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区规划

合集下载

平顶山新城区环境规划报告书

平顶山新城区环境规划报告书

平顶山市新城区环境规划报告书系别:环境与市政工程系专业:环境科学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01-12目录1 总论 (1)1.1 任务的由来 (1)1.2 编制依据 (1)1.3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2)1.3.1 指导思想 (2)1.3.2 规划原则 (2)1.4 规划范围与规划时限 (2)1.4.1 规划范围 (2)1.4.2 规划时限 (3)1.5 技术路线 (3)1.6 规划重点 (3)2 基本概况 (4)2.1 自然地理状况 (4)2.2 经济、社会状况 (4)2.3 生态环境现状 (4)3 现状调查与评价 (4)3.1 调查范围 (4)3.2 调查内容 (4)3.3 调查方法 (5)3.4 评价指标和方法 (5)3.4.1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5)3.4.2 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 (5)3.4.3 噪声环境评价指标 (6)4 预测与目标确定 (6)4.1 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趋势预测方法 (6)4.2 社会经济与环境指标及基准数据 (7)5 环境功能区划分 (8)5.1原则 (8)5.2 方法 (8)5.3 类型 (8)6 规划方案 (9)6.1措施及相关规划方案 (9)6.1.1 大气环境规划防治措施与规划方案 (9)6.1.2 水环境规划防治措施与规划方案 (9)6.1.3 噪声环境规划防治措施与规划方案 (10)6.1.4 固体废物规划防治措施与规划方案 (10)6.1.5 生态环境规划防治措施与规划方案 (10)6.2 可达性分析 (11)6.2.1 大气环境规划可达性分析 (11)6.2.2 水环境规划可达性分析 (11)6.2.3 噪声环境规划可达性分析 (12)6.2.4 固体废物规划可达性分析 (12)6.2.5 生态环境规划可达性分析 (12)7 经费预算 (12)7.1 大气环境规划经费预算 (12)7.2 水环境规划经费预算 (13)7.3 固体废物规划经费预算 (13)8 规划建议 (13)1 总论1.1 任务的由来生态环境是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主题之一。

平顶山重点商场、沿街商铺-OK

平顶山重点商场、沿街商铺-OK
平顶山重点商场、沿街商铺及新城区部分 商铺调研分析
2011年3月10日
一、平顶山重点商场分布
平顶山重点商场分布
光明路 矿工路 凯撒街
3
体育路
中兴路
2
开源路
新华路
1
鹰城世贸广场 丹尼斯
2
优 越 街
4
繁 荣 路
3
万家商场
中原商城 中心商城
和平路
5
1
4
5
建设路
6
双丰商城
曙光路
6
湛河北路
二、平顶山重点商场分析
商业体量集中在1.2万-3万平米,分布较为密集,形成平顶山市的中心商圈,辐射 力较强;
商场收费方式多以租金为主,其它费用不收取或少收取,但各个商场会根据不同 品牌实力,不同商家,来确定优惠、点扣、铺面位置等,品牌、商家实力越强,所 能得到的优惠越多,铺面位置越好。
三、平顶山重点商业街商铺租金调研分析
店铺
建华名烟名酒 大风车 某正在装修店面 童装店 卡面龙 精品男装 红色代码 陕西肉夹馍
位置
建设路与体育路交叉口 建设路与体育路交叉口 建设路与体育路交叉口 体育路中段 体育路中段 体育路中段 体育路中段 体育路与矿工路交叉口
面积 (㎡) 30㎡ 40㎡ 30㎡ 45㎡ 40㎡ 15㎡ 10㎡ 10㎡
中高档
九头崖连锁超市 名表、化妆品、珠宝、鞋、餐饮 KFC、周大星珠宝、百丽鞋、卡西欧
2F 5000㎡
3F 5000㎡ 4F 5000㎡ 5F 5000㎡ 租金情况 收费方式 招商情况 综合评述
经营品类
主要品牌 经营品类 主要品牌 经营品类
时尚淑女装
蕾丽达服饰、艾莲达、艾格等 名媛服装 太平鸟女装、太和女装、斯尔丽女装 绅士服装

