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功和功率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功与机械能知识详解

高一物理功与机械能知识详解

第四章机械能第1单元功和功率一、功1.功:力对空间积累效应,和位移相对应(也和时间相对应)。

功等于力和沿该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求功必须指明是“哪个力”“在哪个过程中”做的2、功的正负①0≦θ≦900时, W>0 正功利于物体运动,动力②、θ=900时, W=0 零功不做功③、 900≦θ≦1800时 W<0 负功阻碍物体运动,阻力【例1】质量为m的物体,受水平力F的作用,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D ) [注意功是怎样改变能量的]A.如果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F一定做正功B.如果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F一定做负功C.如果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F可能做正功D.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F一定做正功3、功是标量符合代数相加法则,功的正负不具有方向意义,只能反映出该力是有利于物体运动,还是阻碍物体运动,是动力还是阻力。

4、总功的计算:①计算多个力的合力做功,可以先求合力,再根据cosW Flα=求总功;③用动能定理W =ΔE k 或功能关系5、变力做功的计算①动能定理②用平均值代替公式中的F。

如果力随位移是均匀变化的,则平均值 F =221③F ~S 图象中面积=功④W = Pt【例2】用力将重物竖直提起,先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紧接着匀速上升。

如果前后两过程的运动时间相同,不计空气阻力,则( D )A .加速过程中拉力做的功比匀速过程中拉力做的功大B .匀速过程中拉力做的功比加速过程中拉力做的功大C .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一样大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解析: ①②比较①、②知:当a>g 时,21W W >;当a=g 时,21W W =;当a<g 时,21W W <6、各种力做功的特点:①重力: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与运动路径无关.②弹力:接触面间的弹力与接触面垂直,但是,弹力也有可能做功,计算方法与一般力的计算方法相同.③摩擦力:摩擦力做功与物体的运动特点有关,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 当做正功时,摩擦力是动力;做负功时,摩擦力是阻力. 一对静摩擦力所做的总功为零;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的总功是负值,其绝对值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位移大小的乘积,恰好是系统由于摩擦力做功而损失的机械能.④电场力:与重力做功类似,只与初末位置的电势差有关,与路径无关.⑤洛仑兹力:始终不做功.○6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特点 (1)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可以都做正功、或者都做负功,或者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或者都不做功。

功功率和机械能

功功率和机械能

功功率和机械能功、功率和机械能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是衡量力量与位移间关系的量。

功率则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是衡量工作效率的指标。

机械能是指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本文将逐个介绍这些概念,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功在物理学中,功表示由力量对物体做的功。

它的公式可以表示为:功 = 力 ×位移× cosθ其中,力是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位移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位移,而θ是力和物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这个公式表明了力量对物体做功的关键影响因素。

二、功率功率是用来衡量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它的公式可以表示为:功率 = 功 / 时间功率的单位通常用瓦特(W)来表示,其中1瓦特等于1焦耳/秒。

功率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也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常用的电器功率就是以瓦特为单位来衡量的。

三、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由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它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两个方面。

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的公式可以表示为:动能 = 1/2 ×质量 ×速度²其中质量是物体的质量,速度是物体的速度。

可以看出,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

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者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常见的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可以表示为:重力势能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高度其中重力加速度是指重力对物体的加速度,高度是物体相对于参考位置的高度。

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不变。

四、功、功率和机械能之间的关系功和功率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功率的定义来分析。

根据功率的公式,功率等于功除以时间。

因此,功等于功率乘以时间。

也就是说,功率越大,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就越大。

功和机械能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功的定义来分析。

根据功的公式,功等于力乘以位移乘以cosθ。

因此,功可以理解为力对物体做的工作,而工作可以使物体获得动能或者势能,因此功也可以理解为物体由于力的作用获得的机械能。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重点知识总结:机械能、功和功率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重点知识总结:机械能、功和功率

