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减压病
潜水减压病高压氧治疗病人健康教育

潜水减压病高压氧治疗病人健康教育潜水减压病是机体因所处环境气压的降低(即减压)速度过快和幅度过大(减压不当)以致减压前已溶于体内的气体超过了饱和极限,从溶解状态“原地”逸出,转为自由气体,形成气泡而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急性重型减压病常造成多个器官损害,而重型减压病病程长,治疗时间长、病情恢复缓慢、治疗不彻底易留有后遗症。
如治疗处理不当,很可能导致病人肢体残疾,给病人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随着捕捞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减压病的发生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急性脊髓减压病是潜水作业中较为严重的一种职业性疾病,对潜水员的健康危害极大。
高压氧是治疗潜水病的主要方法。
高压氧治疗是指在超过一个大气压环境内机体吸收氧气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有效的医疗方法。
【疾病特点】1.减压病的发病绝大多数在减压结束之后,在减压结束之前发病者很少。
通常,减压不当的速度愈快、幅度愈大,症状出现愈早,病情愈严重。
所以,潜水员出水后,尤其6h以内或至少Ih以内,需要潜水医师密切观察,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水病。
2.体内气泡形成是减压病的直接原因。
体内气泡形成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机体在一定的气压下暴露相当的时程,组织和体液内惰性气体达到相应的饱和程度,这是体内形成气泡的物质基础。
二是机体周围的气压迅速而且大幅度降低,以致超过具体气体在体内的饱和溶解的相应极限,这是气泡形成的环境条件。
3.症状和体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体内气泡的体积大小、数量多少、所在部位的主次、存在时间的长短。
由于气泡可形成在机体的任何部位,形成在脉管内的气泡又可移动,故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且复杂多变。
【健康教育要点】1.住院健康教育(1)心理指导:发病后病人思想负担加重,心理脆弱,情绪易低落,对能否完全康复失去信心,甚至消极对抗治疗,产生轻生念头。
应告知病人,高压氧是治疗减压病最有效的病因治疗方法,只要按疗程坚持治疗,会有效控制减压病发展,帮助病人树立长期治疗的信心。
同时应说明加压治疗的目的、过程及预防气压伤的基本知识,让病人有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
潜水疾病学

潜水疾病学潜水疾病学是一门研究潜水过程中人体可能遭遇的健康问题的学科。
它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潜水物理学、潜水生理学、潜水医学和潜水环境保护学。
1.潜水物理学潜水物理学研究的是水下光线传播、声音在水中的传播等物理现象。
在潜水过程中,光线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弱,同时水的密度也增加,这会影响视力和听觉。
此外,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1500米/秒,比在空气中快得多,因此水下通讯和定位也受到一定限制。
2.潜水生理学潜水生理学主要研究潜水时人体的生理变化。
随着深度的增加,气压也会增加,这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压迫感。
同时,氧气分压的降低会影响人体的氧气供应,使得呼吸感到困难。
因此,潜水时人体需要使用特殊的装备来应对这些问题。
在潜水过程中,人体还会遭遇减压病。
当潜水员快速上浮时,身体无法适应压力变化,导致氮气在组织和血液中形成气泡,从而引起疼痛、麻木和神经系统症状。
为了避免减压病的发生,潜水员需要遵守一定的潜水程序和时间限制。
3.潜水医学潜水医学主要描述潜水时可能出现的医学问题。
心脑血管疾病是潜水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由于水下压力的变化和氧气分压的降低,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管痉挛等问题,从而增加心脏和脑部的负担。
