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锅炉WNS2-1.25-Y(Q)设计说明书

锅炉WNS2-1.25-Y(Q)设计说明书

WNS2-1.25-Y(Q)全自动燃油(气)蒸汽锅炉设计说明书总图号:W2000编制:校对:审定:二〇一三年十一月目录一、设计目的、要求、技术参数二、技术依据三、锅炉基本结构四、整体布置五、适用条件一、设计目的、要求、技术参数㈠设计目的、要求:为认真贯彻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TSG G0002-2010《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有关要求,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对WNS2-1.25-Y(Q)型全自动卧式燃油(气)蒸汽锅炉进行了节能改造设计。

该系列产品具有体积小、烟尘排放量低、排烟温度低、热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

适用于工矿、机关、学校、旅馆等单位的工业用汽、采暖、和生活用汽等用途。

㈡技术参数:该系列锅炉工况范围及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详细情况,请参阅锅炉总图及管道仪表阀门图等。

注:水泵的选取依据是锅炉的额定蒸汽压力和额定蒸发量㈢环保指标:1、烟尘浓度μ<100mg/m³2、烟色黑度<林格曼1级3、运行噪音<85dB二、设计依据1、《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TSG G0002-2010《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3、JB/T10094-2002《工业锅炉通用技术条件》;4、TSG G0003-2010《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5、GB/T16508《锅壳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6、GB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三.锅炉基本结构1.WNS 系列全自动燃油(气)湿背式顺流燃烧蒸汽锅炉,本体采用经典的“全湿背三回程”结构。

炉胆是燃烧室,燃烧器的喷嘴安装在炉胆前部。

燃料在炉胆内微正压燃烧,燃烧延伸到后部。

炉胆出口烟气温度在1000~1100℃之间,高温烟气离开炉胆后,进入一个由浸在炉水中的回燃室组成的折返空间。

折返后进入第二回程烟管,在烟管内向前呈螺旋状运动进行对流换热。

然后经前烟箱再折返进入第三回程烟管,在烟管内向后呈螺旋状运动进行对流换热。

烟气经过对流换热后排入大气。

1000MW锅炉设计说明书

1000MW锅炉设计说明书
产品说明书
产品型号 MODEL OF PRODUCT
产品名称 NAME OF PRODUCT


SERLES NO.
SG-3102/27.46-M532 3102t/h 超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
532-1-8601


PREPARED BY


CHECKED BY


REVIEWED BY


APPROVED BY
汉沽站气象要素年值统计表单位统计值多年年平均气温11919742003极端最高气温3972003极端最低气温207199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719742003最热7月月平均气温2619742003多年年平均气压hpa1016619742003多年年平均蒸发量1590619742003多年年最大平均蒸发量201241974多年年最小平均蒸发量mm130441990多年年平均降水量556719742003年最大降水量896519742003年最小降水量296019742003多年1d最大降水量32111975多年1h最大降水量951988多年10min最大降水量mm3322003单位统计值最大1次降水量及历时36941975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519742003多年平均绝对湿度hpa11719742003多年平均风速3619742003311974年12月2117386年10月22日87多年最大积雪厚度cm311981年12月19多年最大冻土深度cm5719742003最长1次大风日数最长1次沙尘暴持续时间日17时20厂址处五十年一遇基本风压为055knm相应的五十年一遇10m高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为297ms
2
0前 言
本工程锅炉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提供的 1000MW 超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 该锅炉采用 ALSTOM 公司(原美国 Combustion Engineering 公司,即燃烧工程 公司)的技术,总体方案是在该公司已有良好运行业绩的 800~1000MW 等级超 临界及超超临界锅炉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并结合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在大量 600MW 等级超临界锅炉成熟的设计、制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术的基础上,结合国内超超临界机 组参数特点、锅炉燃煤的特点和用户的一些特殊要求而设计的首台 Π 型 1000MW 超超临界机组锅炉。