1.公式法、等效法、转换法、微元法、平均力法、图像法、动能定理......... (1)直接求解:创造条件、正面分析力做的功①用公式:①沿力方向上的位移FX W =,②Pt W =②用图像:X F -图像面积;t P -图像面积; ③用技巧:微元法(阻力做功:路程S f W f ⋅=)、分段法、平均力法(线性变力)(2)间接求解:转化思维,利用能量反推④动能定理:222121初末合力mv mv W -=,正增负减;(单体动能定理、系统动能定理) ⑤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变化量的公式):机械能其他力E W ∆=,正增负减;(单体机械能守恒、系统机械能守恒)⑥能量守恒:末总初总E E =,减少增加K P E E ∆=∆(单体),增加减少B A E E ∆=∆(多体)二、功率问题、机车启动模型、单体动能定理1.功率:反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瓦特(W ) (1)平均功率:W P t P FV ⎧=⎪⎨⎪=⎩力方向上的速度 (2)瞬时功率:力方向上的瞬时速度瞬FV P =(3)制约关系:发动机V F P 牵引力=,恒v F P v F ⎧⎪⎨⎪⎩牵引力牵引力小, 大大, 小 (4)特殊结论:①重力的瞬时功率只取决于竖直分速度:瞬时y G mgv P =;②从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末态瞬时功率是平均功率的2倍;(5)两种启动方式常用公式①P=F 牵v ②F 牵-F 阻=ma ③P=F 阻v max两种方式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P -t 图像 v -t 图像OA 段过程分析 ↓-=↓⇒=↑⇒mf F a v PF v 阻牵牵1Fv P v F P F m f F a v =↑=−→−⇒-=↑额牵牵阻牵直到不变不变 运动性质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维持时间t 0=v 1aAB 段过程分析 阻阻f P v a f F m =⇒=⇒=0 ↓=↓⇒=↑⇒m-阻牵额f F a v P F v 运动性质 以v m 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BC 段无⇒=⇒=0a f F 阻牵以阻f Pv m =匀速运动 (1)阻力或等效阻力:斜面上、竖直方向上;ma mg f v =--θsin(2)注意事项:机车启动问题中,求发动机的功①匀加速阶段用:FS W = ②变加速阶段用:Pt W =(3)摩擦力做功:物体x f W F ⋅=;摩擦产生的热量:相对x f Q f ⋅=1.机械能守恒 (单体机械能守恒、系统机械能联合守恒)(1)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 (重力势能、引力势能、弹性势能) 的总和;(2) 重力势能:把该物体移动到零势能面,重力对该物体所做的功就是该物体的重力势能。

初三物理-功、功率、机械能

初三物理-功、功率、机械能

总复习六功和机械能1、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物体受力没有移动)、有距离无力(物体凭惯性运动)、力和距离的方向垂直(物体沿力方向没有通过距离)。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

(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行)。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4)功的单位:焦耳,1J= 1N·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2、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P=Fv根据功率的导出式:P=Fv可知功率一定时,要增大F,必须减小v,即汽车上坡时要换低速档。

(4)单位:国际基本单位 W 常用单位 kW 、mW3.机械效率:(4)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η= W有用/W总说明:滑轮组的有用功一定是要做的事情的目的.一般指要提升的物体的重力乘以其提升的高度.③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械部件间的摩擦。

通常是减少额外功,如搞好润滑,减轻机械自重;在无法减小额外功的情况下,采用增大有用功来提高机械效率。

例如,在用滑轮组提高重物(不计摩擦)时:为提高机械效率,在机械结构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增加提升物重的办法来实现。

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原理: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步骤:必须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功和功率ppt课件

功和功率ppt课件
W总 W1 W2 W3
W总 W合 F合 • L
例2: 用水平恒力F作用于质量为M的物体,使之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l,恒力做 功为W1,再用该恒力作用于质量为m(m<M)的物 体上,使之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移动l,恒力做功为 W2,则两次恒力做功的关系是 ( C ) A w1>w2 B w1<w2 C w1=w2 D 无和功率
复习: 1.功的概念: W Fs
单位 焦耳(J)
2.功率的概念: p W t
瓦特(w)
3.手提重物上楼,拉力F和重力G是否对重物做功?
4.手提重物在水平路面运动,拉力F和重力G是否对重
物做功?
5.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牵引力对汽车做功吗?路
面的支持力和汽车重力做功吗?汽车上坡呢?
(1)额定功率P额:电动机、内燃机等动力机械 在正常条件下可以长时间工作 的最大功率.
(2)实际功率P实:电动机、内燃机等动力机械 工作时实际消耗的功率.
说明: P实一般情况下小于P额,但在特殊情况
下,如汽车越过障碍时,可以使P实在短时间内 大于P额.
例3、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是汽车长时间行驶时 所能输出的最大功率。某型号汽车发动机的 额定功率为 60kW,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受 到的阻力是 1800 N,求发动机在额定功率下 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假定汽车行驶速度为 54 km/h 时受到的阻力不变,此时发动机输 出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运动情况有何不同?
本题说明了一个力所做的功只由力和力的方 向上发生的位移决定,跟物体是否还受到其它 力作用,以及物体的运动情况均无关
四、功 率
1.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大小: p W Fvcos
t
3.标量:

