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重点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重点(1)马克思有哪些主要理论贡献。
主要有两⼤理论贡献:⼀是创⽴唯物史观,发现了⼈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是创⽴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资本主义⽣产⽅式和它所产⽣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2)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的产⽣是否具有必然性。
是,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主观条件回答时代背景:1.经济发展:⼯业⾰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这为科学揭⽰社会形态的物质基础及其发展动⼒提供了可能。
⼯业⾰命也推动了资本主义⽣产关系变⾰。
急剧变⾰的社会发展为⼈们打破形⽽上学观念,确⽴唯物主义的辩证发展观提供了可能,促使⼈们认识到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性,及任何⼀个社会制度在历史长河中都是短暂的、暂时的、相对的和有条件的。
这为认识和探索⼈类社会发展规律,回答历史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奠定了基础。
2.社会⽭盾:资本主义⽣产⽅式⽭盾的暴露。
3.阶级关系资本主义⼯业⾰命不仅带来了⽣产⼒的迅猛发展,⽽且引起了⽣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
⼯业⾰命不仅创造了⼀个⼤⼯业资本家阶级,同时也创造了⼀个与⼤⼯业相联系的近代⽆产阶级。
4.⽆产阶级成为独⽴的政治⼒量。
思想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然科学的新成就。
主观条件: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发展(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的,⽽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义的理解)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产阶级争取⾃⾝解放和整个⼈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产阶级⽃争的性质、⽬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是关于⾃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北部湾的风:应该正确理解“修正主义是最坏的资本主义”

北部湾的风:应该正确理解“修正主义是最坏的资本主义”作者:北部湾的风发布时间:2014-12-16 来源:乌有之乡字体:大 | 中 | 小根据网络上说,毛泽东在1957年曾经指出:修正主义上台就是资本主义上台,而且是最坏的资本主义,是法西斯主义。
由于手头没有资料证实这是毛主席的原话,同时又很多人这样引用,本文就姑且相信毛主席曾经这样说过,并且以此为基础讨论问题。
什么是修正主义,修正主义就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修正主义篡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阉割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麻痹工人阶级的革命意志。
毛主席的这个论断是真理,问题在于,我们是如何正确地将这个真理与我们国家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结合起来思考和理解。
他认为:从社会发展形态说,虽然同是剥削制度,当着资本主义从封建社会基础中正常产生时,这是历史的进步。
而修正主义者们无论采取文的、武的、逐渐量变、突然质变的何种手段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复辟资本主义时,这种抗拒历史发展规律的“资本主义”,就是倒行逆施的、“最坏的资本主义”。
从经济基础上说修正主义上台,具有可以利用的便利条件,将特权阶层、各界“精英”迅速转化为大资本(大资产者)。
这些条件是: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丰厚巨大的公有制财富;劳动人民听党话、守纪律的、讲奉献的习惯思想和传统秩序。
利用这些政治、经济、思想、秩序的便利条件,通过腐败的政策、指令、交换、默许等手段,可能使某人、某群体突然之间就可以暴富起来,并轻松的转化为私有资本、从事剥削。
而在这样的社会土壤中就必然催生出垄断资本。
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直接哺育垄断资本乃至垄断资本主义,将可能跨越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导致最坏的资本主义。
从上层建筑上说修正主义将社会主义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和过程后,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垄断资本卑躬屈膝的依附、为虎作伥的孝顺。
在施行资产阶级民主时,必然要充分反映西方垄断资本的意志,就不会充分顾及民族资本的意志;就要加剧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就需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民主成分,强化专制色彩,以维持统治秩序,以努力实现西方入侵资本、国内垄断资本的意志。
(1)马克思有哪些主要理论贡献。

(1)马克思有哪些主要理论贡献。
主要有两大理论贡献:一是创立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是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2)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否具有必然性。
3.代无产阶级。
4.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思想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自然科学的新成就。
主观条件: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发展(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理解)2、3、区别:①旧唯物主义大致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事物的本源归结于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
它在根本方向上是正确的,但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事物的本源归结于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特点。
②旧唯物主义没有坚持“全面,发展,矛盾”的方法看问题,而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方法看问题。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全面,发展,矛盾”的方法看问题。
它第一次实现了NO1NO2NO3NO4示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NO5:《宣言》所作出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论断在当今世界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NO6:《宣言》中关于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未来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的学说,代表了整个进步人类的理想和信念,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NO7:《宣言》强调共产党人在反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运动中,“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的发展程度怎样”。
(9•••(11)如何理解“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的目的是微不足道的”。
(1)“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的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这一主张,集中反映了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基本精神。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辩证法——读列宁《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和《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辩证法——读列宁《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
义》和《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
段成夫
【期刊名称】《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07)002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过程,其发展的行程是一个斗争的历程,是在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数次交锋的胜利中前行的,道路曲折,前途光明.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坚持和继承的基础上,同时还要防止对马克
思主义的种种曲解.
