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病(减压病)的预防及急救
减压病的科普知识

何时出现症状?
潜水深度
潜水深度越深,减压病的风险越高。
深潜后需按规定进行减压停留。
何时出现症状?
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症状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
健康状况良好的个体更能抵御减压病。
如何预
参加正规的潜水培训,学习正确的潜水和减 压技术。
实践中遵循潜水计划和管理。
如何预防减压病? 遵循减压规则
严格遵循减压停止时间和深度的规则。
使用减压表或潜水电脑辅助监测。
如何预防减压病? 保持健康
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定期体检,尤其是心 肺功能。
避免潜水前饮酒或服用影响体能的药物。
如何治疗减压病?
如何治疗减压病? 紧急处理
一旦出现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寻求医疗帮助 。
病因
主要是因为在高压环境下,体内溶解了过多的气 体,快速减压时,气体析出形成气泡。
氮气是最常见的致病气体。
什么是减压病?
症状
减压病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乏力、呼吸困难等 ,严重时可致命。
症状通常在减压后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出现。
谁易患减压病?
谁易患减压病? 潜水员
经常进行深海潜水或长时间潜水的人员,风 险最高。
潜水培训和安全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风险。
谁易患减压病? 高空飞行员
在高空飞行或作业的人员,因压力变化而易 患病。
飞行前的健康检查至关重要。
谁易患减压病? 其他职业
如地下矿工、深井作业者等,也可能面临减 压病的风险。
这些职业的安全规范需严格遵循。
何时出现症状?
何时出现症状?
减压后
症状通常在减压后几分钟到几小时以内出现。
减压病的科普知识
减压病预防研究

可明显减少大鼠减压病的发病率(发病率从65%降低为 45%)。而吸入0.30 MPa的纯氧5 min却不能降低减压病 的发病率。同时发现吸氧后和再加压的间隔时间也是影响 减压病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他们发现吸入0.30 MPa的纯氧
20
min后,在常压下间隔2 h后再加压,发生减压病的比例
进一步升高,为70%~90%,这可能和体内潜在的气核激活 有关。而常压下呼吸纯氧20 min后,再间隔2 h暴露于加压 环境下,减压病的发生率是下降的,为43%,但间隔6、24
可减少重型减压病的发生率,45 min及15 min的吸氧可显
著减少I型减压病的发病率。这个实验证明短时间(5 min)
的高压氧预吸也可显著减少饱和潜水后减压病的发生率‘61。
Petersen等…发现0.15 MPa下吸氧1 h,可明显缩短猪在
12
in饱和暴露后所需的安全减压时间。 二、运动 Wisloff等∽1报道在潜水前20 h剧烈运动,可显著降低
[1]Tikuisis
P,Genh
WA.Decompression theory.In:Bennett and Diving(5th ed.),edited by
Elliottg Physiology and Medicine of Brubakk AO 454.
and Neuman TS.Edinburgh:Saundem,2003:419-
基金项目:总后卫生部科研课题(编号11A101) 作者单位:200433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 通信作者:方以群,电子信箱:yqfan9126@yahoo.com
万方数据
・64・
导致血管阻塞及增加内皮细胞间的缝隙连接。血管长时间 的阻塞,可导致内皮组织缺血缺氧,内皮细胞激活,表面黏附 因子表达增加,血管内的炎性细胞聚集至内皮细胞表面,激 活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使机体呈现前致炎性状态¨“。
潜水员应急处置预案及流程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潜水员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潜水员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及潜水作业相关标准;2. 潜水员安全操作规程;3. 潜水事故应急处置经验。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潜水员在潜水作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紧急情况,包括但不限于:1. 潜水员发生窒息、缺氧、耳压伤、减压病等生理反应;2. 潜水设备故障;3. 潜水作业区域发生意外;4. 潜水作业区域出现水下生物攻击;5. 潜水作业区域发生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潜水作业现场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处置工作,确保潜水员生命安全;2. 救援小组:负责潜水员救援、伤员救治及事故现场处理;3. 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现场救护及转运;4. 信息联络组:负责现场信息收集、上报及协调各方救援力量。
五、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险情(1)潜水员在潜水作业过程中,如发现自身或他人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告;(2)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小组进行救援。
2. 初步判断(1)救援小组到达现场后,对潜水员及事故现场进行初步判断,确定救援方案;(2)如遇潜水员窒息、缺氧、耳压伤等生理反应,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并尽快将潜水员带至水面;(3)如遇潜水设备故障,应立即通知设备维修人员,进行现场维修或更换。
3. 救援行动(1)如遇潜水员窒息、缺氧、耳压伤等生理反应,救援小组应立即进行以下操作:① 将潜水员固定在救生筏上,避免潜水员移动造成二次伤害;② 对潜水员进行现场急救,如吸氧、心肺复苏等;③ 将潜水员迅速带至水面,进行进一步救治;(2)如遇潜水设备故障,救援小组应立即进行以下操作:① 确保潜水员安全,避免二次伤害;② 通知设备维修人员,进行现场维修或更换;③ 在确保潜水员安全的前提下,继续潜水作业。
4. 伤员救治(1)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等;(2)将伤员迅速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救治。
潜水个人安全预案模板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确保潜水活动中的个人安全,降低潜水风险,提高潜水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本潜水个人安全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所有潜水爱好者及专业潜水员在进行潜水活动时的个人安全防护。
三、预案内容1. 潜水前准备(1)健康状况评估:潜水前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身体状况适合潜水。
如有慢性疾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应咨询医生意见。
(2)装备检查:确保潜水装备完好无损,包括潜水服、潜水镜、呼吸器、调节器、潜水靴、潜水手套等。
(3)水下环境了解:了解潜水区域的水流、深度、水温、底质等环境信息。
(4)潜水课程与技能:确保掌握必要的潜水技能,如潜水呼吸、平衡、方向控制、水下导航等。
2. 潜水过程(1)潜水前沟通:与潜伴进行充分沟通,明确潜水计划、潜水深度、潜水时间等。
(2)安全潜水:严格遵守潜水规则,如不单独潜水、不超越潜水深度限制、不使用禁用装备等。
(3)紧急应对:掌握潜水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如氧气不足、减压病、水下迷路等,并了解相应的应对措施。
(4)定期休息:在潜水过程中,根据个人体力情况,适时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3. 潜水后的注意事项(1)缓慢上升:潜水结束后,应缓慢上升,避免减压病的发生。
(2)健康观察:潜水后24小时内,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3)装备保养:潜水结束后,对潜水装备进行清洁、检查和保养。
四、应急处理1. 氧气不足(1)保持冷静,尽量深呼吸,尝试寻找氧气源。
(2)如无法解决问题,立即上升至安全深度。
(3)如情况紧急,可使用备用氧气瓶。
2. 减压病(1)立即上升至安全深度。
(2)如条件允许,可进行减压治疗。
(3)如症状严重,应立即求助。
3. 水下迷路(1)保持冷静,尝试回忆潜水前的路线。
(2)如无法找到路线,可使用潜水罗盘或潜水导航设备。
(3)如仍无法找到路线,可尝试上升至水面。
五、预案实施与培训1. 实施部门潜水个人安全预案的实施由潜水爱好者及专业潜水员本人负责。
潜水减压病高压氧治疗病人健康教育