此外,过敏反应也是潜水过程中常见的医学问题之一,如对海水中某些生物或物质的过敏反应。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潜水员需要进行健康检查,并在潜水前遵守一定的医学建议和注意事项。
4.潜水环境保护学潜水环境保护学主要介绍潜水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潜水过程中,如果不遵守环保原则或破坏水下生态环境,会对水生生物、水体和底质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例如,触摸、抓取或扰动水下生物会对其产生压力和伤害;丢弃垃圾和排放废物会对水体和底质造成污染;过度捕捞和采集水生生物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物种多样性和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保护潜水环境,潜水员需要遵守一定的环保原则和规定,如不扰动水下生物、不破坏水下生态环境、不捕捞或采集保护物种等。
减压病

减压病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DCS或decompression illness,DCI)是一种因机体在高压环境下停留一定时间后,突然回到常压下(压力降低过快)溶解于体内的氮气游离出来,而引起的疾病,本病系1845年,Triger最早报道的。
1878年,PaulBert经动物实验证实本病系减压速度过快造成的,组织内所出现的气泡主要成分是氮气。
1878年,Jaminet报道急性减压病119例,死亡率11%,致残率43%。
早年采海绵的渔民在潜水过程中发生减压病,会立即下潜使症状消失,这就产生了原始的加压治疗。
1889年,英国Ernest W.Moir首先采用再加压治疗减压病。
1904~1909年间美国纽约东河隧道工程的高压作业中,共减压557000人次,共发生减压病3692例,经加压治疗:治愈率90%;有效率9.5%;无效0.5%;死亡0.003%。
此后,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观察,对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本病的名称很多,如沉箱病、潜涵病、潜水性瘫痪、气泡栓塞症、气压病、屈肢症等。
目前统称减压病。
【病因】1.潜水作业人员因事故出水过快2.潜艇人员水下遇险,紧急处艇上浮过快,称放漂。
3.沉箱、隧道作业人员减压不规范(减压过快)。
4.加压舱或高压氧舱内治疗的患者或工作人员减压过快。
5.飞行员高空失事,机舱破裂漏气。
压力突然降低。
6.近年来沿海地区渔民反复潜水,减压不规范,时有减压病发生。
根据我院高压氧舱运营30多年,百万人次高压氧治疗(2ATA,30分钟阶段减压)无1例减压病发生;2A TA的高压氧治疗尚在国宝和安全范围内;患者在舱内有一小时吸纯氧(体内的氧在脱保和)。
所以,我们认为常规的高压氧治疗不会发生减压病。
近年来陆续有报道,在常规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发生Ⅰ型减压病的案例,需提醒大家注意:1999年,张小云报道高压氧治疗中发生减压病2例,均系为女性,骨科手术后进行高压氧治疗,压力2ATA,吸氧30分钟×2次,阶段减压20分钟。
潜水员减压病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潜水员减压病的治疗与预防措施发表时间:2019-10-24T12:30:34.21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9期作者:崔宏伟[导读] 目的:对潜水后患减压病的潜水员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救治,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和预防措施。
海军92713部队 315508 工程师【摘要】目的:对潜水后患减压病的潜水员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救治,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和预防措施。
方法:对我单位2014年到2019年接受加压治疗的35名减压病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包括对各类减压病的致病原因、减压病的各类症状以及各类减压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结果:选取的我单位35名减压病患者都已痊愈,没有出现无效病例情况,针对不同类型减压病使用的不同的治疗方法,表明治疗效果明确有效,预防是有效防止减压病出现的重要措施。