平顶山新城区发展前景

平顶山新城区发展前景

平顶山新城区发展前景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部,是河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平顶山市新城区是该市的行政区划,随着河南省提出“城乡统筹、整体推进,做到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同步规划、有机衔接、同步推进”的发展思路,新城区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平顶山新城区的地理位置优越。

平顶山新城区位于平顶山市中心,交通便利,与省会郑州相距仅200多公里,与其他重要城市距离也较近。

这为新城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同时,平顶山新城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丁庄湾、豫西北煤炭资源等,为新城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平顶山新城区的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平顶山是河南省的重要的煤炭资源城市,新城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还有良好的交通条件,这为新城区的煤炭资源的深度利用和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新城区还有良好的农业基础,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生态农业,实现农业与工业的良性互动。

此外,新城区还可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提升城市竞争力,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

再者,平顶山新城区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也是其发展前景的重要保障。

新城区的规划建设注重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美丽宜居的城市。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新城区可以借鉴其他发达城市的经验,采用现代化、智能化的城市管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此外,新城区还可以注重培育文化产业,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推动城市的综合发展。

最后,平顶山新城区还可以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

平顶山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点。

新城区可以开发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经济的繁荣。

同时,新城区还可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旅游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平顶山新城区发展前景广阔。

新城区地理位置优越,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城市规划和建设得到保障,旅游资源丰富,这些都为新城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平顶山新城区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平顶山市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与修编)56P

平顶山市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与修编)56P

平顶山市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与修编)PLANNING REVESIONOF NEW-TOWN AREA IN PINGDINGSHAN 2011.11技术思路第一部分项目背景第二部分整体策略第三部分规划控制hapter1第一部分项目背景☐区域发展背景☐城市发展背景☐新城区发展建设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格局--“一核两圈三层”第一层次:郑州都市圈;第二层次:中原城市群紧密联系圈;第三层次:外围辐射区。

中原城市群紧密联系圈郑州都市圈区域发展背景2010年底,主城区建成区面积达70平方公里、人口91万人因“煤”而立的工业城市煤炭保有储量:31.59亿吨姚孟电厂:全国六大之一城市发展背景北部受山体限制东南部用地狭小,且工业密集采煤塌陷区水体与“煤”无关的新城区2003年9月21日,市政大厦奠基城市发展背景•尧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龟湖•应国公墓•香山寺2.《平顶山市新城区分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新城区起步区的定位:以行政办公、教育科研为主导,集居住、旅游、商业等于一体,“繁荣、开放、文明、秀美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1.《平顶山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城市的行政、文化和城市公共活动中心。

3.《新城区分区规划(2006-2010)》:平顶山市西部以山水为主要特点的生态型的城市中心区,市级科研教育基地、以都市工业为主的产业发展区,以休闲观光为特色的旅游胜地。

起步区和西部产业集聚区现状路网的建设基本建立在分区规划的路网基础上新城区规划历程——规划依据外部环境变化1、城市新区规划2、平新产业集聚区规划•区位角色:日趋重要•发展预期:逐步提升行政和教育为启动动力新城区总用地面积:53.54平方公里已建城市建设用地:12.1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行政办公+高等院校用地42%居住用地20%工业、仓储用地23%(一类6%)来发展模式需要进行重新构筑。