【总页数】3页(P19-21)
【作者】段成夫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学校,安徽淮北,2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1
【相关文献】
1.风物长宜放眼量--读列宁《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 [J], 梁柱
2.社会主义的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重读列宁《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J], 边正石
3.试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读《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 [J], 陈建洲
4.真理之树常青——读列宁《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 [J], 顾学宏
5.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看共产主义学说的强大生命力——学习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的论著札记 [J], 刘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习列宁如何分辨真假马克思主义

学习列宁如何分辨真假马克思主义列宁在“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一文中,高屋建瓴的分析世界两大阶级阵营的发展形势,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上,从帝国主义政策上,指明了假马克思主义——即修正主义是帝国主义政策的产物,是一个世界现象;指明了假马克思主义的种种表现,为我们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从而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说: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遭到反驳的。
”“马克思的学说直接为教育和组织现代社会的先进阶级服务,指出这一阶级的任务,并且证明现代制度由于经济的发展必然要被新的制度所代替,因此这一学说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也就不足为奇了。
”攻击马克思主义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所驱使的,因此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是必然的。
修正主义便是资产阶级攻击马克思主义的一支别动队。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工人阶级中的传播和扎根,必然使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攻击更加频繁,更加剧烈,而马克思主义每次被官方的科学“消灭”之后,却愈加巩固,愈加坚强,愈加生气勃勃了。
”马克思主义愈发展,所受到的攻击必然“更加频繁,更加剧烈”。
马克思主义一次次宣布被消灭,然而终究是“愈加巩固,愈加坚强,愈加生气勃勃”。
“斗争的形式和起因改变了,但是斗争还在继续。
马克思主义创立以后的第二个50年(从19世纪90年代起)一开始就是同马克思主义内部的一个反马克思主义派别进行斗争。
”马克思主义同修正主义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反对派斗争的继续,而修正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内部的一个“反马克思主义派别”。
“这个派别因前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伯恩施但而得名,因为伯恩施但叫嚣得最厉害,最完整地表达了对马克思学说的修正,对马克思学说的修改,即修正主义”这个派别因伯恩施但“修正”马克思主义而得名——被称做“修正主义”。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主义被击溃了。
它已经不是站在自己独立的基地上而是站在马克思主义这一共同基地上,作为修正主义来继续斗争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写作日期在前,发表日期在后。
1.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1844年发表)2.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18443.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43年底至1844年1月,1844年2月发表在《德法年鉴》创刊号)4.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1932年全文首次公开发表)5.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1844.9~11,1845.2发表)6.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7.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标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诞生)8.《哲学的贫困》1847.49.《雇佣劳动与资本》1847.1210.《共产党宣言》(合著)1848.211.《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合著)1848.312.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185013.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57年1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1月1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6月出版)16.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85217.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186718.马克思《法兰西内战》187119.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87520.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1885(恩格斯整理)2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1894(恩格斯整理)22.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184423.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24.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185025.恩格斯《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1851-185226.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187827.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28.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29.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30.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同盟者的历史》1885含1848.3合著《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

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列宁1908年4月3日(16日)以前有一句著名的格言说: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遭到反驳的。
自然史理论触犯了神学的陈腐偏见,引起了并且直到现在还在引起最激烈的斗争。
马克思的学说直接为教育和组织现代社会的先进阶级服务,指出这一阶级的任务,并且证明现代制度由于经济的发展必然要被新的制度所代替,因此这一学说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也就不足为奇了。
官方教授按官方意图讲授资产阶级的科学和哲学,是为了愚弄那些出身于有产阶级的青年,为了“训练”他们去反对内外敌人,关于这种科学和哲学没有什么可说的。
这种科学对马克思主义连听都不愿听,就宣布马克思主义已经被驳倒,已经被消灭。