功和功率 机械能

功和功率 机械能

【解析】 做功的条件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沿力的方向移 动一段力的方 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故做功;腾空和落地过程,运动员对球没有力 的作用,故不做功。故选 A、C。 【答案】 AC
专题二
应用功率公式进行计算
功率是反映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由完成的功及 W 其所用时间共同决定。由功率的定义式为 P= t ,可进一 W Fs 步推知:P= t = t =Fv。
【典例 2】 (2014·苏州)如图 27­5 甲所示,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 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其做直线运动。两次拉动木块 得到的 s­t 图像分别是图乙中的图线①②。两次对应的弹簧测力 计示数分别为 F 1、 F 2,两次拉力的功率分别是 P1、P2.则 F1 F 2, P1 P2。(均填“>”“=”或“<” )
【解析】
(1)当 t=7 秒时,物体处于加速状态,此时物体摩擦
力 f 小于 F。但注意到 8 秒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 时 A 受到的摩擦力 f 与此时的拉力相平衡, 即可得 f=F=10 牛。 由于 7 秒时和 8 秒后物体处于滑动状态,摩擦力大小相等,也为 10 牛。由于物体在拉力的作用下向右加速,所以摩擦力 f 方向水 平向左。
(2)比较 (填实验序号),说明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与弹簧的形变大 小有关。 (3)由实验结果可知,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还与弹簧的 有关。
【答案】 (1)小球到达斜面的高度 (2)1 与 2 (3)长度、材料
专题一
理解功的概念并能应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 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要明确“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沿力 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那么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即注意到:F 和 s 必须作用“同一方向”的“同一物体” 并且“同时发生”。

高中物理功和机械能的知识点

高中物理功和机械能的知识点

高中物理功和机械能的知识点高中物理中,功和机械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是描述物体运动和能量转化的关键概念。

以下是功和机械能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功(Work):功是描述力对物体作用所产生的效果的物理量。

当力F作用于物体上时,物体沿着力的方向发生位移d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可以表示为:W = Fd。

功的单位是焦耳(J)。

2. 功的正负:根据力和位移的方向,功可以是正功或负功。

当力和位移方向相同时,功为正值;当力和位移方向相反时,功为负值。

正功表示能量的减少,负功表示能量的增加。

3. 机械能(Mechanical Energy):机械能是指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动能(Kinetic Energy)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表示为:K = (1/2)mv^2,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势能(Potential Energy)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可以表示为:U = mgh,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h是物体离地面的高度。

机械能可以表示为:E = K + U。

4.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换言之,系统内部的能量可以在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5. 功与机械能转化:当有外力对物体做功时,会改变物体的机械能。

外力对物体做正功时,会增加物体的机械能;外力对物体做负功时,会减少物体的机械能。

能量转化的过程中,功与机械能的变化有以下关系:ΔE = W,其中ΔE表示机械能的变化量,W表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6. 功率(Power):功率是描述工作进行的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可以定义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P = ΔW/Δt,其中P表示功率,ΔW表示某一时间段内所做的功,Δt 表示时间。

这些是关于高中物理中功和机械能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机械能功和功率

机械能功和功率

机械能功和功率机械能功和功率机械能是许多工程中最重要的能量形式之一,因为它是本质上可转换的形式,可以被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而在实际的应用中,也经常需要将机械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机械能的功和功率。

一、机械能功机械能的功是指物体由于机械力作用下的运动所做的功。

其中,机械力指的是由物体之间的接触力或者是其他引起物体运动的力。

机械能的功可以用公式来表示:功=机械能的变化量其中,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两种形式。

动能指的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可以表示为:动能=1/2mv^2其中,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势能则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它可以表示为:势能=mgh其中,m代表物体的质量,h代表物体离地面的高度,g代表重力加速度。

