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发酵工程制药
发酵工程技术制药课件

酶工程制药技术
酶工程制药技术是指利用酶的 催化作用,将原料转化为所需 的药物或中间体。
酶工程制药技术具有高效、专 一、条件温和等优点,广泛应 用于药物合成、手性药物制备 等领域。
酶工程制药技术可生产手性药 物、生物催化剂、药物中间体 等。
细胞工程制药技术是指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药物或细胞 治疗剂。
细胞工程制药技术可生产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细胞疫苗等生物药物。
细胞工程制药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安全性好等优点,是现代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 发展方向之一。
03
发酵工程制药工艺流程
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与培养
总结词
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与培养是发酵工程制药工艺流程的起始步骤,对后续发酵过程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在抗生素的发酵生产中,选育和改良微生物菌种 是关键,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不断优化微生物菌 种的抗生素合成能力,提高发酵产率。
目前,常见的抗生素发酵产品包括青霉素、头孢 菌素、红霉素等,这些抗生素在医疗领域广泛应 用,对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C的发酵生产
01
02
03
04
维生素C即抗坏血酸,是人体 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之一, 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
生物信息学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微生物基 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进行深入 研究,挖掘潜在的生物制药资源。
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与质量
菌种选育
通过自然选育、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手段,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 的菌种,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和质量。
优化发酵条件
通过优化培养基配方、发酵温度、pH值等发酵条件,提高发酵产 物的产量和质量。
生物技术制药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或生物组织、细胞及其组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并与工程相结合,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一个综合性的技术体系。
2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P1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运用基因工程全套技术改变蛋白质结构的技术。
染色体工程:探索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异源基因导入、染色体结构改变。
生化工程:生物反应器及产品的分离、提纯技术。
3生物技术制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人为创造条件,借助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药品过程被称为4生物技术药物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酸类药物才能被称为5生物药物生物技术药物与天然生化药物、微生物药物、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一起归类为PPT复习题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1、简述基因工程制药的基本程序。
P162、说明基因工程技术用于制药的三个重要意义。
P15第一段第一行3、采用哪两种方法来确定目的cDNA克隆?P18(7目的基因cDNA的分离和鉴定)①核酸探针杂交法用层析法或高分辨率电泳技术(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或质谱技术)分离出确定为药物的蛋白质,氨基酸测序,按照密码子对应原则合成出单链寡聚核苷酸,用做探针,与cDNA文库中的每一个克隆杂交。
这个方法的关键是分离目的蛋白,②免疫反应鉴定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4、说明用大肠杆菌做宿主生产基因工程药物必须克服的6个困难。
①原核基因表达产物多为胞内产物,必须破胞分离,受胞内其它蛋白的干扰,纯化困难;②原核基因表达产物在细胞内多为不溶性(包含体, inclusion body),必须经过变性、复性处理以恢复药物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工艺复杂;③没有翻译后的加工机制,如糖基化,应用上受到限制;④产物的第一个氨基酸必然是甲酰甲硫氨酸,因无加工机制,常造成N-Met冗余,做为药物,容易引起免疫反应;⑤细菌的内毒素不容易清除;⑥细菌的蛋白酶常常把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消化;5、用蓝藻做宿主生产基因工程药物有什么优越性?蓝藻:很有前途的药物基因的宿主细胞①有内源质粒,美国Wolk实验室已构建1200种人工质粒,可用做基因载体。
最新发酵工程制药工艺技术基础PPT课件

12.03.2024
11
生物制药工艺学—— 概 微生述物菌种的选育与保藏
➢ 新药生产菌的保藏
保存机构: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