潜水减压病高压氧治疗病人健康教育潜水减压病是机体因所处环境气压的降低(即减压)速度过快和幅度过大(减压不当)以致减压前已溶于体内的气体超过了饱和极限,从溶解状态“原地”逸出,转为自由气体,形成气泡而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急性重型减压病常造成多个器官损害,而重型减压病病程长,治疗时间长、病情恢复缓慢、治疗不彻底易留有后遗症。
如治疗处理不当,很可能导致病人肢体残疾,给病人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随着捕捞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减压病的发生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急性脊髓减压病是潜水作业中较为严重的一种职业性疾病,对潜水员的健康危害极大。
高压氧是治疗潜水病的主要方法。
高压氧治疗是指在超过一个大气压环境内机体吸收氧气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有效的医疗方法。
【疾病特点】1.减压病的发病绝大多数在减压结束之后,在减压结束之前发病者很少。
通常,减压不当的速度愈快、幅度愈大,症状出现愈早,病情愈严重。
所以,潜水员出水后,尤其6h以内或至少Ih以内,需要潜水医师密切观察,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水病。
2.体内气泡形成是减压病的直接原因。
体内气泡形成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机体在一定的气压下暴露相当的时程,组织和体液内惰性气体达到相应的饱和程度,这是体内形成气泡的物质基础。
二是机体周围的气压迅速而且大幅度降低,以致超过具体气体在体内的饱和溶解的相应极限,这是气泡形成的环境条件。
3.症状和体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体内气泡的体积大小、数量多少、所在部位的主次、存在时间的长短。
由于气泡可形成在机体的任何部位,形成在脉管内的气泡又可移动,故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且复杂多变。
【健康教育要点】1.住院健康教育(1)心理指导:发病后病人思想负担加重,心理脆弱,情绪易低落,对能否完全康复失去信心,甚至消极对抗治疗,产生轻生念头。
应告知病人,高压氧是治疗减压病最有效的病因治疗方法,只要按疗程坚持治疗,会有效控制减压病发展,帮助病人树立长期治疗的信心。
同时应说明加压治疗的目的、过程及预防气压伤的基本知识,让病人有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
减压病的危害及预防(新版)

