菌核是一种休眠 体,生存力极强, 可以抵抗恶劣的环 境条件
图3-4
子座
图3-5 菌核
三、霉菌的繁殖体
有性繁殖-不经过 两性细胞结合而 直接由菌丝分化 形成孢子的过程
产生的孢子
有性孢子
按生物学 性质分
无性繁殖-经过不 同性别细胞的结 合、经质配、核 配、减数分裂形 成孢子的过程
孢囊
(N)
(-)菌丝
(-)原配子囊
菌丝
孢囊孢子
(二)根霉属
分类:与毛霉同属毛霉目 特征: 菌丝为无隔单细胞 有发达的菌丝体 气生菌丝白色、蓬松 匍匐菌丝生节,形成 图3-9 假根状的基内菌丝,
根霉形态
根霉的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
图3-10 匍枝根霉的生活史
根霉广泛分布在自然界 常引起谷物、瓜果蔬菜及食品腐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