理中心、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北京)、抗生素菌种保藏 管理中心、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 (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日本技术评价研究所生物资源中心 (NITE Biological Resource Center) 英国国家菌种保藏中心 (The United Kingdom National Culture Collection )
12.03.2024
10
生物制药工艺学—— 概 微生述物菌种的选育与保藏
➢ 新药生产菌的保藏
目的:保持长期存活、不退化、不丧失生产能力。 保存原理:使其代谢处于不活跃状态,即生长繁殖受抑制的 休眠状态,可保持原有特性,延长生命时限。 保存方法:斜面低温保存、液体石蜡密封保藏、砂土管保藏、 冷冻干燥保藏、液氮低温保藏。
12.03.2024
21
生物制药工艺学—— 概 述 发酵过程的控制
➢ 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与检测
生物参数:菌丝形态、菌丝浓度。
➢ 发酵终点与控制
经济因素、下游工序、其他因素。
12.03.2024
22
生物制药工艺学—— 概 述
思考题
12.03.2024
23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4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人为创造条件,使菌种发生变异,从中筛选优良个 体,淘汰劣质个体,是当前菌种选育的一种主要方法。其特点是速度快、收效
生物制药 发酵工程制药

20世纪60年代,微生物技术产业又增加了酶制剂 工业这一成员。
20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由于人迅速增长而带来 的粮食短缺问题,进行了非碳水化合物代替碳水 化合物的发酵,如利用石油化工原料进行发酵生 产,培养单细胞蛋白,进行污水处理,能源开发 等。
3.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 微生物代谢产物很多。在菌体对数生长期所产
生的产物,如氨基酸、核苷酸、蛋白质和糖类等 是菌体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这些产物叫做初级代 谢产物。在菌体生长静止期,某些菌体能合成一 些具有特定功能的产物,如抗生素、生物碱、植 物生长因子等。这些产物与菌体生长繁殖无明显 关系,叫做次级代谢产物。
3、微生物细胞会通过合成或分解代谢生产它必需的
一些物质,包括氨基酸、核苷酸等。
微生物的优点
• 微生物繁殖非常迅速 • 微生物培养易于控制 • 微生物本身也容易改造
微生物发酵
• 发酵: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 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 程。
• 发酵工程:采用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 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 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要措施; • 2、能够改变菌种的某些遗传性状,使之更适合于
工业生产,例如抗噬菌体的菌株能利用廉价发酵 原料或需氧量较小的菌株等。
选育方法
• 1、自然选育:是指微生物细胞群体不经过人工 处理而利用菌种的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进行菌种筛选的育种方法。
• 效率低、进展缓慢。
• a. 准性生殖(parasexual reproduction):是指真 菌中不通过有性生殖的基因重组过程。
生物制药-发酵工程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破碎细胞,释放细胞内含物。
分离纯化
利用各种分离纯化技术,如离心、过滤、萃取、层析等,将目标产物从细胞破碎 液中分离出来并进行纯化。
04
生物制药的未来发展
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
创新药物研发
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 发现和验证新药靶点,开发出针对特 定疾病的新药物。
临床试验
生物制药-发酵工程
• 生物制药概述 • 发酵工程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 发酵工程的关键技术 • 生物制药的未来发展 • 案例分析
01
生物制药概述
生物制药的定义与特点
生物制药的定义
生物制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微生物发酵、细胞培 养、酶反应等过程,从生物体中提取、分离、纯化出具有药 用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或其衍生物,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 人类疾病的一类药品。
02
发酵工程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
微生物发酵是生物制药中常用的技术 手段,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各种药物, 如抗生素、疫苗、生长因子等。
微生物发酵的过程需要经过菌种筛选、 培养基配制、发酵过程控制等环节, 这些环节都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微生物发酵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大 规模生产等优点,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药品质量和安全性。
详细描述
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涉及基因克隆、载体构 建、转化、表达及纯化等多个环节。目前市 场上已有多种重组蛋白药物,如胰岛素、人 生长激素、干扰素等。
案例三: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与生产
总结词