余热锅炉锅炉设计说明书

余热锅炉锅炉设计说明书

型号:NG-M701F-R锅炉设计说明书编号:03569BSM/03570SM版本:A版杭州锅炉集团有限公司(杭州锅炉厂)20022005年52月一.前言二.锅炉规范1.燃机排气烟气参数(设计工况)2.余热锅炉设计参数3.锅炉给水和补给水品质要求4.锅炉炉水和蒸汽品质三.锅炉结构1.总体概述2.锅筒及内部装置3.过热器、再热器与减温器4.蒸发器及下降管、上升管5.省煤器6.钢架和护板及平台扶梯7.锅炉岛范围内管道及附件8.进口烟道、出口烟道及主烟囱9.膨胀节10.保温、内护板和护板11.检查门及测量孔12.配套辅机13.附表-受热面数据表一.前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是目前国际上发展最快的发电形式,它具有发电效率高,建设周期短,操作运行方便,调峰能力强等优点,对我国的电力供应具有重大意义。

这类发电机组有利于改善电网结构,特别适合用于地区调峰发电。

杭州锅炉集团公司为配合“西气东输”工程及广东液化天然气(LNG)引进工程,在多年自身开发研究制造燃气轮机余热锅炉的基础上,引进美国NOOTER/ERIKSEN公司全套燃气轮机余热锅炉设计技术,设计制造本套燃气轮机余热锅炉。

本余热锅炉为三压、再热、卧式、无补燃、自然循环燃机余热锅炉,它与PG9341FAM701F型燃气轮机相匹配,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的主机之一。

本锅炉适用于以液化天然气等清洁燃料为设计燃料的燃气轮机排气条件,其主要优点有:1.采用优化的标准设计,模块化结构,布置合理,性能先进,高效节能。

2.适应燃机频繁起停要求,调峰能力强,启动快捷。

3.采用自然循环方式,水循环经过程序计算,安全可靠,系统简洁,运行操作方便可靠。

4.采用高效传热元件——开齿螺旋鳍片管,解决了燃机排气与工质间小温差、大流量、低阻力传热困难的问题。

5.采用全疏水结构,锅炉疏排水方便,彻底。

6.锅炉采用单排框架结构,全悬吊形式,受力均匀,热膨胀自由,密封性能好。

7.采用内保温的冷护板形式,散热小,热膨胀量小。

电厂锅炉设计说明书

电厂锅炉设计说明书

《电厂锅炉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a. .. . .重庆科技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092012年12月目录前言 (1)一、锅炉设计条件及性能数据 (1)1.1 额定工况及主要参数 (1)1.2燃料 (2)1.3锅炉汽水品质 (2)1.4现场自然条件 (3)1.5锅炉运行条件 (3)二、锅炉整体及系统 (4)2.1锅炉布置 (4)2.2汽水系统 (4)2.3燃烧系统 (15)2.4烟空气系统 (15)2.5出渣系统 (16)2.6调温系统 (16)三、主要承压部件 (17)a. .. . .3.1汽水分离器 (17)3.2水冷壁 (17)3.3省煤器 (18)3.4过热器 (18)3.5再热器 (19)四、其他设备 (20)4.1钢结构 (20)4.2刚性梁 (21)4.3锅炉密封和保温 (21)4.4空气预热器 (21)五、参考文献 (22)锅炉设计说明书前言本说明书仅对锅炉的总体布置、性能、系统及主要结构等进行简要介绍。

锅炉的安装和使用详见953-1-8602锅炉使用说明书和953-1-8608锅炉安装说明书。

本工程锅炉设计着重考虑:1) 采用成熟、先进的超临界技术,确保锅炉具有较高的可用率;2) 选用合适的炉膛尺寸及热负荷指标,以保证炉膛不发生结渣;3) 采用先进的燃烧方式和燃烧设备,在保证炉膛不结渣的前提下,燃烧效率高、煤种适应性强、烟气温度及速度偏差小、NOx排放低;4) 采用成熟可靠的受热面布置方式,使得汽温偏差尽可能小,管材选用留有足够的裕度,有效保证受热面安全可靠;5) 具备较好的低负荷稳燃性能以及较好的启、停及调峰性能;6) 尽量采用成熟结构,增加部组件适用化程度。

1.锅炉设计条件及性能数据a. .. . .本锅炉为400t/h再热煤粉锅炉,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四角切圆燃烧方式、平衡通风、п型露天布置、固态排渣、全钢架悬吊结构,制粉系统为中间贮仓式,闭式热风送粉,筒式钢球磨煤机。