减压病的危害及预防(新版)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639减压病的危害及预防(新版)1.概述减压病沉箱症是由于高气压作业后减压不当,体内原已溶解的气体超过了过饱和界限,在血管内外及组织中形成气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
短期内(一般在6h内,也有在12h以后者)或减压过程中发病者,称急性减压病;在有或无急性减压病的基础上,出现缓慢演变的缺血性骨坏死或关节损伤过程,称慢性减压病。
本病是由于高气压作业后减压不当而发生的。
减压不当是指未按规定减压,以及虽按规定减压,但由于个体差异,劳动强度大或各种环境因素变化以致相对的减压不够。
2.接触机会与健康损害减压病多发生于水下施工,打捞沉船、潜艇人员海底离艇脱险上浮或建筑地下工程以及高压氧舱内的工作人员等。
减压病可引起皮肤、肌肉骨骼、呼吸循环和中枢神经等系统的病变。
轻型减压病如能正规加压治疗,一般都能恢复健康,不留任何残疾。
3.临床表现大多数在减压后6h发病,90%在减压后24h内出现,36h后发病极为少见。
(1)急性减压病多在减压后1~3h内发病。
关节、骨骼和肌肉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以膝、肘、腕和肩关节最为明显,并可逐渐移行,使患肢因疼痛而难于伸展,称屈肢症。
皮肤瘙痒、灼热、出汗以及因脊髓神经受损而出现截瘫、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复视、,失明等症状,亦为常见的临床表现。
轻度:皮肤表现如痛痒、丘疹、大理石样斑纹、皮下出血、浮肿等。
潜水安全应急预案方案

一、编制目的为确保潜水作业安全,提高潜水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潜水事故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潜水作业安全规程》3. 《潜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4.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企业在潜水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应急处置。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潜水安全应急指挥部(1)指挥长:企业主要负责人,负责全面领导潜水安全应急工作。
(2)副指挥长: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负责潜水安全应急工作的组织实施。
(3)成员:安全管理部门、潜水作业部门、救援部门等相关负责人。
2. 潜水安全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几个小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潜水事故现场的救援工作。
(2)事故调查组:负责潜水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3)物资保障组:负责潜水事故救援所需的物资保障。
(4)信息联络组:负责潜水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
五、应急处置程序1. 事故报告(1)潜水作业人员发现潜水事故时,应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告。
(2)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潜水安全应急指挥部报告。
2. 现场救援(1)现场救援组接到指令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救援。
(2)救援人员应穿戴好防护装备,确保自身安全。
(3)根据事故情况,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如潜水员上升、潜水器排水等。
3. 事故调查(1)事故调查组接到指令后,应立即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2)调查内容包括:潜水作业前的准备工作、潜水作业过程中的操作、潜水事故发生的原因等。
4. 物资保障(1)物资保障组接到指令后,应立即组织调配救援所需的物资。
(2)物资包括:潜水装备、救援设备、医疗救护设备等。
5. 信息联络(1)信息联络组接到指令后,应立即收集、整理事故信息。
(2)及时向潜水安全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进展情况。
六、应急处置措施1. 潜水员上升(1)潜水员上升过程中,应保持平稳,避免过快上升导致减压病。
(2)上升过程中,潜水员应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上升。
什么是潜水病

什么是潜水病
潜水员在水下作业时,身体每下潜10米,大致相当于增加一个大气压的压力。
潜入水下越深,身体承受的压力也越大。
一个潜水员可以任意用最快速度降至一定深度,但一旦停止在某一深度,过一段时间后,却不能快速上升。
这是因为在减压(人体由高压环境逐步转向正常气压)过程中,体内多余氮气若由组织中释入血液,再经肺泡逐渐而缓慢地排出体外,则无不良后果。
但是,如果减压过程太快,氮以及少量的氧和二氧化碳由溶解状态变成气泡而直接积存在组织和血液中。
减压越快,产生的气泡就越多。
其中氧和二氧化碳可以被吸收利用,氮却不能利用,由此便会产生一系列症状。
减压越快,症状也越重,这样就致发潜水病。
潜水病的表现形式:
1)轻型潜水病表现为:皮肤瘙痒,肌肉、骨骸及关节疼痛;
2)中型潜水病伴有头痛、眩晕、麻痹、昏迷、心力衰竭、呼吸困难、肺水肿等;
潜水病的防护——阶段减压法
一般在水下90米深度工作两小时后,潜水员应该用5、6小时才能安全上升到水面。
同时,在减压过程中,潜水员自己还要善于体查自身的各种感觉,随时向水面工作人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水病(减压病)的预防及急救
某市职业卫生监督所对46家水产养殖企业的潜水员进行调查时发现,近五年调查企业中患潜水病(减压病)的人数有上升趋势。
潜水病严重威胁着劳动者的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
那么,潜水病是怎么回事,如何处理和预防呢?
潜水病发生原因
潜水深度超过10米,在上升到水面的过程中,因减压不当使氮气在体内组织中形成气泡,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损伤。
可表现为:急性潜水病、减压性骨坏死。
发生潜水病后急救
发生潜水病时,应尽快将病人送往医院的高压舱做减压治疗,送医过程需要注意:让患者躺下,解开潜水服等束缚,脚垫高约20-30厘米;不要让患者自己开车,切忌坐飞机空中运送,可以利用救护车上的氧气设备为病人减轻疼痛,缓解压力。
预防潜水病
为避免潜水病的发生,要做到:加强潜水员正规训练;实施正确的减压操作步骤;做好潜水专业装备与施工器具的保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重视个人疾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