基因工程疫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疫苗,通过将病原体的抗原基因导入微生物或 细胞中,实现病原体的抗原表达,从而激发人体免疫反应,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发酵工程制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工程制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掌握微生物发酵生产药物的方法;3. 熟悉发酵过程中主要参数的检测和控制;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发酵工程制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通过发酵过程生产具有药用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
发酵过程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配制、种子扩大培养、发酵过程、分离纯化等环节。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与试剂:葡萄糖、酵母提取物、蛋白胨、琼脂、硫酸铵、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盐酸、氯化钠等;2. 仪器与设备:发酵罐、摇床、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电子天平、pH计、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无菌操作工具等。
四、实验步骤1. 菌种选育: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够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经过纯化、鉴定和保存;2. 培养基配制:根据微生物生长需求,配制适宜的培养基;3. 种子扩大培养:将纯化后的菌种接种到试管斜面培养基上,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 发酵过程:将活化后的种子液接种到发酵罐中,控制发酵温度、pH值、溶氧量等参数,进行发酵;5. 发酵过程监测:定期检测发酵液的pH值、溶氧量、菌体浓度等参数,确保发酵过程顺利进行;6. 分离纯化:发酵结束后,对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目标产物;7.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种选育:成功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够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经过鉴定为链霉菌属;2. 培养基配制:根据微生物生长需求,配制了适宜的培养基;3. 种子扩大培养:菌种在试管斜面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形态典型;4. 发酵过程: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溶氧量、菌体浓度等参数均在适宜范围内,发酵过程顺利进行;5. 分离纯化:发酵液经过分离纯化,得到目标产物;6. 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该菌株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溶氧量、菌体浓度等参数均在适宜范围内;(2)发酵液中的目标产物含量达到预期水平;(3)分离纯化过程中,目标产物纯度较高。
第四章-发酵工程制药技术(全)

黑曲霉
是制酱、酿酒、制醋的主 要菌种。是生产酶制剂 (蛋白酶、淀粉酶、果胶 酶)的菌种。生产有机酸 (如柠檬酸、葡萄糖酸 等)。农业上用作生产糖 化饲料的菌种。
青霉
❖ 可用于生产抗生素、 苯氧甲基青霉素酰化 酶等。
微生物发酵药物的分类 (第二章内容)
❖ (1)抗生素类 ❖ (2) 氨基酸类药物 :个别氨基酸制剂、复方
氨基酸制剂 ❖ (3) 核苷酸类药 ❖ (4) 维生素类药 ❖ (5) 甾体类激素 。 ❖ (6) 治疗酶及酶抑制剂
第一节 微生物细胞的培养概述
❖ 工业生产常用微生物
❖ 当前发酵工业所用菌种的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 变异菌,从自然选育转向代谢控制育种,从诱发 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第四章 4.1 微生物细胞培养概述
❖ 4.1.1 培养基 ❖ 1、培养基的种类。 ❖ (1)孢子培养基:孢子培养基是供制备孢子用的。
要求此培养基能使微生物形成大量的优质孢子, 但不能引起菌种变异。生产中常用的孢子培养基 有麸皮培养基,大(小)米培养基,由葡萄糖 (或淀粉)、无机盐、蛋白胨等配制的琼脂斜面 培养基等。 ❖ (2)种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是供孢子发芽和菌 体生长繁殖用的。培养基的组成随菌种的不同而 改变。 ❖ (3)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是供菌体生长繁殖 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用的。
❖ 微生物转化发酵:微生物的转化就是利用微生物细 胞中的一种酶或多种酶将一种化合物转变成结构相 关的另一种产物的生化反应。包括脱氢反应、氧化 反应(羟基化反应)、脱水反应、缩合反应、脱羧反 应、氨化反应、脱氨反应和异构化反应等,这些转 化反应特异性强,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无污染, 微生物转化制药最突出的例子则是甾族化合物的转 化和抗生素的生物转化等。
发酵工程制药工试题

发酵工程制药工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1.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是()。
A. 理论性文化 B. 发展理路 C. 发酵菌的生长及代谢 D. 实践知识
2.发酵工程制药工设计药品生产工艺主要包括()。
A. 配方设计 B. 加工工艺流程设计 C. 装备选型 D. 以上都是
3.发酵工程制药工为企业提供()的技术服务。
A. 输弱 B. 咨品 C. 技术
D. 设计
4.发酵工程制药工的设计需要考虑()的选择。
A. 杀食源 B. 温度橱 C. 发酵罐材料及结构形式 D. 分敛情理
第二部分:填空题
1.发酵工程中,常采用的发酵菌有()。
2.发酵工程中,发酵过程是在()中进行的。
3.发酵工程中最常用的发酵罐材料是()。
4.发酵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第三部分:问答题
1.请简要介绍发酵工程在制药工中的应用。
2.发酵工程的设计中,为什么需要考虑发酵罐材料及结构形式的选择?