对于一个施力于物体上的力F,当物体由位置1运动到位置2时,机械能的变化量可以表示为:动能的变化量=m(v2^2-v1^2)/2势能的变化量=mgh2-mgh1如果力F产生了物体的运动,它也就产生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从而使机械能产生了功。

二、机械能功率机械能功率指的是物体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它可以用公式来表示:功率=功/时间其中,时间指的是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

对于一个施力于物体上的力F,当物体由位置1运动到位置2时,机械能的功可以表示为:动能的变化量=m(v2^2-v1^2)/2势能的变化量=mgh2-mgh1如果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是T,则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所对应的功率分别为:动能的功率=(1/2)mv2^2/T-(1/2)mv1^2/T势能的功率=mg(h2-h1)/T机械能功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出物体产生动力的能力大小,也就是物体的运动速度和力的大小。

在工程中,机械能功率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例如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能源消耗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总结机械能功和功率是描述物体运动和运动所产生的能量形式和能量转化过程的重要概念。

机械能的功是指物体由于机械力作用下的运动所做的功,它可以用公式来表示,机械能功率则是物体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它也可以用公式来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机械能——功和功率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用力拉一质量为m 的物体,使它沿水平匀速移动距离s ,若物体和地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则此力对物体做的功为( )A .μmgsB .μmgs/(cos α+μsin α)C .μmgs/(cos α-μsin α)D .μmgscos α/(cos α+μsin α) 2、如图2所示,质量为m 的物块始终固定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斜面向右匀速移动距离s ,斜面对物块没有做功B .若斜面向上匀速移动距离s ,斜面对物块做功mgsC .若斜面向左以加速度a 移动距离s ,斜面对物块做功masD .若斜面向下以加速度a 移动距离s ,斜面对物块做功m (g+a )s3、从空中以40 m/s 的初速平抛一个重力为10 N 的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3 s 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 m/s 2,则物体落地时重力的即时功率为( )A .400 WB .300 WC .500 WD .700 W4、如图3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P 放在光滑的倾角为θ的直角劈上,同时用力F 向右推劈,使P 与劈保持相对静止,在前进的水平位移为s 的过程中,劈对P 做的功为( )图3A .F ·sB .mg sin θ·s /2C .mg cos θ·sD .mg tan θ·s5、质量为m 的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恒为P ,摩擦阻力恒为f ,牵引力为F .汽车由静止开始,经过时间t 行驶了位移s 时,速度达到最大值v m ,则发动机所做的功为( ) A .Pt B .fv m t C .221m mv +fs D .mv Ps f m P 222 E .Fs 二、填空题6、如图4所示,木板质量为M ,长为L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细绳通过定滑轮将木板与质量为m 的小木块相连,M 与m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现用水平向右的力F 将小木块从木板的最左端拉到最右端,拉力至少要做的功是______.图47、如图5所示,人拉着细绳的一端由A 走到B ,使质量为m 的物体匀速上升。

已知A 、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s ,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已在图中标出,不计滑轮的摩擦,人的拉力所做的功______. 图5sA 图1图28、用水平拉力拉着滑块沿半径为r 的水平圆轨道匀速运动一周,已知滑块的质量为m ,滑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此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______.=2πμmgr 。

三、计算题9、在一段平直公路上,一辆质量m=10t 的卡车速度从s m v /51=均匀增加到s m v /152=,经过的时间t=50s ,如果车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为车重力的k 倍,k=0.05,求:(1)发动机的平均功率。

(2)在这段路程的时间中点和位移中点发动机的瞬时功率。

(2/10s m g =)10、如图6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一直与斜面保持相对静止.求:(1) 若物体随斜面水平匀速移动了位s ,则斜面对物体做了多少功?(2)若物体随斜面以加速度a 移动了位移s ,则斜面对物体做了多少功?11、将一质量为m =10 kg 的物体,自水平地面由静止开始用一竖直向上的拉力F 将其以a =0.5 m/s 2的加速度向上拉起.求:(1) 在向上拉动的10s ,拉力F 做功的功率;(2)上拉至10 s 末,拉力的功率.1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物体A 和小车B,如图7所示,小车长L=2m,M=4kg,A 的质量m=1kg,μAB =0.2,加在小车上的力(1)F=5N,(2)F=12N,求在这两种情况下,在2s 时间F 对车做功是多少?摩擦力对A 做功多少?(g 取10m/s2)参考答案1.分析:设水平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为N ,则由物体匀速运动得 ⎩⎨⎧=-=-+0cos 0sin N F mg N F μαα,图7∴F=μmg/(cosα+μsinα)∴力F对物体做的功为W=Fscosα=μmgscosα/(cosα+μsinα)所以选择D2.分析斜面对物块有没有做功,应是指斜面对物块的总作用力(斜面对物块的弹力与摩擦力合力)是否做功。