优势——水岸新城魅力初现•品质突出、魅力初现•行政和教育带动•发展需求旺盛•自然资源优越白龟湖香山寺应国公墓遗址现状用地汇总表序号用地代码用地性质用地面积(ha )占规划用地比例(%)大类中小类1R居住用地252.31 19.08 R21二类居住用地219.93 16.63 R22中小学用地32.38 2.45 2C公共设施用地371.46 28.08 C1行政办公用地44.56 3.37 C2商业金融业用地21.40 1.62 C3文化娱乐用地7.01 0.53 C5医疗卫生用地16.44 1.24 C6教育科研用地210.94 15.95 C7文物古迹用地70.86 5.36 C9其他公共设施用地0.24 0.02 3M工业用地88.35 6.68 M1一类工业用地28.95 2.19 M2二类工业用地20.66 1.56 M3三类工业用地38.74 2.93 4S道路广场用地334.98 25.33 S1道路用地326.34 24.67 S2广场用地7.70 0.58 S3社会停车场用地0.94 0.07 5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1.53 0.87 6W 仓储用地34.68 2.62 7G 绿地129.94 9.82 8D 特殊用地40.65 3.07 9Y未建设用地58.754.4410合计城市建设用地1322.63100.0011E水域和其它用地4031.75 E1水域67.92 E2耕地2659.11 E3园地18.51 E4林地130.05 E5牧草地46.29 E6村镇建设用地447.11 E7弃置地83.10 湿地579.6512合计总用地5354.38内在发展要求——行政和教育为初始启动力弱点——功能缺失、活力不足•发展动力不足•商业氛围尚未形成•“居而不住”人气不足恒大地产泓旭集团来发展模式需要进行重新构筑。

新城区物流园区规划

新城区物流园区规划

平顶山新城区物流园区规划一、项目背景二、平顶山市新城区物流园区选址与区域现状三、平顶山市新城区物流园区需求与效应分析四、平顶山市新城区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五、平顶山市新城区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六、平顶山市新城区物流园区发展战略与功能定位七、平顶山新城区物流园区布局规划的详细设计一、项目背景从整个河南省来看,近年来在第二产业的带动下,整个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相对于第三产业来说,特别是与社会生产及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现代物流业还处于一个发展的初期阶段,庞大的物流量以及原始的物流网络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需求环境。

平顶山市是河南省第二大工业城市,凭借享誉中国的“平顶山煤炭”的品牌效应,逐步形成煤炭生产加工、坑口火力发电、尼龙66化工化纤、特宽特厚钢板科研生产和冶金、输变电成套设备和环保设备、井盐生产加工、水泥建材、白酒生产出口和食品加工等八大工业基地。

城市的定位决定了对现代物流的需求,新城区物流园区的建设,将为平顶山提供良好的物流产业建设和投资发展环境,促进能源、化工、制造、商贸、旅游、食品、绿色农业六大产业的健康发展,把平顶山建成一个经济上有实力、文化上有底蕴、生态上有特色、全国有影响的现代平顶山。

二、平顶山市新城区物流园区选址与区域现状2.1 规划范围平顶山市新城区物流园区位于长安大道与建设路交叉口,其紧临漯宝铁路和宁洛高速,交通区位条件优越,面积约410亩。

2.2 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平顶山市是河南省西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典型的工业城市。

该物流园区位于市郊,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位于新老城区交汇处,且有对省内外的公路和铁路,区位条件较好。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物流园区是平顶山市经济发展重要基础,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

该物流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豫西南物流的重要存储地和中转站。

同时,在物流园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将逐步建成许昌、洛阳、南阳、郑东物流园区。

平顶山市新城区控规

平顶山市新城区控规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与“煤”无关的新城区
2003年9月21日,市政大厦奠基
城市发展背景
采煤塌陷区
北部受山体限制
水体
• 尧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白龟湖 • 应国公墓 • 香山寺
东南部用地狭小, 且工业密集
平顶山市新城区控规调整与修编

平新产业集聚区 起步区及东部片区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起步区和西部产业集聚区现状路网的建设基本建立在分区规划的路网基础上
2025
2030
平顶山市新城区控规调整与修编

平新产业集聚区 起步区及东部片区
第二部分
整体策略
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 ●公共轨道交通 ●快速公交系统 ●慢行交通系统
2010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8 2020
2025
2030
平顶山市新城区控规调整与修编
11.53
34.68 129.94 40.65 58.75
1322.63
4031.75 67.92 2659.11 18.51 130.05 46.29 447.11 83.10 579.65
5354.38
占规划用地比香例 山寺
(%)
19.08 16.63 2.45 28.08 3.37 1.62 0.53 1.24 15.95 5.36 0.02 6.68 2.19 1.56 2.93 25.33 24.67 0.58 0.07