3.请说明发酵工程中常用的发酵菌对药品生产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关于发酵工程制药工试题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菌之其它
牛肝菌属: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含有腺膘呤、 胆碱和腐胺等生物碱。 灵芝属:灵芝多糖、灵芝多肽、三萜类、16种氨基酸(其 中含有七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甾类、甘露醇、
香豆精苷、生物碱、有机酸(主含延胡索酸),以及微量
元素Ge、P、Fe、Ca、Mn、Zn等。
发酵菌种的选育要求
发酵工程制药的定义
利用微生物技术,通过高度工程化的新型综 合技术,以利用微生物反应过程为基础,依赖于 微生物机体在反应器内的生长繁殖及代谢过程来 合成一定产物,通过分离纯化进行提取精制,并 最终制剂成型来实现药物产品的生产。
发酵工程的4个阶段
第一阶段
1676年制成第一台显微镜 ——微生物的存在 1857年巴斯德证明了酒精是由活的酵母发酵引起 的 1897年毕希纳发现磨碎的酵母仍使糖发酵形成酒 精——酶
生产力:能在廉价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所需的
代谢产物的产量高,其它类似代谢产物少。
操作性:培养条件简单,发酵易控制,产品易分
离。
稳定性:抗噬菌体能力强,菌种纯粹,遗传性状 稳定、不易变异退化。 安全性:非病源菌,不产有害生物活性物质或毒 素。
菌种选育
诱变育种的理论依据是DNA分子结构的改变。 分为: 自然选育 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原生质体融合 基因工程
4、微生物转化发酵
利用微生物细胞的一种或几种酶,对外源化合物 的特定部位进行加工,如加入羟基、还原双键、脱 氧或切断支链等。 反应最显著的特点是特异性强,包括反应特异性、 结构位置特异性、立体特异性。
如:甾体转化
可的松 (Cortisone)
发酵技术的应用
产物:微生物细胞,酶,活性物质,特殊化学品和食品添加剂。
发酵方式
(一)分批培养
•1、分批培养的定义
•2、分批培养的生长过程
•3、分批培养过程中影响细胞生长的因素
• 分批培养是一种间 歇式的培养方法, 在每一批次的培养 过程中,不再加入 其它营养物料。待 生物反应进行到一 为了提高生物反应器在分批培养中的效率 定程度之后,将全 通常采用多级分批培养的办法。 即在小型生物反应器中接入少量种子 部培养液倒出、进 经过分批培养,来获得较大数量的细胞作为种子 行后道工序处理。
发酵工程制药
L/O/G/O
第一节 概述
L/O/G/O
发酵工程
又称微生物工程,是利用微生物制造工业原 料与工业产品并提供服务的技术。 现代发酵工程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包括 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有机酸、有机溶剂、 多糖、酶制剂、单细胞蛋白、基因工程药物、核 酸类物质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等的生产。
从自然界中获得新菌种
土壤、空气、动植物等,严重污染的水域,极端
环境等 基本程序: 采样→预处理→富集培养→筛选→鉴定→野生型
菌株
诱变育种
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发突变。 物理诱变剂: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 化学诱变剂:氮芥、亚硝酸、5-氟尿嘧啶等
自然选育: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 进行育种的过程。 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基因突 变,并从中筛选出具有某一优良性状的突变体。 杂交育种:借助基因重组,使不同菌株的遗传物 质得以交换。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借助原生质融合技术实现遗 传物质的交换。 基因工程育种:DNA体外重组技术定向育种,技
• 顶孢头孢霉菌(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 都生产头孢菌素C
真菌之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
啤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生产啤 酒、酒精、药用酵母等;核酸、麦角固醇、细胞 色素C、凝血质和辅酶A等。 红酵母 (Rhodotorula):β-胡萝卜素 棉病针孢酵母(Nematspora gossypii):核黄素
基因工程的载体
细菌之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
维生素B12、氨基酸、核苷酸类药物生产中常用的
菌种,也是酶法合成生产辅酶A的菌种。
细菌之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生产氨基酸、核苷酸类药物,用于甾体转化
是谷氨酸和其他氨基酸的高产菌,
如北京棒杆菌AS1.299钝齿棒杆菌AS1.542
第二阶段 对发酵技术的认识起始于19世纪末,主要来自于
厌氧发酵,如利用酵母菌、乳酸菌生产酒精、乳
酸和各种发酵食品。
第三阶段
20世纪40年代初,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青霉素 迅速工业大规摸生产。 深层培养、生产大规模化、多种抗生素、氨基酸、 核酸发酵成功。