当斜面匀速运动时,斜面对物块的总作用力大小等于mg,方向是竖直向上。

若斜面向右匀速运动,斜面对物块的总作用力的方向与物块位移的方向垂直,因此斜面对物块没有做功,∴A对。

若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斜面对物体的总作用力方向与物块位移s方向相同,∴斜面对物块做的功为mgs,∴B对。

若斜面向左以加速度a移动距离s 时,斜面对物块的总作用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必为ma(重力在水平方面上分力为零),因此斜面对物块做功为mas,∴C也对。

当斜面向下以加速度a移动距离s时,斜面对物块的总作用力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mg-F=ma∴F=m(g-a)于是斜面对物块做功应为m(g-a)s,∴D错。

所以选择A、B、C3.分析: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可以算出物体落地时的即时速度为50 m/s,因而很容易错选C,这是由于疏忽了物体落地时,其速度方向与重力方向之间有夹角而造成的,由于重力的功率只与物体在竖直方向的速度有关,而v y=gt=30 m/s,因此落地时重力的即时功率为P=mgv cosθ=mgv y=300 W,正确答案应选B.答案:Bmg,4.分析:物体P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它们的合力沿水平方向,如图所示,且F N=cos斜劈对P做功W=F N s cos(90°-θ)=mg tanθ·s.答案:D5.分析:因为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恒定,所以汽车在启动过程中所受的牵引力为变力,且在汽车启动的初级阶段有F >f ,汽车做变加速运动.随着汽车速度的增大,据P =Fv 可知,汽车的牵引力将逐渐减小,加速度也随之减小,但仍做加速运动.当牵引力F =f 时,汽车的加速度为0,此时汽车达到最大速度,之后汽车将做匀速运动.本题中因汽车的功率不变,故发动机所做的功可用其与功率的关系来求解: 即 W =Pt ,所以选项A 正确.同理,由于当汽车达到最大速度时F =f ,又因f 为恒力,所以W =Pt =Fv m t =fv m t ,故选项B也正确.尽管汽车的牵引力为变力,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的阻力f 为恒力,其所做的功可用功的定义式W =Fs cos θ来求出.根据功能关系可知,发动机所做的功一部分用来克服摩擦阻力做功,一部分用来增加汽车的动能,所以据动能定理有:W -fs =21mv m 2-0,由此可解得:W =21mv m 2+fs ,所以选项C 正确. 由P =fv m 可知,v m =P /f ,f =P /v m ,将此v m 和f 同时代入选项C 中,可得m v Ps fm P W +=222,故选项D也正确. 对于选项E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其是将汽车的牵引力做为恒力代入功的定义式进行计算的,所以是不正确的.说明:由上述两个例题中对功的计算可看出,计算功的思路通常有三条思路,即:①功的定义式W =Fs cos θ,此方法只适用于求恒力所做的功;②利用功能关系,根据动能定理求功,此法对于恒力和变力均适用;③利用功和功率的关系W =P /t ,这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求发动机所做的功.6.分析:匀速运动时拉力做功最小F =2μmg .把木块拉至木板最右端过程中,F 前进的位移是21L ,故拉力至少要做的功为W =F ·s =2μmg ·21L =μmgL . 答案:μmgL7.分析 人的拉力的功等于细绳对物体拉力的功。

在物体匀速上升的过程中,细线对物体的拉力F T = mg , 物体上升的高度 h=s s )13()130cos 2(0-=-,从而细线对物体拉力的功 mgs h F W T T )13(-==。

所以,人的拉力所做的功为mgs )13(-。

8.分析 滑块沿水平圆轨道匀速运动,故拉力的大小F=F f =μmg 。

把圆轨道分成l 1、l 2、l 3、……l n 很多个小段,每一段小到可以看成直线段,从而拉力在每一小段上的方向可认为不变,则拉力在每一小段上所做的功分别为W 1=μmg l 1,W 2=μmg l 2,W 3=μmg l 3,……W n =μmg l n 。