平新产业集聚区 起步区及东部片区
第二部分
整体策略
开发强度规划
• 500M 开发 • 1200-1500M 站距 • 开发密度 • 高度控制
地铁门槛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平顶山新区建设总体方案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平顶山新区建设总体方案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平顶山新区建设总体方案平顶山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平顶山新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总体方案》是指导平顶山新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有关重大规划、布局和建设要按照《总体方案》确定的基本原则进行。

二、平顶山市和省有关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改革创新、探索试验、实践示范,推动新区率先发展。

三、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遵循“三规合一”(新区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合一)、功能复合、城乡统筹、节约集约的要求,编制新区总体规划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

按照《总体方案》确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以平新产业集聚区、宝丰产业集聚区建设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抓紧组织实施相关项目,为《总体方案》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

四、省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加强对平顶山新区建设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平顶山市及时解决《总体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新区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省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总体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做好督促检查工作。

执行中遇到重大问题,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河南省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平顶山新区建设总体方案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划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指导意见》(豫发…2009?29号)和平顶山市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平顶山新区的基础和条件平顶山市位于我省中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市域总面积7882平方公里。

2010年,全市总人口503万人生产总值达到1312亿元,居全省第五位实现工业增加值869.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66.3城镇化率达到43.4,总体上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

平顶山市是豫中南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综合交通体系完善。

焦枝铁路和孟平铁路在市区西部交汇,规划建设的郑渝铁路通过平顶山西部并设站,孟平铁路复线贯穿新老城区宁洛高速与郑尧高速、兰南高速分别在市区西部和东南部交汇,二广高速从市区外围通过鲁山机场距平顶山新城区25公里,距宝丰县城20公里。

《平顶山市全域规划(2017-2035)》专家评审会报道(

《平顶山市全域规划(2017-2035)》专家评审会报道(

《平顶山市全域规划(2017-2035)》专家评审会在新城区蕴海锦园大酒店举行,会上原则通过了该规划方案。

据介绍,全域规划是以行政区为规划范围,统筹协调全域城乡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规划。

全域规划项目的规划范围为平顶山市域范围,包括中心城区范围和石龙区、舞钢市、汝州市、宝丰县、叶县、郏县和鲁山县,市域总面积7882平方公里。

其中,中心城区范围包含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新城区、高新区的管辖范围,面积共约466平方公里。

明确新时代平顶山“三步走”发展战略根据该规划设计,2020年将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GDP在全省排名前1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8%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2%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8%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创建国家级及省级传统村落16个。

2035年,将我市全面建成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中原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GDP在全省排名前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1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60%以上,城镇化率达7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创建国家级及省级传统村落20个。

2050年,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平顶山,成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国典范。

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2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7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8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

此外,规划还明确了我市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强伏牛山地生态区保护和采空区生态修复;依托生态、文化资源特色,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提升城市宜居度,转变城市形象,彰显城市特色,实现从“煤城”向山水名城、文化胜地、宜居居家园转型发展;建设10个山水大景区和10个特色旅游文化小镇。

将平顶山融入全国交通圈交通方面,将我市建成与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相适应的豫中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