锅炉燃用淮北洗中煤。

锅炉设计说明书

锅炉设计说明书

.目录一、前言二、锅炉规范三、燃料、给水及蒸汽品质四、锅炉热力计算汇总五、锅炉主要结构尺寸六、锅炉本体结构特性七、锅炉安装注意事项一、前言本锅炉根据内蒙古鑫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提出的热效率高、安全性能好、运行稳定、噪声低、磨损小、负荷适应能力强等技术要求、同时吸取我公司已成功运行的同类锅炉经验而进行设计的。

锅炉的设计、制造、检验严格执行我国国家最新标准和行业规范。

二、锅炉规范1、锅炉型号:WDLZ240/9.8-2型锅炉2、锅炉型式:高压、单锅筒、自然循环、固态排渣、锅炉岛四周设置密封维护结构。

3、锅炉设计条件:额定蒸发量 240t/h额定过热蒸汽压力 9.8Mpa额定过热蒸汽温度 540℃给水温度 158℃~215℃(高加解列时为158℃)空气预热器进风温度 20℃锅炉露天布置,全钢构架,按8度地震Ⅱ类场地土设防。

4﹑环境条件:平均气压: 89.2Kpa年平均气温: 6.1℃平均最高气温: 14.3℃平均最低气温: -13.7℃极端最高气温: 40.2℃极端最低气温: -34.5℃平均风速: 3.4米/秒平均相对温度: 53%最小相对湿度:年平均降水量: 240~360mm年蒸发量: 2066.2mm一日最大降水水量年最大降水量: 506.4mm年平均风速: 2.9米/秒最大风速:24米/秒厂区土质和类别:主要由杂填土、风积粉细砂、湖相沉积粉质粘土、粉土和细砂组成厂房零米海拔高度(黄海高程)1050m地震烈度:Ⅶ;加速度为0.3g5、锅炉给水:锅炉给水水质:符合国标GB12145《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汽水质量标准》锅炉正常连续排污率(B-MCR):≤2%补给水处理方式:反渗透+混床除盐系统6、锅炉运行条件:锅炉运行方式:带基本负荷为主并可调峰;制粉系统:采用钢球磨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乏汽送粉。

每炉配2台磨煤机,,磨机型号:DTM290/470,煤粉细度R90=15%。

过热蒸汽调节:两级喷水减温,减温水来自锅炉给水操作台前的锅炉给水。

锅炉课程设计说明书

锅炉课程设计说明书

锅炉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基本资料1.锅炉额定蒸发量:De=670t/h2.给水温度:tgs=250℃3.过热蒸汽温度:t gr=540℃4.过热蒸汽压力(表压)=14.0MPa5.制粉系统:风扇直吹式6.燃烧方式:四角切圆燃烧7.排渣方式:固态8.环境温度:12℃9.过热蒸汽流程:10.再热蒸汽流程:汽轮机高压缸低温再热器高温再热器汽轮机中压缸11.烟气流程:炉膛前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高温对流过热器高温再热器低温再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二、煤质资料(设计煤种):元宝山褐煤碳C ar=39.3 % 氢H ar=2.7 % 氧O ar=11.2%氮N ar=0.6 % 硫S ar=0.9% 灰分A ar=21.3%水分M ar=24 % 挥发分V daf=37% 低位发热量Q ar,net,p=14580kJ/kgDT=1150℃ST=1300℃FT=1360℃三、锅炉概况本锅炉为Π型布置,自然循环煤粉锅炉。

锅炉燃用元宝山褐煤,采用中速磨磨煤,直吹送粉系统送粉,正四角布置直流燃烧器,按假想切圆组织燃烧。

锅炉构架全部为钢结构,除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用支撑方式外,锅炉本体全部悬吊在顶板上。

锅炉外部配有外护板。

锅炉采用单锅筒,集中下降管,自然循环系统。

锅炉前部为炉膛,四周布满膜式水冷壁,炉膛出口处布置屏式过热器,水平烟道内装设高温一级过热器,尾部竖井依次布置省煤器、空气预热器。

水平烟道向室为膜式壁顶棚包墙管。

炉膛上部出口处,沿炉膛宽度方向布置8片前屏过热器,横向节距为1300mm,其后布置16片后屏过热器,横向节距为676mm,高温过热器布置在后屏过热器之后,位于折焰角的斜坡上。