所以,在滑块沿水平圆轨道匀速运动一周的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为W= W 1+ W 2+ W 3+……+ W n =μmg (l 1+ l 2+ l 3+……+ l n ) =μm g·(2πr )9.解:(1)卡车的加速度212/2.0s m t v v a =-=卡车牵引力为F F-kmg=ma ,则N ma kmg F 3107⨯=+= 平均速度s m v v v /10221=+= 则平均功率W v F P 4107⨯=⋅= (2)时间中点和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2tv 、2sv 则sm v v t /102==,s m v v v t /55222212=+=时间中点瞬时功率Wv F P t t 422107⨯=⋅=位移中点的瞬间功率WW v F P s s 4322108.755107⨯=⨯⨯=⋅=10.解:斜面对物体所做的功,即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所做的功.在题述的两种情况下,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因为物体的位移方向是水平的,故在两种情况中重力mg 均不做功.(1)因为当物体匀速运动时,其所受合力为0,所以由图7甲可知物体所受斜面的支持力N =mg cos θ,摩擦力f =mg sin θ,方向如图所示.所以W N =Ns cos θ=mg cos θ·s ·cos (90°-θ)=mgs cos θsin θ.W f =fs cos α=mg sin θ·s ·cos (180°-θ)=-mgs cos θsin θ.故斜面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 总=W N +W f =0. (2)当物体以加速度a 移动时,因a 沿水平向右,所以合力F =ma 、方向必水平向右,其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N sin θ-f cos θ=ma , N cos θ+f sin θ=mg . 由此两方程可解得:N =mg cos θ+ma sin θ, f =mg sin θ-ma cos θ,再由W =Fs cos θ分别求得两力的功:W N =Ns cos α=Ns cos (90°-θ)=mgs cos θsin θ+mas sin 2θ.W f =fs cos α=fs cos (180°-θ)=-mgs cos θsin θ+ma cos 2θ.所以W 总=W N +W f =mas .说明:本题的上述解法并非是最简捷的方法,因为在物体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各个力都一直作用在物体上,因此斜面对物体所做的功,也就等于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故本题也可就(1)、(2)两种情况分析先求出合力,再用合力求出斜面对物体所做的功.另外,由于重力一直不做功,所以支持力和摩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即斜面对物体所做的功)就是合外力所做的功.还可据动能定理通过物体动能的变化求出斜面对物体所做的功.这两种方法都比例题中给出的方法要简单得多,其中后一种思路最为简捷,读者可自己按上述思路进行求解.11.解:本题的第(1)问求10 s 拉力的功率,则是指10s 的平均功率,而求平均功率有两条具体的思路:一是tW P =;二是P =F v cos θ.因此本题可从这两种方法分别求出平均功率.图 甲 乙方法一: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mg =ma ,解得F =105 N .又据运动学公式可求出10 s 物体的位移为221at s ==25 m .所以有: 1025105⨯===t Fs t W P W =262.5 W . 方法二:根据运动学公式可求出物体在10s 的平均速度=+=)0(21at v 2.5 m/s ,所以平均功率为:P =F v =105×2.5 W =262.5 W .对于本题的第(2)问求第10 s 末的功率,即为10 s 末的瞬时功率.求解瞬时功率在中学阶段只有唯一的方法:P =Fv cos θ,所以此题中10 s 末的功率为: P =Fv cos θ=Fat cos0=105×0.5×10 W =525 W .说明:(1)由上述例题可以看出,在解题时要注意据题意分清所求功率为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2)求解平均功率的方法较多,常见的有三种:一是利用功率的定义式tW P =;二是利用平均速度求解,即P =F v cos θ;三是利用两个状态瞬时功率的平均值法,即20t P P P +=.注意:其中第二、三两种方法只适用于物体做匀变速度直线运动的情况.而求解瞬时功率在中学阶段则只有上述唯一的一种方法.12.解:分别对A 和B 受力分析,如图:A 和B 间最大静摩擦力可近似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fm=μmg=2N当二者有共同加速度a 时对m: f=ma ①对M :F-f=Ma ②当F=5N 时,得a=1m/s2, f=1N ,f 小于f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