结论:治疗方案和治疗结果表明,结合使用高压氧舱和有效的前期预防措施可以明显减轻减压病的病情,有助于减压病的后续治疗。
【关键词】潜水员;减压病;治疗;预防1引言减压病,也被称为潜水减压病,是潜水员中容易发生的疾病,这种疾病会对潜水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减压病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潜水员潜入超过十米的水下,潜水员上浮回到水面时,因为没有采取正确的减压措施导致体内的惰性气体,如氮气和氦气,没有及时的排出体外,而在体内形成气泡随着血液在身体内流动,进而导致严重的身体不适或者急性障碍,减压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如果没有采取合适有效的治疗方法就会导致潜水员残疾或者死亡[1]。
从2014年到2019年,我单位不间断对35名潜水员减压病患者,进行了不同方案的高压氧加压治疗,现在将患者的情况、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结果展示如下。
2资料与方法2.1 一般资料我单位35名潜水员减压病患者都是男性,是长期从事海上打捞作业的潜水员,年龄分布在18岁到50岁之间,减压病患者平均年龄30岁,这些减压病患者从事海上打捞作业时长分布在2年到15年之间,海上打捞训练平均作业时长为4年,这些减压病患者海上作业潜水深度在10米到40米,平均潜水深度为25米,潜水打捞作业时间为1小时到3小时。
潜水员注意,减压病不容忽视

潜水员注意,减压病不容忽视发表时间:2020-12-21T07:00:58.787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3期作者:刘洪[导读] 减压病,几乎每个潜水员都知道的疾病,对于减压病大家犹如谈虎色变,避之不及,然而减压病是每个潜水员都会面临的健康问题。
据调查发现,大家对于减压病的症状并不了解。
减压病是由于高压环境作业后减压不当,体内原已溶解的气体超过了过饱和界限,在血管内外及组织中形成气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
在减压后短时间内或减压过程中发病者为急性减压病。
刘洪会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15100减压病,几乎每个潜水员都知道的疾病,对于减压病大家犹如谈虎色变,避之不及,然而减压病是每个潜水员都会面临的健康问题。
据调查发现,大家对于减压病的症状并不了解。
减压病是由于高压环境作业后减压不当,体内原已溶解的气体超过了过饱和界限,在血管内外及组织中形成气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
在减压后短时间内或减压过程中发病者为急性减压病。
一:减压病的临床症状减压病大多数在数小时内发病,一般减压越快,症状出现愈早,病情也愈重,减压病危及人体多个系统,潜水员尤其需要注意。
(1)皮肤:较早较多的症状为奇痒,并有灼热感,蚁走感和出汗。
瘙痒可发生在局部或累及全身,以皮下脂肪较多处为重,主要由于气泡刺激皮下末梢神经所致。
如果皮肤血管被气泡栓塞,可见缺血(苍白)与静脉淤血(青紫)共存,而呈大理石样斑纹。
大量气体在皮下组织聚积时,也可形成皮下气肿。
(2)肌肉、关节、骨骼系统:气泡形成于肌肉、关节、骨膜等处,可引起疼痛。
关节痛为减压病常见症状,约战病例数的90%。
轻者出现酸痛,重者可呈现跳动样、针刺样、撕裂样剧痛,从而迫使人员关节呈半屈曲状(即“曲肢症”),疼痛部位在潜水作业者以上肢为多,沉箱作业则以下肢为多。
骨质内气泡所致远期后果可导致股骨、肱骨和胫骨部位缺血性坏死(称为减压性坏死或称无菌性坏死)。
(3)神经系统:大多损害发生在供血差的脊髓,可发生截瘫,四肢感觉及运动机能障碍,以至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等。
空气潜水减压技术要求

空气潜水减压技术要求1 概述空气潜水是水下作业中最基本的一种潜水方式,它的使用广泛且技术相对简单。
但是,空气潜水也存在着危险,因此潜水员应该掌握空气潜水减压技术,以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2 空气潜水减压的意义空气潜水时,潜水员进入水下时的压力会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增大,这会导致氮气在体内的浓度增加。
如果潜水员过快地上浮,体内残留的氮气没有足够的时间释放,就会导致气体的泡沫在身体内形成,从而诱发减压病。
因此,减压是确保潜水员身体健康的必要手段。