再热器分为高、低温两组,分别位于水平烟道及尾部竖井。

全部受热面采用悬吊和支撑结合的方式。

竖烟井深度7600mm,其上部布置省煤器,尾部竖井后侧布置两台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锅炉的气温调节,主蒸汽采用一、二级喷水减温,再热蒸汽采用烟气挡板,作升温调节,此外,在高温再热器进口处设有事故喷水装置,作为不得已时的降温措施。

DZL1.4-0.7锅炉产品设计说明书

DZL1.4-0.7锅炉产品设计说明书

目录一、锅炉简介二、设计规范及技术依据三、锅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有关数据四、锅炉结构五、炉烘与燃烧设备设计六、锅炉辅机及其参数七、锅炉所配安全附件八、锅炉水质要求九、其他产品设计说明书一、锅炉简介:DZL1.4-0.7/95/70-AⅡ锅炉是在老式DZL型锅炉的基础上,经过优化设计的卧式快装单锅筒纵置式三回程水火管锅炉,封头采用椭圆形封头,烟管采用螺纹烟管,烟气经炉膛从锅炉筒后部两侧经翼形烟道进入前部烟箱,后经螺纹烟管进入后烟箱,经除尘器、引风机尽进入烟囱。

采用炉篦以小块炉排片为主,中间由滚轮支承,密闭风室与具有调风、放灰相匹配的轻型链条炉排,由上煤机、无级调速箱,实现机械进煤,配有鼓引风机和出渣机,实现机械通风和出渣机械化。

二、设计规范及技术依据:1、《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JB/T10094-2002《工业锅炉通用技术条件》3、TSG G0002-2010《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4、GB/T1576-2008《工业锅炉水质》5、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排放标准》6、GB50273-2009《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7、GB50211-2004《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8、GB/T16508-96《锅壳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9、《层状燃烧及流化床燃烧工业锅炉热力计算方法》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10、《工业锅炉设计计算标准方法——烟风阻力计算》,2003.11、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2、GB/T18342-2001《链条炉排锅炉用煤技术条件》13、JB/T1609-1993《锅炉锅筒制造技术条件》14、JB/T1610-1993《锅炉集箱制造技术条件》15、JB/T1611-1993《锅炉管子制造技术条件》16、JB/T1619-2002《锅壳锅炉本体制造技术条件》17、JB/T1613-1993《锅炉受压元件焊接技术条件》18、JB/T1612-1994《锅炉水压试验技术条件》19、JB/T1615-1991《锅炉油漆和包装技术条件》20、GB/T18342-2001《链条炉排锅炉用煤技术条件》三、锅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有关数据1、锅炉参数锅炉供热量 1.4MW额定工作压力0.7MPa出水温度95℃回水温度70℃2、设计燃料Ⅱ类烟煤Q net. ar=17694kJ/kg3、设计数据设计效率79.66%燃料消耗量375.46kg/h辐射受热面积7.4 m2对流受热面积46.4m2排烟温度155.4℃排污率 5%锅炉本体重量3575kg炉排耗钢量6118kg钢结构耗钢量1935kg总耗电功率20.75KW排烟处过量空气系数 1.55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的工况范围:80%--100%四、锅炉结构锅炉结构大体可分为:受热面部分,平台扶梯及炉墙部分,燃烧系统部分。

余热锅炉设计说明书

余热锅炉设计说明书
杭州锅炉集团公司为配合“西气东输”工程及广东液化天然气(LNG)引进工程,在 多年自身开发研究制造燃气轮机余热锅炉的基础上,引进美国 NOOTER/ERIKSEN 公司全套 燃气轮机余热锅炉设计技术,设计制造本套燃气轮机余热锅炉。
本余热锅炉为三压、再热、卧式、无补燃、自然循环燃机余热锅炉,它与 PG9341FAM701F 型燃气轮机相匹配,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的主机之一。本锅炉适 用于以液化天然气等清洁燃料为设计燃料的燃气轮机排气条件,其主要优点有:
4.1 锅炉炉水品质
4
杭州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锅炉设计说明书
磷酸根 含盐量 电导率(25℃) 二氧化硅 PH(25℃)
2 - 10 mg/L ≤100 mg/L ≤150 μs/cm ≤2.0 mg/kg 9.0 - 10.5
4.2 锅炉蒸汽品质