到2050年,平顶山市主城区至市域内其他城镇实现90分钟可达;平顶山中心城市发展区城镇群体系内各个重点镇之间实现60分钟可达;平顶山市主城区至平宝叶鲁核心区各个城市组团及重点镇实现30分钟可达;高速及一级、二级公路要贯通全部县域以上级别的中心城市,二级或以上公路贯通全部重点镇,三级或以上道路贯通全部一般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区规划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区规划(2010~2020)院系:环境与地理科学系班级:零八级资环一班组别:第四组成员:李田园姜九玲蒋芳芳李传鹏朱凡段冬冬申立勇刘兆辰目录第一章总则 (5)第一条规划的编制目的 (5)第二条规划的编制依据 (5)第三条规划的指导思想 (6)第四条规划的原则 (6)第五条规划的范围和对象 (8)第六条规划的期限 (8)第二章新城区整体区域分析 (9)第七条新城区区位 (9)第八条交通优势 (9)第九条居民消费能力 (10)第十条新城区商业基础现状分析 (13)第三章商业区规划的目标与定位 (15)第十一条规划定位 (15)第十二条发展目标 (15)1、总目标 (15)2、具体目标 (15)第四章商业总体空间布局 (17)第十三条总体空间布局 (17)1、沿龙翔大道发展轴 (17)2、两大发展带 (20)3、三大商圈 (23)第五章规划实施策略和措施 (27)第十四条调控管理措施 (27)第十五条制度保障 (28)第六章附图、表 (30)1、附表 (30)2、附图 (3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的编制目的为了实施“商业兴市”战略,促进平顶山市商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推进新城区商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的现代商业网络体系,结合平顶山市新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和今后商业网点发展趋势,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的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20043、《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原国家经贸委〔2001〕789号文件20104、《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规定》原国内贸易部19955、《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19916、《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20097、《平顶山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98、《平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20109、《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1010、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第三条规划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富民优先、民生为重”的根本宗旨,根据上层次规划的要求,围绕平顶山“建设大城市,发展大工业”的目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商业网点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正确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和政策引导作用;优化网点布局,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以使城市功能得以充分有效地发挥;限制企业在商业设施投资过程中因利益驱动对城市健康发展和市民生活环境造成损害的行为;紧紧围绕城市总体规划,完善现有商业设施,指导新城区的网点建设。

以使商业网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发展战略和空间结构相协调,逐步建立与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相适应、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先进、配套完善、竞争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商业空间格局和网点体系。

第四条规划的原则(1)关注民生、宜商宜居商业网点体系建设要以最大程度满足消费需求为导向,为消费者提供便利舒适有序的购物环境和服务,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市民的生存质量和消费满意度。

根据消费群体的分布和购买力水平来合理配置商业网点的数量、规模、档次和业态,形成功能明确、层次分明的商业等级体系;为改进区、街两级城市管理及创建“宜居宜商”城区服务。

(2)可持续发展原则搞好区域分析,充分考虑整体与局部、长远与现实、需求与供给的关系,为未来城市及商业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和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商业网点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整体性、超前性;商业网点组合体现科技进步;促进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节约型社会。

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区开发与城市整体风格保持一致,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3)优化结构结合城市总体布局,优化商业布局结构,形成整体适当分散,局部相对集中的商业网络结构。

优化规模结构,形成层次、功能明确的各级商业服务区。

通过对重大商业设施的规划,促进不同商业(街)区突出自身特色,形成同等级商业区错位经营。

优化业态结构,以发展新兴业态为重点,实现新型商业与传统商业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实现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的整体提升和协调发展。

(4)保护投资者利益通过规划引导,减少和避免盲目过度投资造成的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

(5)可操作性规划最终必须通过规划管理工作来落实。

规划管理中强调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指导和规范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健康发展。

第五条规划的范围和对象本规划范围为平顶山市新城区行政辖区范围(新城区的规划范围是北至漯宝铁路,东至姚孟电厂,西至毛营军铁专用线,南至水库,规划共分三个阶段:起步区10平方公里,近期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

)规划对象为平顶山市新城区行政区划内的主要商业设施。

即以大型零售店为核心的市、区级商业中心、商业街、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园区及社区(居住区)商业中心、宾馆(酒店)。

第六条规划的期限本规划的期限为2010-2020年,分为两个阶段:规划近期:2010年——2015年规划远期:2015年——2020年。

第二章新城区整体区域分析第七条新城区区位平顶山市新城区位于平顶山市西侧,勾画了一条东南——西北走向的历史文化和生态发展轴线。

西北部分接临宝丰市。

东北和西北又靠近宁洛高速和郑尧高速,交通比较便利,对于带动客流和货流都有积极的作用。

规划区内有坡度较缓的丘陵分布和近70平方公里的水库。

环境优美,宜于居住,也能更好地发展旅游业及其商业。

规划范围是北至漯宝铁路,东至姚孟电厂,西至毛营军铁专用线,南至水库,规划共分三个阶段:起步区7.6平方公里,近期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现在平顶山新城区处于起步阶段。