无论是借驳斥社会主义来猎取名利的青年学者,或者是死抱住各种陈腐“体系”的遗教不放的龙钟老朽,都同样卖力地攻击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工人阶级中的传播和扎根,必然使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攻击更加频繁,更加剧烈,而马克思主义每次被官方的科学“消灭”之后,却愈加巩固,愈加坚强,愈加生气勃勃了。
就是在那些同工人阶级的斗争有联系而且主要在无产阶级中间流传的学说中,马克思主义也远远不是一下子就巩固了自己的地位的。
马克思主义在它存在的头半个世纪中(从19世纪40年代起)一直在同那些与它根本敌对的理论进行斗争。
在40年代前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清算了站在哲学唯心主义立场上的激进青年黑格尔派。
40年代末,在经济学说方面进行了反对蒲鲁东主义的斗争。
50年代完成了这个斗争,批判了在狂风暴雨的1848年显露过头角的党派和学说。
60年代,斗争从一般的理论方面转移到更接近于直接工人运动的方面:从国际中清除巴枯宁主义。
最新-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精品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摘要]列宁历来将马克思主义看成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内在组成部分有机结合的整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整体,是与人类发展紧密联系的整体,是彻底而严整的理论体系。
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划分为三大组成部分,这样的划分无论从内容和方法,还是从前提和归宿看,都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基础之上的。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认识对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以及创新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列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世界观。
[1]这篇文章能不能代表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完整认识?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仅仅就是我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分版块研究吗?列宁究竟是怎么看待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及其整体性的认识。
一、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总体认识列宁最大的贡献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指导俄国革命取得了胜利,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不是列宁关注的重点,但在列宁的文章中散落着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这些认识都表明一点列宁并没有孤立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而是将它们看成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1.马克思主义是内容丰富且内在统一的整体列宁在纪念马克思逝世25周年的文集中发表了《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
这篇文章主要是反对修正主义的,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危机论和崩溃论、价值理论、政治方面、社会主义运动的最终目标等方面对修正主义进行梳理,得出这样的结论19世纪末革命马克思主义对修正主义的思想斗争,只是不顾小市民的种种动摇和弱点而向着本阶级事业的完全胜利迈进的无产阶级所进行的伟大革命战斗的序幕。
[2]9列宁还简要回顾了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敌对的理论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这些敌对的理论有青年黑格尔派、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米尔柏格主义和杜林主义以及修正主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
一、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列宁于1908年4月为纪念马克思逝世25周年而写的一篇重要论文,1908年载于《卡尔·马克思(1818—1883)》文集。
1947年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译为中文,载于《列宁文选》(两卷集)第1卷。
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工人贵族的形成和资产阶级统治策略的变化,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内部出现了修正主义思潮。
修正主义的主要代表是德国的伯恩施坦。
在恩格斯逝世后的第二年,即1896年,伯恩施坦以《社会主义问题》为总标题,在《新时代》杂志上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文章。
他借口时代的变化和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某些新现象,提出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修正”。
1895年他写成《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以社会主义问题为中心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攻击。
此后他继续写了一些论著,坚持和宣扬修正主义观点。
伯恩施坦诬蔑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空想主义的性质”,攻击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不科学,否认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猖狂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鼓吹通过社会改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提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完全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
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思潮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也找到了追随者。
俄国1905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后,国内处于反动时期。
反革命势力不仅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向革命的工农群众和社会民主工党发动了疯狂的反扑,而且在思想上也向马克思主义大举进攻。
反动势力百般攻击马克思主义,辱骂革命,赞美叛卖行为,鼓吹同沙皇政府妥协,宣扬服从上帝和世俗权力。
俄国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机会主义者则竭力企图歪曲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理论并把它庸俗化。
布尔什维克党内的波格丹诺夫和卢那察尔斯基等人,在这种压力下,为了替他们在政治上的背叛革命制造理论根据,公然背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转向资产阶级的反动的唯心主义哲学——经验批判主义。
他们配合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和俄国的反动势力,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发动猖狂进攻,妄图摧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解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思想武器,引导群众离开革命。