≤10 μg /kg
二氧化硅
≤20 μg/kg

≤20 μg/kg
N2
72.9574.05
CO2
3.763.80
H2O
8.8310.03
O2
12.03
SO2
0.000
Ar
0.880.92
2. 余热锅炉设计参数:
a. 高压部分
5
03569SM/03579
杭州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锅炉设计说明书
最大连续蒸发量 额定蒸汽出口压力 额定蒸汽出口温度
281 277.67 t/h 9.6510.21 MPa(g) 566.6540 ℃
还设有供水管至高-中压给水泵。在锅筒上还设有水位计、平衡容器、电接点液位计、压 力表和安全阀等必要的附件和仪表配置,以供锅炉运行时监督、控制用。
在锅炉最大连续出力下,锅筒水位从正常水位到低低水位所能维持的时间为: 高压: 2.122.10 分钟; 中压: 5.215.04 分钟; 低压: 5.215.04 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80t/h高温超高压锅炉设计说明书2008 年 4 月目录1.前言2.主要设计参数及煤质资料3.锅炉总体简介及各部组件介绍锅筒及内部装置水冷系统过热器系统再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燃烧器钢架平台和扶梯炉墙及炉顶密封锅炉汽温调节再热器保护4.安装和运行技术要点1.前言本锅炉是为燃用烟煤设计的,与150MW抽汽汽轮机组匹配。

2.主要设计参数和煤质资料主要设计参数过热蒸汽流量D1480t/h过热蒸汽压力P1(表压)过热蒸汽温度t1540℃再热蒸汽流量D2423 t/h再热蒸汽压力P2(进/出)(表压)再热蒸汽温度t2(进/出)375/540℃给水温度tgs 248℃排烟温度Q py144℃预热器进口风温t rk20℃预热器出口风温tr 323℃锅炉计算效率η%煤质资料3.锅炉总体介绍锅炉为超高压中间再热自然循环锅筒炉,平衡通风,冂型露天布置,四角切园燃烧。

固态排渣方式,全钢双排柱构架,锅筒布置在锅炉上前方,距前水冷壁中心距2770mm,锅筒标高为45450mm。

炉膛正方形(宽,深),其宽深度比为1:1,炉膛四周由Φ60×6mm节距为80mm的光管与扁钢焊接而成的膜式水冷壁。

炉膛上部布置有6片前屏过热器,紧挨着前屏过热器后布置有16片后屏过热器,在后屏的后面,折焰角上方布置有108排对流过热器。

尾部对流烟井总深为8m,宽度与炉室相同,由隔墙省煤器分隔成前后两个烟道,即主烟道(后)深5500mm,布置有低温再热器。

旁路烟道(前),深2500mm,布置有旁路省煤器,在其下方布置有烟气旁路调节挡板。

高温再热器布置在水平烟道内,上述部件均为悬吊式,自由向下膨胀。

在旁路省煤器和低温再热器下面依次布置了第二级管式预热器,主省煤器和第一级管式预热器,其受热面搁置在后钢架上,在第二级管式预热器上方设置波形胀缩节,以补偿上方悬吊和下方搁置之间的相对膨胀。

采用管式空气预热器立式布置,布置于炉后。

本锅炉固态排渣设计,能适应水封刮板式捞渣机的连续排渣要求,水封式密封结构,炉墙采用轻型敷管式炉墙。

炉膛部份布置有28只吹灰器,后烟井布置有10只固定式吹灰器。

锅筒及内部装置锅筒内径Φ1600mm,壁厚为95mm,材料为BHW35,锅筒筒身长度为14240mm,总长度为16070mm。

锅筒正常水位为锅筒中心线下150mm,最高和最低水位距正常水位±50mm。

锅筒内部装置由旋风分离器、给水清洗孔板、顶部均流孔板组成,旋风分离器直径为Φ315mm共布置56只,与各分段连通箱连通,旋风分离器进口装有导流板,以提高蒸汽分离效果,单个分离器的平均蒸汽负荷为9t/h左右,旋风分离器上方布置有清洗孔板。

汽水混合物由52根Φ159×16的管子从水冷壁引入锅筒。

锅炉给水由12根Φ133×12的管子从省煤器引入锅筒。

50%的给水作为清洗水,另50%的给水直接进入大直径下降管,可有效降低锅筒上下壁温差。

饱和蒸汽从锅筒顶部引出经14根Φ133×12的管子引入炉顶过热器。

锅筒下部设有四只Φ426×36的大直径下降管管座。

在锅筒两端布置二只口径为DN3″的弹簧安全阀,在锅筒上还布置有排污,加药,紧急放水和升停时需要用的再循环管等管座及水位表,水位平衡容器。

锅炉给水和蒸汽品质符合GB/T12145—1999《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的规定。