3 空气潜水减压的方法(1) 分层减压法:根据潜水员所处的深度,将需要进行减压的时间分为不同的层次,每层时间不同,当潜水员达到该深度时,就需等待这个深度的减压时间,然后才能上浮到上一深度。
这一方法需要仪器的支持,适合深海潜水。
(2) 渐进式减压法:该方法将减压时间分为若干等分,在每个深度停留相应的时间后,才能上浮至上一个深度。
该方法比分层减压法简单,最适用于水深不大的浅水潜水。
(3) 紧急减压法:这种方法用于不得已而采取的应急方法,只有在潜水员判断不能采取其他方法时才应用。
紧急减压时需要掌握相应的技术,同时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
4 空气潜水减压的注意事项(1) 潜水前,应先确定减压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2) 潜水员应该掌握减压的基本知识,了解减压病的症状与处理方法。
(3) 在潜水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过度疲劳,过度耗氧。
(4) 在潜水上浮时,要控制上浮速度,不要过快。
否则可能导致残留氮气没有足够时间释放,从而引发减压病。
(5) 在上浮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身体的状况,有异常及时上报,以便进行相应的处理。
5 结论减压是空气潜水安全的关键,掌握空气潜水减压技术非常重要。
潜水员应该事先制定准确的减压计划,并根据该计划进行操作。
同时学会应对减压病的处理方法,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潜水运动中的内耳减压病

潜水运动中的内耳减压病
*导读:在潜水运动中,由于中耳腔气压平衡障碍,外界气
压增加导致中耳腔气压相对降低,多数潜水运动员有中耳气压伤的经历。
……
内耳气压伤相对较少,发病率大约015% ,主要为圆窗膜破裂,外淋巴瘘,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或前庭功能障碍。
随着参加潜水运动人数的增加,因潜水引起的内耳减压病也随之增加。
机理主要是组织内小气泡形成,以及血液气栓形成,造成组织机械损伤、缺血或炎症反应。
内耳减压病如不及时诊断,早期治疗,将导致永久性严重的耳蜗前庭功能障碍。
所有病人均经过病史调查,全面身体检查, 耳神经学检查,眼震电图及前庭功能检查,ABR 及内耳CT 等检查,明确诊断。
由于淋巴液或微血管气体溢出形成小气泡,游离气泡堵塞血管纹、螺旋韧带的毛细血管,或激活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等造成缺血或炎症反应。
由于内耳气压伤主要是圆窗膜破裂,淋巴瘘,不能进行高压氧治疗,而应卧床休息、减充血或手术治疗,内耳气压伤与内耳减压病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前者发生于潜水过程中,常伴中耳气压伤,高压氧治疗加重病情;后者发生于潜水以后,常伴其它系统减压病症状,高压气体治疗有效。
潜水也会潜出一身病

潜水也会潜出一身病作者:黄守勤来源:《祝您健康》2002年第11期据《福建日报》今年6月以来,福建连江海边的一些未经严格潜水训练的民间潜水员,为了捞取一艘沉船上的废铁而频频下到25米深的海里进行打捞作业,每天下水少则3~4次,多则20余次。
不久,他们或多或少都出现了关节、肌肉痛,四肢麻木,皮肤瘙痒,大理石斑纹,上肢不同部位水肿等减压病的症状,最严重的两名患者已发生了截瘫。
幸好,他们被及时送到福建省立医院高压氧舱治疗,医护人员按照减压的程序对其进行了夜以继日地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瘫痪的患者也终能站起来行走了。
点评2002年国家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减压病被列为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病,它是指机体在某一气压环境中暴露一定时间后。
由于外界压力下降太快,使机体组织原来溶解的惰性气体,游离为气相,形成气泡,进而导致一系列病理反应的一种疾病。
具体来说,人在水面时,机体组织通过呼吸作用,呼吸正常大气压的空气,利用了空气中的氧气,而将不参与机体代谢、不被机体利用的氮气(在潜水医学中称为“惰性气体”)以物理溶解的方式存于机体组织中,并且与外界保持平衡状态、所以,人在陆地并未感到大气压力的存在。
而当潜到水下一定深度时,由于静水压的作用,潜水人员必须呼吸压力与潜水深度相等的高压压缩气体,使机体内外均衡地暴露在高压环境中。
在潜水作业中,潜水人员呼吸高压压缩空气时,这些气体中的氮气不断地溶解于潜水人员的机体组织中,随着深度的增加和作业时间的延长,机体组织溶解的氮气量亦增多。
在潜水人员离开水底上升时,随着压力的降低,机体组织中溶解的氮气由溶解状态转为气态释出,就像打开的汽水瓶一样,释出大量的气泡,聚集在组织中,引起减压病。