在这种国内外修正主义猖獗的情况下,击退修正主义的进攻,捍卫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纯洁性,就成为决定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在这重要关头,列宁写了许多反对修正主义的重要著作,《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就是其中的向修正主义展开全面反击的一篇。
这篇文章的发表,对各国工人政党和革命人民划清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界限,清除修正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影
响,把革命推向前进,起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学习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在于:
(一)有助于准确地理解什么是修正主义,正确地总结反对现代修正主义斗争的历史经验。
列宁使用修正主义这个概念十分严谨。
他所说的修正主义,只是工人运动中的一种机会主义,而不是一切的机会主义。
我们党在反对现代修正主义斗争中的重要教训之一。
就是在发动文化大革命之前对修正主义没有作出准确地理解,不仅把一切错误思想都笼统地作为修正主义批判了,而且把许多正确思想也当成修正主义批判了,尤其严重的是把马克思主义也当作修正主义批判了,造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的大颠倒。
学习这篇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对修正主义作出准确地理解,划清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界限。
(二)有助于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懂得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
列宁从来不是一般地反对修正马克思主义,而是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修正。
他既十分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不能抛弃,又十分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是同革命的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一道前进的,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这就告诉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一是要坚持.二是要发展。
坚持和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坚持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坚持的过程和结果。
没有坚持,便没有发展,离开发展,也不会有真正的坚持。
因此,任何把坚持和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观点,任何借口历史条件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作法,都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生命力就在于它和各国的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
当前,我们党领导肴全国人民正在沿着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并把它同新的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切实研究新情况,认真解决新问题,科学总结新经验。
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生机勃勃,马克思主义也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内容讲解
这篇文章的篇幅虽然不长,但内容十分丰富。
列宁曾把这篇文章称作对修正主义的最正式的宣战书,文中集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同机会主义斗争的过程,对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基本规律作了科学的总结,批判了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在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篡改和攻击,分析了修正主义产生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揭示了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意义。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过半个世纪的战斗,战胜了工人运动中的其他一切思想体系,巩固了自己在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
第二部分:说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内容及其实质。
其中,主要是讲三个问题。
1、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和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产生;
2、批判修正主义的思想内容:
列宁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内容和实质作了批判。
他指出,修正主义是以相当严谨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全面地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在哲学方面,要用康德主义代替唯物论,用庸俗进化论代替辩证法。
资产阶级教授要“回到康德那里去”,就是要回到唯心论的先验论和二元论那里去,修正主义就跟在他们的屁股后面跑。
资产阶级教授反对哲学唯物主义,修正主义就跟着他们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唯物主义已被“驳倒”了。
资产阶级教授们蔑视辩证法,修正主义就用庸俗进化论去代替革命的辩证法。
在对待信仰问题上,修正主义也附合资产阶级的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信仰宗教对国家来说是“私人的事情”的原则,篡改为对无产阶级政党也是“私人的事情”。
列宁指出,对马克思学说的这种“修改”的真正的阶级意义是什么,这无须加以说明,因为这是不说自明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修正主义在哲学上完全是资产阶级的附庸。
第二,在政治经济学方面,修正主义为了粉饰现代小生产,说什么“集中和大生产排挤小生产的过程”。
基本上不存在了。
列宁指出:事实是科学和技术每前进一步,都必不可免地、毫不留情地破坏资本主义社会内的小生产的基础。
政治经济学指出这一点,是为了说明小生产者在资本主义社会内没有出路,农民只有接受无产阶级领导,参加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才有前途;而修正主义否认这一事实的目的在于,鼓动农民去接受资产阶级观点,甘受资本主义的剥削。
修正主义“修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
说什么卡特尔和托拉斯的出现能使资本主义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列宁指出,修正主义带着近视眼镜,把资本主义的暂时“繁荣”当成了长远发展的前景。
事实证明,在繁荣之后,接着就来了危机。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二者是一种因果关系,资本主义制度是“因”,经济危机是“果”,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就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
修正主义还“修正”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
说什么“阶级矛盾有减弱下去的趋势”,因而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列宁指出,随着经济危机的加深,资本压迫的加重,阶级矛盾不是减弱了,而是空前的尖锐化了。
最新的巨型托拉斯恰恰特别清楚、特别广泛地表明资本主义正在走向崩溃。
修正主义还“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
但是没有拿出一点东西来,只是重复奥地利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的陈腐滥调,不值一驳。
所以列宁说,修正主义在价值理论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