水冷系统炉膛深为,宽为,其宽深比为1:1,炉膛周界长度为,四周由Φ60×6,节距为80mm的光管与扁钢焊接而成的膜式水冷壁所组成,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减少炉膛漏风,并使炉墙结构简单。

锅筒下部有四根Φ426×36mm的大直径下降管,汇集的炉水经过分配集箱到52根Φ133×12mm下降管,进入水冷壁14个循环回路的14只下集箱,又经Φ60×6的水冷壁管吸热成汽水混合物,上升到水冷壁上集箱,再经52根Φ159×16的汽水引出管进入锅筒。

后水冷壁上部由分叉管分为二路,一路折向前组成折焰角,使出口处形成缩口;消除炉膛内气流的寄生涡流,改善气流在炉膛内的充满程度和炉内空气动力特性,使炉膛出口烟气混合均匀。

另一路垂直上升,起悬吊作用,为使两路的管子均能安全可靠地工作,在垂直悬吊管进入集箱的管孔处设置了带有Φ16×3的节流管,管段伸出集箱底部,可防止垃圾堵塞节流管,保证悬吊管工作的安全可靠。

在水冷壁下集箱设有蒸汽加热装置。

汽源来自邻炉的中压蒸汽,采用蒸汽加热装置,可缩短水冷壁产汽和建立循环的时间,即缩短升炉启动时间,节约启动过程中的耗油量。

炉膛四周布置14层刚性梁,由工字钢制作,按±5000Pa抗爆能力,1/500挠度计算,刚性梁上下方向可随水冷壁一起膨胀,沿水平方向在结构上可保证自由膨胀。

过热器系统过热器采用辐射一对流型,蒸汽流程为,锅筒→炉顶过热器→后包复过热器→侧包复过热器→前屏→一级减温器→后屏→二级减温器→对流过热器→集汽集箱,然后从集箱两端引出到汽轮机。

炉顶过热器由Φ42×5的20G管子组成,后包复过热器由Φ45×5的20G组成,侧包复过热器由Φ42×5的20G管子组成,水平包复过热器由Φ32×4的20G管子组成。

前屏过热器为全辐射屏,共6片,节距S1=1440mm,每片屏由28根管子组成U型管屏,外圈3根由Φ42×5钢102管子组成,其余由Φ42×5的12Cr1MoVG管子组成,管屏由自身的管子绕成管夹固定。

后屏过热器为半辐射屏,共16片,节距S1=585mm,每片屏由12根管子组成W型管屏,外圈3根由Φ38×5的钢102管子组成,其余由Φ38×5的12Cr1MoVG管子组成,管屏由自身的管子绕成管夹固定。

对流过热器共108排,横向节距S1= 90mm ,每排由3根套管子组成,按蒸汽流向管组前半部由Φ38×6的12Cr1MoVG管子组成。

后半部份由Φ38×6的钢102和SA213-T91管子组成。

在后屏进口和出口分别布置有一、二级喷水减温器,一级喷水减温器主要是保护后屏过热器不使其超温,而二级喷水减温器是为调节过热器出口汽温,使其维持额定值,在一、二级喷水减温器中,蒸汽实现了二次左右交叉和混合,以消除由于热力偏差所造成的两侧蒸汽温度偏差。

过热器出口布置一只口径为DN3″的弹簧安全阀,连同锅筒上安全阀在内共三只,总排汽量大于480t/h。

再热器再热器为二级布置。

高温再热器布置在水平烟道中,低温再热器布置在尾部烟井的后烟道内与旁路省煤器并联布置。

再热蒸汽的流程是:来自汽轮机高压缸的排汽,分左右两路到再热器事故喷水装置进入低温再热器,再经低温再热器出口集箱、微量喷水装置进入高温再热器,最后经再热器集汽集箱分左右两端引出,进入汽轮机中压缸。