第四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利用代谢调控发酵氨基酸、核酸。 20世纪70年代,利用固定化酶或细胞连续发酵。 20世纪80年代,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融合 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阶段。
下游工程
DOWNSTREAM PROCESSES - product extraction, purification & assay - waste treatment -by product recovery
FERMENTATION Process Control
微生物发酵类型
1、微生物菌体的发酵
生产抗癌类药物
放线菌
抗生素12000余种,60%左右来自放线菌,
经济价值大。
放线菌之链霉菌属 ( Streptomyces )
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 产链霉素
金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 产金霉素 红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erythreus) 龟裂链霉菌 (Streptomyces rimosus) 产红,减压抽真空, 需冻干机
各类微生物
5-15年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保护剂,超低温(各类微生物 196℃),需超低温液氮 设备 与培养基混合直接低温 保存 专性活细胞寄生微生物(如 病毒)
15年以上
宿主保藏法
第三节
(一)分批培养 (二)连续培养 (三)其它培养方法
发酵工业简介
发酵食品 有机酸 氨基酸 核酸类物质 酶制剂 医药工业(抗生素…) 饲料工业(单细胞蛋白) 环境工程(废物处理) 其它 (冶金工业…)
Fermentation Industry
Fermented Foods Organic Acids Amino Acids Nucleotides Enzymes Pharmaceutical (Antibiotics…) Feedstuff (eg. SCP)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 (Waste Treatment) Others (eg. Metallurgical industry…)
上游工程
UPSTREAM PROCESSES - genetics, cell … - inoculum development - media formulation - sterilization - inoculation
FERMENTATION Process Control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SCP、药用真菌(冬虫夏草、茯苓等) 生物防治制剂(如苏云金杆菌)
活性乳制剂
细胞的生长与产物的积累成平行关系,
生长速率最大的时期也是产物合成最高阶段。
2、微生物酶发酵
各种酶制剂: 糖化酶、α-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 天冬酰胺酶: 抗癌
纳豆激酶、链激酶: 治疗血栓
青霉素酰化酶:青霉素生产
菌种保藏的常用方法
斜面低温保藏法
石蜡油封存法
砂土管保藏法
麸皮保藏法
甘油悬液保藏法 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宿主保藏法
方法名称 斜面低温保藏法 石蜡油封存法
主要特点 传代培养,4℃保藏 石蜡油隔绝空气,室温 或4℃保藏 沙土管作载体,干燥器 中抽真空,室温或4℃保 藏 麸皮作载体,干燥,4℃ 保藏 悬浮于10-15%甘油中, 需低温冰箱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发酵工程组成
上游工程 UPSTREAM PROCESSES 从广义上讲,由三部分组成: 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
下游工程
FERMENTATION Process Control
DOWNSTREAM PROCESSES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基因突变及其机制
诱变育种操作步骤
质 粒 育
转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菌种保藏(Culture conservation)
目的:保证菌种经过较长时间后仍保持生活能力, 防止被杂菌污染,形态特征和生理形状尽可能不 发生变异。
菌种保藏三要素
典型菌种的优良纯种的休眠体;
创造有利于种子休眠的环境(低温、干燥、缺氧、 避光、缺少营养); 尽可能采用多种不同的手段保藏同一菌株。
白介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新型菌体制剂和疫苗。
红细胞生成素
生长激素 胰岛素 干扰素
( 治疗贫血)
( 促进生长) (治疗糖尿病) (抗病毒、抗肿瘤)
第二节 发酵制药中的微生物
L/O/G/O
常见的制药用微生物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细菌之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 coli)
生产天冬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等氨基酸类药物
发酵的理论产量存在约10%的变量
发酵过程常温常压,操作条件温和
纯种培养、无菌条件
生产过程是以生物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的
分子水平生产,定向发酵、突变、杂交等手段
投资少、见效快
发展趋势
利用DNA重组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的发展、新的
工程菌和新型微生物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