研究发现,潜水人员如果像上楼梯一样,每上升一段,停留一些时间,这样,溶解在体内的氮气就会缓慢释出,而不会引起减压病。
上述提到的福建民间潜水员发生群体减压病,主要是因为这些人没有经过严格训练,又不按潜水的减压规则操作,反复潜水,发生减压病当然是迟早的事,轻则引起皮肤瘙痒、皮疹、肌肉关节疼痛,重则引起头晕、头痛、感觉和运动障碍(如截瘫),以及视、听、呼吸与循环障碍,甚至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沉箱或加压舱人员呼吸一定压强的气体经过一定时间后,排气(减压)过快、 过多
病因及发病机制
• • 减压病的直接原因:体内气泡形成 证据: 动物在高气压环境中一定时程后,快速减压差一定幅度会出现 DCS症状和体征 因DCS死亡的动物尸检发现组织气泡存在 急性DCS如及时加压治疗可完全治愈 自从采取了防止气泡产生的方法,DSC的发病率减少
前苏联(中国)分类法
轻型
• 皮肤症状和体征;关节、肌肉或骨骼I~II 度疼痛 中度型
• 关节、肌肉或骨骼有III~IV度疼痛;部分 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症状 重型 • 中枢神经系统或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急性减压病:短时间内发生 慢性减压病:迁延数月、数年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鉴别诊断
减压不当病史 有减压病某些症状和体征(出 水或出舱后36h以内) 气泡探测仪探测到气泡信号 经过加压(18m压力下吸氧20min) 症状消失
超声波回声气泡探测仪监测机体减压时血管内气泡信号;加压 后气泡信号消失,临床症状也消失
适当气压范围,以吸纯氧置换体内惰性气体,可缩短减压时间 而不形成气泡,证实减压时形成的气泡成分为惰性气体
气泡形成条件和过程
气泡形成的环境条件
• 机体在一定的气压下暴露一定的时间,组织和体液内惰性气体达到相应的 饱和程度 • 机体周围气压迅速而且大幅度地降低,以致超过溶解于体内的惰性气体在 体内过饱和溶解的相应极限
呼吸系统
腹部内脏
肺栓塞:胸部压迫感、胸骨后 疼痛、深吸气时加重;肺动脉 压升高、呼吸困难、肺水肿
胃、大网膜、肠系膜:恶 心、呕吐、上腹部急性绞 痛及腹泻
肾上腺受损:疲劳、嗜睡
临床分类
国际通用分类
I型减压病 • 皮肤症状、淋巴结肿大、关节和肌 肉疼痛等无生命危险的表现 II型减压病 • 严重减压病;CNS、呼吸系统、循 环系统症状和体征,有生命危险
过程
• 呼吸含有惰性气ຫໍສະໝຸດ 的的混合气下潜,深度越大、暴露时间越长,组织溶解 的惰性气体张力越高
• 大幅度迅速上升超过惰性气体的过饱和安全系数时,惰性气体从组织/血液 中“原地”逸出成为气泡
气泡致病过程
症状与体征
皮肤 皮肤瘙痒、灼热感、蚁走感、 出汗
关节、肌肉和骨骼
斑疹、丘疹,大理石样斑纹
皮下气肿或浮肿
非潜水病鉴别 • 疼痛、瘙痒、皮疹 与其他潜水病鉴别 • 与肺气压伤等鉴别
治疗
加压治疗
原理 • 波义耳-马略特定律、亨利定律、增加组 织氧分压 原则:尽早 步骤和技术要求 • 加压-高压下逗留-减压
辅助治疗
吸氧 药物治疗 • 中枢兴奋药、血容量补充剂、神经 营养药、抗凝剂、止痛剂、抗菌药 物理疗法: • 热水浴、蜡疗、红外线、高频电疗、 电兴奋治疗及体疗 按摩与针灸
加压治疗表的应用
支持疗法 • 营养与饮食
后遗症及预后
脊髓损伤
相应的感觉缺失、运动瘫痪、反射障碍
减压性骨病
肱骨、股骨头、颈、 干的远端和胫骨干 近端,呈多发性对 称分布
功能锻炼
预防幵发症
X线、体层摄影 (CT)可确定病变 部位和程度 早期(缺血坏死)、 中期(重建脉管)、 晚期(结构变形)
对症治疗
预防
神经系统
脊髓梗死:传导功能障碍、反射功能障碍 脑部:头痛、感觉异常等 听觉系统:耳鸣、听力减退 前庭平衡觉系统:眩晕、恶心、呕吐 视觉系统:复视、视野缩小、视力减退、 偏盲、暂时失明
循环系统
心脏扩大、心脏杂音 气泡栓塞血管运动中枢,丧失知觉 气泡栓塞脑部动脉或冠脉,可猝死 微循环系统堵塞,导致低血容量休克 淋巴系统气泡形成,局部肿胀和淋巴结肿 痛
潜
水
减
压
病
程华 M.D.
潜水减压病
• 机体因所处环境气压的降低(即减压)速度过快和幅度过大(减压不当)以致减压前已 溶于体内的气体超过了饱和极限,从溶解状态“原地”逸出,形成气泡而引起的症状和 体征,称为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 , DCS)
• 发生于 不密闭舱飞机上升过快、过高 密闭飞行器爆炸性减压 航天员舱外活动前吸氧不充分或减压过快 潜水员借潜水装具呼吸压缩气体在一定深度逗留一定时间后,上升过快且距离过大
正确选择减压方法和 减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