第八条交通优势交通流量主要是东西方向,新城区与老城区之间距离10公里,通过6条城市道路和规划的轻轨交通相互联系,十分钟即可到达。

向西通过2条公路和郑石高速公路与鲁山县和宝丰县相接,北部的漯平洛高速公路出入口在新区起步区东部2公里处,通过此入口向东南20公里处即可接徐平南高速公路。

四通八达,快捷顺畅的交通联系对新城区的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第九条 居民消费能力(1)平顶山市人口众多,是消费能力的保障新华区 面积 157平方千米,人口39万人,卫东区 面积 103平方千米,人口30万人,石龙区 面积 35平方千米,人口 6万人,湛河区 面积 124平方千米,人口24万人,总人口早已达到一百万左右。

新城区未来十年内人口流量应能增长到三十万左右,加上良好的环境,高收入阶层构成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

(2)平顶山市经济发展水平有持续增长GDP 总量连续增长,居民收入民收入增加,购买能力不断增强,因此,新城区建设大型商业中心是可行的。

多数指标呈现出趋暖迹象,发展速度继续高于全国水平和全省水平,总体表现好于预期。

02004006008001000120020052006200720082009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平顶山GDP (亿元)GDP 增长率(3)居民消费能力在过去几年表现强劲。

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平顶山居民消费能力在过去几年有长足发展,人均消费率在40%左右稳中有升。

而平顶山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突飞猛进之势发展,年平均增长率达18.36%,极大地促进了平顶山商业的发展。

平顶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率 平 均 增 长 18.36%2005146 14.40% 2006168.6 15.40% 2007199.09 18.10%2008 245.8 23.50% 率2009 295.9 20.40%(4)居民消费转变特点随着收入的增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居民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高档享受型商品及与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商品销售持续活跃。

食品占家庭总支出增幅较小、健康意识逐步增强、旅游成为居民文化消费新时尚、交通和通讯支出增幅不明显。

(5)消费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量在全省位次靠后,人均偏低,近年来,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量一直徘徊在全省10—12位之间,人均消费偏低。

2009年底,全市人均零售额5887元,比全省平均水平6785元低898元,居全省第10位。

2)企业零售额比重仍然低于全省,近年来,虽然全市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规模逐步扩大,但企业零售额比重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虽然近几年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但与高收入省辖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6)促进消费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的因素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实施,有利于稳定消费增长。

扩大内需居民消为重点,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经济环境的改善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助于增强扩大消费需求的信心和动力。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城乡居民的收入将会进一步提高,受就业前景改善以及对个人收入的良好预期影响,消费者信心将不断上升。

同时,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医改新方案的积极推进以及民生投入的稳步增长,必将进一步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为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提供保证。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成为拉动消费持续增长的强力支撑。

目前居民消费正处于结构升级的转型阶段,居民对家电、电脑、汽车等升级产品的需求仍将属于刚性增长,购买力有望进一步提高。

物价上涨助推消费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分别上涨,直接助推消费增长。

综上分析,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拉动平顶山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开始由投资转向消费,在这个大的有利环境影响下,消费市场将持续繁荣。

接下来的几年内,年平顶山市消费较快增长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消费需求有望继续保持良好增势,消费市场仍将延续稳定发展势头,不会出现较大波动。

第十条新城区商业基础现状分析(1)新城区商业现状平顶山新城区现处于起步阶段,商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现仅在起步区有部分商业活动在进行,即沿长安大道两侧,毗邻市政大厦及“建业森林半岛”“翠林蓝湾”等高档住宅小区的新城区起步区内唯一密集型商业区。

该区占地面积109亩,投资了1.5亿元人民币而建,两侧建筑1-2层为各类大中小型商场、专卖店商业门面房,3—6层为办公、住宅。

由于新城区定位为平顶山未来的行政、经济、物流中心,该区又处于新城区繁华地段,是居民休闲购物的理想场所,因此该该商业区现具有具有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和理想市场前景。

除了现阶段这一主要密集型商业区,新城区其他地方还具有零散商业模式。

如区域内平顶山学院、平顶山工学院等高校周边自发而成的一些以食品、服装零售为主的商店,小旅馆、小饭店等较不成熟的商业模式,还有美容美发等服务业也较为普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