低温再热器,逆流顺列布置共108排,每排由Φ42×的7根套管圈组成。

节距S1=90mm,沿蒸汽流动方向,分别采用15CrMoG和12Cr1MoVG材料。

高温再热器,顺流顺列布置,共108排,每排由Φ42×4的7根套管圈组成,节距S1=90mm,材料为12Cr1MoVG、钢102和SA213—T91。

再热汽温的调节主要用布置在尾部旁路烟道内的烟气挡板来调节,再热器进口设有事故喷水装置。

再热器进口布置2只口径DN6”的弹簧安全阀,出口布置2只口径3”的弹簧安全阀,其总排汽量大于423t/h。

省煤器主省煤器管系由Φ38×4的20G管子组成,逆流顺列布置,节距S1=85mm,S2=50mm,共115排蛇形管。

隔墙省煤器由Φ38×4节距为90mm的高频焊鳍片管组成,材料为20G,节距S=90mm,后隔墙省煤器将尾部烟井分隔成前后两个烟道,后烟道布置低温再热器,前烟道布置旁路省煤器。

旁路省煤器管系由Φ38×4的20G管子二根套管圈组成,节距S1=90mm,S2=94mm,顺列逆流布置。

在进口端管子倾斜40o,以组成烟道挡板的框架。

空气预热器预热器采用管式空气预热器,分上、下二级立式布置,搁置在后钢架上的横梁上,采用Φ40×的有缝钢管,节距S1=60mm,S2=42mm。

其中下级预热器末级管箱采用Φ51×2有缝钢管,节距S1=76mm,S2=51mm。

上级预热器为一组,管箱高度为。

下级预热器分二组,上组管箱高度为,S1=60mm,下组管箱高度为,S1=76mm,S2=51mm。

燃烧器燃烧器为四角布置,切向燃烧。

燃烧器设四层一次风喷口。

喷口的截面和布置方式根据煤种及其特性和制粉系统而定。

锅炉采用钢球磨中间储仓式乏气制粉系统,一、二次风嘴均由耐热耐磨铸钢及不锈钢板制成,除下二次风喷嘴不摆动,其余喷嘴均可摆动,供燃烧调整用。

四个角上同一层喷嘴的摆动角度一致,且喷嘴的实际角度与炉外的指示角度保持一致,保证炉内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场。

二次风门调节由电动执行机构执行,执行机构宜装在燃烧器的壳体上,随燃烧器一起膨胀。

整只燃烧器随水冷壁向下膨胀,三分之一的重量由水冷壁承担,三分之二的重量由燃烧器本身的支吊装置通过恒力弹簧吊架承担。

为了便于检修,燃烧器箱壳上开设喷嘴检修孔,喷嘴可从此孔中更换,不一定要进入炉膛中更换,不过,在更换一次风喷嘴时,仍需将燃烧器本体的风管拉出一段距离后才能更换,所以在设计煤粉管道时已考虑这一要求,具体见燃烧设备图纸中的要求。

为确保炉内空气动力场和燃烧的稳定,在结构和系统上都已采取措施保证燃烧器喷嘴不破烧坏,所以当一次风喷嘴停用时,必须有一定的冷却风通过,电力设计院在设计系统时应满足这一要求。

锅炉点火采用二级点火系统,高能点火器直接点燃轻油,再点燃煤粉。

油枪采用简单机械雾化,油枪装于下二次风喷嘴及上二层一次风之间的二次风喷嘴内,共8支油枪,为了防止油枪被烧坏,油枪停用时需关闭油阀并退出。

钢架锅炉构架采用全钢结构(双排柱布置),与主厂房脱开的独立结构型式。

锅炉除主省煤器、预热器以外的所有受热部件及其炉墙,刚性梁等组件的全部重量(包括管内水重)通过各自的吊杆悬吊在小梁或次梁上,然后再分配到四根大梁上,四根大梁分别搁在相应的钢结构的柱顶上,全部荷重通过柱子传递到锅炉基础上,主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分层搁置在钢制的后钢架上,全部荷重通过柱子传递到锅炉基础上,对位于烟道内部的支承梁为保证其工作温度低于200℃,其外表面必须包绝热材料其内部必须自然通风冷却,保证其工作的安全可靠。

锅炉宽度方向的柱距为5000mm、16000mm、5000mm,K1柱与主厂房间的距离由设计院定,K1—K2间距离为4500mm,K2—K3间距离为12000mm,K3—K4间距离为1300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